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优秀教案大集合(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excellent lesson plans large collection)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大全5篇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大全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数学优秀教案大全,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大全篇1一、内容简介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关键信息:1、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过程。
首先提出等号左边的两个相乘的多项式和等号右边得出的三项有什么关系。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并通过多次的检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习态度和方法。
二、学习者分析:1、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①同类项的定义。
②合并同类项法则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2、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学生已经能够整理出公式的右边形式。
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等号的左边形式和右边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公式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力能力。
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实数、代数式、防城、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防城、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
(四)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九年级数学优秀教案范文5篇
九年级数学优秀教案范文5篇九年级数学优秀教案范文1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2.进一步发展估算能力.(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的过程,获得用图象法求方程近似根的体验.2.利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这种求解方程的思路,体验数形结合思想.(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进一步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提高估算能力.教学重点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2.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教学难点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教学方法学生合作交流学习法.教具准备投影片三张第一张:(记作§2.8.2A)第二张:(记作§2.8.2B)第三张:(记作§2.8.2C)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和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关系,懂得了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y=0时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于是,我们在不解方程的情况下,只要知道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可.但是在图象上我们很难准确地求出方程的解,所以要进行估算.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九年级数学优秀教案范文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根据增长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能对方程解的合理性作出解释;2.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想、探讨构建一元二次方程模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2)通过对方程解的合理性解释,培养学习实事求是的作风.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2.难点找等量关系并列出相应方程.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从实际问题引入的基本概念,学习方程的基本解法之后所提出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及最后一节的实践与探索,都是为了给与学生都创造一些探索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发展,学会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特别是从实际情景寻找所隐含的数量关系,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四、教学过程与互动设计(一)温故知新1.请同学们回忆并回答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已知数、未知数,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一个未知数;第二步: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第三步:根据这些相等关系列出需要的代数式(简称关系式),从而列出方程; 第四步:解这个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第五步:在检查求得的答数是否符合应用题的实际意义后,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2.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的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步骤一样.我们先来解一些具体的题目,然后总结一些规律或应注意事项.(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一个长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 若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那么(1)猜一猜,底端也将滑动1米吗(2)列出底端滑动距离所满足的方程.【答案】①底端将滑动1米多②提示:先利用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2.【探究活动】1.某商店1月份的利润是2500元,3月份的利润达到3000元,这两个月的利润平均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精确到0.1%)(1)学生讨论:怎样计算月利润增长百分率【点评】通过学生讨论得出月利润增长百分率=月增利润/月利润例8 某商品经过两次降价,每瓶零售价由56元降为31.5元,已知两次降价的百分率相同,求每次降价的百分率.分析:若一次降价百分率为x,则一次降价后零售价为原来的(1-x)倍,即56(1-x);第二次降价的百分率仍为31.5x,则第二次降价后零售价为原来的56(1-x)的(1-x)倍.解:设平均降价百分率为x,根据题意,得56(1-x)2=31.5解这个方程,得x 1 = 1.75,x2=0.25因为降价的百分率不可能大于1,所以x1 = 1.75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要求的是x=0.25=25%答每次降价百分率为25%.【跟踪练习】某药品经两次降价,零售价降为原来的一半.已知两次降价的百分率一样,求每次降价的百分率(精确到0.1%).【友情提示】我们要牢牢把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三个重要环节:①整体地,系统地审清问题;②把握问题中的等量关系;③正确求解方程并检验解的合理性.(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某商品原价200元,连续两次降价a%后售价为148元,下列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200(1+a%)2=148 (B)200(1-a%)2=148(C)200(1-2a%)=148 (D)200(1-a2%)=1482.为绿化家乡,某中学在20_年植树400棵,计划到20_年底,使这三年的植树总数达到1324棵,求此校植树平均增长的百分数(四)达标测试1.某超市一月份的营业额为100万元,第一季度的营业额共800万元,如果平均每月增长率为x,则所列方程应为()A、100(1+x)2=800B、100+100×2x=800C、100+100×3x=800D、100[1+(1+x)+(1+x)2]=8002.某地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两年内植树面积由30万亩增加到42万亩,若设植树面积年平均增长率为,根据题意列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某农场的粮食产量在两年内从3000吨增加到3630吨,平均每年增产的百分率是多少4.某小组计划在一季度每月生产100台机器部件,二月份开始每月实际产量都超过前月的产量,结果一季度超产20%,求二,三月份平均每月增长率是多少(精确到1%)5.某钢铁厂今年一月份的某种钢产量是5000吨,此后每月比上个月产量提高的百分数相同,且三月份比二月份的产量多1200吨,求这个相同的百分数五、课堂小结九年级数学优秀教案范文3教学目标1、知道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降次”化一元二次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
七年级数学教案优秀7篇
七年级数学教案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七年级数学教案优秀7篇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精选6篇】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牛牛范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6篇初中数学优秀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的计算方法,并能用内角和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索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体会如何探索研究问题。
3、通过将多边形"分割"为三角形的过程体验,初步认识"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1、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2、难点:多边形内角和的推导。
3、关键:。
多边形"分割"为三角形。
【教具准备】三角板、卡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问题1、在一次数学基础知识抢答赛中,老师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一个五边形的所有角相加等于多少度?一个学生马上能回答,你们能吗?2、教具演示:将一个五边形沿对角线剪开,能分割成几个三角形?你能说出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点题)意图:利用抢答问题和教具演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二、探索研究学会新知1、回顾旧知,引出问题:(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
外角和等于____________(2)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_。
2、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1)学生思考,同学讨论交流。
(2)学生叙述对四边形内角和的认识(第一二组通过测量相加,第三四组通过画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
)回顾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内角和,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与猜想。
以四边形的内角和作为探索多边形的。
突破口。
(3)引导学生用"分割法"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方法一:连接一条对角线,分成2个三角形:180°+180°=360°从简单的思维方式发散学生的想象力达到"分割"问题,并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备注方法二:在四边形内部任取一点,与顶点连接组成4个三角形。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相关推荐初中数学优秀教案集锦1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数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2、在“演示操作验证解释应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猜想、与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过程:一、平面内两直线位置关系1、操作:请每位同学在一张纸上画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出现哪些情况?2、分类:根据学生想象,出示下图(网格):师:老师课前也绘制了这样6幅图,想一想,按两条直线的不同位置关系,你可以分成哪几类?说说你的分类依据。
3、讨论交流,揭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小结:两条直线,除了“相交”和“不相交”,还可能存在其他的位置关系吗?板书:相交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不相交二、探究一:垂直1、平面内两直线相交构成的4个角的特点。
师:首先来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这一情况。
师:平面内直线a和直线b相交与点O,已知1=60,谁能马上求出2、3、4的度数?你是怎么想的?2、平面内两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
提问:这4个角的度数有什么特点?固定点O,旋转后,情况还是一样吗?(旋转至垂直)师:现在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了。
继续旋转呢?除了相交成直角以外,其余的情况,都是任意相交的。
板书:任意相交相交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成直角不相交3、练习:下列图形中哪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
○1 ○2 ○34、揭示概念。
(媒体出示)板书:任意相交相交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成直角垂直不相交5、平面图形中的垂直现象。
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直角?在图上用直角记号标出。
哪些线段互相垂直?用垂直符号表示。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教案(优秀5篇)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教案(优秀5篇)数学属于形式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
不同的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本文是编辑给大伙儿整编的初中数学优秀教学教案(优秀5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篇一一、学习目标:1、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明确数的运算顺序、运算律及乘法公式在根式的运算中仍然适用。
2、正确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运算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二、学习重点:正确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运算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二次根式计算的结果要是较简二次根式。
三、过程知识准备1、满足下列条的二次根式是较简二次根式。
2、回忆有理数,整式混合运算的顺序。
3、回忆并整理整式的乘法公式。
方法探究1⑴(512+23)x15⑴(3+10)(2-5)归纳:尝试练习:⑴(3+22)x6⑴(827-53)6⑴(6-3+1)x23⑴(3-22)(33-2)⑴(22-3)(3+2)⑴(5-6)(3+2)方法探究2⑴(3+2)(3-2)⑴(3+25)2归纳:尝试练习:⑴(5+1)(5-1)⑴(7+5)(5-7)⑴(25-32)(25+32)⑴(a+b)(a-b)⑴(3-2)2⑴(32-45)2⑴(3-22)(22-3)⑴(a-b)2⑴(1-23)(1+23)-(1+3)2⑴(3+2-5)(3+2+5)例题解析1、计算:(22-3)2011(22+3)2012.2、若x=10-3,求代数式x2+6x+11的值。
3、若x=11+72,y=11—72,求代数式x2-xy+y2的值。
内反馈1、计算12(2-3)=2、计算⑴(2+3)(2-3)=⑴(5-2)2010(5+2)2011=3、计算:⑴12(75+313-48)⑴(1327-24-323)12⑴(23-5)(2+3)⑴(5-3+2)(5+3-2)⑴(312-213+48)÷234、已知a=3+2,b=3-2,求下列各式的值。
七年级关于数学的优秀教案范本(8篇)
七年级关于数学的优秀教案范本(8篇)七年级关于数学的优秀教案范本(8篇)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数学这种难度较高的学科该怎么准备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七年级关于数学的优秀教案范本,欢迎阅读参考。
七年级关于数学的优秀教案范本(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数轴三要素,会画数轴。
2、能力目标: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能说出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知道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3、情感目标: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数轴的三要素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三、教法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去观察、比较、交流。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活思维1.学生观看钟祥二中相关背景视频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自豪感。
2.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问题1:钟祥二中学校大门南75米是钟祥市统计局,100米是中国建设银行,在她北75米是海韵艺术学校,200米处是中百仓储,请同学们画图表示这一情景。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代表画图演示。
学生画图后提问:1.马路用什么几何图形代表(直线)2.文中相关地点用什么代表(直线上的点)3.学校大门起什么作用(基准点、参照物)4.你是如何确定问题中各地点的位置的(方向和距离)设计意图:“三要素”为定向,用直线、点、方向、距离等几何符号表示实际问题,这是实际问题的第一次数学抽象。
问题2:上面的问题中,“南”和“北”具有相反意义。
我们知道,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能不能直接用数来表示这些地理位置和学校大门的相对位置关系呢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解决方法,学生代表画图。
学生画图后提问:1.0代表什么2.数的符号的实际意义是什么3.-75表示什么100表示什么设计意图:继续以三要素为定向,将点用数表示,实现第二次抽象,为定义数轴概念提供直观基础。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初中数学优秀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初中数学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篇1一、教材内容及设置依据【教材内容】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有理数加法、减法的运算的回顾,学习包括分数和小数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理解其方法;应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设置依据】教材内容的确定主要根据知识的社会作用性、教育性原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能力,以及形成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作用)、后继教育原则(为进一步深造、参加实际工作和适应日常生活准备条件)、可接受性原则(即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接受能力、生理心理特征,又要着眼于学生的不断发展);还要与现实生活、科技发展相适应,逐步深透现代教学思想。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加强,同时又是后面所要学习的有理数的乘法、除法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基础,特别是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为后面的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的学习提供了类比依据。
也为后面学习代数式的合并同类项及有关的恒等变形奠定了基础,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三、对重点、难点的处理【对重点的处理】本节的重点是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为了突出重点,教师应尽量从实际问题引入、应尽可能的在课堂上创设具体教学情境,注重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运算的方法。
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和每节课的具体情况,尽可能的把每节课的“课堂练习”和“习题”的内容划分成不同的板块,如:1、知识巩固型2、实际应用型3、方法多变型4、知识拓展型等。
【对难点的处理】对于难点的处理,因为新教材“强调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因此教学时我们应尽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或用“已知”去解决“未知”的思想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测、交流,充分的探索。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优秀8篇)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初中数学优秀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这里是小编阿青给大家收集整理的8篇初中数学优秀教案的相关范文。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篇一一、背景知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选自浙江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一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的第5节,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提出是从学生生活熟悉的情境入手,借助于气温的高低及数轴,得出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课本安排了做一做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体验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的探索过程。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说出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2、能熟练运用法则结合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特别是应用定值概念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能利用数轴对多个有理数进行有序排列。
3、能正确运用符号∵∵写出表示推理过程中简单的因果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法则借助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难点:利用定值概念比较两个负分数的大小。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设计(一)交流对话,探究新知1、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某一天我们5个城市的较低气温从刚才的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从常见的气温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能有些学生会说从中知道广州的较低气温10∵比上海的较低气温0∵高,有些学生会说哈尔滨的较低气温零下20∵比北京的较低气温零下10∵低等;不会说的,老师适当点拔,从而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以下填空。
比较这一天下列两个城市间较低气温的高低(填高于或低于)广州_______上海;北京________上海;北京________哈尔滨;武汉________哈尔滨;武汉__________广州。
2、画一画:(1)把上述5个城市较低气温的数表示在数轴上,(2)观察这5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3)温度的高低与相应的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发现原点左边的数都是负数,原点右边的数都是正数;同时也发现5在0右边,5比0大;10在5右边,10比5大,初步感受在数轴上原点右边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全套)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全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通过实际问题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1. 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的掌握。
2.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和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1. 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
2.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时间和实践,需要学生不断练习和思考。
3. 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实际经验。
四、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结合实际问题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探究性学习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数学教材。
2. 辅助教材:数学练习册、数学辅导书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数学软件等。
4. 教学案例:实际问题和案例分析。
六、教学计划1. 第一阶段:基础知识讲解,包括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的讲解和练习。
2. 第二阶段:数学思维训练,通过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第三阶段:数学应用能力培养,通过实际问题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 第四阶段:综合复习和测试,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和思维能力。
3. 测试和考试:评估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八、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九、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大全(热门七篇)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大全(热门七篇)初中数学优秀教案大全(热门七篇)。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大全篇1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初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三、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在小学算术中,我们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关知识,那么,一个实际问题能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呢?若能解决,怎样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相比较,它有什么优越性呢?为了回答上述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题。
例1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
(首先,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解法1:(4+2)÷(3-1)=3。
答:某数为3。
(其次,用代数方法来解,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完成)解法2:设某数为x,则有3__2=x+4。
解之,得x=3。
答:某数为3。
纵观例1的这两种解法,很明显,算术方法不易思考,而应用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通过解方程求得应用题的解的方法,有一种化难为易之感,这就是我们学习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目的之一。
我们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个相等关系。
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应用题中提供的条件,应首先从中找出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再将这个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
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实例来说明怎样寻找一个相等的关系和把这个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二)师生共同分析、研究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例2某面粉仓库存放的面粉运出15%后,还剩余__千克,这个仓库原来有多少面粉?师生共同分析:1.本题中给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等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3.若设原来面粉有x千克,则运出面粉可表示为多少千克?利用上述相等关系,如何布列方程?上述分析过程可列表如下:解:设原来有x千克面粉,那么运出了15%x千克,由题意,得__15%x=__,所以x=__。
优秀七年级数学教案(5篇)
优秀七年级数学教案(5篇)优秀七年级数学教案(5篇)好的数学教学计划很有意义的。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奥秘的浓厚兴趣。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优秀七年级数学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优秀七年级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建议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公式、应用公式.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为具体的公式,要注意从中反应出来的归纳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人们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许多常用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写成公式,以便应用。
如本课中梯形、圆的面积公式。
应用这些公式时,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些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数求出所需的未知数。
具体计算时,就是求代数式的值了。
有的公式,可以借助运算推导出来;有的公式,则可以通过实验,从得到的反映数量关系的一些数据(如数据表)出发,用数学方法归纳出来。
用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决一些问题,会给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带来很多方便。
三、知识结构本节一开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见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题循序渐进的讲解了公式的直接应用、公式的先推导后应用以及通过观察归纳推导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整节内容渗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
四、教法建议1.对于给定的可以直接应用的公式,首先在给出具体例子的前提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数字的意义,以及这些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使学生参与挖倔其中蕴涵的思想,明确公式的应用具有普遍性,达到对公式的灵活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有时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尝试探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具体运算推导新公式。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优秀5篇)
初中数学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文是爱岗的小编沉默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5篇初中数学教案的相关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安排1课时讲授;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教学中引用太阳光照射下的影子种种生活中的实例,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影子在生活中的存在,激发学习的兴趣。
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不同时刻物体影子的变化,亲自感受变化的情况,再通过教师讲授逐步加深对投影相关概念的理解,并掌握其应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实践、探索的过程,知道平行投影、正投影的含义;能够确定物体在太阳光下的影子的特征;知道在不同时刻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和方向是不同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实践形成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探索不同时刻不同物体的影子的变化规律:影子长的比等于物体高度的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论研究自然现象,引发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探索的欲望,提高学习兴趣,增进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投影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对平行投影的认识进行物体与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让学生在课前观察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自己总结出一些结论。
一、创设情景问题1:师:请看这幅图片,哪位同学知道这是什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陈述: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它由“晷面”和“晷针”组成。
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慢慢地移动。
以此来显示时刻。
(看下图)设疑激趣:利用古代显示时刻的物体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引出课题问题2:师:太阳光可看成平行的直线,在阳光下,我们经常看见物体的影子,那同学们你们知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在一天中是怎样变化的吗?下面我们来看几副图片:(幻灯显示)(1)(2)(3)上面的三幅图是在我国北方某地某天上午不同时刻的同一位置拍摄的,请根据树的影子,判断拍摄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优秀7篇)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优秀7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数学优秀教案大全,方便大家学习。
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7篇初中数学优秀教案,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初中数学优秀教案。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
2、能用分式表示简单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能解释简单分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3、能分析出一个简单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
4、会根据已知条件求分式的值。
学习重点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学习难点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教学流程预习导航一、创设情境:京沪铁路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纵贯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全长1462km,是我国较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
如果货运列车的速度为akm/h,快速列车的速度为货运列车2倍,那么:(1)货运列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2)快速列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3)已知从北京到上海快速列车比货运列车少用多少时间?观察刚才你们所列的式子,它们有什么特点?这些式子与分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合作探究一、概念探究:1、列出下列式子:(1)一块长方形玻璃板的面积为2㎡,如果宽为am,那么长是(2)小丽用n元人民币买了m袋瓜子,那么每袋瓜子的价格是元。
(3)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为度。
(4)两块面积分别为a公顷、b公顷的棉田,产棉花分别为m㎏、n㎏。
这两块棉田平均每公顷产棉花______㎏。
2、两个数相除可以把它们的商表示成分数的形式。
如果用字母分别表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那么可以表示成什么形式呢?3、思考:上面所列各式有什么共同特点?(通过对以上几个实际问题的研讨,学会用的形式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感受把分数推广到分式的优越性和必要性)分式的概念:4、小结分式的概念中应注意的问题。
七年级数学优秀教案(5篇)
七年级数学优秀教案(5篇)七年级数学优秀教案(5篇)好的数学教学计划很有意义的。
语文是工具学科,是我们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
学好语文有利于提高我们逻辑思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七年级数学优秀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优秀教案篇1近年来,命题改革中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核,特别是阅读理解题成了中考数学的新题不仅在各级各类的命题改革中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核,对数学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从人的发展、人才的培养角度思考,也需要加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阅读理解题成了中考数学的新题型,具有很强的选拔功能。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当重视阅读教学,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加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加强广大师生对数学阅读重要性的理解数学教科书是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阅读是“人——本”对话的数学交流形式。
在这种形式中,学生能通过教科书的标准语言来规范自己的数学用语,能有效地促进数学阅读水平的发展,准确叙述解题过程中有关的观点和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
因此,数学阅读不仅能促进学生数学语言水平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
另外,每年一度的中考试题中都设置了数学应用题,阅读理解题,而学生每遇到应用题的问答便觉得困难重重,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阅读数学的方法。
因此,数学教学有必要重视数学阅读。
二、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的教学原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阅读教学,应当遵循如下的教学原则:1.主体性原则。
从根本上承认和尊重受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能动地参与到数学阅读活动的全过程中来,将自己进行的阅读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的监控,调节;规划阅读进程,独自获得必要的信息和资料;不断培养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习惯,逐步学会探索地进行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习。
2.差异性原则。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大集合.doc
课题:二元一次方程一、教学目标: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2.学会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个解和检验某对数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3.学会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来表示;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并渗透德育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较,加强学生的类比的思想方法; 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认识数学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观点.四、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新闻链接:桐乡70岁以上老人可领取生活补助,得到方程:80a+150b=902 880.2.新课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方程80a+150b=902 880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异同?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做一做:(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①小明去看望奶奶,买了5 kg苹果和3 kg梨共花去23元,分别求苹果和梨的单价.设苹果的单价x元/kg , 梨的单价y元/kg ;②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行驶2时的路程比一辆卡车行驶3时的路程还多20千米,如果设轿车的速度是a千米/小时,卡车的速度是b千米/小时,可得方程: .(2)课本P80练习2. 判定哪些式子是二元一次方程方程.合作学习:活动背景爱心满人间——记求是中学“学雷锋、关爱老人”志愿者活动.问题:参加活动的36名志愿者,分为劳动组和文艺组,其中劳动组每组3人,文艺组每组6人.团支书拟安排8个劳动组,2个文艺组,单从人数上考虑,此方案是否可行? 为什么?把x=8,y=2代入二元一次方程3x+6y=36,看看左右两边有没有相等? 由学生检验得出代入方程后,能使方程两边相等.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并提出注意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书写方法.试一试:检验下列各组数是不是方程2x=y+1的解:①4,3,xy=⎧⎨=⎩②2.5,4,xy=⎧⎨=⎩③6,13.xy=-⎧⎨=-⎩②③是方程的解,每个学生再找出方程的一个解,引导学生得到结论:一般情况下,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3.合作学习:给定方程x+2y=8,男同学给出y(x取绝对值小于10的整数)的值,女同学马上给出对应的x的值;接下来男女同学互换.(比一比哪位同学反应快)请算的最快最准确的同学讲他的计算方法.提问:给出x的值,计算y的值时,y的系数为多少时,计算y最为简便?出示例题:已知二元一次方程 x+2y=8.(1)用关于y的代数式表示x;(2)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y;(3)求当x= 2,0,-3时,对应的y的值,并写出方程x+2y=8的三个解.(当用含x的一次式来表示y后,再请同学做游戏,让同学体会一下计算的速度是否要快)4.课堂练习:(1)已知:5xm-2yn=4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n= ;(2)二元一次方程2x-y=3中,方程可变形为y= 当x=2时,y= ;(3) 已知2,1xy=⎧⎨=⎩是关于x,y的方程2x+ay=5的一个解,则a= .5.你能解决吗?小红到邮局给远在农村的爷爷寄挂号信,需要邮资3元8角.小红有票额为6角和8角的邮票若干张,问各需要多少张这两种面额的邮票?说说你的方案.6.课堂小结:(1)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注意书写格式);(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和相关性;(3)会把二元一次方程化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7.布置作业:(1)教材P82; (2)作业本.教学设计意图:依照课程标准,通过分析教材中教学情境设计和例习题安排的意图,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实际,制订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的设计始终围绕这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教学要求和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创设了教学情境:关心老人,突出情感主线,并贯穿整个教学. 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重组、补充和加工等,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所选择的例习题都体现实际问题数学化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这两个方面的设计贯穿整堂课,把知识内容和情感体验自然连贯起来.其次,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体现了让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几个合作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去接触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生生间的相互评价,关注学生对解题思路回顾能力的培养.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教学中,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类比的方法,使得学生加深印象. 在突破难点的设计上,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选题时,通过降低例题的难度,使学生迅速掌握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字母的方法,体会运用这种方法的可使求二元一次方程求解更简便.《4.2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浙江省温州市乐清虹桥实验中学陈谱锦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数学优秀教案大全初中
数学优秀教案大全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勾股定理的背景,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及其应用。
2. 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1. 勾股定理的内容及其应用。
2. 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勾股定理的证明。
2. 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勾股定理的背景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起源。
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勾股定理吗?它是什么时候发现的?有什么意义?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勾股定理的内容: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 展示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如几何画板演示、折纸法等。
3. 讲解勾股定理的应用,如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等。
三、例题解析(15分钟)1. 出示例题,如:已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cm和4cm,求斜边长。
2. 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展示解题过程。
3. 分析例题,总结解题方法。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挑选部分学生进行解答展示,并给予评价。
五、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勾股定理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出示实际问题,如: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5m和12m,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3. 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并解释答案的合理性。
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再次强调勾股定理的内容及其应用。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勾股定理的内容及其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课堂练习和拓展应用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大集合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大集合(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excellent lesson plans large collection)Topic: equation of two variablesI. teaching objectives:1.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the solution of the two variables one equation and the two variables equation;2., learn to find out the solution of a certain two yuan equation, and test whether a pair of values is the solution of the two yuan equation once;3. learn to express an unknown number in the equation of two variables in a form of another unknown;4., in the process of solving the problem, we should infiltrate the thought and method of analogy and permeate the moral educationTwo, teaching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ies:Emphasis: the meaning of the equation of two variables and the concept of the solution of the two variables equationDifficulty: the deformation of a two dollar one equation into a form of another unknown by means of an algebraic expression of an unknown. The essence of it is to solve an equation containing the letter coefficientsThree,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ethods:By comparing with the one yuan one equation, we can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thinking methods of analogy. Through cooperative learning, we can make the students realize that mathematics is based on the actual needsFour, teaching process:1. scenario introduction:News link: Tongxiang over 70 years old can receive a living allowance,Equation is obtained: 80a+150b=902 880.2. new curriculum teaching:Guiding students to observe the equation 80a+150b=902 880 is different from the one yuan one equationThe concept of two yuan one equation: the equation that contains two unknowns and the number of terms of the unknown number is 1 times is called the two yuan one equationDo sth.:(1) problem according to the equation:Xiao Ming went to visit grandma and bought 5 kg apples and 3 kg pears. They spent 23 yuan, respectively, for the price ofapples and pears. The price of the apples was X Yuan /kg, and the price of pears was y yuan /kg;In the highway, a car traveling at 2 distance than a truck driving 3 distance more than 20 kilometers, if the car speed is a km / hour, the speed of the truck is B km / h, equations can be obtained.(2) P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大集合(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excellent lesson plans large collection)
Topic: equation of two variables
I. teaching objectives:
1.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the solution of the two variables one equation and the two variables equation;
2., learn to find out the solution of a certain two yuan equation, and test whether a pair of values is the solution of the two yuan equation once;
3. learn to express an unknown number in the equation of two variables in a form of another unknown;
4., in the process of solving the problem, we should infiltrate the thought and method of analogy and permeate the moral education
Two, teaching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ies:
Emphasis: the meaning of the equation of two variables and the concept of the solution of the two variables equation
Difficulty: the deformation of a two dollar one equation into a form of another unknown by means of an algebraic expression of an unknown. The essence of it is to solve an equation containing the letter coefficients
Three,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ethods:
By comparing with the one yuan one equation, we can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thinking methods of analogy. Through cooperative learning, we can make the students realize that mathematics is based on the actual needs
Four, teaching process:
1. scenario introduction:
News link: Tongxiang over 70 years old can receive a living allowance,
Equation is obtained: 80a+150b=902 880.
2. new curriculum teaching:
Guiding students to observe the equation 80a+150b=902 880 is different from the one yuan one equation
The concept of two yuan one equation: the equation that contains two unknowns and the number of terms of the unknown number is 1 times is called the two yuan one equation
Do sth.:
(1) problem according to the equation:
Xiao Ming went to visit grandma and bought 5 kg apples and 3 kg pears. They spent 23 yuan, respectively, for the price of
apples and pears. The price of the apples was X Yuan /kg, and the price of pears was y yuan /kg;
In the highway, a car traveling at 2 distance than a truck driving 3 distance more than 20 kilometers, if the car speed is a km / hour, the speed of the truck is B km / h, equations can be obtained.
(2) P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