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二课课时跟踪训练人民版选修3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课时训练1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历史课时训练1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历史课时跟踪训练1 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历史课时跟踪训练1 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历史课时跟踪训练1 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课时跟踪训练(一)一、选择题1.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德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发展[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的是“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与史实不符;C、D不是孔子生活的社会背景。

[答案]A2.有人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

这句话体现的“百家争鸣”的意义不包括( )A.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B.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出现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D.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影响深远[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是社会大变革,而不是“百家争鸣”引起了社会大变革,即B项是原因而不是意义.[答案]B3.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

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A.人性本善B.舍生取义C.民贵君轻D.得道者多助[解析]三民主义体现了孙中山先生重视民权和对民生的关注,这是从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发展而来的.其他选项都不能准确反映民权和民生的思想.故选C.[答案] C4.小成语大文化。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3作业:专题三 第三课 课时跟踪训练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3作业:专题三  第三课  课时跟踪训练

[课时跟踪训练](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936年德国和日本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的根本意图在于()A.夹击苏联B.消灭共产国际C.反对社会主义D.欺骗英法等国,积蓄力量,准备战争解析:A、B、C三项都是德日结盟的借口,其真实的用意是为了欺骗英法美等国,而根本目的是为了扩军备战。

解析:D2.(2012·大纲全国高考)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得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后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恶魔说几句好话。

”这反映出丘吉尔() A.愿意承担绥靖政策失败的责任B.希望尽快开辟第二战场C.认为支持苏联符合英国利益D.力主建立反法西斯同盟解析:材料中的“地狱”“恶魔”指苏联这一社会主义国家,愿意在下院为其说好话,说明丘吉尔表示支持苏联,他是站在与希特勒相敌对的立场,这样做是为了维护英国的利益。

A、B、D三项在题中无法体现。

答案为C。

答案:C3.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日本推行“大东亚共荣圈”计划B.美英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C.为配合德国进攻苏联D.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激化解析:太平洋战争爆发是因为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引起的,它体现了美日在亚太地区争夺的矛盾,这是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答案:D4.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是()A.美国对日投掷原子弹与苏联对日宣战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D.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解析:本题考查辨别历史事物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这场战争取胜的根本保证。

其他三项均不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答案:B5.1942年苏、中、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建立。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表明()①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可以联合共同应付人类面临的挑战②世界是进步的,和平、民主的潮流不可抗拒③英美等国对待苏联的立场是会发生根本变化的④坚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国家是反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A.①②③B.②④C.①②D.③④解析:英美反苏的立场并未因结成反法西斯联盟而改变,故③错误;苏联是反法西斯战争的决定性力量之一,故④错误。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3课件:专题一 第二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3课件:专题一   第二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提示:1914年,日本趁德国在欧洲忙于同英法厮杀,
夺取了德属太平洋岛屿马里亚纳、马绍尔、加罗林群岛; 同时又侵入中国山东半岛,占领德国租借地青岛。
返回
二、凡尔登“绞肉机”与索姆河大战
1.1915年战况
主要战场在东线,德军发动东线攻势,俄军被迫后撤, 双方转入相持的 阵地战 。 2.1916年战况 主要战场在西线,主要战役为凡尔登战役和 索姆河战役
(3)南线:奥军三次侵入塞尔维亚,但被塞军赶出
塞境。 (4)其他战场: ①远东: 1914年,日本夺取德属太平洋诸岛,侵 入中国山东,占领 青岛 。
②西亚和北非:俄国攻入奥斯曼帝国,占领阿塞拜
疆;英国占领波斯湾、巴格达、巴勒斯坦、叙利亚、阿 拉伯、埃及等地。
返回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都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 都曾干过趁火打劫的勾当。 日本在一战中是如何趁火发动的“无限制潜水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同时也为美国参战提供了一个借口。 返回
[特别提醒]
和日本参战一样,美国的参战也带有趁
火打劫、乘人之危的色彩,但是参战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 美国的参战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非正 义性质。
返回
考查点 从凡尔登战役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重大影响的战役之
返回
[例]
材料一
返回
材料二
亨利:有一回,德军发射了一种奇怪的炮
弹,爆炸之后黄绿色的烟雾迅速扩散。这是氯气弹,我立 刻戴上橡胶防毒面具。来不及防护的战友就中毒了。严重 的会发生呼吸系统糜烂,气管只剩下一支棍,旁边的肉全 部脱落,最后死掉了。轻微一些的,呼吸道会被灼伤,有
的造成终身的残疾。
科勒:毒气会久久不散。我还看到一些中毒的战友一 连几天咳嗽着,把他们灼伤的肺给一块块地咳出来,眼睁 睁地看着他们死去。 ——第一次世界大战老兵的回忆 返回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3作业:专题三 第一课 课时跟踪训练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3作业:专题三  第一课  课时跟踪训练

[课时跟踪训练](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造成1936年埃塞俄比亚沦亡的最主要原因是()A.国家贫困、武器装备落后B.缺少国际援助C.统治者不敢发动群众,指挥失误D.英法等国对意大利采取绥靖政策解析:本题是一道最佳式选择题,以上四个选项都是埃塞俄比亚迅速沦亡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国家贫困及武器装备的落后,其他三项均为次要原因。

故A项为最佳选项。

答案:A2.在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失败的原因中,具有共性的是()A.武器落后B.内奸破坏C.没有国际援助D.英、法纵容侵略解析:本题考查辨别历史事物与历史解释的能力。

A、C两项为埃塞俄比亚失败的原因,B项为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失败的原因,它们都属于个性,只有D项属于两者的共性。

答案:D3.1936年8月法国政府声明:“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决心严格避免直接或间接对该国(西班牙)内政的一切干涉。

”这表明法国政府()A.充分尊重西班牙的主权B.支持西班牙的革命力量C.支持西班牙的反动势力D.推行纵容侵略的政策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解读历史材料并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从表面上看,法国声明不干涉西班牙内战,而实质上这种不干涉就是对法西斯德国的纵容,因为德国对西班牙进行了武装干涉,支持佛朗哥叛军。

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4.观察右边漫画,该漫画()A.讥讽了英国的均势政策B.讽刺了英法的绥靖政策C.揭示了西方社会的和平思潮D.反映了英德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画面中的人物为希特勒,那只鸡象征着正要遭受法西斯侵略的东欧小国。

从画面及下面的文字可判断出这是在讽刺英法对德国法西斯侵略扩张采取了纵容的政策,即绥靖政策。

答案:B5.德国法西斯头子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

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这个计划是指() A.吞并奥地利B.割占苏台德地区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D.进攻波兰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历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3作业专题三第二课课时跟踪训练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3作业专题三第二课课时跟踪训练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3作业专题三第二课课时跟踪训练(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法国沦陷后继续领导法国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是()A.丘吉尔B.张伯伦C.贝当D.戴高乐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法国沦陷后,戴高乐将军在英国建立了流亡政府,继续领导法国人民的抵抗运动。

答案:D2.希特勒发动不列颠之战的主要目的是()A.建立“中欧帝国”B.迷惑苏联C.孤立美国D.迫使英国屈服解析:解答此题,必须明确不列颠之战的背景。

1940年5月,丘吉尔接替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他拒绝了希特勒的劝降诱饵,领导英国单独同德国作战,因而希特勒下令执行入侵英国的计划,首先是大规模的空袭,旨在迫使英国屈服。

答案:D3.慕尼黑协定签订后不久,丘吉尔在英国下院演讲说:“这无疑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

这种失败不会给英国和法国带来和平和安全,恰恰相反,这将使这两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软弱和更加危险。

”这表明丘吉尔()①斥责张伯伦的绥靖政策②主张制止法西斯侵略③反对把战争祸水“东引”④认为绥靖政策是在怂恿侵略A.①④C.②③④B.①②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丘吉尔是坚决反对绥靖政策的,他这段话明显表达了对这一政策的不满,并指出了这一政策必将带来的严重后果。

但材料中并未体现出他反对把战争祸水东引,故可排除③。

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D4.1933年德国颁布的禁止组织新的政党的法律规定:“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纳粹党)作为唯一的政党存在于德国。

”这一规定表明() A.德国是一个由工人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B.德国不容许资产阶级政党的存在C.纳粹党要独掌国家大权D.希特勒禁止成立新党,允许旧党存在解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答的关键是正确解读材料的意思。

材料表明德国只允许纳粹党存在,由此可知纳粹党实行一党专政,目的是要独掌国家大权。

答案:C5.1937年德意日三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政治同盟;1940年,三国又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结成军事同盟。

高中历史课时跟踪训练3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课时跟踪训练3新人教版必修3

课时跟踪训练(三)一、选择题1 •他们这一派别认为“理”是永恒的、是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

这一思想主张诞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是()A. 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加强B. 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C. 儒学受到佛教、道教思想的冲击并趋向融合D. 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程朱理学诞生的历史背景。

A项是政治背景,B是经济发展状况,均排除; C、D两项属于文化领域的内容,但D项与材料无关,故答案为Co[答案]C2 •“北宋儒学与其先宋儒学不同,故北宋诸儒实已为自汉以下儒统中之新儒。

”此处“新儒”主要表现在()A. 继承了西周礼乐制度传统B. 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精华C. 吸收了唐代文化发展成果D. 借鉴了宋代北方民族文化[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从而形成理学。

故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3 •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辨化的阶段。

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A. 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 理是人生固有的思想观念C. 理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D. 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解析]A错误,体现在社会上理是儒家伦理道德,是唯心主义的;B错误,理是强加到人身上去的道德观念,并非生来就有;C错误,理是体现最高统治者的意志的;D正确,宋明理学的“理” 主要是指“三纲五常”,这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

[答案]D4 .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他所主张的是()A. 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心外无物D.知行合一[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知”与“行”的关系,故选D项。

A项是“二程”的思想主张,排除;B、D两项与题干材料无关,均排除。

[答案]D5.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思想家是()A. 黄宗羲B.王阳明(守仁)C.朱熹D.董仲舒[解析]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守仁)提出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主张,选择B项符合题意。

高中历史课时训练2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历史课时训练2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历史课时跟踪训练2 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历史课时跟踪训练2 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历史课时跟踪训练2 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课时跟踪训练(二)一、选择题1.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在此背景下,西汉政府立国的指导思想是()A.墨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D.儒家思想[解析] 西汉初年,由于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统治者为了恢复经济和安定人心,吸取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答案]C2.到汉武帝时,道家“无为”思想被新儒学所取代的主要原因是()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B.儒家思想比黄老之学地位高C.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方社会大伤元气D.汉武帝本人的素质,勤于治国[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国家面临巩固统一等问题。

这时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所以答案选A。

[答案]A3.“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 )A.李斯秦始皇B.萧何汉高祖C.董仲舒汉武帝D.魏征唐太宗[解析] “太学”“养天下之士”反映的是董仲舒建议汉武帝设立太学,用儒家经典教育天下之士。

[答案] C4.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是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在于 ( )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和完善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C.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D.为中央集权的政治提供理论依据[解析]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中“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具有相当成分的迷信色彩,同时也将皇权统治神秘化,但客观上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了依据,适应了中国古代前期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有利于推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这是其进步作用的主要表现,D正确。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一 二 课时跟踪训练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一  二  课时跟踪训练

[课时跟踪训练](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稀少和最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

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于()A.民间私营手工业B.外国贡品C.家庭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解析: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原料由官府提供,产品由官府调拨,代表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答案:D2.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是()A.礼器和兵器B.农具和酒器C.礼器和农具D.兵器和农具解析:“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祀”指祭祀,“戎”指战争。

再结合图片信息,可知当时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和兵器。

答案:A3.长期以来,我国古代冶炼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

南北朝时期,我国冶炼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A.高炉炼铁B.淬火工艺C.发明水利鼓风冶铁工具D.灌钢法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A、C两项所示的技术或发明均出现在两汉时期;B项淬火工艺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灌钢法”是南北朝时期我国冶炼技术取得的成就。

答案:D4.“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是()A.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B.棉布因其实用性广为流行C.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D.棉布功劳大于丝织品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可以御寒”“生暖”“无不赖之”“衣被天下后世”,主要反映了棉布因其价廉、实用而广泛流行。

答案:B5.“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

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

”明邝璠的《剪制》诗句反映民间手工产品主要用于()A.出售赢利B.自我消费C.向政府交纳赋税D.捐赠礼品解析:“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说明自己的纺织产品主要是为了自我消费。

答案:B6.中央电视台在某地举行的大型专家鉴宝会上,有人拿出其收藏的一件唐代瓷器(如图)请专家鉴定。

2024年高中历史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时跟踪检测人民版必修3

2024年高中历史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时跟踪检测人民版必修3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1.下图是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插图,图片所反映的这项古代中国重要独创是( )A.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B.经毕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C.书写材料的一次宏大革命D.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打算了条件解析:依据题干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可推断这项独创是造纸术。

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改进造纸术的是蔡伦,造纸术与文艺复兴相距太远,A、B、D三项都可解除,故选C项。

答案:C2.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

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的状况,称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

这一现象说明( ) A.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发展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起先走向结合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D.印刷术的独创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解析:材料表明“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被后人独创了成语“信口雌黄”“口中雌黄”,由此可见文化的发展与纸的应用有关。

故选A项。

答案:A3.(2024·株洲期中)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象棋中威力最大的“车”处于交通最不便利之处,“马”虽无绊脚之碍却毫无前途出路可言,“炮”虽四面通畅可是除了打对方马并无其次炮架。

下图“车”“马”“炮”布阵方式基本定型,最早可能在(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解析:据材料“车、马、炮布阵方式基本定型”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火炮用于军事斗争最早在宋代,故C项正确;汉朝没有运用火药武器,故A项错误;唐朝也没有运用火炮,故B项错误;元朝不是最早运用火炮的朝代,故D项错误。

答案:C4.(2024·河北武邑中学月考)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那在古代的中国,从什么时候起先,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呢( )A.西周B.秦朝C.汉代D.唐代解析:纸的独创是在汉代,在汉代之前竹简是主要的书写材料,所以从汉代起先,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选项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A、B、D三个选项在时间上均是不符合题意的,均解除。

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一课 课时跟踪训练 人民版选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一课 课时跟踪训练 人民版选修3

[课时跟踪训练](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在19世纪下半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至20世纪初,世界已被基本瓜分完毕,但没有一个列强是知足的。

它们不“知足”的根本原因是 ( ) A.每一个国家都已装备起强大的陆军B.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特别贪婪C.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大的殖民地D.基督教徒们需要更广阔的传教地域解析:注意题干的要求“根本原因”,A、B、D三项都是直接的表面上的原因,根本原因应该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理解。

资本主义发展才是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的内在动力。

答案:C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其最主要原因是( ) A.该地区的民族矛盾长期尖锐复杂B.有的国家推行地区霸权主义C.奥匈帝国在该地区不断进行扩张D.欧洲列强纷纷介入扩张自己的势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个备选项都是重要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问题已成了各种势力斗争的焦点。

它主要是由于巴尔干民族主义的发展和奥、俄的干涉造成的。

而在巴尔干问题日益变得尖锐突出的时候,德英意法各国又纷纷介入,直接参加争夺,从而使这一地区变成了一触即发的“火药桶”。

答案:D3.下列不符合19世纪晚期世界历史发展特点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世界连成一个整体B.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斗争激烈C.欧洲开始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D.英国调整与法、俄的关系,正式结成三国协约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19世纪晚期,A、B、C三项均属于这个时间段,而D 项中“正式结成三国协约”是在20世纪初的1907年,不符合题目的时间要求。

答案:D4.1896年德皇威廉二世说:“我们十年前开始实行殖民政策而未有舰队……我们现在有了大量的殖民属地……因为这些殖民属地与英国继续不断地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但是在各大洋上航行的挂着我们旗帜的大批商船,在130只英国巡洋舰的面前而我们只有4只来对抗的情形下,是十分不保险的。

新版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时跟踪试题(全册 共55页 附答案)

新版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时跟踪试题(全册 共55页 附答案)

新版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时跟踪试题(全册共55页附答案)目录课时跟踪检测(一)雅典往何处去课时跟踪检测(二)奠定雅典民主基石的政治改革课时跟踪检测(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时跟踪检测(四)秦国的崛起课时跟踪检测(五)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时跟踪检测(六)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课时跟踪检测(七)积贫积弱的北宋课时跟踪检测(八)王安石变法课时跟踪检测(九)“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课时跟踪检测(十)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课时跟踪检测(十一)亟待拯救的文明古国课时跟踪检测(十二)中兴埃及的改革课时跟踪检测(十三)危机笼罩下的俄国课时跟踪检测(十四)自上而下的改革课时跟踪检测(十五)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时跟踪检测(十六)明治维新的举措课时跟踪检测(十七)迅速崛起的日本课时跟踪检测(十八)酝酿中的变革课时跟踪检测(十九)百日维新课时跟踪检测(一)雅典往何处去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雅典是古代希腊的著名城邦。

下列关于公元前8~前7世纪雅典社会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公民大会是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机关B.下层平民的处境十分悲惨C.元老院是国家最高的审判机关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日益崛起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公元前8~前7世纪,公民大会名义上是最高权力机关,但没有实际权力,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的职位,还把持了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元老院。

B、C、D三项都是对雅典当时社会状况的准确表述,故选A项。

2.公元前7世纪雅典社会面临严重的危机,最尖锐的社会矛盾是()A.国王与贵族之间的矛盾B.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C.贵族与奴隶之间的矛盾D.国王与平民之间的矛盾解析:选B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是雅典当时的主要矛盾。

3.公元前7世纪末期,雅典统治者将习惯法编订为成文法,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限制贵族任意解释法律的权力B.将雅典的民主推向新阶段C.使日常的审判有明确的法律依据D.缓和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解析:选D贵族的专横与压榨使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发生了平民参加的武装暴动。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三课课时跟踪训练人民版选修3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三课课时跟踪训练人民版选修3

[课时跟踪训练](时刻: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列宁说:“若是没有战争,俄国或许会过上几年乃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对这句话的正确明白得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暴发的全然缘故B.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C.第一次世界大战急剧激化了俄国各类矛盾,推动了革命的发生D.俄国暴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需具有“有战争”那个条件解析:本题实际考查对材料的准确明白得能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并非是十月革命暴发的全然缘故,故A项错。

B、D两项过度夸大了战争对革命的增进作用。

故此都是不准确的。

只有C项表述最为科学。

答案:C2.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集团失败缘故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经济实力整体上处于劣势②作为非正义一方,失道寡助③战略上显现重大失误④内部矛盾不断尖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要紧考查德奥集团失败的缘故,可用排除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故②表述错误。

排除含有②的选项即可。

答案:C3.下列有关到20世纪初才显现世界性战争的缘故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体世界形成B.科学技术为世界性战争提供了必要手腕C.少数大国成为拥有全世界性利益的大国D.欧洲开始衰落解析:本题考查直到20世纪初才显现世界性大战的缘故,其中A、B、C三项从国际形势、科技进展等方面论证了局部战争演变成世界性战争的缘故,而D项不是世界性大战发生的缘故,而是世界大战带来的阻碍。

答案:D4.关于欧洲要紧交战国来讲,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其要紧依据是( )A.两边不分输赢B.不管是战胜国仍是战败国都付出了惨重代价,经受了庞大损失C.协约国和同盟国以停战和谈的方式宣告终止战争D.战争的结局没有战胜国和战败国之分解析:本题要紧考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尽管以协约国的胜利宣告终止,可是协约国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3作业:专题三 第四课 课时跟踪训练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3作业:专题三  第四课  课时跟踪训练

[课时跟踪训练](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雅尔塔会议的基本精神是()A.彻底击败德国B.彻底击败法西斯轴心国C.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D.建立联合国解析:本题考查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

在雅尔塔会议通过的决议中,最重要的对战后德国的处理。

故雅尔塔会议的基本精神是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答案:C2.有这样一则小故事: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A.苏联实力最强B.罗斯福野心最大C.美苏矛盾是主要的矛盾D.三国争霸意图显现解析:本题设计比较新颖,以德黑兰会议三巨头的梦引入对历史知识的考查。

实际上三巨头以所谓的“梦”说出了本国争霸世界的野心。

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召开的国际会议中,对世界格局影响最大的是()A.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解析:本题间接考查了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在二战召开的四次国际会议中,雅尔塔会议是最重要的一次,因为这次会议奠定了战后世界的基本格局。

故雅尔塔会议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最大。

答案:C4.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了中国宝岛台湾。

在二战中,明确规定台湾必须归还中国的国际会议是()A.华盛顿会议B.开罗会议C.德黑兰会议D.雅尔塔会议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开罗会议后发表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的领土台湾等必须归还中国。

答案:B5.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最重要的意义是()A.决定建立维护世界和平的联合国B.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C.标志着反法西斯战争转入反攻D.确立了美国控制世界的地位解析:本题是一道最佳式选择题。

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二课 课时跟踪训练 人民版选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二课 课时跟踪训练 人民版选修3

[课时跟踪训练](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是(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解析:马恩河战役发生于1914年,是时间最早的大规模的战役。

答案:A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西线战场上的战役有( )①马恩河战役②凡尔登战役③索姆河战役④日德兰海战A.①② B.①②③C.③④ D.②③④解析:本题主要从地域上考查战役。

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均发生在西线作战范围内,而④日德兰海战发生在北海。

答案:B3.宣告施里芬计划彻底破产的事件是( )A.马恩河战役使两线进入旷日持久的相持阶段B.虽然德军攻入俄境,但俄军也攻入奥地利,双方转入持久的阵地战C.德军在凡尔登战役中未达到迫使法军投降的目的D.1915年,德军彻底打垮俄军的计划再次落空解析:“施里芬计划”主要是速战速决,在短时间内打败西线的法军和东线的俄军,但它先在西线形成持久的阵地战,后又在东线形成对峙的局面。

至此,“施里芬计划”宣告破产。

答案:B4.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索姆河战役被称为“索姆河地狱”,是因为两场战役( )A.战役规模巨大B.双方投入兵力很多C.持续时间特别长D.伤亡人数特别巨大解析:从“绞肉机”“地狱”的字眼上来判断,战役伤亡人数特别巨大。

答案:D5.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

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

”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旷日持久的战争(供选考学生使用)

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旷日持久的战争(供选考学生使用)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旷日持久的战争(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右图中的人物是德国战略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为德国制订的计划最突出的特点是( )A.注重以发展科技赢得战争B.强调集中兵力和速战速决C.充分重视盟友的合作关系D.侧重挖掘各兵种作战潜力解析:选B 根据所学知识,一战前德国制定的作战计划是“施里芬计划”,其要点是:战争爆发后,首先要在西线集中兵力,先占比利时,随后向法国发起进攻,争取速战速决。

然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

这个作战计划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强调集中兵力作战,强调速战速决。

2.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这次战役( )①粉碎了德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②挽救了巴黎③稳定了西线④宣告了西线战事的结束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 D.③④解析:选B 马恩河战役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使西线进入相持阶段,挽救了巴黎,而④明显不符合史实。

3.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会发现:有处于两线作战的国家,他们是( )①英国②法国③俄国④德国⑤奥匈帝国A.①②③ B.①②④C.③④⑤ D.④⑤解析:选D 英法两国只在西线作战;俄国也只在东线作战;德国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奥匈帝国在东、南两条战线同时作战,故选D项。

4.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这主要是因为( )①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②法国军队站稳了脚跟③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④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选B 解答本题要紧扣凡尔登战役的影响分析,亦可采用排除法。

④不正确,规模最大的战役应是索姆河战役,可排除含④的A、C、D三项。

5.凡尔登战役计划的制定者认为,无论德国人能否攻占凡尔登,“法国军队都将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将使法国人民明白,就军事方面而言,他们没有什么可指望的”。

由此可见,德国发动凡尔登战役的战略目的是( )A.企图结束西线战斗B.彻底瓦解协约国同盟C.迫使法国退出战争D.打开通往巴黎的门户解析:选C 从材料中可判断战役会使法国伤亡惨重,最终让法国承受不起而屈服,故选C 项。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民版选修3课时跟踪检测(八) 大战的新阶段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民版选修3课时跟踪检测(八) 大战的新阶段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课时跟踪检测(八)大战的新阶段1.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

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A.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B.签订《布列斯特和约》C.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 D.签署《慕尼黑协定》解析:选 C 本题考查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由此可知德国打着反共产国际的幌子进行扩军备战。

与此相对应的措施是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

2.“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善用的战术,但在一次战役中却被宣告“破产”。

这次战役是()A.德军空袭波兰 B.莫斯科保卫战C.不列颠之战 D.德军进攻法国解析:选 B 莫斯科保卫战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了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3.丘吉尔在1941年6月22日发表广播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也是英国的灾难,我们要给俄国和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这表明( )A.英国早就想帮助苏联B.英国改变了对苏联的根本立场C.英苏面临着共同的敌人D.丘吉尔变成了苏联利益的维护者解析:选 C 法西斯的侵略威胁到各国人民的安全利益,也成为英国政府对苏联态度转变的基础,故C项符合题意。

4.下图中“日本人干了件什么蠢事”是指( )A.制造“南京大屠杀" B.对美苏不宣而战C.轰炸美国本土 D.偷袭珍珠港解析:选D 根据材料中的“往美国牛仔屁股上捅一刀”,结合所学可知是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

5.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允许其他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

对此评论正确的是()A.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发战争财B.这有利于掌握制海权的英国C.表明美国完全放弃“中立”政策D.这是美国对日本进占印度支那的反应解析:选B 美国通过新的《中立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照顾反法西斯国家,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这一法案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可以购买和运输军火,所以这有利于掌握制海权的英国,故B项正确;美国完全放弃中立政策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故C项错误;在日本进占印度支那北部的情况下,美国的反应是1940年9月26日宣布对日贸易禁运,故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训练]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是( )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
解析:马恩河战役发生于1914年,是时间最早的大规模的战役。

答案:A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西线战场上的战役有( )
①马恩河战役②凡尔登战役③索姆河战役
④日德兰海战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从地域上考查战役。

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均发生在西线作战范围内,而④日德兰海战发生在北海。

答案:B
3.宣告施里芬计划彻底破产的事件是( )
A.马恩河战役使两线进入旷日持久的相持阶段
B.虽然德军攻入俄境,但俄军也攻入奥地利,双方转入持久的阵地战
C.德军在凡尔登战役中未达到迫使法军投降的目的
D.1915年,德军彻底打垮俄军的计划再次落空
解析:“施里芬计划”主要是速战速决,在短时间内打败西线的法军和东线的俄军,但它先在西线形成持久的阵地战,后又在东线形成对峙的局面。

至此,“施里芬计划”宣告破产。

答案:B
4.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索姆河战役被称为“索姆河地狱”,是因为两场战役( )
A.战役规模巨大B.双方投入兵力很多
C.持续时间特别长D.伤亡人数特别巨大
解析:从“绞肉机”“地狱”的字眼上来判断,战役伤亡人数特别巨大。

答案:D
5.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

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

”结
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
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
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客观地说,中国对德宣战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局没有带来多大的影响,但是对于一个半殖民地国家来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答案:C
6.一战中使德国在西线速战速决计划——施里芬计划破产的战役是( )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的再认再现能力。

马恩河战役使欧洲西线战场进入相持阶段,从而粉碎了德国速战速决的作战计划。

答案:A
二、非选择题(16分)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6年民主党竞选广告说:“我们在工作——而不是在打仗!活着而且很快乐——而不是当炮灰,是要威尔逊与光荣的和平?还是要休斯和罗斯福的战争?如果你要光荣的和平,选举威尔逊!而这就是持续的繁荣。


——《美国总统选举史》材料二1914年以100计,1916年美国对英、法、俄的输出为389.7,达32亿美元,同期美国对德、奥、匈等盟国输出为0.68,为115.9万美元,其中绝大多数贷款是协约国的。

——《大战期间的美国外交》材料三1917年,威尔逊在国会发表参战演说,宣称“这场战争是德国以其行动强加到美国身上的”,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事实上无异是对于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这是美国唯一的选择”。

——《美国历史上的演说和文献》请回答:
(1)材料一适应了美国人的什么心理?(6分)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的原因和借口。

(10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对外政策的变化。

第(1)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得出正确结论,要注意理解材料中透露出来的真实意思。

第(2)问中的“原因”要
结合材料二中美国的经济利益来作答,而“借口”要从材料三提到的“这场战争”分析作答,并要联系教材中关于德国“无限制潜水艇战”的表述。

答案:(1)美国人民厌战的和平情绪和垄断资产阶级不愿过早卷入战争,害怕影响对交战双方的军火输出。

(2)由于投放在协约国一方的战债和贷款远远超过同盟国,协约国一旦失败,将使美国的战债和贷款无法收回,对美国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反对德国“无限制潜水艇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