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大田管理
水稻大田的管理方法
水稻大田的管理方法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大部分水稻都是在大田中种植的。
如何科学地管理水稻大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是每个农民都需要掌握的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水稻大田管理方法。
水稻大田管理方法1:整地在种植水稻之前,首先需要对大田进行整地。
整地的目的是使土壤松软、透气、保湿,并提高土壤肥力。
通常情况下,大田整地的时间是在前一年收割完庄稼后的深秋或冬季进行。
整地时应该先清除地面上残留的根茬、秸秆、杂草等植物残渣,随后进行犁地、耙地等操作,以使土壤细腻。
在犁地时应尽量保持犁深度均匀,避免发生过浅或过深,否则会对土壤产生不良影响。
整地完毕后,还可以进行基础施肥,以利于后期种植水稻。
水稻大田管理方法2:选种为了获得高产量、高质量的水稻,要选择品种好,产量高的水稻种子。
在选择种子时,应该从整体上考虑,包括耐病、稻花期、成熟期、品质等因素。
在选种时,要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选用适合该地的水稻品种。
应该考虑温度、湿度、土壤肥力、水分状况等因素,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水稻品种。
还要注意不要使用杂交种,以免因杂交的不稳定性导致不良后果。
水稻大田管理方法3:微生物肥料水稻的生长需要营养,尤其是对土壤的营养需求较高。
常见的肥料种类包括大量化肥、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等。
在水稻大田管理中,微生物肥料是经常使用的一种肥料。
微生物肥料是以益生菌为主要成分的肥料,可以提高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质量,增强水稻根系的吸收能力,使所种植的水稻更加健康茁壮。
同时,微生物肥料可以有效防止土壤层次结构的退化和土壤酸化,提高土壤肥力。
使用微生物肥料时,应注意肥料的使用方法和时期,不同微生物肥料的使用方法和效果有所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水稻大田管理方法4:灌溉水稻是水生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十分高。
因此,在水稻大田管理中,灌溉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要注意通过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因过度浇水而引起的水浸、淤水等问题。
在灌溉中,要结合气候、土壤肥力、水稻的生长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灌溉量和灌溉时间。
大田种植技术和方法
大田种植技术和方法种植技术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大田种植技术的核心在于科学合理布局、正确选用品种、建立适宜的生态环境、合理营养管理、正确施用农药和肥料、科学控制病虫害等,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大田种植技术和方法。
一、合理布局1.密植:在充分利用土地的情况下,可采取密植技术,如密植水稻可增加产量。
2.疏植:在保证作物生长的情况下,间距适当的疏植可使作物光、水、营养素等资源充分利用,促进均匀生长。
3.轮作:轮种在作物间适时间隔一段时间,以便土壤得到充分的修复,新作物能够充分利用土壤养分。
二、品种选择选用对当地生态环境适宜的品种,如耐旱、耐寒、抗病虫害、产量高,能够充分发挥作物的潜力。
三、生态环境建立1.合理施肥:养分供应合适,农作物能够充分吸收养分,加强了养分的供给,使作物健康、繁荣。
2.灌溉:基本上可以保证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促进光合作用和养分代谢,以保证丰收和品质。
3.土地管理:正确的耕作,能够使土壤达到一定的力学性、物理性和化学性,充分利用土地,提高粮食生产率。
四、肥料管理1.施肥技术:视肥料种类和作物的生长期及营养需要而确定养分供给的时间、数量和方式。
2.善于利用有机肥料:可使土壤中的微生物活跃,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肥力,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五、合理用药1.合理使用农药:合理使用农药能够高效地防治病虫害,保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2.农药使用方式:视农药种类和作物生长期和病虫害情况而定,不可滥用,不能泛用。
六、防治病虫害1.发现病虫害,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清除病虫,防止病虫蔓延。
2. 种植抗病虫害的品种或者改善环境,增加作物的抗病虫性能。
以上就是大田种植技术和方法方面的介绍,大田种植技术和方法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成本,使农村发展更加可持续。
水稻机插秧大田准备与管理
栽后 l 天 加快 生长 , 2 分蘖 猛 增 , 够苗 期提 前 , 峰 苗不 易 高 较小 , 可塑 性 大 、 熟 期 相 应推 迟 。根 据 其 生 育特 点 , 成 高
控 制 , 造 成 总 苗 数 多 、 数 多 、 体 生 长 量 偏 小 、 型 时脱 水 爽 田 1 易 穗 个 穗 ~2天 , 进水 稻新 根 生长 , 促 再实 行浅 灌 。
采取亩施 2~ O g 53 k 碳铵作底肥 ,52 k 复合肥作面肥。 1~0 g
() 2 田块 耕 整 。耕层 深 度 为 1 ~ 0e 上细 下粗 、 5 2 m、 细 而不 糊 、 上烂 下 实 , 到插 秧 作业 时不 陷 机 , 拥 泥 。 泥 达 有 沉淀时 间为 1 2天 , 田水深 l2e 田面高差小 于 3 l , ~ 大 ~ m。 el / '
活棵, 促进 根 系形 成 。
() 1 坚持 浅水 活棵 。机 插 结 束 后 , 及 时 灌水 护 苗 3 拔节 长穗 期 管理 要
( 阴雨 天除 外 )水 深 以不 淹没秧 心 为宜 。插后 3~4天 实 ,
此期 是 长足 穗 、 大穗 的 决定 时期 。 攻 水稻 营 养生 长和
1 2
合, 一般 亩 施 复合 肥 4 g 加 碳铵 3 g或 尿素 l g 有 0k 、 0k 0k , 条件的亩施 农家肥 l O担 。 02 肥料 应在 翻耕 前均 匀撒施或
连年使 用 同一 除 草剂 , 防杂草 群落 演 变 。 5 2 天亩 用 以 1~ 5
尿素 3 4 g 复 合肥 9 1 k 一次 平衡 肥 。 -k 或 - 2 g施 () 3 抓好 病 虫害防 治 。 首先 在 育秧 环 节要 做好 药剂 浸
浅 水层 保持 5 7天 ,以提 高化 除效 果 。同 时开 好平 水 缺 —
四川水稻大田生产前期注意事项
四川水稻大田生产前期注意事项
1、选择适宜的高产优质杂交稻品种:应选择分蘖、抗倒伏能力较强、穗型偏大的高产优质杂交稻品种。
2、培育适龄壮秧:采用塑料软盘旱育秧或湿润保温育秧,视秧龄长短确定播种量并精细播种,加强肥水管理,培育适龄壮秧。
3、适时嫩秧早栽:冬水田:移栽2~3叶龄的秧苗。
两季田:移栽2~5叶龄的秧苗。
前作收获后稻田可实行免耕或翻耕。
4、合理稀植:根据稻田肥力的高低,选择合理的移栽规格。
如肥力较低的稻田移栽规格25~30cm×25~30cm;肥力中等的稻田移栽规格以30cm×30cm左右等。
5、改革移栽方式:三角形种植:以30cm×30cm~50cm ×50cm的移栽密度、单窝3苗呈三角形栽培(苗距6~10cm),做到稀中有密,密中有稀,促进分蘖,提高有效穗数。
6、合理平衡施肥:施肥种类: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的增产效果最佳,且兼有提高肥料利用率、培肥地力、改善稻米品质等作用,有机肥比例占总施肥量的20%~30%。
施肥量视稻田肥力而定,一般亩施纯氮10~14公斤,氮、磷、钾配比2:1:2。
- 1 -。
7月份水稻种植注意事项大田作物种植精细化管控
7月份水稻种植注意事项大田作物种植精细化管控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7月份是水稻的关键生育期。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做好土壤准备工作。
在7月份进行水稻种植之前,要确保田地的土壤质量良好。
应该进行土壤翻耕、松土、草木灰施用等工作,使土壤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气性,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其次,要合理选择水稻种子。
应该选择具有抗逆性好、产量高、品质优良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和栽培经验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
再次,要注意水稻的灌溉和水肥管理。
在7月份进行水稻的灌溉时,要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和气候条件合理安排灌溉水量,保持土壤湿润。
同时,要进行水肥一体化管理,根据水稻的营养需求合理施肥,使水稻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此外,还要注意防治病虫害。
7月份是水稻病虫害多发的季节,特别是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易发。
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合理使用农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
最后,要进行及时的田间管理工作。
包括追肥、除草、整地等工作,保持田间的整洁,避免杂草的竞争对水稻的生长造成影响。
还要及时修剪水稻的茎叶,促进水稻的分蘖和坐蕾,为后期的丰收打下基础。
总之,7月份是水稻关键的生育期,需要进行精细化的管控。
只有做好土壤准备、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及时田间管理等工作,才能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
浅谈大田作物水稻种植技术
浅谈大田作物水稻种植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大田作物的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的水稻,在大田作物种植中占据重要地位。
水稻种植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民对粮食的需求。
下面将从育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机械化水稻种植等方面探讨水稻种植技术的发展。
首先是育种技术的发展。
育种技术是培育优良水稻品种的关键。
传统育种依靠对水稻天然变异的选择和繁殖,进而培育出高产、抗逆、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的发展,现代育种技术逐渐取代了传统育种技术。
现代育种技术借助分子标记和基因工程手段,能够在短时间内筛选出带有目标基因的优良品种,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进行基因改造,从而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
其次是田间管理的改进。
田间管理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田间管理主要依靠人工操作,例如种植密度、施肥、灌溉等。
而现代化的田间管理借助影像分析、遥感技术和农业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可以实时监测农田的状况,并提供科学化的建议和指导。
根据农田的土壤水分、养分和光照情况,通过遥感技术进行精细化调控,提高水稻的生长效率和抗逆能力。
再次是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进步。
病虫害是制约水稻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病虫害防治主要依靠农药的使用,但过度使用农药会导致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问题。
现代病虫害防治技术倾向于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控。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微生物和植物提取物等生物资源,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综合防控则是结合生物防治、土壤管理、种植结构调整等手段,从生态角度综合治理农田生态系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最后是机械化水稻种植的推广。
机械化水稻种植指的是将种植过程中的一系列操作,如播种、田间管理、收割等,通过机械化设备来完成。
相比传统的人工操作,机械化种植具有效率高、效益高和劳动力低等优点。
在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和美国,机械化水稻种植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单元5 水稻育秧、移栽及大田管理
• (3)育苗床准备
• 选用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秧床宽1.3m左 右,以竖放2盘为宜,沟宽40-50厘米。
• 苗床平整后,床面浇透水,摆放育秧盘,用木板 轻压使秧盘与床面接触。
• (4)装盘播种
• 盘装营养土:(孔深2/3高处),然后用竹扫把扫平
• 播种:均匀一致,每个秧孔常规稻有5-6粒,杂交水稻2-3 粒,盖土,扫去盘面余土,以防窜根。 • 秧盘上浇透清水或敌克松消毒液。 • 覆盖地膜(遮阳网)。早造温度低地膜拱盖保温,三叶时
虫、稻苞虫以及稻瘟、白叶枯病和纹枯病
等病虫。
二、 拔节长穗期的田间管理
• (一)生育特点 • 是指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前的这一段时 间。 • 生育特点: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 一方根、茎、叶继续生长,另一方面幼穗 分化。
• (二)田间管理 • 管理目标:巩固有效分蘖,促进壮秆大穗, 培植强根,防止徒长,为灌浆结实创造良 好的基础。
第三节 水稻育秧及移栽技术
一、育秧 二、大田移栽
一、育 秧
1. 壮秧的标准及其意义 2. 播种期、秧龄及播种量的确定
3. 种子处理与催芽
4. 不同育秧方式及其管理
(一)壮秧的标准及其意义
• 1.壮秧的意义 • 秧苗素质对产量的影响很大。故有“秧好 半熟稻”的农谚。 ◆壮秧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多,根、茎、蘖原 基分化数量多,质量好。 ◆壮秧移栽后返青快,起发早,生长整齐, 容易形成大穗。
揭膜炼苗浇水
拔秧前苗床浇透水
• 适时化控 • 出苗至1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防止徒长。
• 合理施肥
• 二叶期揭膜炼苗时,结合浇水施好断奶肥, 每20平方米苗床追施尿素0.5~1斤,施肥 后用清水淋苗,以防烧苗。 • 移栽前3-4天,施送嫁肥,尿素2~3两/20 平方米。
水稻旱育秧大田移栽的田间管理
水稻旱育秧大田移栽的田间管理
1、精细整田,做到田平泥化,寸水不露泥。
2、施肥原则:重施底肥,巧施穗粒肥。
每亩施农家肥不少于1500公斤,耙田时将磷钾肥和氮肥70%做底肥一次性施入,氮肥20%作分蘖肥,10%作穗肥(抽穗前5―10天施肥)。
3、坚持浅栽浅插,栽插深度一般不超过2―3厘米,插秧时田中的水层应做到似有似无,栽后2天左右灌寸水,以后保持浅水管理。
4、栽插规格:旱育秧分蘖早和强,成穗率高。
可适当稀植,常规栽2.5―3.5万丛,每丛1―2苗。
双行条栽或单行条栽。
但应根据海拔、品种和土壤肥力来确定合理的栽插密度。
5、旱育秧最好采用带土铲秧的方法,也可旱拔。
对苗床质量差,土壤粘重板结,拔秧困难的,可在拔秧前一天晚上浇透水。
6、化除与膜秧相同。
最好采用丁草胺、乙草胺、田毛,金稻龙等除草药,最好不用扑草净。
栽插旱秧一定要坚持“肥床是基础,旱育是中心,适龄壮秧是目标,田平泥化,浅插是关键,稀植是保证”等关健性的技术要点,这样才能在水稻生产中发挥生产效率。
- 1 -。
早稻 大田整地技术要求
早稻大田整地技术要求早稻大田整地技术要求早稻大田整地是指在早稻种植前对田地进行的准备工作,旨在为早稻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早稻大田整地技术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块选择: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避免选择低洼地或有积水的地块种植早稻。
土壤应具备适宜的酸碱度和有机质含量,以及适宜的土壤质地,如砂壤土或壤土。
2. 地面平整:早稻大田整地的第一步是将地面平整。
平整地面可以提高水稻的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水的均匀分布和排水。
平整地面还可以减少水稻的机械损伤和浪费水资源的情况发生。
3. 土壤翻松:翻松土壤有助于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提高土壤的肥力。
翻松土壤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早稻的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翻松土壤的深度一般为15-20厘米。
4. 杂草清除:在整地过程中,要将地块上的杂草清除干净。
杂草会与早稻争夺养分和水分资源,影响早稻的生长发育。
清除杂草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早稻的产量和品质。
5. 施肥调理:整地前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进行施肥调理。
根据土壤分析结果,合理施用有机肥、矿质肥和微量元素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
施肥应注意适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环境污染和废资源。
6. 土壤调整:根据土壤的酸碱度进行调整。
早稻喜酸性土壤,pH 值一般控制在5.5-6.5之间。
如果土壤过酸或过碱,可以通过添加石灰或硫磺等物质进行调整。
7. 水田灌溉:整地后,要进行水田灌溉。
水田灌溉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灌溉水的质量应保持清洁,避免污染水稻和土壤。
8. 地膜覆盖:在早稻大田整地过程中,可以选择使用地膜覆盖技术。
地膜覆盖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早稻的生长发育。
地膜覆盖还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减少除草的工作量。
9. 留茬处理:早稻收割后,要及时进行茬间处理。
茬间处理主要包括割茬、翻耕和施肥等工作。
茬间处理有利于茬间杂草的控制和土壤肥力的保持,为下一茬作物的种植创造良好的条件。
水稻抛秧大田的整地技术
水稻抛秧大田的整地技术
抛秧栽培要想高产稳产,必须重视大田的精耕细作,尤其是小、中苗抛秧。
稻田整地包括犁、耙、耱等作业,同时还穿插施肥、晒田、泡田等。
通过整地做到“土肥相融,存肥于土,以土保水,以水调肥”,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作为抛秧稻栽培的本田应具备水源有保证,能及时灌排,田块平整,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供肥性能等基本条件。
整田的质量达到平、浅、烂、净的标准。
(1)田面要平整。
抛秧苗小,抛秧后入土浅,有较多的根系及分蘖节裸露在地表,所以对整地质量要求更高。
为了提高抛秧质量,有利于早立苗、早生快发、均衡生长,要求同一田块达到“高低不过寸,寸水不露泥,地平如镜,上水一致。
水要浅,以现泥水为宜”。
(2)耙平后地表软硬适宜,泥要烂,土壤糊烂有浮泥。
粘土田要注意糊烂程度。
如泥浆稀糊,抛栽易造成秧苗下陷,浅抛变成深栽,易僵苗不发;沙土田易沉淀,不易形成适宜的抛秧深度,越烂越有利于立苗;如果地表呈硬板状,会影响秧苗扎根,灌水时有时会引起漂秧,缺水时易干枯。
因此,抛秧田整地应掌握好土壤软烂程度。
实践证明,凡是精细整地、土块细碎的稻田,抛秧后都表现发根快、回青快、长势旺、分蘖多。
(3)杂物要除净,浮物要捞走,田面无残茬、无瓦砾、无僵垡等杂物。
- 1 -。
东北地区水稻高产栽培大田管理要点论文
东北地区水稻高产栽培大田管理要点[摘要] 东北地区大田水稻栽培管理要点分四部分:一是整地插秧阶段,深翻土地、重施底肥、合理稀植;二是分蘖期,先促后控技术,轻施分蘖肥、药剂除草、浅灌水和停水晒田;三是拔节孕穗期,补施穗、粒肥和防治中期病虫;四是抽穗结实期,叶面施肥,间歇灌溉和防治稻蝗虫。
[关键词] 水稻;栽培;管理;要点在水稻生产中,大田管理是增产的关键环节。
主要分以下几方面:一、整地插秧阶段要求深翻土地、重施底肥、合理稀植为管理重点。
1.整地水田翻地15~20cm,每旋耕两年深翻一次;漏水田采用机械横顺多耙泥烂渗漏轻;细整地应达到地平如镜、上软下松、埂直边齐、规整化一。
2.施肥重施底肥是水稻返青快,发根多和早分蘖的主要保证。
应做到农肥和化肥结合,化肥氮、磷、钾和微肥结合。
结合旋耕或水耙地做好化肥全耕层深施,可提高肥效和防止烧苗。
垧使用标准:二铵200~300斤,尿素150~200斤,50%硫酸钾150~200斤,硅肥600~1000斤,盐碱地隔年施锌肥50斤,或施优质三元素及水稻专用肥700~1000斤。
3.插秧适时早插5月15~25日完成;合理稀植30×13.5~20cm,即9×4—6寸,每穴2~4苗,每延长米5~7.5穴,高产田加宽行距为33~35cm,其他不变;浅插秧1~2cm,第一片叶露出水面为宜。
浅栽,地温高、分蘖快;行直垅正有利通风透光。
二、分蘖期先促后控技术轻施分蘖肥、药剂除草、浅灌水和停水晒田为管理重点。
水稻生产分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两个阶段。
1.有效分蘖期管理时间从开始分蘖到6月25日前后。
要促进分蘖和根系早生快发(1)浅灌水。
分蘖阶段寸水浅灌有利增温。
(2)轻施分蘖肥①分蘖肥。
插秧7~10d 水稻见新叶,垧施尿素150~200斤。
②补肥。
追肥后7~10d 6月15~20日,水稻8~9叶期,每穴茎数不足、叶色较浅或局部三类苗,垧施尿素50~80斤,反之不可施用。
杂交水稻分蘖期大田
1.早施分蘖肥 ①数量:促蘖肥(25-30%) 全田施基肥量:N150-225kg/hm农家肥 1.5-1.8万kg/hm、磷、钾 等,占比60%。 ②时间:返青时田水分管理 “深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晒田,有水抽穗 扬花,干干湿湿壮籽” 苗期 “寸水返青,浅水分蘖”的原则。 晒田:时间:以“时不等苗,苗不等时”的晒 田用水原则。时:移栽后20天,不超过幼穗分 化的第三期;苗:是已计划产量的有效穗数。 方法:露田和轻晒,程度以叶色褪淡,叶片挺 起,白根露出田面,田边有小裂缝为宜。
②"浅、露、晒“相结合 ③加强病虫害防治 总结提升 杂交水稻分蘖期大田管理 作业 1、杂交早稻分蘖期大田管理有哪些? 2、杂交晚稻分蘖期大田管理有哪些?
3.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1)病虫害防治 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 2叶1心~1叶1心期敌克松治青枯病等。 (2)化学除草 播种前3天、2叶1心。如丁西。
(二)杂交晚稻大田管理 1. .早施促蘖肥 总肥料用量:纯氮150-188kg/hm2、氯化钾112-150kg/hm2、过磷酸 钙225-300kg/hm2。 全部磷肥和60%的钾肥作基肥施。 促蘖肥(氮)的方法有: A、基肥和蘖肥一次施入法。这次施氮量占总施肥量的80%,全层施用。 B、公式施肥法(氮肥) u=(p-s)÷(d×24000) u分蘖肥大致施纯氮的量(kg/hm2) p计划产量所需有效分蘖数(个) s施肥当天田间实际茎蘖数(个) d预期达到计划有效穗数所需天数(天)
水稻抛秧田的中期大田管理要点
水稻抛秧田的中期大田管理要点水稻生育中期是指从够苗期至剑叶全出期这段时间。
中期管理目标:一是在够苗至幼穗分化的长粗期要达到壮蘖壮茎,提高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数,创造条件施分化肥促大穗多粒:二是在幼穗分化后合理配施氮钾肥,促进颖花分化,减少退化,增加每穗粒数。
与插秧对比,抛秧田具有小苗秧够苗早,叶龄小,壮蘖长粗期长等特点,应重视够苗期和分化初期的管理。
1、够苗期。
够苗期是水稻栽培管理的重要转折阶段,是承上启下能否顺利衔接的关键时期,抛秧田要特别注重低位次分蘖的长粗期。
在露田的同时,适量补施氮钾肥,既可满足低位次分蘖稳健生长必需的养分,又能较好地避免高位次的无效分蘖过多、苗峰过高,协调个体与群体的矛盾,提高成穗率,为施分化肥创造条件。
因此,早稻抛后20天,晚稻抛后15天或杂交稻亩苗数18万、优质稻22万时,应补施长粗肥,施氮量占中期施氮的30%~40%,每亩施尿素2.5~3公斤(视前期生长及天气状况适当增减)、氯化钾7.5公斤:用复合肥作长粗肥的可每亩施7.5公斤。
每亩苗峰杂交稻控制在35万、优质稻40万左右,成穗率达到60%以上。
2、幼穗分化初期。
这是实施氮钾结合的分化肥促大穗多粒的关键时期。
此期可剥叶观察幼穗长度或以抛后日数(早稻约抛后40天,晚稻35天)来推算。
抓好露晒田,叶色退赤,晴天时应及时补施适量的氮钾肥,施氮量占中期施氮量的60%~70%,每亩施尿素4~5公斤,氯化钾5~7.5公斤;用复合肥作分化肥的可每亩施10~12.5公斤。
若叶色退赤不明显或天气不好时,应推迟施或分次减量施用。
3、水分管理和病虫。
防治苗数达计划穗数的80%时开始排水露田,此时可考虑补施壮蘖长粗肥;幼穗分化初期灌回浅水施分化肥后保持湿润。
分别于够苗时和幼穗分化期,每亩用虱纹灵50克加水75公斤喷施防治纹枯病和稻飞虱,并注意防治稻纵卷叶螟和细菌性条斑病等。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大田管理技术要点
结 束 ,进 行分 次搁 田 ,先 轻 后重 。第 1 轻搁 田搁至 次
田面 不 裂缝 、不 陷 脚 时复 水 ,复水 深 度 2~ m。约 3c
3 分 自然 落干 后 ,进行 第 2次 重搁 田 ,搁 田程 ~5d水
试 验 08h . m ,示 范 7 m 。 通 过 精 确 定 量 基 本 苗 、 .h 7
精 确 定 量 肥 料 用 量 、扩 行 缩 株 、 田平 浅 插 、前 肥 后
22 中期管 理 . 从 9叶 期 群 体 茎 蘖 数 达 到 预 定 穗 数 的 8 % ( 0 约 3 5万 Am ) 时开始 ,直 到幼 穗 开始 分化 (05叶期 ) 1 1.
试 验示 范 获得 成功 ,经济 效益 、社会 效 益 、生态 效益 显 著 。2 0 0 8年隆 阳 区计 划 在 不 同生态 稻 区推 广 3 33 3. h m 。现将 水 稻精 确定 量栽 培大 田管 理技 术 总结 如下 :
结实率 与粒 重的决定 时期 ,这一 时期 的水分管理 应采取 干湿交替为好 ,有条件 的地方可采取 白天灌水 ,夜间排 露办法调节 田间温湿条件 ,有利于增 加实粒 ,提高粒重。
现 混现施 。
在 水 稻 移 栽 后 3~5d ,每 公 顷 用 5 %丁 草 胺 乳 0
12 追肥 .
移 栽 后 3 5d结 合 化 学 除 草 每 公 顷施 尿 素 9 . 75
油 2 20m 拌 尿 素 9 . k 匀 撒 施 ,或 每 公 顷 用 5 l 75 g均 5% ̄草 净 150g 尿素撒 施进 行化 学 除草 ;同时根 o b 0 拌
机插水稻大田栽插与管理技术
断 ,具体措施 :( ) 量减少秧苗搬 动次数 ,保持秧块不变 1尽 型 ;( )随起随运随栽 。卸秧 时要 平卸平放于 田埂 ( ) 2 3 运
秧时秧块要 平放 , 堆放层 数不宜过多 , 一般 2 层为宜 , ~3 也
可 卷叠 运 输 ;( )起运 过 程 中 ,如 遇 烈 日高 温 或 下 雨 ,需 用 4
水平 , 增强秧苗抗逆能力 。控 水宜在栽前 3d进行 , 晴天保 持半沟水 ,阴天可排干水 。 1 3 坚持 带药移栽 . 移栽前 2 ~3d要全面进 行 1 次药剂 防治 , 6 7 m2 每 6 用
5 %锐 劲特 5 OmL加 8 菌 克 毒 克 3 对 水 3 ~4 g均 % 6 mL 0 0k
31 科 学管理 水浆 .
3 1 1 立苗 分蘖阶段 。活棵后应浅水 灌溉 ,水深 3 c .. m左 右, 以不淹没心 叶为 宜 , 灌一次水 待其 自然落干后 , 再上新
水 如此反复 ,达到 以水 调肥 、以水调气 、以气促根 、促分 蘖早生快 发的 目的 。对秸秆还 田量大的田块 , 若田面糊烂 , 土 表 泛泡 , 土壤透 气性差 ,会影响机插水稻发根 ,应及时脱 水
由于机 插小苗秧龄弹性小 , 田耕整 必须抢早进行 , 大 宁 可 田等秧 , 不可秧等 田。同时要求做 到田面平整 , 田高低 全 落差不大于 3c ,表 土硬软 适 中,田面 无杂草 、杂物 。土 m 壤要沉实 , 一般要求沉实时 间 1 并保持 浅水层 , ~2 d, 防止
晒干 田面发僵 , 移栽 前半天要排 除田内过多 的水 , 以瓜 皮 水 ( ~2 c 1 m)栽秧最好 。 2 2 施足基肥 .
2 4 合 理 密度 .
般在移栽前 2 ~3 d施送嫁 肥 ,用量 视叶色而定 。叶
稻田管理制度内容包括
稻田管理制度内容包括一、稻田的选择和准备1.选择适宜的土地稻田应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光照充足、日照时间较长的土地,避免选择有旱地或积水的土地,以确保稻田能够顺利生长和发育。
2.土地平整在选择好适宜的土地之后,需要对土地进行平整,去除杂草和石块,填平坑洞,保持土地平整,以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3.灌溉设施建设好灌溉设施,确保稻田有充足的水源供应,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二、施肥管理1.基肥和追肥在播种前需要施足基肥,确保土壤中养分充足,为稻米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在生长期适时追加追肥,保证稻米的充足营养,提高产量和品质。
2.有机肥和化肥合理运用有机肥和化肥,确保土壤养分均衡,避免过度施肥或施用单一肥料,以避免土壤盐碱化和养分失衡。
有机肥和化肥的使用应根据土壤情况和水稻需求进行调配和施用。
三、灌溉管理1.确定合理的灌溉水质选择适宜的灌溉水源,避免使用污水或含有重金属的水源灌溉,以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2.灌溉水量控制根据生长期和气候情况,确定合理的灌溉水量,避免过浇或欠浇,确保水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四、病虫害防治1.防治措施根据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和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合理布置病虫害防治剂,定期检查和喷药,保证稻田的健康和稳定生长。
2.病虫害监测建立病虫害监测系统,定期对稻田进行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并防治病虫害,避免病虫害扩散造成更大的损失。
五、机械化管理1.机械化作业采用机械化作业,如收割机、插秧机等,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劳动强度,提高稻田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2.设备维护保养和维护农机具备的良好状态,定期检查机具的各个部件和润滑油情况,确保机器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六、示范推广1.进行示范在一定规模的稻田中进行示范,对种植技术和管理制度进行示范,吸引更多的农民学习和采纳,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和生产效率。
2.推广经验通过技术交流和培训,将管理制度和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农民,帮助他们提高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产量和质量。
水稻大田管理技术要点
生物防治 、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 , 根 基础上 ,肥料施用总量应控制在66 m施() 一 治 、 6. 。 N1 7 2 l公 斤 、磷 (2 s — 公 斤 、钾 ( )2 1公斤 、硫 据病 虫预测 预报 ,把水稻 的病虫危害控制在最低程 4 PO) 7 6 I 1.4 QO 度 ,减 少用药 频次 ,达 到安全 、优质 、无污染 的 目 酸 锌l 2 一 公斤。
作者简介:赵丽 ,女 ,主要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一
31 —
园 艺 科 技
草生长 、 发育,重者造成植株干枯而死亡。 防治方法 :每平方米 草坪 用2 毫升西维 因乳 剂 。 4 或 2 5 %可 湿 性 粉 剂 ,也 可 用 24 升 氯 丹 4 孚 克 0 . 毫 EL 剂 、地 亚农 1 — . . 24 2 毫升2 %乳剂 或1 克 2 %可湿性 5 . 5 4 粉剂或1 . % 粒杀虫 。 9 克5 颗 6
7 草地螟
汉中 21 第3 科技 01 年 期
1( 活孢子 的杀螟 杆菌菌粉或青虫菌菌粉2( ( ) 咆 0一 )
3 O 倍液 喷雾 。 O0
8 蚂蚁
扩大 成黄 褐色大斑 ,造 成叶片皱褶 ,轻 者阻碍草坪 2 %鱼藤 精乳 油 8 0 5 0 倍液 喷雾 。还 可 用每 克菌粉 含
水稻育秧是 基础 ,大 田管理 是关键 。水稻 插入 21 分 田引水 ,节水 灌溉 . 大田 “ 换衣 ”后 ,迅速 进入 以长根 、分蘖为主 的营 做到浅水插秧 ,深水护苗 ,秧苗换衣 后薄 水促 蘖 ,间歇断水晾 田 ,通气促根 ,争取分蘖早发 ,避 养生长阶段, 分蘖期是决定每66 m成穗数的关键 6. 7 . 5m浅 S 时期 ,田管 的重 点是促进早分蘖 、分大蘖 ;孕 穗期 免 串灌 和深 水淹 灌 。孕穗 至抽穗 灌浆期 3 ~ c 水层 ,前水不 见后 水 ,干干湿湿 灌溉 ,养根保叶壮 是形成穗 、粒和粒 重的生殖生长 阶段 ,是决定 穗数 大小和千粒重高低的关键时期 ,田间管理的重点是 籽 ,黄熟期退水落干 ,以便收 获。 22 适时晒田 ,合理促 控 . 养根护叶 、防病虫 、 防早衰。为此 , 加强水稻大田 般在6 0 月2 日左右或总茎蘖数达 ̄ — 0 ,8 2万苗 J 1 管理尤为重要 ,应 突出抓好 以下几点 : 时 ,按照 “ 苗够不 等时 、时到不 等苗”的原则 ,必 1 配方施肥 。合理运筹 须及时退水 ,晒 田控苗 ,控 上促 下 ,抑制无效 分蘖 11 配方施肥原则 . 严格 进行科 学施肥 ,坚持 控氮 、增磷 、补钾 、 的发生 ,晒至 叶尖挺举扎 手 ,田面起鸡爪纹即可复 月 0 配微平 衡施肥 ,配合一定 量农家肥 ,做 到有机 肥与 水 ,复水不 迟于 7 1 日,一 般肥 田 、旺苗重 晒 , 瘦 田、弱苗轻晒 。 无机相结合 。 3 病虫草 害综合 防治 12 施肥标准 . . 按 照每生产 10g 0k稻谷 ,需从土壤 中吸收氮 31 病虫防治原则 遵循 “ 预防为主 、综 合防治的方针和绿色无公 ( ). g ( . g 钾 ( , 31g 0 - 0 公 N 24 磷 O) 2 、 k 1k KO). ,6 0 7 0 k 斤 生产水平 ,在66? 2 家)d o 一(O 斤的 害 ”的植保 公共 理念 ,优 先采用农业防治 、物理防 6. 1 m  ̄农 J 5o 2) 公  ̄ 0
水稻大田整地的流程
水稻大田整地的流程咱今天来唠唠水稻大田整地的那些事儿。
一、为啥要整地呢。
种水稻之前得整地呀,就像咱们人要住房子得先把地基打好一样。
地整好了,水稻住着才舒服呢。
这地要是坑坑洼洼的,水稻的小根根就没法好好伸展,水也不能均匀地分布,那水稻肯定长不好。
所以啊,整地是种好水稻特别重要的一步。
二、整田前的准备。
在开始整田之前呀,咱得先把田里上一茬作物留下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清理干净。
比如说残留的秸秆啥的,就像打扫房间一样,先把旧垃圾都清出去。
然后呢,还要看看田埂是不是牢固,要是田埂塌了,水可就到处乱跑啦。
这时候就需要把田埂加固一下,就好像给房子砌墙一样,得保证它能把水好好地围在田里。
三、翻耕。
接下来就是翻耕啦。
这就像是给土地做个深度按摩。
把土翻一翻,能让土壤变得疏松,那些藏在深处的营养物质就可以跑到上面来,让水稻能轻松吃到。
翻耕的时候呀,深度很重要呢。
不能太浅,太浅了就像只在皮肤表面挠痒痒,没起到啥作用。
一般来说,翻耕个二十厘米左右就比较合适啦。
用犁或者那种大型的翻耕机器都可以,看着那一大片土地被翻过来,就感觉土地要开启新的生命旅程了呢。
四、耙田。
翻耕完了就到耙田啦。
耙田就像是把翻起来的土块再搓一搓,让它们变得更细碎。
就像咱们揉面团一样,要把面团揉得均匀又细腻。
耙田的时候,要让田地里的土块都被碾碎,这样土地表面就会很平整。
如果土块太大,水稻种下去就像坐在大石头上,根都没法好好扎下去。
而且平整的土地也有利于水的均匀分布,不会有的地方干,有的地方涝。
五、平整田面。
这一步可不能马虎。
要让整个田面像镜子一样平。
怎么做到呢?可以用那种专门的平整工具,在田里来回走几遍。
这时候就得有耐心啦,就像画画的时候要慢慢勾勒细节一样。
要是田面不平,水浅的地方水稻会渴死,水深的地方水稻可能会被淹死呢。
所以啊,一定要把田面整得平平整整的,让每一株水稻都能享受到公平的待遇。
六、施基肥。
整地的时候还有个很重要的事儿就是施基肥。
基肥就像是给水稻准备的第一餐,得营养丰富才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返青分蘖期的田间管理
从移栽(或抛植)至分蘖高峰期,是促进个体健壮生育,构造高产群体结构的关键时期大田管理一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水浆调理
移栽时田间要保持一定的水层,一般水深约6—7cm,以利造成温湿度比较稳定的环境,有利于早发新根,加速返青。
早稻秧苗返青后,采取浅灌,一般水深3—4cm,间或露泥,以提高水温和泥温,增加土壤氧气和有效水分,并使稻株茎部光照充足,为早分蘖创造有利条件。
晚稻返青期气温高,光照强烈,叶面蒸腾大,因而插后要灌较深的水,以利活蔸。
返青后,应以勤灌浅灌为主,间或短暂露田,以促进多生新根,早生分蘖。
(二)科学施肥
早分蘖、多分蘖是构筑丰产苗架的关键;而水稻大田有效分蘖时间短,绿肥田早稻为7—9天,三熟制早稻为4—5天,中稻为10—15天,连作晚稻在10天以内,因而早施分蘖肥,争取有效分蘖期间内多生分蘖,为多穗打下基础至关重要。
早稻分蘖肥一般在插后5—7天施下,每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施后5—7天如发现禾苗生长不平衡,则对弱苗酌情补施,促进平衡生长。
(三)中耕除草
稻田中耕,不仅能除草,还能补充土壤空气,加速肥料分解,促进禾苗分蘖。
目前,稻田采用化学除草渐为普遍,通常在插后3—7天施药。
施药技术及注意事项严格按产品说明书办理。
(四)防止僵苗
僵苗有多种类型,主要为中毒型,是未腐熟有机肥施用过量或绿肥翻耕过迟所致,采取施石灰、石膏方法可以缓解;另外是冷害型。
湖南省常因“五月低温”造成早稻僵苗不发。
防止方法是于寒潮期间灌深水以保温;缺素型比较普遍的是缺磷、缺钾、缺锌,在湖南省缺锌更为常见,对付的方法是补施所缺肥素。
二、拔节孕穗期的田间管理
拔节孕穗期是禾苗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一方面是以分蘖、茎秆伸长为中心的营养生长,另一方面以幼穗分化为中心的生殖生长,因而植株生长量迅速增大。
这一时期的田间管理的主要措施为:
(一)适时适度晒田
晒田的作用,一是能改善土壤通气性,降低土壤有毒还原物质,为根系育创造良好条件;二是晒田过程中土壤中铵态氮和有效磷含量及土壤含水量下降,因而可抑制分蘖发生,减少无效分蘖。
晒田时期掌握,一般是根据禾苗生育进度和苗数而定,以幼穗分化初期晒田为宜,或大田苗数达到预定数量开始晒田,做到“时到不倒苗,苗够不等时”。
晒田程度,常规稻要求晒到田边开小坼,田中稍硬皮;如禾苗长势旺,泥脚深,施肥多的田应适当重晒。
杂交稻一般实行轻晒或露田,不宜重晒。
(二)间隙灌溉
晒田结束后,禾苗将进入孕穗阶段。
此时气温高,叶面积大,水分蒸腾多,生态需水和生理需水量大,是水稻一生中对水分最为敏感的时期。
这一阶段,稻田需有水层,要严防脱水受旱。
但长时间处于淹水状态又会引起土壤气氧气不足,对根的生长不利。
因此在水源条件便利的地方,可采用灌水与落水相间的间隙灌溉法。
(三)巧施穗肥
幼穗分化期是水稻一生中两个吸肥高峰之一(另一个是分蘖期),必须满足养分供给。
要视前期施肥情况和晒田复水后禾苗生长情况,酌情补给。
三、抽穗结实期的田间管理
抽穗结实期是以谷粒充实为主的生殖生长期,也是结实率与粒重的决定时期。
这一时期田间管理的重心是防止根系过早衰败,叶片过早落黄,保证较高的光合效率,制造和积累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管理的重点措施是:
(一)干干湿湿灌溉
早稻灌浆结实阶段,气温高且常伴以“火南风”,禾苗蒸腾失水快,如田间土壤水分不足,往往造成籽粒灌浆时间缩短,秕粒增多和千粒重下降。
但又不能长时间保持水层,以免降低土壤含氧量和根系活力。
因而这一时期的水分管理采取干湿交替为好。
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白天灌水,夜间排露办法调节田间温湿条件,有利增加实粒,提高粒重。
(二)补肥壮籽
水稻抽穗,叶片中氮素转移到穗部,使叶片含氮量降低,光合能力减小,提早衰老的死亡。
因此,补施一定的氮肥可延长叶片功能时期,增强光合作用,有利结实壮籽,提高单产。
因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壮籽肥发叶面喷施效果最好。
壮籽肥一般在孕穗期至齐穗期使用,所用肥料有尿素、磷酸二氢钾等。
90年代以来,湖南省广泛使用“谷粒饱”,对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效果显著。
施用方法是,每亩用“谷粒饱”一小包(50克装),兑水50千克,于抽穗期作叶面喷施。
四、连作晚稻的田间管理
上述三节主要适用于早、中稻生产,但大部分亦适用于连作晚稻。
然而,连作晚稻因生态环境不同,其特点主要是“三短一早”,即全生育期缩短,营养生长期短,有效分蘖期短,幼穗分化早。
因而在田间管理上,要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扬长避短,才能获得丰收。
(一)施肥
连作晚稻施肥的原则是:基肥足,面肥速,追肥早,穗肥巧。
“面肥速”,面肥是指插秧前最后一次耙田时施于田面的肥料,需用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等速效化肥,使禾苗返青后迅速得到养分,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营养生长期。
“追肥早”,因连作晚稻分蘖早,速度快,因而需要及早加重分蘖肥的使用。
分蘖肥的施用量每亩为尿素10千克,氯化钾5千克,返青后即追肥,争取在较短的有效分蘖期间多发分蘖,迅速形成高产群体结构。
“穗肥巧”,是指在前期施肥不足,禾苗长势不旺的田,于幼穗分化开始时,每亩补施尿素3.5-4千克,以巩固有效分蘖,增加每穗颖花数量,达到增穗增粒。
孕穗期间,若禾苗叶片变黄,可采取叶面喷施办法,袜施粒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但需注意,田肥苗旺的田要慎重施用,以免贪青晚熟,遭遇寒露风的危害。
(二)管水
连作晚稻插秧和返青期,正值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故需有一定的水层插田和返青。
水源不足不便的地方,前作早稻收刈时最好不要脱水,并采用免耕稻草覆盖的办法,减少田中水分蒸发,降低泥温,使连作晚稻在有水的情况下插田。
因连作晚稻分蘖早,所以返青后即要开始浅水灌溉,结合露田,促发新根,多分蘖。
后期水浆管理与早、中稻基本相同;但在抽穗期如遇寒露风,则需灌深水以保温,减轻寒害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