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优秀导学案(3)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最新高中语文《窦娥冤》3课时名师精品导学案设计附答案

2019-2020年最新高中语文《窦娥冤》3课时名师精品导学案设计附答案

2019-2020年最新高中语文《窦娥冤》3课时名师精品导学案设计附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关汉卿及元杂剧的特点2、诵读感知,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

3、初步感知窦娥悲剧的一生。

课时重点1、阅读课文,正音释词。

2、诵读感知,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

3、初步感知窦娥悲剧的一生。

课时难点:1、体味本色语言的特色风格。

2、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学法指导:诵读•讨论探究•点拨知识链接1、元杂剧作家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元杂剧的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所谓本色派:指关汉卿不以仕途功名为念,保持生活与性格的真实,作品与生活性格的一致。

2一般包括杂剧和散曲。

杂剧是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小令是独立的支曲,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主要是从民间的小曲和词调变化来的。

如我们熟悉的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

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同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组(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窦娥冤》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_0

《窦娥冤》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_0

《窦娥冤》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学习目标】1.概括戏剧冲突,理解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理解概括悲剧产生的根源,感受《窦娥冤》悲剧的美学价值。

3.概括该剧的主题。

【重点难点】1.概括戏剧冲突,理解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2.理解概括悲剧产生的根源,感受《窦娥冤》悲剧的美学价值。

【使用说明】1.用约15分钟重点阅读第三折【滚绣球】【叨叨令】等曲子,还可选取其他曲词和一些说白,品味曲词与说白的语言特色。

2.用约30分钟完成【自主学习】案,边读边完成相关题目。

3.用约25分钟小组合作完成【合作探究】案,用约10分钟进行全班讨论、交流质疑,教师点拨时应及时修正自己的答案。

4.用约5分钟完成【课堂检查】。

5.用约5分钟完成【课堂总结】。

6.课后完成【课后训练】【自主学习】一、阅读〔滚绣球〕完成下列习题。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只合把清浊分辨只合:只应该B.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糊突:混淆C.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勘:判断D.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延:邀请2.对下列句中画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盗跖和颜渊一个是起义领袖,一个是读书人。

泛指武将和文人。

B.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比喻乘便行事,此处作趋炎附势解。

C.错勘贤愚枉做天枉:冤屈。

D.〔滚绣球〕是表示音调高低的。

3.〔滚绣球〕开头两句表明窦娥信奉鬼神的力量,视为神圣;而后面又说“不分好歹何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以下哪种理解准确( )A.说明窦娥因冤生怨、情绪波动,故认识前后不一致。

B.是残酷的现实使她改变观念,对天地鬼神产生怀疑。

C.一个穷苦妇女敢于直斥天地鬼神,表现出觉醒的意识。

D.通过诅咒日月鬼神的不公道,诅咒社会现实的不合理。

4.曲中清浊、善恶、贤愚、软硬指的是哪两类人( )A.穷人和富人B.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C.天地鬼神和窦娥自己D.为善的与作恶的5.这段唱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A.否定神权。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1课《窦娥冤》第三课时导学案(二)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1课《窦娥冤》第三课时导学案(二)

高中语文第1课《窦娥冤》第三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有风格。

2.赏析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3.重点赏析“三桩誓愿”,品味本文的浪漫主义色彩。

【知识导学】一.部分典故补充:1.文君当垆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

故相如缪如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

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

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

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文君久之不乐。

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犹足为生,何到自苦如此。

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酒肆),相如自著犊鼻裈(围裙)与保庸杂作,器于市中。

卓文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

昆弟诸公更请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

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相如字),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

且又令客独奈保相辱如此。

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2.孟光举案齐眉梁鸿、孟光夫妻住在大族皋伯通家宅的廊下小屋中,梁鸿白天为人舂米,晚上每当他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家时,孟光已经为他做好了香喷可口的饭菜。

她非常敬重丈夫,不敢抬头直视,就半曲着身子将盛着饭菜的托盘举至眉前端给丈夫吃。

案:古时有脚的托盘。

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

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3.浣纱女投江子胥东奔,乞食于此,女分壶浆,灭口而死。

声动列国,义形壮士,入郢鞭尸,还吴雪耻。

投金濑江,报德称美,明明千秋,如月在水。

———唐·李白《浣纱女碑铭》浣纱女单身与母亲居住了三十年,一直以守贞节自勉,不愿嫁人。

而在溪边偶遇落魄逃难的伍子胥,却被他打破了古井无波的心中之湖,自己认为这逾越礼仪,亏损妇道。

待伍子胥走远后,那女子才颓然委地,后来又站起身来,脱去鞋袜,工工整整地摆好,以纱裹身,抱起一块大石,纵身跳进了湍急的流水之中。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1《窦娥冤》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1《窦娥冤》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1《窦娥冤》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3.元杂剧常识见《点金训练》4.作家及作品介绍见《点金训练》【审美鉴赏合作探究】问题探究一:窦娥的人物形象及社会意义1.在赴刑场的路上,窦娥央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窦娥是被昏聩的官吏屈判成杀人死罪的,在【滚绣球】中为何要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强烈的谴责呢?3.《窦娥冤》中窦娥先是指天斥地,临刑前又愿天地为她伸冤,而许下了三桩誓愿,探究一下这是否矛盾。

问题探究二:作品的浪漫主义特色1.窦娥临死前许了什么誓愿?有什么作用?2.窦娥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的誓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即学即练巩固提升】一、除了《窦娥冤》,文学史上还有很多作品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比如《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殉情,化为双飞鸟;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游记》中的故事。

选其中的一部作品,分析其是如何运用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二、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盗跖(zhí)嗟怨(jiē)前合后偃(yǎn)B.罪愆(qiān)衔冤(xián)湛湛青天(zhān)C.煞尾(chà)亢旱(kànɡ)苌弘化碧(chánɡ)D.埋怨(mái)错勘(kān)古陌荒阡(mò)2.下列各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寒喧震撼顷刻披枷带琐B.分辨诀别造蘖望帝啼鹃C.时辰昭障亲眷一腔怨气D.怜悯祭奠白练鳏寡孤独3.下列对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一马难将两鞍鞴——比喻一个妇女不能出嫁两次。

B.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是对偶也是对比。

C.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盗跖、颜渊比喻恶人和好人。

D.怎么的覆盆不照太阳晖——比喻官府的黑暗。

三、课内阅读阅读【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只落得两泪涟涟”,完成4~6题。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1-1《窦娥冤》 导学案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1-1《窦娥冤》 导学案

《窦娥冤》学案一、学习要点(一)古代戏曲的特点1.始于离者,终于和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

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

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

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

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

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

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

戏曲并没有像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

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

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二)关汉卿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代人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窦娥冤》导学案3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窦娥冤》导学案3

高中语文《窦娥冤》导学案(三)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重点难点: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学法指导:比较阅读能力提升 (D)一、阅读《滚绣球》,完成文后题目。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作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滚绣球]是()A词牌 B宫调 C曲目 D曲牌2.解释文中加点词A合 B糊突 C错勘 D怎生3.对这节文字,分析最恰当的是()A.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呼天唤地,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

B.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和对神权的否定。

C.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

D.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黑暗统治的愤怒控诉。

二、《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版本文字不同,试分析其优劣。

《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三、提问式阐述:文学史上公认课文所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

但在前两折里,已经把窦娥受害的故事情节交待得清楚明白。

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窦娥在公堂上的斗争,都已在前两折里表现出来,那么高潮为什么出现在第三折里?四、关汉卿 [ 南宫·一枝花 ] 不伏老[ 尾 ]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铛铛一粒铜豌豆,……我也会围棋,会蹴鞠。

会打圈,会插秧,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窦娥冤》导学案(第3课时)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窦娥冤》导学案(第3课时)

窦娥冤(第3课时)关汉卿【学习目标】1、概括窦娥的人物形象和作品的主题思想2、正确理解窦娥的“三桩誓愿”3、把握作者作品的艺术风格【自主学习】1、根据上节课的赏析概括窦娥的人物形象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他善良勤劳、孝顺贤惠,同时又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

她生于严酷的腐败的封建统治之下,注定要走向悲剧的结局。

2、概括作品的主题思想《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

窦娥的形象壮美动人,她的悲剧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

【合作探究】1、窦娥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亢旱的意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窦娥临刑时发下三桩奇愿,从内容上看,,一愿比一愿深刻而强烈。

这不仅要把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而且要感天动地,让人们都知道“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每有口难言”。

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

它着力表现主人公与社会恶势力“争到头,竞到底”的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超乎自然之上的感动天地的力量。

三桩奇愿也是作家社会、政治观点和美好理想的形象体现。

作者运用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于想象,借助于天地震惊、人神共怒的艺术处理,使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乃至实现的事在艺术舞台上发生并得以应验。

这样的安排和处理,虽违背事物的常见原理,却又合乎人情,从而有力地体现了广大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却贪官污吏,洗雪天下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

2、关汉卿的作品有何独特的艺术风格?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析津志·名宦传》),他多才多艺,且不满元朝黑暗现实,终身不仕,一生从事戏剧活动,流传较广的作品还有《救风尘人《望江亭》、《单刀会》等。

语文:《窦娥冤》学案(人教版必修4).doc

语文:《窦娥冤》学案(人教版必修4).doc

《窦娥冤》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2.能力目标: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3.情感目标: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二、重点难点1.品味戏曲的语言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三、预习点拨1.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2.查阅工具书或电子网络了解作家作品及戏曲有关常识并解决重点字词第一课时写作背景: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

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

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

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一、知识储备1.关汉卿,号,戏曲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代表作品有、、、等。

《窦娥冤》全名,共,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关汉卿的和王实甫的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

2.元曲四大家为“关"“马""郑” “白其代表作是关汉卿的,马致远的,白朴的,郑光祖的。

3.元杂剧:元代形成的一种把、、等有机结合起来的戏剧形式。

剧本结构一般分为,有的还加一个,剧本由、、三部分组成。

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演唱,全用北方曲调,由或一人独唱至终。

4.正音刽子手()、亲眷()、嗟怨()、杳无音信()、前合后偃()、尸骸()、冤枉()、荒阡()、亢旱()、鲍老儿()、丫蹇()、5.课文出现个曲牌,都属于宫调。

二、理清结构(本折戏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三、问题探究研读第一层1.【端正好】曲子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2.在【滚绣球】曲中,窦娥质问了什么?痛陈了什么?否定了什么?(用原文回答)3.【滚绣球】这支曲子又表达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研读第二层1.课文在表现窦娥反抗精神的同时,又反映了她性格的另一面,是什么?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2.试分析窦娥与婆婆的一段对白,体会关剧的语言艺术。

高二语文必修4《窦娥冤》导学案及答案

高二语文必修4《窦娥冤》导学案及答案

第一课《窦娥冤》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元杂剧和关汉卿的基本知识;理解古白话跟现代汉语在词法上的异同。

2.整体感知全剧,把握故事情节和结构。

3.理清《窦娥冤》的戏剧冲突。

【知识导学】一.作者及其作品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我国最早的也是古代伟大的-------,-----------的奠基人,被誉为“-----------”、“-------------”,195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他精通音律,会吟诗,会吹箫、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具有多种多样的才艺。

当时由于元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关汉卿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他不愿做官而进入社会底层。

他一生主要从事戏剧活动,不仅写剧本,而且登台演唱,借助元杂剧艺术来揭露现实黑暗,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关汉卿共创作杂剧六十多种,现仅存十八种;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

流传较广的有《----------》《-------------》《望江亭》《单刀会》《鲁斋郎》等。

关汉卿剧作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

他同情弱小,憎恶强权。

在他笔下,被压迫的人民总是那样勇敢、正直而又充满着智慧;而上层统治阶级总是如此卑劣、低下和贪婪。

他的剧作既深刻地反映了现实,又放射着理想的光辉,深受人民喜爱。

关汉卿剧作之所以有生命力,还在于它的巨大的艺术魅力。

他善于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刻画出人物深邃复杂的内心世界。

他的戏剧语言不事雕琢镂饰,呈其朴实自然的本色,又有艺术韵味,也被历代评论家称为本色派之首。

二.文学和文化常识1.元曲的分类:“元曲”,一般包括----------和-----------。

--------------是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

----------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小令是独立的只曲,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主要是从民间的小曲和词调变化来的。

如我们熟悉的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

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同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组曲,各套曲子的联缀多有一定的顺序,末曲多以尾声结束。

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2、能力目标: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3、情感目标: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二、重点难点1、品味戏曲的语言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三、预习点拨1、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2、查阅工具书或电子网络了解作家作品及戏曲有关常识并解决重点字词资源共享一、了解写作背景。

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

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

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

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二、了解关汉卿。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8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关于关汉卿的思想性格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恁于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砍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高一语文必修4《窦娥冤》导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4《窦娥冤》导学案

课题:窦娥冤学习内容笔记【学习目标】1.了解关汉卿和元杂剧有关常识。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

3.分析并把握主人公窦娥形象,概括本文的主题。

4.赏析本文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1.分析并把握主人公窦娥形象,概括本文的主题。

2.赏析本文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

【方法指导】在了解剧本内容和理清文章情节的基础上,分析窦娥的人物形象,概括本文的主题。

第一课时预习案【知识链接】一、中国古典戏剧概述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她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二、元代杂剧和关汉卿元曲分散曲和元杂剧。

散曲分小令(一宫调一曲子)和套曲(一宫调数曲子);杂剧由散曲+“科”+“白”构成;散曲只有唱而杂剧是“唱+演”。

1.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

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 《窦娥冤》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 《窦娥冤》导学案设计

高二语文必修4《窦娥冤》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能说出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体会其艺术特色。

2、了解作家作品。

3、通过窦娥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认识当时阶级尖锐的阶级矛盾。

重点难点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学法指导诵读法。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一)初步了解中国古典戏剧中国古典戏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剧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二)认识元杂剧1、什么是元杂剧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剧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剧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2、元杂剧的结构元杂剧的结构形式:主要是四折,即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有五折、六折或多折连演。

元杂剧的“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3、元杂剧的角色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主要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末:男主角称正末;旦: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 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必修四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必修四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必修四导学案窦娥冤【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通过窦娥冤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教学重点:情节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杂剧的语言。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关于元杂剧:二、研读课文1、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2、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假设干层次。

分析第一层:提问: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分析第二层提问:从“左侧右偏”“前合后偃”两句可见窦娥在赴刑场途中所受的苦难,可她为什么还要提出坚决走后街,舍近而求远呢?她的三桩誓愿与第一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作业:完成课后第三题雷雨【教学目的】1.体会剧本中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2.理解剧中所揭示的阶级矛盾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和话剧的特点。

2.难点: 通过剧情对资产阶级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阶级本质的揭露。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二.《雷雨》简介:三.节选部分结构:节选自第二幕,主要写周朴园与鲁家母子的对话,分两部分。

第二课时人物形象分析:四艺术手法:五.作业:哈姆莱特【教学目的】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理解本剧的主题。

2、了解哈姆莱特的矛盾性格。

3、理解本剧充溢的人文主义理想及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哈姆莱特复杂的人物性格;品味诗一般优美的语言。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二、莎士比亚创作《哈姆莱特》的社会背景:四.节选剧情结构问题:节选部分安排了哪些悬念呢?问题:这样悬念迭生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问题:“比剑决斗”一共有多少矛盾冲突?五.品评人物形象在你的眼中,哈姆莱特是一个怎样的人?六.作业。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细读课文,说说你心目中的哈姆莱特。

柳永词两首雨霖铃教学目标:1.朗读、品评、分析、鉴赏。

高中语文 1 窦娥冤(第3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1 窦娥冤(第3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窦娥冤》【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关汉卿及元杂剧的特点;2.诵读感知,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3.感知窦娥悲剧的一生。

【学习过程】: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窦娥的反抗精神和元朝社会的黑暗;2.理解课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阅读窦娥临刑时发出“三桩誓愿”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将答案填在下面的横线上)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其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均限四字语回答。

)这四个典故所涉及的四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任务二:分别说明窦娥发出三桩誓愿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学习任务三:思考并回答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试说明理由。

学习任务四:你怎样理解窦娥的三桩誓愿与前文对天地的指责?学习任务五:思考并回答:1.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现实,这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写成合理的,这说明了什么?2.剧作者写两桩誓愿的应验,这在艺术性方面有什么效果?学习任务六:讨论:窦娥是什么样的一个形象?(提示:我们在阅读作品时,要注意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思考,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个方面:①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面对这些方面,我们该如何思考呢?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根据发生的主要事件,窦娥对待和自己有关系的人和事,以及自身生活命运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分析窦娥的形象,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人教版】2017年必修四:第1课《窦娥冤》(第3课时)导学课件(含答案)

【人教版】2017年必修四:第1课《窦娥冤》(第3课时)导学课件(含答案)
返回导航
法摆脱的厄运。
返回导航
者,而不是要求这个社会没有坏人。
第一单元
如果这个制度不分好歹、错勘贤愚、怕硬欺软、顺水推船,从而造成“为善的 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这样一个清浊不辨、是非颠倒、善恶错 位、真假难分的世界,那这个社会就是丑恶的和应该被诅咒的;生活在这个社 会里的人,尤其是弱小者,就担惊受怕、谨小慎微,只能蜷曲在角落里苟且偷 生。这样的生活就没有安全感和尊严感,就活得委琐、卑贱,生命就失去了活
悟,有所更改。仇恨的艺术化让权贵们惊心,让他们警醒。关汉卿的舞台,是
丑恶的曝光台,是仇恨的宣泄地。不要总是认为他仅是个生活的再现者,他还
语 文 必 修 ④ ·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是个现实分析者和匡扶者,他不是一味地来展示恨,而是希望借恨的种子来萌 发爱的火花。他希望实现民族和解,消除种族歧视,消除人间的罪恶与不平。
式,用一个隐喻的曲笔来暗含。
在那个儒学衰微的时代,关汉卿是个大儒。那个时代,那些标榜正统儒者 人物,要么被迫担任微官,志气衰微;要么被逼入荒林野谷,湮没无闻。身为
语 文 必 修 ④ · 人 教 版
儒者的关汉卿,却开辟了另一条道路,那就是,由台阁走向民间,由阳春白雪 走向下里巴人。他无法执著于儒学的雅化,社会逼使他走向世俗。他只有折
他当然有恨。元代,最虚伪、最肮脏、最不讲人道的城市是大都。在这个 最目无王法的地方,丑恶的行为每天都在上演,外来压力下的生离死别和杀戮 每天都在继续。他没有像那些普通人一样熟视无睹或向隅而泣,而是拿起笔来 表达恨,希望用恨的表达来唤得爱的出场。他将仇恨通过笔来承载,使之作用 于舞台,通过杂剧来演给那些达官贵人,让他们收敛自己,慎重决策,有所醒
新课标导学
语 文

高中语文同步导学案1.1《窦娥冤》【3】(人教新课标必修4)

高中语文同步导学案1.1《窦娥冤》【3】(人教新课标必修4)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导学案:1.1《窦娥冤》【3】(人教新课标必修4)【自主学习】1、阅读第3层,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吗?作者用的是什么创作手法?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创作手法:浪漫主义手法2、窦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善良、安分、刚强、有主见、有反抗精神【合作探究】这样一个善良、孝顺、坚强的女子的悲惨结局,是谁之过错?蔡婆婆:善良、胆小糊涂、懦弱、动摇(面对张驴儿父子的强娶动摇不定,间接导致了窦娥的悲剧)张驴儿:无赖、狠毒(象征横行乡里的恶势力)桃杌:贪财凶暴、草菅人命(象征司法不公、政治腐败)戏剧是通过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的。

文中主要矛盾是什么矛盾?人 ------- 社会环境无赖张驴儿和昏官桃杌所代表的社会黑暗势力无情的毁灭了窦娥。

读剧本,看戏曲,一定要注意其矛盾冲突。

从表面上看,冲突的双方是窦娥和桃杌太守、张驴儿等人。

其实,从窦娥的曲词和宾白来看,受冤的不仅仅是窦娥一个人,而是整个生活在黑暗社会中的劳动人民。

屈打成招、滥施刑罚、草菅人命、贪赃枉法的也不仅仅是桃杌等人,而是整个社会的腐败吏治。

由此,本剧的主题可这样概括:通过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

【目标检测】1.关汉卿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另外“三家”的姓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杂剧角色分为两大类:________、________,另外还有________等。

3.古代戏曲的语言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中“正宫”解释得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牌名,与“端正好”一样,它们都与音乐曲调有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1课《窦娥冤》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1课《窦娥冤》导学案

一、教学目的:1. 识记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分析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

识记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

3. 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给各部分添加小标题,概括杂剧的主题。

4. 概括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能深刻认识窦娥冤悲剧的社会原因。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导学提示:元朝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一段辉煌时期,杂剧成为当时一种流行的文学样式,涌现了大批的戏曲名家。

在张扬着时尚与个性的今天,中国传统戏曲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戏曲的奇葩——关汉卿的《窦娥冤》,了解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听课之前想一想】①戏剧,按照主题的性质可以分为哪三种类型?通过阅读课文,大家觉得《窦娥冤》应该属于哪一种?②从课文节选的部分来看,窦娥身上“有价值的东西”有哪些?③将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美好结局通过艺术作品来呈现,属于什么创作手法?四、走进作者: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生卒年不详。

他一生“不屑仕进”(朱经《青楼集·序》),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

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

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

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明初贾仲明《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

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

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其中有几种是否为关汉卿所作尚有争议;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 (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 (3)

鉴赏【滚绣球】
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 1.窦娥在 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分别是: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抗旱三年。这其中运 用的四 个典故分别是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六月飞霜、东海孝妇。(以上均限四字语回 答。)这四个典故所涉及 的四个人物分别 是苌弘、望帝、邹衍、东海孝妇。
【滚绣球】的主要内容:
第三折:
课文情节:
在被押往刑场的路上,窦娥激愤之下指天
骂地,并在行刑前许下三桩誓愿 言一一应验。
第四折:
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以示冤屈,窦娥死后誓
写窦天章一举及第,官授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终 为窦娥洗涮冤屈,报仇雪恨。
【整体把握】
楔 子:二人亮相,悲剧开始;
窦父赶考,留下孤女。 第一折:婆婆遭劫,二张搭救; 父子逼婚,窦娥争理。 第二折:驴儿下药,误杀己父; 窦娥蒙冤,被判斩刑。 第三折:窦娥怨恨,指斥天地;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三大誓愿,昭示清白。
窦娥冤
1、快速浏览课文,为窦娥制作一张简要 的年谱,包括发生的主要事件和生活状况 (不幸遭遇) 三岁:丧母 七岁:父女分离 17岁:与夫成亲 约18岁:遭遇丧夫打击 20岁:流氓欺压,贪官污吏的毒刑和判 决。 悲惨的一生 小结:由此可见,窦娥的一生,是 悲惨的 一生的一生。
【学习目的】
了解元杂剧有关知识 以及作品的思想性和艺 术性; 把握窦娥形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识窦 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 神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相结合的写法
3.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
不能。因三桩誓愿一桩比一桩 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 深入,不容变动
.她的三桩誓愿与前文对天地的指责你怎样理解?
明确: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 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 中对天的怀疑 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 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 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 上批判封建 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 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 法,只 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娥冤》导学案(三)高一语文必修四学习目标:1.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重点难点: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学法指导:比较阅读能力提升(D)一、阅读《滚绣球》,完成文后题目。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作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滚绣球]是()A词牌B宫调C曲目D曲牌2.解释文中加点词A合B糊突C错勘D怎生3.对这节文字,分析最恰当的是()A.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呼天唤地,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

B.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和对神权的否定。

C.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

D.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黑暗统治的愤怒控诉。

二、《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版本文字不同,试分析其优劣。

《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三、提问式阐述:文学史上公认课文所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

但在前两折里,已经把窦娥受害的故事情节交待得清楚明白。

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窦娥在公堂上的斗争,都已在前两折里表现出来,那么高潮为什么出现在第三折里?四、关汉卿[ 南宫·一枝花] 不伏老[ 尾]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铛铛一粒铜豌豆,……我也会围棋,会蹴鞠。

会打圈,会插秧,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从这"自叙"中,可以看出关汉卿是怎样一个人?熟悉当时市井的多种技艺,性格坚强,追究人性的解放。

五、阅读下面元曲[ 双调·殿前欢] 两首,完成两题。

失题贯云石畅幽哉,春风无处不楼台,一时怀抱俱无奈。

总对天开,就渊明归去来,怕鹤怨山禽怪,问甚功名在。

酸斋是我,我是酸斋。

次酸斋韵张可久钓鱼台,十年不上野鸥猜。

白云来往青山在,对酒开怀。

欠伊周济世才,犯刘阮贪杯戒,还李杜吟诗债。

酸斋笑我,我笑酸斋。

1、对这两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 "就渊明归去来",是用陶潜《归去来辞》的典故,意思说自己脱离官场,回归自然。

B. "欠伊周济世才",意思是说自己没有伊尹、周公那样的匡时济世的才干。

C. "犯刘阮贪杯戒"是作者以刘伶、阮籍自比。

D. "还李杜吟诗债"中的"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2、关于这两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钓鱼台,十年不上野鸥猜"与"就渊明归去来,怕鹤怨山禽怪"相应和,都表达了二人由于久居樊笼,不觉之中将山林鸥鹤这些自然景物渐渐淡忘的叹惋之情。

B. "白云来往青山在,对酒开怀"与"畅幽哉,春风无处不楼台"也都表达了他们复返自然后的畅快适意。

C. 这两首曲都表现出作者在仕途上不得志后的无奈情怀。

D. 《失题》风格旷达飘逸、豪放淋漓,《次酸斋韵》则于豪迈放旷之中流露出凄清悲凉。

六、思考讨论:除了《窦娥冤》,文学史上还有很多作品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比如《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殉情,化为双飞鸟;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游记》这些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不可能的,但是为什么文学作品中会这样安排呢?(提示:可从作家、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社会现实等角度考虑)七、趣味探究窦娥与哈姆雷特关汉卿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是中国戏曲的奠基人,在世界文学史中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因此关、莎二人的戏剧作品常被用于比较研究。

窦娥与哈姆雷特,这两个著名的悲剧形象分别诞生于13世纪的中国和17世纪初的欧洲,在反封建的斗争精神方面存在着一些共性,但二者又有很大不同。

本课反思:课后阅读:写作特点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

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这是本折也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难点点拨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却又在最后发下三大奇愿,要感天动地来显示冤情?在封建社会,人民不仅在人身权利及政治经济上受压迫,而且在思想上受毒害。

按当时观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间公道。

封建官吏为了愚民,也每每以青天自况。

窦娥开始也受神权思想影响,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社会真相。

在《滚绣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

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

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至于窦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正是作家世界观矛盾的一种反映。

一方面关汉卿关心民情,洞察现实,通过窦娥指斥天地、发下三桩誓愿应验等情节表明自己对封建官吏的憎恨,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反映人民仇视封建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时代精神。

另一方面,作者毕竟是封建时代的剧作家,他尽管关心人民的疾苦,却不能意识到人民自身的力量;他虽然憎恶封建统治,却又找不到变革现实的出路,所以最终还是让天地动容清官平冤来解决问题,这也反映了作家的阶级局限和历史局限。

当然,上天被窦娥感动,也说明窦娥冤大恨深。

读后感关汉卿的剧作深刻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是元代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一面镜子。

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写一个弱小无靠的寡妇窦娥,在贪官桃杌的迫害下,被诬为“药死公公”,斩首示众。

窦娥的冤案有巨大的典型意义,作家以“人命关天关地”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提出了封建社会里“官吏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个带普遍意义的问题,强烈地控诉了封建制度与民为敌、残民以逞的罪恶。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错看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第三折这〔滚绣球〕一曲,通过窦娥血泪的控诉,引起人们对封建社会的现实秩序与传统观念的怀疑,把窦娥悲剧的意义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窦娥冤》导学案(一)参考答案一、知识储备(A)6、元杂剧的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7、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拜月亭》(关汉卿)、《西厢记》(王实甫)、《墙头马上》(白朴)、《倩女离魂》(郑光祖)8、说出下列元杂剧中常见的口语、衬字的意义行动些:走快些。

没来由:没缘由,无缘无故。

不提防:没想到。

只合:只应该。

哥哥行:哥哥那边。

则落的:只落得。

也么哥:句尾助词,无实在意义。

二、1.D 每套曲子用一个宫调。

2.D3.A4.D 5.B 6.A 7.C三桩誓愿中没有体现主人公身上勤劳、正直善良的性格特征。

三、理清结构(本折戏由三部分组成)(C)第一:(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揭露世道不公。

第二:(“(刽子云)快行动些”~“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写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刽子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结束)写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窦娥冤》导学案(二)参考答案一、赏析第一部分:1、(提示: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

)2、(提示:讳饰,实际是说被杀头而死。

)3、(提示:“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采用了兴的手法。

)4、(提示:这里是用以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

)5、(提示: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6、(提示:既表达了对天地不公的不满,又表现了主人公的反抗精神。

)二、赏析第二部分:1、(提示:因为她不愿见到婆婆,怕引起婆婆伤心。

这表现了她性格中善良的本性。

)2、(提示:窦娥的善良更显出冤屈之深,为后文的反抗精神起积淀作用。

)3、(提示:主要用以激发人物的内心冤屈,表现人物内心愤恨,为后文发三桩毒誓作铺垫。

)4、(提示:这个问题可从这几方面考虑:①这正是体现窦娥难以舍别婆婆,表现了她对婆婆的挂念;②安排婆婆做这些事,是让婆婆有所寄托,以免婆婆孤独痛苦或生轻生之念;③可以增强悲剧气氛;④白发人送黑发人,白发人祭奠黑发人,更加突出社会黑暗,无公道可言。

)5、(提示:因为现实难合人意,她在这种是非颠倒的社会中感到无能为力,只能感叹自己时运不济;另一方面这样说也可以安慰婆婆,减轻婆婆的悲伤,体现了她的孝顺。

)三、赏析第三部分:1、朗读四支曲子,完成表格。

誓愿顺序誓愿内容所用典故誓愿实质第一桩血溅白练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希望刑场上人了解她的冤屈第二桩六月飞雪飞霜六月因邹衍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第三桩亢旱三年东海曾经孝妇冤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亢旱三年”,楚州自然是颗粒无收,那些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贪官污吏自然就无可搜刮。

)2、(提示:意思是说自己的誓愿无根无据,但正可以表明其冤情。

)3、(提示:这两个典故主要表明案情是假,冤情是真,也是窦娥用以证明第一桩誓愿并非不能灵验,因为她相信自有天理在。

)4、(提示:反衬窦娥的确冤情深重,怨气冲天。

)5、(可以衬托窦娥冤案是实,证明并暗示第二桩誓愿也能实现。

)6、(提示:她希望的不仅是个人的冤情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恶人。

“亢旱三年”,楚州自然是颗粒无收,那些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贪官污吏自然就无可搜刮。

)7、(提示:除了暗示第三桩誓愿将要实现之外,更能衬托窦娥的反抗精神。

)8、(提示:浪漫主义手法;既能证明窦娥冤情实在是真,有能增强悲剧气氛。

从观众来看,符合一般民众善恶有报的心理,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能引起观众更多的共鸣;也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

)9、明确:这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强烈愤怒、坚决反抗,是她反抗性格的顶点,也是全剧高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