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艺学论文1

合集下载

发酵工程毕业论文

发酵工程毕业论文

发酵工程毕业论文发酵工程毕业论文发酵工程是一门研究微生物在生物过程中的应用的学科,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化工等领域。

作为发酵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我在毕业论文中选择了探究发酵工程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第一章:引言在引言部分,我首先介绍了发酵工程的定义和研究意义。

发酵工程是通过调控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实现有益产物的生产。

在食品行业中,发酵工程可以用于酿造啤酒、酱油、豆腐等传统食品,也可以应用于生产酸奶、乳酸菌饮料等现代食品。

第二章:发酵工程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在这一章节,我详细介绍了发酵工程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案例。

首先,我选择了酿造啤酒作为一个案例。

啤酒的酿造过程中,麦芽中的淀粉经过酶的作用转化为糖,然后由酵母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我对啤酒酿造的每个步骤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并探讨了如何优化发酵条件,提高酿造效率。

接着,我介绍了酱油的发酵过程。

酱油是一种传统的调味品,其发酵过程中需要用到大豆、麦曲和盐水。

我研究了酱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控制发酵条件,使得酱油的品质更好。

此外,我还探讨了发酵工程在乳制品行业中的应用。

以酸奶为例,我介绍了酸奶的发酵过程和发酵菌的选择。

酸奶的发酵过程中,乳糖被乳酸菌转化为乳酸,从而使得酸奶呈现出酸味。

我研究了不同乳酸菌对酸奶品质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发酵条件的建议。

第三章:发酵工程的挑战与展望在这一章节,我探讨了发酵工程在食品行业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发酵工程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需要面对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平衡。

如何提高发酵工艺的效率,同时保证产品的品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增加,发酵工程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也需要面临更高的标准。

如何确保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纯度和产品的卫生安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最后,我对发酵工程在食品行业中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我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发酵工程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啤酒发酵生产工艺论文

啤酒发酵生产工艺论文

生物化工课程论文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任课老师:啤酒发酵生产工艺啤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酒精饮料,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饮料。

啤酒于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属外来酒种。

啤酒是根据英语Beer译成中文“啤”,称其为“啤酒”,沿用至今。

啤酒以大麦芽﹑酒花﹑水为主要原料﹐经酵母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饱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

现在国际上的啤酒大部分均添加辅助原料。

有的国家规定辅助原料的用量总计不超过麦芽用量的50%。

在德国,除出口啤酒外,德国国内销售啤酒一概不使用辅助原料。

在2009年,亚洲的啤酒产量约5867万升,首次超越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地。

啤酒一般典型特征:表现在多方面。

在色泽方面﹐大致分为淡色﹑浓色和黑色3种﹐不管色泽深浅﹐均应清亮﹑透明无浑浊现象﹔注入杯中时形成泡沫﹐应洁白﹑细腻﹑持久﹑挂杯﹔有独特的酒花香味和苦味﹐淡色啤酒较明显﹐且酒体爽而不淡﹐柔和适口﹐而浓色啤酒苦味较轻﹐具有浓郁的麦芽香味﹐酒体较醇厚﹔含有饱和溶解的CO2﹐有利于啤酒的起泡性﹐饮用後有一种舒适的刺激感觉﹔应长时间保持其光洁的透明度﹐在规定的保存期内﹐不应有明显的悬浮物。

啤酒发酵过程是指啤酒酵母在一定条件下,利用麦汁中的可发酵性物质而进行的正常生命活动,而啤酒就是啤酒酵母在生命活动之中所产生的产物。

由于酵母菌类型的不同,发酵的条件和产品要求、风味等的不同,造成发酵方式也不相同。

根据酵母发酵类型不同可把啤酒分成上面发酵啤酒和下面发酵啤酒。

一般可以把啤酒发酵技术分为传统发酵技术和现代发酵技术。

现代发酵主要有圆柱露天锥形发酵罐发酵、连续发酵和高浓稀释发酵等方式,目前主要采用圆柱露天锥形发酵罐发酵。

啤酒发酵机制啤酒的生产是依靠纯种啤酒酵母利用麦芽汁中的糖、氨基酸等可发酵性物质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产生乙醇、二氧化碳及其他代谢副产物,从而得到具有独特风味的低度饮料酒。

啤酒发酵过程中主要涉及糖类和含氮物质的转化以及啤酒风味物质的形成等有关基本理论。

白葡萄酒发酵工艺 论文

白葡萄酒发酵工艺 论文

白葡萄酒发酵工艺研究摘要白葡萄酒是以优良白葡萄品种经分选、压榨、皮肉分离发酵、陈酿、澄清处理精制而成的低度葡萄酒。

酒的颜色微黄带绿,近似无色或浅黄、禾秆黄、金黄。

本文主要阐述了白葡萄酒分选、破碎、分离、澄清以及发酵等一系列影响葡萄酒品质的的各个环节,最终得出酿造出优质白葡萄酒的方法——即优良的原料、卫生的环境,优质的自流汁,良好的澄清,严格的发酵温度和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

必须是优质葡萄品种酿造而成,如霞多丽、贵人香、雷司令等,糖度要求在18克/升以上。

正确的二氧化硫用量,前处理阶段,一般质量状况好的葡萄,60~80㎎/L(以总二氧化硫为准)。

酿制白葡萄酒的葡萄原料,在采摘时应即刻分选,避免染上腐败病,并且葡萄原料也不适宜长途运输。

为了酿造优质白葡萄酒,提高酒的稳定性,葡萄汁在发酵前必须经过澄清处理。

果汁澄清处理办法一般有静置、加澄清剂、果胶酶、藻土澄清等方法。

温度对白葡萄酒发酵来讲是很重要的,优质酒控制在18~20℃最适宜,这种温度酿制的白葡萄酒果香新鲜、口味细腻。

苹果酸-乳酸发酵是改善酒体,使香气、风味物质平衡的必需程序,而且在严格工艺控制的条件下可以实现降酸至酿酒者需要的任意酸度,并得到良好的风味和口感。

关键词:白葡萄酒破碎发酵目录一前言 (1)二材料 (2)2.1 原料…………………………………………………………………………2.2 辅料……………………………………………………………………………2.3酵母 (2)三工艺流程 (3)四发酵前的准备 (4)4.1葡萄酒厂房的配置与设备要求 (4)4.2分选与采摘 (4)4.3破碎压榨 (4)4.4葡萄汁的澄清处理 (5)五白葡萄汁的发酵…………………………………………………………………………5.1发酵桶………………………………………………………………………………5.2卧式旋转罐………………………………………………………………………….六苹果酸乳酸发酵 (10)6.1接种时间 (10)6.2监控管理 (10)6.3终点判断 (10)6.4终止方法 (10)七结论 (11)致谢 (13)参考文献 (12)葡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具有保健功能的含酒精饮料之一。

酒的生产工艺论文

酒的生产工艺论文

酒的生产工艺论文第一篇:酒的生产工艺论文白酒发酵工艺探讨【摘要】:白酒自自中国古代以来就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经过代代人的努力如今已发展成一门庞大的产业。

白酒酿造大多是固态发酵,其主要产物是乙醇。

分析检测,白酒中大部分是乙醇和水,还含有占总量2%左右的其他香味物质。

由于这些香味物质在酒中种类的多少和相互比例的不同才是酒有别于酒精,具有独特的风格。

白酒中的香味物质主要是醇类、酯类、醛类、酮类、芳香族化合物等物质。

关键词:白酒发酵工艺流程1、酒的历史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

酒的酿造,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大体上,古酒约分两种:一为果实谷类酿成之色酒,二为蒸馏酒。

有色酒起源于古代,据《神农本草》所载,酒起源于远古与神农时代。

《世本八种》(增订本)陈其荣谓:“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一作杜康)作秣酒。

”仪狄、少康皆夏朝人。

即夏代始有酒。

余以为此种酒,恐是果实花木为之,非谷类之酒。

谷类之酒应起于农业兴盛之后。

陆柞蕃著《粤西偶记》关于果实花木之酒,有如下记载:(广西)平乐等府深山中,猿猴极多,善采百花酿酒。

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猿酒。

若此记载真有其事,则先民于草木繁茂花果山地之生活中,采花作酒,自是可能。

谷类酿成之酒,应始于殷。

殷代农业生产盛,已为多数学者公认。

农产物既盛,用之作酒,势所必然。

以朱芳圃编《甲骨学》下册文十四,酒字,凡二十一见;郭沫若《殷墟文字研究》,复有“酒,受酋年”之文。

受酋年,即出酒丰富之年。

而殷人以酗酒亡国,史书所载,斑斑可考。

据有关资料记载,地球上最早的酒,应是落地野果自然发酵而成的。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酒的出现,不是人类的发明,而是天工的造化。

而且,我们可以从《史记•殷本纪》关于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以及《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中推知,约在六千年前,人工酿酒就开始了。

发酵工程课程论文

发酵工程课程论文

发酵工程课程论文题目抗生素生产工艺以及发展前景班别学号姓名成绩抗生素生产工艺以及发展前景摘要:抗生素是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等一类化学物质的总称,是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产生的能在低浓度下有选择性地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有机物质。

青霉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抗生素。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能产生青霉素的点青霉。

1940年制出了青霉素的干燥制品。

1943---1945年间,抗生素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以通气搅拌的深层培养法大规模发酵生产青霉素。

随后,链霉素、氯霉素和金霉素等品种相继被发现并投入生产。

关键词:抗生素;生产工艺;应用;发展前景一、抗生素的概述抗生素是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索等一类化学物质的总称。

它是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在其生产活动过程中所产生,并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性地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有机物质。

抗生素的生产目前主要用微生物发酵法进行生物合成。

很少数抗生素如氯霉素、磷霉素等亦可用化学合成法生产。

此外还可将生物合成法制得的抗生素用化学或生化方法进行分子结构改造而制成各种衍生物,称半合成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就是半合成青霉素的一种。

二、抗生素的发展最初认为,抗生素是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在低浓度下就能抑制它种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甚至杀死它种微生物的化学物质.然而,抗生素的迅速发展很快就突破了这一定义:在来源上,已不局限于微生物,它包括高等动、植物产生的代谢物,也包括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在性能上,从抗菌到抗肿瘤、抗病毒、抗寄生虫等物质亦属抗生素范畴.纵观抗生素的发展史,抗生素的研究、生产大体可分三个发展阶段:1.天然抗生素的发展阶段1928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1881-1955)偶然发现了青霉素.1938年,Chain 和Florey等科学家又成功地从点青霉的培养液中分离制得青霉素.40年代初期,随着培养方法的改良,青霉素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从而很快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产量迅速增加.由于青霉素的发现,挽救了无数感染性病人的生命,被当时的人们誉为黄色的魔物,科学家Fleming、Florey和Chain因此同时获得了1945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奖.之后,一系列新抗生素如链霉素、氯霉素、金霉素、新霉素、土霉素、红霉素等相继被发现,对如肠伤寒、斑疹伤寒及赤痢等有特效.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例如青霉素G开始使用时只有8%葡萄球菌对它有耐药性,而到了1962年,耐药的葡萄球菌增加到70%,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对抗生素的结构改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显得日益重要.2.半合成抗生素的发展阶段1958年,发现了青霉素的活性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并通过6-APA的酰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的青霉素.随后,对头孢菌素C结构进行改造研究,分离出母核7-氨基头孢霉烷酸(T-ACA).目前,大多数半合成头孢菌素均为母核7-ACA中的7位氨基酸及3位乙酰甲基进行化学改造制得的衍生物.1960年,通过对四环类抗生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大环内酰抗生素、利福平类抗生素等相继进行化学改造,获得了大量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力强、稳定、毒性小、易吸收等优点的半合成抗生素.目前,半合成青霉素和半合成头孢菌素品种已不下70个,其产量和销售额占据着抗生素的大半壁江山.3.药理活性物质的发展阶段80年代后,又出现了抗生素发展的第三个高峰,这一时期发现的新抗生素的特点是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抗肿瘤活性物质、杀虫剂等药理活性物质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三、抗生素的分类1.根据抗生素的生物学来源分类(1)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如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和利福霉素等。

发酵工艺学和生物工程探究式教学的论文

发酵工艺学和生物工程探究式教学的论文

发酵工艺学和生物工程探究式教学的论文《发酵工艺学》和《生物工程设备》是生物工程专业的2门老课程,其在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院的发酵工艺学课程为24学时,生物工程设备课程为32学时,2门课程均单独开设16学时实验课程。

目前,这2门课程存在教学内容重复和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

针对该问题,我们依托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工程,对发酵工艺学和生物工程设备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展了改革与实践。

目前,各校发酵工艺学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为《新编生物工艺学》、《生物工艺原理》、《发酵工艺原理》、《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和《微生物工程》等。

生物工程设备课程以《生物工程设备》教材为主。

发酵工艺学教学内容以“理”为主,生物工程设备课程内容以“工”为重。

在近十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一方面学生对抽象的《发酵工艺学》和“冷漠”的《生物工程设备》的学习积极性明显低于对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等课程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发现单独讲授“工艺学”和“设备”不利于学生在宏观层面上理解工业发酵的生产过程。

因此,我们提出了按照工业生产车间流程的顺序优化整合两门课程,进而形成了新的知识框架。

以工业生产中“原料至产品”的生产过程为纲,可将发酵工艺学教学内容和生物工程设备教学内容在不同生产阶段进展优化整合。

详细内容如下。

第一章讲授各种微生物发酵产品所需的初始原料,详细包括(1)原料种类如谷物、黄豆饼粉、酵母粉、玉米、木薯等,同时也包括发酵工艺学中的糖类、有机酸、油脂、玉米浆、鱼粉、酵母粉、蛋白胨等。

(2)原料处理内容包括除铁和原料分级设备和工艺。

(3)原料的粉碎包括干粉碎和湿粉碎设备与工艺。

第二章讲授工业培养基。

先讲授发酵工艺学教材中培养基的设计和优化,再以工业培养基和科研实验用培养基的差异过渡至工业培养基灭菌内容。

此处将发酵工艺学和生物工程设备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进展重新整合,防止重复。

其内容为分批灭菌和连续灭菌的理论、灭菌设备、工业灭菌操作和相关计算(如冷却水用量等),以工业灭菌操作和计算为重点内容。

发酵工艺的原理和应用论文

发酵工艺的原理和应用论文

发酵工艺的原理和应用论文1. 引言发酵工艺是一种利用微生物进行有机物转化的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制药和生物能源等领域。

本文旨在介绍发酵工艺的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2. 发酵工艺的原理发酵工艺的原理是基于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和条件下的生物反应。

以下是发酵工艺的原理要点:•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酵母等。

微生物的种类和特性会影响发酵过程中的产物和效率。

•培养基:发酵过程中的培养基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氮、矿物质和水等。

培养基的组成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产物的生成。

•条件控制: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值、氧气供应和搅拌速度等条件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适宜的条件能够促进产物的生成和提高发酵效率。

•代谢途径:微生物通过代谢途径将有机物转化为所需产物,包括酵解、发酵和厌氧呼吸等。

不同的微生物根据其代谢途径可以产生不同的产物。

3. 发酵工艺的应用发酵工艺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主要领域的具体应用情况:3.1 食品加工发酵工艺在食品加工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改善食品的口感、增加营养价值和延长保质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品发酵工艺:•酸奶发酵:通过乳酸菌的发酵作用,将牛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从而使牛奶变酸,产生酸奶。

•酱油发酵:通过大豆中的大豆蛋白和淀粉,以及麸皮中的淀粉和纤维素等成分,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具有独特香味和风味的酱油。

•味精发酵: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将淀粉转化为酵母蛋白酸,再经氨化、钠化等处理,形成味精,增强调味效果。

3.2 制药发酵工艺在制药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合成、酶制剂生产和抗生素等生物制品的制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制药应用:•青霉素发酵:采用青霉菌进行发酵,并通过提取纯化得到青霉素,有效治疗细菌感染。

•血清蛋白制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路径,将蛋白质发酵生产,并对产物进行提取纯化,获得血清蛋白等制品。

•酶制剂生产:通过微生物的发酵过程,大量生产酶制剂,用于医药和工业领域的相关应用。

发酵工程论文-

发酵工程论文-

发酵工程论文-第一篇:发酵工程论文 -发酵工程的研究进展【前言】发酵工程是泛指利用微生物制造或生产某些产品的过程。

它包括厌氧发酵的生产过程(如酒精、乳酸、丙酮丁醇等)和有氧发酵的生产过程(如氨基酸、柠檬酸、抗生素等)。

广义的概念: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工程学(化学工程)结合。

狭义的发酵概念:微生物培养和代谢过程。

发酵技术是人类最早通过实践掌握的生产技术之一,产品也很多,以传统食品来说,东方有酱、酱油、醋、白酒、黄酒等,西方有啤酒、葡萄酒、奶酪等。

这些发酵食品都是数千年来凭借人类的智慧和经验,在没有亲眼看到微生物的情况下,巧妙地利用微生物生产的产品。

【关键词】发酵发展应用1、发酵工程的内容1.1 定义发酵工程是指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和有活性的离体酶的某些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直接用微生物参与控制某些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

1.2现代发酵工程人们熟知的利用酵母菌发酵制造啤酒、果酒、工业酒精,乳酸菌发酵制造奶酪和酸牛奶,利用真菌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已经进入能够人为控制和改造微生物,使这些微生物为人类生产产品的现代发酵工程阶段。

现代发酵工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有目的地改造原有的菌种并且提高其产量;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药品,如人的胰岛素、干扰素和生长激素等。

已经从过去简单的生产酒精类饮料、生产醋酸和发酵面包发展到今天成为生物工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支,成为一个包括了微生物学、化学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机械工程和计算机软硬件工程的一个多学科工程。

现代发酵工程不但生产酒精类饮料、醋酸和面包,而且生产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抗生素和疫苗等多种医疗保健药物,生产天然杀虫剂、细菌肥料和微生物除草剂等农用生产资料,在化学工业上生产氨基酸、香料、生物高分子、酶、维生素和单细胞蛋白等。

发酵工艺优化及发酵液后处理的研究论文

发酵工艺优化及发酵液后处理的研究论文

发酵工艺优化及发酵液后处理的研究论文引言发酵工艺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工艺方法,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环境工程等领域。

优化发酵工艺可以提高发酵产物的质量和产量,同时减少生产成本。

然而,发酵过程中会生成大量的发酵液,其中含有未被完全利用的废液和代谢产物,需要进行后处理才能达到环境友好和资源回收的目的。

本论文旨在研究发酵工艺优化及发酵液的后处理方法。

发酵工艺优化发酵工艺的优化目标是提高发酵产物的质量和产量。

在实际操作中,发酵工艺优化的关键是确定合适的培养基成分、控制发酵条件和优化微生物的生长环境。

培养基成分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成分对发酵工艺的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养基成分的选择应考虑到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常见的培养基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通过优化培养基成分的配比,可以提高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产物的产量。

发酵条件控制发酵条件的控制涉及到pH值、温度、氧气供给和搅拌速度等因素。

不同的菌株对这些因素的要求有所不同。

通过对发酵过程中这些因素的控制,可以调节微生物的代谢路径,从而提高产物的产量和纯度。

微生物生长环境优化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对发酵工艺的影响很大。

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包括温度、pH 值、氧气供给和营养物质等。

通过对微生物生长环境的调节,可以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酶的产生,从而优化发酵工艺。

发酵液后处理发酵液后处理是将发酵液进行处理,以达到环境友好和资源回收的目的。

常见的发酵液后处理方法包括离心、过滤、蒸发和结晶等。

离心离心是将发酵液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出胞外物质和纯化产物的一种方法。

离心可以根据物料的密度差异将物料分离出来,从而得到高纯度的产物。

过滤过滤是将发酵液通过滤网分离出固体颗粒的方法。

过滤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悬浮物和微生物,得到澄清的发酵液。

蒸发蒸发是将发酵液进行加热蒸发,使其浓缩的一种方法。

蒸发可以使发酵液中的水分减少,从而得到高浓度的产物。

结晶结晶是将发酵液通过温度调节和添加结晶剂的方法,使溶解的物质结晶出来。

发酵论文

发酵论文

发酵现象:发酵过程从表面上看伴随发热,发泡,翻涌的现象。

在液体发酵中,上述现象特别明显,而在固体发酵中,不一定能看到发泡,翻涌现象,但有明显的发热。

发酵机理:微生物发酵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紧密相关。

微生物代谢是指微生物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过程,包括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

微生物发酵是将微生物代谢活动人为地引入生产中,利用代谢活动,完成生物转化,形成发酵工业所需的代谢产物。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发酵是依附生物代谢而产生、存在的。

发酵的生物学机理可以用微生物的生物代谢机理来详细解释。

合成代谢:合成代谢是合成不同分子进而合成更大的复合体的化学反应过程。

合成代谢的最终结果是形成新的分子材料:如:酶、蛋白质、细胞膜、新的细胞及其他组织的增生。

能量以糖原和/或脂肪的形式储存,在肌肉组织中合成代谢对于肌组织的增生,给养维持及修复是不可或缺的。

分解代谢: 指机体将来自环境或细胞自己储存的有机营养物质分子(如糖类、脂类。

、蛋白质等),通过一步步反应降解成较小的、简单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氨等)的过程,又称异化作用。

分解代谢伴有蕴藏在大分子复杂结构中自由能的释放。

在分解代谢的某些反应中,产生的大部分自由能储存于ATP中,一些自由能以NADPH形式直接用于某些需能反应。

物质代谢:物质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运转、分解等与生理有关的化学过程称为物质代谢。

物质代谢既有同化作用又有异化作用。

能量代谢: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和人体内能量转移的过程。

能量代谢是伴随着物质代谢产生的,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食物中含有丰富能量的糖类,脂肪,蛋白质。

代谢具体过程:糖代谢过程:糖在无氧条件下,经糖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而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经由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转化为乳糖或乙醇。

脂代谢过程:脂类在酶的作用下降解成游离脂肪酸,胆固醇和2-单脂酰甘油等产物,再通过α氧化,β氧化或ω氧化作用,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发酵工艺学论文1

发酵工艺学论文1

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的研究进展学生姓名:钟宇航学号:20090412310035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年级专业:09生物与工程2012年 6 月 10 日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的研究进展摘要:豆豉、豆酱、酱油和腐乳并列为我国四大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生产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强大的保健功能。

但是在其生产工艺、微生物分布、营养生理功能等方面存在着安隐患及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传统发酵食品、营养价值、保健功能、安全隐患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几千年来,大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大豆发酵食品也成为中国传统食品中的一朵奇葩。

大豆发酵食品不仅含有大豆中原有的丰富营养素,而且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又产生很多种对人体有极高保健作用的功能性物质,因此,在许多国家都掀起了对大豆发酵食品的研究热潮。

豆豉、豆酱、酱油和腐乳并列为我国四大传统大豆发酵食品,它们均具有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等优点,在我国有悠久的生产历史,已成为我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好的消费基础。

过去我国生产大豆发酵食品是以家庭作坊式为主,全靠自然发酵。

这样不仅发酵周期长,而且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因此,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必须寻求工业化的道路。

而要想实现发酵豆制品生产的工业化,首先就要先了解自然发酵产品中的主要发酵微生物,然后才能从中筛选出适合工业发酵的菌株进行纯种发酵。

一、传统大豆发酵食品及其中微生物的分布1、豆豉中微生物的分布豆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以前,自古以来深受人民喜爱。

现代研究表明豆豉中含有大量能溶解血栓的尿激酶,还富含一些能产生大量B 族维生素和抗菌素的人体益生菌[1]。

根据发酵微生物不同豆豉可分为四大类:细菌型( 如四川水豆豉、日本纳豆) 、毛霉型( 如四川永川豆豉、潼川豆豉)、根霉型(如印尼天培)和曲霉型(如广东阳江豆豉、湖南浏阳豆豉) 。

自然发酵的豆豉中主要的微生物菌群为细菌和霉菌,而酵母菌较少,为非主要作用微生物,这与未经过酸浸工序的天培相似。

发酵毕业论文

发酵毕业论文

发酵毕业论文发酵是一种将有机物质氧化转化为其他物质的过程,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活动进行有机物质的转化的技术。

发酵技术的应用广泛,涉及到食品、制药、化妆品等领域。

本文主要针对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一些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原料转化为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吸收的物质,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例如,发酵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可以将大豆中的蛋白质转化为更易于消化和吸收的氨基酸,增加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

此外,发酵还能产生一些有益的代谢产物,如乳酸、醋酸等,具有调味和防腐的作用,提高食品品质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发酵技术还可以改善食品的口感和风味。

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和酶的作用,可以将一些不易消化的物质分解为易于消化的有机酸、酶和氨基酸等,增强食品的口感和风味。

例如,比利时啤酒就是利用了发酵技术,在酿造过程中添加酵母菌使得啤酒产生丰富的香气和独特的味道。

另外,发酵技术还可以降低食品中的一些有害物质。

一些食物中含有抗营养因子或毒素,如胰蛋白酶抑制剂、富马酸等,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通过发酵技术,可以将这些抗营养因子或毒素分解或转化为无害的物质,降低食品对人体的危害。

然而,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发酵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加工周期较长。

其次,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气味,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另外,如果发酵过程控制不当,可能会导致微生物污染和产生有害的代谢产物,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构成威胁。

综上所述,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发酵技术,可以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改善口感和风味,降低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控制发酵过程,防止微生物污染和有害代谢产物的产生,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未来,发酵技术还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进一步突破技术瓶颈,提高发酵技术的效率和稳定性,推动食品加工业的发展。

发酵工艺学论文

发酵工艺学论文

发酵工艺学论文题目:萝卜茶的研制指导教师:罗先群作者:徐仁强学院:材料与化工专业:生物工程学号:20080404B067时间:2010年12月萝卜茶的研制徐仁强(海南大学海南海口 570228)摘要萝卜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高, 对人体还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在减肥、抗癌、美容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功用。

茶是世界三大无醇饮料之一,我国传统饮料,有生津止渴、利便、去痰、清热明目、益思的保健功能,也有抗癌、抗衰老、消炎、抑菌作用。

所以把这两者相互结合,制成一种便于携带保存的萝卜茶饮料应该是很有前景的,即具有萝卜和茶的营养保健功能,又具有解渴品尝的价值。

对广大消费者来说这样的饮料也是很有益的,该项技术对我国蔬菜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萝卜茶营养保健茶叶功效工艺流程正文原材料营养分析萝卜, 又称“菜兼”, 属十字花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萝卜最发达的部位是根部,食用部分主要是次生部的薄壁组织, 是人们喜爱的家常蔬菜之一。

本草纲目》中称萝卜“乃蔬中之最有益者”。

这是因为它具有消食、顺气、醒酒、化痰、治喘、止渴、利五脏、散察血、补虚的作用。

萝卜营养物质丰富, 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果糖、蔗糖、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 特别是维生素C的含量比一般蔬菜高得多, 比梨、橘子、苹果、桃等要高一倍, 且核黄素Ca、p、Fe、的含量也比上述水果多, 还含有增智抗癌的微量元素锌、锰、硒等。

此外, 萝卜中还含有氢化粘液素、葫芦巴碱、芥子油等多种特殊成分, 这些不但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更重要的还能调节人体的营养平衡。

萝卜具有抗癌、美容减肥的作用。

亚硝胺可以致癌, 萝卜里面含有某些生物酶类是有分解亚硝酸胺的本领, 更重要的是萝卜中还含有一种木原素, 能增强人体吞噬癌细胞的能力, 丰富的Va、Vc和具有抗癌作用的吲哚类物质, 构成了萝卜抗癌的性能。

因为它能促进脂肪类物质更有效地进行新陈代谢, 并排出体外, 使人体变得更加健康而又苗条。

发酵工艺技术论文

发酵工艺技术论文

发酵工艺技术论文发酵工艺技术在食品、饮料、制药等诸多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可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本文将以发酵工艺技术为主题,探讨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一、引言发酵工艺技术是一种将有机物转化为有机酸、酒精或其他有机物的过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从而改变原材料的化学性质和风味。

发酵工艺技术在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于乳制品、面包、啤酒等。

二、发酵工艺技术的原理发酵是由微生物所引发的化学反应,其原理是通过微生物代谢,消耗底物,产生新的物质。

发酵通常需要最基本的条件,如温度、pH值、氧气和营养物质。

三、发酵工艺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1. 酸奶制作酸奶是将牛奶经过发酵菌发酵而成的一种乳制品。

传统的酸奶制作方法是将发酵菌直接加入牛奶中。

发酵菌能分解牛奶中的乳糖,产生乳酸。

而乳酸的产生能够降低pH值,从而使牛奶变成酸奶。

2. 面包制作制作面包的过程中也需要应用发酵工艺技术。

面包的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会分解食材中的碳水化合物,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二氧化碳的产生使得面包发酵膨胀,酒精则会在高温烘烤过程中挥发掉。

3. 啤酒酿造啤酒的酿造过程也离不开发酵工艺技术。

啤酒酿造使用的酵母菌能将麦芽中的淀粉分解为糖和其他物质,通过发酵过程产生二氧化碳和乙醇,从而使麦芽汁发酵成为啤酒。

四、发酵工艺技术的优点发酵工艺技术在食品加工中具有多个优点。

首先,发酵过程能够提高产品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其次,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还可以杀灭一些有害菌,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另外,发酵工艺技术还可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五、发酵工艺技术的挑战虽然发酵工艺技术在食品加工中有很多优点,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温度和pH值的变化,这会影响发酵效果。

其次,微生物在长时间的发酵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突变,影响产品的质量。

六、结论发酵工艺技术在食品加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合理控制发酵条件和微生物菌种的选择,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微生物发酵技术论文

微生物发酵技术论文

微生物发酵技术论文微生物发酵床技术最早起源于日本,上世纪40年代末,日本微生物专家岛本觉先生开创研究了一门新型农业高新技术一酵素菌。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微生物发酵技术论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微生物发酵技术论文篇一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应用摘要介绍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概况及其养猪的优点,总结了常见发酵床的设计模式、发酵料的构成及日常养护、应用前景等内容,并针对常见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以为发酵床养猪提供参考。

关键词养猪;微生物发酵床;作用原理;推广应用;前景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261-02随着养猪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肥东县养猪业面临三大难题:一是畜产品安全;二是养猪效益;三是环境治理。

导致这三大难题的主要原因是药物残留、能源紧缺、疫病控制、环境污染。

要建设美丽中国,美好肥东,作为一名畜牧兽医工作者,应积极探索,深入调查研究,推广新技术。

2010年,肥东县从专项资金中拿出100多万元对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进行引进与推广。

笔者通过参与微生物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对该项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促进该技术在生产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1 微生物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概况1.1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原理发酵床养猪又称为畜禽粪便原位降解健康养殖,在国外又称深层垫料养殖或自然养殖,是一种实现畜禽粪便原位降解的生态、环保、经济方式。

发酵床养殖技术就是依据生态学原理,利用益生菌资源,集生物技术、发酵技术、养殖技术和工程技术于一体的现代综合养殖技术。

该技术的核心是在猪舍中填入深层有机垫料,让猪粪便在有机垫料中通过微生物发酵降解,充分运用空气对流和太阳高度角原理、生物发酵原理、温室和凉亭子效应原理、有益菌占位原理,达到促进生猪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同时,实现猪舍(栏、圈)免冲洗、零排放、无污染的和谐统一[1]。

此项技术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地选择和搭配稻壳、木屑、秸秆粉、米糠等有机物,利用有益菌剂经过发酵处理制成养猪垫料层,以猪粪尿为基础营养,通过碳氮比、粒度、水分调节促使有益微生物迅速繁殖,从而使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生猪生长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粪尿等排泄物也不断地被消化分解。

发酵工厂工艺设计论文

发酵工厂工艺设计论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提取方法: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如溶剂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等
精制过程:去除杂质提高产物纯度如结晶、吸 附、离子交换等
产物分离:采用合适的分离技术如离心、过滤、 色谱等
产物干燥:采用合适的干燥技术如热风干燥、 冷冻干燥等
产物包装: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方式如玻璃 瓶、塑料瓶、铝箔袋等
产物贮存:选择合适的贮存条件如温度、湿度、 光照等以保证产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菌种培养:选择合适的菌种 如酵母、乳酸菌、霉菌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产物分离:通过过滤、离心、 沉淀等方法分离出产物
产物干燥:通过干燥、冷冻 干燥等方法干燥产物
安全性原 则:确保 生产过程 的安全防 止事故发 生
经济性原 则:降低 生产成本 提高经济 效益
可操作性 原则:工 艺设计应 便于操作 易于维护
确定案例分析的目标和范围 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资料和信息 分析案例中的关键因素和问题
提出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评估解决方案的效果和可行性 总结案例分析的经验和教训
案例背景:某 发酵工厂的工
艺设计
案例分析:工 艺流程、设备 选择、成本控 制等方面的分

结果:工艺设 计的优缺点、
改进建议等
讨论:工艺设 计的影响因素、 未来发展趋势
环保性原 则:减少 废弃物排 放降低环 境污染
质量控制 原则:保 证产品质 量满足市 场需求
创新性原 则:不断 优化工艺 提高生产 效率
PRT FOUR
原料来源:选择合适的原料来源如农作物、工业废料等 原料品质:确保原料品质符合要求如营养成分、水分含量等 原料处理:对原料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清洗、粉碎、混合等 原料储存:合理储存原料防止变质、污染等

食品发酵论文[1(1)

食品发酵论文[1(1)

关于微生物发酵在食品行业相关应用的阐述摘要近年来,食品发酵的应用日趋广泛。

不仅仅在食品行业当中得到推广应用,在其他行业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如沼气生产、动物饲料加工、发酵床养猪等等。

不过就目前而言,食品发酵在发酵行业仍占相当大的比重。

发酵食品是指人们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如酸奶、干酪、酒酿、泡菜、酱油、食醋、豆豉、黄酒、啤酒、葡萄酒等。

就此而言,对目前食品发酵进行详细介绍,以便使其价值得到最大化,食品发酵产业潜力巨大,仍待开发。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食品发酵结合多年食品行业的相关调查,针对发酵技术在食品行业的应用做相关如下的阐述。

一、微生物发酵在制作酸奶中的应用酸奶是一种传统发酵乳制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保健功能。

随着冰箱的普及和冷链系统的推广,随着我国人民消费水平和文明素质的提高,随着健康理念的流行,酸奶产量以年平均25%的速度增长,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发酵乳制品,是最具盈利和发展潜力的产业。

酸奶是新鲜牛奶经酸奶发酵剂发酵而成的乳制品。

酸奶发酵剂是制作酸奶所用的特定的微生物培养材料。

发酵剂在酸奶生产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发酵剂是酸奶产品产酸和产香的基础和主要原因。

酸奶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酸奶发酵剂的品质类型及活力。

在以前的酸奶生产过程中,酸奶发酵剂的菌种要在酸奶生产厂家单独设一菌种车间,以完成“纯菌→活化→扩大繁殖→母发酵剂→中间发酵剂→工作发酵剂”这一工艺过程,该过程工序多、技术要求严格,一般厂家由于生产条件有限,经常出现质量问题。

所以,在乳业发达国家,酸奶生产厂家不自制发酵剂,由专门生产发酵剂的企业提供酸奶发酵剂,来满足发酵乳制品厂家的要求。

丹麦的汉森中心实验室1988年底生产出超浓缩的直投式酸奶发酵剂。

二、微生物发酵在制作泡菜中的应用泡菜(kimchi)是一种用白菜和萝卜或黄瓜加上盐,蒜,洋葱,生姜,红辣椒和海鲜等腌泡而成的辣菜. 它是一种发酵食品,它不但味美、爽口,而且具有丰富的营养,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主要开胃菜.泡菜用鱼酱、辣椒、蒜等作料配制而成.每个家庭制作出来的泡菜,其味道和营养是各不相同的。

最新发酵工厂工艺设计论文

最新发酵工厂工艺设计论文
二、本课程的任务:基本建设的工作程序、内容 和设计范围分工;生产工艺设计规范、基本方法 和步骤;画一张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三、如何学好本课程: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
最新发酵工厂工艺设计论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最新发酵工厂工艺设计论文
两个基本问题
(1)一个工程项目的提出: 社会发展 工业布局 市场需要 地区和行业发展规划 (2)基本建设的程序: 建设前期:项目建议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 设计任务书 初步设计和总概算. 建设期:包括实际勘察、设计工作(编制设计文件)、
最新发酵工厂工艺设计论文
5.初步设计:初步设计就是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 进行踏勘测量,并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是根据选定 的设计方案进行更具体更深入的设计。在论证技术 可能性、经济合理性的基础上提出设计标准、基础 形式、结构方案以及水、暖、电等各专业的设计方 案。
设计文件由设计总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设备和 材料表、工程概算书四部分组成。
最新发酵工厂工艺设计论文
3.发酵工厂工艺设计的组成 生产工艺设计:是主导设计并协调各专业设计作用,其他配
套设计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进行设计,应该符合工艺技术先进 性、经济合理性、安全适用可靠、环境污染程度。
非生产工艺设计:(包括土建、采暖、通风、供水、供电、供 热)
4.两阶段设计: 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1)初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在建设前期的总概算前必须 完成的。 (2)施工图设计在建设期阶段修改初步设计,分批交付施工 图纸,修正概算。
最新发酵工厂工艺设计论文
2、可行性研究: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对拟建工程项目的 技术性、经济性和工程实施性,进行全面调查、预测、分析 和论证,作出是否合理可行的科学评价,写出可行性研究报 告。作为编制设计任务书的主要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的研究进展学生姓名:钟宇航学号:20090412310035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年级专业:09生物与工程2012年 6 月 10 日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的研究进展摘要:豆豉、豆酱、酱油和腐乳并列为我国四大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生产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强大的保健功能。

但是在其生产工艺、微生物分布、营养生理功能等方面存在着安隐患及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传统发酵食品、营养价值、保健功能、安全隐患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几千年来,大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大豆发酵食品也成为中国传统食品中的一朵奇葩。

大豆发酵食品不仅含有大豆中原有的丰富营养素,而且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又产生很多种对人体有极高保健作用的功能性物质,因此,在许多国家都掀起了对大豆发酵食品的研究热潮。

豆豉、豆酱、酱油和腐乳并列为我国四大传统大豆发酵食品,它们均具有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等优点,在我国有悠久的生产历史,已成为我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好的消费基础。

过去我国生产大豆发酵食品是以家庭作坊式为主,全靠自然发酵。

这样不仅发酵周期长,而且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因此,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必须寻求工业化的道路。

而要想实现发酵豆制品生产的工业化,首先就要先了解自然发酵产品中的主要发酵微生物,然后才能从中筛选出适合工业发酵的菌株进行纯种发酵。

一、传统大豆发酵食品及其中微生物的分布1、豆豉中微生物的分布豆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以前,自古以来深受人民喜爱。

现代研究表明豆豉中含有大量能溶解血栓的尿激酶,还富含一些能产生大量B 族维生素和抗菌素的人体益生菌[1]。

根据发酵微生物不同豆豉可分为四大类:细菌型( 如四川水豆豉、日本纳豆) 、毛霉型( 如四川永川豆豉、潼川豆豉)、根霉型(如印尼天培)和曲霉型(如广东阳江豆豉、湖南浏阳豆豉) 。

自然发酵的豆豉中主要的微生物菌群为细菌和霉菌,而酵母菌较少,为非主要作用微生物,这与未经过酸浸工序的天培相似。

其中芽孢菌的数量仅为4.5~4.6 ×105CFU/g,说明豆豉制曲过程是一个混合发酵过程。

但由于细菌中除了芽孢菌外,其余菌株产蛋白酶和淀粉酶能力不高,所以制曲过程中的主要菌系应为霉菌而非细菌[2]。

曲霉型豆豉中的曲霉菌可以占霉菌总数的9 0 % 以上。

天培和纳豆是由我国豆豉传到国外后,为适应当地气候和文化而改造的产品。

自然发酵的天培中主要发酵微生物为米根霉、少孢根霉[3]等。

而纳豆生产则主要是的纳豆杆菌[4]。

2、酱油中微生物的分布我国在周朝时已有酱油生产,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色泽浓艳而成为经久不衰的调味佳品。

据有关研究结果显示,酱油中含有300 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很多成分都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如大豆异黄酮、酱油色素、大豆卵磷脂[ 5 ]等。

根据原料和制造方法不同,酱油基本上可分为三大类发酵酱油、化学酱油和半化学酱油。

我国的传统酱油属于发酵酱油。

目前,酱油生产已大部分实现工业化。

酱油发酵料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发酵前和发酵后有很大的变化,从微生物优势菌群变化情况来看,低温发酵时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为霉菌,再次是酵母菌;当发酵进入高温期后,细菌大量衰亡,被霉菌中少数耐热种取代,但芽孢菌的数量和优势变化不大[6]。

酱油发酵料中的主要霉菌为曲霉、毛霉和根霉,其中最重要的是米曲霉(有些酱油发酵料会受到黄曲霉的污染) ,因其产酶能力较强,工业发酵中就常选用米曲霉沪酿3.042 作为发酵种曲。

此外,酱油发酵料中主要的细菌有有益的醋酸杆菌、乳酸菌等,有害的小球菌、短杆菌、马铃薯杆菌、芽孢杆菌和粪链球菌等; 酵母菌有有益的鲁氏酵母、假丝酵母、汉逊酵母,有害的醭酵母、毕赤氏酵母和圆酵母等菌属[7]。

3 腐乳中微生物的分布腐乳又称豆乳腐,是我国著名的传统酿造调味品之一,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

古籍中常见有酱腐乳、糟腐乳、白腐乳的记载,清朝初期又创造了青腐乳(臭豆腐)制造方法,形成了腐乳中风味独特的产品。

我国现代的腐乳的种类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红腐乳、白腐乳、青腐乳、酱腐乳及各种花色腐乳,主要是以表面的颜色、原材料的配方以及酿造后呈现出来的不同风味而区分,生产工艺过程大体相同。

腐乳发酵分为前期培菌和后期发酵。

前期培菌主要是培养菌系,后期发酵主要是酶系与微生物协同参与生化反应的过程。

采用传统的自然发酵法生产腐乳时,在前期培菌(发酵)过程中参与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也有些品种是根霉或细菌) ,如腐乳毛霉、鲁氏毛霉、总状毛霉等[8]。

毛霉的生长大致分为孢子发芽生长期、菌丝生长旺盛期和菌丝产酶期。

毛霉在前期培菌的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使坯表面有一层菌膜包住,形成腐乳的形状;二是分泌蛋白酶,以利于蛋白质水解[9]。

在后期发酵过程中,参与作用的还有红曲霉、紫红曲霉、米曲霉、溶胶根霉、青霉、交链孢霉、枝孢霉,以及少量的酵母、乳酸菌( 如弯曲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 、杆菌、链球菌、小球菌、棒杆菌等[10]。

由于它们的协同作用,使代谢产生各种有机酸和乙醇形成酯类,以及蛋白质水解产生的多肽和氨基酸,共同构成腐乳的特殊香气。

同时产生色素(如红曲霉产生的红色素)形成腐乳的特有颜色。

青腐乳中刺激食欲的特殊气味是由细菌作用的结果,所以盐分不能太高。

4 豆酱中的微生物分布豆酱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周朝 ,它在人们日常饮食生活中的重要性可由孔子“不得其酱不食”的话得以窥知。

豆酱自古以来就药食两用,历史上历朝历代医籍都有豆酱防治疾病的记载。

但是由于豆酱的生产方式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且人们对其价值认识不够,所以研究非常有限。

优良的酱类发酵剂应来源于自然发酵的优质酱类。

酱类发酵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制曲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霉菌占绝对优势,主要包括米曲霉、酱油曲霉、高大毛霉和黑曲霉。

第二个阶段为发酵初期阶段。

酵母菌主要有鲁氏酵母,球拟酵母中的豆酱球拟酵母、清酒球拟酵母[11]等。

第三个阶段为酱类的后发酵成熟阶段。

由于有机酸等代谢产物的积累,微生物的生长基本停止,但也还存在微弱的代谢活性。

这一阶段是酱类各种特殊风味形成的关键阶段。

二、发酵豆制品的营养保健功能大豆的营养成分十分丰富,同时也含有植酸和胰酶抑制剂,凝集素和抗原蛋白等抗营养因子,因而影响到人体对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通过微生物的发酵可以把不溶性高分子物质分解成可溶性低分子化合物,保留了大豆异黄酮和低聚糖等原有功能性物质,并产生了大豆原来没有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如VB12、核甙和核甙酸、蛋白黑素和芳香族化合物等,使产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12]。

例如豆豉具有助消化、增强脑力、防治高血压等作用;酱汁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和抗变易原性,并能使放射性物质排出体外[13];丹贝中的大量黄酮具有抗氧化功能;纳豆中不仅含有可以促进溶解血栓的纳豆激酶,还具有抗肿瘤、抗氧化、防治骨质疏松等多种功能[14]。

三、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的安全性研究1、豆豉曲霉型豆豉中的曲霉菌可占霉菌总数的90%以上, 发现主要发酵菌株是埃及曲霉和米曲霉原变种, 而烟曲霉和寄生曲霉的存在表明豆豉的传统工艺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隐患。

Hiroyuki等研究发现豆豉的食用安全性比较高[15]。

2、酱油酱油发酵前期温度较低, 适合各类微生物生长。

进入高温期(55~60℃)后, 大部分微生物被淘汰, 仅剩下一些高温且耐盐的微生物继续生长。

从微生物优势菌群变化情况来看, 低温发酵时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为霉菌和酵母菌; 当发酵进入高温期后, 细菌大量衰亡, 被霉菌中少数耐热菌取代。

霉菌主要为曲霉、毛霉和根霉, 其中最重要的是米曲霉, 有些酱油发酵料会受到黄曲霉的污染。

酱油发酵料中主要的有益细菌为醋酸杆菌、乳酸菌; 有害细菌为小球菌、短杆菌、马铃薯杆菌、芽孢杆菌和粪链球菌等。

有益的酵母菌有鲁氏酵母、假丝酵母、汉逊酵母; 有害的有醭酵母、毕赤氏酵母和圆酵母等菌属。

产膜酵母是引起酱油污染的主要菌, 影响酱油的感官和营养品质。

其安全隐患以黄曲霉及其毒素污染的危害最大。

产膜酵母是引起酱油污染的主要菌。

比如异常汉逊酵母和膜醭毕赤氏酵母这两种酵母就会在酱油表面氧化生长,并形成白色的薄膜,从而降低酱油的感官和营养品质。

当酱油的盐分降低至15% 以下还会生成一些对酱油品质产生不利影响的乳酸菌,如胚芽乳杆菌,降低酱油的风味。

3、腐乳腐乳发酵过程中参与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也有根霉或细菌), 如腐乳毛霉、鲁氏毛霉、总状毛霉、雅致放射毛霉等。

自然发酵的腐乳有可能被大肠菌群、芽孢杆菌(如蜡状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杂菌污染。

时有发生的腐乳变臭现象为丁酸菌和枯草杆菌污染。

如果腐乳变红, 则有可能是污染了雷黏质沙雷氏菌, 并伴有恶臭。

另外由于活性很强的蛋白酶的作用, 有升高pH 的可能, 进而增加了食物传染病毒的污染机会。

自然发酵的腐乳还可能被大肠菌群、芽孢杆菌(如腊状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12]等杂菌污染。

当食品中蜡状芽孢杆菌数高于1×103cfu/g时, 对消费者将有潜在的危害。

某些腐乳产品中枯草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的数量较低, 说明改善卫生条件和改进生产工艺, 可以生产出优质、安全的腐乳产品。

腐乳变臭的防止措施有: (1)筛选酶活力高、适应性强、控制杂菌能力强的菌株; (2)腌胚盐量不能过低;(3)封口要严, 减少污染机会;(4)容器刷洗要干净,环境卫生要符合要求; (5)避免腐乳离开汁液在空气中暴露。

4、豆酱由于传统豆酱在发酵过程中采用敞口的自然发酵方式, 因此, 在酱中极易染上一些对豆酱的风味产生不良气味或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杂菌或致病菌。

中科院微生物所与北京市卫生防疫站曾对我国酱油生产用菌种进行了黄曲霉毒素产毒能力的研究, 结果发现了4株能产生黄曲霉毒素的菌种[16]。

四、问题与展望大豆发酵食品含有许多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功能性成分,它的营养价值是早已得到肯定。

有人预言到2020 年世界大豆产量的一半将用于制作大豆食品,东方的豆制品将风靡全球。

豆豉、酱油、腐乳和豆酱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发酵豆制品,是我国宝贵饮食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也是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中人类的一笔宝贵财富[17]。

对这些传统的发酵大豆食品,采用现代高新技术进行改造实现生产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是继承、发扬、发展传统发酵食品的努力方向。

当前世界各国都注重传统发酵食品的发展,日本纳豆早已实现规模化生产;韩国也大力发展泡菜工业,使泡菜这一传统食品成为该国重要的出口产品;南非的mageu 也实现了工业化。

然而,人们对发酵过程的生化背景知识缺乏,导致许多传统发酵食品存在安全性问题。

因此今后要进一步了解传统发酵食品的微生物和生化背景,明确传统发酵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功能性,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保证其安全性,为人们提供既营养美味,又安全可靠的发酵食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