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优质课件:第五章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共35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优质课件:第五章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共35张PPT)
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2节
这些都是什么?
这些物质能在市场上直接 买东西吗? 不能
我们在市场上能用直接 用什么买东西?
那么细胞中……
问题1
忆一忆
问题 2
哪些物质与能量有关? 糖类 ——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脂肪 ——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哪些结构与能量转换有关?
讨论
糖类、脂肪等物质能为生命活动 直接供能吗?
能量转换站-----叶绿体
人、动物、真菌等: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人、动物、真菌等
绿色植物
ADP +Pi
能量

ATP
光合 呼吸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TP
能量
呼 吸
Pi 酶 酶 能量 ADP
主动运输发光 发电肌肉收缩 大脑思考物质 合成
Pi
ATP与ADP相互转化
ATP
酶 酶
ADP+ Pi+能量
讨论 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是否是可逆反应?
ATP合成与ATP分解的比较:


反 应 ATP→ADP+Pi+能量 ADP+Pi+能量→ATP 合成反应 反应类型 水解反应 合成酶 酶的类型 水解酶 线粒体、叶绿体、 场 所 活细胞所有部位 细胞质基质等 能量来源 高能磷酸键 能量去向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光能 储存于高能磷酸键 中
ATP的水解过程
ATP
ATP水解酶
为 生命活 动提供 能量
ADP+ Pi+能量
讨论
哪些生命活动由 ATP 直接供能?
用于主动运输 (渗透能)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5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课件(113张)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5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课件(113张)

1.生长素分布和运输的易错点 (1)单侧光、重力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但不影响生长素的产生。 (2)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植物尖端(茎尖、根尖)。 (3)生长素在琼脂块中的运输不是主动运输,也不是极性运输,而是扩散 作用。
2.生长素的运输 运输
图示 方法
图示解读
横向 运输
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中的生长素从②运至①
4.对生长素的敏感度 不同器官敏感度不同:㉘______根__>__芽__>__茎________ 不同细胞成熟度敏感度不同:幼嫩细胞>衰老细胞 不同物种敏感度不同: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主题学习一 探究向光性原因的相关实验
(1) 达尔文的实验中,遮盖胚芽鞘尖端和它下面一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分别遮盖胚芽鞘尖端和它下面的一段,是采用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 不受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的反应,从而确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
解 在调节植物生长时表 2.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合 法原理” 读 现出两重性,既能促 成、运输、分布和生理 2.“生长素的合成、运输
进生长,也能抑制生 作用,阐释生长素作用 与分布及其生理作用”的

特点中蕴含的适度与平 学习中,利用知识的逻辑
衡观(生命观念)
关系,循序渐进地学习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生长素发现的相关实验
(1) 生长素能不能对人发挥作用?为什么? [答案] 不能。人的细胞中不存在生长素的受体。 (2) IAA的组成元素有哪些?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是否只有IAA? [答案] C、H、O、N。植物体内具有与IAA相同效应的物质还有苯乙酸(PAA)、 吲哚丁酸(IBA)等,它们都属于生长素。
1.明确胚芽鞘系列实验的相关结论 (1)胚芽鞘尖端:感光部位、生长素产生部位、生长素横向运输部位; (2)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胚芽鞘弯曲生长的部位、极性运输的部位; (3)生长素的产生不需要光; (4)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分别与生长素的有无和分布是否均匀有关。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5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5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课件
答案:B
【例2】分别对三个胚芽鞘做下图处理,然后均从左侧给予 光照,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甲和丙均向左侧弯曲生长 B.乙向左侧弯曲生长 C.丙向右侧弯曲生长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解析:分析可知,甲、丙均弯向光源(左侧)生长;乙向右侧弯 曲生长,即背向光源生长。 答案:A
【方法规律】 不同处理条件下植物生长情况的结果分析
2.植物激素。 阅读教科书中的相应内容,概述植物激素的概念、作用 及种类。 (1)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_产__生_部位运送到_作__用__部 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_有_机__物__,叫作植物激 素。 (2)作用:作为_信__息__分__子_,几乎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 程中的所有生命活动。 (3)种类:生长素、_赤__霉__素_ 、细__胞__分__裂__素_ 、脱落酸、乙烯 等。
①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的实验是 A、B 。 ②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透过琼脂片向下运输的实验 是D 。 ③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分布不均匀导致胚芽鞘弯曲生长 的实验是 C 。 ④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的实验是 E 。 (2)请结合上述实验,分析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提示:植物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 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 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1)浓度、器官种类。
①生长素在浓度_较__低_时促进生长,在浓度_过__高_时则会 抑制生长。
a.生长素浓度在_O_A_′ _之间促进根的生长;浓度>_A_′_时, 抑制根的生长。(填字母)
b.对根的生长促进作用最强的生长素浓度是_A_点所对 应的浓度。
②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程度大小关系为_根__>_ 芽 __>_茎 __。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1

李比希
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 物质,但是这些物质只有在酵 母细胞死亡后才能发挥作用
毕希纳
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 催化作用,就象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萨姆纳
酶是蛋白质
切赫和奥特曼
少数的RNA具有催化作用
酶的作用和本质
1、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①在催化某一反应时,与其他一般无机催化 剂一样,能显著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 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并不改变 生物催化剂 反应的方向和平衡常数。 ②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均没有变化。 2、酶的本质 ①探索历程
太阳能是几乎所有生命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源头。外界能 量输入细胞,并为细胞所利用,都要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学习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 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3、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 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 验。
②本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教材82页练习
〖提示〗基础题 1.巴斯德: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的某 些物质在起作用。 李比希: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是这些物质只有在酵 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毕希纳: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 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萨姆纳:酶是蛋白质。 2.(1)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成千上万种化学反应,这些化 学反应需要高效率地进行,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得多。 (2)细胞内的化学反应需要在常温、常压、酸碱度适中等温和条 件下进行,无机催化剂常常需要辅助以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 剧烈条件才能有较高的催化效率。 3.D。 拓展题 1.可用第2章中学过的鉴定蛋白质的方法。在萨姆纳之前,之所以 很难鉴定酶的本质,主要是因为细胞中酶的提取和纯化非常困难。 2.(1)如四膜虫的rRNA前体具有催化活性。(2)目前已有发现 具催化活性的DNA的报道。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5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课件(21张)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5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课件(21张)

第1讲 描述运第动5的章基本植概物念生命活动的调节
2|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 1.合成:生长素主要在芽、幼嫩的叶和 发育中的种子 中合成,在这些部位,
色氨酸 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2.运输
(1) 极性运输
第1讲 描述运第动5的章基本植概物念生命活动的调节
(2) 非极性运输 :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 3.分布: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第1讲 描述运第动5的章基本植概物念生命活动的调节
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作用: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给细胞传达信息,起着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作用。 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起着促进 细胞伸长生长 、 诱导细胞
分化 等作用;在器官水平上则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如促进 侧根和不定根 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 发育 等。 2.作用特点: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较高时抑制生长。 3.生长素作用特点的实例——顶端优势 (1)原因:顶芽处生长素浓度较低促进生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生长。 (2)解除方法: 去掉顶芽 。 (3)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人们根据植物顶端优势的原理采用一定措施来提高作物 的产量,如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
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 片,能透过琼脂块
相关结果 ①尖端未受光,因此直 立生长; ②尖端受单侧光,因此 弯向光源生长
①向右弯曲生长; ②直立生长; ③向光生长; ④向光生长
第1讲 描述运第动5的章基本植概物念生命活动的调节
旋转类
①仅暗盒内植物旋转 则胚芽鞘各部位均匀 受光; ②仅暗盒旋转、③暗 盒连同植物一起旋转, 则胚芽鞘仍受单侧光; ④植物处于转盘中心 时,离心作用对胚芽鞘 各部位影响相同,若植 物置于转盘边缘,则离 心作用使生长素向远 离盘心处沉积

人教版生物必修1全册精品课件第五章第4节三

人教版生物必修1全册精品课件第五章第4节三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3.生物的代谢类型 (1)自养生物: 将___无__机__物___转化为有机物 的生物. ①能进行__光__合__作__用__的生物: 如绿色植物. ②能进行__化__能__合__成__作__用_____的生物: 如硝 化细菌.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所以在一个实验中存在着多个自变量, 得 出的实验结果是不可靠的, 一个实验中只 能存在一个自变量, 除了这个自变量外其 他变量应保持相同. 由于抽取气体后在光 下还有可能产生气体, 所以抽取气体后应 进行黑暗处理. 【答案】 B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3.应用 控制_光__照__的__强__弱____和温度的高低, 适当增 加作物环境中__C_O__2的__浓___度____来提高光合 作用强度.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想一想 进行植物温室栽培时, 适量燃烧柴草或放 一些干冰, 能够增产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适量燃烧柴草或放 一些干冰能增加CO2浓度, 增强光合作用强 度, 合成有机物增多, 使作物增产.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①A点: 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呼吸作用释 放的CO2(此点叫CO2补偿点). ②AB段: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CO2浓 度的增大而加快. ③B点: 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时的CO2浓度(B 点叫CO2饱和点).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4.水及矿质元素Biblioteka 光合作用的影响: ①N、Mg、Fe等是叶绿素合成的必需元素, 若这些元素缺乏, 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从 而影响光合作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优质课件: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共73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优质课件: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共73张PPT)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1、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2、根据是否需要光,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 概括地分为 光反应 和 暗反应 两个阶段。 3、读懂教材103页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 4、填表比较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CO2+H2
O*
* ( CH O ) +O 2 2 叶绿体
光能
6CO2+12H2O
请分析光下的植物突然停止光照后,其体 内的C5化合物和C3化合物的含量如何变化? C3 ↑ [H] ↓ 停止 光反应 还原 光照 停止 ATP↓ 受阻 C5 ↓
2C3 请分析光下的植物突然停止 CO2的供 供氢 应后,其体内的 C 化合物和 C 化合物 5 3 CO2 [H] 的含量如何变化? 酶 供能 C↓ 5 C ATP 固定 3 CO2 ↓ ( CH O ) 停止 2 C5 ↑
恩格尔曼实验的巧妙之处
选材好。 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 用好氧细菌可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 设计妙。 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排除了氧气和光的干扰; 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叶绿体上可分为有光照和无 光照的部位,相当于一组对照实验。
叶绿体的功能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
开始时 5年后 实验前后 的差值 柳树的 2.3kg 76.7kg +74.4kg 质量 干土的 90.8kg 90.7kg -0.1 kg 质量
结论:植物的物质积累不是 来自于土壤,而是完全来源 于水。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 为只有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建造自身 的原料,而没有考虑植物能否从空气 中得到什么。
2.暗反应阶段 场所: 叶绿体的基质中 [H] 、ATP 条件: 多种酶、
CO2的固定:CO2+C5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光合作用(共47张PPT)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光合作用(共47张PPT)
⑵随着光照强度减弱,光合速率减慢,当减弱到一定的光照强度时, 光合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量几乎相等,此时的光 照强度为光补偿点
图一
图二
1、图二曲线和图一曲线有何不同,A、B、C三点的含义是什么?
A
AB
B
B点之后
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
阳生 阴生
若图中两条曲线分别代表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请把 它们区分出来。
B 和 B′点都表示 CO2 饱和点。
应用:“正其行,通其风”,增施农家肥
3.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应 增大昼夜温差:

白天调到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夜晚适当降温,以降低作物细胞 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保证有机物的积累,促进作物生长。
水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夏季中午温度高 蒸腾作用强 叶片缺水
气孔关闭
结论: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二、1779年英格豪斯(荷兰)实验
黑暗
光下
①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 ②植物体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
一段时间后
结论:植物可 以更新空气
一段时间后
三、1785年,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是 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四、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 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ch光合作用中c3c5atph的含量变化h减少atp减少c3含量上升c5含量下降ch2o合成量减少光照强弱co2供应丌变光照丌变减少co2供应含量上升ch2o合成量减少h相对增加atp相对增加条件c3c5h和atpch2o合成量光照减弱co2供应不变光照增强co2供应不变光照不变增加co2供应光照不变减少co2供应减少减少增加增加增加增加增加增加增加增加减少减少减少减少减少减少增加增加减少减少减少减少增加增加减少减少减少减少增加增加增加增加hatp变化同步c3c5变化相反变化发生在短时间内后又建立新平衡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件51植物生长素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件51植物生长素
(通过对照实验,探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还是胚芽 鞘的伸长区)
3.达尔文的实验组中哪些可以形成对照?各种对照分别能得出什 么样的结论?
(A、B对照,说明胚芽鞘的想光弯曲生长与胚芽鞘的尖端有关 B、D与A对照,说明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而向光弯曲部位是尖 端下面一段)
5.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是较长时间的单侧光照射引起植株弯向窗外光源生长。 这样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的阳光,从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 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求)
3. 这种生长方向的改变是发生在植物的幼嫩部分还是成 熟部分?
(植物的弯曲生长发生在幼嫩部分)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的实验
实验一:单侧光的照射胚芽鞘一段时间后,发现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伸长区为尖端下面一段,尖端产生某种物质,向下运输,促使 下部弯曲生长)
2.鲍森·詹森的实验
实验过程:在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切去胚芽鞘的尖端后加上 琼脂片,再将琼脂片上放置尖端
通过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的实验
实验过程:黑暗环境中切去胚芽鞘的尖端放在胚芽鞘的一侧,结 果发现胚芽鞘弯向对侧生长
(1)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
(尖端的位置(“影响”分布不均匀,有尖端的位置“影响” 分布较多,无尖端的位置影响几乎没影响)
(2)实验为什么要在黑暗中进行? (排出单侧光的影响,控制单一变量) (3)通过实验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 响在其下部位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2. 生长素的生理功能: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起着促进 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在器官水平上则影响器官的生 长、发育,如促进侧根和不定根的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发育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优秀课件(58张)(共58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优秀课件(58张)(共58张PPT)
二是 待干燥后再重复2-3次 (4)分离色素时,注意不要让层析液没及 滤液细线
二、捕获光能的色素
色素
类胡萝卜素
(含量占1/4)
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a (蓝绿色) 叶绿素
(含量占3/4)
叶绿素b(黄绿色)
因色素中叶绿素含量较多,故植物叶片一般 呈绿色。
二、捕获光能的色素
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
验 500多次
结论: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只有绿叶才 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四、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4.1864 萨克斯 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
一半遮光
一半曝光
结论: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糖类)。
思考ing...
1.为什么要让叶片先置于暗处几小时? 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淀粉)消耗掉
2.为什么让同一叶片的进行一半曝光,另一半遮 光? 为了进行对照,而在同一叶片进行可以避免植 物不同叶片的差异,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普利斯特莱通过 植物和动物之间进行 气体交换的实验,第 一次成功地应用化学 的方法研究植物的生 长,得知植物生长需 要吸收二氧化碳,同 时放出氧气。
四、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1771 年英国的普利斯特莱
结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有时实验成功 有时实验失败
四、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3.1779 荷兰英格豪斯 重复了普里斯特利的实
四、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6.1938 鲁宾和卡门 氧气来自哪里
同位素 示踪法
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于水
四、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7.1948 卡尔文 探究碳的途径
探明了CO2中碳在光合作用的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五、光合作用的过程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3节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优质课件25张3共25张文稿演示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3节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优质课件25张3共25张文稿演示

产生
CO2
产生
CO2
分别给酵母菌提供有氧和无氧的条件, 一段时间后检测其产物是否含酒精或 者二氧化碳
配制酵母菌培养液置于A、B锥形瓶 组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装置图 放置在25-35℃、环境下培养8-9小时
总结与反思
进行实验
检测CO2的产生: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检测酒精的产生:
(1)各取A、B锥形瓶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2ml 注入已编号的试管
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进行试验: (1)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或者观察溴麝香草 酚蓝颜色变化情况 (2)各取A、B锥形瓶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2ml注入已 编号的试管 (3)分别滴加0.5毫升重酪酸钾--浓硫酸溶液,轻轻震 荡、混匀
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实验结果: 条

有 氧
无 氧
澄清石灰水
混浊 (+++)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设置对比实验
根据实验需要,理清实验步骤
配制培养液 控制有氧、无氧环境 科学检测因变量 限制好无关变量
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提出问题:酒精和CO2是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产生的?
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作出假设: 有氧
无氧
产生 酒精 产生 酒精
无氧 有氧
产生
CO2
产生
CO2
预期结果
无CO2,无酒精 有CO2,无酒精 无CO2,有酒精 有CO2,有酒精
有氧条件 无氧条件
√ √
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设计实验:分别给酵母菌提供有氧和无氧的条件, 一段时间后检测其产物是否含酒精或者二氧化碳
是因为微生物的污染,即醋酸菌的呼吸作用,而荔 枝的腐败是因为荔枝果肉细胞的呼吸作用。 Q2:综合上述材料,你还知道哪些保存食物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kJ.mol-1
反应物
无参催与化反剂应催化,不提75供能量
用胶态铂催化 54
过氧化氢酶
29
产物 反应进程
.
9
酶的作用: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 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降低活化能 催化作用
.
10
.
11
3.酶的本质 A.酶本质的探索:
(1)1857年,法国 巴斯德 通过显微镜观察,提出酿酒中发酵是由于酵
第一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
.
1
问题探讨
斯帕兰扎尼实验
过程:肉块放入小金属笼内,让鹰吞下
现象:肉块消失了 推测:是胃内的化学物质将肉块分解了 证明:收集胃内的化学物质,看看这些物质在体外是
否也能将肉块分解
本实验能证明:胃具有化学消化的作用
.
2
一、酶的作用和本质
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 化学 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正是由于酶的催化作用,细胞代谢才能在温 和的条件下快速进行。
.
7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 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加热
能 ………………

活 化 能
反应物
.
产物
反应进程
8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无机
Hale Waihona Puke 主要特点催化剂能 ………………

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活 化
..…………

条本件身的量与化学活性化质能不变
3%
无关变量
2ml 2ml 2ml 2ml
反应条件
常温
肝脏研
90℃ FeCl3 磨液 自变量
2滴清水 2滴清水 82滴滴 2滴
不明显 少量 大较量多 大量
不复燃 不复燃 复变燃亮 复燃 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速率不一样 .
因变量
yy==kkx·+zx
5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
对照组
对照实验
.
26
5.酶的特性 高效性 专一性 多样性 作用条件比较温和
.
27
.
28
(1)细胞中主要是由什么细胞器来产生能量的? (2)细胞中有哪些生理过程在不断地消耗着能量? (3)细胞内存在有糖类、脂肪等有机物,这些有机
物含有大量且稳定的能量,但某项生命活动可能 不用大量的能量就足以进行,而且糖类、脂肪中 储存的能量又过于稳定,不易被生物体利用,细 胞又是怎样解决这一矛盾的呢?
.
16
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各条件使反应加快的本质:
加热:提高分子的能量 Fe3+: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酶:更显著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正是由于酶的催化作用,细胞代谢才能在温 和的条件下快速进行。
.
17
课堂练习
为了验证加酶洗衣粉是否比普通洗衣粉有更 强的去污力,有一个生物实验小组把同样的脏布 条放在不同的烧杯内浸泡
母细胞的存在 结论: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 精的
.
12
(2)德国 李比希 结论:发酵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 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3)德国 毕希纳 过程: 结论: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
酿酶
.
13
(4)美国 萨姆纳 1926年,从刀豆种子中提出脲酶结晶,脲酶是
实验组
反应条件
3% 3% 3% 3% 无关变量
2ml 2ml 2ml 2ml
常温
90℃
肝脏研
FeCl3 磨液
自变量
2滴清水 2滴清水 2滴 2滴
不明显 少量 较多 大量
不复燃 不复燃 变亮 复燃 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速. 率不一样
因变量
6
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各条件使反应加快的本质:
加热:提高分子的能量 Fe3+: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酶:更显著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一种蛋白酶 20世纪30年代,相继提出了多种酶的蛋白结晶
结论:酶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
14
(5)20世纪80年代 切赫、奥特曼 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结论:
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 蛋白质,少数是RNA
.
15
B.酶的定义: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 怎样验证酶的存在? 与双缩脲反应 催化脂肪酶水解的酶是?主要的合成部位? 判断:酶是蛋白质 所有的细胞都能产生酶
.
24
总结酶
1.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 所有的活细胞 细胞内、细胞外、体外
2.作用: 催化作用 降低活化能
.
25
3.本质:有机物(绝大多数、少数) 具备蛋白质的性质
(合成受遗传物质的控制、与双缩脲反应为紫色、 可水解为氨基酸) 4.同无机催化剂一样,
只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方向和终产 物的浓度,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不发生改变。
.
31
蒸馏水 医用葡萄 2ml 糖溶液2ml
ATP注射 液2ml
萤火虫发光器 的经典实验
A
BC
A
B
.
C 32
问题思考:
1.选择萤火虫的发光器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参考答案:主要是它发光的现象容易观察等)
2.将发光器捣碎的目的:
(参考答案:增大发光细胞与溶液接触面积,加快化学反
.
29
讨论:
1.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2.萤火虫体内有特殊的发光物质吗? 3.萤火虫发光的过程有能量的转换吗?
.
30
萤火虫发光器
用小刀将数十只萤火虫的
发光器割下,干燥后研磨成粉末,
取三等份分别装入三支试管,各
加入少量水使之混合,置于暗处,
可见试管内有淡黄色荧光出现,
约过15分钟荧光消失
合成代谢(同化作用) 分解代谢(异化作用) 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
3
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2 H2O2 → 2 H2O + O2
1.常温下反应 2.加热 3.Fe3+做催化剂 4.过氧化氢酶
加入试管直接观察 酒精灯加热 滴加FeCl3溶液 猪肝研磨液
.
4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
变量
3%
3% 3%
2.专一性 一中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多样性 4.作用条件比较温和
.
21
.
22
酶活性: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 最适的温度和PH条件下, 酶的活性最高
不同的酶具有不同的最适的温度和最适PH
.
23
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 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不可逆) 低温,不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只是降低酶的活性。 (可恢复)
.
18
1.请设计实验来验证加酶洗衣粉对何种污渍起作 用。
2.请设计一则加酶洗衣粉的商业广告,广告时间 为一分钟。设计广告时要注意用语的科学性和 艺术性,既反映产品的科技含量,又有浓郁的 生活气息,还要符合广告法。
.
19
第一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 酶的特性
.
20
二、酶的特性
1.高效性 (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