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战争影片《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电影《明月几时有》观后感(优秀6篇)
![电影《明月几时有》观后感(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0f5e1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d.png)
电影《明月几时有》观后感(优秀6篇)电影《明月几时有》观后感篇一电影看完,我第一想到的是:伊拉克、阿富汗和叙利亚这些战争地区。
我半开玩笑的跟好友说:“我如果是伊拉克或阿富汗人,我肯定会加入反美组织。
”在和平年代长大的我,对于战争的所有记忆,全部来自于新闻报道、各种影视剧作和爷爷奶奶辈给我的描述。
现在,我能生活在祖国强大的时候,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对于这个幸福的体味,我其实以前不是很深刻。
不过,《明月几时有》让我感受到了这个幸福的对比。
在我的眼里,《明月几时有》更多的是对家庭的叙述。
方姑的家,应该算中产阶级,有房可以租,而且本地的亲戚关系也可以相关照应。
她的家却无奈的要纠结省下招待客人的两块饼干;晚餐时一有异动,就要吹灭煤油灯。
春夏饰演的银行家女儿,父亲被胁迫在集中营,自己还要应酬各种日本军官。
方姑表姐的婚礼,这个家庭中盛大的仪式,开始是媒婆资源的稀缺,后来更是遭到了战机轰炸的破坏。
更底层的家庭就更不用诉说,街头无名的死尸,参加革命的孤儿。
不管你是在什么样的家庭。
祖国若是沦陷,每个家庭的不幸都不可避免。
方姑的母亲最让我记忆深刻。
当她知道方姑投身革命的时候,原本我以为她会极力阻止方姑干革命。
没想到她却说的是:“杀日本人的都是英雄好汉,但你看你这么瘦,怎么杀啊,你不要连累队友啊。
”可悲的是,这一语成谶(chen)。
在电影中,方姑还有一段对她妈妈的评价:“其实我妈妈很自私的,又爱面子,但心地真的很好。
她在知道我加入地下党时,好久都没睡好觉,我应该多安慰她的。
”一个爱护子女的母亲,一个救母无力的女儿。
这一切的灾难的源头,值得我铭记与反思。
电影《明月几时有》观后感篇二近日,片方发布一组人物关系海报,“香江女侠”方兰时而素衣坚定,时而精致家常,与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刘黑仔、李锦荣并肩而立,在战争中一起蜕变、成长,呈现战时非比寻常的情感与抉择。
《明月几时有》延续了许鞍华导演以往细腻描绘人物情感的风格,同时又不失热血,令看过的观众纷纷表示“好久没有这样感动过”,很多人在放映结束后仍依依不舍地留在座位上很久,直至看完片尾。
《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9篇
![《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9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cba76169eae009581beceb.png)
《明月几时有》观后感一1942年冬,香港沦陷,众多文人雅士被困香港,一场“胜利大营救”在香港东江游击队的秘密行动下顺利实施,救出被困于香港的茅盾、邹韬奋等八百多位文化人士。
面对日军的侵占,疯狂抢掠,以年轻小学教师方兰,短枪队长刘黑仔,文艺青年李锦荣,以及表面市侩自私内心火热善良的方母等为代表的一群地道香港小人物参与到保卫香港与凶残日军对抗的地下运动中。
为了与日军对抗,他们不怕分离,不怕牺牲,一心只为着使更多人参与到抗战运动中来,只想着日军能被驱出香港,让香港人民不再过着忍饥挨饿,妻离子散,整日人心惶惶的日子。
但是战争是残酷的,伴随战争产生的永远是硝烟、鲜血还有牺牲,永远是分离、无奈还有心酸。
在电影中,方兰与方母分别,聚少离多,母女相聚最多一顿短暂的粗茶淡饭;方兰与青梅竹马的恋人李锦荣告别,相爱但不能相拥,爱情被战争阻隔,哪怕一个小小的拥抱都是奢侈;方兰与一同经历生死的友人刘黑仔告别,同在一片蓝天下,一经分别就可能一世离别。
尽管离别的心酸不减,但依旧要对抗战抱有希望。
对于每一次分别,方兰总会告知对方“等胜利后再见”,对这一份抗战工作不仅坚持着还对此满怀希望,这种信念感染着每一个参加抗日的热血男女。
影片中方伯母这一角色在日常生活中,她吝啬自私,但是在面对人面兽心的日本人时,她不仅没有反对女儿方兰的工作,反倒做起了女儿的左膀右臂,多次为地下工作传送信件。
最终也因为传信被捕,被捕后的她害怕得发抖,尽管如此,她还是对一同传信的彬仔姐姐说“一定要说你不认识我”,遭受棒打的时候还是一口咬定不认识同行之人。
她说,自己落难了一定不要连累别人,并且她还让彬仔姐姐将这话传达给女儿方兰。
这样的转变让人觉得她这一角色倍加伟大,愿舍其小我保家卫国。
方母对于自己被捕枪决的结局并不惧怕,生前最后一句话仍是对被自己连累的年轻女子的“对不起”,但是从影片可以看出,女子并不埋怨方母,同为抗日工作者,他们始终一条心。
该部影片名为《明月几时有》既是表达香港市民对于光明的渴望,也是表达人们对团圆的期盼,更是表达了人们携手同心,为家国命运而付出的共同努力。
【观后感】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观后感】明月几时有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272c0b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08.png)
【观后感】明月几时有观后感《明月几时有观后感》在观看了《明月几时有》这部电影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众生相,让我对那段充满苦难与抗争的岁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电影的背景设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香港,那是一个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年代。
影片没有聚焦于大规模的战争场面,而是将镜头对准了普通人的生活,通过他们的遭遇和选择,展现出战争的残酷以及人民的坚韧不屈。
周迅饰演的方兰,原本只是一个平凡的小学教师,过着平静的生活。
然而,战争的爆发打破了这份宁静,她毅然投身到抗日斗争中。
方兰的形象让我看到了普通人在面对国家危难时所展现出的勇气和担当。
她没有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也没有强大的武器装备,但她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精神,为抗日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她在黑暗中传递情报,在危险中救助同胞,每一次行动都充满了风险,但她从未退缩。
这种平凡人物的不平凡之举,让人深感敬佩。
彭于晏饰演的刘锦进,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智慧的游击队员。
他身手敏捷,机智勇敢,在与敌人的周旋中屡次化险为夷。
他的存在为影片增添了不少紧张刺激的情节。
同时,他与方兰之间的深厚情谊,也让人感受到了在战争背景下,人与人之间那份珍贵的情感纽带。
除了主角,影片中的众多配角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些为了抗日事业默默付出的普通人,他们有的是船夫,有的是家庭主妇,有的是学生……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着作用,共同为了光明的未来而努力。
他们的故事或许不那么惊天动地,但却真实而感人,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了全民抗战的力量。
电影的画面和音乐也为其增色不少。
画面细腻而富有质感,将香港的街景、建筑以及自然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繁华的市区还是宁静的乡村,都仿佛带着观众穿越回了那个特定的年代。
音乐则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气氛,时而激昂,时而舒缓,让观众的心情随着剧情的发展而起伏。
《明月几时有》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战争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关于信念、关于希望的作品。
明月几时有电影观后感
![明月几时有电影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085898728ea81c758f57856.png)
明月几时有电影观后感导读:影片将历史上著名的“省港文化名人大营救”首次搬到大银幕上,展现了平凡小人物在国难当头时的勇敢抉择。
取材于真实历史却不枯燥乏味,全员演技在线、有泪点有笑点。
下面是相关的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明月几时有电影观后感2017【篇一】作为许鞍华导演的超级粉丝,对电影《明月几时有》充满了期待。
电影选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今天的上海影城一号厅座无虚席。
影片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与人物,1940年香港沦陷后平凡人物加入抗战的故事。
导演整体拍摄很细腻,战争中的打斗、战争场面并不是激烈、宏大的,方姑和锦荣的爱情也不是轰轰烈烈,但整体拿捏很到位。
梁家辉的出现用特别的方式介绍个大时代背景下各个人物的性格与命运。
周迅、彭于晏、霍建华三大主演的演技全部在线,一众老戏骨的配角表现同样出彩。
值得一提的是叶德娴,演技堪称完美。
整个影片也不乏搞笑的点,其中方太太那句“死不要紧,但不要连累队友”是全场观众爆笑最强烈的地方。
影片最后是21世纪繁华的香港,如今和平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都是无数无名英雄的共同抗争换来的,值得铭记。
电影结束后观众分别响起三次掌声,这是属于导演及所有主创们的。
总之,开头热血,过程走心,高潮震撼,结尾治愈。
胜利再见!明月几时有电影观后感2017【篇二】《明月几时有》的片名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宋词名句,是品质导演许鞍华的最新力作,由周迅、彭于晏、霍建华(按出场序)联手一众当今影坛实力派郭涛、黄志忠、蒋雯丽、梁家辉、王菀之、吕良伟、鲍起静、春夏等主演。
还原了一段1941年发生在香港的.战争往事。
在许鞍华的调度下,强大的演员阵容各司其职,合力演出了“一幅特殊年代中的人物命运长图”。
纷乱的战争背景前,三位主演淡定、勇敢、沉着——历史的硝烟散去,那些普通人,小学教师、文员、房东、老村长、村姑……原来都是英雄。
电影《明月几时有》将历史上著名的“省港文化名人大营救”还原到大银幕上,展现了平凡小人物在国难当头时的勇敢抉择。
电影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电影明月几时有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76796e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70.png)
电影明月几时有观后感《明月几时有》是由王家卫导演的一部中国电影。
该片改编自明代文学家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并以红学家秦可卿的视角,展现了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
电影中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文化内涵,引发观众对于爱情、命运、悲剧与人性的思考。
观看完电影,我深受触动,以下对《明月几时有》给予我的观后感进行分享。
首先,电影以秦可卿的回忆作为故事的线索,通过她对红楼梦中人物的描述,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红楼世界。
影片中使用了大量的镜头巧妙地展现了红楼中的细节,比如绣花架、柳树和湖泊等元素,营造出了优美的意境和悠远的画面,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同时,电影中的对白也充满了哲思和诗意,使人沉浸在文学的海洋中。
其次,影片通过描绘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表达了对纯真爱情的赞美与追求。
贾宝玉与林黛玉是两个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他们之间既有着天生的情投意合,又受困于命运的安排而无法在一起。
电影通过细腻的表演和情感的对比,展现了两人之间的深情厚意,令观众为之动容。
他们之间的爱情充满了纯真和美好,但又充满了痛苦和无奈,这种复杂的情感使人们对爱情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电影中还深入探讨了命运的力量与人性的局限。
贾宝玉与林黛玉无法在一起,正是命运的捉弄和局限所造成的。
他们都是命运的牺牲品,被迫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无论是贾宝玉的世族背景,还是林黛玉的家族命运,都限制了他们的爱情和未来。
电影通过这样的桥段,让观众深思有时命运对于人们的束缚和控制,以及无奈和不可逆转的命运。
这种对于命运的挣扎和绝望是让人不禁感到心酸的。
最后,电影《明月几时有》以人性的探索和人的悲剧为主题。
贾宝玉的悲剧命运注定了他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而林黛玉的痛苦也是对命运的无奈和悲伤。
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残酷让观众感到无法承受之重。
影片通过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表演突显了人性的脆弱、矛盾和悲剧,让观众思考人性的真实面貌和命运的不可预测。
总的来说,《明月几时有》是一部充满诗意和深思的电影。
【心得体会】观看明月几时有有感
![【心得体会】观看明月几时有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db1d3d5e8e9951e79b892793.png)
三一文库()/心得体会范文/心得体会〔观看明月几时有有感〕曾经拍出《桃姐》、《黄金时代》的文艺片导演,又稳稳当当地把这份略俗气的商业气息妥帖地中和掉,制作了抗战电影《明月几时有》。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电影《明月几时有》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20XX电影明月几时有观后感【1】《明月几时有》的诙谐幽默,是看片前许多人没料到的。
文人要逃难,特工要来接头,没想到杀手却先登门拜访了,这六目相对的、三脸懵逼的,你说紧张不紧张、搞笑不搞笑?霍建华饰演给日本人上诗词课的教师,前一秒还在和军官对酒当歌,下一秒画风就突变到了“七步成诗”的斩杀令;还有一波接一波的突击检查、突然出现的子弹崩头……这些冲突点,还蛮密集的,特别绵里藏针,看得人心惊肉跳。
喜剧元素也不少,恰当地穿插在紧张的革命和浓浓的雾色中。
喜感也给各个角色们加了些人性,不那么脸谱符号化了。
当然,因为影片的篇幅有限,的确只有周迅和“方妈”这两个角色,呈现出变化和成长,其他角色都是一亮相就定好了基调和风格,但因为一批表演实力不俗的演员,这些角色在有限的空间里,表达得很有层次和质感,令人移情。
演员、配乐和布景都是亮点,《明月几时有》真没有什么是做错的。
周迅在夜色下一个凌厉的侧脸,就赢了说到戏中主演,蛰伏多年的“机灵怪”周迅自然是最大看点。
此番重归银幕,周迅的表现力还是一击即中、直戳人心。
被周迅演出了名的角色,大多是敏感神经质或戏剧传奇的。
但这次,方兰这个角色人淡如菊———对茅盾的思慕之心要淡,拒绝未婚夫锦荣的求婚也得淡,见到刘黑仔杀人她也得淡,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啊。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能看到这个角色潜移默化的改变———她看到表姐出嫁,淡淡地问:“为什么这么着急把自己嫁出去呀?”少女依旧;得知母亲被捕,周迅愣是在镜头前站了一分钟,眼睛里全是戏,但此时她的举手投足已经是一个分队队长的架势了啊。
周迅表演除了“潜移默化”,一个夜色下的凌厉侧脸,就赢了。
20XX电影明月几时有观后感【2】战争时代离我太远了,从小看的抗日影片,都是过去的英雄,生得光荣,死得其所。
观看明月几时有心得体会600字(精选30篇)
![观看明月几时有心得体会600字(精选30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d20e3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4.png)
观看明月几时有心得体会600字(精选30篇)观看明月几时有600字篇1月,就只暂住在深蓝色的天空,把皎洁的月光洒向人间。
月,自古以来就是历代骚人墨客遥远的故乡,心灵的释放。
也就是在这样的月夜里,苏东坡对月沉吟,李太白望月高歌,成就了一篇篇的千古绝唱。
抬首,仰望星空,那么皎洁,那么明亮,那么幽寂,仿佛就沉浸在广寒宫中,使人心情感到格外舒畅。
还是那样一轮飞镜,在月夜里,苏轼则是把酒临风,豪放旷达之情不言而喻,就算是家庭不团圆又能如何?只留下一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并书写下那一行夙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还是那样一轮飞镜,漂泊到了塞北边疆,“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醉卧沙场的将士抬头望月,迎着扑面的长风而挺立,他们爱祖国的明月,他们在守卫着祖国的明月;还有那海上明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两地相思之情,透过当空悬月,互相传递一份思念,一份慰藉。
把心捧在月光下,深情在清辉下变得更加纯净……月夜,是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塞外豪情;是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亲人思念;是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亡国之痛……月,给诗人以灵感,给勇士以豪迈,给怯弱者以勇气。
月夜如一首诗而又胜于诗,有着诗的情感,又比诗更加的灵动、婉约。
只有它,才可以将无法言喻的万种情思淋漓尽致的展现,才可以让人们说出心中封存以久的悲欢离合。
孤独者视月为朋友,迷茫者视月为希望,奋进者视月为信念。
明月因为人而熠熠生辉,人因月夜而思绪万千。
好一个欲诉不尽的月啊……观看明月几时有心得体会600字篇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脑海里,依旧回荡着这首家喻户晓的《水调歌头》。
梦中丝竹轻唱,楼外楼,山外山,楼山之间外人未还。
曾经这里无尽繁华,如今,却萧瑟得只剩枝头残存的落花,皎洁的月照耀着这里的草地,惨淡却又那样的纯洁。
这片荒芜,仿佛还有着战火的余温,那无尽的洁白如今安慰着,抚摸着这片大地,尽管寒风仍是萧杀。
历史战争影片《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历史战争影片《明月几时有》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d4daa5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4.png)
历史战争影片《明月几时有》观后感历史战争影片《明月几时有》观后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换回了今日的太平;是一个个明月的期盼,兑现了曾经的守候;是一个个平凡的故事,打动了在座的你我。
下面是相关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战争影片《明月几时有》观后感【篇一】电影《明月几时有》将历史上著名的“省港文化名人大营救”还原到大银幕上,展现了平凡小人物在国难当头时的勇敢抉择。
面对一场生死未卜的营救行动,小学教师方兰(周迅饰)、神枪手刘黑仔(彭于晏饰)与绅士特工李锦荣(霍建华饰)根据任务随时变换身份,周旋在对敌前线。
在片方最新曝光的人物海报中,三位主演的真实身份被推至台前,他们的身后敌人步步为营,剑拔弩张……命运将带他们走向何方?难免令人牵肠挂肚。
在战争的洪流中,周迅饰演的小学教师方兰后来成长为游击队长,作为片中身份变换最为显著的人物,她的际遇最让人担忧。
在海报中,周迅用一种静态的从容展现她的美,而她侧后方的日本兵,让人不禁联想到她的出行是带着重要任务的。
对于方兰的人生蜕变,她的饰演者周迅坦言这是现实面前的必然抉择,“在那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相信很多平凡人都能开发自己的潜能,充满力量地保家卫国。
””时常以硬汉形象出现在银幕上的彭于晏,在电影《明月几时有》中再度提升“武力值”。
海报中的他手执双枪,将刘黑仔身上具备的神枪手特质展现无余。
对于这样一个动作感十足的角色,彭于晏坦言刘黑仔可以完美呈现年轻人与敌人交手时的状态,“在战争中刘黑仔可以大展他的所长,游刃有余地完成任务。
演起来很过瘾。
”海报中,霍建华的“潜伏”状态显而易见,身处大量文件中的他展现出了文艺青年的特性,而窗外的日本兵则在提醒着观众他的处境非常危险。
静态的祥和与动态的危机对比鲜明,让人可以直观感受到影片中的紧张氛围。
对此,霍建华坦言自己饰演的“李锦荣”有着非一般的淡定,“虽然处在危险的环境,但他仍然保有乐观和幽默感,这点很重要。
”历史战争影片《明月几时有》观后感【篇二】《明月几时有》主要讲了三个年轻人抗日的故事,彭于晏饰演的游击队长刘黑仔正面搏杀,霍建华的李锦荣打入敌人内部,而周迅的方兰则负责中间传递情报。
观看明月几时有有感
![观看明月几时有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e295ac06f524ccbff021842b.png)
观看明月几时有有感曾经拍出《桃姐》、《黄金时代》的文艺片导演,又稳稳当当地把这份略俗气的商业气息稳妥地中和掉,制作了抗战电影《明月几时有》。
下面是xxx范文小编收集整理的对于电影《明月几时有》的观后感,欢迎大伙儿阅读参考!20xx电影明月几时有观后感【1】《明月几时有》的诙谐幽默,是看片前许多人没料到的。
文人要逃难,特工要来接头,没想到杀手却先登门访问了,这六目相对的、三脸懵逼的,你说紧张别紧张、搞笑别搞笑?霍建华饰演给日本人上诗词课的教师,前一秒还在和军官对酒当歌,下一秒画风就突变到了“七步成诗”的斩杀令;还有一波接一波的袭击检查、忽然浮现的子弹崩头……这些冲突点,还蛮密集的,特别绵里藏针,看得人胆战心惊。
喜剧元素也很多,恰当地穿插在紧张的革命和浓浓的雾色中。
喜感也给各个角色们加了些人性,别那么脸谱符号化了。
固然,因为影片的篇幅有限,的确惟独周迅和“方妈”这两个角色,呈现出变化和成长,其他角色基本上一亮相就定好了基调和风格,但因为一批表演实力别俗的演员,这些角色在有限的空间里,表达得很有层次和质感,令人移情。
演员、配乐和布景基本上亮点,《明月几时有》真没有什么是做错的。
周迅在夜色下一具凌厉的侧脸,就赢了说到戏中主演,蛰伏多年的“灵巧怪”周迅自然是最大看点。
此番重归银幕,周迅的表现力依然一击即中、直戳人心。
被周迅演出了名的角色,大多是敏感神经质或戏剧传说的。
但这次,方兰那个角色人淡如菊———对茅盾的思慕之心要淡,拒绝未婚夫锦荣的求婚也得淡,见到刘黑仔杀人她也得淡,算是一具一般的人民教师啊。
但随着时刻的推移,你能看到那个角色潜移默化的改变———她看到表姐出嫁,淡淡地咨询:“什么原因这么着急把自己嫁出去呀?”女孩依旧;得知母亲被捕,周迅愣是在镜头前站了一分钟,双眼里全是戏,但此时她的举手投脚差不多是一具分队队长的架势了啊。
周迅表演除了“潜移默化”,一具夜色下的凌厉侧脸,就赢了。
20xx电影明月几时有观后感【2】战争时代离我太远了,从小看的抗日影片,基本上过去的英雄,生得光荣,死得其所。
【观后感】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观后感】明月几时有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efd8f7cd1f34693daef3eec.png)
【观后感】明月几时有观后感【观后感】明月几时有观后感守护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是指引是守护。
它是伟大的宝贵的也是坚定的!假期我观看了革命电影《明月几时有》电影主要讲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和地下工作者为了转移居住在香港的文化人士不畏牺牲勇敢的和侵华日军、卖国贼们斗志斗勇取得胜利的故事。
那个时候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肆意杀戮残酷的镇压革命者的爱国、救国行动。
无数革命烈士前仆后继、英勇赴死保卫家园保护每一位爱国志士。
因为有了这种牺牲和斗争为革命点燃了星星火源最终换来了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
才有了今天的国富民强和人民幸福的生活。
此刻坐在电灯下望着窗前一幢幢高耸的楼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那个时候香港在日本人的黑暗统治下敌众我寡的游击队为何要冒着如此大险去战斗?他们在面对严刑拷打从未屈服。
在我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全明白了——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祖国有人民他们都拥有着同一种精神那就是共产主义革命精神。
在这样的精神指引下无数热血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为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坚强斗争正是因为方兰、刘黑仔、李锦荣等千万万个战士拥有这种精神才让革命熊货愈烧愈烈最终红遍大江南北。
没有了这样的精神是无法取得最终的胜利;没有了这种精神就不会有现在幸福安康的生活。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文章能帮助到您。
没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祖国就会腐败不堪就不会有今天的伟大的成就。
拥有着这种精神的人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会奔着人民幸福、祖国强盛的方向去努力甚至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当今社会一些人面对一点困难就选择退缩或者不作为。
面对金钱和权利的诱惑贪赃枉法、窃取革命果实这样的人应该受到社会的唾弃和法律的制裁。
我们应该发扬革命先辈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爱国奉献的精神在学习上我们更要克服懒惰思想刻苦学习早日成才成为祖国的接班人成为革命精神的传承者。
有时我们会想现在是和平时期革命精神用不到通过这次观影我明白了这种精神创造了新中国的今天也会创造了我们美好的明天我会永远会守护这种精神!【全文结束谢谢。
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明月几时有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cd756ce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a0.png)
明月几时有观后感看了《明月几时有》这部电影,心里就像被风吹过的湖面,泛起了层层涟漪。
影片一开始,那种紧张又压抑的氛围就把我给拽进去了。
画面里的香港,不再是那个繁华热闹、灯红酒绿的模样,而是被战争的阴霾笼罩着,人们的脸上写满了恐惧和迷茫。
主角们的命运就像那乱世中的浮萍,飘来荡去,没有依靠。
方兰,一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却有着无比坚定的眼神和勇敢的心。
她加入抗日队伍,不是为了什么伟大的理想,可能只是想为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做点什么,让身边的人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记得有一个场景,方兰在黑夜里传递情报。
那夜,没有月亮,只有星星点点的灯光从远处的窗户里透出来。
她穿着一身深色的衣服,小心翼翼地穿梭在狭窄的小巷里。
脚下的石板路有些凹凸不平,她每走一步都格外小心,生怕发出一点儿声响。
风轻轻吹过,撩动着她的衣角,她的心跳声仿佛都能被风听见。
她的眼神不停地四处张望,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当她终于把情报安全送达,那一瞬间,她脸上露出的如释重负的表情,让我感受到了她内心的紧张和完成任务后的喜悦。
还有李锦荣,那个在敌人内部潜伏的男子。
他表面上与敌人周旋,内心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有一次,他和日本军官一起吃饭,那场面看似和谐,实则暗藏玄机。
他微笑着应对着军官的每一句话,眼神里却没有丝毫的畏惧。
他夹菜的手微微颤抖,但很快又恢复了镇定。
那一刻,我真的为他捏了一把汗,生怕他露出一丝破绽。
电影里的每一个人物,都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英雄形象,而是充满了烟火气的普通人。
他们会害怕,会犹豫,会犯错,但正是这些不完美,让他们显得更加真实,更加让人敬佩。
方母,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中年妇女,平时就爱唠叨几句,关心着家里的柴米油盐。
可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女人,在关键时刻,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决心。
她为了保护女儿和其他人,毅然选择了面对危险,那种坚定的眼神,让人无法忘怀。
影片中的战斗场面,没有那种夸张的特效和激烈的爆炸,有的只是真实的枪林弹雨和人们的拼死抵抗。
每一个倒下的身影,都让人感到无比的痛心。
【观后感】【观后感】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观后感】【观后感】明月几时有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0cafd9f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02.png)
【观后感】明月几时有观后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偶尔放慢脚步,找一个静谧的夜晚,泡上一壶清茶,独自坐在窗前,静静地观看一部电影,成了我难得的放松时刻。
最近,一部名为《明月几时有》的影片,就这样不经意间闯入了我的生活,如同一缕温柔的月光,照亮了我的心房,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影片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广东为背景,讲述了一段关于勇气、爱与牺牲的故事。
它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却以一种细腻而深情的方式,展现了普通人在乱世中的坚守与不屈。
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仿佛是从历史长河中走来的鲜活个体,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悲欢离合,如此真实,如此动人。
一、月光下的家国情怀影片中最让我动容的,是那份深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家国情怀。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无数平凡的人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
他们或许没有显赫的身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努力,汇聚成了抵御外侮的强大力量。
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高悬,那些散落在各处的灵魂,仿佛都被这轮明月紧紧相连,共同守护着心中的家园。
二、爱与牺牲的深刻诠释影片中,爱情与牺牲的主题贯穿始终。
无论是主人公方兰与刘黑仔之间若即若离的情愫,还是其他人物之间复杂而微妙的情感纠葛,都让人感受到了爱情在战争背景下的无奈与伟大。
特别是方兰,她不仅是一位勇敢的抗日战士,更是一个深情的女子。
面对爱情与国家的抉择,她选择了后者,这份牺牲,不仅仅是对国家的忠诚,更是对爱情的另一种诠释——爱,有时候意味着放手,意味着让对方去追寻更大的使命与梦想。
三、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观看《明月几时有》,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影片让我们看到,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人性的光辉是如何在黑暗中闪耀,又是如何在困境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关于勇气、爱与牺牲的故事,都值得我们铭记与传承。
同时,影片也让我们反思,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是否还能保持那份对家国的热爱,是否还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与意义。
明月几时有读后感
![明月几时有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b37e55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5.png)
明月几时有读后感先说这电影里的人物吧,那一个个就像是从历史书里蹦出来的鲜活生命。
方兰,一个普普通通的姑娘,可在战争的逼迫下,她就像一颗种子,被埋进了土里,却又顽强地破土而出,长成了参天大树。
她原本可能只是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每天看看明月,陪着家人。
但侵略者一来,那日子就像镜子被打破了,她只能走上反抗的道路。
她送情报的时候,我这心啊,就跟着提起来了,感觉比自己做贼还紧张呢。
还有那个刘黑仔,酷得不行,简直就是那个年代的超级英雄。
他带着一群人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搞事情,神出鬼没的,就像电影里自带光环的大侠。
不过这个大侠可没有什么超能力,靠的就是一腔热血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电影里的画面也特别有味道。
那月光洒在古老的街巷上,美得像一幅水墨画。
可就在这美美的月光下,却藏着危险和不安。
我就想啊,明月还是那个明月,可人间却因为战争变得如此不同。
这时候再想想苏轼写的词,他当时也是看着明月,感叹着人生的悲欢离合。
虽然他那时候没有侵略者,但官场的起起落落也让他的心情像坐过山车一样。
这电影里的人们在战争下的离合,和苏轼词里的意境好像有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呼应。
再说说电影传达出来的那种感觉,就像一壶老酒,越品越有味道。
它没有那种大喊大叫的口号,告诉我们要爱国要勇敢,但是你就从这些人物的一举一动里,看到了他们对自由的渴望,对家园的守护。
就像那明月,不管是在战乱还是和平年代,都静静地挂在天上,默默地见证着一切。
它好像在说:“你们看,不管经历多少磨难,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看完电影,我对这首词又有了新的理解。
以前读这首词,只是觉得词句很美,苏轼的想象力很丰富,能想到天上宫阙什么的。
现在我却看到了词背后的那种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的向往。
电影里的那些人,不也是在艰难的生活里向往着和平美好的日子吗?就像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有时候还会抱怨这抱怨那的。
看看电影里的他们,为了生存,为了尊严,和敌人拼命。
我们真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日子,没事的时候抬头看看明月,感受一下岁月静好,这都是多少人用生命换来的啊。
《明月几时有》观影心得
![《明月几时有》观影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dbab910087c24028915fc36c.png)
《明月几时有》观影心得《明月几时有》观影心得“明月几时有,月如钩,何人相约黄昏后;明月几时有,月当头,何解一段离愁;明日几时有,上高楼,何时才是团圆时候。
”李锦荣在大佐的威逼恐吓之下,说出了这样-句话。
起初我并不在意,可当影片结束,我却清楚地记住了这句话。
些许是在那个战乱的年代,给我最大的震撼便是:英雄默默无名,为国而亡,心中总有一处挂念从不提及。
开篇以茅盾先生因怕身份曝露而离开,引出女主方兰,到结局的无人所知,何去何从。
普通人做英雄的事,但他们似乎从不认为自己是英雄,只为国家早日安定,与家人相聚。
在我感慨生活在21世纪的我,也感慨生活的残忍,举步维艰的战乱年代。
中国人,是逆境中寸草而生的王!试问,中国英雄什么时候最多?伟人什么时候最多?我想大概是战乱吧。
那个年代,正如《明月几时有》里的时代一样,是情感细腻,步伐坚定的思乡离愁的时代。
它告诉我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英雄就是平凡人做平凡事。
起初有些奇怪,为何一部战乱年代的电影会取如此文艺气息的影名。
后观影方知,“明月”代表希望、胜利。
方兰和李锦荣都曾说过“胜利再回来”,是因为他们心中相信,有一天胜利会到来---守得云开见月明。
方兰和李锦荣坚定信念,放弃爱情,等胜利。
可是,背后的艰辛与压力无人知晓,胜利还没来,就还不能放弃。
这让我想到了“克制”,为了“明月”,必须克制,“我怕有人跟踪我,我就不过去抱你了!”爱而不得,并非不爱。
亲情淡如水,母爱似如风。
方兰的母亲虽市侩,但对女儿的爱是深深埋在心底,典型的妇人形象却让我想到了妈妈的怀抱。
不安稳的年代,在女儿任性的时候一次又一次地妥协,可每日提心吊胆的生活也确实没再劝过方兰放弃,因为她知道,这条路是对的。
所以最后虐打后被爆头,我想那一刻,她应该是心安的吧,她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再也不用诚惶诚恐,再也不会,成为女儿胜利路上的累赘。
因为她曾说,“死不重要,不要连累队友”。
影片中,我最喜欢的角色应属刘黑仔。
先不谈他和我一个姓,单说他做事干脆利落,头脑运转快,就很佩服他。
《明月几时有》观后感:这盛世终如你所愿
![《明月几时有》观后感:这盛世终如你所愿](https://img.taocdn.com/s3/m/5e8490535acfa1c7aa00ccf2.png)
《明月几时有》观后感:这盛世终如你所愿颜如玉上周四的“红色光影”学堂我们看了《明月几时有》这部电影。
这是我们第三次在老师的带领下看的红色影片,有了前两次的经验,觉得每次看的影片都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带给我的触动很大。
在排队等候观影的时候,我们玩笑似的问了老师一个问题,这次的电影好看吗?而老师的回答也让我们很开心,她说这部剧应该是很对我们的胃口,因为里面有大家非常喜欢的演员,而且这部影片非常感人。
听到这里,我默默的嘀咕了一句,得带好纸巾呀。
有好的期望总是不错过的,当然,这部影片也确实没让我失望,感受到了老师当时所说的感动。
为什么老师说这是一部很对我们胃口的剧,因为这是一部实力派演员云集的电影,由周迅、霍建华、彭于晏等实力主演。
当然,不能全因为演员来决定一部戏的好坏。
当时看到这么诗情画意的电影名称时,我完全没有想到这竟然是一部实打实的平民英雄顽强抗日的热血故事。
后来看了这部剧的导演,才知道这是许鞍华导演的一贯风格。
《明月几时有》剧情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以香港抗日史上著名的“东江纵队”真实事迹为蓝本,讲述的是一位小学老师方兰和她青梅竹马的男友李锦荣、游击队队员刘黑仔等人在被日军占领的香港顽强抗争的热血故事,展现了香港沦陷下的平凡人可歌可泣的抗争故事。
看完影片后,电影中的很多场景都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带给我更多的则是温情和感动。
我来列举一些让我特别感动的场景。
当方母得知自己的女儿即将参加地下工作的时候,她并没有表现出普通人的那种愚昧,也没有阻止方兰,只是表现出了寻常母亲对女儿的不舍与担心。
她还特别强调说,自己受伤可以,千万不要拖累队友。
这句玩笑似的话,也为后面方母牺牲埋下了伏笔。
当母女俩分别时,电影中并没与太过刻画那种特别伤感的离别情绪,反而是特别果断的。
当方母追下楼送给女儿雨伞时,这个画面触动了我的心弦。
什么时候可以再见,胜利再见!这句台词在剧中也是反复的出现,简洁而铿锵有力,会让我们觉得胜利就在前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战争影片《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导读: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换回了今日的太平;是一个个明
月的期盼,兑现了曾经的守候;是一个个平凡的故事,打动了在座的
你我。
下面是相关的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战争影片《明月几时有》观后感【篇一】
电影《明月几时有》将历史上著名的“省港文化名人大营救”还原到大银幕上,展现了平凡小人物在国难当头时的勇敢抉择。
面对一场生死未卜的营救行动,小学教师方兰(周迅饰)、神枪手刘黑仔(彭
于晏饰)与绅士特工李锦荣(霍建华饰)根据任务随时变换身份,周旋
在对敌前线。
在片方最新曝光的人物海报中,三位主演的真实身份被推至台前,他们的身后敌人步步为营,剑拔弩张……命运将带他们走向何方?难免令人牵肠挂肚。
在战争的洪流中,周迅饰演的小学教师方兰后来成长为游击队长,作为片中身份变换最为显著的人物,她的际遇最让人担忧。
在海报中,周迅用一种静态的从容展现她的美,而她侧后方的日本兵,让人不禁联想到她的出行是带着重要任务的。
对于方兰的人生蜕变,她的饰演者周迅坦言这是现实面前的必然抉择,“在那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相信很多平凡人都能开发自己的潜能,充满力量地保家卫国。
”
”时常以硬汉形象出现在银幕上的彭于晏,在电影《明月几时有》中再度提升“武力值”。
海报中的他手执双枪,将刘黑仔身上具备的神枪手特质展现无余。
对于这样一个动作感十足的角色,彭于晏坦言
刘黑仔可以完美呈现年轻人与敌人交手时的状态,“在战争中刘黑仔可以大展他的所长,游刃有余地完成任务。
演起来很过瘾。
”
海报中,霍建华的“潜伏”状态显而易见,身处大量文件中的他展现出了文艺青年的特性,而窗外的日本兵则在提醒着观众他的处境非常危险。
静态的祥和与动态的危机对比鲜明,让人可以直观感受到影片中的紧张氛围。
对此,霍建华坦言自己饰演的“李锦荣”有着非一般的淡定,“虽然处在危险的环境,但他仍然保有乐观和幽默感,这点很重要。
”
历史战争影片《明月几时有》观后感【篇二】
《明月几时有》主要讲了三个年轻人抗日的故事,彭于晏饰演的`游击队长刘黑仔正面搏杀,霍建华的李锦荣打入敌人内部,而周迅的方兰则负责中间传递情报。
通过这三条叙述线引出的正面人物大概包括少年仔游击队员、方母、药店伍掌柜、郑家彬姐弟、村长、高管千金等。
他们纷纷登台,无头无绪,呈现的都是碎片化的片段。
且基本没有太具体的反面形象,也没有具体的剧情线,只是知道主角们在抗日。
这把很多人看晕了,他们认为故事毫无逻辑,不知讲什么,人物也立不住脚,像春夏演富家千金女特务基本没有存在的意义。
看起来真的是又散又慢。
其实我是比较倾向将电影看着一个群像描写的片子,从这个角度看,电影需要呈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在非常时期拯救自己和民族的状态。
所有这些人物的设置,包括春夏在内,都是有必要的。
至于剧情的逻辑,其实大部分是立的住脚
的,有说不知道为什么李锦荣和方兰为啥分手,也有说不知道为什么方母第一次送情报就被抓的,这些我觉得是缺乏基本的观影经验导致的,应该仔细看电影,并且需要知道留白的处理,电影并不是电视剧,需要用画外音把所有的内心独白给念出来。
当然,这确实也不是一个完整而扎实的叙事文本。
导演或许因为一些原因在人物描写的比重上有些倾斜。
但基本所有人物基本从三条线发散出来,整体来看层次丰富,像一串贝壳项链,虽大小花纹有别,串在一起也很好看。
关于明月,许鞍华在见面会上解释了她的一种“明月”,大意是即便在战争时期,月亮星星这些自然而美好的东西同样存在。
电影并不试图用这个深重故事锤一下你的胸口,让你感受民族危难时的悲壮和豪情。
它只是打开一本历史画卷的边角,让你看看在历史背后最简单的东西,这些最简单的东西容易得到,也容易被炮火摧毁。
电影并没有在炮火和抗争上着太多的笔墨,而是把更多的笔墨放在“明月”上。
这明月是山水星辰是鸟语虫鸣,是再见时家人相聚、恋人相拥,是最平凡的生活,而至于“几时有”,只是因为不得不去守护平凡的生活。
影片最后镜头穿越时空从山川到都市,计程车司机老年郑家彬步入人流开工拉客,这个蒙太奇可以说很萌。
是啊,普通人在危难时的抗争并不是要达成阶级跨越,他们只是需要一个靠双手挣口饭吃的和平年代。
“明月几时有"为什么用“几”不用“何”,因为“何”是平声啊,而这部影片的韵是昂扬的。
所以这电影,你想象成像《投奔怒海》那样严肃的历史剧情片来看,肯定是有问题的。
不妨当成许鞍华式的港产片,用带一点小小诙谐的“明月”去化解“几时有”的愁。
所以许鞍华的《明月几时有》在“明月”,而不在“几时有”。
另外,很开心见到了导演本人,当主持人问起下面是否有导演的粉丝的时底下响起了一小片掌声和欢呼。
她似乎有点羞涩的歪了下头,大概心里觉得,原来我这个老年人也有粉丝啊。
我想其实想说,导演尽管你还是一身黑色打扮,但你一直是华语电影中的明月。
历史战争影片《明月几时有》观后感【篇三】
《明月几时有》是许鞍华导演时隔三年的回归作品,影片改编自历史真实事件,讲述的是此前从未登上大银幕的香港抗日往事:上世纪40年代初,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攻陷香港,对文化名人实行极
端政策,以“方兰”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展开秘密行动,在他们的帮助下,包括茅盾、邹韬奋、柳亚子、何香凝等在内的数百名文化人士,在日军的眼皮子底下“一夜蒸发”……
跟王家卫一样,许鞍华导演对演员阵容那是非常care。
跟她以
往的作品不同,这次的《明月几时有》在故事题材、档期选择上都有着极强的商业属性,所以,在演员阵容方面,也是非一线不用咯~演
员们除了要有完美的颜值跟演技,自身也是要有一定的话题和影响力哒!
在先导预告片里,就能看到不少实力派明星的惊鸿一瞥,and加
上预告片中没有出场的演员,这卡司阵容......几乎囊括了内地、香港、台湾最具实力的电影演员,360度无死角的闪瞎眼啊朋友们!每一位演员都是能够单独扛起一部电影的啊!!
历史战争影片《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1.历史战争影片《荡寇风云》观后感
2.历史战争影片《不许动》观后感
3.历史影片《拉贝日记》观后感
4.2016重大历史题材的战争影片《血战小朱庄》观后感
5.战争影片《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6.抗日战争影片观后感汇总
7.战争影片《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8.战争影片《新地道战》观后感
上文是关于历史战争影片《明月几时有》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