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与处理程序

合集下载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及处置预案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及处置预案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及处置预案
一、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院诊疗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病人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

二、技术风险预警分级
(一)三级预警是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范和常规,但尚未给患者或医院造成损害或招致患者投诉等不良后果的情形。

(二)二级预警:一年内累计发生两次及两次以上三级风险预警;或引起纠纷;或存在过失引起医院损失。

(三)一级预警:一年发生两次以上二级风险预警,或在此基础上造成较大损失或严重不良影响及纠纷的。

三、医疗技术风险预警信息来源:查房:日常检查、监督、考核、评价;患方反映、投诉、举报。

四、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处置程序:限期整改并做好记录,吸取教训。

必要时进行处罚。

五、处置程序
(一)补救:启动风险预警机制,采取有效补救治疗措施,避免或者减轻损害做好患者和家属的沟通解释工作,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报告:应向医务科、质控科报告,并妥善保存病历及相关技术资料和证明材料。

(三)调查:全面检查、总结教训,找出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修订制度及时完善相关记录。

(四)整改:根据调查结果决定该医疗技术项目的暂停、撤销或继续开展。

六、处罚
(一)对医疗损害事件隐瞒不报或报告不及时,予以处罚;在处
理过程中弄虚作假、提供伪证或者阻挠调查取证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属于医疗过失、医疗差错的,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理,对责任人员根据医院有关予以处罚。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处置程序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处置程序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处置程序
(―)立案
1、自查立案医务科、护理部、门诊办、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药剂科及其他有关部门日常工作中检查发现预警项目内容,均有权利和义务立案处理。

2、投诉立案院行政办、审计科、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管理部门接到投诉,经核实确系风险预警内容时,应在24小时内立案。

(二)处理程序
1、属于自查立案的,应当限期整改并做好记录。

2、属于投诉立案的,应在受理投诉后48小时内通知被投诉科室及个人并限期整改。

3、被二、三级医疗技术风险预警警示的当事科室或当事人,接到通知后最迟在48小时内必须主动作出检讨或说明,根据情节、后果、态度和整改结果,10日内作出处理。

4、经依法鉴定认定为医疗事故的医疗事件,按照处理医疗事故的相关制度以及医院有关制度处理。

(三)处罚
1、根据警示等级、情节轻重与后果,参照态度和一贯表现,确定处罚度。

2、做出处罚决定时,要区别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合理地确定责任者在综合原因中应负的责任比重。

3、对于受到风险警示的部门和个人,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对于及时发现风险、努力补救、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工作人员,应当给予一定的奖励。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和处置预案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和处置预案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和处置预案医疗技术的风险预警和处置预案是指在医疗技术应用中,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况,制定相应的预警和处置方案,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一、医疗技术风险预警1.人为错误风险:医护人员对医疗仪器设备的操作不当,导致误诊误治等事故发生。

针对该风险,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并建立完善的操作规范和流程,禁止违规操作。

2.设备故障风险:医疗仪器设备由于设计、制造或维护不到位,出现故障或失效。

医院应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设备的检测和维护工作,定期进行设备的全面检测和维修。

3.数据安全风险:医疗技术系统的数据可能被黑客攻击或泄露,导致患者隐私泄露或数据被篡改。

医院应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工作,确保技术系统的安全性,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漏洞修复。

4.药物误用风险:医疗技术应用中,医护人员可能错误使用药物,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药物治疗失败。

医院应建立药物使用规范和流程,加强药物知识培训,加强药物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置。

二、医疗技术风险处置预案1.危机管理预案:在出现重大意外或危机事件时,医院应立即启动危机管理预案,迅速组织力量进行处置,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公众通报情况。

2.设备故障处置预案: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设备故障处置预案,包括设备故障的识别、报修、维修和备件更换等流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及时修复。

3.数据安全事故处置预案:医院应制定数据安全事故处置预案,包括追溯事件起源、整理损失情况、修复受损数据和加强防范措施等方案,防止数据泄露和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

4.药物误用事件处置预案:医院应建立药物误用事件的处置预案,包括事件的调查、责任的追究以及对患者的补救措施等,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并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教育。

综上所述,医疗技术的风险预警和处置预案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制定相应的预警和处置方案,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医疗技术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况,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是指为了减少医疗技术风险所制定的一系列预警机制和处理程序。

医疗技术风险指医疗技术在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潜在的危害,包括设备故障、误操作、信息系统安全漏洞等。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预警可能存在的风险,以便能够采取措施防范和避免风险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1. 监测系统:建立监测系统,例如通过设备监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时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数据,发现设备异常时及时报警。

2. 维护管理:建立设备维护管理制度,按照设备制造商要求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和维护,提前识别潜在的设备故障风险。

3. 培训教育:对医务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设备操作和使用的能力,减少误操作风险。

4. 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包括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认证和质检等,确保设备和技术的质量安全。

5. 管理监督:建立医疗技术风险管理机制,包括设立专门的医疗技术风险管理部门或委员会,定期开展医疗技术风险评估和管理,及时处理医疗技术风险事件。

处理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风险评估: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确定风险的等级和可能导致的后果。

2. 预警发布:一旦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发布风险预警,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引起高度重视。

3. 采取应对措施:根据风险的等级和后果,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暂停使用设备、设备维修或更换、整改操作流程等。

4. 事件调查:对风险事件进行调查,查明原因和责任,并进行事故报告和记录。

5. 经验总结:针对风险事件进行经验总结和教训挖掘,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提高医疗技术安全管理水平。

以上是医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的一般步骤,具体实施还需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级管理制度及医疗技术损害处置流程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级管理制度及医疗技术损害处置流程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级管理制度及医疗技术损害处置流程
一、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级管理
1.1风险预警等级划分
根据医疗技术风险程度,将风险预警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中等)、Ⅳ级(一般)。
1.2风险预警指标
制定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病情、手术难度、医疗设备、医务人员技能水平等方面。
十一、质量控制
11.1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医疗技术质量管理体系,将风险管理纳入质量控制范畴,定期进行质量评估。
11.2质量改进措施
根据质量评估结果,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质量改进措施,提升医疗技术服务的整体水平。
十二、患者沟通与告知
12.1患者沟通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尊重患者意愿,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十四、责任追究
14.1事故责任认定
在发生医疗技术损害事件时,按照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认定事故责任,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14.2教育与整改
对责任人进行教育和整改,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同时总结教训,提升管理水平。
十五、国际合作与交流
15.1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经验和做法。
9.2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应对医疗技术风险的能力和效率。
十、资源保障
10.1人力资源保障
确保医疗技术风险管理相关岗位的人员配置,加强专业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10.2物资设备保障
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物资,确保在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使用。
十、资源保障(续)
10.3经费保障
设立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理的专项经费,确保各项管理工作和应急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撰写人: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医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一、目的为了及早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加强预警监控,防止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制定本预警机制。

二、范围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病人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无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预警监控范围。

三、原则医疗技术安全预警工作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为准绳,以深挖细找医疗质量和安全各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达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

四、要求医院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各科室、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职责和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预警工作。

五、技术风险预警分级根据工作和医疗活动中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程度及后第 2 页共 10 页果,将技术风险预警分为三级。

(一)一级预警项目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但尚未给患者或医院造成损害或招致患者投诉等不良后果的情形。

1、违反工作纪律(1)上班或值班时间擅自离岗、脱岗,班前班中饮酒影响正常工作;(2)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过程中,不遵守职业礼仪,聊天、打手机;(3)违反职业道德和医疗保护原则,不负责任地透露或散布有关患者的情况;(4)不负责任地任意解释医院规定和其他科室、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患方误会或不满;(5)诊疗工作中违反医疗保险有关规定;(6)违反医德规范,以医谋私,吃拿卡要,收受红包。

2、违反诊疗规范(1)违反首诊负责制有关规定;(2)危重患者来诊后,未在3分钟内开始抢救;第 3 页共 10 页(3)门急诊医师对3次就诊未能确诊的患者未安排会诊或请上级医师复诊;(4)门诊、急诊或住院医师会诊时,未在规定时限内到达,或未诊查者只看病历进行“书面会诊”或“电话会诊”;(5)门急医师不见病人即开具“住院证”;(6)病房医师不查病人即开写医嘱;(7)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不认真,记录、签名、审签不规范、不及时;(8)住院患者病情恶化处理效果不佳时,未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指导;(9)疑难病例未及时提请科内、科间或院外会诊;(10)对需要立即执行的医嘱,医师未通知护理人员从而导致执行延迟;(11)对危重患者未进行床头交接班,或未按规定书写交班记录;(12)临床医师发现传染病未按要求进行报告,出现迟报、漏报;(13)麻醉医师对手术患者术前未查房,或术后24小时内未随访;(14)手术科室对重大手术未按手术分级管理权限履行报批手续;(15)手术医师在手术后未及时诊查患者,患者手术后xx日内无第 4 页共 10 页上级医师查房;(16)错发、漏发药品,但未造成不良后果,尚未引起患者投诉;(17)因医方对择期手术准备不足,延误手术进行;未按医院要求上午8时整时开展手术;(18)供应或使用过期失效的灭菌器械或不合格材料,尚未造成良后果;(19)护理环节未正确执行医嘱;(20)错采标本,错贴标签,错用抗凝剂等导致不能正常检验;(21)违反处方管理规定,药物适应证、禁忌证、剂量、用法、配伍等方面出现错误,尚未造成不良后果;(22)发生严重工伤、重大事故、传染病暴发流行等事件时,未及时上报;(23)患者转科治疗过程中,转出科室未提前联系妥当或转入科室借故拒绝或拖延转入。

医疗风险预警机制与程序

医疗风险预警机制与程序

医疗风险预警机制与程序医疗风险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和风险。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医疗风险预警机制和程序,及时识别和防范各类风险。

一、医疗风险预警机制1.制定医疗风险评估指标: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行业标准和自身特点,制定一套系统完备的医疗风险评估指标,以此对医疗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量化评估。

例如,可以根据手术安全检查表和手术例数等指标,对手术风险进行评估。

2.建立医疗风险预警系统:医疗机构可以引入信息化技术,建立医疗风险预警系统,实现对医疗过程中的各类风险的实时监控和预警。

通过对患者信息、医疗过程和相关参数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及早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管理。

3.加强医疗质量统计和分析:医疗机构可以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统计和分析系统,对医疗质量和安全情况进行定期和非定期的统计和分析。

通过分析医疗事故和意外事件的发生原因和规律,可以发现和总结出一些常见的风险问题,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和预警机制。

二、医疗风险预警程序1.风险识别和评估:通过医疗风险评估指标,对医疗过程中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可以根据医疗案例、医疗指南和临床实践经验等进行评估,分析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确定风险防范的优先级。

2.风险监测和预警:建立医疗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对患者信息、医疗过程和相关参数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医疗过程中的异常和风险因素。

一旦发现风险,系统应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预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管理。

3.风险干预和管理:一旦医疗风险预警系统发出警报,相关人员应及时对风险进行干预和管理。

可以采取措施进行现场处置,例如改变手术计划、调整用药方案等;同时应及时报告相关领导和监管机构,以便协调资源进行应急处理。

4.风险分析和总结:对医疗事故和意外事件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并对医疗风险预警机制和程序进行改进和完善。

可以通过组织讨论、案例分析和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医疗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医疗风险系指使患方或者医方遭受伤害的可能性,是一种可以有效防范,将其降低到最小程度,但绝对不能消除的。

“预则立,不预则废”就需要医院管理部门从管理体制、医疗流程、规章制度等查寻缺陷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

目前我院各项业务发展形势较好,结合开展的各项新技术、新项目及引进的高新设备、医疗质量管理、医务人员的技术、责任感等诸多方面因素,特制定本预警机制。

一、建立预警机制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质量及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和医学本身的许多未知性,就造成为了医疗诊治效果的不确定,医疗意外的不可预见性,使的医疗风险无处不在。

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目的就是降低医疗风险,防范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减少给患者及其亲属带来的伤害,减轻医院负担。

二、医疗风险存在方面:1、医疗管理方面:各项医疗技术操作无统一的规范或者规范不标准;医疗活动过程或者有关核心制度中存在有缺陷;医疗诊疗技术流程的伪科学性或者过于复杂,都容易造成失误;医疗质量管理运行中全程管理、环节管理及终末管理有制度难执行,缺乏监督机制及反馈机制。

2、医务人员个人因素:缺乏医疗风险意识;医疗技术水平有限;责任心不强或者不遵守规章制度;3 、设备因素:抢救设备的完好,能否正常运转;检验科各项实验设备的完好,给临床医生以重要参考标准。

三、医疗风险预警程序:医疗风险预警的实施进程可以归纳为风险识别、风险估测和风险评价三个大的阶段。

风险识别是对潜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归纳和全面地分析以掌握其性质和特征,便于确定哪些风险应予以考虑,同时分析引起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和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这个阶段是对风险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工作;风险估测是通过对所采集的大量资料的研究,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工具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幅度,这个阶段工作是对风险分析的定量化,使整个风险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风险评价是根据专家判断的安全指标,来确定风险是否需要处理和处理的程度。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医院作为医疗机构,面临着各种医疗技术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给患者和医务人员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危害生命安全。

因此,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并制定相应的处理程序是非常必要的。

一、医疗技术风险的预警机制1.医疗技术风险的监测和评估医院应设立专门的医疗技术风险监测与评估组织,对医疗技术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定期、系统的监测和评估。

可以通过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制定监测指标,定期收集和分析医疗技术使用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评估风险的潜在程度。

2.技术文档、操作规程和培训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疗技术文件、操作规程和培训体系,确保医务人员充分了解和熟练掌握相关技术。

医院应定期更新技术文档和操作规程,保持其与最新技术要求的一致性。

同时,医院还应开展相应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对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减少操作风险。

3.医疗设备管理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验收、维护保养、故障排除和废弃处理等方面。

医院应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医院应及时排除故障,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

4.技术风险信息的收集和交流医院应建立起健全的技术风险信息的收集和交流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风险信息,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

可以通过建立风险信息数据库、定期组织技术会议等方式,及时收集和交流技术风险信息,从而提高技术风险的预警能力。

二、医疗技术风险的处理程序1.风险评估和分类当出现医疗技术风险时,医院应立即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

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将风险分为高、中、低风险等级。

对于高风险的技术风险问题,医院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危机管理和组织协调医院应成立危机管理小组,由医疗技术部门、护理部门、管理部门等共同组成,负责危机的应对工作。

在出现技术风险事故时,危机管理小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协调和处理,尽快控制和解决问题,降低风险损失。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一、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1.目的为降低医疗技术风险,防范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减少给患者及其亲属带来的伤害,减轻医院负担,制定本预警机制。

2.医疗风险存在方面(1)医疗管理方面:各项医疗技术操作无统一的规范或规范不标准;医疗活动过程或有关核心制度中存在有缺陷;医疗诊疗技术流程的伪科学性或者不合理性。

(2)医疗技术方面: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医务人员对新技术、新设备掌握不熟练;医疗设备维护不当;医疗设备更新换代不及时。

(3)医疗环境方面:医院基础设施不完善;医院感染控制不力;医疗安全文化氛围不足。

3.预警分级根据日常医疗工作和活动中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程度及后果,将技术风险预警分为三级:(1)一级预警项目: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但尚未给患者或医院造成损害或招致患者投诉等不良后果的情形。

(2)二级预警项目:指在医疗活动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给患者带来一定的损害,但尚不足以构成医疗事故的情形。

(3)三级预警项目:指在医疗活动中,存在明显的风险,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损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情形。

4.预警措施(1)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及时收集、分析、反馈医疗风险信息。

(2)加强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核心制度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执行力。

(3)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技术风险知识培训,提高风险识别和处理能力。

(4)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营造良好的医疗安全文化氛围,提高患者的安全意识。

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1.目的为使一旦发生的医疗技术损害得到迅速、有序、妥善的处理,最大限度降低损害程度,保护患者生命健康,减轻医患双方损失,防止严重后果发生,制定本预案。

2.处置原则(1)及时性:损害发生时,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损害扩大。

(2)有效性: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损害程度。

(3)规范性: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规定,妥善处理医疗技术损害。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由于医学科学的固有规律导致的可能导致危及医疗对象生命健康的因素,进行医疗技术风险预警的监管与处置是临床医学与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

医院在开展医疗技术项目时应当具备一定的技术及设备、设施力量,以保证临床技术研究的正常开展。

一、医疗技术风险防范处置(一)、职能分工1.医务处负责全院医疗技术开展的审批、定期评估及初审上报等工作。

2.审计科负责全院开展医疗技术相关的医疗设备、耗材的物价审核及设置。

3.设备科负责全院医疗仪器设备的日常工作,医疗设备的购置计划和合理布置,医疗设备使用情况。

其中计量管理员负责全院的计量强检工作,以及设备和材料的收发保管工作。

维修工程师负责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

4.后勤保卫科负责全院医疗技术相关耗材的招标、审核及购置工作。

5.药剂科负责全院医疗技术相关药品的审核、采购以及使用监控工作。

6.伦理委员会负责全院医疗技术相关医学伦理问题的审核及监督工作。

(二)、临床科室:1.对病人进行的各项诊疗必须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要求实施;2.对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意外必须了解,并熟悉相应处理对策。

3.创伤性操作必须要求患者在谈话同意书上签字。

4.操作前必须核对病人的床号、姓名及操作部位。

5.操作中要严格消毒,动作要轻、操作要熟练、防止粗心大意。

6.根据不同部位的解剖特点,操作中避免发生并发症,如刺破胸膜、损伤脏器、穿破血管或致肠穿孔等。

7.操作后,必须严密观察,防止发生意外情况。

8.应用新技术应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规定,对应用过程中的疗效、不良反应、费用等进行动态管理,按时上报评估报告。

(三)、麻醉科室:1.根据不同病人的麻醉需要,做好麻醉前准备工作。

2.麻醉者必须于术前亲自查访手术病人。

3.必须准确了解和掌握病人的诊断及病情,明确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及要求,明确麻醉方式。

4.充分估计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并做好预防及抢救准备。

2024年医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

2024年医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

2024年医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2024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医院医疗技术风险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为了及时识别风险、防范风险、减少损失,医院需要建立有效的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处理程序。

一、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1. 建立信息收集系统:医院应建立全面的信息收集系统,包括收集新技术、新设备的资料、搜集医疗技术相关的新闻报道、参与各种行业的成果交流会议,并跟踪相关的研究成果、行业动态和政策法规。

2. 风险评估和分类:医院需要根据信息收集系统的数据,对医疗技术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

将医疗技术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根据风险等级确定不同的预警机制和处理程序。

3. 制定预警指标:根据不同的医疗技术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预警指标。

例如,对于高风险技术,应设置更加敏感的指标,以便及时报警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4. 构建预警系统: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疗技术风险预警系统,包括技术监控设备、信息交流平台和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等。

二、医疗技术风险处理程序1. 快速响应机制:医院应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一旦医疗技术风险预警触发,应迅速启动预案,派遣专业人员进行紧急处理。

2. 紧急处理措施:针对不同的医疗技术风险,医院应制定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例如,针对设备故障可能导致的风险,应立即停用设备、进行维修或更换。

针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3. 隐患排查和整改:医院应定期进行医疗技术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整改潜在的安全隐患。

排查工作应包括设备检测、人员培训、操作规程的制定和宣传等。

4. 事故调查和总结:对于发生的医疗技术事故,医院应成立专门的调查组,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查明事故原因,并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

同时,医院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优化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处理程序。

5. 信息披露和沟通:医院应建立信息披露和沟通机制,面对媒体、患者和公众的询问和关注,及时公开事故的处理情况,并回应相关的疑虑和担忧,维护医院的良好形象。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置程序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置程序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置程序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医疗技术风险成为了医疗机构和患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医疗技术风险,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置程序至关重要。

一、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1.风险监测与分析:医疗机构建立完善的医疗技术风险监测系统,对各类医疗技术风险进行监测和分析。

监测与分析包括收集和分析医疗技术使用中的不良事件、不良反应、事故等信息,识别风险源,并通过专业分析提升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风险评估:对监测到的风险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和危害程度。

评估包括对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危害范围、前因后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对风险的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3.风险预警: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高风险的医疗技术进行预警。

预警应包括预警的内容、方式、对象、频率等详细信息,确保预警信息对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及时、准确传达。

4.风险报告与发布:医疗机构应对风险预警进行报告,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布风险信息,以便其他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能够了解和应对风险。

风险报告与发布应保持及时性、准确性和透明度。

二、医疗技术风险处置程序1.紧急响应:一旦发生医疗技术风险,医疗机构应立即启动紧急响应程序。

紧急响应包括迅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合作、协调资源、控制风险扩散等措施,确保风险能够得到控制和应急处置。

2.事故调查与分析:医疗机构应及时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对医疗技术风险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责任。

调查分析结果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汇总成经验总结,为医疗技术风险的防控提供参考。

3.风险评估与管理:通过对风险事件的评估和分析,医疗机构应及时对风险进行管理。

管理措施包括制定和修订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推进相关设备和技术的升级改造、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等,以降低医疗技术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4.信息共享与追踪:医疗机构应积极推动医疗技术风险信息的共享和追踪。

医疗保健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置预案

医疗保健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置预案

医疗保健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置预案
为了保障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的安全顺利开展,降低医疗保健技术风险,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减少医疗损害,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经我院医疗保健技术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

二、组织领导
医院医疗保健技术管理委员会负责统一指挥、组织协调医院应对医疗保健技术风险应急处理工作;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沟通和协调工作,及时报告医疗保健技术风险事态进展情况;必要时提请上级部门协助审核。

三、对新技术、新项目的追踪管理
1.新技术经审批后必须按计划实施,凡增加或撤销项目需经医院医疗保健技术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可进行。

2.新技术实施过程中需每年进行一次总体评价,项目负责人向医务科书面报告新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医务科对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的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医疗技术风险或将其降到最低限度。

建立新开展的医疗技术档案。

3.新技术、新项目的负责人在开展过程中若发现该技术或项目存在潜在风险、出现争议性问题、或已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向科主任汇报,由科主任组织相关专业专家讨论,调整方案或暂停开展,并将结果向医务科汇报备案。

出现严重损害或死亡时应立即报告医务科。

四、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终止或暂缓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展
1.发生重大医疗意外事件的;
2.引起严重不良后果的;
3.技术支撑条件发生变化或者消失的。

出现上述情况时应终止该项目开展,并逐级向医院领导汇报,医院组织专家进行讨论,尽量将对患者造成损害降至最低。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给医疗保健带来了许多好处,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因此,建立有效的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提前识别和应对潜在的风险,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的框架:一、建立医疗技术风险信息收集系统为了全面了解医疗技术的使用情况和潜在风险,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技术风险信息收集系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内容:1.已知的技术问题和风险:收集已知的技术问题和风险,包括制造商公告的缺陷、产品召回和事故等信息。

2.运营数据分析:结合医疗机构内部的医疗技术使用数据,对技术问题和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识别出潜在的风险点。

3.监测和监控:建立技术设备的实时监测和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预警风险评估和等级划分基于收集到的医疗技术风险信息,医疗机构应进行风险评估和等级划分,以确定风险的重要程度和处理优先级。

1.风险评估:对收集到的医疗技术风险信息进行评估,包括可能的影响范围、患者风险和潜在的后果等因素。

2.等级划分: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例如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等。

三、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基于风险等级,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高风险策略:对于高风险的医疗技术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受影响的设备,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紧急处理和安排替代方案。

2.中风险策略:对于中风险的医疗技术问题,应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处理计划,如设备维修、改进或替换等。

3.低风险策略:对于低风险的医疗技术问题,应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确保问题得到适当的解决,并进行后续跟踪和监测。

四、风险通报和信息共享医疗机构应建立风险通报和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通报医疗技术风险信息,以便采取快速、有效的措施。

1.内部通报:向医疗机构内部的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通报医疗技术风险信息,确保他们了解风险情况,提高风险意识。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技术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是指对医疗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预警和干预的过程。

通过建立健全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旨在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安全。

第三条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工作应当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和持续改进的原则,确保医疗安全。

第四条医院成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管理小组,由医院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医务部门、护理部门、质量控制部门等相关负责人为成员。

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方案,协调各部门开展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工作。

第二章风险识别与评估第五条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工作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一)医疗设备风险: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二)药品风险:对药品进行合理储存、使用和管理,防止药品过期、变质或误用。

(三)医疗操作风险:对医疗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医疗操作安全。

(四)医疗环境风险:对医疗环境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环境安全。

(五)人力资源风险: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六条医疗技术风险预警管理小组应当定期组织风险评估会议,对医疗技术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预警措施。

第三章风险预警与干预第七条医疗技术风险预警管理小组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方案,明确预警级别、预警范围和预警措施。

第八条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为三个级别:(一)一级预警:风险较高,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需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二)二级预警:风险中等,可能对患者造成一定损害,需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三)三级预警:风险较低,对患者损害较小,需加强监测和预防。

第九条医疗技术风险预警管理小组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一)一级预警:立即停止相关医疗活动,对患者进行救治和干预,同时进行调查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和处置预案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和处置预案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和处置预案Create self, pursue no self. This is a classic motto, so remember it well.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和处置预案为了及早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加强预警监控和及时处置,防止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制定本方案.一、风险预警范围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的危险因素和不良事件.无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预警监控范围.二、风险预警原则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工作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为准绳,以深挖细找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各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达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医院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各科室、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应按照岗位职责和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到“四个不放过”,即:医疗过失的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科室人未吸取教训不放过,医疗安全隐患未消除不放过,未订出整改防范措施不放过,切实做好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和处置工作.三、风险预警分级根据医疗服务工作中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程度及后果,将技术风险预警分为三级.一一级风险预警信息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但尚未给患者或医院造成损害或招致患者投诉等不良后果的情形:1、违反工作纪律1上班或值班时间擅自离岗、脱岗,班前班中饮酒影响正常工作;2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过程中,不遵守职业礼仪,聊天、打手机;3违反职业道德和医疗保护原则,散布患者的隐私;4贬低或打击同行,给患方造成误会或不满;5诊疗工作中违反医疗保险有关规定;6违反医德规范,以医谋私,收受红包.2、违反制度规范1违反核心医疗工作制度;2违反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常规.3、医疗保障缺陷1抢救药品、器材质量不合格,过期失效,供应、补充、更换不及时,账物不符;2对仪器设备疏于维护,违规操作,导致结果失真;3设备、器材出现故障,维修不及时影响正常使用;4内固定断裂、松动;5计算机网络疏于维修和管理,导致运行障碍,影响正常工作;6营养餐不当,质量或卫生达不到规定要求.4、医疗文书缺陷1未在规定时限内规范书写和完成病历;2病历中未记录药物过敏史和输血史;3未按规定时限及时完成会诊记录;4未按规定时限完成病例讨论记录;5未认真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并及时、规范地签订知情同意书;6诊疗资料记录不真实、不完善、不及时、不规范,造成安全隐患;7出具各种虚假诊断证明,或超越专业权限出具医学证明;8诊疗记录字迹潦草、签名不正规、越权签名或未进行审签;9以刮、粘、涂等违规方式修改病历资料;10诊疗科室、病案室对病历资料保管不当,造成丢失、损坏或被违规复制.5、医疗不良事件1病人辨识事件:诊疗过程中的病人或身体部位错误不包括手术病人或部位错误;2治疗、检查或手术后异物留置体内;3手术事件:麻醉、手术过程中的不良事件;4呼吸机事件:呼吸机使用相关不良事件;5药物事件:医嘱、处方、调剂、给药、药物不良反应等相关的不良事件;6特殊药品管理事件:病人在院内自行服用或注射管制药品;7烧烫伤事件:治疗或手术后发生烧烫伤;8管路事件:管路滑脱、自拔事件;9院内感染相关事件:可疑特殊感染事件;10 检查、检验事件:遗失检查检验标本,标本保存时间不符合规定;检查、检验结果出现可疑,未进行复核或未通知临床科室及时重查;11 医疗处置事件: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引起的不良事件;12 输血事件:医嘱开立、备血、传送及输血相关不良事件;13 处方事件:配方时未能及时发现用药不当、配伍禁忌、违规超量、用法错误;调配中草药不使用计量器具时,对需要先煎、后下、冲服等特殊处理的药物未单包注明;14 非预期事件:非预期重返ICU或延长住院;15 病人约束事件:不适当约束或执行合理约束导致的不良事件;16 针扎事件:包括针刺、锐器刺伤等;17 其它不良事件.二二级风险预警信息1、因发生一级风险预警引起患方投诉;2、一年内累计发生两次及两次以上风险预警;3、由于责任者的过失,造成非事故性医疗缺陷,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经协商、调解或法院判决,金额<5000元.三三级风险预警信息1、一年内发生两次及两次以上二级风险预警;2、由于责任者的过失,造成非事故性医疗缺陷,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经协商、调解或法院判决,金额>5000元;3、出现医疗事件酿成医疗纠纷,虽未认定为医疗事故,但责任者过失严重,情节恶劣,严重损害了医院的声誉;4、发生严重违反医德医风事件,被上级通报或新闻媒体曝光,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四、预警信息来源一各级各类查房:医师三级查房、护理查房、临床药师查房、院长查房等;二职能管理部门日常检查、监督、考核、评价、分析、反馈;三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工作中的反映和积累;四患方反映、投诉或举报;五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检查提示或通报;六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启示等.五、风险预警管理一科室主任为预防、监控和处理医疗风险的第一责任人.二科室质控小组全面负责医疗风险预防、风险评估、质量监控、风险处置、缺陷整改等工作,对医疗风险作定期总结,跟踪评价,结果向医院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报告.三医务处、质量管理处、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处是医疗风险预警和处置管理的职能部门,接受科室医疗风险的预警和报告,并作出相应反应.四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总体负责应对医疗风险预警和处置的管理工作.五医院的急诊、手术科室、重症监护室等重点科室、新技术、新项目、重大手术和疑难、危重、医疗争议病例等是医疗风险重点监控对象.六、风险预警处置程序—立案1、自查立案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药剂科及其他有关部门日常工作中检查发现预警项目内容,均有权利和义务立案处理.2、投诉立案院办室、党办室、监察室、医务处、护理部、投诉科等职能部门接到投诉,经核实确系风险预警内容时,及时立案.二处置程序1、属于自查立案的,应当限期整改并反馈.2、属于投诉立案的,应在受理投诉并查实后,及时通知其限期整改.3、被二、三级医疗技术风险预警警示的当事科室或当事人,接到通知后必须做出自查或说明,根据情节、后果、态度和整改结果做出处理.三处罚1、对于受到风险警示的部门和个人,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2、根据医院医疗工作质量考评标准2010版和医疗投诉纠纷处置办法进行处罚.3、在处罚时要区别责任,合理地确定责任者在综合原因中应负的责任比重.。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及处置预案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及处置预案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及处置预案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医疗技术风险也愈发凸显。

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置医疗技术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及处置预案。

本文将就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及处置预案的建立和实施进行探讨。

二、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的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的建立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权益的一项基础工作。

医疗机构应设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小组,负责医疗技术风险的监测、预警和处置工作。

预警小组应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技术支持人员、质控人员等组成,定期进行会议,及时汇报和分析医疗技术风险事件。

1.风险监测:定期收集、统计医疗技术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定期组织技术巡查,发现隐藏的技术风险。

2.风险评估:对每一个不良事件进行评估,并确定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

评估结果应纳入医疗技术风险管理措施的参考。

3.风险预警: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和风险评估,预警小组应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信息,向相关部门下发明确的处置要求。

4.风险跟踪:对发布的风险预警信息进行跟踪和监测,及时掌握风险事件发展情况,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三、医疗技术风险处置预案的建立除了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外,医疗机构还需建立医疗技术风险处置预案,以确保在发生医疗技术风险事件时能够及时、有序地进行处置。

医疗技术风险处置预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应急预案:明确风险事件发生后的紧急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及时切断风险源头。

2.人员培训:医疗机构应制定培训计划,对相关职员进行医疗技术风险事件处置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3.信息通报与公开:医疗机构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通报风险事件,并公开相关信息,以保障患者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4.事后评估与反馈:对处置过程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并及时反馈,为今后的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和处置提供借鉴。

四、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的执行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的执行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
一、目的
医疗技术不确定因素较多,为达到及早发现各类医疗技术风险,加强预警监控及处理,预防医疗事故发生,确保医疗活动安全开展,制定本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

二、围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而导致病人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无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预警监控围。

三、原则
预警工作将“以病人为中心”作为服务宗旨,以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常规为准绳,以查找医疗质量和安全各个环节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达到及时消除隐患并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

四、要求
医院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各科室、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职责和分工,各司其职,相互监督,做好预警工作。

五、技术风险预警分级
根据日常医疗工作和活动中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程度及后果,将技术风险预警分为三级。

(一)一级预警项目
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但尚未给患者或医院造成损害或招致患者投诉等不良后果的情形。

1 、违反工作纪律
(1)上班或值班时间擅自离岗、脱岗,工作时间饮酒影响正常工作;(2)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过程中,不遵守职业礼仪,聊天、打手机;(3)违反职业道德和医疗保护原则,故意透露或散布有关患者的信息;
(4)不负责任地任意解释医院规定和其他科室、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患方误会或不满;
(5)诊疗工作中违反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等有关规定;
(6)违反医德规,以医谋私,吃拿卡要,收受红包。

2 、违反诊疗规
(1)违反首诊负责制有关规定;
(2)危重患者来诊后,未在 3分钟开始抢救;
(3)门急诊医师对三次就诊未能确诊的患者未安排会诊或请上级医师诊治;
(4)门急诊或病区医师会诊时,未在规定时限到达,或未诊查患
者而只看病历进行“书面会诊”或“会诊”;
(5)门急医师不见患者即开具“住院通知单”;
(6)病区医师不查病人即开写医嘱;
(7)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不认真,记录、签名、审签不及时、不
(8)住院患者病情恶化处理效果不佳时,未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指导;
(9)疑难病例未及时提请科、科间或院外会诊;
(10)对需要立即执行的医嘱,医师未通知护理人员从而导致执行延迟;
(11)对危重患者未进行床头交接班,或未按规定书写交班记录;(12)临床医师发现传染病未按要求进行报告,出现迟报、漏报;(13)麻醉医师对手术患者术前或术后 24小时未随访;
(14)手术科室未按手术分级管理履行报批手续;
(15)手术医师在手术后未及时诊查患者,术后 3日无上级医师
查房;
(16)错发、漏发药品,但未造成不良后果或未引起患者投诉;(17)因医方对择期手术准备不足,延误手术进行;未按医院要求上午8 :30准时开展手术;
(18)供应或使用过期失效的灭菌器械或不合格材料,尚未造成不良后果;
(19)护理环节未正确执行医嘱;
(20)错采标本、错贴标签、错用抗凝剂等导致不能正常检验;(21)违反处方管理规定,药物适应证、禁忌证、剂量、用法、配伍等方面出现错误,尚未造成不良后果;
(22)发生严重工伤、重大事故、传染病暴发流行等事件时,未及时
(23)患者转科治疗过程中,转出科室未提前联系妥当或转入科室借故拒绝或拖延转入。

3 、医疗保障缺陷
(1)抢救药品器材质量不合格,过期失效,供应、补充、更换不及时,账物不符;
(2)设备、器材出现故障,维修不及时影响正常使用;
(3)医技科室对仪器设备疏于维护,违规操作,导致结果失真;(4)医技科室疏于查对,弄错标本、项目或检查部位;
(5)遗失检查检验标本;
(6)特殊标本、病理标本保存时间不符合上级规定;
(7)检查检验结果出现可疑、矛盾资料或意外阳性结果时,未进行复核、未主动报告或通知临床科室及时重查;
(8)药剂科未能及时发现处方中用药不当、用法错误、配伍禁忌、违规超量等风险;
(9)调配中药处方时,对需要先煎、后下、冲服等特殊处理的药物未单包注明;
(10)调配中草药不使用计量器具;
(11)营养餐有异物或其质量、卫生达不到规定要求;
(12)划价收费错误,导致患方投诉;
(13)计算机网络疏于维修和管理,导致运行障碍,影响正常工作。

4 、诊疗记录缺陷
(1)门急诊医师未及时、规书写门急诊病历;
(2)门急诊病历、住院病历中未记录药物过敏史,输血患者未记录输血史;
(3)未在规定时限完成入院记录、首次病程记录、日常病程记录
及规定应当记录的其他资料;
(4)对转科、转院患者,未书写转科、转院记录;
(5)对意外死亡病例,未及时报告科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6)未按手术分级管理规定进行相关手术术前讨论并完成讨论记录;(7)未认真履行知情同意手续,未及时、规、严密地签订知情同
意书;
(8)诊疗资料记录不真实、不完善、不及时、不规,造成安全隐患;
(9)出具虚假诊断证明,或超越专业权限出具医学证明;
(10)诊疗记录和资料书写不规、字迹潦草、签名不正规、越权签
名或未进行审签;
(11)以刮、涂、擦等违规方式修改病历资料;
(12)诊疗科室、病案室保管不周,造成病历丢失、损坏或被违规复制。

(二)二级预警项目
1、因发生一级风险预警引起患方投诉;
2、一年累计发生两次及两次以上一级风险预警项目;
3、由于责任者的过失,造成非事故性医疗缺陷,给医院造成经济损
失(经协商、调解或法院判决),金额低于 5000元人民币。

(三)三级预警项目
1、一年发生两次及两次以上二级风险预警;
2、由于责任者的过失,造成非事故性医疗缺陷,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经协商、调解或法院判决),金额超过5000元人民币;
3、出现医疗事件酿成医疗纠纷,虽未认定为医疗事故,但责任者过失严重,情节恶劣,严重损害医院声誉;
4、发生严重违反医德医风事件,被上级通报或新闻媒体曝光,造成较坏的社会影响。

六、医疗技术风险预警信息来源
(一)各级各类查房:医师三级查房、护理查房、临床药师查房、院长行政查房、纪检部门医德医风查房等;
(二)职能管理部门日常检查、监督、考核、评价等;
(三)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工作中的反映和积累;
(四)行风监督员提供;
(五)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领导机关监督检查提示或通报;
(六)患方反映、投诉、举报;
(七)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启示等。

七、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处置程序
(—)立案
1、自查立案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药
剂科及其他有关部门日常工作中检查发现预警项目容,均有权利和
义务立案处理。

2、投诉立案院党办、纪检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医患关系沟
通办公室等职能管理部门接到投诉,经核实确系风险预警容时,应
24小时立案。

(二)处理程序
1、自查立案的,查经属实,则限期整改并做好记录。

2、投诉立案的,在受理投诉后2小时之与被投诉人或科室联系,
如实调查,查经属实,对责任人按照医院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对责任
科室限期整改。

责任人或责任科室均需书面形式上报调查部门。

3、被二、三级医疗技术风险预警警示的责任人或责任科室,接到通
知后24小时必须主动作出情况说明或检讨。

4 、经依法鉴定为医疗事故的医疗事件,按照处理医疗事故的相关规
定以及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三)处罚
1、根据警示等级、情节轻重与后果,参照调查中的态度和一贯表现,
确定处罚力度。

2、做出处罚决定时,要区别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合理地确定责任
者在综合原因中应负的责任比重。

3、对于受到风险警示的个人和科室,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
则;对于及时发现风险、努力补救、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工作人员,
应当给予积极的奖励。

八、本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