南海北部湾地质构造特征

合集下载

南海北部中新世以来粘土矿物特征及东亚古季风记录

南海北部中新世以来粘土矿物特征及东亚古季风记录

南海北部中新世以来粘土矿物特征及东亚古季风记录
南海北部是一个受东亚季风影响的海域,其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粘土矿物。

中新世以来,南海北部的粘土矿物在种类和含量上有着很大的变化,且与古季风的活动息息相关。

在南海北部中新世早期,主要的粘土矿物是伊利石和蒙脱石。

这时期的古季风活动较弱,海水的营养物质含量较低,因此伊利石和蒙脱石含量较低。

随着古季风的加强,南海北部的粘土矿物以伊利石和蒙脱石为主,但含量增加。

这是因为季风带来的大量淡水和营养物质,加速了沉积物的形成,并提供了足够的条件使伊利石和蒙脱石大量生长。

到了晚中新世,随着气候变暖与季风活动的增强,南海北部的粘土矿物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随着低钾伊利石数量的增加、方解石及其他矿物的出现,标志着这时期古季风强盛,海水营养物质含量充足,可能与气候相对暖湿有关。

中新世晚期(约1500-900万年前),伴随着季风活动的减弱和海面降温,南海北部的伊利石和蒙脱石含量大幅下降,同时方解石含量增加,标志着该时期古季风活动的减弱以及海水营养物质含量的逐渐减少。

总之,南海北部中新世以来的粘土矿物特征与古季风活动密切相关,了解这些粘土矿物特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季风对于区域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南海北部陆缘的地壳结构及构造意义

南海北部陆缘的地壳结构及构造意义

第18卷第2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Vol.18,No.2 1998年5月 MARINE GEOLOGY&QUAT ERNARY GEOLOGY Ma y,1998南海北部陆缘的地壳结构及构造意义姚伯初(地质矿产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510075)摘 要 研究发现,南海北部陆缘地壳厚度从陆架、陆坡至深海平原呈阶梯状减薄。

上地壳薄,下地壳厚,上地壳厚度占整个地壳厚度的百分比在16.0%~44.9%之间,约为15~13。

下地壳下部存在高速地壳层,陆缘东部普遍存在,中部和西部则零星出现;推测这种地壳层在新生代前的地壳中已存在,但厚度较薄,在新生代张性构造运动中,熔融的上地幔基性岩浆侵入到地壳底部,或进入下地壳,冷却后形成高速地壳层。

陆缘地壳结构存在横向变化,反映了改造陆缘地壳结构的新生代张性构造运动强度之横向变化。

还发现陆缘地壳结构和广东—福建沿海地区的地壳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反映它们可能是由不同陆块经碰撞、缝合而形成的,所以,香港—南澳断裂是一条古缝合线。

关键词 地壳结构 高速地壳层 地壳减薄 张性构造运动 缝合线 南海北部 关于南海北部陆缘及广东大陆的地壳结构之研究工作,已进行二十余年。

胡瑞贺(1979)首先用地壳测深方法研究了广东陆地的地壳结构,他发现广东地壳的平均纵波速度为6.03km/s,平均横波速度为3.64km/s,莫霍面平均纵波速度为8.13km/s,地壳厚度在28~30km之间¹。

滕吉文等(1979)利用地壳测深、重力、磁法等资料,研究了中国大陆地壳结构的基本轮廓,他们发现东南沿海地区的重力布格异常为±50×10-5ms-2;郯—庐断裂以东地区的地壳厚30km,局部地区厚38~40km;陆坡区地壳厚18~19km。

在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地区,地壳厚29~30km,但其间的海域,地壳厚19km左右[1]。

邵学钟等(1983)用地震转换波法研究了广东大亚湾地区的地壳及上地幔结构,发现大亚湾地区的地壳结构比较简单,莫霍面埋深在27~30km之间,等深线呈北东走向;地壳内部C界面埋深在14~16km 范围内,有小断层存在;下地壳厚度的变化幅度在4~5km之间[2]。

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地质特征

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地质特征

a d lw pit i h o eta sd v lpi h ne ir Ga g a e etc l n a it r m y r c r o — i h n t da n o u l swhl t ed m rp e eo nt eitro . f e smir td v rial a d rda l fo h d o ab n kt e o a j— y y c
水 区具 有 从 烃 灶 向 南 汇 聚 运 移 的 特 征 。 丰 富 的烃 源 、 效 的输 导 条 件 、 量 的构 造 圈 闭及 其 有 利 的 配 置 关 系 表 明 , 水 区 的 大 型 继 高 大 深 承 性 断 坳 叠 合 型 凹 陷具 有 巨大 的勘 探 潜 力 。相 对 于 大 型 继 承 性 断 坳 叠 合 型 凹 陷 , 陷 型 凹 陷 古 近 系 烃 源 岩 规 模 小 , 闭 类 型 单 一 断 圈 且规模小 , 油气勘探潜力还有待进 一步证实 。 其 关 键 词 :南 海 北 部 ; 水 区 ; 生代 ; 气 地 质 ; 盆 ; 造 圈 闭 ; 气 勘 探 潜 力 深 新 油 热 构 油 中图分类号 : l1 TE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Pe r l u t o e m e l g n d e wa e r a o r he n c ntn nt l g oo y i e p t r a e fno t r o i e a m a g n i o t r i n S u h Chi e na S a
和 4 0T的 区域作 为 深 水 区 , 国和 巴西 以水 深 大 于 0 I I 中 30 0 m的海域 称 为 深水 区 。 中 国的 深 水 区 主要 分 布 在
部分 ; 另一部 分 是整 个 盆地都 在 深水 区 , 括 中建南 盆 包

南海北部中新世以来粘土矿物特征及东亚古季风记录

南海北部中新世以来粘土矿物特征及东亚古季风记录

南海北部中新世以来粘土矿物特征及东亚古季风记录
南海北部是一个受东亚古季风影响较大的海域,中新世以来,该区域的粘土矿物特征与东亚古季风记录存在着密切关联。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分别探讨。

一、粘土矿物特征
南海北部深海沉积物中常见的粘土矿物有伊利石、高岭石、蒙脱石和绿泥石等。

对这些粘土矿物的研究表明,它们的含量和组合类型有助于重建古环境,并显示出东亚古季风的影响。

在南海北部的深海沉积物中,蒙脱石的含量往往反映了古海洋环境的变化。

当季风强度减弱时,沉积物中的蒙脱石含量增加,反之则减少。

此外,绿泥石含量变化也可以反映古海洋环境的变化。

当季风弱时,绿泥石含量较低,而当季风强时,绿泥石含量则增加。

伊利石和高岭石的组合类型也可以反映季风变化。

在季风强度减弱时,伊利石含量与高岭石含量的比值增加,而在季风强度变强时,则减少。

二、东亚古季风记录
南海北部的深海沉积物中,不仅记录了古海洋环境的变化,也记录了东亚古季风的变化。

时域的研究表明,自中新世以来,东亚古季风的强度和频率都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

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为约1.2万年周期变化,而强度变化幅度最大的为
约4.8万年周期变化。

此外,南海北部地区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中尺度古季风事件。

这些事件的持续时间短暂,通常为数百年至一千年左右,但对区域气候的影响较大。

综上所述,南海北部的粘土矿物特征和东亚古季风记录具有密切关联。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区域古环境和古气候的变化规律。

南海北部陆坡大型气田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地质构造特征

南海北部陆坡大型气田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地质构造特征

裂 、 辟构造 、 底 滑塌 堆 积 、 裂坡 折 带和 海 底 扇 砂 体 对 天 然 气 水 合 物 的 富 集 过程 具 有 重要 的控 制 作 用 。 从 南 海 北 部 陆 坡 的 研 究 实例 断 看, 断裂 坡 折 带作 为 重 要 的 疏 导 系 统 , 利 于 天 然 气 向水 合 物 稳定 带 运 移 , 时 控 制 着 海 底 扇 和 滑 塌 堆 积 等 水 合 物 有 利 成矿 相 带 。 有 同
维普资讯
第 2 9卷
第 3期




V o _ 9 No. l2 3
Ma y 20 08
20 0 8年 5月
A CT A PETR OLEISI I N CA
文 章 编 号 :0 5 — 6 7 2 0 ) 30 2 — 5 2 32 9 ( 0 8 0 — 3 40
4 Gr d a eS h o ,Chn s a e f ce cs . a u t c o l iee Ac d my o S in e ,Be n 0 0 9,Chn 巧ig 1 0 4 ia;
5 G u gzh arneGe l gy Sur e . an ouM i oo v y Burau ,Chi o o c e na Ge l gi alSur y ,Guan ho 07 ve gz u 51 60, Chi a) n Absr c :The p a ea tviy i a ri hepa sv on i nt lm a gi heno t r ut ta t l t c i t s we ke n t s i ec tne a r n oft r he n So h Chia Se n a,whih i a o a l orf m — c sf v r b ef or ig t e lr - c e a fel nd a hy a e r s r o r . T h t y n a hyd a e e ihm e t n he a sv o i n a m a gi n h a ge s al g s i d a g s dr t e e v is e s ud o g s r t nrc n i t p s ie c ntne t l r n s w e he i p t c ft r o n cg sf or ig ga ho d t m oran eo he m ge i a orf m n shyd a e Thea tv a t rt. c ief uls,dipie sr c u e,sum p de st a r t u t r l po is,f u t e k a lsbr a a o s ub a i a n t l pec t o ld t onc nta i n o a dr t . The s ud a eoft r h r ou h nd c ar e s m rnef n i he so on r le he c e r to f g s hy a e t y c s he no t e n S t Chi a na Se s w e ha au tb e k wa n i ho d t tf l r a s a mpora tm i a in s tm nd f v a e f rga o ta p ti o t t bl on fg s hy a ea t n gr to ys e a a or bl o st r ns or nt hes a e z e o a dr t nd

0803南海西部海域基本地质特征

0803南海西部海域基本地质特征


+ +
T60 Tg
+ + +
+ +
T60
T62
Tg
4000

T5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70 · ~ · ~ ~
崖 城 凸 起
崖 13-1
5000
~ ~~~
T80
崖南凹陷 Tg
(m )
T60 ~

高 压烃源岩
1 新近系地层特征 2 古近系地层特征 3前古近系岩性特征
1.
地 层 主 要 特 征 和 录 井 要 点
地层剖面及油气层分布
1.1 新近系地层岩性特征
1.1.1望楼港组:
浅灰、灰黄色细~含砾砂岩与灰 色 泥岩不等厚互层。大量生物碎屑、有孔 虫。 1.1.2灯楼角组:WZ6-10-1 泥岩灰、绿灰色,不纯;砂岩灰黄、 黄灰色,粉~粗粒。含生物碎屑、有孔 虫。
·
T7
Source rock
5000 T6 T8
高温超压区
Tg
崖城地层压力系数剖面
YC26-1-1 YC26-3 YC21-1-1
T50 T5
0
T60
T60 T62 T70
T62
T70
图4
琼东南盆地崖城区地层压力系数剖面图

南海西部海域
地层基本特征和现场录井要点
(一)北部湾盆地地层基本特征和现场录井 要点
涠三段地层特征
涠三段(633m~1100m):主要为杂色泥 岩与灰、浅灰色粉砂~粗砂岩不等厚互 层,底部(涠四段)见灰色、褐灰色 泥岩。该段地层的细砂~粗砂岩厚度大, 中~厚层,为凹陷主要储层。

南海北部陆架边缘区域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

南海北部陆架边缘区域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

南海北部陆架边缘区域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朱友生【摘要】在对近10余年来珠江口盆地区域内惠州、西江、陆丰、番禺、恩平、流花、荔湾、白云等区块勘探开发过程中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工程物探资料和工程地质钻探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基础上,研究了该区域内与海洋工程密切相关的主要海洋地质灾害类型,包括沙波、珊瑚礁、硬质地层、海底峡谷、海底冲沟、海底陡坎、海底滑坡、断层、天然气水合物和浅层气等10种,阐述了这10种地质灾害类型的特征及分布规律,分析了其形成机制及对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的潜在灾害影响,可为该地区海洋油气勘探开发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海洋工程风险提供科学依据.%Based on the 3D seismic data,geophysical data and geotechnical data collected during the offshor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ctivities in the past ten years in the blocks with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such as Huizhou,Xijiang,Lufeng,Panyu,Enping,Liuhua,Liwan,and Baiyun,etc.,a systema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concerning ten main types of marine geological hazards closely related to offshore engineering.These hazards include sand waves,coralreefs,hardpan,submarine seafloor canyon,submarine seafloorgully,submarine seafloor escarpment,submarine seafloorlandslides,faults,natural gas hydrate and shallow gas.Their feature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were expounded;and their forming mechanisms and potential disastrous influences on offshor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jects were evaluated.The work here provides scientific basis for taking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o the geological hazards andreducing the risk in offshor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ctivities in the region.【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7(029)003【总页数】9页(P107-115)【关键词】珠江口盆地;海洋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规律;海洋工程;灾害影响【作者】朱友生【作者单位】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物探事业部天津3004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12珠江口盆地是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区域之一[1]。

北部湾盆地徐闻探区构造解释及构造特征

北部湾盆地徐闻探区构造解释及构造特征

摘要徐闻探区位于北部湾盆地中北部,探区内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地震资料品质也较差,致使圈闭落实和目标评价难度大。

本课题针对该区两大研究难点,积极攻关构造精细解释方法,深入研究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不断总结油气富集规律,系统评价有利钻探目标,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与认识:(1)依据海、陆重磁电及主干地震剖面等资料,对探区内各凹陷盆地结构、海陆过渡关系进行了解剖,明确了各凹陷的凹陷结构、构造单元区划及盆地地层充填特征。

(2)通过对区内三级以上断层活动性的分析,明确了各关键地质历史时期盆地的构造格局,并结合构造恢复结果及区域构造演化过程的分析,将徐闻探区构造演化划分为四个阶段——初始断陷、强烈断陷、晚期断陷及坳陷四个演化阶段。

(3)据断裂切割深度、延伸长度及对沉积控制作用的强弱,对区内断层进行了系统分析。

分析断层平面和剖面上的组合搭接关系,开展了构造样式研究,明确了区内主要构造样式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

(4)以构造样式为指导,充分运用各种解释新技术新方法,在迈陈凹陷层位标定和速度研究基础上,开展涠洲组、流沙港组两期断裂体系的精细解释和组合规律研究,强化四级控圈断层的解释和认识,落实了迈西、迈东、迈陈东等三级圈闭,发现了一批有利的钻探目标。

(5)在亚段划分的基础上,从物源、岩心相、单井相、剖面相、平面相分析入手,对区内迈陈凹陷流沙港组、涠洲组沉积体系及乌石、纪家凹陷涠洲组沉积体系开展了系统的分析。

运用地震地层学原理,对迈陈凹陷涠三段沉积微相进行了刻画,明确了有利储盖相带发育区。

(6)针对迈陈凹陷涠洲组及流沙港组成藏主控因素的差异性,在岩石物理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储层预测、泥岩盖层评价,明确了流三段有利“甜点”发育区及涠洲组有利储盖组合分布区。

(7)对新解释成果开展评价,明确了各凹陷的有利勘探区带和突破目标。

提交了徐闻X6、徐闻X7、徐闻X8三口井位,徐闻X6实现了涠三段、流三段工业油流的重大突破,推动了徐闻探区的勘探步伐。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2、油气运移规律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油气运移规律受盆地复杂的构造格局和沉积体系的 影响。根据地质历史和地球物理特征,可以推测油气主要沿着断裂带和地层不整 合面进行运移。因此,在这些部位进行勘探可以增加发现油气的概率。此外,研 究油气运移规律还可以指导钻探工作,提高油气勘探的成功率。
3、油气聚集特征
油气地质特征
1、地形地貌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地形复杂,主要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盆地内陆等部 分。其中,大陆架宽度较大,向北延伸至北部湾,南部则被大陆坡所阻挡。盆地 内陆则由多个地块和断裂带组成,形成了独特的构造格局。
2、地质历史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中生代晚期,经历了燕山期、 喜马拉雅期等多个构造期。盆地内的沉积岩层较厚,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和大陆坡 上,这些岩层中富含有机质,是形成油气的关键。
3、沉积体系
该盆地的沉积体系主要包括陆源碎屑沉积和碳酸盐岩沉积两种。其中,陆源 碎屑沉积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和大陆坡的上部,而碳酸盐岩沉积则分布在盆地的内 陆地区。这些沉积体系为油气的生成和储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地球物理特征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地球物理特征也显示出该地区具有较好的油气前景。 例如,盆地的地震波速度梯度较大,显示存在一定的构造活动,有利于油气的生 成和运移。同时,盆地内的磁场异常也显示出可能存在大型储层和断裂带。
勘探方向
1、寻找油气层
根据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寻找油气层应主要集中在盆地 内陆的碳酸盐岩沉积层和陆源碎屑沉积层的烃源岩中。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如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等,可以有效地探测到这些岩层的分布情况和厚度。同时, 通过分析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预测其生油潜力,为寻找油气层提供重要 依据。

南海北部地球物理特征及地壳结构

南海北部地球物理特征及地壳结构

南海北部地球物理特征及地壳结构
赵岩;Sekine,M
【期刊名称】《热带海洋》
【年(卷),期】1996(015)002
【摘要】为了研究南海地壳结构,中国和日本合作在南海北部首次进行了以炸药为震源的综合地球物理调查。

经初步分析其地壳结构主要特征为:南海北部地壳分为沉积层、上地壳层、中地壳层及下地壳层。

大陆架及上陆坡地壳厚度大、稳定。

下陆坡地壳厚度除中地壳外,其他壳层厚度减薄且不稳定。

深海盆地壳分3层,厚度虽薄但相对稳定,其底部缺失7.3km·s^-1的高速层。

测区内地壳总厚度:陆壳26-30km,过渡壳13-22km,洋壳
【总页数】8页(P37-44)
【作者】赵岩;Sekine,M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3.2
【相关文献】
1.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礁相碳酸盐岩的地球物理特征 [J], 马玉波;吴时国;张功成;王大伟;董冬冬;米立军
2.南海西北部与红河地区地球物理场及其地壳深部结构特征 [J], 江为为;宋海斌;胥颐
3.南海东北部中生代海相地层的分布及其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J], 王平;夏戡原;黄慈

4.南海中部地球物理特征与地壳结构 [J], 方迎尧;周伏洪;王懋基
5.南海东北部陆缘地壳结构特征及下地壳高速层成因 [J], 李海龙; 吴招才; 许明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 . ia Na in l f h r lCo p.Bejn 0 01 Ch n 2 CN( CRee rh Ce tr, iig 1 Ch n to a Of s o eOi r , iig 1 0 0, ia; . X) sa c ne Bejn 1 0 2 C ia;3 0 0 7, h n .Ex l r to p rme to p o a inDe a t n f CNOOC Ch n d.B ii g 1 0 1 Ch n ) ia Lt , ejn 0 0 0, ia
油 气 二 级构 造 带 各 具 特 色 。勘 探领 域 包 括 已证 实 富生 烃 凹 陷 的精 细 勘 探 、 区勘 探 和 天 然 气水 合 物 勘 探 。 南 海 北 部 地 区 油 气分 布 新
受富生烃凹( ) 控制, 洼 陷 已证 实 的 富烃 凹 陷 仍 有 很 大 潜 力 , 近 期 勘 探 的 重 点 ; 温 高 压 地 区 的 天 然 气 勘 探 、 水 区 勘 探 是 下 一 步 是 高 深
南 海北 部大 陆边 缘 盆 地 油气 地 质 特 征 与 勘探 方 向
朱伟 林
( .中 国 海 洋 石 油 总公 司 1
张 功 成
高 乐
北 京 1 0 1 ) 0 0 .中 海 石 油 研 究 中 心
北 京 1 0 2 ;3 0 0 7 .中 海 石 油 ( 国 ) 限 公 司勘探 部 中 有
摘 要 :南 海北 部 大 陆边 缘 新 生 代 盆 地 都 经 历 了早 第 三纪 裂 谷 断 陷 阶 段 和 晚 第 三 纪 裂 后 沉 降 阶 段 , 各 盆 地 性 质 存 在 显 著 差 异 . 但 可 以分 成 拉 分 型和 伸 展 型 两 大 类 , 中伸 展 型 又 可 分成 断 陷 型 和 断 坳 叠 加 型 两 亚 类 。 烃 源 岩 主 要 有 湖 相 泥 岩 、 陆 过 渡 相 泥 岩 和 海 其 海 相 泥 岩 。储 集层 包 括 海相 砂 岩 、 物 礁 和 陆相 砂 岩 。该 区 生储 盖 组 合 主 要 包 括 陆 生 海 储 型 、 生 陆 储 型 和 海 生 海储 型 。 二 级 构 造 生 陆 带包 括 隆( 起 带披 覆 构 造 、 陷陡 坡 断 裂 构 造 带 、 内断 裂 构 造 带 、 内底 辟构 造 带 、 坡 带 以及 隆 起 带 生 物 礁 等 , 个 盆 地 优 势 凸) 凹 凹 凹 缓 各

南海地形地貌及成因

南海地形地貌及成因
10
• 综上所述,南海北部大陆架(东端除外)和南
部大陆架具有宽阔、平坦, 西部大陆架则表
现狭窄, 倾斜的形态特点。陆架区地形、沉
积和基底构造特征都说明前者为堤坝型陆
架, 后者为断阶型陆架。
11
大陆坡和岛坡
• 南海大陆坡和岛坡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 占海区
总面积的49 % , 其水深范围150一420米, 是本区 分布最广的大地貌单元。由于受到各种不同方向活
南海地形地貌及其成因
1
地理位置
• • • • • • • • • 南海是太平洋最西部 的一个边缘海,其外 形似呈北东一南西向 延伸的菱形海盆。 它的北部和西部为欧 亚大陆, 东部为吕宋岛 和巴拉望岛, 南部为沙 捞越和纳土纳群岛, 海 盆面积250万平方公里
2
主要内容
大陆架和岛架
大陆坡和岛坡 深海平原
4
北部大陆架
• 陆架东部的外缘地带发育有规模大的陡崖 地形,可以认为这是第四纪以来断块活动 在地貌上的反映。陆架的中部和西部则由 于外缘构造脊的阻挡,大量的陆源物质堆 积在构造脊的内侧,使陆架外缘的水深值 增大,显示出堤坝型陆架特征。
5
• 长期以来,大量的泥沙物质朝着偏西方向沉积, 陆架西部的范围不断加宽扩大,使其外缘远离 海岸达3 0 公里以上。
• 值得提到的是,珠江口外大陆架的外缘界线明
显地向深海方向呈扇形凸出45 一50 公里。这
种外凸形态的形成,显然与大量陆源物质由珠
江搬运到河口外堆积有密切关系。
6
南部大陆架
• 南海南部大陆架是指海盆西南端沙捞越、 纳土纳群岛和昆仑群岛所环绕的水深小于 150 米的大片宽坦浅海区,陆架宽度一般超 过30 公里,在卢帕河口以外, 宽度达405公 里, 它是世界上有名的翼他陆架的一部分。

南海北部中新世以来粘土矿物特征及东亚古季风记录

南海北部中新世以来粘土矿物特征及东亚古季风记录

南海北部中新世以来粘土矿物特征及东亚古季风记录
南海北部是东亚古季风带的重要区域之一,对古季风的演变特征和变化过程具有重要记录作用。

在南海北部的千年尺度古环境记录中,粘土矿物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中新世以来,南海北部沉积物粘土矿物组成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在粘土矿物中,伊利石和蒙脱石在南海北部沉积物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其中,伊利石主要分布在南海北部非常规深水区,而蒙脱石则分布在浅海水域。

在古季风的演化过程中,南海北部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变化与季风气候有密切联系。

在东亚地区,古季风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冬季雨量较少。

在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南海北部海域受到夏季季风物质输送的影响,造成该地区河流沉积物的显著变化。

南海北部沉积物中的伊利石含量在全新世中下期明显增加,与夏季季风的增强密切相关。

伊利石含量的增加是由于夏季季风带来了更多的陆源物质,包括粘土矿物等。

同时,季风气候影响下,南海北部受到了洪水等高能耗的海洋环境,这使得更多的物质被输入到区域沉积物之中。

而在全新世晚期致现代,南海北部沉积物中的蒙脱石含量逐渐增加。

这是由于季风气候的逐渐减弱,夏季季风物质输送减小,海洋环境逐渐平静,河流输送物质的作用逐渐弱化所致。

因此,研究南海北部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特征,对于探究东亚
古季风演化历史及其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为预测未来东亚古季风演变趋势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北部湾海区地形地貌特征描述

北部湾海区地形地貌特征描述

北部湾海区地形地貌特征描述北部湾海区位于中国南海北部,地形地貌特征独特且多样,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片壮丽的海域中,我将向你描述北部湾海区的地形地貌特征。

一、山峦起伏的海底地形北部湾海区的海底地形异常丰富多变,山峦起伏,形成了一幅壮丽的海底山脉。

这些海底山脉错综复杂,有的高耸入云,有的蜿蜒曲折。

山脉之间的沟壑纵横交错,形成了一个个海底峡谷。

这些地形特点使得北部湾海区的海底地貌显得异常丰富多样。

二、绵延的海底平原除了山脉和峡谷,北部湾海区还有广袤的海底平原。

这片平坦的地带延伸到海的尽头,一望无际。

海底平原上的沉积物丰富而肥沃,为海洋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场所。

在这片平原上,有各种各样的海草和珊瑚,它们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海底花园。

三、奇特的海底洞穴在北部湾海区,还存在着许多奇特的海底洞穴。

这些洞穴有的深不见底,有的曲折蜿蜒。

洞穴的内部常年湿润,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这里生活着各种奇特的海洋生物,如海蜗牛、海蟹等。

在洞穴的顶部,还可以看到一些独特的地质景观,如钟乳石和石笋等。

四、丰富多样的海底生物北部湾海区是一个生物多样性极高的海域。

这里栖息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如鱼类、贝类、虾类等。

其中,一些独特的物种只存在于北部湾海区,成为这片海域的独特之处。

人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美丽的彩色珊瑚礁,观察到迁徙的鱼群,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北部湾海区的地形地貌特征丰富多样,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惊喜和惊叹。

这里不仅是自然界的奇观,也是人们探索海洋世界的乐园。

无论是潜水、游泳还是观赏海洋生物,北部湾海区都能满足你的需求。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美丽的海域,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吧!。

海南岛地质特征与自然资源开发研究

海南岛地质特征与自然资源开发研究

海南岛地质特征与自然资源开发研究海南岛是中国的一个热带岛屿,位于南海,被誉为“东方夏威夷”。

这个宝岛的地质特征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海南岛的地质特征与自然资源开发进行研究。

一、地质特征1. 地理位置海南岛位于南海的东北部,地理位置优越,周围环绕着璀璨的海洋资源。

它向往来的东南季风暖流开放,海岸线长达1563.2公里,拥有丰富的海洋生态资源。

2. 地质构造海南岛位于板块构造交汇带,是南海陆架结构的一部分。

其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地壳上有多个断层与裂谷,这为岛上的地质资源提供了丰富的储量。

3. 岛屿类型海南岛属于石灰岛屿,拥有许多喀斯特地貌景观。

岛上有众多的岩溶洞穴、地下河流和地下湖泊,形成了独特的地质景观和珍稀的生态系统。

二、自然资源开发1. 农业资源海南岛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农业发展。

岛上有大片的良田和果园,如三亚红心火龙果、万宁椰子等,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

此外,海南岛还拥有丰富的水稻、热带水果和海产品资源。

2. 矿产资源海南岛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磷矿、铁矿石、稀土、锆石等。

其中,海南铁矿石资源储量位居全国第四,稀土储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这些矿产资源为岛上的工业和能源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3. 生态旅游资源海南岛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态系统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

岛上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东方巴黎、亚特兰蒂斯等景点,还有蓝天、白沙、碧海等迷人的海滩风光。

这些自然旅游资源为岛上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南岛是热带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之一,保护和利用海南岛的生物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政府加大了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2. 绿色发展海南岛积极推动绿色发展模式,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

加大对农业、旅游业和矿业等行业的监管力度,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是指位于中国南海北部的一系列沉积盆地,主要包括琼东盆地、珠江口盆地、贝加尔海盆地和雷琼盆地等。

这些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并且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地质特征和勘探方向。

一、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地质特征1.沉积特征: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是一系列被断块活动影响和沉积作用控制的古今海盆,沉积物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和陆相碎屑岩。

盆地沉积厚度较大,深水区主要分布在海盆中央,浅水区分布在海盆边缘。

2.构造特征: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受到活动断裂的控制,盆地内断裂构造发育,沉积物垂向分布有较大变动。

海盆边缘存在海湾、河口等浅水沉积环境,而盆地中央则有较大的水深。

3.有利油气地质条件: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存在丰富的有利油气生成和富集条件。

高温、高压、适宜的沉积环境以及丰富的有机质输入是油气形成的基本条件。

此外,盆地内断裂构造也为油气运移和富集提供了通道。

二、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勘探方向1.深水区勘探: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深水区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之一、这些区域的水深较大,但通过科技手段的提升已克服了深水勘探的难度。

在深水区,主要勘探目标是碳酸盐岩油气藏和深水扇沉积体油气藏,需要通过海底地震、电磁测井等技术手段进行探测。

2.浅水区勘探: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浅水区有着广阔的勘探潜力。

在这些区域,主要勘探目标是陆相碎屑岩油气藏和浅水沉积体油气藏。

这些区域具有较好的油气运移、富集条件,可以通过物探、钻探等手段进行勘探。

3.沉积中心勘探: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沉积中心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沉积中心的沉积环境相对稳定,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和富集。

沉积中心区域主要勘探目标是先期碳酸盐岩油气藏和深水扇沉积体油气藏,需要通过地质综合分析和地震勘探等手段进行探测。

总结来说,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较大的勘探潜力。

油气的勘探方向主要包括深水区、浅水区和沉积中心区。

华南和南海北部陆缘岩石圈速度结构 特征与沉积盆地成因

华南和南海北部陆缘岩石圈速度结构 特征与沉积盆地成因

华南和南海北部陆缘岩石圈速度结构特征与沉积盆地成因
华南和南海北部陆缘岩石圈速度结构特征与沉积盆地成因
华南和南海北部陆缘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交
界处,是一个活跃的板块边缘地区,其岩石圈速度结构特征和沉积盆地成因受到板块构造和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华南和南海北部陆缘的岩石圈速度结构特征主要表现在地壳和上部地幔的速度变化。

地壳速度普遍较低,大约为6.0-6.5
km/s,而上部地幔速度则较高,大约为7.2-7.3 km/s。

其中,
东南沿海的岩石圈速度结构比较复杂,主要由两个板块碰撞、俯冲和隆升等复杂地壳构造造成。

整个华南陆块则受到印度板块向东的挤压和欧亚板块向南的撞击,形成了褶皱带和断层带。

南海北部陆缘则受到海底扩张和西南缘地块向东的挤压和碰撞等构造作用,造就了复杂的岩石圈速度结构。

华南和南海北部陆缘沉积盆地成因也受到板块构造和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这些盆地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包括珠江口盆地、南海盆地和鄱阳湖盆地等。

这些盆地都是由于构造作用所引起的,如大陆隆起和断块运动,以及海底扩张引起的裂陷等。

其中,珠江口盆地是因为华南地区地壳隆起而形成的,南海盆地则是由于海底扩张和俯冲作用相互妥协形成的。

综上所述,华南和南海北部陆缘的岩石圈速度结构和沉积盆地成因都受到板块构造和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这些过程的相互作用不仅造就了华南和南海北部陆缘丰富的地质构造和岩层
地质历史,也为该区域的资源勘探和环境地质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

北部湾环境条件

北部湾环境条件

南海北部湾环境条件2.1基础数据2.1.1环境条件2.1.1.1边际油田地理位置北部湾位于南海的西北部,南起海南岛莺歌咀到越南的来角一线,东为我国的海南省,北为我国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西侧则位越南,是一个三面环陆,一面与南海相通的典型的半封闭性大陆架海湾,其东西宽约222-315km,南北长463km,总面积约71100km2。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北部湾位于欧亚板块东南缘,处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和印支地块交接处。

由位于东北部的北部湾盆地和西南部的莺歌海盆地及介于两大沉积盆地之间的北部湾隆起三大构造单元组成。

北部湾盆地位于107°31´~111°44´E,19°45´~21°03´N之间,其海域面积为3.8×104km2。

涠洲12-8E油田位于X(m)282000~295100, Y(m) 2291500~2298000;水深31m,距离涠洲岛约40km。

涠洲11-2油田1、5d井区位于东经108°45′15″~108°49′24″,北纬20°47′21″~20°49′42″,X(m) 266229~273476,Y(m) 2300393~2304668,水深40m。

涠洲5-7油田位于108︒44' 50.189"E,20︒ 53' 27.523"N,水深31m,距涠洲岛约41km,距涠洲6-1油田11km。

距离涠洲11-1N 油田12km。

2.1.1.2环境条件工程设计所需的风、浪、流和水位等水文气象条件包括1、5、10、25、50、100年一遇的极值参数,气温、相对湿度、盐度等参数的年最大、最小、平均值等。

(1)水深和工程设计水位设计水深:20-45m表2.1-1 平台设计水位表中的水位值是以海图深度基准面(±0)起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剖面和Tg、Tm、Tp反射界面和基底三大构造层,得出
表格如下:
表1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地基底构造层地震反射特征
构造 层
顶界面特 征
顶界面特征
结构
内部反射特征 频率 振幅
连续 性
Tg-Tm
不整合界 面
可见顶超和 削截,呈断 续的波阻抗 差异界面
亚平行、乱 岗状、杂 乱状反射
中频 低频
中强振幅 为主、中 弱振幅次
现代建设 Modern Construction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3年第12卷第4期
南海北部湾地质构造特征探析
黄喜新1、2 (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2.广西北海水文工程矿产地质勘察研究院,广西 北海 536000)
摘 要:南海北部地区在中生代时期,因为受到太平洋板块对东亚大陆的俯冲挤压,造成北部陆缘地区中部形成多次 不均衡的隆起。具体表现在七个方面,即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基底地质特征、琼东南盆地基底双层结构、珠江口盆 地西部基底不完全三层结构、珠江口盆地东部基底三层结构、潮汕凹陷中生代断层传播褶皱、陆丰凹陷中生代宽缓褶 皱带。本文图文并茂地对这七个方面的地质特征一一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希望对地质研究人员和油气公司有所帮助。
关键词:南海;地质构造;古生代;中生代;油气;烃源岩;基底: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3)04-0032-04
南海北部地区地质构造比较特殊,这跟南海北部地区 的地理位置有关。南海北部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 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交汇地带,所以这个地方地质相 对比较复杂,复杂的地形特征给这里蕴藏石油资源创造了 条件。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地质学家开始对中生代 的残留盆地进行油气勘探和开发,地质学家提出中生代残 留盆地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这一学说引起了石油公司和 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研究表明,珠江口盆地以东和台西南 盆地是我国第二大中生代残留盆地,南海北部地区具有丰 富的石油地质条件得到了绝大多数专家的肯定。南海北部 地区曾经在白垩纪时期受到过两次海侵,所以底层被沉积 下来,被沉积的地层钻遇了当量的侏罗系烃源岩,这就为 油气提供了烃源成藏条件。南海北部地区缺少必要的地震 资料,同时这个地区的钻井也不多,所以对其进行深入研 究十分艰难。研究表明,中生代时期太平洋板块曾经对东 亚大陆进行过俯冲挤压,这样就导致了南海北部地区地基 底发生了变形,在白垩纪岩浆的作用下基底的结构要复杂 得多。南海地层上面覆盖着许许多多的新生代地层,但是 对新生代以下的地层进行研究却十分艰难,一则没有相应 的资料依据,二则现有资料品质不高。刘海龄将南海北部 的新生代基底分为五个部分,周蒂对南海北部的盆地进行 过深入研究,研究发现这些盆地在白垩世是海相、海陆交 互沉积。鲁宝亮经过科学研究证实了南海北部地区的地震 为基底岩性的地震重磁响应特征。本文从多个角度揭示了 南海北部盆地的基底特征。
在阳江至一统暗沙东断裂以东的三区则呈现三层结 构,也就是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这三层保存得都相 对良好,如图5。
在过去中生代的时候由于地壳运动和大陆板块的不 断变化,曾经有几次不均衡隆升。有的地方隆升的幅度不
图3
琼东南盆地基底双层结构
图4
珠江口盆地西部基底不完全三层结构
– 33 –
现代建设 Modern Construction
通过对图2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南海北部陆缘盆 地基底以琼海断裂和阳江-一统暗沙东断裂为界,分成三 个区,图2中分别带有三个区的分界线,即图中的紫色虚
线,左侧向上呈东新西老阶梯状分布。在琼海以西呈现两 层结构,下部元古界,上部古生界,缺失中生界如图3。
在阳江至一统暗沙东断裂与琼海断裂之间第二区呈现 有完全不同的三层结构,如图4。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3年第12卷第4期
中生代的地层厚度和面积考虑,这些地方有利的勘探区依 次为潮汕坳陷、东沙隆起东部、韩江凹陷,以及东沙隆 起、惠陆低凸起与陆丰凹陷交界处。
图5
珠江口盆地东部基底三层结构
大,例如:珠江口盆地的东部地区和北部地区,这地区有 中生界地层。有的地方隆升的幅度较大,例如:琼海断裂 地区,这个地区中生界地层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有大部分 被剥蚀,少部分有残留。隆升幅度最大的地方分布在琼海 断裂以西,这个地区中生界已经荡然无存,在南部地区甚 至古生界也全部遭到了毁灭性的剥蚀。华夏古陆的结晶基 底得以初露(图3)。
从图上我们不难看出,阳江到一统暗沙以东的珠江口 盆地下面有许许多多的中生代沉积岩,在阳江到一统暗沙 以西珠江口盆地下面基底的地层主要为古生界的地层,例 如:沉积岩和浅变质岩,基底还有一部分中生界,这些界 层呈弧状分布。琼东南盆地地基底北部主要分布有古生界 沉积岩和浅变质岩地层,南部主要是片麻岩地层,北部到 海南岛之间是碳酸盐岩和变质砂砾岩以及碎屑沉积岩,琼 东南盆地、宝岛凹陷、永乐凹陷东部主要为古生界的变质

好中等
可见顶超和
Tm-Tp
不整合界 面
削截,呈断 续的波阻抗
差异界面
乱岗状、 杂乱状反 射为主
中频 - 中弱振幅、 差 低频 中强振幅 中等
Tp 以 下
断续的波 阻抗差异
界面
无底
杂乱状、拖 网状、空 低频 白反射
弱 - 中弱 振幅
不连 续
在结合平面重磁异常处理解释的基础之上完成了基底 岩性填图及断裂的划分,划分如图2。
[作者简介] 黄喜新(1967- ),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 地质、工程地质、地质环境、海洋地质方面的研究。
1 基底结构特征分析
通过对南海北部盆地地基底进行研究和统计,对南海
北部盆地边缘的陆区进行了地质考察与研究,如图1。
在充分研究各种资料的基础之上,本文对南海北部的
地质特征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解释,这些解释包括104条
– 32 –
黄喜新:南海北部湾地质构造特征探析
图1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钻至前新生代井、地震剖面及 陆区采样点儿位置示意图
图2 南海北部大路边缘盆地基底地质特征
岩。 在珠江口盆地中部,调查发现这一部分的地层有许许
多多的白垩纪花岗岩分布,这里的火山岩大部分也是白垩 纪花岗岩。在琼东南盆地调查发现基底有一部分是花岗岩 或者火山岩,在琼东南盆地的南部有基性玄武岩,该类玄 武岩有时候能够形成一些海底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