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从2000年至今,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与长足发展,具体表现在“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班班通”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大规模项目和工程的实施;硬件设施建设日渐完备、软件资源建设日益丰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认识备受重视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的建设与完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师技能大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现代教育发展论坛等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发展及理论提升的相关活动举办;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加强、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等效果日益明显。
• 发展历程概览十年来的发展,我们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 .多媒体的到来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到2000年也积累了很多经验。
但是这段时间的发展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和问题,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氛围,一些学校和地区仅仅停留在视听教学的硬件本位时代;缺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及方法指导,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观念落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传统教学手段存在问题和不足的主动性薄弱;教师欠缺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必须的信息技术技能、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方法;缺少多样化的资源,教师往往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独立进行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学校及教育局也不能为其选择合理的教学平台和工具。
虽然这些问题和不足限制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并未阻碍我国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及实践方法的研究,一线教师、科研部门、相关管理机构都在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和方法。
我们可以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这阶段的主要方式归纳为“黑板到多媒体的迁移”,即用多媒体替代黑板,或者与黑板互为补充。
这种应用方式在示范课和公开课中更为广泛,教师以PPT课件为主要授课方式,将原来黑板上展示的内容搬到大屏幕,主要目的是追求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动态性和丰富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回眸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回眸众所周知,我国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多媒体组合教学(MCI)、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学习(CAL)的基础上,为适应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提出来的。
但一段时间后,以工具、手段和方法为主要内容的MCI、CAI、CAL,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我国的教育为了在信息化时代能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乘上信息时代的快车,必须用全局的观念和战略的眼光,超前规划和部署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动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被提到了空前重要的位置。
本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提出了三大任务:“校校通工程”――推动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工程;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工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整合层面上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工程。
这三大任务关系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事实上,三大任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站在今天的时间节点上,回溯十年,我们感到:整合有效地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环境和资源建设,促进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教育观念;我们也高兴地看到: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已经得到了普及性地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已经深深植根于广大教师的思想和行动之中,对新时期创新人才的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溯十年,广大教育工作者取得的宝贵经验和丰硕成果,对于新时期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活动,也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引领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健康发展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是引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的确,在开始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时候,许多中小学教师对为什么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如何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问题感到迷茫。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及意义、整合的概念与内涵、整合的方法和策略等问题,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清晰和不断发展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容整理
1、为什么要进行信息技术整合?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对教育的新的需求(不要固步自封,用心倾听技术时代变革的声音)(信息化+知识经济国民素质决定国力强弱)2、中国的情况(各国了解)亚洲:后来居上美国:一马当先中国:奋起直追英国:稳步跟进美国的举措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俗称“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2000年底,提出了新的国家教育技术目标:数字化学习——让所有的孩子随时都能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ETS·美国)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简称ISTE)制定了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简称NETS).面向学生(NETS·S).教师(NETS·T).管理员(NETS·A)英国的举措第一个提出整合的国家亚洲各国的情况新加坡2000年实现全国联网,学生二人一机,教师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日本1999年为全部中小学配多媒体电脑(小学24台;中学42台,特教8台)马来西亚建多媒体学院印度CLASS2000计划: 万所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千所学校建校园网,百所智能化学校(Smart School)韩国万所学校建成校园网,教师一人一机中国的努力1996年推出了1000所学校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2000年前后,大多数高校接入中国教科网CERNET 已建成一大批教育网站,包括上百个网校;多所高校开办网上学位教育。
2004年据部分教育信息化专家估计,中小学已经建立的校园网数量应在40000至45000之间2000年信息技术课程开设2000年“校校通”工程2001年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3年启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4年我国第一个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趋势信息技术课程,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探讨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初步引进与发展(1980-1990年代)1980年代,计算机技术开始在我国引起广泛关注。
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部决定将信息技术引入学校教育。
首先,信息技术课程通过选修课的形式进入中学课程体系,并逐渐在一些高校开设自己的信息技术专业。
这一时期,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编程基础。
二、信息技术课程的全面普及与拓展(1990-2000年代)进入1990年代,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计算机的普及率大幅提高,信息技术对于社会的生产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逐渐融入各个学科,信息技术课程开始普及到小学和初中阶段,成为一门必修科目。
此外,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也开始丰富起来,不再局限于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而是逐步涉及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管理等更加专业的领域。
三、信息技术课程的深化与变革(2000年代至今)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课程进一步深化与变革。
面对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趋势,我国教育部将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目标定为培养“信息素养”,即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围绕信息技术的应用展开,包括信息搜索与评估、信息的加工与分析、信息的表达与共享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此外,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也发生了变革。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
通过项目制、合作学习等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信息技术课程将呈现以下趋势:1. 强调跨学科融合:信息技术课程将更多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形成综合性的课程体系。
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十年回顾与展望
3.2
0.753
2.7
0.816
3.7
0.516
7
1.8
0.753
影响这10年的关键措施
校校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工程
数字化资源建设、应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合
信息技术教育与用技术教与学的能力建 设
2021/3/2
8
校校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 远程教育工程
各 级 考 试 系 统
42
项目目标和任务
1 依据“标准”,在一段时间内,
培训 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组织全国中
小学教师完成不低于50学时的教育
制定培训大纲 开发培训资源
技术培训,使中小学教育教育技术
应用能力显著提高。
2 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
考试 训和考试认证制度形成全国统一规
范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培训和
2021/3/2
29
工程对基础教育的影响
教学环境 教师素质 学生发展
直接推动了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 和教师专业发展
一位老教育厅长的感言
2021/3/2
30
十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主要 指标实现程度
目前90%的中小学校都拥有至少一台以上的计算机。 学校平均拥有计算机37.2台;有学生专用计算机的学校比例达61%,
三种模式培训资源
优秀案例资源,等
学校管理资 源
校长培训资源 资金管理培训资源 校长领导力培训资源,等
少数民族学习汉语资源
少言数资民源族20语21/3/2国家远程教育资源编译 少数民族专题资源
应用对象和方式
针对的需求
以适用于小学各科教学为主,教师用于直 接教学或辅助教学
回忆十连年来信息技术教学的历程
回忆十连年来教学的历程,总结教学进程中的体会,我以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进程中应把握好以下几点:一、吃透教材、拓展教材,合理组织教学资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要紧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大体条件。
咱们要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分析大纲,通过钻研教学大纲,把握教材大体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而且可依照学生的爱好偏向和认知特点,因材施教,合理调整教学顺序。
例如在“IE阅读器的利用”这一节里,IE阅读器简介中我调整了一下教学顺序,题目栏,菜单栏一带而过,而后,放下工具栏不提,直接介绍地址栏的利用,如此直接进入学生关切的内容:输入地址,打开网页。
然后提出有关网页操作中的几个问题,依照问题反过来介绍解决问题的几个工具按钮,完成工具栏的介绍。
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不是硬性的掌握课本上的所有内容。
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没有办法教好学生的。
教师要广泛阅读有关的报刊杂志、浏览网上信息,找出哪些是我们教学过程中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哪些素材和资源。
同时我们应考虑到现在整个社会信息产业的现状,支持并引导学生关注信息产业的发展,适时地介绍一些国际、国内的最新动态,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信息意识,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如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编写的《初中》教材中的第四章走进因特网,教材强调如何利用MODEM拔号上网,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在了解MODEM上网的同时,重点介绍宽带的接入和应用。
二、抓住学生特点,精心运用教学方法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爱好和学习态度等情形,合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和组织学生上机实践操作。
课程既具有很高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专门好地把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程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以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程为主题,探讨其演变过程和主要特点。
一、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计算机课程,这标志着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起步阶段。
当时的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以计算机硬件知识为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编程语言。
二、综合应用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信息技术课程逐渐从计算机硬件扩展到综合应用。
这一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学生学习了办公软件的使用、网络知识、信息检索和数据处理等内容。
三、信息化素养阶段进入21世纪,我国信息技术课程进入了信息化素养阶段。
这一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应用能力。
学生学习了信息安全、信息伦理、信息管理等内容,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意识。
四、创新创业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信息技术课程进入了创新创业阶段。
这一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信息技术人才。
学生学习了软件开发、移动应用开发、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五、全面素质发展阶段当前,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正朝着全面素质发展的方向发展。
这一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学生学习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应用、信息技术与社会问题的关系等内容,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总结起来,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经历了起步阶段、综合应用阶段、信息化素养阶段、创新创业阶段和全面素质发展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推进,信息技术课程也在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进行调整和改革。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信息技术课程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将不断进步,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搬到大屏幕, 主要目 的是追求图片、 音 频、 视频、 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动
态f 生 和丰富性。 虽然这 种尝试只是信息技 术与课 程 整合 的初级 阶段 , 是无 论对 教 师 但 教学 还是 学生学 习都具有很 重要的意 义 。 于教师而 言, 体教学 可以将 对 多媒 他们从对 内容重复 的书写中解脱 出来,
入 思考。 我国的网络资源库建设 也逐渐 关注资源 的规 范 和标 准。 因此 , 可以将 资源建设的发展历 程归纳为资源建 设
和资源平台建设两个阶段。 随着 人们对 网络资源 建设及 网络
我国在上世 纪9年代就开 始了信 0 息 技术 与课 程整合的研究 , oo 也 N2o ' #
交流 的重要 组成部 分和工具” 这 里的 。
程 ; 信息技术 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 开展 动; 应用网络学 习社 区建设 更广泛的城 乡学校协作的新渠道 , 促进教 育公平。 ◇关注 数字化环 境下创新人 才早 期培养, 建设一批全面数字化的示范学 校, 为实现处 处可学 、 时能学的学 校 时 学习共同体奠定基 础。
在内容 呈现方面 更好地 达成课 程的预 设和生成 的一致 l 更饱和地 完成教 学 生,
多的关注和重视 , 得了快速的发展 。 取
初期, 大多数人都在 关注网络资源库快
速建 设 , 同时, 些专家学 者以发展 的 一 眼光 关注 网络资源库的内 发展 , 涵 对其
定位 、 分类 、 标准、 功能等层 面进 行了深
甄选合适 的 资源和软件, 最大限度地融合 教学环境、 教学资源 和教 学 程。 过
— —
钟绍春
信息 技术 与课程整合
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钟 绍春 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
信息技术教学十年嬗变
信息技术教学十年嬗变近十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迎来新的变化。
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崛起和应用,不仅对教育领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信息化人才,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水平,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和习惯,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对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探索和嬗变。
回顾过去十年,信息技术教学的嬗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硬件设备的嬗变在过去的十年间,计算机的硬件设备越来越先进,体积越来越小,性能越来越强大。
从过去的台式机到笔记本电脑,再到现在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计算机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大,也使得信息技术教学从传统的电脑课堂出发,逐步向移动互联网应用进军。
这不仅使有了新的教学工具,也为学生提供了便利,扩大了教育的覆盖面,同时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
二、网络技术的嬗变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学也逐渐从单一的电脑教学发展到网络教学。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推进,许多新型网络应用开始被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如在线教育、电子书、网络直播课等等。
这些变化使课堂传统的“板书+语言”讲授逐渐衰退,转向以数字化工具为主的多媒体教学。
网络技术的嬗变,让教师和学生跨越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拓宽了教育教学的范围和渠道,实现了协同互动、自主学习、资源共享和课堂反馈等教育教学的目标。
三、教学模式的嬗变信息技术的崛起和普及,让教学模式从单向性传授变为双向交流和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深入思考,自主完成作业,本着实践性和创造性的态度进行学习,开发潜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课程体系的嬗变信息技术教学的嬗变,还促进了课程体系的改变。
从传统课本,到电子课本,再到互联网学习资源,现在的学生已经拥有了更加广泛的学习渠道和媒介。
这种嬗变使得教育教学更加立体化和多元化。
信息技术教学十年嬗变
信息技术教学十年嬗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教育也逐渐朝着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在过去十年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创新也在不断嬗变。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会探究信息技术教学在过去十年里的变化和趋势,以及带来的影响和展望。
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学校里的计算机室也越来越多,甚至在教室也有专门用于教学的电脑和投影仪等设备。
教师们开始利用这些设备对学生进行讲解和演示,学生通过电脑和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
同时,互联网、移动设备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也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和移动设备对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和测试,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和学习应用来增强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教学方法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断推广和深化,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在过去的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通过课堂讲解和考试来测试学生的学习情况。
而现在,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和移动设备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时测试和互动交流,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同时,信息技术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和在线课程来拓展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和社交媒体来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学习。
影响和展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推广,不仅改变了教学方法和教育方式,还为教育体制和教育管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也开始逐渐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积极推动信息技术教育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展望未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和推广仍将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育方式也将会不断变革和优化。
信息技术将成为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育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更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结语信息技术教学十年嬗变,见证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应用。
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十年
了用5 1年的时间在全国高中 ( 中 -0 包括 等职业 技术学 校)初 中与小学普 及 开 、
修养、 应用信息技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等各个方面的中小学生综合性信息
素养。 广大 关注 信 息技术 课 程 的教育
行 政人员、 研究人 员和一线教师 已经认 可了这 个 目标。
养 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把信息技术 作 为支持 终身学 习和合作 学习的手段 , 为 适应 信息社会的学习、 工作 和生活打下 必要 的基 础。 在其 目 ” 标中, 第一 次提 出 了培 养学生 良 的信 息 好 素养 , 但是字里
教 育工作会 议到全国基础教 育工 作会
其应 用对人 类 日 常生 活和科 学 技术的 深刻 影响。 过信 息 技术 课程 使 学 生 通
具有获取 信息、 传输信 息、 处理信 息和
课程目 标是信息素养的确立, 并对其进
行 了比较全 面的阐释 。 此, 息技 术 从 信 课 程 的目 标一 直 定位为培 养 和提 升包 括信息技术知识技能、 应用信息技术与 参 与信息活动的能力、 息技术的人文 信
据当地 隋况具体化执行。 而首要问题 是 义务 教育 阶段各 个学 段 的具 体目 标究 竟 是什 么? 苏省 在进 入 课程 改革 实 江 验 区以后, 制定 了自己的义 务教 育信息 技术 课 程指 导纲 要 , 对于 义 务教 育 阶 段信 息技 术课 程的 目 标与任务 进 行了 各个 学段 的细分 , 其特 点是提 出要 “ 注 重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认 知能力、 判断能 力、 想象能力、 批判能力、 创造能力以及 应用信 息技术 解 决实际问题 的能 力的
中 国信息技术教育 21 1 00 /9
5
EI TE ̄h 。 … 。@ 题 。 e r
十年风雨塑辉煌(一)追寻足迹,理想再迈步——信息技术课程十年回顾与展望
十年 之间, 我们目睹了许 多的艰辛。 信息技 术教师在 学校承担 着许多的 兼职 工1 “ 乍,打字员” “ 工” 、维修 词。 信息技术教师
虽然 工作辛苦 , 却仍然 得不到领导 、 的认可 。 息技术课程 仍然作为 “ 同事 信 小 学禾 ’ 在尴尬的地位 。 , 处 十年之间, 我们感到了许多 的迷 茫。 义务教 育信 息技 术课程 指导 性文件
程指导纲要 ( 试行) 的通知》 《 > 、 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 、
《 关于在中小学实施 “ 校校通” 工程的通知》 随着三份通知的下发, 。 全国中小
术课程 o
霹
学掀起了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大浪潮。 十年, 我们经历了从计算机课程向信
息技术课程的艰苦蜕变。 十年之间 , 我们经历了许多的喜 }。∞3 兑 2 年, 的
颁布 , 使得信 息技 术课程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 课程正式确立下来。04 , 20年 全
+年之间, 我们见证 了许多的成长。 许多 的信息技术教 师成 长起 来, 到 得 了认同和认 可, 成为各 自单位 的骨 干教师, 或者走上了学校 的领导 岗位。 息 信
信息技术课程 的认识和见解。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 践活动等 也在 逐
—
—
亡薹 。 № TE 撬。
十年风雨塑辉煌 一0) 2I 0  ̄, 0 新世纪开始的第一年。oo , 2o ̄ 也是全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历程
追寻足 理 迈 信曼 迹 想再 当年 的1月, 育部召开了具有历史意 义的中小学 O 教 信息技术教育工作 会议 , , 随后 教育部下发了 《 关于 印发<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
迟迟得不到更新。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被纳人到综合实践活动领域, 课时 被压缩, 信患
信息技术课程十年回顾:成长的快乐
信息技术课程十年回顾:成长的快乐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长为我国基础教育中一门年轻的课程,这是众多从业者共同的成就和快乐。
在从计算机教育向信息技术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在课程内容的认识上,我们始终在探讨如何坚持信息技术课程“技术”的特点并揭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在“技术―文化”的对偶上寻求最佳平衡。
若将1999年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所提到的“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拉开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序幕,到现在刚好十年。
十年的发展足以让一个幼儿成长为朝气蓬勃的少年。
回顾信息技术教育的十年历程,我们做了什么?新的出发点又在哪里?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出了《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信息技术)》(以下简称“课标”)。
在这次课程改革中,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有了相对独立的课程标准文本,取得了独立的4个学分,标志着正式进入基础教育课程序列并有了相对独立的地位。
“课标”的研制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充分汲取信息技术教改经验,认真听取专家和一线教师意见基础上制定的,符合我国基础教育实际,代表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趋势,为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教材编写是课程实施阶段的一个焦点问题。
根据教育部的部署,首批通过评审的有五套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实验教材。
每套教材都在符合课标理念的前提下彰显各自特色。
编写者在忠实执行课标意图的前提下,各自有独到的探索,成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标志性产物。
在此之后,陆续有专家、学者、骨干教师编写了各类关于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图书,助推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实施阶段的另一焦点问题。
一方面,基于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培训采取“国家级研修―省级培训―教材培训―校本教研”的立体化培训模式,分别就新课程理念、教学内容、教材使用、教学方法等方面具体展开。
这些活动既为课标研制者及教材编写者提供了与一线教师互动交流、释疑解惑的机会,又能促进教师更好地理解课标精神,领会教材意图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十年回顾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十年回顾
刘娟;张燕
【期刊名称】《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知网上搜索到的该研究领域的58篇文献进行综述,总结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国内外发展现状,在深刻理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了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总页数】3页(P3-5)
【作者】刘娟;张燕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山东日照276826;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山东日照27682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34
【相关文献】
1.回顾与反思:十年来我国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研究 [J], 梁鸶鸶
2.十年来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J], 黄德群
3.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研究十年:回顾、反思与展望 [J], 张芸
4.回顾与展望: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三十年 [J], 朱艳兰
5.十年风雨塑辉煌(Ⅰ)追寻足迹,理想再迈步——信息技术课程十年回顾与展望 [J], 刘向永;樊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未来十年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未来十年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如同奔腾的洪流,不断塑造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回顾过去几十年,信息技术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早期的大型计算机到如今普及的智能手机和云计算,每一次的突破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那么,在未来十年,信息技术又将经历怎样的发展历程呢?首先,网络通信技术将迎来进一步的升级。
5G 网络的普及只是一个开端,未来十年,6G 甚至更高版本的网络技术有望实现商业化应用。
这些新一代的网络将拥有更快的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可靠性,为智能交通、远程医疗、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提供更强大的支撑。
届时,无人驾驶汽车能够更加安全高效地行驶,医生可以远程进行复杂的手术操作,工厂的生产效率也将大幅提升。
在计算能力方面,量子计算将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
与传统的二进制计算不同,量子计算基于量子比特的叠加和纠缠特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极其复杂的计算任务。
这将为密码学、化学模拟、金融建模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例如,在密码破解方面,现有的加密技术可能会在量子计算面前变得不堪一击,从而促使新的加密算法和安全协议的诞生。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十年我们将看到一个更加智能化和互联的世界。
不仅仅是智能手机、电脑和家电等设备,从城市基础设施到农业生产中的传感器,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将具备联网和交互的能力。
通过物联网,我们可以实现对能源的更高效管理,对环境的实时监测,以及对农业生产的精准控制。
比如,智能电网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能源供应情况,自动优化电力分配,减少浪费;智能农业中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和作物生长状况,实现精准灌溉和施肥。
人工智能技术仍将是未来十年信息技术发展的核心领域之一。
虽然目前的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存在许多局限性。
未来,人工智能将更加注重与人类的交互和融合,不仅能够理解和处理自然语言,还能够感知人类的情感和意图。
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将更加准确和高效,能够为医生提供更有价值的建议;在教育领域,个性化的智能学习系统将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进度,提供定制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十年嬗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教学十年嬗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在中小学这片教育的大天地里,承接着计算机教学先行的脚步,信息技术课程在风风雨雨中已跋涉十个年头。
在这十年中,信息技术教学感受到了十个春夏秋冬的阳光、雨露;信息技术教师从一个个默默无闻的辛勤耕耘者成长为经验丰富、教有心得的收获者。
每当回顾信息技术教学这段不平凡的成长经历,大家都不免会有各种各样的心得与体会,不论是酸或甜,还是苦或辣,都会有沉甸甸的无限感动。
●教学内容革新式成长上世纪90年代,高中计算机课教的是计算编程,以语法教学为主。
大家都是结合数学例题讲解语法,一般是先讲后练,即照搬大学的“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
90年代初期,教学内容是解释BASIC语言,基于苹果机、中华学习机来进行练习。
这类语言都是固化在机器中的,开始就可运行,程序保存通过录音机、磁盘等设备进行,不过磁盘驱动器是很少见的。
不久,PC286兼容机得以推广,DOS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DOS现在看起来并不重要,可是当时的命令代码给学生极大的诱惑。
甚至影响了很多学生成为计算机爱好者,促成了他们以后成为IT业精英。
这一时期的教学内容是基于“计算机文化”为核心的程序教学,即以思维为主。
90年代中期,随着PC386、486的推广以及Windows 32(及NT)的出现,教学内容进了视窗时代。
教学内容增多了,主要包括画图、记事本、Word等内容。
但是,在培养学生方面更倾向于操作,对思维的发展相对弱化。
这时候教学的核心已经改为“计算机软件工具”,即以应用为主。
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变化,从一位前辈名言“计算机就像电视机一样,能用就行”可见一斑。
但是,现在反思当时作为工具论的教育模式一下子占据了原来计算机文化论的领地,虽然目的直接明了地指向应用,可却让信息技术课堂变成了软件的展室,成为微软的培训班。
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Windows 95、因特网、多媒体一跃成为教学内容的主体,尤其是因特网成为最时兴的教学内容,但是受到网络速度的影响教学并不顺利,直到最近几年宽带教育网、城域网发展才得以改善。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在逐渐调整和改革,信息技术课程在教育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程入手,并讨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应用,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初正式引进信息技术课程。
当时,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软件的使用为主要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推动,信息技术课程逐渐发展为以计算机编程、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此时,信息技术课程开始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实践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我国信息技术课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现代信息技术课程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并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结合,开展跨学科的教学。
二、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趋势1. 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已不再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点。
未来的信息技术课程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项目实践、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促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信息技术课程将与其他学科进行更紧密的融合,发展跨学科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将不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而是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相结合,开展综合性的探究活动。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3. 引入前沿技术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时刻都在发生变化。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信息技术课程将引入各种前沿技术的教学内容,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
通过学习这些前沿技术,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发展动态,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4. 注重培养信息素养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透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之路
深层次整合阶段:在前一个整合阶段中, 有两个基本的
假设 : 一是当前的课程是好的, 不需要改革 , 只要把信息技 术整合到其中去就可以了; 二是当前的课程是适合于与课
人们所接受。所以在整合的实践中, 我们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 一)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 一堂好课与其说是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人教学,还不 如说是以现代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要求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 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信 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学生运用信息技术 自主探究、协作
脱节, 或者仅仅是作为教师的演示工具, 而是成为各级各类
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工具、 情 感激励工具, 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 自主探索 、 协作学习。 这是 目前普遍意义上的整合。
图,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处阶段
在目前这个特殊的阶段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受到以 往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影响比较大, 新的整合理论、 方法未能为
17 6
J ]. 1987. [2〕 凌德祥. 论语言的表达【 安徽教院学报, 意义和语境[M]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 [3] 何兆熊. 语用、 社, 1992. 版社, 1987. [4 」 马佩主. 语言逻辑基础[M]. 河南人民出 [5 」 王德春. 修辞学探究【 北京出版社, M]. 1983. M]. 版社, 1986. [6 」 刘焕辉. 言语交际学「 江西教育出
在建国初期,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了很多弯路, 这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从2000年至今,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与长足发展,具体表现在“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班班通”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大规模项目和工程的实施;硬件设施建设日渐完备、软件资源建设日益丰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认识备受重视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的建设与完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师技能大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现代教育发展论坛等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发展及理论提升
的相关活动举办;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加强、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等效果日益明显。
●发展历程
概览十年来的发展,我们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多媒体的到来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到2000年也积累了很多经验。
但是这段时间的发展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和问题,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氛围,一些学校和地区仅仅停留在视听教学的硬件本位时代;缺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及方法指导,教师应用信
学生而言,多媒体教学中应用了图片、动画、影音、视频等素材,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使得呆板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而容易理解和领会。
2.网络资源库的建设
多媒体的到来阶段对于那些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的教师而言,是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应用过程中教师们也逐渐发现:他们能够获得的资源多是针对某一知识或者具体章节的演示课件或素材,往往无法根据需要对其内容进行修改。
他们渴望能够根据个人能力及学生特征选择适合的资源,然而当时的资源建设极大地滞后于教学需求,虽然已经涌现了很多致力于资源建设的公司和企业,但是由于缺少教学理念指导,并非所有资源都是有价值的,甚至很难在其中查找真正需要的资源。
这种情况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深入而日益凸显,阻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开展,因此,资源建设和资源库建设受到了教育信息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初期,大多数人都在关注网络资源库快速建设,同时,一些专家学者以发展的眼光关注网络资源库的内涵发展,对其定位、分类、标准、功能等层面进行了深入思考。
我国的网络资源库建设也逐渐关注资源的规范和标准。
因此,可以将资源建设的发展历程归纳为资源建设和资源平台建设两个
阶段。
随着人们对网络资源建设及网络资源平台建设的认识提高以及我国网络建设的完善和普及,网络资源库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教师而言,网络资源库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教学素材、案例、习题、测试等,避免了他们盲目搜索资源,便于生成个性化的课件,提高课件制作的质量,改善教学效果。
对学生而言,网络资源库为他们提供了网络学习的机会,丰富了学习的方式。
同时,网络资源也为教师间的教学技能交流和经验分享提供了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填补由于教学资源不平衡导致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差异鸿沟。
3.教学结构的变更
伴随着硬件建设的完备、教学资源建设的完善以及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提高,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基础逐渐夯实,专家学者们也逐渐转向关注基础教育信息化,他们越加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位、定义、目标、内涵、方法等内容。
在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历程的回顾中,专家、学者们发现前两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更多的将重点放到“以教为主”。
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作用呢?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其中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的研究赢得了普遍的认可和赞同。
他对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的内涵所做的概况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
在这种教学结构变革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在授课中更加重视如何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出了探究式、研究式、体验式、问题式、自主式、协作式等多种学习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梳理它们的适用情况和应用效果。
对学生而言,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受重视,教师能够更好地依据学生的反馈与适应程度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同时教学中所开展的活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探究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4.创新教学方法的呼唤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应用能力较强的教师基本能够选择符合自身技能、学生特点、教学内容特征的资源和软件,营造合适的教学环境,构思恰当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这就使得他们的教学方法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得到充分的展现和效能发挥。
可是,如何在取得这些进展后,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呢?很多教师往往陷入了难以进一步提高的困境。
追其原因,目前主流的方式是利用信息技术支撑原有教学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因为知识传授时间受限、媒体形式受限、载体容量受限而导致的质量问题,但还不能解决因为教学方法不足而导致的质量问题。
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支撑教学方法创新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有研究者提出了通过学科本体分类、依据学科本体研究教学方法、科学构思教学过程并准确诊断整合点、甄选适宜的资源和软件的步骤,为一线教师开阔了解决问题的视野。
以学科本体和学生学习规律为逻辑起点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研究,能够使教师更加深入、系统、全面地了解所教授的学科内容,更加明晰不同层次本体所需要培养的学生能力以及不同能力需要学生具备的基础应用方法和决策性方法。
对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消除其对所学知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不足,并能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能力培养。
●发展趋势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积累并形成了大量的试题库、案例库、素材库、课件库等网络教学资源库,然而这些可获得的资源和软件,越是精彩,越是被当作名师
的法宝,却往往越是融合了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反而很难让其他教师原汁原味地使用,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我们认为,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不仅要提供经典的、个性化的案例和资源以便教师参考和指引,同时也应该提供基础性、通用性强的资源方便教师个性化地组织适合的资源和软件,形成个性化的教学课件。
在该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提出支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模式――学科Office。
学科Office除了类似Office提供通用的文件操作和编辑功能,还提供具有学科专业化特征的数字化资源。
这就使得教师能够将耗费在选择或建设学习资源、构建教学环境的精力和时间用到教学方法创新和学习活动组织上。
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第四个阶段的思想类似,我们提出学科Office
的构建思路:①梳理学科脉络,建立概念本体、方法本体、控制本体三层学科本体;②分析学科本体,探索不同本体的教学规律和方法;③以学科本体和教与学规律为逻辑起点,划分学科Office的体系结构和功能。
利用学科Office进行教学,对教师而言,可以更为方便地构建教学环境,更有针对性地甄选合适的资源和软件,最大限度地融合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
对学生而言,他们也可以利用学科Office在课上、课中、课下支撑自学或者协
作学习,能够有效解决网络环境中容易产生的迷航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