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管理与评价

合集下载

中职学校开发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的切入点

中职学校开发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的切入点

编写了《 职 中生如何创新发 明》 、 《 职 中生如何创办一个小企业》 等 多套校本教材 , 深受厂 久师生 的青睐 , 在课程实施过程 中, 取得 了 良好 的教学效果 。近年来 , 笔 者所在学校 已有 4 0 余 件创新作 品 在 国家或省级创新大赛 中获奖 。
3 培养 良好的教 师素养。 提供人才保障 斯腾豪斯 曾指出: “ 没有教 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开发 ” 。教师是 校本课 程开发 的主体 , 是课程 实施的主导者 , 教师素质结 构优化 是提升 校本课程开发质 量的关键 。校本课 程开发在本质 上要求 教师具有教育行动研究 的素养 。长期 以来 , 笔者所在学校高度重
创新教育 的 目的是培养创新 型人才 。由于受 到传统教育观 念、 功利化思想 等客观因素 的制约 , 中职学校 创新教育推行起来 困难较 大。调查表 明 , 部分学校对创 新教育 的态度不太 积极 , 有 的学校 随便 开设一些所谓 的创新课程 , 其实不过是 花架 子 , 根本 不可能达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 目的。只有 准确把握切入点 , 开发 切合 实际的创新教育校本 课程 , 实施 科学 的创新教 育活动 , 才能 实 现对 国家 、 地方课程 的补充 和延伸 , 才能为学生创造丰 富多彩 的教育 内容和教育情境 , 促进其创新 品格 的形成 。 本文所提及 的创新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 是指 以校为本 的创新 教 育课 程 的开发 , 它包含两层 含义 : 一是使 国家创新教育课 程和 地 方创新 教育课 程校本化 、 个性化 , 即学校和教 师通过 选择 、 改 编、 整合 、 补充 、 拓展等方式 , 对 国家创新教育课程 和地方创新教 育课程进行再加工 、 再创造 , 使之更符合学生 、 学校 和社 区的特点 和需要 ; 二是学校设计 开发 新的创新教育课 程 , 即学 校在对本校 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 的评估 , 并充分考虑当地社 区和学校创新教 育课程资源 的基 础上 , 以学校和教师 为主体 , 开 发 旨在发展学生

谈中职学校的创新教育

谈中职学校的创新教育

教育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 , 改变人们认为职业教育是“ 低 育资源和企业物质资源 , 提高 资源利用率 , 有效避免重复投资建 层次教育” 的误区, 形成“ 三百六十行 , 行行出状元” 的社会氛围。二 设 , 浪费社会资源的有效 措施 。
要增强职业教育办学和教学的吸引力 , 加大教育投入经费, 改革奖
二 、 学 方 法 要 创 新 教

三、 教育管理要创新
传统 的“ 填鸭式 ” 教学 过分重视知识 传授 , 忽视实 际操作 能
第一, 发挥政府在大力发展职 业教 育中的主导作 用 , 具体体
再 次 , 变落后观 念 , 升 职业教 育 的社 会地位 。 改 提 一要 重视 职 业
5 校企合作教 学法 .
校企合作使教学更具有针对 性, 企业需要什 么人 , 学校就培 养什么人 , 这样 的话 , 学生学习也就有了 目标 , 习性也就越 高。 学 通过学校和企业长期有效 的合作 ,可以充分利用和优化职业教
的作 用, 通过创新教 育, 全面提 高教育质量 , 改革教 学 内容 , 升 提
技 能操 作 能 力 , 完善人 才 的培 养 。 关 键 词 : 业 教 育 ; 新 教 育 ; 质 ; 能 职 创 素 技
学中也曾用到案例教学法 , 列举真实典型的案例 , 让学生带着 明确 什么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 的 目的和任务分组讨论 , 各成员发表 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一节课
业高中、 技工学校 四类 中职学校的管理, 完善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 ; 在身 , 学习起来也兴致勃勃 , 最后上交的调查报告也是 比较满意 统筹资源配置 , 切实解决好 由于部门分头管理 、 学校布点分散 、 等导 的 。通过实践发现 ,任务驱动” “ 法有利于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致与社会需求脱节 、 职业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等问题。统筹中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提高学生 自主学习及与他

中职教育学校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中职教育学校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1 2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当前中职教育学校面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 的发展需求。
管理理念落后
部分中职教育学校管理理念陈旧,缺乏创新精神 和开放思维,难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3
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中职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 缺乏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教 学服务。
加强中职教育学校管理模式改革的政策研究
政策是推动中职教育学校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因素,未来研究可以加强相关政策的研究 ,为政府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如目标管理、项目管理等,提高管 理效能。
强化监督与评估
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 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校园文化的建设与提升
01
培育校园文化
积极培育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校 园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氛 围。
02
加强德育工作
03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深入研究中职教育学校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路径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多元化管理模式在中职教育学校的具体实施路径和方法,为中 职教育学校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更为具体的指导。
关注新技术在中职教育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未来研究可以关注这些新技术在中职教育学 校管理中的应用,探索新技术如何促进中职教育学校管理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创新举措
学校通过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推行民主管理、加强师资 队伍建设等措施,为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创新启示
中职学校的管理模式创新需要注重人的因素,关注师生的 需求和发展,同时要注重与时俱进,不断引入新的管理理 念和方法。

职业教育中的校本课程开发

职业教育中的校本课程开发

职业教育中的校本课程开发作者:吴宏兵来源:《教育》2013年第35期校本课程开发,是落实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实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

笔者所在校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教育理念,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力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学生标新立异、弘扬个性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新世纪的创新性人才。

学校应以校本课程的开放研究为契机,为教师提供一个专业成长的平台,为学校开辟一个对外交流的窗口,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打开一个良好的局面。

实施特色办学的重要途径笔者所在校是一所以成人教育为主、兼及中专教育的地方高等学校,实施本科、大专、电视中专、职业高中等学历教育和各类短期培训。

学校有着先进的办学理念,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充分认识到:单纯的国家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为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中的一项迫切任务。

校本课程作为一个新的课程板块,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它的开发与实施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践行,形成了笔者所在校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多年来,笔者所在校以“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为目标,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力求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力争使学校成为职教学生个性发展的园地。

在这方面,学校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求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既要学好基础知识,又要学会操作技能;既要掌握学习方法,又要发展创造思维;既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又要学会合作与交流。

二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积极探讨,认真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觉锻炼、自我管理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的境界。

三是要求学生根据个性发展的独特性,积极参与选拔和竞争,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善于分析研究,提出合理化、个性化的问题。

二中校本课程评价制度范本

二中校本课程评价制度范本

二中校本课程评价制度范本一、背景和目的学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学生需求和特点自主设计的一种教学课程。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次校本课程评价制度的制定旨在通过科学准确的评价手段,对校本课程的设计、教学和评价进行全面监控和改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促进学校课程改革和师资培养。

二、评价内容1.课程设计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校本课程的整体设计、课程目标和结构、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等产出性指标,以及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紧密度和适应性等过程性指标。

评价者将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校本课程的设计过程进行详细评估。

2.课堂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学习效果的显著性等产出性指标,以及课堂氛围的活跃度、学生参与度和师生互动度等过程性指标。

评价者将观察和记录教师的教学过程,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评估。

3.学生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业成绩和综合素养等产出性指标,以及学生学习方法的合理性、学习动机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提高等过程性指标。

评价者将通过问卷调查、学习成绩分析和个别访谈等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4.教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和教学态度等产出性指标,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术研究和教学创新能力等过程性指标。

评价者将采取教学观察、听课记录和教师自评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全面评估。

三、评价方式1.定性评价评价者根据所设定的评价指标和评价内容,通过对教师的观察、学生的访谈、文档的分析等方式,对校本课程进行可靠有效的定性评价,评价结果将以文字形式表述。

2.定量评价评价者可依据所设定的量化指标,通过问卷调查、考试成绩、学生作品评定等方式,对校本课程进行一定程度的定量评价,评价结果将以数据形式呈现。

3.综合评价评价者将综合利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果,结合校本课程的实际情况,对校本课程进行综合评价。

浅析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教师教学教育研究纵观世界先进国家的发展,正是因为有了大量的从事社会基础工作的具有无限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群体,才有无限的发展活力。

而对于中国来说,这个群体目前正是一批又一批的数以万计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

在中职学校大力推行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必然选择。

但是目前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现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

一、起步较晚,研究滞后创新创业教育在欧美等先进国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如英国、美国、德国等已经将其纳入必修课,发展较好,我国在1989年才首次提出“创业教育”,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

从国内的发展情况看,高校超前,中等职业学校滞后,但都是在理论层面上探讨的较多,而在实践层面及课程体系建设上还非常薄弱,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

二、认识不到位,动力不足1.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是近几年才提出的,要让大家都接受并积极地践行,需要一个过程。

目前来看大多数中职学校的领导及教师普遍对中职学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也就重视不够。

2.对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认识片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信心不足。

普遍认为中职学校生源素质差,是中招淘汰下来的差生,他们不但学习基础差,而且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低下。

因此,对他们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对牛弹琴,不会有什么效果。

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中职学生虽然基础差,不思学习,难教难管,但他们有很多的潜能,其情商高,动手能力强,扬长避短,适时引导,唤醒其创新创业的激情,激发其创新创业的动能,提高其创新创业的勇气和能力,是完全可行的。

而且,相比较而言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是发散思维、动手操作,这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

3.相当多的学校领导没有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去考量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因此,不太重视,不大支持。

其实,创新创业教育是职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一个学校如果创新创业教育搞得好,那么学校就会充满了活力,学校的竞争力自然而然就得以提升;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强,就会出“名学生”。

创新的校本课程设计

创新的校本课程设计

创新的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课程相关章节的基本知识点,如校本课程的核心概念、创新教育的原则及方法。

2. 学生能够描述并分析校本课程设计与传统课程设计的区别,以及校本课程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3. 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本年级所学的重点学科知识与校本课程设计的结合点。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创新思维方法,设计符合本年级学科特点的校本课程方案的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有效沟通和协作,完成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展示。

3. 学生能够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校本课程设计提供支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教育创新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积极面对校本课程设计的挑战。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批判性思维,学会评价校本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 学生通过参与校本课程设计,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发展个人兴趣和特长,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本课程旨在结合学生年级特点,充分挖掘学科内涵,通过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同时强化团队协作意识,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组织:1. 校本课程理念与背景- 引导学生了解校本课程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 分析校本课程与传统课程的差异,探讨校本课程的优势。

2. 创新教育原则与方法- 深入解读创新教育的核心理念,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

- 学习创新教育的方法,如思维导图、六顶思考帽等,并探讨其在校本课程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三章“创新教育理念与实践”。

3. 校本课程设计与实践- 依据本年级学科知识,指导学生进行校本课程主题的选定和设计。

- 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 列举并分析优秀校本课程案例,总结经验,为学生设计自己的校本课程提供参考。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四章“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中职校创新教育评价方式探究

中职校创新教育评价方式探究

中职校创新教育评价方式探究作者:朱延香来源:《时代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16期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教育得到了众多学校的高度重视,创新教育在中职校得到了较好的开展,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

随着创新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创新教育的评价方式需要大力去探索与研究。

如何对创新教育进行评价,笔者通过多年对创新教育的参与,谈几点个人的想法。

关键词:中职校创新教育评价方式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036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校)的创新教育需要全新的教育评价制度,针对学生的成长需要,采用多样化的、灵活的多元评价方法,本着积极的、激励性的评价态度,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知识、创新技能以及人格品质等综合素质进行科学、客观、全面、发展的评价。

1 创新教育应该采用多样化的、灵活的多元评价方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现行中考体制的落伍者,学生在中职校学习期间,普遍存在厌学,文化课学习不积极,重视技能学习的特点。

实施创新教育可以调整中职学生学习态度,提高中职学校的吸引力。

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创新教育实践时,应努力克服平时应试教育的评价模式。

采用灵活的,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赏识、表扬、鼓励等欣赏性的评价形式,要摒弃批评、讽刺、挖苦等传统的评价形式。

多元智能理论表明,任何一位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思维,只是有没有实践的机会与动力或者条件。

学生的创新意识没有高低的分别,学生的创新作品也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对培养目标的评价标准问题,职业学校的创新教育效果如何,评价方式是重要的评价手段,不能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评价不同类别,不同智力特点的学生的创新过程,作为创新教育的实施者,必须要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来实践创新教育。

可以改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可采用包括口试、答辩、小论文、制作、实际操作等形式多样的考试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精神。

关于我国中等学校创新教育管理的研究

关于我国中等学校创新教育管理的研究

( ) 为本 原则 。 二 以人 以人为本 , 尊重个性 是创新教育管理 的基本原 则, 只有尊重人 , 才能发展人 , 为此 , 中等学校在 推行创新教育 中 , 一要 做到有人 , 尊重人 , 信任人 , 能调 动人 的积极性 。 才 ( ) 三 民主性 原则 。民主管理既是一种 管理原则 , 也是一种 管理方 法 。学校领导要充分发扬 民主作 风 , 全心全意依靠 教师办学 , 调动全校 教职 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与学校的管理工作 ; 靠集体 的智慧和力 参 依 量把学校办好管好 。 ( 文化辐射原则 。 四) 管理 的活力在于能给人们带来新方法 , 新措施


质基础 的活动。 中等学 校创新 教育 中学校 管理工作 的原 则 ( ) 时调 整原则 。学 校管理者 , 一 及 要善于捕捉 现代教育 发展 的趋 势, 及时把握 教育发展动 态 , 根据信 息分析学校 的改革需求 , 及时创新 改革 , 整管理 机制 , 调 以免错过 “ 关键期 ” 。
科技信息
职教 与成教
Hale Waihona Puke 关于嚣 国 巾等学 救创瓿教胄管理的研穷
勉县 乡镇 企业 成人 中专 龙 雁
[ 摘 要 ] 本文针对我 国中等学校 课程管理、 学管理作 了全 面分析 , 教 研究 了创新教 育与创 新管理的焦点 问题 , 用现代教 育科 学的 并 理论和 实践成果加 以剖析 、 阐述 , 以求找到与创新教育的深入 发展 相适应的 , 实可行 的教 育管理机制 。 切 [ 关键词 ] 新教育 管理机 制 体制改革 以人 为本 教 学评 价 创 我国中等学校 开展创新教 育管理 的意义 ( ) 一 中等学校管理体制现状 长期 以来 , 中国实行 的是 中央集权型 的大一统教 育管理模式 , 其运 行系统只有政府和学校两大要素 。 在对 中等学校 的管理上 , 由于政府管 得过多 , 统得过死 , 使学校既无发展 的动力 , 也无提高效 率的压力 , 没有 必要 的自主权 , 缺乏应有 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中等学校课程基本上还是 国家管理模式 , 课程单一 , 由此形成僵化 , 缺乏适应性 的课程体系 。 学校 管理不能给学生创造宽松适宜 的、 悦的学习环境 , 愉 更不 能调动他们学 习的主动性 、 积极性 、 探究性和创造性 。 ( ) 二 中等学校需要教育管理创新 面对新世纪挑战 , 迫切要求教育 培养 具有创新精神 和超前 意识 、 能 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和国际竞争 的新 型高级人才 。创新教育 的 目 就是 标 要培养创 造性人才 , 也就是指运 用教育技术 , 优化组合 教育资源 , 把人 才学 、 教育学 、 创造学 、 心理学 、 管理学 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地结 合起 来, 通过 学校课堂教 学和课外活 动的途径 , 帮助学生树立 创新志 向 , 发 展创新思维 ,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 二、 创新教育与学校管理原则 创新 教育是一种 旨在 以培养人 的创新精 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 价值 取 向的教育 , 其核心是为了迎接知识经济 时代的挑战 , 着重研究 和解决 基 础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 、 创新 精神和创新能力问题 。这里的 “ 创新教育 ” 是指通过对 中小学生施 以教育 和影 响 , 使他们 作为一个独 立 的个体 , 能够善于发现有 意义的新知识 、 新事 物 、 新方法 , 掌握其 中蕴 含 的基本规 律 , 并具备 相应 的能力 , 为将来成 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 面素

中职学校开展“三创”教育的再研究

中职学校开展“三创”教育的再研究

人才 培养
工。中职学校 的职责就是要为企业输送优秀的员 工, 从某种角度讲 , 中职学校“ 三创” 教育的成功与 否, 直接关系到企业 的发展, 中职学校开展 “ 三创” 教育不仅是企业的诉求 , 更是中职学校的责任。 ( 三) 学 生 自身发展 的需 求 作为教育工作者 ,应始终坚定 “ 人人 皆是 天 才” 的信 念 , 中 职学 生 虽 然是 应试 教 育 的 失 败 者 , 但这并不说 明他们缺少创造力 ,他们缺少的只是 信心和适宜 的土壤。事业的成功与学历无关 , 优秀 的企 业 家 同样 与 学历 无关 。 中职学 生 具 有 很强 的 抗挫折能力 , 有不 怕失败的精 神 , 他们不甘 现状 、 好折腾 ,这些正是草根创业者们所必须具备 的可 贵 品质 。从 某 种意义 上来 说 , 中职学生 更具 有 创业 的天 分 和优 势 , 扎 扎 实实 地 在 中职 学 校开 展 “ 三 创 教育 ” , 是 一 件很 有必 要 、 很 有作 为 的工 作 。 三、 中职学校推进“ 三创教育” 的举措 作 为教 育 活 动 的实 体 , 学 校 应首 先 构 建 “ 有 深 刻 思 想认 识 、 有坚强组织领导 、 有浓厚文化氛 围、 有健全运行机制 、 有优厚激励政策 、 有稳 固实践基 地、 有充分物质保障 ” 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 搭建全校共 同参与 、联动运行 的学生创新创业教 育平 台 , 建立“ 学 校 教师叶 学生” 三维一体 的体 系 。为 此 , 在教 育教 学实 践 中 , 中职 校 可 以考 虑 推 进“ 三创” 教育 的三 点措 施 。 ( 一) 改革人 才培 养模 式 在“ 培育创新意识 、 培养创造能力和锻造创业 精神” 的“ 三创” 思维模式指导下 , 中职学校必须上 下统一思想认识 ,那就是能够站在人才培养 的高 度 ,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生培养的一种特 有模式和一项重要 内容 ,融入学校的人 才培养机 制, 贯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方方面面。 坚持 以 科 技 学 术 为 中心 进行 校 园文化 建 设 ,认 真 扎 实 地

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经验

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经验

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经验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教育目标,独立开发、规划和组织实施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建设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非常重要。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经验。

1. 教师参与与发展教师是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如课程规划、教材选择和教学组织等。

同时,学校应该提供机会和资源,支持教师进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2. 学校特色与优势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这可以成为校本课程建设的基础。

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开设一些特色课程,如STEM教育、艺术与音乐教育等,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和环境,开展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3. 学生参与与发展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和受益者,他们应该参与到校本课程建设中来。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学生议题课程、组织学生参与课程评价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参与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主学习能力。

4. 课程评价与反馈课程评价是校本课程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

学校应该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课程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

通过评价和反馈,可以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5. 多元教学与资源利用校本课程建设应该注重多元教学和资源利用。

学校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学校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平台,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和方式。

6. 跨学科融合与创新校本课程建设应该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与创新。

学校可以组织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和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创新性的课程,如设计思维、创客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7. 社会参与与实践校本课程建设应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学校可以与社区、企业等组织开展合作,开设实践课程和实习项目,提供学生实践和体验的机会。

中职课堂教学评价案例

中职课堂教学评价案例

中职课堂教学评价案例一、案例背景本案例是对中职学校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一个实例。

评价对象为一名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课程为《机械制图》。

评价人员由学校领导、同行教师、学生代表等组成。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案例描述在评价过程中,评价人员通过听课、观察、与学生交流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评价。

首先,评价人员对教师的教学态度给予了高度评价。

教师上课认真负责,对学生热情耐心,能够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也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其次,评价人员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评价。

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比较准确,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同时,教师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第三,评价人员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评价。

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也能够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最后,评价人员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进行了评价。

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管理学生纪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教师也能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和管理。

三、案例分析通过以上评价,可以看出该教师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表现良好,具有一定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教学方法上可以更加多样化,增加更多的实际操作和实践环节;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更加深入浅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课堂管理上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四、案例结论综上所述,该教师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表现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学校创新教育的主要实践和特点

学校创新教育的主要实践和特点

学校创新教育的主要实践和特点引言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行为,已经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探讨学校创新教育的主要实践和特点,以期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学校创新教育的实践1.1 课程设置与改革学校创新教育首先体现在课程设置与改革上。

通过整合跨学科知识,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开设以问题为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注重开发校本课程,将地方特色和文化融入教学中,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1.2 教学方法创新在教学方法上,学校创新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

通过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1.3 评价体系改革学校创新教育强调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打破以考试成绩为主的单一评价体系。

通过学生自评、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实践操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1.4 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创新教育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通过开展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研讨、教育教学竞赛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

同时,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二、学校创新教育的特点2.1 时代性创新教育紧密跟随时代发展,关注社会热点和科技前沿,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2.2 综合性创新教育强调学科交叉、知识融合,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3 实践性创新教育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4 个性化创新教育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资源和指导。

结语学校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通过以上实践和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校创新教育已经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学校校本课程评价管理制度

学校校本课程评价管理制度

学校校本课程评价管理制度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课程评价作为一种全新的评价方式开始受到关注。

学校校本课程评价管理制度是指学校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各种评价手段来对校本课程进行全面评价和管理的制度。

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小节,对学校校本课程评价管理制度进行详细探讨。

一、背景介绍校本课程评价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基于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和趋势。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分数,而校本课程评价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素养和发展。

因此,学校校本课程评价管理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参与主体学校校本课程评价管理制度需要多个主体的积极参与。

首先是教师,他们是校本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负责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确定。

其次是学生,他们是课程的接受者,需要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提供自身的反馈和意见。

还有家长和社会,他们对学生的评价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评价内容校本课程评价的内容应该基于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掌握情况、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等方面。

评价内容的确定需要参考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进行综合考量。

四、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校本课程评价的重要依据。

评价标准应该明确、具体,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和能力。

评价标准的制定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和专家的共同参与,以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五、评价方法校本课程评价的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既包括定性评价,也包括定量评价。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

评价方法的选择应该考虑到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特长。

六、评价周期校本课程评价的周期应该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确定。

较长周期的评价可以全面反映学生在长期学习中的发展情况,较短周期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需求。

评价周期的确定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协商和确定。

七、评价结果运用校本课程评价的结果应该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中职学校主要工作任务 中职学校工作总结(通用3篇)

中职学校主要工作任务 中职学校工作总结(通用3篇)

中职学校主要工作任务中职学校工作总结(通用3篇)篇一:中职学校主要工作任务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实施机构,中职学校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服务。

具体来说,中职学校应该完成以下几项工作任务:一、制定教育教学方案。

中职学校应该根据国家和地方的职业教育政策,结合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安排学习内容和学科方向上的指导。

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中职学校要注重教育教学的实用性,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上下工夫,将学生的技能实践能力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中职学校要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小转岗就业的风险。

四、优化教学管理。

中职学校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对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数字化和网络化,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树立品牌形象。

中职学校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通过学术研究、技术创新等途径,引领行业发展,助力国家职业教育事业的稳步推进。

六、开展师资培训。

中职学校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职业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

七、强化社会合作。

中职学校要与企业等社会组织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增进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为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实训提供更广泛的场所和机会。

总之,中职学校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服务,助力于我国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实际需求的满足。

篇二:中职学校工作总结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于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中职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压力。

为此,我们学校围绕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全面加强学校管理、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

一、加强管理围绕着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服务水平,我们加强了学校管理,注重学校的宣传和形象,提高学校的公众知名度和美誉度。

中职学校创新教育

中职学校创新教育

中职学校创新教育探讨【摘要】创新教育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创新教育更有助于为社会培养掌握现代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优秀人才。

本文对在中职类学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必然性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创新教育措施。

【关键词】中职学校;创新教育;必然性;措施首先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具有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技能型人才,职教创新教育就是要让这样的技能型人才更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将来在生产一线工作进行技术和工艺改造做准备。

我国目前的教育环境下,就读中职类学校的学生专业文化基础知识水平较低,创新能力有限,这种状况极大地阻碍了我国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创新教育同样也是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

一、中职学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必然性(一)中职学校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开展创新教育。

中职学校的隐性学习环境,比如学习时间、学习压力等有别于其它学校,学生有较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且没有很大的升学压力,学生报考某中职专业进行学习,大多是取决于各自的兴趣或者觉得某项技能将来能有实际作用,因此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动性能得到较大体现,也就更有利于发挥学习中的创新思维。

中职学校的显性学习环境为创新学习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职业类学校除了具有一般理论知识需要的理化生等实验室外,还具有跟专业知识有关的实验室、车间、实训场地等,这些场所对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中职学校的师资环境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宝贵资源职业学校的老师在“双师型”培养方面做得更好,很多老师不仅具有较丰富较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而且具有一线工作经验和相应实践能力。

通过“双师型”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都能得到较大提升。

(三)中职学校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必须不断运用创新思维中职学校的教学内容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使理论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改良才能与时俱进。

学校创新教育的工作机制和特色

学校创新教育的工作机制和特色

学校创新教育的工作机制和特色一、前言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创新教育成为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创新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档旨在探讨学校创新教育的工作机制和特色,为推进我国创新教育事业提供参考。

二、工作机制2.1 政策引导与支持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对学校创新教育进行引导与支持。

包括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等方面。

2.2 校本课程与教材研发学校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开发创新教育校本课程和教材。

注重跨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创新能力。

2.3 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创新教育意识和能力。

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创新教育培训和交流,引入优秀教育资源。

2.4 创新教育平台建设搭建创新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探究、合作的空间。

包括创新实验室、工作坊、创客空间等。

2.5 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教育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创新过程和成果。

将创新教育成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三、特色与成果3.1 学科交叉融合学校创新教育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实践导向强调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3 个性化教育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创新教育服务,激发学生潜能,培养特长。

3.4 社会参与与合作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引入企业、科研机构等资源,拓宽创新教育渠道。

3.5 成果显著学校创新教育成果显著,学生在国内外各类创新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创新人才。

四、总结与展望学校创新教育是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在创新教育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教育质量。

未来,学校创新教育应继续坚持政策引导与支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改革,搭建更多创新教育平台,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学校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管理与评价
摘要:创新是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动力,未来社会需要人才具备创新能力。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部分地方已开始试行将创新教育作为一门公共课基础课程纳入到教学计划之中,并且一些学校已开发出了具有较高质量创新教育校本课程。

本文探讨了中职学校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的管理与评价。

关键词:中职学校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管理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001
1 中职学校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管理与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
课程管理与评价是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设计环节。

目前,中职学校在创新教育课程管理与评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1 课程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
当前中职的创新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途径多样,效果各异,并且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层面上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中职学校在创新教育校本课程构建过程中却普遍存在重开发、轻管理,重课程实施、轻制度建设的现状。

课程管理制度建设极不完善,对于一些细节问题考虑不周全,创新教育课程管理与其他常规专业课程教务教学管理未形成有效的联动,致使在管理环节人力投入过大,但却收效甚微。

1.2 管理思想落后,课程管理缺乏人性化
创新教育校本课程是一门适应社会发展、学校及学生自身特点与需求的新型课程,对于创新教育课程的管理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课程的特点来进行。

但是,从目前中职学校创新教育课程管理现状来看,部分管理人员思想观念相对较为保守与传统,新颖性不够,其管理思路对创新教育课程甚至成了桎梏。

并且,在课程管理措施上也缺乏人性化,管理严苛、僵硬,限制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1.3 课程评价单一
中职创新教育校本课程评价是反馈课程设置效率与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通过课程评价,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以提高创新教学效率。

目前,对中职学校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的评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课程评价目标单一。

学校对于创新教育课程的评价并不完善,其目标大多限于教学效果上,同时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所创造社会效益以及职业素质等目标的评价十分单一;第二,课程评价主体单一。

大部分中职学校在创新教育课程评价上都采取的是教务评价以及教师评价,但对于学生以及家长的评价较少,对社会岗位的评价更是缺乏,教师难以了解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情况;
第三,课程评价方式单一。

中职学校对创新教育课程的评价大多采取试卷、作品或者课堂表现来进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知识转化程度、专业学科技术运用创新等环节的评价,致使评价结果不准确。

2 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的管理与评价
2.1 对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的管理
中职学校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的管理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践。

2.1.1 学校管理
制度是教学的保障,也是校本课程实践的基础,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能够激发教师的创新热情,积极主动地开发好、管理好创新教育校本课程。

中职学校要将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纳入制度平台之中,制定有效的管理规范,组建高效的管理队伍,创建教师激励机制,将管理制度打造成为一个有机的、有活力的整体。

对此,学校需要做好如下几点:
①从整体上构思制定针对创新教育课程管理的规章制度以及工
作方案,切实做好指导、监督与考核工作;
②定期组织教师了解创新教育课程实施的进度与基本情况,学习创新教育最新理念,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针对性;
③学校领导要经常深入创新教育课堂,听取教师上课过程,做好评课工作,并对教师进行指导,共同研究,以完善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的管理制度;
④学校要做好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经验的总结与推广,包括社会推广与校内推广。

2.1.2 教务管理
学校教务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校本课程各个环节的审核和监督,对教师的教学申请进行充分地探讨。

同时,严格执行教学要求和计划,
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设计,随时进行听课和测评。

另外,还要定期举行相关演讲和经验交流、教研等活动,宣传推广优秀、成功的经验,及时总结和解决在校本课程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

对此,学校教务管理部门要做好如下工作。

①严格监督教师教学到课情况以及教学进度,认真查验教师的教案编写、课程备课以及创新教育教学方式;
②优化教师配置,坚持实行“双轨制”教师配备机制。

在创新教育校本课程教务管理方面配备具有深厚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教师,结合本校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一起,共同做好创新教育课程管理工作;
③教务管理方式要灵活与人性化。

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管理要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注重对学生好奇心的保护,并建立具有激励性质的管理机制,重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让教师对课程具有更强烈的探索欲望。

2.2 对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的评价
2.2.1 教务管理评价
学校要对创新教育校本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考核和评价,发现教务管理之中存在的纰漏,并总结校本管理的成功经验,建立一套全面、有效、富有激励性和活力的教务管理评价机制。

2.2.2 教师评价
教师是实践校本课程最重要的部分,教师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的成效,因而,对教师的评价必须做到有计划、有
进度、有记录。

学校可以通过听课、教师考核、教学成果评比、学生反馈评价和教师之间互评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价。

2.2.3 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时考量创新教育校本教学成果最有效、有直观的评价途径,课堂教学的效果都需要通过学生的反馈来确定。

因此,建立学生评价机制是中职学校校本课程评价的重点所在。

2.2.4 社会评价
中职学校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而市场是检验创新教育校本课程是否具有社会时效的主要途径。

学校要建立与社会行业之间的人才反馈机制,听取社会企业的评价,同时,要建立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机制,通过家长对学生的评价,来考量学校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并根据社会评价的结果不断改善课程的形式,以提高中职教育的社会接受度。

参考文献:
[1]李芳,龚跃华.论教师与校本课程开发[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2):l16-118.
[2]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胡林山,江苏省涟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江苏涟水2234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