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9.1.2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9.1.2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本节课的总结归纳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溶解时的热量变化规律:让学生总结溶解过程中热量变化的规律,明确吸热和放热现象的原因。
2.乳化现象的原理:让学生总结乳化现象的原理,了解乳化剂的作用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知识应用: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来自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强调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2.运用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现象和实验结果,主动探究溶解时的热量变化规律。同时,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分享想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节课的学生小组讨论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实验数据分析: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规律。
2.乳化现象的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乳化现象的原理,分析生活中的乳化产品及其应用,探讨乳化剂的作用。
3.问题解决: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讨论如何通过调节温度变化来优化溶解过程,或者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乳化剂的作用。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在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和乳化现象的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让学生互相学习和改进。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自我监控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人教版九下化学第2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人教版九下化学第2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溶解性 状态
溶液 溶
固、液、气
乳浊液 不溶

悬浊液 不溶

分散在水里的粒子 分子或离子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现象 久置现象
相同点
透明、均一 不变(稳定)
浑浊、不均一 上下分层 都是混合物
浑浊、不均一 沉降
课堂小结
溶解时的热 量变化及乳
化现象
溶解时的吸热 或放热现象
温度升高,如NaOH固体 温度降低,如NH4NO3固体 温度不变,如NaCl固体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2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 变化及乳化现象
导入新课
你能想到用什么办法去除油 污吗? 去油污的原理是什么呢?
讲授新课
学习目标
01 探究几种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02 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01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探究 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氯化钠 溶液
硝酸铵 溶液
氢氧化钠 溶液
溶解吸热和放热现象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随着热量的变化
水中加入的溶质 溶解前后温度 变化情况
结论
NaCl
NH4NO3
NaOH
温度基本 不变
温度降低
温度升高
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 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 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基本不变。
练一练
1.小明同学按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可是家里没有
把液体倒掉
后试管是否
静置后
干净
浑浊
分层
不干净
浑浊 不分层
干净
1.乳浊液的概念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2.乳浊液的特征 不均一、不稳定,静止后分层。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教案)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教案)

课题1 溶液地形成(第二课时)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地温度变化。

经历与体验科学探究地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地兴趣。

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地科学品质。

重点与难点:重点:实验方案地设计与比较。

难点:评价实验方案。

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地实质。

实验准备:演示用品:底部用石蜡粘着一小木块地烧杯,NaOH 固体,水,玻璃棒,药匙。

分组实验用品:三只各装有100 mL 水地烧杯,三份质量相同地固体NaCl, NH 4NO 3,NaOH,药匙,温度计。

投影仪及有关图片(或自制动画)。

课时安排: 1课时初中九年级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点评教师演示趣味实验:向烧杯(底部粘有一小木块)中注入半杯水,加入三匙NaOH 并不断搅拌。

教师:妳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创设实验情景,激发学生地兴趣。

学生:烧杯底部粘着地木块掉下来了。

讨论与交流:烧杯底部地小木块脱落,猜想可能地原因是什么?妳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是NaOH 加入水中溶解时,水溶液地温度升高,使烧杯底部地石蜡熔化,因而木块掉下来了。

学生:是不是所有地物质溶解时,溶液地温度都会升高?学生:物质溶解时,溶液地温度为什么会升高?教师:下面我们就围绕同学们地猜想与疑惑来进行研究。

活动与探究(一):溶解时地吸热或放热现象阅读有关,明确活动目的,实验用品。

学生:我们地活动目的是探究NaCl,NH 4NO 3,NaOH 溶解于水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学生:实验用品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NaCl,NH 4NO 3,NaOH 。

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我组地实验方案是先测出水地温度,再向水中加入溶质,等溶质溶解后测出水溶液地温度。

若水溶液地温度比水地温度高,则物质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地,反之是吸热。

教师:同学们地实验思路是正确地。

下面我提供一个设计方案,请同学们参考。

阅读教师提供地实验方案。

(1)取三只烧杯,各注入100 mL 水,用温度计测量水地温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9.1.2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9.1.2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加快冰糖晶体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升温、将固 体研碎。理由是:搅拌、升温都能加快水分子的运动 速率,从而加快了冰糖的溶解速率;固体颗粒减小, 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大,溶解速率加快。
5.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
A.氯元素的化合价:―H―C―l由低C―l到2 ―高C―lO2―→ B.溶于水后的溶液温度:―N―H4N―O由3―高N―到aC―低l ―Na―OH→― C.地壳中元素含量:―O由―低F―到e 高―S→i D.铁元素质量分数:―F―eO―由F―低e2O到―3高―Fe―3O4→―
扩散过程 扩散过程 扩散过程吸 吸热=水合 吸热>水合 热<水合过 过程放热 过程放热 程放热
【例1】要使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
可以是( B ) ①硝酸铵和水 ②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 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练习】
(2)装。置B产生的现象是_B_中__木__板__上___的__石__蜡__熔__化__,__提__起__烧__杯__ _,__木__板__脱__落_,原因是__N__a_O_H__溶__于__水__放__热_______。
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 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
2 课堂练习
1.化学实验后我们要有清洗仪器的好习惯,以下清 洗方法中,原理与另外三种不同的是( D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内壁有碘的试管用酒精清洗 C.用水清洗蒸发皿中的少量食盐 D.内壁有植物油的试管用洗洁精清洗
2.如图所示,将液体X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 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 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C )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9.1.2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9.1.2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教学设计
-学生通过学习化学知识,认识到化学在环保领域的重要作用,提高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化学学科方面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实验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溶解现象及热量变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细节及其背后的原理认识不深。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和贴近生活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神奇和实用,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学生在探究化学现象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动力。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环保方面的应用。
-教师结合乳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如污水处理、油脂降解等。
1.学生对溶解热量变化的认识:大部分学生知道溶解过程中可能伴随热量变化,但具体到吸热和放热的物质及其影响因素,可能存在模糊认识。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深化理解。
2.学生对乳化现象的了解:乳化现象在生活中较为常见,学生对乳化剂和乳化过程可能已有初步了解。但如何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乳化现象及其应用,学生可能缺乏系统性的认识。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出发,探究乳化现象的本质。
-解释:“乳化现象是指两种互不溶解的液体形成稳定混合物的过程。乳化剂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它能降低液体表面的张力,使两种液体更容易混合。”
3.结合课本内容,讲解溶解和乳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举例:“我们在洗衣服时使用的洗涤剂,就是一种乳化剂,它能使水和油污混合,更容易清洗衣物。”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2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2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
小液滴 2.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和3水.,洗所增涤形强剂成能的使乳油浊分液散稳成定不,性无再而_数分不__细层聚_小的成的现大液象的滴称油为珠乳,化从。而使油
1.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下列物质溶于水时,
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 D )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固体 C.硝酸铵固体 D.食盐
课题1 溶液的形 成
第2课时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
在知1溶.识解物点时质1会在出溶溶现解解吸时过热的程现吸中象热通,或常如放伴;热随硝有现着酸些象_热铵_物_量(_质N的H在变4N溶化O解3,)时有会些出物现质 放如热等现。象,浓硫酸(H2SO4)、氢氧化钠(NaOH)
知识点2 乳化现象
放出 (2)根据t2>t1可知Na2CO3与吸稀收盐酸反应____热量,根据t4<t3 可知NaHCO3与稀盐酸反应____热量。(填“放出”或“吸收”)
10.将一块油污抹布分剪成相等的四块后,分别浸没在等质 量的溶有少量洗涤剂的冷水和热水中,其中C、D分别再加同 一牌子的洗涤剂各5滴,如图所示:
【药品器材】水、NH4Cl、CaCl2、NaCl; 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 【实验探究】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中,分别溶于水, 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 关数据如下:
实验 水的体积 所加物质
测量液体 温度(℃)
实验1
50mL
NH4Cl
15
实验2
50mL
CaCl2
2.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 A 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 B 接触。若试
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 A 和固体 B 的组合不可能是( B )
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B.水和硝酸铵 C.水和氢氧化钠 D.盐酸和锌粒

9.1.2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9.1.2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强化训练
3、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C)
A.用水洗去盘子上的水果渣
B.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D.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固体
【解析】 A、用水洗去盘子上的水果渣不属于乳化作用,故错误; B、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故错误;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符合乳化作用的特点,属于乳化作用, 故正确; D、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所以能洗去试管中 的碘,故错误。
2、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升高。如 氢氧化钠(NaOH)、浓硫酸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
3、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不变。如 氯化钠(NaCl)、蔗糖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不变。
新课讲解
【实验探究】
新课讲解
二、乳化现象
花生油和水不互溶,用力振荡后形成的乳浊液不稳定,油水不久会再 分成两层;但加入洗洁精并振荡后,就不再分层,形成了较稳定的乳浊液。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2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新课引入
【实验探究】
新课引入
【实验探究】
新课讲解
一、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物质溶于水,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溶解过程包括扩散和水合两个过程;
1、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降低。如 硝酸铵(NH4NO3)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
布置作业
围绕洗涤用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调查与 研究。(提示:洗涤用品的变化;洗涤剂中含有的物质; 洗涤用品是否会对水造成污染;如何选用对环境污染小 的洗涤用品等等)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及课时测 第九单元1.2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及课时测  第九单元1.2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课时2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若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__大于__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则溶液温度__降低__,如NH4NO3溶于水。

2.若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__小于__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则溶液温度__升高__,如NaOH溶于水。

3.若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__等于__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则溶液温度几乎不变,如NaCl溶于水。

二、乳化现象1.乳化现象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__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__,而不聚集成__大的油珠__,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2.乳化现象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1)生活中常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2)农药的使用:将农药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后,再溶解在有机溶剂里。

(3)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乳化剂有__洗洁精__、__肥皂__等。

易混易错乳化和溶解的区别:溶解是溶质以单个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溶剂中;乳化是难溶物由大液滴分散成小液滴,每个小液滴仍是很多分子的聚合体。

1.小琪同学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

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D )A.蔗糖B.硝酸铵C.氯化钠D.氢氧化钠2.物质溶于水,有的放热会使溶液温度升高,有的吸热会使溶液温度降低。

为了探究物质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小芳选用一些常见的仪器组装成下图装置,用它研究物质溶于水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实验步骤]在U形管中装少量水,加几滴红墨水形成有色液体。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某物质,充分溶解,观察U形管中水面的升降情况。

[实验现象](1)向试管中加NaOH固体,U形管内水面__b__(填“a”或“b”)高,原因是__NaOH固体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使瓶内压强增大__。

(2)向试管中加NH4NO3固体,U形管内水面__a__(填“a”或“b”)高,原因是__NH4NO3固体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使瓶内压强减小__。

2020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件-第9单元-9.1.2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2020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件-第9单元-9.1.2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知1-练
5.某同学进行“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的探究 实验:他取三支试管,向试管中分别注入5 mL水, 测得水的初温为20 ℃,再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各加 入3 g NaOH、NaCl、NH4NO3固体,振荡。
知识点 2 乳化现象
问题
生活中衣物上的油污是如何除去的呢?
知2-导
【实验】乳浊液的形成和乳化现象
➢ 溶解时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溶解时发生了两种变化:
吸热 放热
➢ 小结: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时就表现 为温度降低;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 就表现为温度升高。
2 易错小结
9.【中考•黑龙江】如图所示,将液体X加入到集气 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 逐渐变大,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 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知1-讲
铁和稀硫酸、灰石和稀盐酸混合后分别产生氢气、 二氧化 碳,使容器中的压强增大,固体氢氧化钠、 生石灰分 别和水混合后放热,也会使容器中的压 强增大,都符合题意。
知1-讲
方法规律:化学与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中较常见的 一种是化学反应与气体压强相联系,如化学反应中 产生气体(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碳酸钙等与酸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物质溶于水放热(氢氧化钠、 氧化钙等),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镁与稀盐酸
知1-讲
反应)使密闭容器中压强增大;化学反应中消耗气 体,或物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硝酸铵)使容器内压 强减小导致液面或气球体积发生变化。解答这类题 型时要学会逐步分析,找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
(来自《点拨》)
知1-练
3.【中考•绵阳】阳刚同学按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自
制汽水,可是家里没有冰箱,为了使自制的汽水
(B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溶液 溶液的形成溶解时的能量变化及乳化现象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溶液 溶液的形成溶解时的能量变化及乳化现象教案

第二课时溶解时的能量变化及乳化现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在溶解时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知道常见的溶解时有放热、吸热现象的物质。

(2)知道乳化现象以及乳化作用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的分组实验探究,练习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锻炼动手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及实验、乳化现象。

【难点】理解乳化和溶解的区别。

教学过程知识点一探究几种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自主学习】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并分组进行教材第29页的实验,完成下列填空: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扩散过程,此过程要吸收热量;二是水合过程,此过程要放出热量。

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填“>”或“<”)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如硝酸铵溶解于水;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填“>”或“<”)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溶解于水;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填“>”“<”或“=”)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不变,如氯化钠溶解于水。

【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方案时,可用温度计分别测量物质溶解前后液体的温度,从而判断溶解时是吸热还是放热。

如果没有温度计,你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答:设计方案如下(合理答案均可):氢氧化钠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在玻璃片上滴上几滴热的石蜡液体,迅速放上盛有半杯水的小烧杯,使玻璃片与烧杯粘在一起,接着向烧杯中倒入足量氢氧化钠固体,并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然后拿起小烧杯,观察玻璃片是否脱落。

硝酸铵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在玻璃片上滴上几滴清水,接着放上盛有半杯水的小烧杯,向烧杯中倒入足量硝酸铵固体,并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然后拿起小烧杯,观察玻璃片是否粘在烧杯底部。

【教师点拨】1.常见的溶解时放热的物质有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等,常见的溶解时吸热的物质有硝酸铵、氯化铵等,常见的溶解时无明显热量变化的物质是氯化钠。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作业课件新人教版ppt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作业课件新人教版ppt
返回
优素养 Ⅲ.【提出猜想】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 或不变。 Ⅳ.【实验探究】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方 案。在图2所示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控制 热水温度,使之保持在99 ℃。
返回
优素养 Ⅴ.【实验结论】 (1)图1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 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__降__低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 “不变”,下同)。
D.大理石
返回
学知识
4.(2020·青岛中考)下列液体去除油污效果最好的是( A )
A.洗洁精
B.食盐水
C.白醋
D.自来水
返回
学知识
5.下列关于洗涤剂去油污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B ) A.洗涤剂是溶剂,油污可溶在其中 B.洗涤剂使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 C.洗涤剂与油污发生了化学反应,变成了溶于水的物质 D.洗涤剂能使油污转化为气体,从而除去油污
A.硝酸铵
B.蔗糖
C.氢氧化钠
D.碳酸钙
返回
学知识
2.如图是某同学探究燃烧条件的改装装置,往烧杯中加入下列 哪种物质能引起白磷燃烧( B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蔗糖 D.食盐
返回
学知识
3.取一定量下列物质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搅拌,能形
成乳浊液的是( C )
A.高锰酸钾
B.白醋
C.植物油
返回
练技法
9.下列各组物质,只用水不能鉴别的是( A ) A.蔗糖固体和食盐固体 B.植物油和酒精 C.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D.硫酸铜固体和氯化钠固体
返回
练技法
10.(2020·唐山古冶区模拟)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液体X滴入到 烧瓶中,若使小气球鼓起(液体X的体积忽略不计),则液体X和 固体Y不可能是( )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单元 课题 第课时 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课件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单元 课题 第课时 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课件 新人教版
A.溶解过程中只吸热不放热
D.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不变是因为氯化钠溶解时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DA..固氯体化N钠1H溶04N于.O水3将时,沾溶液有温油度不渍变是的因衣为氯服化钠放溶入解时洗既不衣吸机热也中不放,热加水,加入洗涤剂,搅拌搓洗, C(2.)下洗列最面物奶终质洗溶去可于皮水以肤,上除能的使油去溶脂液油温污度降的低的原是理是((填C序号))。 B92. ..某最加化易入学洗物AB兴净质..趣沾的小有质加加组油量探污可入入究 的能洗洗餐N不H具相4涤涤的C等l、是剂剂C( a后后C)l2,,、N让让aCl油三油种滴滴物质聚溶溶集于于水,水的过上中程浮中热分量的层变化。 三A.种修物车质工各C用取.汽1药油加匙洗于去入烧手洗杯上分油涤别污溶剂于后水,,另还让有油一个滴烧杯分只散加水,,用稳温定度计地测量乳液化体温在度,水并中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8.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 A ) 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油污 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8(课4.)题若日1溶常于溶生水9A液活.溶.的中液形除关溶温成去度于油液基污乳本和的不方浊乳变法,液很浊则多与是液,下溶是列液现混象的合不属比物于。较乳化,的是下( 列) 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B2.)比溶较液实是验B均2.一与、实溶稳验定液4,的可均混获合匀得物结而论是稳定,乳浊液不均匀、;不稳定 4B3. ..(下加列了·聊关餐CD城于具)..溶洗下液洁列溶可和精洗乳的涤液作化冷方都为的水式说应是溶法用中乳无质错化色的误作的用、物是的(是透质( 明可) ) 的以,是乳固浊体液、有液色体、或不气透体明,乳浊液中被分散的物 质是液体 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
DB..溶氯老液化均钠师匀溶而于告稳水知定时,,是乳溶浊液N液温a不度O均不H匀变、、是不因C稳为u定氯S化O钠4溶、解时N既a不C吸l热、也C不a放C热O3中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

人教九年级化学-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乳化现象【含视频】

人教九年级化学-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乳化现象【含视频】

交流讨论
生活中哪些液体属于乳浊液呢?用汽油清洗 油污和用洗涤剂清洗餐具,它们的原理相同 吗?若不同,原理分别是什么?
如油漆属于乳浊液。原理不同,前者是溶 解,后者是乳化……
课堂教学展示 典例剖析
例 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 是( C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D.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 提示:汽油去油污利用了汽油的溶解性。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C.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
(4)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
溶液过程中,温度下降。这种物质可能是( B)A.
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蔗糖
4.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解析下列现象 (1)在实验室里,常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 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 (2)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2课时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乳化现象
课前自学准备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探究几种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3.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4.乳化现象。 5.乳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具准备 水、植物油、洗涤剂、硝酸铵固体、NaOH固体、 温度计、试管(若干)、烧杯(若干)为溶液的温度升高,反之,则溶液的温度
降低。
2 许多物质溶解时温度没有明显变化,但不能认
为没有发生这两个过程。
课堂教学展示 典例剖析
例 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 生改变。现将①浓硫酸;②生石灰;③硝酸 铵;④氢氧化√钠;⑤氯化钠√ 五种物质分别溶 解于水√ ,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的是( C )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2课时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2课时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 请同学们是分层的,振荡后比较均匀了, 静置后又分层了,倒掉后试管不干净,加 入洗涤剂后用水清洗,试管又干净了。
•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 物。其特征:不均一、不稳定。
• 乳化现象:洗涤剂将大油滴分散成小油滴, 均匀地分散在水中的现象。洗涤剂起的作 用叫乳化作用。
• 请同学们按教材P29进行探究实验,并记录 现象。
• 讨论展示交流实验情况结果。
• 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温度发生改 变。这说明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 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如NH4NO3)在溶 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有些物质(如NaOH) 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象。
• 把植物油放入水中能否形成溶液?
• 乳化应用于洗涤剂去油污。
课堂小结
•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 物质溶于水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了解了乳浊液及其乳化现象及其应用。
板书设计
第2课时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如:NH4NO3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 NaOH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象。 二、乳化现象
布置作业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 良。——蒲松龄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初中化学课件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第2课时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在前面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溶液的形成,知道了不同 组成的溶液中溶剂常常为液体,而溶质则可以是 固体、液体或气体,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下几 种物质溶解时温度会有什么变化,并且了解乳化 原理及其应用。
新课推进
• 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温度发生改变。你 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它们溶于水时是放热还 是吸热呢?画出设计的实验简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讲解
【应用】 为了防治病虫害,农作物要喷洒农药。很多液体农药是难溶于水的,
农民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农药配成乳浊液后,用来喷洒受病虫害的农作物, 这种农药药液散失得少,附着在叶面上的多,药液喷洒均匀,不仅使用方 便,而且节省农药,提高药效。
归纳小结
1、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 热量;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二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 新课引入
【实验探究】
• 新课引入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物质溶于水,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溶解过程包括扩散和水合两个过程;
1、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降低。如 硝酸铵(NH4NO3)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
2、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升高。如 氢氧化钠(NaOH)、浓硫酸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
3、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不变。如 氯化钠(NaCl)、蔗糖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不变。
新课讲解
【实验探究】
新课讲解
二、乳化现象
花生油和水不互溶,用力振荡后形成的乳浊液不稳定,油水不久会再 分成两层;但加入洗洁精并振荡后,就不再分层,形成了较稳定的乳浊液。
2、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不属于乳化现象的是( A )
A.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洗手液洗去手上的油污 D.用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解析】 A、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污物而除去油渍,此现象是溶解而不是乳化,故 正确; B、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功能,使油污、油脂与水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 但并不均一的乳浊液而除去,因此,属于乳化现象,故错误; C、是利用乳化剂使油污、油脂与水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但并不均一的 乳浊液而除去,因此,属于乳化现象,故错误; D、是利用乳化剂使油污、油脂与水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但并不均一的 乳浊液而除去,因此,属于乳化现象,故错误 。
植物油是不易溶于水的,而洗洁精、洗衣粉等含表面活性剂的物质 可以使植物油等油类物质以细小的液滴比较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乳 浊液,这种现象称为乳化现象。
新课讲解
【进一步探究】为什么洗涤剂具有较强的去污能力呢?
这是因为洗涤剂所含主要成分的分子两端具有很不相同的特性。一端亲 水,倾向溶入水中;另一端亲油,倾向溶入油中。这种分子遇到衣物上的油 污时,分子的亲油端溶入油污中,另一亲水端 仍留在水里,因而在油和水的界面上,整整齐 齐地排成一圈单分子层,把油污团团围住。经 过搓洗、振荡、翻滚等洗涤操作,这些油污被 分散成珠滴,脱离衣物表面,进入水中。然后 随泡沫上浮,经漂洗冲去,使衣物干净。
强化训练
3、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C)
A.用水洗去盘子上的水果渣
B.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D.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固体
【解析】 A、用水洗去盘子上的水果渣不属于乳化作用,故错误; B、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故错误;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符合乳化作用的特点,属于乳化作用, 故正确; D、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所以能洗去试管中 的碘,故错误。
布置作业
围绕洗涤用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调查与 研究。(提示:洗涤用品的变化;洗涤剂中含有的物质; 洗涤用品是否会对水造成污染;如何选用对环境污染小 的洗涤用品等等)
本课结束
高现象,故错误;B、锌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压强增大,出现液面a比液面b
高现象,但不能恢复到原状,故错误;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由于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出现液面a比液面b高现象,冷却到室温后又恢复到
原状,故正确;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压强减小,出现液面b比液面a高现象,
故错误。
强化训练
2、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乳浊液不稳定,乳化能够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
强化训练
1、用如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
过一段时间又回到持平的一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C )
A.食盐和水
B.锌和硫酸
C.氢氧化钠和水
D.硝酸铵和水
【解析】
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压强基本不变,不会出现液面a比液面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