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 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华师大版课后练习第八十六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宗绪、黄安年《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
材料三:1937年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答案】:
【解析】:
图1:这是1931年10月26日,蒋介石(夫妇)第二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图2:这是1938年1月3日的封面(第五次),封面下面的文字是。“Any sacrifice should not regarded as too costly”,(为了抗日,没有什么牺牲是过于昂贵而不能舍弃的。)
图3:这是1945年9月3日封面(第八次),下面的文字是:After eight years of war,the challenges of peace”,(抗战结束了,和平还是战争?)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西安事变
D、百团大战
【答案】:
【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材料三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请回答:(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之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导致了什么后果?(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抗日主张?这一主张是通过什么事件实现的?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3)材料三控诉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什么事件?(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谈谈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否定南京大屠杀、制造钓鱼岛争端、参
拜靖国神社等失去良知的事情,你想对日本当局说些什么?
【答案】:
【解析】: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的抗日战争……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战场是抗击法西斯侵略时间最长(1931—1945年)的战场。中国作为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在长达10年以上的时间里单独抵御了穷凶恶极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牵制了日军主力,扼制了日军北进,推迟了日军南下,有力地支援了欧洲、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
【答案】:
【解析】: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揭穿谎言】材料一:日本右翼势力宣称:“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
材料二:日本右翼势力胡说:“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
【誓死抗争】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西安事变
【答案】:
【解析】:
下列图片反映了重大的历史事件,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③②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答案】:
【解析】:
杨虎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他的特别伟大之处是1936年同张学良联合发动了(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
【解析】: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在今天以前,是我们屈辱悲苦的黑暗时代,自今天起,将是我们富强康乐自由平等的光明时代。……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文中“空前的胜利”、“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分别是指( )
材料四: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国采取持久战战略,并迅速形成了两个抗日战场,即国民党政府指挥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远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战役。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也是利用灵活战术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采取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打击日军,并且取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重要战役的胜利。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呼应,沉重打击了日军,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图4:这是1955年4月8日封面(第十次),背景是一个国民党士兵孤独地望着大海,对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
此时中华民族面临着怎样的危机?
蒋介石对此作出了怎样的选择?造成了怎样的恶果?
请举一例国民党抗战的史实。
蒋介石选择的是什么?请以史实来说明。
最后一次所示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从1927年至1955年,蒋介石10次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这说明了什么?
【伟大胜利】材料四:1945年8月21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半个世纪的愤怒,五十年的屈辱,在今天这一天宣泄清洗了……”
结合有关史实,批驳材料一、材料二中日本右翼分子的谎言。
“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列举中国民众万众一心抗战的事例。
《新华Hale Waihona Puke Baidu报》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表这篇社论的?
——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材料一中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分别有什么标志性的意义?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和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有何意义?
【答案】:
【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一回答,日本侵华事件指的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根据材料二回答,“兵谏”的结果如何?
阅读材料三,分析七七事变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到什么阶段?
依据材料四中的内容,分析回答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案】:无
【解析】:
美国《时代》周刊是美国也是世界影响最大的周刊,蒋介石曾经十次成为其封面人物,表明美国也较多地关注了中国,请看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抛开个人生死和毁誉,毅然发动“兵谏”,迫使蒋介石南京政府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改变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前进方向,国内时局发生了根本转变:和平代替了内战,团结代替了分裂,出现了全民抗日的新局面。
材料三:1937年7月7日卢沟桥发生“七七事变”,驻卢沟桥与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七七事变促进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同时,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随工厂内迁的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答案】:
【解析】:
下列事件标志着中国伟大抗日战争开端的是( )
A、七七事变日军炮轰卢沟桥
B、八一三事变日军进攻上海
C、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沈阳
D、日军攻陷南京后进行大屠杀
【答案】:
【解析】:
东北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其中“十四年“开始的标志是( )
材料一: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北郊柳条湖村附近炸毁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然后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突然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攻击。蒋介石曾密电张学良:“生养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以上事实说明,国民党政府和蒋介石决定的对日方针就是,不抵抗,而幻想依靠国联的力量压迫日本从东北撤兵。
【解析】:
张学良回忆(1901年—2001年)说:“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张学良“36岁”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答案】:
【解析】:
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粉碎国民党亲日派企图
A、北伐战争、《辛丑条约》、九·一八事变
B、抗战胜利、《马关条约》、九·一八事变
C、重庆谈判、《辛丑条约》、七七事变
D、南京解放、《马关条约》、卢沟桥事变
【答案】:
【解析】: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37年的中国,可能曾经看到的情形有( )
①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血战②报纸上刊登“九一八事变”的消息③有人在阅读《新青年》④青年学生在热议巴黎和会的情况⑤毛泽东亲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力图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D、加剧国民党内部矛盾
【答案】:
【解析】:
舒国惠在《红色大地》中记载:“对张学良来说,蒋介石反共和拖抗日后腿的做法,到1936年秋天时已忍无可忍”,这个晚动感情的人是东北军的头领,东北军的士兵特别反日,因为他们在东北的家乡,在______之后就被日本军队占领。”( )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华师大版课后练习第八十六篇
下列结论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井冈山会师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答案】:
材料三:1937年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答案】:
【解析】:
图1:这是1931年10月26日,蒋介石(夫妇)第二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图2:这是1938年1月3日的封面(第五次),封面下面的文字是。“Any sacrifice should not regarded as too costly”,(为了抗日,没有什么牺牲是过于昂贵而不能舍弃的。)
图3:这是1945年9月3日封面(第八次),下面的文字是:After eight years of war,the challenges of peace”,(抗战结束了,和平还是战争?)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西安事变
D、百团大战
【答案】:
【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材料三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请回答:(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之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导致了什么后果?(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抗日主张?这一主张是通过什么事件实现的?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3)材料三控诉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什么事件?(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谈谈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否定南京大屠杀、制造钓鱼岛争端、参
拜靖国神社等失去良知的事情,你想对日本当局说些什么?
【答案】:
【解析】: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的抗日战争……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战场是抗击法西斯侵略时间最长(1931—1945年)的战场。中国作为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在长达10年以上的时间里单独抵御了穷凶恶极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牵制了日军主力,扼制了日军北进,推迟了日军南下,有力地支援了欧洲、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
【答案】:
【解析】: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揭穿谎言】材料一:日本右翼势力宣称:“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
材料二:日本右翼势力胡说:“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
【誓死抗争】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西安事变
【答案】:
【解析】:
下列图片反映了重大的历史事件,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③②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答案】:
【解析】:
杨虎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他的特别伟大之处是1936年同张学良联合发动了(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
【解析】: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在今天以前,是我们屈辱悲苦的黑暗时代,自今天起,将是我们富强康乐自由平等的光明时代。……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文中“空前的胜利”、“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分别是指( )
材料四: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国采取持久战战略,并迅速形成了两个抗日战场,即国民党政府指挥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远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战役。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也是利用灵活战术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采取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打击日军,并且取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重要战役的胜利。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呼应,沉重打击了日军,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图4:这是1955年4月8日封面(第十次),背景是一个国民党士兵孤独地望着大海,对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
此时中华民族面临着怎样的危机?
蒋介石对此作出了怎样的选择?造成了怎样的恶果?
请举一例国民党抗战的史实。
蒋介石选择的是什么?请以史实来说明。
最后一次所示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从1927年至1955年,蒋介石10次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这说明了什么?
【伟大胜利】材料四:1945年8月21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半个世纪的愤怒,五十年的屈辱,在今天这一天宣泄清洗了……”
结合有关史实,批驳材料一、材料二中日本右翼分子的谎言。
“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列举中国民众万众一心抗战的事例。
《新华Hale Waihona Puke Baidu报》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表这篇社论的?
——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材料一中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分别有什么标志性的意义?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和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有何意义?
【答案】:
【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一回答,日本侵华事件指的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根据材料二回答,“兵谏”的结果如何?
阅读材料三,分析七七事变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到什么阶段?
依据材料四中的内容,分析回答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案】:无
【解析】:
美国《时代》周刊是美国也是世界影响最大的周刊,蒋介石曾经十次成为其封面人物,表明美国也较多地关注了中国,请看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抛开个人生死和毁誉,毅然发动“兵谏”,迫使蒋介石南京政府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改变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前进方向,国内时局发生了根本转变:和平代替了内战,团结代替了分裂,出现了全民抗日的新局面。
材料三:1937年7月7日卢沟桥发生“七七事变”,驻卢沟桥与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七七事变促进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同时,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随工厂内迁的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答案】:
【解析】:
下列事件标志着中国伟大抗日战争开端的是( )
A、七七事变日军炮轰卢沟桥
B、八一三事变日军进攻上海
C、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沈阳
D、日军攻陷南京后进行大屠杀
【答案】:
【解析】:
东北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其中“十四年“开始的标志是( )
材料一: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北郊柳条湖村附近炸毁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然后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突然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攻击。蒋介石曾密电张学良:“生养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以上事实说明,国民党政府和蒋介石决定的对日方针就是,不抵抗,而幻想依靠国联的力量压迫日本从东北撤兵。
【解析】:
张学良回忆(1901年—2001年)说:“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张学良“36岁”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答案】:
【解析】:
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粉碎国民党亲日派企图
A、北伐战争、《辛丑条约》、九·一八事变
B、抗战胜利、《马关条约》、九·一八事变
C、重庆谈判、《辛丑条约》、七七事变
D、南京解放、《马关条约》、卢沟桥事变
【答案】:
【解析】: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37年的中国,可能曾经看到的情形有( )
①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血战②报纸上刊登“九一八事变”的消息③有人在阅读《新青年》④青年学生在热议巴黎和会的情况⑤毛泽东亲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力图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D、加剧国民党内部矛盾
【答案】:
【解析】:
舒国惠在《红色大地》中记载:“对张学良来说,蒋介石反共和拖抗日后腿的做法,到1936年秋天时已忍无可忍”,这个晚动感情的人是东北军的头领,东北军的士兵特别反日,因为他们在东北的家乡,在______之后就被日本军队占领。”( )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华师大版课后练习第八十六篇
下列结论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井冈山会师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