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校本课程课题《探索生活中的化学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校本课程课题-《探索生活中的化学

高一化学校本课程课题-《探索生活中的化学

高一化学校本课程课题:《探索生活中的化学世界》(十一)为什么北京奥运火炬燃料用丙烷当火炬的燃料温度至20℃时,燃料罐内的丙烷燃料会产生10个左右大气压的压力,而结实的“祥云”的燃料罐可以承受150个大气压。

因此,完全不必担心火炬燃料因压力过大产生外泄。

当外界温度低至-20℃时,丙烷燃料产生的大气压仅为2个,在如此低的大气压下,如何保证火炬的能源供给源源不断呢?稳压阀和回热管将解决这一问题。

以往的奥运会火炬采用的是混合燃料,需要配备保温车以保持燃料的温度和产生的压力,北京2008奥运会火炬使用回热管,将火炬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用以加热燃料。

这样,燃料罐不用借助外部加热装置的帮忙,就能使燃料产生足够的压力,支持火炬熊熊燃烧。

燃料为丙烷,符合环保要求,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

近几届奥运会都用丙烷等混合气体做燃料。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也使用燃料为丙烷,丙烷燃烧生成CO2和 H2O也就是水和二氧化碳C3H8 + 5O2 =点燃= 3CO2 + 4H20北京奥运会火炬选择了丙烷。

丙烷燃烧后主要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更重要的是,丙烷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在零下40摄氏度时仍能产生1个以上饱和蒸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形成燃烧;而且,丙烷产生的火焰呈亮黄色,火炬手跑动时,动态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比较醒目。

认识奥运会火炬很彻底嘛,连其燃料也积极去了解。

好吧,如果你不嫌我罗嗦就顺路看看丙烷的化学性质吧。

中文名称:丙烷英文名称: propaneCAS No.: 74-98-6分子式: C3H8分子结构: 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分子量: 44.10理化特性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纯品无臭。

熔点(℃): -187.6沸点(℃): -42.1相对密度(水=1): 0.58(-44.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56饱和蒸气压(kPa): 53.32(-55.6℃)燃烧热(kJ/mol): 2217.8临界温度(℃): 96.8临界压力(Mpa): 4.25闪点(℃): -104引燃温度(℃): 450爆炸上限%(V/V): 9.5爆炸下限%(V/V): 2.1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高一化学校本课程课题 :《探索生活中的化学世界》(六)

高一化学校本课程课题 :《探索生活中的化学世界》(六)

高一化学校本课程课题:《探索生活中的化学世界》(十)在月球上制造氧气凭着现在的科技水平,人们登上月球并非难事,然而要在月球上长期居住就很难了,其中难点之一是月球上没有氧气,因此科学家们不断寻找在月球上制造氧的方案。

科学家很早就开始了月球表土提取氧的方法研究。

他们利用“阿波罗”飞船取回的月球沙土进行实验,在1000℃的高温下,利用月沙中的钛铁和氢生成水,再将水通过电解提取氧。

研究表明,提取1吨氧,约需70吨的月球表土。

据预测,月球制氧设备,最初是为给月面上的航天员提供氧气之用,但他们需要的氧气并不多,一个12人规模的基地,每月仅仅只需要350千克氧气。

而要制造能够维持很多人生活的氧气,却只能另谋出路。

制造出造氧机的是美国宇航局的专家,他们已经发明出一种可以从月球泥土中提取出氧气的“造氧机器”,该机器对100克类似月球泥土的物质进行了测试,结果将该物质的五分之一都转换成了氧气。

美国宇航局计划于2011年将这种“月球造氧机”送上月球,一旦该机器在月球上通过测试,那么将为建立永久月球基地扫清最大的障碍。

据报道,这种“月球造氧机”可以从月球土壤中提取出氧气。

它是一个类似透镜的结构,可以聚焦太阳光,使地面温度加热到2500℃。

在美国宇航局最近的测试中,一个12英尺宽的圆碟将太阳光聚焦到了100克类似月球泥土的物质上,结果几小时后,该物质的五分之一就被转换成了氧气。

测试时,这一泥土物质被保存在真空环境中,从而可以帮助提取出氧气。

科学家称,如果这一造氧技术可行,那么月球上的造氧工厂将会非常庞大,它包括一个专门挖掘月球泥土的采矿厂,这些月球泥土将被送进一个巨大的“月球造氧机器”,该机器中进入的是泥土,吐出的将会是氧气。

据悉,从月球上挖土将会比地球上更轻松,因为月球的重力比地球小得多。

美国马里兰州太空飞行中心工程师艾里克·卡迪夫说:“这一技术的部分优点是,我们使用的是在月球上存在的资源,我们可以靠月球土地而生活。

高中走进化学的教案及反思

高中走进化学的教案及反思

高中走进化学的教案及反思
课题: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内容:
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化学的基本概念:原子、分子、元素、化合物等
3. 化学的分类: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讲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介绍原子、分子、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化学基础知识。

4. 讲解化学的分类,介绍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以便学生了解化学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5. 练习:设计一些小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反思:
在这堂课中,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化学的现象感兴趣,但并不太关心化学的理论知识。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注重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可以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乐趣。

另外,我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化学这门学科,让他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化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和物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生活中的化学现象1. 食物中的化学2. 饮料中的化学3. 空气中的化学4. 水质的化学知识第二章:生活中的化学物质1. 常见日用品的化学成分2. 药物与化学3. 材料与化学4. 环保与化学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物质。

2. 利用实验、案例分析等方法,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的表现。

3. 学生完成实验、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的质量。

4. 学生作业、测验和期末考试的成绩。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生活中的化学》2.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滴定管等3. 案例素材: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物质相关案例4. 网络资源:相关化学知识网站、视频等六、教学安排1. 每周一次课,每次课时长为1.5小时。

2. 课程共计10周,每周安排一次新的教学内容。

3. 每次课程结束后,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化学知识。

3. 实践操作:进行实验或案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6. 布置作业:布置与课程相关的基础性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学习机会。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生活中的化学高中教案

生活中的化学高中教案

生活中的化学高中教案课程:化学年级:高中课时: 2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巧3. 增强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教学内容:1.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介绍2. 化学实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2.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的步骤和原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启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学习内容(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并进行简单的汇报。

2. 教师总结:总结学生提出的案例,并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实践操作(25分钟)1. 实验准备:准备所需实验器材和药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2.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四、实验分析(10分钟)1. 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结果,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2. 教师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实验背后的化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继续探究化学在生活中的更多案例,并做简要的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10分钟)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内容。

二、学习内容(15分钟)1. 实验操作:进行另一组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案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2.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交流经验。

三、实践操作(25分钟)1. 实验操作:学生再次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尝试不同比例的试剂。

2. 记录分析: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不同比例试剂对反应的影响。

四、总结讨论(10分钟)1. 总结反应规律:学生讨论不同试剂比例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规律。

2. 学生发言: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编写实验报告,总结这次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的结果和规律。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更加深入理解了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校本课程《⽣活中的化学》教案第⼀课汽⽔中的化学活动⽬的:探究汽⽔中的⽓体是什么物质,汽⽔为什么可消暑。

培养学⽣从⽣活中学习化学的兴趣活动准备:学⽣分2—4⼈⼀个⼩组,各组⾃带1瓶汽⽔,其余仪器⽤品从实验室借,其中有带胶塞的导管、试管、澄清⽯灰⽔活动过程:⼀、学⽣亲⾝体验1、学⽣观察⼀瓶新买的汽⽔,再打开瓶塞,并观察瓶中发⽣的现象。

2、学⽣喝⼏⼝汽⽔,并谈谈喝过汽⽔的感受⼆、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在⽼师的指导下进⾏)三、实验探究与调查分析(教师指导下进⾏)1、查资料:(1) ⼆氧化碳⽓体能澄清⽯灰⽔变浑浊(2) ⼆氧化碳⽓体溶解能⼒随温度升⾼减⼩,随压强增⼤⽽增⼤,反之亦然。

2、实验探究:将汽⽔中的⽓体通⼊澄清⽯灰⽔,如图现象:导管⼝产⽣⽓泡,澄清⽯灰⽔变浑浊结论:汽⽔中的⽓体为CO2,假设成⽴。

3、分析讨论:(1) 打开汽⽔瓶后,瓶内压强减⼩,⼆氧化碳的溶解能⼒下降,故会有汽泡产⽣。

(2) 喝汽⽔后会打嗝,说明温度升⾼,⼆氧化碳的溶解能⼒下降,故喝汽⽔后,汽⽔在⼈肚⾥受热,产⽣⼆氧化碳⽓体,使⼈感觉到清凉怡神之感,暑意顿消,精神为之⼀振。

活动总结:通过喝汽⽔后体内产⽣的现象,让学⽣⼤胆提出问题与假设,培养了学⽣观察思维能⼒。

通过开展对汽⽔中⽓体成分以及汽⽔为什么可消暑等问题的探究,培养了学⽣的探究实践能⼒,激发了学⽣从⽣活中去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

第⼆课⽔壶⾥的⽔垢主讲教师:⽅建军活动⽬的:探究⽔垢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垢的主要成分。

⽔垢在⽣产、⽣活中可能造成的危害,了解除⽔垢的简易⽅法,引导学⽣从⽣活中学习化学知识,并将化学知识应⽤于⽣产⽣活之中,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

活动准备:学⽣从家⾥带来⼀些⽔垢或有⽔垢的保温瓶,实验室准备如下仪器⽤品:试管、带胶塞的导⽓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活动过程:⼀、学⽣观察⽔垢,发现⽔垢较硬,不溶于⽔等⼆、提出问题(1) ⽔壶⾥的⽔垢是怎样形成的?⽔垢的主要成分是什么?(2) ⽔垢对⽣产⽣活会产⽣什么影响?如何除去⽔垢?三、提出假设:(教师辅导或查阅相关书籍)(1) ⽔垢的形成可能是⽔中溶解的某些物质在加热时产⽣了不溶物。

高中化学走进化学生活教案

高中化学走进化学生活教案

高中化学走进化学生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介绍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领域,如食品、药品、化妆品等。

2. 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

3. 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化学生活经验和发现。

三、教学活动
1. 教师介绍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

2. 实验环节:教师准备一些简单的材料和实验操作步骤,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化学现象或有趣的化
学实验。

四、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实际的化学现象和实验操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化学原理。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提问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五、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和观察能力。

2. 收集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讨论内容和结论。

3. 通过小测验或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化学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反思
1. 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错误和不足,并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化学现象。

2. 需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类似的化学走进化学生活活动,巩固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实验能力。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和原理,提高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生活中的化学现象1. 食物中的化学2. 生活中的材料化学3. 环境中的化学第二章:化学与健康1. 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2. 食品安全与化学3. 药物与化学第三章:生活中的化学实验1. 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2. 常见的生活用品制作实验3. 家庭小实验的设计与实践第四章:化学与能源1. 生活中的能源类型2. 能源的转化与利用3. 节能与环保第五章:化学与生活用品1. 日用品中的化学2. 化妆品与化学3. 化学与衣物护理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变化,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 开展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实验操作等。

2. 学生实践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生活用品制作等方面的表现。

3. 学生理论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实验设计等方面提出创新性想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生活中的化学》2. 实验器材:实验室常用仪器、试剂等3.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4. 网络资源:相关化学知识网站、视频等5. 生活用品:食品、日用品等六、教学策略1. 结合生活实际,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利用实验、案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3.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课题研究生活中的化学

高中课题研究生活中的化学

高中课题研究生活中的化学《生活中的化学,真奇妙!》嘿!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化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像一个隐身的小精灵,无处不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先说吃的吧!妈妈每次做面包的时候,都会往面粉里加一些小苏打。

我就好奇地问:“妈妈,为啥要加这个呀?”妈妈笑着告诉我:“加了小苏打,面包才能变得又松又软,不然就硬邦邦的不好吃啦。

这就是化学的魔力哟!”这难道不神奇吗?这不就像给面包施了魔法一样吗?还有啊,咱们穿的衣服。

有一次,我的衣服不小心沾上了油渍,怎么洗都洗不干净。

奶奶神秘兮兮地拿出一瓶洗洁精,倒了一点在油渍上,轻轻一搓,油渍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啦!我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奶奶,这是怎么回事呀?”奶奶说:“洗洁精里有能分解油污的化学成分,所以才能把油渍洗掉呀。

”这就好像是专门派来对付油渍的小战士,一下子就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再说说咱们用的东西。

爸爸的汽车开久了,电池没电了。

他去买了一瓶电瓶水加进去,车子又能发动啦!我好奇地问爸爸:“这电瓶水咋这么厉害?”爸爸耐心地解释:“电瓶水里有特殊的化学物质,能让电池重新充满能量。

”这难道不像给汽车打了一针“强心剂”吗?学校里做实验的时候,那更是化学的大舞台!老师把不同的溶液混合在一起,一会儿变红,一会儿变蓝,就像在变魔术!我们都看得目瞪口呆。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在公园里玩耍。

看到园丁伯伯在给花草树木喷药水,我们好奇地凑过去问:“伯伯,这是什么呀?”伯伯告诉我们:“这是防虫的药水,里面有化学成分,可以保护花草不被虫子咬。

”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化学还能保护植物呢!生活中的化学真是无处不在,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惊喜和奇迹!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一扇扇未知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你们说,要是没有化学,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肯定会变得枯燥乏味,缺少了很多乐趣和便利吧!所以呀,我们要好好学化学,去探索更多生活中的化学奥秘!。

高一化学校本课程课题-《探索生活中的化学

高一化学校本课程课题-《探索生活中的化学

高一化学校本课程课题:《探索生活中的化学世界》(十一)为什么北京奥运火炬燃料用丙烷当火炬的燃料温度至20℃时,燃料罐内的丙烷燃料会产生10个左右大气压的压力,而结实的“祥云”的燃料罐可以承受150个大气压。

因此,完全不必担心火炬燃料因压力过大产生外泄。

当外界温度低至-20℃时,丙烷燃料产生的大气压仅为2个,在如此低的大气压下,如何保证火炬的能源供给源源不断呢?稳压阀和回热管将解决这一问题。

以往的奥运会火炬采用的是混合燃料,需要配备保温车以保持燃料的温度和产生的压力,北京2008奥运会火炬使用回热管,将火炬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用以加热燃料。

这样,燃料罐不用借助外部加热装置的帮忙,就能使燃料产生足够的压力,支持火炬熊熊燃烧。

燃料为丙烷,符合环保要求,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

近几届奥运会都用丙烷等混合气体做燃料。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也使用燃料为丙烷,丙烷燃烧生成CO2和 H2O也就是水和二氧化碳C3H8 + 5O2 =点燃= 3CO2 + 4H20北京奥运会火炬选择了丙烷。

丙烷燃烧后主要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更重要的是,丙烷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在零下40摄氏度时仍能产生1个以上饱和蒸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形成燃烧;而且,丙烷产生的火焰呈亮黄色,火炬手跑动时,动态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比较醒目。

认识奥运会火炬很彻底嘛,连其燃料也积极去了解。

好吧,如果你不嫌我罗嗦就顺路看看丙烷的化学性质吧。

中文名称:丙烷英文名称: propaneCAS No.: 74-98-6分子式: C3H8分子结构: 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分子量: 44.10理化特性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纯品无臭。

熔点(℃): -187.6沸点(℃): -42.1相对密度(水=1): 0.58(-44.5℃)四、冰毒、摇头丸1.麻黄、麻黄素、冰毒、摇头丸麻黄是我国特产而著名于世的中药,出其主要有效成分称麻黄碱或麻黄素。

《生活与化学小实验》校本课程纲要

《生活与化学小实验》校本课程纲要
生活当中存在很多化学小知识,刚升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对于书本知识如何应用以及如何从生活当中获取知识并不是非常敏感。学生只有在平时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把书本上面所涉及到的,在生活当中可以找到材料以及药品的实验有意识地做一做,才能将书本知识学以致用,融入生活,同时这对于学生正确解释常见生活现象,会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这也正是该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原因。
【动手操作】
1.二氧化锰的回收
将废电池(最好是普通干电池或碱性电池)小心打碎,取出黑色内容物,用清水洗涤多次,晒干后,放在蒸发皿中加热,使二氧化锰中的碳粒等燃烧掉,边加热边搅拌,加热时不宜温度过高。
2.提取氯化铵
将电池里的黑色物质放在水里搅拌溶解并过滤,将部分滤液放在蒸发皿中蒸发,得白色固体。
3.制பைடு நூலகம்锌粒
2课时
第三章食品的有效保存—自制化学冰袋
2课时
第四章丰富多彩的生活用品—自制固体酒精做焰色反应
2课时
第五章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维生素C的性质探究
2课时
第六章营养均衡与人类健康—人体的必需元素
2课时
第七章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餐巾纸优劣的研究
2课时
绪言
介绍本课程开设的目的及意义,简要介绍本课程开设的七个化学小实验的具体内容,介绍本课程的学习模式,提出学习该课程的建议与要求。
《生活与化学小实验》校本课程纲要
一 课程名称
生活与化学小实验
二 授课对象
刚进入高中学习的高一年级学生
三 课程背景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生通过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要能认识到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能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化学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释;能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说明将生活与化学内容联系起来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高中假期生活化学教案

高中假期生活化学教案

高中假期生活化学教案
主题: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化学知识与
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一、导入
1. 通过谈论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厨房里的化学变化,皮肤的护理等。

2. 展示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化学实验视频,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二、学习内容
1.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 食物与营养的化学变化
- 化妆品的成分及作用
- 清洁用品的化学原理
- 药品的化学结构及作用
2. 化学实验:
- 制作简单的食物、清洁用品等
- 观察各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三、活动设计
1. 组织化学实验,让学生自行操作制作简单的食物或清洁用品,体验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
应用。

2. 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化学在生活中的认识和体会,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四、总结
通过本次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培养了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
学习动力。

希望学生能够将化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发现并探索更多有趣的化学现象。

五、扩展阅读
1. 《化学与生活》:了解化学知识对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2. 《化学实验手册》:学习更多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巧,丰富化学实验经验。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祝学生们在假期里学有所获,度过愉快的假期生活!。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一、教案主题:生活中的化学二、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案内容:1.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化学知识,如饮食、洗涤剂、燃料等。

2. 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介绍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盐、糖、酸、碱等。

3. 化学与健康:探讨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食品添加剂、药物等。

4. 化学与环保:分析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如塑料、废气、废水等。

5. 化学实验与生活: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化学物质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3. 实验法: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体验化学的魅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第六章食品安全与化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

2. 分析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化学危害物质。

3. 掌握如何通过化学知识来保障食品安全。

教学内容:1. 食品安全概述:介绍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食品中的化学危害:分析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添加剂等。

3. 食品安全检测:介绍常见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如农药残留检测、微生物检测等。

4. 食品安全保障:讨论如何通过化学方法来保障食品安全,如清洗、烹饪、储存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食品中的化学危害。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食品安全事件,探讨其背后的化学原因。

3. 实验法: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高中化学探索生活材料教案

高中化学探索生活材料教案

高中化学探索生活材料教案
主题:探索生活中的材料
年级:高中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2.学习如何通过化学实验检测材料的特性。

3.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材料科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1.常见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2.如何进行化学实验检测材料的特性;
3.生活中的材料应用案例。

教学过程:
引入(5分钟):
教师简单介绍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材料,如塑料、金属、纺织品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是如何制备和使用的。

实验探究(30分钟):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使用盐酸来检测金属的特性,观察其反应产物并进行分析。

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金属材料的特性,并尝试比较不同金属的性质。

讨论与总结(15分钟):
1.学生分享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探索生活中材料的重要性和意义。

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生活中的一个材料为例,进行研究并撰写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探索,学生不仅了解了材料的结构和性质,还培养了实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增强了对材料科学的兴趣。

希望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和思考材料的应用和发展。

化学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化学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化学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主题:探索化学世界目标: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1. 理解化学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2. 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技巧;3. 培养观察、实验设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活动一:酸碱中和反应的观察实验材料: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玻璃棒。

实验步骤:1. 取一小量盐酸倒入试管中,加入少量酚酞指示剂;2. 用滴管缓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过程:当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时,溶液会发生颜色变化,由无色变为粉红色,这是由于酚酞指示剂在酸性条件下呈现无色,在碱性条件下呈现粉红色。

这是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

活动二:气体实验——氢气的制备实验材料:氢氧化钠固体、锌粉、烧杯、试管、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步骤:1. 取适量氢氧化钠固体和锌粉放入瓶中;2. 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用试管接收气体。

实验过程:在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下,锌粉会和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会通过试管进入水中,生成氢气泡。

学生可以用火柴点燃氢气,观察氢气燃烧。

活动三:实验报告撰写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材料、步骤、结果及结论等内容。

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改进措施。

评价方式:1. 实验操作规范性;2. 实验结果准确性;3. 实验报告内容完整性;4.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原理与操作技能,提高观察能力与实验设计能力。

希望本次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有趣高中化学生活教案

有趣高中化学生活教案

有趣高中化学生活教案
教案内容:
一、目标:通过有趣的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
1. 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
材料:醋酸、小苏打、水杯、玻璃棒
步骤:将醋酸倒入水杯中,加入小苏打用玻璃棒搅拌,观察产生的气泡。

2. 实验二:红绿灯变色
材料:红色食用色素、氯化铜溶液、试管、吸管
步骤:将红色食用色素倒入试管中,加入氯化铜溶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3. 实验三:燃烧反应
材料:镁条、瓶子、火柴
步骤:将镁条置于瓶子中点燃,观察发生的燃烧反应。

三、教学过程:
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让他们设想实验的结果。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引导他们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3.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机理。

四、总结:
通过这些有趣的化学实验,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实验操作能
力和科学思维。

希望学生在实验中能够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享受化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高中走进化学的教案范文

高中走进化学的教案范文

高中走进化学的教案范文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培养化学实验的兴趣和能力。

时间:45分钟
教学步骤:
1. 开场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化学学科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意义,激
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化学基本概念,如元素、化合物、分子等,让学生对化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和化学实验的操作规范。

3. 化学实验(20分钟)
教师向学生演示一项简单的化学实验,如溶解度实验或酸碱中和实验。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
导进行实验操作,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过程。

4. 总结与展望(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学习化学的意义。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
参与化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板书设计:
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分子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安全注意事项
反应原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师生互动环节:
1.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重要性。

2.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对化学实验的疑问,教师进行解答和引导。

评估方法:
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课堂互动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和实
验技能来评定学生的成绩。

高中化学的实际应用教案

高中化学的实际应用教案

高中化学的实际应用教案
课题:化学实际应用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能够运用化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引入
1. 引入话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 讲解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我们将了解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比如化
学在食物、药品、清洁用品等方面的运用。

二、知识点讲解
1. 化学在食物中的应用:讲解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等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如何正确选择食品。

2. 化学在药品中的应用:讲解医药制剂、药物成分的作用原理,以及正确使用药物的方法。

3. 化学在清洁用品中的应用:讲解清洁剂的成分及作用,以及正确使用清洁剂的方法。

三、实验操作
1. 用实验展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比如漂白剂漂白布料、去
污剂去污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观察化学反应的结果。

2. 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讨论实验中的现象和原理,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四、讨论与总结
1. 总结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思考化学在日常生
活中的重要性。

2. 班级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看法,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建议。

五、作业布置
1.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整理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写一篇文章或制作一份海报。

2. 预习:要求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为课堂上的学习做准备。

六、课后反馈
1. 收集学生作业:收集学生完成的作业,并给予适当的评价。

2. 了解学生反馈:听取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化学实际应用的理解和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校本课程课题:《探索生活中的化学世界》(十一)为什么北京奥运火炬燃料用丙烷当火炬的燃料温度至20℃时,燃料罐内的丙烷燃料会产生10个左右大气压的压力,而结实的“祥云”的燃料罐可以承受150个大气压。

因此,完全不必担心火炬燃料因压力过大产生外泄。

当外界温度低至-20℃时,丙烷燃料产生的大气压仅为2个,在如此低的大气压下,如何保证火炬的能源供给源源不断呢?稳压阀和回热管将解决这一问题。

以往的奥运会火炬采用的是混合燃料,需要配备保温车以保持燃料的温度和产生的压力,北京2008奥运会火炬使用回热管,将火炬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用以加热燃料。

这样,燃料罐不用借助外部加热装置的帮忙,就能使燃料产生足够的压力,支持火炬熊熊燃烧。

燃料为丙烷,符合环保要求,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

近几届奥运会都用丙烷等混合气体做燃料。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也使用燃料为丙烷,丙烷燃烧生成CO2和 H2O也就是水和二氧化碳C3H8 + 5O2 =点燃= 3CO2 + 4H20北京奥运会火炬选择了丙烷。

丙烷燃烧后主要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更重要的是,丙烷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在零下40摄氏度时仍能产生1个以上饱和蒸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形成燃烧;而且,丙烷产生的火焰呈亮黄色,火炬手跑动时,动态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比较醒目。

认识奥运会火炬很彻底嘛,连其燃料也积极去了解。

好吧,如果你不嫌我罗嗦就顺路看看丙烷的化学性质吧。

中文名称:丙烷英文名称: propaneCAS No.: 74-98-6分子式: C3H8分子结构: 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分子量: 44.10理化特性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纯品无臭。

熔点(℃): -187.6沸点(℃): -42.1相对密度(水=1): 0.58(-44.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56饱和蒸气压(kPa): 53.32(-55.6℃)燃烧热(kJ/mol): 2217.8临界温度(℃): 96.8临界压力(Mpa): 4.25闪点(℃): -104引燃温度(℃): 450爆炸上限%(V/V): 9.5爆炸下限%(V/V): 2.1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

可作生产乙烯和丙烯的原料或炼油工业中的溶剂;丙烷、丁烷和少量乙烷的混合物液化后可用作民用燃料,即液化石油气。

健康危害:本品有单纯性窒息及麻醉作用。

人短暂接触 1%丙烷,不引起症状;10%以下的浓度,只引起轻度头晕;接触高浓度时可出现麻醉状态、意识丧失;极高浓度时可致窒息。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危险特性:易燃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化学性质:在低温下容易与水生成固态水合物,引起天然气管道的堵塞。

丙烷在较高温度下与过量氯气作用,生成四氯化碳和四氯乙烯 Cl2C=CCl2;在气相与硝酸作用,生成1-硝基丙烷 CH3CH2CH2NO2、2-硝基丙烷 (CH3)2CHNO2、硝基乙烷CH3CH2NO2和硝基甲烷CH3NO2的混合物。

上丙烷可从油田气和裂化气中分离得到。

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C3H8 + 5O2 ==== 3CO2 + 4H20丙烷【理化性质】丙烷(propane,C3H8)常温下为无色、无臭气体。

易燃、易爆。

化学性质稳定。

分子量40.09,熔点-187.7℃,沸点-42.17℃,蒸气密度1.52g/L,爆炸极限为2.1%~9.5%,在650℃时分解为乙烯和乙烷.【职业接触】丙烷主要存在于油田气、天然气、炼厂气中。

用于制造乙烯、丙烯、含氧化合物和低级硝基烷。

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均有机会接触。

【毒性】丙烷属微毒类,为单纯麻醉剂,对眼和皮肤无刺激,直接接触可致冻伤。

1.急性毒性当丙烷浓度〈3600mg/m3时无明显作用。

1%浓度使狗血液动力学改变,3.3%时可降低心肌收缩力,致使平均主动脉压心搏出量减少,肺血管阻力增加。

对猴,10%浓度对心肌产生影响,20%时加重,且出现呼吸抑制。

大鼠和小鼠吸入混合气体(丙烷占50.15%,乙烷占19.3%,丙烯占15.1%)50g/m3,均无中毒症状;5~65g/m3时条件反射异常;110~126g/m3时,轻度麻醉;达到400~500g/m3时,表现为麻醉状态,部分动物出现深度麻醉,但均无死亡。

人在1%浓度下无影响,10%可出现轻度头晕,但无刺激症状。

2.慢性毒性每日暴露于丙烷为主的混合气8.5~12.16g/m3,2h,连续6个月,动物除体重略低于对照组外,一般情况尚好,浮游试验时间缩短,神经活动早期2个月以抑制为主,后以兴奋为主。

体温调节有轻度改变,早期低,后趋正常。

血红蛋白轻度减少,脱离接触后可以恢复。

组织学仅有轻微变化,表现为肺少量出血,肝肾有不明显的蛋白变性。

【临床表现】接触较高浓度丙烷、丁烷混合气,可出现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流涎,血压较低、脉搏慢、神经生理反射减弱,但不出现病理反射。

严重者可出现麻醉状态,甚至意识障碍。

长期接触低浓度的100~300g/m3的丙烷、丁烷者,出现头晕、头痛、睡眠障碍、易疲倦、情绪不稳定及多汗、脉搏不稳、立毛肌反射增强、皮肤划痕症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并有发生肢体远端感觉减退者毒品与化学(下)四、冰毒、摇头丸1.麻黄、麻黄素、冰毒、摇头丸麻黄是我国特产而著名于世的中药,4000余年前已用作发汗和兴奋止咳药。

1887年日本人长井长义氏首先从我国产麻黄中纯制出其主要有效成分称麻黄碱或麻黄素。

我国陈克恢氏研究了它的药理作用和疗效,用于哮喘的治疗。

人们发现用碘化氢及黄磷处理麻黄素时生成的脱氧麻黄素,即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对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远大于麻黄素。

1933年美国人ArensG.A又发现,当脱氧麻黄素再失去N-甲基后生成的苯基氨基丙烷、亦音译成安非他明(amphetamine)同样有兴奋神经作用,还报道了他本人用后的兴奋状态和欣快陶醉感。

于是在1935年于美国和1941年于日本开始把它们作为抗疲劳剂出售,并被日本军国主义用在高强度作业的工人、夜战士兵和“敢死队员”的身上。

甲基苯丙胺常用的是右旋体盐酸盐,它是一种无色片状结晶,熔点170℃~175℃,故俗称“冰毒”。

它易溶于水、乙醇、不溶于乙醚,游离碱有氨臭。

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俗称摇头丸,是安非他明的另一种衍生物。

早在80多年前已经被合成,并认为是一种毒性很小的兴奋剂而用于通宵舞会或狂欢舞会上。

直到最近几年才报道了大量急性中毒和死亡的病例。

2.毒性冰毒、安非他明、摇头丸等均为法定禁止滥用的兴奋剂,其中以冰毒对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最强。

健康成人摄入1mg~5mg冰毒时可以暂时消除睡意,疲劳,并能提高工作效率,然而由于失去对疲劳的自然警告,而陷入过度劳累状态,这时会出现食欲减退、血压升高、气管扩张等症状。

用药量达20mg时即出现急性中毒,表现为不眠、不安宁、呕吐、头痛、发汗、眩晕、口渴、腹泻、心悸亢进等症状。

重症时呈注意力涣散、虚脱以至昏睡。

连续用药在产生耐药性的同时出现慢性中毒症状、并把它称为“苯丙胺中毒性精神病”。

初期有多语,对种种刺激过敏、躁、郁循环性病态,继之,在幻听、幻视的错乱状态下,呈现被杀、被跟踪、嫉妒等多种妄想症。

进而会发生突然杀人、纵火、强奸等多种犯罪行为。

MDMA这类药物在促进摄入人的情感增盛的同时,诱发产生5-羟色胺(5-HT)综合症,使末稍神经受损。

尤其处在情感增盛的人群和高温、高噪音、易脱水的环境中更加强了它的毒性,使人摇头不止、行为失控,最后导致免疫力下降、肝肾功能衰竭,以至死亡。

五、大麻1.大麻与麻烟大麻(Cannabissativa)俗称火麻,桑科植物,是一年生雌雄异株草本。

高约3m,叶有对生长柄,我国古代就有种植,但主要用其韧皮纤维制麻布、绳索及纸张,种子榨油制油漆,火麻仁入药。

大麻雌株能分泌出具有致幻作用的树脂,尤其是印度大麻,由于气候条件,不仅树脂含量多,且致幻作用也强。

大麻的雌花株梢称为麻。

花期将花穗连同小叶一起摘下,晒干后作成称为“麻烟”的嗜好品直接或与烟草混合吸食。

我国云贵山区及新疆沿丝绸之路一带,过去就有吸麻烟解乏的习惯。

从麻中得到的油树脂(8%~20%)干固后的膏状物常称大麻(hashish)。

但大麻是一种仅次于鸦片的麻醉剂,我国汉末医学家华佗在行腹部手术时使用的称为麻沸散的麻醉药中据说就含有大麻,此外它还可用于止痛、解痉和松弛肌肉上。

然而近年来由于大量被世界各地一些青少年所滥用,而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刑法明确规定,大麻是一种非法种植的植物。

大麻的油树脂中能分离出多种称为大麻酚类和大麻酚酸的化合物。

但其中主要致幻物质是四氢大麻酚(THC),以后还证明了大麻酚的四氢衍生物都有兴奋神经作用。

2.毒性大麻中毒时主要呈现类似二乙麦角酰胺(Lysergide;LSD)及仙人球毒碱或称麦斯卡林(Mescaline)样神经异常,即出现妄想、幻觉,“幸福感”、“陶醉感”,在睡意加强的同时,又会丧失时、空感觉,在伴随幻听、幻视的出现,还会有心律加速、血压升高、口渴等症,如再继续吸食,则陷入眩晕、虚脱状态。

由于大麻品种和制品的差异,其中THC含量也很不同,一般内服THC纯品0.12mg/kg或吸食0.05mg/kg时即可以现幻觉。

大麻的致死量有很大个体差异,对大鼠而言,其THC致死中量(LD50)为175mg/kg。

春天为什么让人兴奋据《生命时报》报道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说,冬天人体会分泌较高水平的褪黑素,这种激素能控制睡眠周期,让睡眠时间更长。

春天到来时,眼内光敏组织感知到白昼时间延长,会向大脑发送减少褪黑素分泌的信号,这会让人清醒时间增加,大脑更加活跃。

另一方面,体内一种调节情绪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水平在春季也会升高,这可能是兴奋、精力充沛、内心狂热等春季兴奋症状的根源。

人类学家则认为,春季不安是人类进化的结果。

早期人类在整个冬天常处于一种类似冬眠的状态。

春天来临时,他们开始进行狩猎、采集和生育等活动,这让人们活动欲望增加。

这时季节性情感障碍和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但它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败血症多在春季发病;在没有开展大范围疫苗接种以前,麻疹和风疹也常在春季暴发;痛风的发病高峰多在4月份。

皮肤科医生也指出,皮炎、红斑狼疮和花粉症患者在春季明显增多。

此外,春天意外怀孕的发生率最高,而自杀行为也有明显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