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1 人教课标版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阶级关系 • 诸侯士大夫崛起,“士” 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 跃,受到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 思想文化 • 私学兴起, “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
•启示: 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政治经 济发展、变革的产物
• 概念: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以传 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 派,被称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争这 些学派互相批驳、诘难,彼此吸收、融合, 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民(仁本,义惜私,民人礼力讲,,智学取);信 社稷—次—之《,公庶孙人丑者上水》也
于有民教,无反类对。苛
政和任意刑杀
君为轻。 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
练:孟子和荀子同为儒家的继承人,但又有
很大的分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孟子主张“性本善”,施行仁政
②荀子主张“性本恶”,施政用“仁义”、
“王道”
③孟子和荀子的分歧在于“人性论”的截然
• 礼治: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 才能达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 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
• 德治: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仁义理智信 • 人治:重视,关心人在国家统治中的作用。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政在 人”、“有治人,无治法” 。
材料1: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 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天 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 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政绩十分显著,五 十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府高官,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 绩,后在55岁左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之后孔子离开鲁 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 张,然而屡遭冷遇,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最终未能实现。退 而修诗书。
• 2、孔子的思想
• 思想核心:“仁”、“礼”、“中庸”
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

• 课标: •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
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 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 政治
• 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 经济
•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
——《论语》
1、孔子所说的“礼”实质是指什么? 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
材料2: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
所而众星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
而民善矣。
——《论语》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材料3: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 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 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韩非子》
相反
④荀子主张除 “礼治”、“德治”外,还提
倡“法治”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D
C、 ① ③ ④
D、① ② ③ ④
比较孟子和荀子的异同点
• 同: 1、发挥孔子的“仁”的思想, 2、民本思想
• 异: 1、人性论 2、荀子+法家思想 3 、孟子-理想主义 荀子-现实主义
儒家思想主要有哪些内容??
•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 开创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 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思想。……
三、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1、孟子的思想 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 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
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2、荀子的思想 荀子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改
• 4、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对当 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地影响。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 1、孔子其人 •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生于鲁襄公二
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卒于鲁哀公 十六年(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或孔夫子是对他 的尊称。
诸子百家及主要代表人物
主要派别
代表人物
道家 儒家 墨家 法家
老子、庄子 孔子、孟子、荀子
墨子 商鞅、韩非子
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
• 1、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是中国学术 文化和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 2、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都影响了中国文化进步 的历程
• 3、中国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大多可以从诸子百 家中找到源头
• 政治思想:“以德治民”、“为政以德” •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问题、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 “德” ?
(1)主观目的: 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 隶主的统治。
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 地位,促进生产的展。
(2)具有进步性:
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 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3)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
• 3、孔子的地位: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 想的演变
课标: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 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 想的发展。
人性孟论子曰:性所相以近谓人皆有不性忍本人善之心者性,本今人恶
乍“铠不见而以孺欲仁子①饱将政仁,入,者寒於不爱井而能人,欲平:皆暖治有,天怵劳下惕而恻欲隐休之心”。所非以所人以
内性交就於是孺己“子欲生之立而父而有母立好也人,利,非焉所”以,仁要“政誉生於而乡有党朋疾仁友恶义也,
仁非也无恭之焉而结“下“恶;是敬 有”人果行恻,从其无非是之,性。一隐羞仁道声之四心己己勿②“的以教不之恶而心端,者不克欲所施生“义德育心之然,也礼不从己达不于而善,治,:心也非,之为君复而欲人仁有”杀民,。 人犹端也 ”礼之达 , 。耳则一,非由 也其也”端为人人目是无是 。爱有;也仁,也观四是之后罪;;之体非欲天,民羞无,也之、环而为恶恭无。心有境得贵之敬恻,好和天心,之隐智,声教心之之君义色化,心端+之者非焉学王,也法端舟人非。”习道也也人家也人的。;;,
造了儒家思想,使其更能适应社会
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提出“君舟民水”(民本) 主张“性恶论”
3、孟子和荀子的贡献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足食…民信之
民贵君轻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仁义 君舟民水 性恶论
孔子-至圣 孟子-亚圣 荀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