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法笔记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法笔记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法笔记
河南方言是中国汉语方言之一,分布在河南省大部分地区。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和语法方面都有一些区别。
以下是一些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法方面的区别:
1. 词汇方面
- 河南方言中有很多方言词汇,与普通话不同。
例如,“家伙”在普通话中表示“人”,但在河南方言中表示“东西”;“走油”在普通话中表示“发炎”,但在河南方言中表示“油炸”。
- 河南方言对一些词汇进行了简化和省略。
例如,“吃饭”在普通话中是“吃饭”,但在河南方言中可以简化为“饭”。
2. 语法方面
- 河南方言在语序上比普通话更加灵活。
例如,在普通话中,“我吃饭”比“饭我吃”更加常见,但在河南方言中,“饭我吃”更加常见。
- 河南方言中有一些词语在表达上与普通话不同。
例如,“厉害”在普通话中表示“凶猛”,但在河南方言中表示“能力强”。
- 河南方言中还有一些特殊语法结构。
例如,“不叫”表示“不叫做”,“不喊”表示“不叫做”。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和语法方面都有一些区别,需要学习者进行专门的学习和练习才能掌握。
在学习和运用河南方言时,需要注意方言词汇和语法结构,并进行专门的学习和练习。
浅析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发音比较
浅析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发音比较作者:岳宗凤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28期【摘要】河南话相对其他地区方言来讲,比较接近普通话,但仍然存在发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声母、韵母的发音上。
只有把握发音规律,才能更好地驾驭普通话和河南方言。
【关键词】河南方言普通话声母韵母序言在全国各类方言中,河南话相对通俗易懂,比较接近普通话。
但是接近并不等于完全相同,河南话在发音上、习惯用语上与普通话均有较大的差别。
只有了解和掌握这些差别,才能在沿袭地方方言的基础上,说好普通话。
一、声母的差异河南方言声母中,与普通话声母差异最大的声母,当属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即z、c、s 与zh、ch、sh 的差異。
在普通话声母中,zh、ch、sh使用的频率要比z、c、s 的使用频率高得多。
从统计情况看,zh、ch、sh拼出的常用次常用字有583个,而z、c、s 拼出的只有258个。
但是河南方言中z、c、s与zh、ch、sh的使用情况正好与普通话相反。
普通话中绝大多数zh、ch、sh声母的字,在河南方言中大都读为z、c、s 声母,只有小部分的字读为声母zh、ch、sh,如“政治”、“知识”、“吃穿”等。
所以,河南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声母的关键,就是把应该读作zh、ch、sh而读成z、c、s的字,改读成zh、ch、sh。
而多项研究表明,河南方言区zh、ch、sh声母读法是有规律的,即当zh、ch、sh与 i、a、ai、ao、ou、an、en、eng等韵母相拼时,才容易产生差异,zh、ch、sh与其它韵母相拼时,大体与普通话一致。
二、韵母的差异普通话韵母一共有24个,可以分为单元音韵母、复韵母、鼻音韵母三大类。
在河南方言中,也有这些韵母,但是这些韵母在与声母相拼时,有些发生了差异,甚至有些韵母变异较大,如“没”、“脚”、“药”、“色”等。
(一)单韵母的差异普通话的单韵母一共有6个,即a、o、e、i、u、v 。
河南方言中,也有这6个韵母,但其中o、e与声母相拼时,则发生了变异。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法笔记(一)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法笔记(一)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法笔记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词汇方面:–河南方言中“赶”代表着“去”,而普通话中表示“还原”或“逐步减少”。
–河南方言中“就”表示“是”,而普通话中表示“正如”。
–“喂”在河南方言中是“干活”的意思,而在普通话中表示“称呼”或“问候”。
•语法方面:–河南方言中常用“把……给”来表示“把某物交给某人”这一动作,而普通话中通常只用“把……交给”。
–河南方言中“打个铁”表示“敲打铁器”,而在普通话中我们使用“打铁”这一表达方式。
河南方言中常见词汇及其意思•“盒愣”的意思是“傻瓜”。
•“嗖派”的意思是“小气鬼”。
•“缪样”的意思是“拖拉吊儿郎当的样子”。
•“刨花”的意思是“人太瘦”。
河南方言小常识•河南方言中,“姓”与普通话中不同,例如“我姓张”在河南方言中常用“我叫张家的”这样的表达方式。
•河南方言中,“的”在形容词后面表示强调,例如“好的干”代表着“真的很好干”。
•河南方言中,“¡”表示疑问,例如“你来啦¡”代表着“你来了吗?”。
以上就是关于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法的一些笔记和小常识,希望能够对大家了解河南方言有所帮助!河南方言中常见的口头禅•“咳”或“嘿”用于打招呼,表示“你好”,类似于普通话中的“喂”。
•“嘞嘞”表示同意或是“好的”意思,类似于普通话中的“好的”。
•“揍来”表示“打来”,用于强调动作的完成,类似于普通话中的“打电话”。
•“粑粑”是指爸爸,而“娘娘”则是指妈妈。
河南方言与文化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历史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之一。
河南方言自然融入了这些文化资源,并且与当地的宗教文化和民间文化紧密相连。
•在河南方言中,“银”是指众神之神,并且在各个宗教和民间故事中都有所体现。
•河南方言中“丧事”,是指去世人的家人进行的各项事项和仪式。
•河南方言中,马和龙都被视为吉祥物,在传统文化中被视为有神奇力量的象征。
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
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
河南方言是中国方言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与普通话有很多不同之处。
下面是河南方言词汇和普通话的异同之处:
1. 发音差异:河南方言的发音与普通话有很大差异。
比如,普通话中的“鱼”发音为/yú/,而在河南方言中发音为/nyu/。
2. 词汇差异: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上也存在差异。
比如,普通话中的“吃饭”在河南方言中可以说成“食饭”。
3. 词序差异:河南方言的词序通常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比如,在普通话中,“我吃饭了”可以说成“我吃了饭”,而在河南方言中可以说成“我了吃饭”。
4. 词缀差异:河南方言中常常使用词缀来表示不同的意思。
比如,河南方言中的“啦”可以用来表示频率或者助词,而在普通话中不常使用。
5. 语法差异: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语法上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比如,在河南方言中表示否定可以使用“不是”的形式,而在普通话中则使用“不”。
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发音、词汇、词序、词缀和语法等方面存在许多异同之处。
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交流。
浅析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发音比较[权威资料]
浅析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发音比较[权威资料] 浅析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发音比较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河南话相对其他地区方言来讲,比较接近普通话,但仍然存在发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声母、韵母的发音上。
只有把握发音规律,才能更好地驾驭普通话和河南方言。
【关键词】河南方言普通话声母韵母在全国各类方言中,河南话相对通俗易懂,比较接近普通话。
但是接近并不等于完全相同,河南话在发音上、习惯用语上与普通话均有较大的差别。
只有了解和掌握这些差别,才能在沿袭地方方言的基础上,说好普通话。
一、声母的差异河南方言声母中,与普通话声母差异最大的声母,当属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即z、c、s 与zh、ch、sh 的差异。
在普通话声母中,zh、ch、sh使用的频率要比z、c、s 的使用频率高得多。
从统计情况看,zh、ch、sh拼出的常用次常用字有583个,而z、c、s 拼出的只有258个。
但是河南方言中z、c、s与zh、ch、sh的使用情况正好与普通话相反。
普通话中绝大多数zh、ch、sh声母的字,在河南方言中大都读为z、c、s 声母,只有小部分的字读为声母zh、ch、sh,如“政治”、“知识”、“吃穿”等。
所以,河南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声母的关键,就是把应该读作zh、ch、sh而读成z、c、s的字,改读成zh、ch、sh。
而多项研究表明,河南方言区zh、ch、sh声母读法是有规律的,即当zh、ch、sh与 i、a、ai、ao、ou、an、en、eng等韵母相拼时,才容易产生差异,zh、ch、sh与其它韵母相拼时,大体与普通话一致。
二、韵母的差异普通话韵母一共有24个,可以分为单元音韵母、复韵母、鼻音韵母三大类。
在河南方言中,也有这些韵母,但是这些韵母在与声母相拼时,有些发生了差异,甚至有些韵母变异较大,如“没”、“脚”、“药”、“色”等。
(一)单韵母的差异普通话的单韵母一共有6个,即a、o、e、i、u、v 。
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义上的差异列举
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义上的差异列举-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义上的差异列举【摘要】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义上有着明显差异,本文主要列举了河南方言中的部分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与普通话词进行词汇意义上的对比,从而帮助汉语言文字研究工作者对汉语词汇的逐步演化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方言;普通话;词汇导语由于社会历史状况和自然地理环境诸多因素的制约,在不同地域里,汉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从而形成了互有差异的方言。
汉语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汉语发展到现在,已有了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但仍然存在着相当分歧的方言。
这种分歧既表现为不同方言之间的分歧,也体现为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在语音、语汇及语法三方面的差异。
方言是民族共同体的分支或变体,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可以说是方言的高级形式,普通话的词汇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河南话属于北方方言,河南话和普通话在词汇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作为共同语的一个分支,河南方言词和普通话词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词,前者具有地方性,后者具有全民性,二者词汇之间又存在着明显差异。
现就二者的词汇差异做些说明。
词汇是语言三要素中最生动、最富于变化的部分。
它受社会影响最直接,不同方言受不同社会环境、历史条件、民风民俗等的影响和制约,都有自己的方言土语,有一定数量的独特词汇,这些词语只同行于该方言区,其他方言区的人一般来说,则不懂其含义,因此,也可以说此类词汇体现了该方言的特点。
河南话中同样具有一批颇有变现力的方言词语,从总体上来看,河南话中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的词语都有,还有一些五个字以上的短语形式的词语。
但最多的是单音节和双音节,其次是三音节,基本上四个音节的很少。
下面具体来看:一单音节词1.呲在河南方言里,“呲”是“吹牛,胡说”的意思,例如:你在那呲啥咧,你有多大本事我还不着!意即“你在那胡说什么咧,你有多大本事我还不知道!”2.叨在河南方言里,“叨”是“夹菜”的意思,例如:包给我叨了,我会够着。
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发音的差异
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发音的差异浅析洛阳方言和普通话发音的差异[摘要]:洛阳方言属北方方言,语音发音与普通话接近,但也有一些不同点。
洛阳方言的声母和普通话相比较,除z c s和zh ch sh、尖音和团音、个别零声母外,其它声母的使用情况与普通话大体相同,差异不大。
在洛阳方言中,有39个韵母,但是这些韵母在与声母相拼时,有些发生了差异,甚至有些韵母变异较大。
洛阳方言的声调有四种调类,但对应的调值与普通话不同,因此,洛阳方言同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调值的差异上。
古入声字在洛阳方言已不存在,调值的分派有一定的规律。
[关键词]:洛阳方言普通话发音差异声母差异韵母差异声调差异[前言]: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
洛阳辖6个区,1个县级市,8个县,分别是: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廛河区、洛龙区、吉利区、偃师市、孟津县、新安县、洛宁县、宜阳县、伊川县、嵩县、栾川县、汝阳县。
总面积15208平方公里,总人口657万(2009年),市区人口147万。
廛河区和老城区是旧市区,居民多是本地人,大多说洛阳方言;涧西区、吉利区是工业区,外来人员占多数,98%说普通话;西工区、洛龙区是新区,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语言杂乱;洛阳市辖县人口多为本地居民,以方言为主。
洛阳方言与其它方言一样,都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
在演变过程中,受战争、迁徙的影响而与其他民族的语言以及其它方言融合,形成了今天的语音状况。
在中国历史上,洛阳先后为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武周、后梁、后唐等朝代的都城。
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洛阳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洛阳方言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作为“雅言”对全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南宋陆游在《老学庵笔记》卷六中说:“中原惟洛阳得天地之中,语音最大”。
此话真实地反映了宋代及宋代以前,洛阳方言在全国语言中的地位。
洛阳方言属北方方言,洛阳市区的廛河、老城、洛龙区,以及下辖的一市八县(除洛宁外)都以洛阳方言为交流工具,洛阳方言语音发音与普通话发音接近。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分析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分析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自然56个民族就会有56种方言。
在中国的很多地区的方言中都存在儿化现象,自然河南方言中也是存在儿化现象的。
对于河南方言中儿化现象的研究是文化领域的瑰宝性研究,这个研究能够很大程度上宣传河南方言中的地方文化。
本文以文献研究法对河南方言的儿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研究河南方言儿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产生的区域性以及其内在文化市场导向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河南方言;儿化现象;文化内涵一、河南方言历史成因关于每一段方言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故事,然而总是需要很多方面的信息加以佐证才可以实现,对于河南方言成为一种历史性的成因完全是在于从古至今的历史演变而来的。
河南方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夏朝统治时期是将统治中心放在了现今的河南省西部,当时夏朝使用的语言是华夏语,这种语言带有很强的语言特色。
后到了商朝,商朝使用的语言是华夏语系的东夷语,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和民族汉化的流传,逐渐形成现在河南省使用的方言官话。
这种语言风格逐渐被东周推广出去,形成官方使用语言。
《诗经》中表现是出来的就是一种大雅的语言风格。
后来孔子游历各地,在各地区进行游学,将现在的河南话普及到各个地区,河南官话在当时可谓盛其一时。
现在的河南话中属于我国众多方言中的一种,但是也是极具特色的,儿化现象也是存在于我国众多方言表现形式中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形式的特色多是采取图表的形式进行区分的。
二、河南方言儿化词的词类儿化现象是一种比较普遍化的现象,就是在词语的后面添加一个“儿”字但又自己不形成独立的音节,是与前面词的音节组成一个新的音节,使前面的韵母带上“儿”的语音特点。
是一种习惯性的发音,也有时候表示一种带有感情的表达。
不过每个地区的方言不同,每个方言的儿化也是不同的,所以儿化所也有不同的含义。
这里主要分析河南方言的儿化。
(一)名词的儿化1.普通名词的儿化河南方言的普通名词的儿化一般是直接在名词后面加“儿”,没有实质含义只是一种习惯性的表达方式,这一点与普通话还是一样的,例如:“花儿”、“鸡儿”等2.物质名词的儿化物质名词是指那些不能区分是不是实物的个体。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语音语义差异举隅
坦、舒服”的意思。如:他的日子滋泥(或润展)着呢!
6.老头儿 普通话里“老头儿”就是“老年男子”的意
4.格意 “格意”两音节分别读作入声和轻声,在河南
思,在河南方言里,除了有“老年男子”的意思,还有“女 方言里就是“厌恶、讨厌”的意思。
人的配偶”之意。“老”读作阴平,“头儿”读作入声。
5.沫子 “沫子”在河南方言里除了有普通话“液体形
子说的”。
4.喝汤 “喝汤” 两音节都读作阳平。在河南话里主
四、义同形异的双音节词
要是“吃晚饭”的意思。尤其是在农村,傍晚,家长喊孩子
1.就窝儿 河南方言中“就窝儿”就是普通话词语“随
回家吃饭,常常这样喊“某某,快回来喝汤了!”
即”的意思。
5.回来 普通话中“回来”是“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来
2.则说 “则说”在河南方言里就是普通话“一再说”
除有普通话“力气、能力”之意外,还有“好、干净利落”
5 . 清早饭、晌午饭 不是早饭、午饭的意思,这里的
之意,并且可以重叠为“力力量量”,意思仍为“好、干净 “早”读作dao入声调,“清早饭”的意思是“上午”,“晌
利落”。例如:他把事情办得力力量量哩。意思就是“他把 午饭”的意思是“中午”。例如:清早饭他还在这儿。(上
“dia”,入声调,“地奔儿、地走”都是“步行”的意思。
8.不管 在普通话里“不管”是连词,表示“在任何条
7.黑下儿 “黑”的主要元音读作“ê”,“下”读
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常有“都、也”等副词 作入声调。意即普通话词语“傍晚或晚上”。
与其呼应,而在河南话里,它却是“不能够、不可以”的意
读作入声调,“色”读作sē(为阳平),意思是“能力、本
6.寻 “寻”在普通话里是“找”的意思,在河南话中读 事”。如:老王嫌小李没成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老王嫌小
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义上的差异列举
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义上的差异列举作者:贾攀来源:《速读·上旬》2015年第06期摘要: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义上有着明显差异,本文主要列举了河南方言中的部分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与普通话词进行词汇意义上的对比,从而帮助汉语言文字研究工作者对汉语词汇的逐步演化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方言;普通话;词汇由于社会历史状况和自然地理环境诸多因素的制约,在不同地域里,汉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从而形成了互有差异的方言。
汉语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汉语发展到现在,已有了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但仍然存在着相当分歧的方言。
这种分歧既表现为不同方言之间的分歧,也体现为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在语音、语汇及语法三方面的差异。
方言是民族共同体的分支或变体,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可以说是方言的高级形式,普通话的词汇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河南话属于北方方言,河南话和普通话在词汇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作为共同语的一个分支,河南方言词和普通话词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词,前者具有地方性,后者具有全民性,二者词汇之间又存在着明显差异。
现就二者的词汇差异做些说明。
词汇是语言三要素中最生动、最富于变化的部分。
它受社会影响最直接,不同方言受不同社会环境、历史条件、民风民俗等的影响和制约,都有自己的方言土语,有一定数量的独特词汇,这些词语只同行于该方言区,其他方言区的人一般来说,则不懂其含义,因此,也可以说此类词汇体现了该方言的特点。
河南话中同样具有一批颇有变现力的方言词语,从总体上来看,河南话中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的词语都有,还有一些五个字以上的短语形式的词语。
但最多的是单音节和双音节,其次是三音节,基本上四个音节的很少。
下面具体来看:一、单音节词(1)呲。
在河南方言里,“呲”是“吹牛,胡说”的意思,例如:你在那呲啥咧,你有多大本事我还不着!意即“你在那胡说什么咧,你有多大本事我还不知道!”(2)叨。
在河南方言里,“叨”是“夹菜”的意思,例如:包给我叨了,我会够着。
河南方言词汇的内部差异
河南方言词汇的内部差异作者:腾梦如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6年第02期内容摘要: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比较接近,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感受到的差异较小,所以目前对河南方言词汇的研究不是很充分。
本文主要通过河南方言词汇的比较研究对河南方言词汇做整体上梳理,总结其特点。
通过河南方言词汇内部比较,可以看出河南方言词汇具有很强的一致性。
关键词:方言词汇差异河南方言词汇的内部差异主要体现在“同实异名”、“同形异实”、“词缀差异”、“语音差异”等方面。
下面我们分别加以讨论。
一.同实异名对同一事物不同的方言点说法不一样,叫同实异名,也就是义同形异。
例如:做馒头用来发酵的面团,南阳、驻马店叫做“酵子”,许昌、洛阳叫做“面扎头”;用于取暖的炉子,南阳和普通话一样叫“炉子”,而洛阳、驻马店等河南大部分地区都叫“煤火”;“吃晚饭”信阳和普通话一致,其他方言点多说喝汤,这大概和以前生活贫困有关,晚上只能喝稀的,没有稠的可吃。
类似这种情况还有“喝茶”,“喝茶”是招待客人的一种方式,但在许昌、漯河等地都是白开水就是“喝茶”,而在信阳是沏茶叶的茶,所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那个时候的生活贫困;多数方言点对玉米的称呼和普通话一样,但是南阳叫“包谷”,洛阳叫“玉谷”,焦作叫“玉菱”,商丘叫“棒得”;“手纸”在河南各个方言点称说均与普通话不同,多叫“擦包纸”,洛阳叫“擦屁股纸”,商丘叫“擦腚纸”;“胡同”许昌叫“过道”,洛阳叫“街”,南阳叫“夹道儿”,驻马店叫“道儿”,灵宝叫“巷”;“知了”灵宝和洛阳称“知了”,而许昌、驻马店、南阳叫“蚂叽妞”,信阳叫“叽油子”,商丘叫“知了得”;“帮忙”在灵宝称为“相忙”,在许昌、南阳、驻马店叫“撺忙”;“荡秋千”灵宝、焦作、信阳叫“打秋儿”,许昌叫“骑秋”,南阳叫“坐秋”,驻马店叫“坐游儿”,出现这种差异可能是各个地方命名角度不一样;“光背”焦作叫“泻脊梁”,南阳、驻马店叫“光脊梁”,信阳叫“打净肚子”;生小孩儿其他地方多事摆满月酒,而在河南很多地方小孩儿生下来几天后就摆酒席请客人,许昌、焦作、灵宝都叫“吃面条”,南阳叫“喝喜面条”,商丘叫“吃喜面”,洛阳叫“吃面”,虽然在风俗上喜宴都要上面条,但各地叫法不一样;表示时间刚刚过去的“刚”,灵宝说“才”,焦作叫“将才”,许昌、洛阳说“将将儿”,南阳、商丘说“将”;“谈天”焦作叫“拉今”,许昌、驻马店叫“喷诓儿”、南阳叫“拍话儿”,洛阳叫“排排”,商丘叫“拉呱儿”;对儿子的称呼,焦作、信阳都叫“儿”,许昌、驻马店叫“孩儿”,南阳叫“娃儿”,商丘叫“儿得”,洛阳叫“娃的”;“涎布”焦作、许昌、驻马店都叫“围嘴儿”,许昌还叫“兜兜”,驻马店还叫“肚兜儿”,南阳叫“泔水帕儿”,洛阳叫“拍拍儿”、“涎水拍儿”,信阳叫“围嘴子”等等。
浅析河南卫辉方言与普通话的几点差异
浅析河南卫辉方言与普通话的几点差异作者:甘露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29期摘要: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
普通话早已在全国推广,但很多地方除了使用普通话外,还保有极具地方特色的方言。
地方方言与当地历史和当地人的发音习惯息息相关。
本篇文章就河南卫辉为例,将当地方言同普通话进行几方面的比较,分析两者差异及成因。
关键词:普通话;卫辉;方言一、河南卫辉方言中存在的方言词汇河南卫辉地处中原,绝大部分居民是汉族,也有少数民族居住的情况,但总体上大家平时交谈都是使用卫辉方言。
此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所以很多方言词汇在古文中有迹可循。
如卫辉人在表示动物下蛋时常用“嬎”,如“咱家母鸡嬎(卫辉方言中读[fan532])蛋了没?”嬎字在古代就表示生育的意思,如《说文解字·女部》中的“嬎,生子齐均也。
”但是,“嬎”字是如何从古文中表示人生育演化到卫辉方言里的表示动物生蛋,笔者就不得而知了。
卫辉方言中表示“拔”或者“摘”这样的动作,通常用薅(卫辉方言中读[xau33]。
如“俺正在地里头忙着薅草嘞”。
“薅”这个字在古文中也可找到出处。
《诗经·周颂·良耜》中有“其镈斯赵,以薅荼蓼。
”古文中的“薅”和当前卫辉方言中的“薅”意思是一致的。
河南卫辉话中常用“搦”字。
此字可见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杂说》“河东染御黄法,碓捣地黄根,令熟,灰汁和之,搅令匀,搦取汁。
”此文中的“搦”就是“用手按压”的意思,后“搦”又引申出“握持”义。
“搦”在古代汉语中,还作量词用,如王实甫的《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的“绣鞋儿刚半拆,柳腰儿够一搦”。
用手按压、握持及作量词的用法经常出现在河南卫辉方言中,如“你手里搦(卫辉方言读音为[nuo35])啥了?”。
“搦”用作量词有“一搦菜籽儿”。
“欶”字又写“嗍”。
韩愈的《纳凉联句》“车马获同驱,酒醪欣共欶”。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摘要:众所周知,由于社会历史状况和自然地理环境诸多因素的制约,在不同地域里,汉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从而形成了互有差异的方言。
汉语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汉语发展到现在,已有了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但仍然存在着相当分歧的方言。
这种分歧既表现为不同方言之间的分歧,也体现为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在语音、语汇及语法三方面的差异河南方言任然属于北方的地方话。
用词和普通话的区别不像南方的那么明显,语速也不快。
主要是音调的区别,河南话一般没有二、三声的音调,多以一声和四声发音。
音调感没有普通话平仄变化那么明显,声调很平实,没有过多变化。
以前总有老乡谈到,觉得河南话在方言里还是比较好听懂的,其实我觉得这个也是相对而言。
对于北方人可能没什么大问题,尤其是山东安徽人,这两年在上海见安徽打工的多了,觉得哪跟河南话又大区别嘛。
当然我说的是皖北,其实离豫东南很近的,甚至比信阳人的口音还要接近中北部的河南话;当然对于南方人来说,可能就有困难了,因为里面还是有不少的方言词汇的,有些词汇是北方通用的,有些就只是河南方言中特有的了,虽然这些词汇也常用普通话中对应的词汇表达出来并且不那么蹩脚,可能毕竟还是没有地道的中原词汇用得典型。
说到一个意思用普通话词汇和方言特有词汇都能表达的问题,想起了以前自己定义的两个词汇:豫式普通话与普通式河南话。
这俩词汇一样可以推广到其他方言中去。
所谓豫式普通话比较好理解,就是说得不是很标准的带有河南口音的普通话;普通式河南话可能有些人不理解这个意思——经常有些河南同胞在与外省人交流聚会的时候,被邀请亮亮自己的家乡话,这时候出口的往往就是普通式河南话——是个中国人基本就能听懂,不是说河南话说得不标准,而是像前面提到的,把一些方言特有的词汇用通用词汇替代,口音,当然还是正宗的中原腔。
其实,所谓普通式河南话在我没有出门求学以前就领略过,中学时的一些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因为文章里嘛,一般不大可能有什么方言词汇出现的(怕是书面表达不出来),也算字正腔圆的河南话,相比之下日常生活中的腔调就比较溜滑圆润了。
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
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同一个民族的各种地方方言和这个民族的共同语言,一般总是表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语言特色。
一般情况下,民族共同语言总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例如汉民族共同语言,即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话。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统一,人民政治经济文化需要发展,需要统一的民族共同语,因此在195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会上确定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主张向全国大力推广。
会后经各方研究,正式确定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三项标准含义。
民族共同语和方言不是互相对立的。
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普通话的推广,并不是以方言的消亡作为前提。
共同语言总是有条件、有选择地从汉语方言中吸收一些有生命力的成分来丰富自己、完善自己的。
而全国各地的汉语方言,也都吸收了一些普通话的成分,日益向普通话靠拢。
尽管如此,方言仍会长期存在,作为一个地区的交际工具而发挥作用。
在方言地区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不同方言的隔阂,以利社会交际,“推普”的任务是要使方言地区的人民学会说全民族共同使用的普通话,那么推广普通话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方言词是一个方言地区在长期使用方言过程中形成的一类词,是一个地区鲜明的标志。
方言词一方面指流行在方言地区而没有在普通话里普遍通行的词,例如东北话中的“埋汰”,河南方言里的“中”;另一方面指普通话里从方言中吸收进来的词,这类被普通话所吸收的词是得到大家普遍认同的词,例如粤语里的“埋单”。
河南清丰方言词与普通话词比较研究
河南清丰方言词与普通话词比较研究河南清丰方言词与普通话词比较研究贵州李梦娟【摘要】河南方言词汇的核心是中原官话,对于河南方言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于洛阳、开封、信阳等具有方言历史城市的研究,对于濮阳市清丰县的方言研究则寥寥无几,对于清丰方言词与普通话词汇对比方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本文将根据一些相关的文献记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历,从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清丰方言词汇,并将其与普通话词汇进行多方面比较,并在清丰方言保护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原官话清丰方言词汇普通话词汇清丰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隶属河南省濮阳市。
2014年的相关数据显示,清丰县共503个村,总人口70.18万人,总面积833.5平方公里。
清丰古称顿丘,三国时曹操曾任顿丘令。
因隋朝境内出大孝子张清丰,唐大历年间,钦定为清丰县,这也是中国唯一一个以孝子名命名的县。
按照贺巍《中原官话分区》(2005)以及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划分,清丰县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郑开片。
有关郑开片的方言研究多集中在郑州和开封两大地区。
一、相关概念综述(一)方言词汇董绍克教授在其主持编写的《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一书中解释道:“方言词汇有两个含义,第一,指一个方言中说法与普通话不同的词;第二个,指一个方言中所使用的全部的词,既包括与普通话不同的词,也包括与普通话相同的词。
第一种我们称之为狭义的方言词汇,第二种我们称之为广义的方言词汇。
”由于清丰方言词汇较多,不易一一列举,又因其具有的一定的规律性,因此本文将选取清丰方言中具有代表性的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进行比较。
(二)中原官话区李荣先生在1985年,根据中古入声字今读的分合类型,在《官话方言的分区》一文中将官话(也称北方方言)分为七个区:西南官话、中原官话、北方官话、蓝银官话、北京官话、胶辽官话和江淮官话。
中原官话是河南方言的核心。
中原官话区包15个小片,有充菏片、邢的片一等。
清丰方言属与中原官话区的郑开片。
河南话与普通话的区别
河南话与普通话的区别
河南话和普通话都是中国的语言,在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的方言和口音。
河南话是河南
省的方言,普通话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也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以下是河南话和普通话的区别。
1. 发音不同
河南话与普通话的发音有很大的区别。
如河南话中的“发”的“发”字一般读为“雅”,在普通话中则读作“发”。
而普通话中的“衣”字发音像“你”,而在河南话中
则读音相近,类似于“衣”。
2. 语法不同
河南话的语法与普通话也不同。
例如在河南话中,动词放在句尾,而在普通话中,动
词通常放在句中。
另外,河南话中有很多固定的词语和习惯用法,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3. 词汇差异
河南话与普通话之间还存在一些词汇上的差异。
例如,河南话中的“后天”词语在普
通话中一般是“大后天”的概念。
而在河南话中,“老人”一般指的是祖父母,而在普通
话中“老人”则指年长的人。
4. 地域差异
河南话和普通话之间也存在一些地域差异。
由于河南省地处中国中部,与周边省市相邻,所以河南话受到了周边口音的影响,比如陕西、山西等方言的影响。
而普通话则是全
国通用的语言,受到了各地方言和官方语言的影响。
总结
河南话和普通话存在很多差异,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地域差异和礼貌用语等方面。
要想学好河南话,需要对这些差异有足够的了解,并能灵活运用。
同时,如果要与更广泛
的人群交流,学习普通话也是非常必要的。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词义差异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词义差异作者:谷肖玲来源:《西江文艺·下半月》2015年第03期【摘要】:近几年的“方言热”,使方言逐渐打破了普通话一统天下的格局,登上了大雅之堂并逐渐走俏,越来越多的人把焦点放在这些“民族的”文化上,研究方言的焦点也越来越多。
本文主要对作者的家乡话—河南方言与普通话在语义方面的差异着手,进而探究了词汇意义与语法意义的差异。
词汇意义的差异主要包括比普通话的义项多,比普通话的义项少,与普通话的义项完全不同以及色彩意义的差异;语法意义的差异主要包括语法特点与语法作用的不同。
【关键词】:河南方言词;普通话;词汇意义某著名主持人曾解析响的繁体字“響”,上半部分为“乡”,下半部分为“音”,所以只有我们说起乡音的时候才是最响亮的。
在全球化的今天,人们更加重视“越民族就越世界”的理念,更多的文艺创作者开始尝试使用方言。
方言相声、方言小品、方言电影以及方言电视栏目等登上了大雅之堂并逐渐走俏,涌现出不少优秀作品,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节节攀升的收视率和票房收入就是最好的证明。
近年来,方言已经成为影视对话语言的重要构成元素,本文就家乡话——河南方言在词义方面与普通话的差异进行探究。
河南方言词,指的是河南省人经常使用的方言词。
河南方言词,有的只在省内使用,我们称为狭义的河南方言词,有的还在省外使用,我们称为广义的河南方言词。
普通话词指的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的词,既包括口语词也包括书面语词。
我们比较河南方言词和普通话词可以从许多方面着手,本文主要从词义方面着手,探究同形词词汇意义的差异。
一、词义差异为了更为深入地挖掘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我们对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同形词词义进行比较,具体从词汇意义、语法意义、修辞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词汇意义的差异词的词汇意义简称词义,是某一种语言中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是客观对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反映,它的形成要受到语言词汇系统的制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㈠词形差异
这类词一般与普通话义同而形不同,虽然表达相同的含义,却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
⑴河南方言词汇是单音节词,普通话对应的为双音节词
例如:河南方言普通话
钉钉子
灰灰尘
生生日
浪放荡
⑵河南方言是双音节词,普通话对应的为单音节词,这类词比较少,这与普通话双音节化趋势有关
例如:河南方言普通话
长虫蛇
牯堆蹲
勤勤勤
将将刚
⑶有些普通话里是双音节词在河南方言里是多音节或短语
例如:河南方言普通话
年斯年去年
要饭嘞乞丐
土坷垃土块
卖东西嘞店员
买东西嘞顾客
解小手小便
㈡构词语素不同
⑴构词语素完全不同
例如:河南方言普通话
日头太阳
提拉板儿拖鞋
上粪施肥
蹲儿凳子
待客置酒席
次毛差
堂屋正房
⑵部分构词语素不同
例如:河南方言普通话
不胜不如
胶鞋雨鞋
鼻子鼻涕
过年明年
Fan蛋下蛋
⑶相同的构词语素但是排列顺序不同(只有2个)
例如:河南方言普通话
整齐齐整
诚实实诚
⑷附加成分不同
1前缀
河南方言中前缀比较少,但是“老”这个前缀比较常用
例如:河南方言普通话
老公公公公
老布粗布
另外,还用“老爹,老娘”来表示自己叔叔和婶婶中最小的。
2后缀
a“货”字用来作后缀构成的词语一般含有贬义
例如:河南方言普通话
扁食饺子(扁形的)
长虫蛇(体型长)
冰糕冰棍(形状是块状)
喷喷谈天(说话的声音)
红萝卜胡萝卜(颜色是红的)
洋灰水泥(水泥是灰色的)
变蛋松花蛋(经过变化而来)
松紧带皮筋(可松可紧)
围脖围巾(用来围脖子取暖)
⑵采用比喻借代来造词
例如:河南方言词汇意义及修辞方式
瞎话篓比喻爱说谎话的人
鼻子鼻涕,用鼻子代替流出来的鼻涕
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同一个民族的各种地方方言和这个民族的共同语言,一般总是表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语言特色。一般情况下,民族共同语言总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例如汉民族共同语言,即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话。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统一,人民政治经济文化需要发展,需要统一的民族共同语,因此在195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会上确定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主张向全国大力推广。会后经各方研究,正式确定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三项标准含义。
【1】现代汉语(修订四版)【3】葛本仪汉语词汇研究
【4】河南方言词汇比较研究刘丽娟广西师范大学2008-04-01
成绩:
题目: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
授课教师:周玉琨
课程名称:现代汉语词汇研究
专业:对外汉语
年级:2011级
班级:2班
姓名:祁瑞鑫
学号:110230229
例如:赖货(坏人)傻货(傻子)半吊子货(性格不正常的人)
b“家”字作后缀用在人名或称谓后面表示某人的丈夫或妻子
例如:小华家(小华的丈夫)二妹家(二妹的丈夫)
c“篓”作后缀有夸张意义
例如:瞎话篓(爱说瞎话的人)
d“不拉叽”作后缀带有贬义色彩
例如:脏不拉叽酸不拉叽等
㈢造词差异
⑴依据事物的物理属性如声音、外形、属性、用途等来造词,这点在普通话里没有
普通话中语音词汇语法有和方言词相同的部分,但是却有更多不同的部分。这里我想就词汇部分谈一下普通话与我所在方言区(河南方言郑开片)中词语的异同。
一、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一致性
据科学统计,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有极强的一致性。大多数相同的词语是基本词汇的核心词语:如大风,下雪,下雨,平原,荒地,阴天,松树,胖,瘦,高,矮,他,谁,好,弯腰儿,热闹,本来等词;其不同词语大多表现为部分语素的不同:如“冻冰”和“上冻”;“下雾”和“起雾”等,但是这些语素不同词汇不会阻碍讲普通话的人与讲河南方言人的交流。因此说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有极强的一致性,这也是北方官话一致性的表现。
民族共同语和方言不是互相对立的。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普通话的推广,并不是以方言的消亡作为前提。共同语言总是有条件、有选择地从汉语方言中吸收一些有生命力的成分来丰富自己、完善自己的。而全国各地的汉语方言,也都吸收了一些普通话的成分,日益向普通话靠拢。尽管如此,方言仍会长期存在,作为一个地区的交际工具而发挥作用。在方言地区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不同方言的隔阂,以利社会交际,“推普”的任务是要使方言地区的人民学会说全民族共同使用的普通话,那么推广普通话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⑶采用委婉的说法用与普通话不同的词汇
例如:用“木头”来指棺材;
用“不得劲,不舒服”来指生病
⑷造词方式相同,思维角度不同
例如:河南方言普通话思维角度
茶瓶暖水瓶主要用来装茶水
抽斗儿抽屉强调空间
出门出嫁从家里出去
我国的方言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既要跟随时代的脚步学好普通话,也要重视方言文化,不断进行探究。
参考文献:
方言词是一个方言地区在长期使用方言过程中形成的一类词,是一个地区鲜明的标志。方言词一方面指流行在方言地区而没有在普通话里普遍通行的词,例如东北话中的“埋汰”,河南方言里的“中”;另一方面指普通话里从方言中吸收进来的词,这类被普通话所吸收的词是得到大家普遍认同的词,例如粤语里的“埋单”。方言的地区有大有小,有很狭小的地区所使用的方言词也叫土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