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带来了什么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金融经济的影响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正式宣布重启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宣布在未来8个月内购买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
这是继2009年3月,美联储1.7万亿美元注入流动性后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手段,试图通过注入流动性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
该方案一出,立即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和担忧,这一政策将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容小觑。
对我国的金融经济发展也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对中国而言,一方面可以说是火上浇油,大量的热钱可能流入国,进一步加剧中国的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可以说是釜底抽薪,面对美元的不断注水和贬值压力,中国不得不减少美元外汇储备的累积,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可能回流到美国,从国债投资转向其他领域。
(一)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加剧在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作用下,联邦基金利率处于历史低位,美元呈走软趋势。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中美利差倒挂和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良好预期下,2009年以来流入中国的短期国际资本呈现出加速的态势。
然而,一旦美国经济进入持续复苏,美联储必将逐步退出量化宽松和逐渐收紧银根,美国拆借市场利率和联邦基金利率将会上升。
这将使美元升值,并使部分套利交易平仓。
一旦美元企稳走强,国债利率上扬,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资产泡沫可能随之而破裂。
大量投机性资金撤出中国,造成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给中国的金融稳定埋下巨大的隐患。
20世纪90年代东亚国家的资产泡沫破裂并引发金融危机的教训不可不引以为鉴。
(二)人民币汇率调整进退两难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大了美元汇率的波动,增加了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难度。
在美元贬值和短期国际资本涌入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压力再次显现,人民币汇率政策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是选择缓慢升值还是大幅升值?我们认为,中国政府不太可能选择大幅升值的策略。
首先,在大幅升值方式下,热钱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获得升值带来的收益,热钱获利的成本将大大降低。
其次,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均衡汇率点,无法计算怎样的升值幅度为一个合适的水平。
美元量化宽松或使美股和大宗商品价格创历史新高
美元量化宽松或使美股和大宗商品价格创历史新高美元量化宽松或使美股和大宗商品价格创历史新高近年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联储)一直在采取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QE)政策,通过购买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来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增长。
这一政策不仅对美国经济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也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这一政策推动下,美股和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创下历史新高。
首先,美元量化宽松政策将注入更多货币流入金融市场,进而推动股市上涨。
量化宽松政策可以降低借贷成本,提高市场流动性,并鼓励投资者寻求更高回报率的资产。
由于股票是一种风险较高但回报率较大的资产,因此投资者倾向于将大量资金投入股市。
资金的涌入将推动股价上升,创造历史新高。
其次,美元量化宽松政策也可能对大宗商品价格产生影响。
大宗商品包括石油、黄金、铜等重要的原材料和能源产品。
美元作为全球主要货币,其价值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大宗商品的价格。
当美元贬值时,大宗商品通常会上涨,因为进口商需要用更多的美元来购买相同数量的商品。
此外,美元贬值还会刺激国内经济增长,推动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增加。
因此,在美元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动下,大宗商品价格有望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美元量化宽松政策也面临一些潜在风险和挑战。
首先,过度的货币供应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问题。
当市场上的货币供应增加,每个单位货币的价值就会下降,造成物价上涨。
这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减少消费者购买力,从而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如果美国经济增长不稳定,量化宽松政策也可能会导致金融市场波动加剧。
投资者对于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
为了平衡上述风险,美联储需要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时保持审慎。
他们需要根据市场状况,调整政策的力度和速度,避免货币超发和通货膨胀问题。
此外,监管机构还需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以防止金融市场出现过度波动的情况。
总之,美元量化宽松政策可能带来美股和大宗商品价格创历史新高的可能性。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1. 引言1.1 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简介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是指美国联邦储备系统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增加货币供应并保持低利率。
这一政策旨在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抑制通货膨胀。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多次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其中包括购买政府债券和抵押贷款证券,以提振经济活力。
美联储通过购买大量政府债券和其他资产来增加市场上的资金供应,从而降低利率,鼓励投资和消费。
这种政策对美国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帮助经济复苏并降低失业率。
一些人担心这种政策可能引发通货膨胀或资产泡沫。
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在短期内对经济有积极作用,但在长期可能带来一些风险。
在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美联储的政策举措也会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产生影响,包括中国。
为了维护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需要密切关注美联储的政策调整,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1.2 我国经济的现状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我国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转型压力加大、经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等问题。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我国经济面临较大的外部风险和内部挑战。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金融机构不断壮大,金融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金融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金融产品创新速度过快、金融风险管控不到位、金融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等。
这些问题给我国经济稳定运行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我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挑战,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首先,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引发的国际资本流动会对我国经济产生直接影响。
由于美国货币政策的改变,投资者可能会将资金转移至高收益率国家,导致我国资本外流,加剧我国货币汇率压力。
其次,美国宽松政策造成的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也将对我国经济造成波及。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影响研究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影响研究【摘要】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影响研究表明,该政策直接影响我国出口和外汇储备,间接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
我国需加强宏观调控,降低对美国经济政策的依赖,减少外部风险带来的冲击。
未来研究应集中在建立更加稳健的经济体制,提高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以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复杂且深远的,我国需要制定有效的策略应对。
【关键词】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我国经济、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策略、宏观调控、外部风险、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对经济学者和政策制定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我国而言,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以及我国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外部政策变化,成为了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究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为我国宏观政策的调整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分析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探讨其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市场的挑战与机遇,为我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基本原理和实施过程,分析其直接和间接影响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机制,可以更好地把握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有效应对全球化经济的风险和挑战。
研究的结论和建议也有利于指导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提升我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发展稳定性,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深入了解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机制,为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理论支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
1.3 研究意义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影响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这一政策对我国经济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为我国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量化宽松政策实施对全球经济都有着重大影响,而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难以避免受到这一政策的影响。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近年来,美国一直采取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通过购买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来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增长和降低利率。
这一政策不仅对美国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括中国经济。
首先,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贸易方面。
由于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美元贬值,进而导致人民币升值。
在此背景下,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上涨,对外贸易竞争力减弱。
此外,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也导致全球资金涌入中国市场,加剧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波动。
这对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和金融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其次,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也产生了影响。
中国需要密切关注美国货币政策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增加,中国可能面临资本流出的风险。
为了防范这种风险,中国央行需要灵活调整货币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此外,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体现在商品价格上。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对中国作为资源进口大国来说是一个挑战。
中国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国内产业和居民的利益。
然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也带来了一些机遇。
首先,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推动全球经济复苏,提高了全球市场需求,为中国的出口创造了机会。
其次,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促进了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贸易竞争力下降、金融市场波动、货币政策调整等都是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机遇。
中国需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抓住机遇,保持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原因、影响与启示
目录
01 一、量化宽松政策产 生的原因
03 三、启示与建议
02
二、量化宽松政策对 美国经济的影响
04 参考内容
在最近几年,美联储采取了一项非常规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以应对美 国经济的挑战。本次演示将详细分析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原因,探讨 它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3、政治因素:美国政府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实施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包括 不良资产救助计划和系列金融监管改革。这些措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量 化宽松”货币政策成为一种有效的融资股市: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流动性,推动了 股市的上涨。在政策实施期间,美国股市经历了有史以来最长的牛市。
在应对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通过购买大量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向市 场注入大量流动性,压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这一政策有效地稳定了美国经 济,使其迅速走出衰退。然而,长期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通 胀压力上升、债务负担加重等。因此,美联储逐渐考虑退出量化宽松政策。
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方式是逐渐减少债券购买,并适时提高利率。 这一策略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逐步减少债券购买可以避免突然间抽走大量流 动性,从而避免市场动荡;其次,提高利率可以控制通胀预期,防止物价过快上 涨;最后,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可以减轻美国自身的债务负担,有利于经济持续健 康发展。
总的来说,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决策。退出 过快可能会导致市场动荡和经济压力,而退出过慢则可能带来通胀风险和债务问 题。对于中国来说,需要密切美联储的政策动向,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未来, 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各国央行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其 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应对挑战。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启示美国为刺激经济迅速复苏采用了非常规措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各国经济产生了连锁效应,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一方面引发中国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我国出现严重的输入性通胀;另一方面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中国外汇储备损失风险,刺激资产泡沫的形成,使我国的货币政策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
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产生的根源出发,着重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已经或可能造成影响,并提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启示。
标签: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货膨胀;资本流动;人民币升值1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含义及其背景“量化宽松”是在2001年日本央行提出,指央行通过向银行体系注入超额资金,包括大量印钞或者买入政府债券、企业债券等让基准利率维持在零的一种手段,其中“量化”是指创造指定金额的货币,“宽松”则指减少银行储备必须注资的压力;一般情况下,只有当利率等常规工具不再有效时,货币当局才会采取这种极端的做法。
从2008年开始,美国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共启动了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第一次是在2009年5月,美联储已经把基准利率下调到0~0.25%,事实上实行了零利率政策,传统宽松政策对当时的美国经济衰退和金融体系的危机已经无能为力,于是美联储开始扩大其资产负债表,美联储以公开市场买进有价证券的方式创造了超过1万亿美元的储备,这些凭空创造出来的,成本基本为零的美元主要贷给它们的附属机构,然后再通过直接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第二次是在2010年4月,由于美国的经济数据连续低于先前预期的数据,经济复苏并不乐观,美联储推出了总额6000亿美元的收购美国国债计划,即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2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全球经济金融高度一体化的情况下,量化宽松政策可能会对美国经济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这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换句话说,在某种程度上,量化宽松虽说带来一些好处,但也有吹大资产泡沫、危及全球经济稳定的风险,对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来说,带来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及负面影响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及负面影响发展战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指在利率为零或接近零的情况下,一国的中央银行通过增加一定数量的基础货币来增加市场流动性的经济行为。
一、美国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原因当一国经济受到外部负面冲击后,经济会处于下行阶段,市场的流动性就会处于紧缩状态,其货币当局出于刺激经济的目的通常会首先采取降低市场基准利率的常规货币政策。
例如,在2001年美国IT 泡沫破灭后,美国经济呈现下滑趋势,以格林斯潘为首的美联储就屡次采用降息的措施来刺激美国经济的复苏。
但是,一旦遇到像1929~1933年的大萧条或2007~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时,仅仅通过降息等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已经很难奏效,特别是在利率已经降为零或接近零的水平时,一国经济极容易陷入“流动性陷阱”中,在这种情况下,降息等常规货币政策已经完全失去其作用,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就成了美联储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为美国经济的复苏发挥了积极作用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为美国的经济复苏创造了宽松的货币环境,稳定了相关主体的信心,同时也为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恢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其具体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预期或告示效应,能够稳定市场信心。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美联储通过向市场投放大量基础货币的方式等方式向公众传递并强化“只要通货紧缩风险存在或者通胀率低于目标,就会继续维持低利率”的信号,从而能够使人们产生较强的通货膨胀预期,促进企业和个人增加消费和投资。
2.时间轴效应。
常规的货币政策一般只能通过降低短期市场利率,而很难降低长期市场利率。
但美联储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就能达到降低长期市场利率的作用,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美联储通过购买长期国债的方式可以直接降低长期市场利率;另一方面,根据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可知,长期利率等于预期未来短期利率的平均水平加上一定的市场风险溢价,美联储通过承诺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保证实施零利率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长期市场利率水平,长期市场利率的提高显然会很大程度上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增加。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探讨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探讨随着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不断推出,新兴经济体受到的影响也不断加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将大量现金注入经济体系中,以促进经济增长和降低利率水平。
这种政策一般是在经济增长缓慢,通货紧缩或者经济衰退的情况下采取。
首先,对新兴经济体来说,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会导致资本流入。
由于美国收益率降低,投资者可能会将资本流向收益较高的新兴经济体,这将导致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升值以及国内央行与政府在应对资本流入的同时,还需要防止新的泡沫的形成。
其次,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可能导致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货膨胀的问题。
由于美国货币政策导致美元贬值,新兴经济体进口成本增加,生产成本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这在短期内会给新兴经济体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需要央行采用相应的货币政策来应对。
第三,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还会对新兴经济体的债务造成影响。
由于美国降低利率和流通的资金增加,投资者在本国买入债务,在新兴经济体购买高收益债务,导致新兴经济体的债务水平上升。
这也会给新兴经济体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
第四,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和出口也会造成影响。
由于美元贬值,新兴经济体的竞争力会减弱。
尽管新兴经济体出口的价格可能会相对较便宜,但是由于竞争的影响,新兴经济体的出口额可能会不升反降,这将会削弱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动力。
最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还有可能导致新兴国家的金融市场不稳定。
大量的流入可能导致新兴国家的资产价格上涨过快,导致泡沫的形成,并在之后破裂,释放出巨大的金融风险。
例如,当2013年美国宣布将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时,引起了许多新兴市场的动荡,如印度、印尼、巴西等。
总的来说,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新兴经济体具有深远的影响。
虽然美国的货币政策可以帮助美国增长并刺激全球经济,但是对于新兴国家而言,这可能导致经济波动,并影响其长期发展。
浅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
浅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摘要:美国在财政政策和传统货币政策空间有限、国会的贸易保护主义环境和政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为了刺激本国经济复苏,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
短期来看对刺激美国经济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该政策会加大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助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起货币竞相贬值和更广泛的贸易保护主义。
长期来看该政策增加的流动性大量外流,对美国经济刺激作用有限,并影响美元的地位。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影响的逐渐深化,美国在采取第一轮和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失效后,还可能采取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稳定和刺激经济。
对此,本文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产生背景入手,分析美国采取该项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关键字:货币政策;量化宽松;影响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含义量化宽松是一种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买证券(通常为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使银行在央行开设的结算户口内的资金增加,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以改变市场主体对利率和汇率的预期,恢复市场信心,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
与传统工具不同,量化宽松被视为一种非常规货币政策操纵工具。
“量化宽松”中的“量化”指将会创造指定金额的货币,而“宽松”则指减低银行的资金压力。
中央银行利用凭空创造出来的钱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借钱给接受存款机构、从银行购买资产等。
这些都有助降低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和降低银行同业隔夜利率,银行从而坐拥大量只能赚取极低利息的资产,央行期望银行会因此较愿意提供贷款以赚取回报,以减缓市场的资金压力。
二、概述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1)对市场的影响(一)背景分析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美国的金融市场遭受了严重的打击。
并出现了信贷紧缩现象,美国想注资金融业以消除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美联储连续7次下调联邦市场利率,至2008年底,利率已降至0%-0.25%的低位。
但结果却并收受到明显效果,金融市场风险溢价仍居高不下,信贷市场紧缩严重,美国为了救市转而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量购买美国资产以及债券,由此不得不印发大量美钞以购买相应的资产。
什么是量化宽松量化宽松造成的影响_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影响
什么是量化宽松量化宽松造成的影响_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影响量化宽松(QE:QuantitativeEaing)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
量化指的是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宽松即减少银行的资金压力。
当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有价证券被央行收购时,新发行的钱币便被成功地投入到私有银行体系。
一般来说,只有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再有效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才会采取这种极端做法。
在经济发展正常的情况下,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一般通过购买市场的短期证券对利率进行微调,从而将利率调节至既定目标利率;而量化宽松则不然,其调控目标即锁定为长期的低利率,各国央行持续向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向市场投放大量货币。
即量化宽松下,中央银行对经济体实施的货币政策并非是微调,而是开了一剂猛药。
央行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放松银根:改变货币价格(即利率)或改变货币数量。
多年以来,正统的货币政策一直以一个政策杠杆为中心。
然而,随着通胀率回落、短期实际利率逼近零点,从原则上说,央行可以后一种方式、即数量杠杆来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
影响经济活动的是实际利率而非名义利率。
如果经济处于通缩状态,那么即使名义利率为零,实际利率也会保持正值。
2000年日本面临的情况就是如此--名义利率已降至零点,但在实际利率为正值的情况下,低迷的货币需求仍不足以令货币政策发挥效力。
这就是过去所说的“流动性陷阱”。
央行放松银根的非常规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央行可以通过与外界沟通或量化宽松等方式,培养短期利率将长期保持低位的预期。
事实上,2001年3月-2006年3月,日本央行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此。
再如,2003年8月,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在公报中称“适应性政策将维持相当长的时间”也是此类放松银根承诺的事例。
第二,央行可以扩大其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以左右通胀预期。
浅议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浅议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一直实施着一项被称为「量化宽松政策」的货币政策。
此政策旨在刺激经济增长并推动通货膨胀,通过购买大量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来增加货币供应量。
然而,这一政策对于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本文将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进行浅议。
首先,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了全球资本涌入我国。
由于美国政府购买大量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市场上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降低,资本成本下降。
这使得全球投资者将目光转向我国市场,寻求更高的回报率。
大量外来投资导致了我国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
我国出口商可以更轻松地获取所需资金,拓展生产规模,并通过贸易活动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助推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使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
其次,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抬高了我国的进口成本。
货币贬值是量化宽松政策的一种直接结果,这导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使得我国购买美元支付进口商品的成本增加,尤其是涉及到大宗商品的进口。
这对我国的进口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意味着他们需要支付更高价值的货币来购买相同数量的商品。
这可能导致我国对某些进口商品的需求减少,影响了我国与其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平衡。
此外,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也对我国的外汇储备构成了挑战。
在全球范围内,大量资本流入我国市场,迅速增加了我国的外汇储备。
尽管外汇储备的增加有助于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增强实力,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可能引发资产泡沫和通胀风险。
另一方面,外汇储备过多可能导致我国货币持续升值,对出口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国需要采取措施来管理外汇储备,以确保其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还使我国国际贸易面临不确定性。
美国经济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政策的突变可能给我国带来重大冲击。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和紧缩可能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进而影响全球需求和贸易环境。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这种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以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它也会导致其他国家的货币贬值、资本外流以及通货膨胀压力等不良影响。
本文将探讨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1.汇率变动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美元供应量增加,导致美元贬值,人民币汇率升值。
这会对我国出口造成一定的冲击。
对于那些外销大宗商品的企业和行业,这种冲击可能会非常明显。
同时,升值的人民币也会使得跨国公司对于我国的投资热情降低,进一步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
2.资本外流美元贬值会促使投资者将资本从美国转移到其他国家,美联储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购买国债也会刺激资本外流。
相比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而言,我国的金融市场更加稳定,因此在出现美国经济衰退的时候,资本将流向我国。
这虽然可以稳定我国的金融市场,但也会使得人民币汇率升值,进而影响到出口和国内投资环境。
3.通货膨胀压力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会导致美国物价上涨,随之而来的是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增加。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将为世界提供更多商品,而需求上涨也会推升我国物价。
这会带来通货膨胀压力,使得我国的货币政策需要加紧。
二、应对措施为了应对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影响,我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稳定汇率。
例如,稳定一篮子货币汇率或者适当干预市场。
另外,我国可以通过扩大进口,增加石油和原材料等商品进口的比例,来减少出口的压力,从而达到稳定汇率的目的。
2.加强金融监管我们可以通过加强金融监管,使得我国的金融市场更加安全和稳定。
这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我国。
此外,我们还可以加强对外汇市场的监管,以保持汇率的稳定。
通过加强金融监管,我们可以调节国内经济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影响。
3.实施货币政策我国也可以通过实施货币政策来应对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影响
1.对外贸易的影响: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会导致美元贬值,进而
提高我国出口商货币收入的汇率风险,同时美国经济的复苏也将刺
激美国对外贸易,导致我国竞争力下降。
2.货币政策的影响:美国的货币政策将对我国货币政策产生重
大影响,中央银行必须采取稳健货币政策以应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
带来的影响。
可能会影响我国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
3.资本流动的影响: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大量国际
资金都流向了美国市场,这将导致我国面临资本外流的压力,增加
汇率波动性和股票市场的风险。
应对策略
1.加强金融监管:加强金融市场监管是应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
的最佳方式之一,减少在市场中出现的非法交易和违规行为,维护
金融市场稳定。
2.推动国内经济结构升级:通过内需扩大、技术进步和产业升
级等措施,加强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降低对外贸易的依赖,从而减轻美国经济政策带来的影响。
3.强化外汇和金融管理:应当积极监管外汇和金融市场,防止
非法资本流动。
同时,需要改变外汇储备的部分结构,将其多元化,避免相同风险下过度集中投资会对资本价值产生负面影响。
4.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在国际合作中,积极主张国际货币体系
改革,加强全球财政监管合作,共同应对永恒税收漏洞。
此外,相
关金融市场政策也需要有所改变,如修整外汇政策,加速汇率体制改革,推行货币互换等操作,在金融市场上升级我国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及中国对策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及中国对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的全球影响,并重点探讨其对中国经济、金融市场和宏观政策产生的具体影响。
文章将从QE政策的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入手,逐步过渡到其对全球经济格局,尤其是对中国经济产生的深刻影响。
我们将分析QE政策导致的资本流动、通货膨胀压力、汇率波动等现象,并探讨其对中国宏观经济调控、金融市场稳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影响机制。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提出中国在面对QE政策冲击时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包括货币政策调整、金融市场改革、外汇管理策略等方面,以期为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称为QE(Quantitative Easing),是一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手段,主要通过大规模购买长期金融资产,如国债和抵押支持债券,以增加银行系统中的货币供应量,降低长期利率,并鼓励投资和消费。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联储)已经实施了四轮量化宽松政策。
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QE1)始于2008年11月,当时美联储宣布将购买高达25万亿美元的抵押支持债券,以支持陷入困境的房地产市场。
这一举措旨在稳定金融市场,恢复市场信心。
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开始于2010年11月,美联储宣布将在未来六个月内购买6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压低长期利率,刺激经济复苏。
QE2标志着美联储从支持特定市场转向更广泛地刺激整体经济。
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于2012年9月启动,美联储承诺每月购买400亿美元的抵押支持债券,直到就业市场明显改善。
此举旨在通过降低抵押贷款利率,刺激房地产市场和整体经济。
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QE4),也被称为扭曲操作(Operation Twist),开始于2012年12月。
美联储通过卖出短期国债并购买长期国债,以延长其持有的国债组合的到期期限。
这一策略旨在进一步降低长期利率,鼓励投资和消费。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和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全球各国经济都产生着重大影响。
特别是美联储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其影响更是深远而广泛。
对于我国来说,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既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存在着挑战。
本文将对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外贸出口带来积极影响。
由于美国是我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美国的经济状况对我国的出口贸易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时期,美国的经济活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刺激,消费者信心提升,企业投资增加,经济增长加快,这些都会促进美国对外贸易的扩大,进而拉动全球贸易的增长。
我国的出口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将迎来更多的订单和商机,从而有效提升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外汇储备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贬值,这进一步导致我国外汇储备资产贬值。
由于我国外汇储备中主要以美元资产为主,因此美元贬值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和质量。
这对于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和资产配置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我国相关部门更加灵活和及时地调整外汇储备结构,降低美元资产所占比重,以减少外汇资产贬值的风险。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一方面,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国际资金流动性增加,全球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加大,这给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控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也会对我国的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产生影响,需要我国加强监测分析,及时调整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面对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挑战,我国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对外贸出口的多元化布局。
虽然美国市场依然是我国出口的重要目的地,但在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影响下,我国出口企业应积极寻求其他市场的商机,加强对外贸出口的多元化布局,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摘要: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的经济复苏远比之前任何一次复苏都要缓慢,为刺激经济快速增长,美联储相继推出了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本文通过对这四次量化宽松政策内容的简要介绍来研究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国的相应举措。
关键词:金融危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中国经济影响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货币市场利率迅速走高,金融机构融资意愿大幅度下降,次贷危机迅速转化成信贷危机。
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复苏,相继推出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购买国债等证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
此举措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极大影响。
一、量化宽松政策及美国实施该政策的原因(一)量化宽松政策的定义量化宽松(QE)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
量化指的是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宽松即减少银行的资金压力。
一般来说,只有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再有效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才会采取这种极端做法。
(二)美国实施该政策的原因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巨额财政赤字限制了财政政策空间。
虽然美联储通过连续10次降低利率来刺激总需求,防止经济衰退,但收效甚微。
此外,零利率政策在刺激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方面也未发挥预期效果,没有对总需求产生明显的影响,无法使美国经济走出通缩阴影。
并且中长期利率不断走高,借贷成本升高;货币乘数下降,信贷全面紧缩。
因此,为了应对如此困境,美联储只能采取量化宽松政策。
二、美国四轮量化宽松政策(一)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2008 年11 月25 日,美联储宣布,将购买政府支持企业房利美、房地美、联邦住房贷款银行与房地产有关的直接债务,还将购买由两房、联邦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所担保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2009 年3 月18 日,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采购额最高增至1.25 万亿美元,机构债的采购额最高增至2000 亿美元。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加大了我国跨境资本流入趋势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加大了我国跨境资本流入趋势。
一是刺激境外资本流入我国境内,境内企业从香港股市和债券市场的融资也大幅增加。
二是量化宽松政策直接降低联邦基金利率,使得我国境内外利差大幅升高,增强了跨境资本套取利差的动机。
三是美国流动性增加,促使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也增强了跨境资金通过汇率进行套利的可能。
四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通过增强经济复苏预期,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程度,促使资金从风险较低的发达经济体资产转移至风险较高的新兴经济体资产。
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影响。
鉴于宏观经济持续改善,美联储于2013年12月宣布从2014年1月开始削减资产购买规模,标志着持续五年之久的量化宽松政策正式步入退出阶段。
考虑到中国持续的经常账户顺差、较低外债、高储蓄率、资本管制以及巨额外汇储备等有利因素,美联储启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不会对中国造成显着冲击,且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引发的美元升值预期将增强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美元走强带动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也会降低我国经济运行成本和输入型通胀压力。
但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可能加大我国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可能引起市场波动。
同时,在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日趋复杂的情况下,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给我国货币政策带来新的挑战,加大了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难度。
为积极应对上述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趋利避害,维护我国经济金融稳定。
一是抓住机遇深化经济金融改革。
促进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自主性和内生性;按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要求,加快发展国内金融市场,增加市场深度和广度;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深化财税制度改革,提高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二是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拓展外汇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有序地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更多地让市场供求力量决定外汇市场的平衡点,减少跨境资本套利空间。
三是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和监管,渐进、稳健、有序地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努力实现流入流出的双向动态平衡。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量化宽松政策是一种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提高货币供应,可视之为“无中生有”创造出一定数量的货币,也被简化的形容为增印钞票。
通过增印钞票来增加流动性,希冀以此来达到刺激经济,加快复苏步伐的目的。
超量美元一旦经由货币当局创生出来,便不会凭空消失,而必然流向经济社会各领域。
按照参与广义生产过程的程度和特征等的不同,将经济体系细分为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和金融体系,故一般货币至少有三种流向:流向实体经济、流向虚拟经济和滞留在金融机构内部。
另外,美元作为国际本位货币,能够很容易地流向国际市场。
由上观之,易知美元(包括其他能够在国际市场流通的货币)的三种流向及分别的影响。
第一,流向实体经济。
这种情况下,货币参与真实产品和服务的交换,降低社会产品和服务在生产、交换、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交易费用,并通过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和货币幻觉,促进真实经济的增长。
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根本目的,正是希望货币能够流向实体经济,促进真实经济的发展。
当超量货币流入实体经济时,居民消费价格(CPI)和GDP平减指数等一般价格水平就会上升,也即通货膨胀。
第二,流向虚拟经济。
金融深化程度加强必然带来经济虚拟化水平的提高。
目前,代表虚拟经济规模的全球金融资产名义价值与全球GDP早已相去甚远,仅金融衍生品一项即逾600万亿美元。
较之流入实体经济,超发的货币往往先流入以金融市场和资产市场(如股市、房市等)为代表的虚拟经济,以期获得更大的收益。
当大量货币流入金融市场和资产市场时,就会出现金融产品和资产品价格膨胀的情况。
第三,金融体系内部循环。
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经济主体对前景感到悲观,导致经济社会的信用创造机制萎缩,大量资金无法贷出,货币流向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数量极少,银行体系只得将资金以超额准备金的形式存放。
这一点在美国体现得较为明显。
2008年9月份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的基础货币在极短的时间内倍增,但同时银行机构的超额准备金也基本上等额增加,流通中的现金规模变动极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带来了什么量化宽松政策是指在利率已经降到零或接近于零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购买证券的方式向市场大规模投放货币,运用非常规的手段来遏制通货紧缩导致的市场恐慌,刺激经济增长。
2010年11月初,美联储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继续向市场大量注入货币。
无疑,这将进一步推动美元贬值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并会干扰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机制。
一、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和动机1.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成效不佳在金融危机中倡导改革的奥巴马入主白宫后实施了一系列新政,诸如推行惠及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降低无力偿还房贷家庭的住房清收率;加强金融机构监管;保护消费者利益等。
为了刺激银行放贷,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首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购进总额1.15万亿美元的长期国债、抵押证券和“两房”债券,导致美国的货币数量激增。
货币数量与GDP的比例增幅超过7%,大大超过危机爆发前10年1.7%的年均增幅。
货币供给增加能否刺激经济增长,关键在于企业和个人是否有增加投资和消费的需求。
由于美国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经济增长的引擎依赖于消费,居民对经济前景比较悲观,消费支出增长缓慢,导致制造业和服务业在低谷徘徊,银行贷款意愿低迷,失业率在9.6%左右居高不下,经济复苏乏力。
2.奥巴马政府为争取连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10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对美国的经济前景表示悲观,将2010年和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下调至2.6%和2.3%。
奥巴马的智囊团并没有带来当年罗斯福新政的奇迹,美国选民对“蜗牛”般的经济复苏大为失望,执政的民主党在2010年11月2日的中期选举中失败,丢掉了对众议院的控制权。
奥巴马政府认识到实现经济复苏已成为其挽回政治败局、实现连任的重要前提,刺激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成为美国政府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
就在中期选举后的第二天,美联储启动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宣布在2011年6月底之前购买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预计每月购进750亿美元,联邦基金利率继续维持在0—0.25%,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3.促进美国经济稳步回升美国的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流动性紧缩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对遏制经济下滑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旨在提高贷款的可获得性,刺激消费这一美国经济的引擎,从三个方面推动美国经济复苏。
第一,确保金融机构有足够的流动性来处理和消化次贷危机遗留的不良贷款,不减少对企业和个人的正常贷款;第二,维持低利率,降低贷款成本,鼓励居民增加消费信贷;第三,推动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增加收入。
由于美国使用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泛滥,截止2010年10月,美元指数下跌了27%,意味着美元对主要货币贬值了大约三成,美国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便宜,增强了美国的出口竞争力。
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有利于美元继续贬值,为实现奥巴马政府提出的贸易赤字减半计划奠定基础。
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和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美国实行非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必然通过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和进出口贸易,从而将其货币政策效应溢出到与之有经济往来的国家,对世界经济造成影响。
1.对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正有负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增加了国际流通货币,宽松的国际货币环境有利于经济增长。
对于低储蓄或存在资本约束的国家,国际流通货币输入能够提高其进口支付能力,购买经济发展所需的机器设备,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产出和收入增长。
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将带来类似于本国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输出效应,导致GDP增加或物价上涨。
而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则容易带来“以邻为壑”的负效应,可能导致GDP减少。
当然,由于存在价格刚性以及国家间资产不可完全替代,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也可能会获得GDP增长的好处。
2.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对外具有价格转移效应,很可能引发成本推动冲击,给其他国家带来显著的物价上涨。
其影响机制是:美元增加将导致其他国家出口增加和本币升值,如果本币升值幅度低于外国商品涨价幅度,将引起企业的进口品成本上升或者间接工资上涨,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2001年“9·11”事件后,为了刺激当时低迷的经济,美国17次降息,持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国际流通的美元过剩,引起原油、铁矿石、粮食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通货膨胀。
例如,欧元区物价上涨的73%来自于这一外部冲击。
中国也出现了十多年来罕见的通货膨胀,2007年8月中国的CPI同比上涨6.5%,远远高于3%的预期政策目标。
究其原因,输入型通货膨胀难辞其咎。
3.导致热钱冲击,推高资产价格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必然导致利率下降和美元贬值,降低美元资产持有者的收益。
为了规避这一风险,美元持有者通常会采取行动,将美元兑换成其他有升值趋势的货币,例如日元、人民币,然后进行货币市场或者资本市场投资,购买国债、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或者进行房地产投资。
由于美元是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持有美元资产的经济主体范围十分广泛,政府、企业、个人和金融机构都持有美元,他们抛售美元的行为将进一步增加美元的国际供给,壮大热钱的规模及冲击力度,受到热钱青睐的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很容易出现价格泡沫。
有研究表明,只要美国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G7国家的其他六国股票市场价格就会显著上涨,美国的货币政策是导致这六个国家资产价格波动的重要力量,造成其股市和楼市综合价格11%-17%的上下波动。
4.有利于发达国家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一国中央银行为了确保货币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往往会采取汇率干预以及中和政策措施来冲销外部冲击的不利影响,为本国的GDP和价格设置“防火墙”。
由于各国的对外开放程度、经济结构和宏观经济管理水平不同,通过汇率和利率来传递的流动性国际溢出效应在各国非常不确定。
过去20年中,学者们对美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大量研究。
研究表明,发达国家获得了比较显著的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益。
只要美国实行宽松(或紧缩)的货币政策,其他六个发达国家的货币数量就会增加(或减少),GDP也会出现上升(或下降)的波动。
在美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数量的情况下,日本的GDP和物价变化微乎其微;欧元区的GDP和物价则呈现出较大波动。
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外汇管制,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较低,它们的GDP很难获得有利的输出效应。
同样是美国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拉美国家与G7其他六国获得的外部效应大相径庭。
拉美国家的GDP与美国的货币政策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其传导途径表现为:美国货币扩张→拉美国家利率下降→资本流出→总需求减少→GDP减少。
当前,许多国家经济复苏尚未稳定,还不能退出宽松的货币政策,国际流动性过剩及输入性通胀使其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因此,G20其他国家对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表示强烈不满。
巴西总统卢拉认为美国是在将热钱引向新兴市场国家,以后者的通货膨胀为代价替美国埋单。
德国总理也直截了当地批评美国是在人为地让美元贬值,可能引发汇率大战。
法国总统萨科奇谴责美国利用美元的中心货币地位滥发货币,扰乱其他国家的金融稳定,呼吁改革国际货币体系。
中国政府也要求美国不能为一己之利而背弃其国际储备国的责任。
三、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经济发展方式、宏观经济管理、汇率制度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
中美之间经济关系紧密,相互依赖。
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国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形成了“中国制造,美国消费”的格局。
因此,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将主要通过贸易、货币数量波动和物价上涨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
1.增加中国的贸易顺差和GDP美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而言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美元利率下降,刺激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拉动美国产出和收入增长,可能增加美国对中国的进口。
另一方面,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打击中国低端产品出口,可能减少美国对中国的进口。
此外,中国90%的贸易使用美元计价结算,美元贬值还不利于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出口。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究竟会因此而增加还是减少呢?这取决于美国的边际进口倾向大小与进口需求弹性。
美国的边际进口倾向较高,一旦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收入增加,美国就会大幅增加进口。
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日用消费品,进口需求弹性较小,换言之,美元贬值几乎不可能减少美国对中国的进口。
笔者对1995-2006年中美两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发现,美国的GDP增长与中国贸易顺差扩大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美国货币数量变化会导致中国出现GDP增长波动。
温故而知新。
不难预料,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的GDP增长有一定的助推作用,其内在逻辑是: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美国GDP复苏→中国贸易顺差增加→中国的产出和收入增加。
2.加大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目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仍然低迷,投资与消费需求尚未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必然导致短期内美元供给相对过剩。
过剩的流动性很可能转变为热钱,冲击国际大宗商品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市场,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
实际上,2009年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就导致黄金价格屡创历史新高,石油、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超过20%。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贸易国,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原材料大量依赖进口。
后金融危机时期,为了扭转过度依赖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强调平衡国际收支,加大了进口的力度。
实证研究表明,中国2/3的物价上涨是国际价格波动造成的。
一旦进口品价格大幅上涨,中国就会面对巨大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
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还可能通过影响市场预期,产生通货膨胀的自我实现效应。
在预期进口商品将要涨价时,中国的微观市场主体将理性地调整其经济行为。
消费者将扩大或提前消费,投资者将加大短线商品投资,厂家将囤积居奇或提价销售,从而加重未来的通胀,结果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出现通货膨胀螺旋式上升。
3.导致中国的货币数量增加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看,中国的货币投放有一定的特殊性。
由于中国的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贸易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能力较差,为了促进贸易稳定发展,客观上要求人民币汇率稳定。
央行承担着稳定人民币汇率的责任,购买外汇储备成为人民币投放的主要渠道。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将从两个渠道促使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进而增加流通中的人民币数量。
其一是给中国带来更多的贸易顺差。
2010年11月,中国的出口增长达到35%,贸易顺差增加229亿美元,彻底摆脱了金融危机的阴霾。
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中国的贸易顺差有望继续扩大,如果人民币汇率政策不变,外汇储备增加就会导致更多的货币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