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等量代换|北京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等量代换 北京版 (3)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等量代换(北京版3)一、教学目标1.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2.掌握利用等量代换解决简单数学问题;3.引导学生通过举例等方式直观理解等量代换;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2.掌握等量代换的常见形式;3.确定利用等量代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2.利用等量代换解决不确定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式直观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2.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对等量代换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教学PPT、黑板、白板、草稿纸、文具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0分钟)1.通过举例示范,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
(教师在黑板上用简单的例子如青蛙、苹果等进行说明,引导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
)教师:同学们,这个苹果和这个梨子哪个重?学生:梨子重。
教师:那么这个苹果和两个桃子哪个重?学生:应该是两个桃子重。
教师: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苹果等于两个桃子?学生:可以。
2.讲解等量代换的常见形式。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几个等量代换的形式,如体积相等、长度相等等,并解释其意义。
)2. 操练(25分钟)1.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题目,分类讨论解决方法。
(例如:桶中有两个气球,小芳取走了一个,桶中剩下一个,判断两个气球是否重量相等。
)2.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出等量代换的案例,结合其特点进行思考。
(例如:在购买水果时,可以通过等量代换来确定哪一种更划算。
)3.通过PPT演示等量代换的题型。
(例如:桶中有十个棋子,小芳取走了三个,桶中剩下了多少个。
)3. 课堂反馈(10分钟)1.请学生在课堂上讲述所学知识的要点;2.对错讨论,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等量代换的作业;2.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等量代换的例子,并编写故事或小报告。
七、教学反思本次课以举例等方式直观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等量代换|北京版 (1)
师生共同回顾说收获
板
书
设
计
等量代换
等量代换
(三年级上册)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通州分校
李海英
姓名
李海英
年级
三年级
单元
数学百花园
内容
等量代换
教学
目标
1.通过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感知等量关系、初步感受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2.通过情境创设,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初步理解用等量代换思想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进一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丰富的数学情景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体会等量代换由古至今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渗透数学文化,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等量代换的含义,感悟等量代换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应用等量代换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中。
教学
资源
贴图、课件
教 学 流 程
教 学环 节
教 学意图
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等量代换
二、动手操作、探究等量代换的基本策略
三、拓展应用,巩固等量代换的策略
四2.理解“代换”的含义,并知道在等量的情况下可以代换和如何代换
明确西瓜与苹果,苹果与桔子两组等量关系
培养联想推理,为解决问题进行铺垫。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掌握等量代换的不同解题策略,培养学生的生生交流,促进思维的发展。
明确等量代换中的等价值代换,理解并应用,同时体会审题的重要性。
1.观察,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水果图:1个西瓜等于6个苹果
引导说发现。
再观察得出2个苹果等于4个桔子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等量代换北京版(2)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等量代换北京版 (2)教案:等量代换教学内容:教材章节: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简单的计算》中的等量代换内容。
详细内容: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学会使用等量代换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掌握等量代换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学生对等量代换的理解和运用。
重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等量代换的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给了他2个苹果,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等量代换的概念:等量代换是指在计算过程中,可以用一个数代替另一个数,使得计算结果不变。
2. 举例讲解等量代换的计算方法:如3个苹果加上2个苹果,可以等量代换为5个苹果。
3. 引导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原理,并学会运用等量代换进行计算。
三、随堂练习(10分钟)1. 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等量代换进行计算。
2.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方法,老师进行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等量代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黑板上写出等量代换的公式和计算方法,以及一些例子。
作业设计:a. 4个橙子减去2个橙子等于几个橙子?b. 5个香蕉加上3个香蕉等于几个香蕉?答案:a. 4个橙子减去2个橙子等于2个橙子。
b. 5个香蕉加上3个香蕉等于8个香蕉。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等量代换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情况良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等量代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找零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导入环节的情景设计二、新课讲解的等量代换概念和计算方法新课讲解环节是整个教案的核心部分,我需要详细讲解等量代换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等量代换|北京版 (2)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等量代换” 属于“数与代数”的范畴,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
例题安排了“西瓜换苹果的情境”,呈现了“1个西瓜重4千克,4个苹果重1千克,”让学生明白“1个西瓜”和“4千克”是等量的,“1千克”和“4个苹果”是等量的。
通过例题让学生明白“等量”才是“代换”的前提,“将谁替换成谁?怎样来替换”是等量代换的核心,向学生渗透初步的代数思想方法。
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种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学情分析:等量代换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材中第一次出现,学生对于这一内容的相关经验较少,因此,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它是一个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
部分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障碍:不清楚“等量的传递性”;“转化”的意识较薄弱;无法用语言或文字正确表达“等量代换”的过程;无法脱离实物或直观图解决问题;对于不是整倍关系的量,很难找出转化的对象,不能很好的意识到需要同时对两个对象进行转化等。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计算、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和方法,能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体验合作交流、动脑思考的快乐。
教学重点:利用天平的原理,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等量代换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一、换硬币游戏,讲故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身上有带钱吗?(学生会出示一些硬币或零钱)创设和学生交换的场景。
一元换2个5角等(让学生初步感受等量代换的思想)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等量的2个物体才能进行交换,在数学上,我们叫它等量代换。
其实早在1700多年前,有个小朋友很聪明,他就利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了当时连大人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他居然把一头大象的体重称出来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数学百花园—等量代换1北京版
2.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你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分为基础题和提高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基础题主要针对等量代换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如填空题、选择题等。提高题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如应用题、拓展题等。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我会及时给予反馈,指导他们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1.学生对等量代换的认知程度,了解他们在哪些方面容易产生困惑,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
2.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对等量关系的运用能力,关注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引导他们逐步突破。
3.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2.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面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3.合作探究,互动交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探究等量代换的规律,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实践操作,巩固知识: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操作活动,如拼图、游戏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等量代换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创新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道原创的等量代换题目,并尝试求解。这项作业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作业要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家长可协助检查,但不建议直接给出答案。
2.小组合作探究题需在课后进行讨论,每位小组成员都要参与,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等量代换北京版(8)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等量代换北京版 (8)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等量代换北京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等量代换的知识。
我们会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并学会如何运用它解决问题。
教材中对应的章节是第三单元的第8节课。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等量代换的含义,并能够运用等量代换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等量代换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生们需要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等量代换,我准备了一些实物教具,如尺子、小球等,以及一些学习工具,如计算器、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们展示一些实际的例子,比如用10个苹果换3个香蕉,让学生们感受到等量代换的概念。
2. 讲解等量代换: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讲解等量代换的原理,让学生们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等量关系。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们运用等量代换来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有15个橘子,可以用30个香蕉来替换,那么可以用多少个苹果来替换呢?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巩固他们对等量代换的理解。
5.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们回家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等量代换实践情景引入讲解等量代换例题讲解随堂练习作业布置七、作业设计1. 题目:如果有20个橙子,可以用40个苹果来替换,那么可以用多少个香蕉来替换呢?答案:可以用80个香蕉来替换。
2. 题目:小华有5个糖果,他可以用10个饼干来替换,那么他可以用多少个水果来替换呢?答案:他可以用20个水果来替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等量代换的理解还不错,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些困难。
在课后,我会继续巩固他们的理解,并给出更多的练习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中运用等量代换,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等量代换-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等量代换-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知识概念等量代换就是把同一式子的一部分换成相等的另一部分。
用字母表示就是把式子里面的字母换成相等的字母或数字。
例如:等量代换前:3+7=10等量代换后:3+2+5=10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听懂、说出“等量代换”的概念。
2.学生能够在不改变式子的值的情况下进行简单的等量代换。
3.学生能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并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步:导入1.清理课堂环境,做好课堂准备。
2.利用图片、实物或者视频等形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等量代换”。
第二步:讲解概念1.教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等量代换”的概念,并给出例子进行讲解。
2.教师可以通过板书等形式,帮助学生记忆。
3.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等量代换?”第三步:拓展练习1.由教师出示等量代换练习题,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2.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思路,把答案写在小板书上并展示给大家,进行交流。
第四步:操练1.让学生自己编写等量代换的练习题,并与同学分享。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等量代换的理解和记忆。
第五步:课堂总结1.教师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和总结,并听取学生对这篇数学教案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是否有其他不懂的数学问题。
2.教师鼓励学生在家里进行进一步的练习巩固,并告知下节课学习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1.课前导入法: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讲解法:教师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消除疑惑,提高课堂效果。
3.练习法: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4.演示教学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效果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将能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能够完成基本的等量代换练习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技能。
同时,学生也将在本节课上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在游戏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新精神。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8.1 等量代换|北京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8.1 等量代换|北京版1. 教学内容与目标1.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等量代换。
1.2 教学目标1.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2.通过实例理解等量代换的应用;3.能够应用等量代换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 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等量代换的概念和应用。
2.2 教学难点运用等量代换解决数学问题。
3. 教学准备3.1 教学设备黑板、彩色粉笔、教辅书籍。
3.2 教学材料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4. 教学过程4.1 导入环节1.通过例子引入等量代换的概念;2.让学生自己思考什么是等量代换;3.学生可以在黑板上做出示意图,老师帮助学生分析。
4.2 规范化讲解1.通过实例演示等量代换如何应用;2.小组活动让学生尝试解答等量代换的实例;3.互相讨论,交流思想,广泛交流。
4.3 拓展练习1.让学生用等量代换解决练习题;2.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克服难点。
4.4 总结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等量代换的总结思路和结论,确保学生对这个概念有理解和掌握。
让学生知道等量代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思考。
老师鼓励学生新的思想方法和发散思维。
5. 教学效果评价1.学习成果检测:几个练习题;2.提供反馈:学生交流心得明显表现学习效果提高。
6. 总结思考通过本次的等量代换教学环节,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也保证了教学的成功完成。
未来,老师需对此课程进行复习测验,以检测学生对等量代换的掌握程度,并给学生及时的反馈,指出学生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8.1 等量代换 北京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8.1 等量代换北京版一、教学内容1. 教材简介本单元主要内容为等量代换的概念和运用,是数学三年级上册中的第八单元。
教材所采用的是北京版教材。
在学习本单元时,学生需要具备以下知识储备:•三年级的基本数学知识,如数字和数的认识,加减法等;•基础的图形认识,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等于号的含义。
2.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等量代换是指完全相等的两个式子;•能够运用等量代换解决简单的算术问题;•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等量代换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运用等量代换解决简单的算术问题。
2. 难点•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等量代换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回收铅笔盒的方式来引入求等量代换这个问题。
在课前老师设置一些规则,例如要求学生每人准备十支铅笔或十支钢笔放入自己的铅笔盒中。
然后询问学生是否每个人的用具数量都一样多。
并以此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等量代换、等价代换。
2. 观察讨论(10分钟)在课前准备一些相等式子呈现在黑板上。
要求学生观察每个式子,并讨论出两个式子是否相等,如果不相等,为什么不相等。
根据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
3. 运用实例(20分钟)在运用实例环节,老师以“等量代换”为中心,选择若干具体的案例进行练习,例如:1. 2 + 3 = 52 + 1 + 2 = ?2. 7 - 5 = 25 + 2 - 4 = ?3. 3 × 4 = 122 × ( 1 + 6 ) = ?解释每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并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进行解题,然后在黑板上讲解答案。
老师还可以适时地增加难度,让学生进行更多的练习,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4. 总结归纳(10分钟)在总结归纳环节,老师将各个练习例子的解题步骤、方法进行归纳并总结。
引导学生对等量代换的概念和解题方法进行综合梳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等量代换 北京版 (8)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等量代换北京版 (8)一、教学目标1.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熟练掌握等量代换的求解方法;3.能够运用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等量代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等量代换的求解方法;3.运用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知识点讲解(1) 等量代换的概念等量代换是指在方程两侧同时增加或减少等量的代数式,并仍保持原方程的等价性。
如果一个方程中含有未知数,我们可以把这个未知数代换成一个已知数或另一个未知数。
这个代换过程称为等量代换。
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如果一个方程看上去比较复杂,我们可以通过等量代换简化方程。
等量代换时,重点是保证方程的等价性,即代换后的方程仍然具有和原方程相同的解。
(2) 等量代换的基本性质等量代换具有以下基本性质:•等量代换不改变方程的解;•等量代换不改变方程的根式形式;•等量代换不改变方程的次数。
(3) 等量代换的求解方法等量代换的求解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适当的代换量;2.列出新的方程;3.解新的方程;4.检验解的正确性。
2. 练习题演示(1) 题目将下列方程用代数式 x+2 代换 x 之后,求新方程的解:x/4 - 1/2 = x/6 + 1/3(2) 解题方法1.选择代换量:将 x+2 代换 x;2.列出新方程:(x+2)/4 - 1/2 = (x+2)/6 + 1/3;3.解新方程:将等式两边同时乘以 12,得到 3(x+2) - 6 = 2(x+2) + 8,即x = 22;4.检验解的正确性:将 x=22 代入原方程,两边都等于 5/6,符合原方程。
(3) 练习题将下列方程用代数式 3x-1 代换 x 之后,求新方程的解:(x+1)/2 - (2x-1)/3 = 5/63. 课堂练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每组选出一名代表上台演示解题过程,并详细讲解每个步骤。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知识点讲解、练习题演示和课堂练习等方式,详细讲解了等量代换的概念、基本性质和求解方法,并通过练习题演示和课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等量代换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等量代换-最终教案
教学内容:北京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百花园,第85页《等量代换》.教学目标:1、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2、在观察、操作、分析推理的过程中,体会“中间量”作用,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等量代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4、在丰富的数学情景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等量代换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会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吗?(喜欢)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1.曹冲称象师:故事里的的曹冲是怎样称出来大象的重量?生:先让大象上船,然后做好标记,再用石头代替,最后称出石头的重量就行了。
师:聪明的曹冲,用石头替代了大象。
这样的代换,在我们数学上叫等量代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等量代换。
(3分钟)【设计意图:利用讲故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时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引出课题,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铺垫】二.自主探究,体验等量代换思想师:同学们都玩过跷跷板吧!今天呀,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玩起了跷跷板,想去看看吗?师:谁来说说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一只小猫和一只小鸭同样重,一只小猫和一只小狗同样重)师:你从哪看出了小猫和小鸭的体重一样。
(跷跷板平衡了,说明左右两边的小动物同样重)师:谁还有补充?你还发现了什么?(一只小鸭和一只小狗同样重)师:小鸭和小狗没有在同一个天平上出现过,你怎么知道它们的质量相等呢?(生:一只猫的质量=一只鸭的质量,一只猫的质量=一只狗的质量,可以把一只猫换成一只鸭,所以一只鸭的质量=一只狗的质量)教师:为什么能把一只猫换成一只鸭?(因为一只猫的质量=一只鸭的质量)【设计意图:借助跷跷板平衡的直观信息,让学生学会从图中找到等量关系。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8.1 等量代换》教案2
《8.1 等量代换》教案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知识纵横:①“等量代换”是解决数学难题时常用的一种思考方法,即两个相等的量,可以互相代换,历史上著名的“曹冲称象”运用的就是等量代换思想。
2、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巧算能力、论文写作及演讲能力、数学建模能力。
过程与方法:1、过程索引:“等量代换”的基本方法是根据已知条件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用一个未知数量代替另一个未知数量,从而找出解题的方法。
2、思想方法:比较思想、代换思想、合并思想、符号思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熟练运用等量代换的思想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找到等量关系式。
教学准备教师课堂教学平台、PPT、学具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好,很高兴能在阳光的数学课堂上认识这么多聪明可爱的小朋友,也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和生活中可以和大家成为更好的朋友。
我姓张,大家可以叫我张老师,也可以叫我小萍老师。
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体验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课,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的小奖品,只要你能认真思考,勇敢的站起来,大声的、积极的回答问题,就会有奖励。
最后谁得的奖品最多,老师还有神秘礼物送给你。
在上课之前,老师要为大家介绍几位新朋友,她们也是由喜洋洋团队打造出来的又一批聪明可爱的卡通人物。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教师:同学们,我们总共认识了几位新朋友啊?学生:5位。
教师:大家记住她们的名字了么?老师来考一下同学们。
咱们一起观察一下,同学们看看除了龙博士以外其余的四个小伙伴有什么共同点?学生:········有黑的有彩色的······教师:很好,同学们的思维非常快,我们发现,除了龙博士,其他四位成员都是黑白的,他们遇到了一个很苦恼的问题,就是每次照出来的照片都是黑白的,他们也想像龙博士一样拍出很多彩色的照片,龙博士告诉他们,有一座神奇的彩虹桥,只要到达过彩虹桥的人都可以变成彩色的,但是在寻找彩虹桥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关卡,每过一关就可以获得一把金钥匙,当积累了足够多的金钥匙的时候就可以找到彩虹桥了,为了这个彩色的梦想,奥斑马决定跟着龙博士一起迎接困难和挑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等量代换北京版(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等量代换北京版(1)等量代换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现实情境中的各种量的相等关系,能初步感受、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2.在观察、操作、分析^p 推理的过程中,明确等量可以进行代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3.引导学生用不同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问题,经理策略的形成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4.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反思,感受等量代换在解决特定问题中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会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或数学问题教学准备:贴图、题纸、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个游戏吧,怎么样? 1.换钱师:将1张100元的钱换成零钱,可以怎么换?说说你的想法。
这样换可以吗?(课件出示)为什么不行?师:将100元换成零钱有很多方法,但是只有满足了一个什么条件才是公平的交换?师:没错,只有在价钱相等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交换。
(板书:价钱相等) 2.换盛水容器师:这有一壶开水,有20__0毫升,如果把这壶开水全部灌如暖水瓶,问题来了,如果是这种容量是1000毫升的暖瓶,正好可以灌几壶?如果是500毫升的小水壶呢?师:看来,不管选哪种壶,只要盛水总量相等就可以。
(板书:水量相等)同学们,在前面的两个小游戏中,换钱,换水壶,都是有条件的,什么条件?总结:在两个量相等的条件下,才可以把它们互相交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等量代换。
(板书课题:等量代换)师:读读课题,“等量代换”就是相等的量可以互相代替、交换。
二新授 1.捕捉条件,初步感受“代换” 师出示图:同学们,看这是什么?说说你对天平的认识。
生:当天平平衡时,说明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是相等的。
师:今天我们就借助科学课上经常用到的天平来学习我们今天的知识。
师:你能从上面这幅图中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师:从这幅图中,你又能得到什么信息?结合两幅图中的信息,你能想一想,火龙果和芒果比,他们的质量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同桌讨论,得出结论。
小学数学北京版新三年级上册《等量代换》教案
小学数学北京版新三年级上册《等量代换》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现实情境中的各种量的相等关系,能初步感受、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不同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问题,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反思,感受等量代换在解决特定问题中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交流研讨、分组讨论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等,使用“学乐师生”AA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二、新课学习1.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大家看看投影中的两只小动物,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什么?课件出示:(小猫和小鸭一样重。
)你是怎么知道的?(天平平衡了)再看第二幅,小猫和小狗一样重。
这两幅图综合起来,你还能看出图片以外的信息吗?(小鸭和小狗一样重)老师总结:小猫质量=小鸭的质量=小狗的质量2.深入探究,感受推理。
(1)出示图片:从这两幅图你能获取哪些有用的信息?2只猫的质量=1只狗的质量2只狗的质量=1只羊的质量(2)教师:你能结合上图中的信息,解决下图中女孩提出的问题吗?把你的想法告诉同学吧!问题:两只羊和几只小猫一样重?(做在纸上)学生讨论,得出结论:2只羊的质量=8只猫的质量(3)小结:虽然小羊和小猫没有直接的相等关系,但是可以借助中间量“小狗”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找到他们相等的关系。
3.应用代换,解决问题。
出示图片:你能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能找到相等关系吗?请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纸卡,圈一圈,画一画,试着解决女孩的问题。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左右两个托盘中都有两个苹果两个梨,它们的质量是相等的,互相抵消了。
还有左右托盘还分别有一个苹果和两个梨,所以1个苹果和2个梨的质量是相等的。
教师:知道了1个苹果和2个梨的质量是相等的,根据男孩的信息,你能求出一个苹果的质量吗?三、结论总结使用“学乐师生”AA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1 等量代换 北京版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京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百花园等量代换。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现实情境中的各种量的相等关系,明确等量代换的概念。
2在观察、动手操作、分析等过程中,找到相等的量,分析出中间量。
3利用天平的原理,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4激发学生的兴趣,培育学生的思维,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准确找到中间量,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或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故事引入:同学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课件出示:曹冲称象图片。
谁能给大家讲一讲。
指一名学生讲述。
2.引发质疑:明明要称的是大象,最后却称的石头,大象和石头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石头和大象的重量是相等的,所以可以用石头的重量去代换大象的重量。
3小结揭题:因为大象的重量和石头相等,所以把称大象的重量转换成称与它重量相等的石头。
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等量代换。
代换就是代替、替换的意思。
(板书课题:等量代换)4生活引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等量代换也常用到。
如把100元钱换成零钱可以怎么换?(2张50元、5张202110张10元、100张1元的等等)5质疑过渡:那能不能换成9张10元的呢?为什么?只有相等了才能代换。
这节课我们就用等量代换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探究策略,交流方法1出示图1:(1)认真看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预设:天平、一只狗、一只猫。
(2)教师借助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天平的工作原理:当天平左右两边物体一样重时,天平保持平衡。
(2)根据图上信息获取猫和狗的相等关系:一只猫的质量=一只狗的质量。
(板书:1猫=1狗)2出示图2: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观察获得:一只猫的质量=一只鸭的质量,明确猫和鸭的相等关系。
(板书:1猫=1鸭)3出示两幅图:(1)狗和鸭有直接关系吗?要想帮狗和鸭建立起关系,该怎么办呢?(找猫来帮忙)(2)学生交流想法,明确:一只狗的质量=一只鸭的质量。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等量代换|北京版 (1)
(2只猫=1只狗,2只狗=1只羊,两只羊重两只猫轻)
2、2只小羊等于几只小猫的重量?
3、在答题纸1题上摆一摆、画一画或者算一算。
4、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1只狗等于2只猫的重量,1只羊等于2只狗的重量,1只羊就等于4只猫的重量,那么2只羊就等于8只猫的重量。
列式:2x2=4 4x2=8
(3)、小结等量代换方法。
1、找等量关系
2、确定中间量
3、替换中间量
3、用找到的方法尝试
(1)水果问题(85页)
1、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2个梨3个苹果=4个梨2个苹果)
2、几个梨与1个苹果同样重?
学生在答题纸上完成2题,可以圈一圈画一画
3、汇报交流
(二)完成86页试一试
练习中把图片换成文字,或图形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由图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思维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找到图中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板
书
设
计
等量代换
1只狗=2只猫
1只羊=2只狗2只羊=()只猫
作业
反思
(小猫和小鸭的质量是相等的。)
2、从这幅图中你又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小猫和小狗质量相等。)
3、结合两幅图中的信息,请你想一想,小鸭和小狗比,两种动物一样重吗?
学生交流
小结:本来小鸭和小狗没有直接关系,但通过小猫建立起了联系,在数学上把小猫这样的量叫做“中间量”。通过中间量代换,把小猫换掉,找到了小鸭和小狗的等量关系。
四、谈谈你的这节课的收获?
研问提示: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进行等量代换的?他们都换些什么呢?课下搜集资料和同学交流。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等量代换 北京版 (2)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等量代换北京版 (2)一、教学目标1.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
2.能够灵活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简单的代数式和算式。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什么情况可以进行等量代换。
2.学会等量代换的方法以及掌握实现技巧。
三、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等量”的含义和概念。
2.学生在进行等量代换时,掌握实现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案、教材。
2.等式卡片、算式。
3.练习册、笔。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知1.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起上一堂课的学习内容。
2.老师简要复述上一堂课的学习内容,并举例说明。
3.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等量代换”这个概念。
5.2 讲解新知1.老师简要介绍等量代换的概念、意义和作用。
2.老师讲解等量代换的方法。
3.老师通过例题讲解等量代换的实现技巧。
4.老师强调等量代换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注意等量代换的条件和注意事项。
5.3 讲解技巧1.老师通过例题,讲解等量代换的实现技巧。
2.老师提醒学生要善于发现等量代换的方法。
3.老师通过讲解技巧,帮助学生建立运用等量代换方法的自信心。
5.4 练习1.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进行等量代换的练习。
2.学生根据老师所提供的等式卡片和算式练习等量代换的方法。
3.学生根据老师所提供的练习册,完成练习。
六、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数学教学,学生能够: 1. 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和意义。
2. 熟练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及实现技巧。
3. 培养自信心,提高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七、教学反思1.在教师的讲解中,是否存在语言表述上的不严谨或者不恰当的地方,导致学生的理解困难?2.学生在进行练习时,是否出现重大错误或犯难的地方?3.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配合积极?是否存在严重的听讲和执行能力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教师需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改进方案,以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等量代换
教材分析:《等量代换》是北京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
等量代换的思想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而它又是一个非常抽象、非常难以理解的内容,它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
等量代换的思想也是数学知识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学生今后的学习当中经常会用到。
本课利用跷跷板平衡的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在这节课中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种思想方法,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首先,现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由于“等量代换”需要学生抽象地想象替换,所以对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只有根据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组织教学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
所以,在课程设计的时候,采用让学生在动态中具体感受这种思想方法。
而且,本节课在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起点。
由于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元、角、分,有了一些简单代换的知识基础,同时结合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玩跷跷板的生活经验,学生已经知道了要想使得跷跷板平衡,跷跷板两边的重量应该相等,这就为本节课学习等量代换奠定了基础。
又由于面对的是二年级的学生,所以借助跷跷板的素材,使得学生更易理解、体会等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教学设计紧贴学生的生活。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已知信息找寻事物间的等量关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问题,初步体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2.通过观察跷跷板,在分析、推理的过程中,能用一个相等的量去代换另一个量,从中认识到“换”是按一定的规则进行,解决问题时应找到这个代换的规则,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3.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感受等量代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初步感受、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课前交流:
同学们,平时你们作业完成得又对又好,老师会给你们评价什么?优、优加。
我们班的孩子作业完成得整洁、全对我会给他们评优+,3个优+可以换一个加油贴,贴上班级排行榜上。
所以我们班的孩子作业写的可棒了。
今天,李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如果谁发言积极,主动思考,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我会给你们发加油贴,3个加油贴可以换一个星星贴,3个星星贴可以换一个卡通贴。
这就是一组等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步感知“等量”
1、价钱相等
我们生活当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买菜的时候,100元钱卖菜找不开,就需要把100元换成零钱。
可以怎样换呢?学生推送图片(学生汇报)
教师:100元换成零钱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满足什么条件就可以了?(板书:
价钱相等。
)
2、长度相等抢答/随机点名
教师:光头强家的栅栏坏了,他家的栅栏一共长10米,现在要换新的,有2种栅栏可以选择,一种是1米一段的,一种2米一段的。
选一种你会换吗?
只要满足什么条件就可以?(板书:长度相等。
)
3、质量相等
妈妈烧了一壶开水,将一壶开水倒入暖水瓶中能倒2壶,将2壶倒入水杯中,每壶能倒6杯。
在这里你能找到哪些等量呢?
小结:像刚才我们说的价钱相等、长度相等、质量相等,等等,只有在两个量相等的情况下,才可以把它们进行交换,这就是咱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等量代换。
(板书:等量代换。
)
二、捕捉条件,初步感受“代换”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动物园看一看小动物都在干什么呢?
设计试卷,进阶规则,必须上一道题答对。
分层交流
1.课件出示:跷跷板。
2.教师:同学们,小动物们正在玩跷跷板,你从中能找到等量吗?(贴黑板上演示)
3.教师:你还能从中能找到等量吗?(课件出示:1兔=1狗)
4、学生汇报。
(黑板贴示意图)
5.结合两幅图,小猫和小狗有什么关系?
6.学生汇报。
预设:狗和猫的重量相等,三种动物的重量相等。
6、你通过谁找到小猫和小狗的关系的?
小结:小兔和小猫是一组等量,小兔和小狗是一组等量,小猫和小狗没有直接的相等关系,所以我们是借助小兔得到它们质量是相等的,我们把小兔叫做中间量。
[设计意图]:借助跷跷板的直观信息,引导学生学会从图中找到等量关系,初步尝试结合观察到的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中间量的简单代换过程,使学生感知等量代换在解决问题时存在的价值。
三、自主探究、深化理解
又来了一群小动物玩跷跷板。
1.课件出示:一只猪的质量=两只小羊的质量,三只猪的质量=一头牛的质量。
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教师:两头牛的质量相当于几只羊呢?用你自己的方法尝试解决,最好能让大家看明白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
预设:
学生1:因为1只猪=2只羊,所以1头牛=3只猪=6只羊,2头牛=6只猪=12只羊。
学生2:因为1头牛=3只猪,所以2头牛=6只猪,因为1只猪=2只羊,所以6只猪=12只羊。
选择题,加拍照上传学习单,错例同学说一说,其他同学点评,错例同学修改,上传。
一起做第二题。
(统计功能)对的学生讲思路,教师提升点评
4、小结:虽然小羊和小牛没有直接的相等关系,但可以借助中间量——小猪,但是这道题中的中间量小猪不能直接代换,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这样才能找到它们的相等关系。
[设计意图]:借助跷跷板呈现的“相等”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找准
中间量。
在解决“两头牛和几只羊一样重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尝试对比图中的两个跷跷板,找到中间量,感知事物之间存在的等量关系,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进行简单推理,并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回顾总结、体会思想
拓展:曹冲称象
1、关于等量代换,古时候有一个和大家差不多大的一个孩子,他就是用等量代换的办法解决了一个大人都束手无策的难题,你们知道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推送视频(带耳机)
[设计意图]:“曹冲称象”这一故事,学生虽然很熟悉,但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这故事里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内涵,通过“曹冲称象”这一故事,让学生领略古人在很多地方也进行物品之间的等量代换,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知“等量代换”,再次建立等量代换的表象,感受等量代换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对问题探究的积极性。
五、课堂总结、回顾整理
1、同学们,激动的时刻到了,这节课中,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奖励贴纸,现在老师要跟大家进行等量代换,3个加油贴可以换一个星星贴,3个星星贴可以换一个卡通贴。
2、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3、希望通过今天的数学课,同学们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等量代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