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制度的现状和评价.ppt
中国教育现状与发展政策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与发展政策分析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教育作为国民素质和国家发展的基础,一直受到政府及人民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中国教育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教育现状和政策两方面对中国教育进行深入分析。
一、中国教育现状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设备先进、教师素质高,而许多贫困地区的学校却存在教师缺乏、教学条件差等问题。
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情况更为突出。
这也导致了城乡教育和城镇教育之间的差距。
2. 高考竞争激烈中国高考是一项重要的选拔制度,但当前的高考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
高考成绩成为升学路上的唯一标志,往往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此外,一些学校、家长及社会的高压教育现象,也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 教育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当前,教育与就业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凸显。
虽然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等问题愈发突出。
这不仅导致了高等教育的“失业潮”,也引发了一些青年人对教育的质疑。
二、中国教育政策1. 推进教育现代化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教育现代化的政策,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中国教育的综合素质。
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倡导创新教育理念,加强教育与社会的联系。
此外,中国积极引进国际教育先进经验,推动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进一步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2. 放宽高等教育门槛为了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放宽高等教育门槛的措施。
例如,加强高职教育、支持职业技能教育、提高小微企业用工门槛等。
政府还积极推广大学生创业、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边远地区就业等,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3. 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为了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
中国教育体制
当今教育制度与高等教育目录一、中国教育体制1、中国教育制度的现状二、中西方教育的显著差异1、惩罚教育2、赏识教育3、因材施教。
4、爱心教育5、学校的教育6、家庭的教育7、社会环境的影响三、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1、办学方向存在偏差2、教育发展不公平四、对中国教育制度改善的建议中国教育体制教育部作为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
各直辖市设有教育委员会,各省、自治区设有教育厅,各地方市、区、县都设有相应的教育局或教育办公室。
为了推动全民教育的发展,中国政府和人民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取得了全民教育的历史性成就。
但是,由于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水平不高,全民教育的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
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坚持把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进行教育改革和建设的指南。
各级政府在不断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鼓励民间多渠道、多形式办学。
中国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学前教育指3—5岁的儿童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过程。
全国共有幼儿园111,752所,幼儿教职工90万人,在园儿童2036.02万人,适龄儿童入园率为43.8%。
幼儿园一般由民间兴办,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已基本满足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需要,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正从城市向农村推进,一些乡镇已基本普及了学前1年教育。
初等教育指6—11岁的儿童在小学接受的教育过程。
全国共有小学456903所,小学教职工634.02万人,小学生12156.71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1%。
小学一般由地方政府兴办,也有个人和民间团体创办的。
中等教育指在12—17岁期间在中等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
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中专均属于中等学校。
普通中学分为初中和高中,学制各为3年,初中毕业生一部分升入高中,一部分升入职业高中和中专。
论中国教育制度
论中国教育制度引言:中国教育制度是指中国政府对于教育领域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的总称。
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改革。
本文将从教育制度的背景和历史出发,探讨中国教育制度的特点和成就,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第一部分:教育制度的背景和历史在古代中国,教育一直被视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并成为统治者维持其统治的手段之一。
自秦朝开始,通过设立官方学校和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中国的教育制度逐渐形成。
然而,经过清朝后期的封闭和西方列强的侵略,传统的教育制度逐渐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第二部分:中国教育制度的特点和成就1. 普及教育的推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教育的普及化。
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中国学龄人口的入学率持续增长,保证了更多人有机会接受教育。
2. 科学教育的发展:中国教育制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科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举办科技竞赛和科学实验等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基础教育的改革: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国教育制度不断改革基础教育内容和方法。
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第三部分:中国教育制度存在的问题1. 教育资源不均衡:中国教育制度在城乡、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线大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学生之间的教育机会不平等。
2. 教育评价的偏重:中国教育制度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应该倡导多元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和探索自己的兴趣所长。
3. 教育与就业的脱节:中国教育制度与就业市场之间存在脱节现象。
一方面,教育系统满足不了企业对多元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出现了就业难现象。
第四部分:中国教育制度面临的挑战和展望1. 面临的挑战:- 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需要加大投入,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 教育评价体系需要改革,注重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中国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中国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引言:当代中国教育体制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改进。
本文将探讨中国教育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当前中国教育现状1. 教育普及率提高:近年来,中国政府努力推动普惠教育,大幅度提高了国民受教育程度。
目前,几乎每个孩子都可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并且继续深造的机会也逐渐增多。
2. 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注重:随着社会对技能型工人需求日益增长,职业院校开始受到更多关注。
这种趋势在保证基础学科培养的同时培养实用技能是可喜之事。
3. 科学研究水平上升:在过去几十年里,在某些领域中心化建设方案于速试快验型项目实施效果显著地情况下生长起看得见摸得着他说东区开发建筑设计师。
二、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1. 教育资源不均衡:对比城乡差距,尤其是偏远地区缺少优质教育资源,导致学生之间的机会不平等。
同时,高校之间存在着招生压力过大集中在一些名校上面。
2. 学科设置与职业需求脱节:当前中国许多学科设置仍然停留在传统领域并未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
引导学科设置更加注重创新及实用性可以有益于提升综合素养和就业率。
3. 考试制度陷阱:目前教育依赖过分强调分数,在中考和高考选拔的“一考定终身”模式下,对学生们的压力过于巨大而导致应试技能主导了教与训;这也给了非正常途径作弊以机可趁。
4. 缺乏全面素质培养:许多中国学校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忽视培养他们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这种单一评价指标只容易培养出缺乏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学生。
三、改进中国教育的建议1. 加大投入促进均衡发展: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资源用于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
同时,要注重提高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水平,避免发展不平衡。
2. 推行综合评价体系:应该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的评价,并向企业界了解市场需求。
将更多权重放在考察学生领导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上,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及现状
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质量也存在差异,如东部沿海地区的教育质量普遍
较高,而中西部内陆地区的教育质量则相对较低。
03
不同学校教育质量的差异
同一城市或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之间,教育质量也存在差异,重点学校
和非重点学校、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往往有所不同。
高考制度的问题与改革
高考压力过大
高考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考试之一,学生和家长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过度追求分数导致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
科技素养培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加强科技教育和创新实践,提高学生 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
06
CATALOGUE
中国教育对全球的影响
对全球教育的影响
促进全球教育多元化
中国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为全球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丰富了全球教育的多样性。
增强全球教育的包容性
中国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增加了全球受教育机会,促进了全球教育的公平和包容性。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
流
中国教育与其他国家的教育合作 与交流,为全球人才的培养和发 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对全球教育发展的启示
教育公平和普及至关重要
中国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为全球教育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教育公平和普及是全球教 育发展的关键。
技术创新推动教育发展
中国教育在技术应用和创新方面的发展,为全球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思路,技术 创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
中国教育体系的完善与改革
义务教育的普及
实施背景
中国政府自20世纪80年代 开始推行义务教育,旨在 提高全民教育水平。
实施策略
逐步实现9年制义务教育, 确保适龄儿童接受基础教 育。
成果
与改革
实施背景
我国近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进程与未来发展趋势(1)ppt课件
4
D、在五四运动期间我国教育测量达到第一个高潮。但在往后的发展也面临混乱,测验出 现偏差。基于此著名学者文伟、陆志伟、陈鹤琴、萧孝峡等倡议组织“中国测验学会”, 专门从事测验理论研究。该学会于1931年正式成立,这也是我国教育测量和评价方面的第 一个学术研究组织。进入30年代以后,至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以“中国测验 学会”成立为契机,我国的教育测验运动及其研究又获得了新一轮的发展。涌现大批著作 如:《智力是什么》、《常态曲线之基本原则》、吴天敏著《中国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之经 过(第二次修订)》、汤鸿靠著《教育测验》。
3
二、发展历程
(1)间续发展阶段
1905年我国废止承袭已1300年的封建科举制度之时,正值西方教育测验运动方兴 未艾,在内与外、主动与被动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西方教育测量的理论很快 就传入了中国,并进而在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中国的教育测量运动。
A、1918年,美国人瓦尔科特在北京清华学校任教时,用推孟修订的比纳量表测量了该校高等 科四年级学生;同年,俞子夷仿造了一种小学生国文毛笔书法量表,但也并未引起广泛注意。
b、规范化阶段(1990~1996年)
1990 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 《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 于教育评价的规章性文件,标志着我国教育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走向了规范化。 1991 年 4 月,又发布了 《教育督导暂行规定》。 1993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了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指出:“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的 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各地教育部门要把检查评价评估学校教育质量作为一项经常性的任务。” 1994 年 1 月,国家成立了全国高等教育评估研究会。 在这个阶段,在原国家教委的领导下,全国教育评价工作开始有序地展开,不仅请国外学者来华讲 学,而且与国外学者一起研讨教育评价的问题;并且在上海创办了《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这是第 一本关于教育评价的专业杂志,接着又在北京创办了基础教育评价专业性杂志—— 《教育评价》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谈中国教育,我们首先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中国教育现状是怎么样的?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教育改革取得了些什么成绩?中国教育的未来是什么?中国思想文化的方向在哪里?家庭和学校的正确教育是怎么样的?说到教育,教育,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其实可以分为教和育。
首先大家反思,很多父母亲,你育了,可以再孩子成长过程中你正确的教了吗?学校,在教的过程中,做到育了吗?只能说我们现存的教育,功利性太强,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出人头地,上好的大学,却忽略了作为社会的个体的个性化和素质教育。
在学校在升学率和优秀率的前提下,部分教师师德沦丧,接受家长送礼,金钱化严重,不惜为了收费辅导牺牲大多数孩子的学习权利。
从胎教、幼教到早教,似乎孩子们已经就被有条件或无条件地捆绑在教育的马车上,从此以后,孩子们分秒必争地努力学习,从小学升中学,从中考到高考,不仅仅是孩子,连同大人父辈和教师们一起陷入一种最清楚而又难以逃避的困惑——努力读书,出人头地,升官发财,似乎就是隐藏在这种现象后面的源动力——而其它的一切都似乎是冠冕堂皇的说辞。
现代科举制度犹如一根令人着迷的指挥棒,使得教育完全成为了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工具或方式。
升官发财的仕途经济思想,成为中国现代教育挥之不去的梦靥,也由此成为权力腐败的深刻社会思想道德之源。
教师们教,学生们学,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升学。
教师为了升学率,考生为了应付升学考试,逐渐形成了所谓的题库题海,而考试也就在题海题库中抽选,这样的结果就是:学子不学经史子传,唯有题海苦练的学风。
当这些人考上大学后,往往也是所选其人,而亦非其才。
以至于这些人在上了大学后不知所从,而中国的研究生活博士生是如此稀少而且少有作为也不足为怪了。
从另外一种角度看中国的思想文化教育发展过程我们会发现,但凡中国思想教育僵化,社会矛盾也随之增加,当矛盾难以调和时,就会发生深刻的社会剧变;但凡中国思想教育发生变化,则会迎来新的社会变革。
中国教育不平等的现状、问题与研究
目录1 中国教育的现状∙∙∙∙∙∙∙∙∙∙∙∙∙∙∙∙∙∙∙∙∙∙∙∙∙∙11.1 义务教育的普及率现状∙∙∙∙∙∙∙∙∙∙∙∙∙∙∙∙∙∙∙∙11.2 教育质量的现状∙∙∙∙∙∙∙∙∙∙∙∙∙∙∙∙∙∙∙∙∙∙∙11.3 教育经费的现状∙∙∙∙∙∙∙∙∙∙∙∙∙∙∙∙∙∙∙∙∙∙∙21.4 师资力量的现状∙∙∙∙∙∙∙∙∙∙∙∙∙∙∙∙∙∙∙∙∙∙∙21.5 硬件设施的现状(以校舍为例)∙∙∙∙∙∙∙∙∙∙∙∙∙∙∙∙2 2中国教育不平等的表现∙∙∙∙∙∙∙∙∙∙∙∙∙∙∙∙∙∙∙∙∙∙∙32.1不同社会阶层教育机会不平等∙∙∙∙∙∙∙∙∙∙∙∙∙∙∙∙∙32.1.1 工作性质不同导致的教育不平等∙∙∙∙∙∙∙∙∙∙∙∙∙32.1.2 家庭收入不同导致的教育不平等∙∙∙∙∙∙∙∙∙∙∙∙∙32.2 不同地区之间教育机会的不平等∙∙∙∙∙∙∙∙∙∙∙∙∙∙∙∙42.3 不同性别教育机会的不平等∙∙∙∙∙∙∙∙∙∙∙∙∙∙∙∙∙∙52.4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现象∙∙∙∙∙∙∙∙∙∙∙∙∙∙∙∙∙∙52.5 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制度中的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62.6 教育乱收费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73 中国教育不平等的特点∙∙∙∙∙∙∙∙∙∙∙∙∙∙∙∙∙∙∙∙∙∙∙83.1 层次性∙∙∙∙∙∙∙∙∙∙∙∙∙∙∙∙∙∙∙∙∙∙∙∙∙∙∙83.2 综合性∙∙∙∙∙∙∙∙∙∙∙∙∙∙∙∙∙∙∙∙∙∙∙∙∙∙∙83.3 延续性或累积性∙∙∙∙∙∙∙∙∙∙∙∙∙∙∙∙∙∙∙∙∙∙∙8 4影响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原因∙∙∙∙∙∙∙∙∙∙∙∙∙∙∙∙∙∙∙∙∙94.1 外部因素∙∙∙∙∙∙∙∙∙∙∙∙∙∙∙∙∙∙∙∙∙∙∙∙∙∙94.2 内部因素∙∙∙∙∙∙∙∙∙∙∙∙∙∙∙∙∙∙∙∙∙∙∙∙∙∙9 5中国教育的改革途径∙∙∙∙∙∙∙∙∙∙∙∙∙∙∙∙∙∙∙∙∙∙∙∙105.1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105.2 对我国落后地区采取适当的倾斜政策∙∙∙∙∙∙∙∙∙∙∙∙∙105.3 发展高级人才市场∙∙∙∙∙∙∙∙∙∙∙∙∙∙∙∙∙∙∙∙∙11结论∙∙∙∙∙∙∙∙∙∙∙∙∙∙∙∙∙∙∙∙∙∙∙∙∙∙∙∙∙∙∙12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PPT课件
湖南 中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四川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吉林 吉林大学 福建 厦门大学 山东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湖北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991年4月,《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深入 安徽大别山区采访,在众多的泥孩子中发现一双 闪亮的“大眼睛”,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 具感染力的照片,推出了全国希望工程形象代 表——“大眼睛姑娘”苏明娟。她那双渴望知识的 “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热心于希望工程事业的人。 苏明娟本人也得到了希望工程的资助,先后在家 乡读完小学和中学后,2002年又被安徽大学职业 技术学院录取,成为一名大学生。
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 高考考场,参加高考制度恢复 后的第一次考试。
1977年某大学的开学典礼
1986年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 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从法律上规定了政府、学校、 家庭和社会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 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 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
趋势
蓬勃发展 奠基
挫折
1949年 1966年 1976年
如何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 含义?
现代国家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 而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关键在于教育。 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 前途,从世界来看,哪一个国家重视教育,那 么这个国家就兴旺发达。 (如战后日本德国)
⑶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2.表现
(1)将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颁布义务教育法,确保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 对中等教育实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2)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211工程) (3)启动希望工程 (3)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中国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作为一个占据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中国的教育制度是一个令人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历史和现状两个角度来分析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和现状。
历史发展中国教育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传统上,中国的教育制度主要包括官学教育和私塾教育。
官学教育是由政府官方设置的学校,提供中国传统文化等内容的教育。
私塾教育是由私人或家庭提供的教育,主要是针对贵族阶层的。
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的变革,这也影响到了教育制度的发展。
在清朝晚期和民国初期,新兴的教育主义思想被引入到中国,推动了教育制度的改革。
1898年,清政府颁布了新式学制,规定了六年小学、三年初级中学和三年高级中学的课程设置。
这是一个开创性的改革,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正规的教育。
改革虽然开始,但由于历史、文化和政治原因,中国的教育制度在改革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的波动和挫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对教育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大力推行义务教育,免费、普及、优质的教育成为了国家教育政策的目标。
包括中小学、高等学校、职业教育在内的各级教育机构不断壮大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
现状分析近年来,中国的教育制度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中国也越来越意识到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从2014年开始,中国提出“创新驱动、再创辉煌”的发展战略,教育被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现代教育中,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和提高教育公平。
这两个问题被认为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
一方面,目前中国的教育质量整体上还不够高,需要增加教育的特色、创新和含金量,推动教育从凭空灌输向自主学习转变。
另一方面,中国的教育公平存在各种问题。
贫富不均、城乡差异、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使得有一部分孩子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政府和社会应共同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调查报告中国教育体制的现状与问题
调查报告中国教育体制的现状与问题调查报告:中国教育体制的现状与问题摘要:本调查报告旨在探讨中国教育体制的现状,并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学生负担、课程设置、评估制度以及教育资源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教育体制的运作方式,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善现状。
第一节:学生负担中国教育体制下,学生负担过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长时间的学习和大量的作业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这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还限制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建议减轻学生的负担,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和兴趣培养的机会。
第二节:课程设置当前,中国的课程设置过于功利化,缺乏多样性和实用性。
学生们过多地学习关于考试的内容,而忽视了培养实际技能和综合素养。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沟通能力,以及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第三节:评估制度中国教育体制的评估制度过于注重分数,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前,各类考试如高考、中考等一次性决定了学生的未来,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我们建议改革现有的评估制度,采用更综合和全面的评估方法,包括学科知识和综合素养的评估,以及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创新能力的评估。
第四节:教育资源在中国教育体制中,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是一个重要问题。
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存在显著的差距,学生在教育质量和资源方面面临不同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和教育环境,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接受优质教育。
结论:通过对中国教育体制的分析,我们发现学生负担过重、课程设置功利化、评估制度过于注重分数和教育资源不均衡是当前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改善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减轻学生负担、调整课程设置、改革评估制度以及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等建议。
这些改革措施将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健康、多元和公平的教育体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我国教育现状
受教群体价值观取向
•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知识的价值层面 被淡化.忽视了知识本身的价值导向。也许.谋取理想的 职业满足自己和家人的生存需要本身无可厚非.但是教育 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全民的文化修养和思想 道德水平.去实现每个人的价值和自由.为社会的不断发 展乃至人类真正解放
“文革”的影响
• 事实上,在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的研究水平与西方比较,在某些方面已愈 拉愈近。可悲的是,“文革”使这些进展付之一炬。
• “文革”结束后,教授已感到韶华不再,他们胆颤心惊,不愿意从事具有创 造性的工作。
• 在“文革”期间成长的一代,并无机会受到良好的教育。在“文革”时,学 生专注于人际关系多于学术成就。“文革”遗留下来的风气手法,至今余风 仍在,尚未完全消失。
案例:
• 中国数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张英伯教授说,教案和教 师教育方式的刻板僵化,正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通病。张 英伯说,自己接触中学数学教学多年,却只听到两位老师 敢宣称自己在授课时“只教基本概念和方法,不归纳题 型”。而“胆敢”这样说的两位老师都是全国著名的特级 教师,有着很高的教学水平。即便如此,其中一位老师还 是很遗憾地陈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位高三学生非常无奈地 对她说,老师,我们非常喜欢听您上的课,可是我们要应 对高考,所以我只能选择去B班听课。而B班的数学老师, 恰恰是一位刚刚从外校调入的、有丰富的高考应试经验的 老师。
我国教育现状研究
演讲人:
新时期我国教育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 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问题 • 市场经济影响下的教育市场化 • 学校行政化的不均衡发展 • 受教群体价值观取向 • 关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 • 文革的影响
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问题
中国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
中国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1.教育体制和制度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两大根本性转变,一是工业化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的转变,二是人们一次性学历教育向终身学习的转变。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国民创新能力密切相关,这两大转变作为一个整体,既是制度的变迁,更是文化的演进。
因此,贯穿人一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正在成为许多国家争相谋求的政策方向,而信息网络技术形成的新载体新平台,也为学习方式转变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活力。
与较完善市场机制下传达出来的信息相关,教育正在全面适应社会岗位群和人的终身发展的多样化需要,这可以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看出一个趋势,从零级的学前教育到六级的研究生教育,中等教育阶段开始分为职业、普通和综合不同类型;高等教育阶段则把高职高专和本科并列为两类高等教育,而不是有高低优劣之分。
在世界上任何国家,能够沿着普通学校一直升到学术性学位的,都是少数人,在整个劳动力市场上,职前职业教育、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继续教育,从高职高专到专业性研究生学位,其实都是专业和职业教育培训越来越强的优势,这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源分工的大潮流,也是知识社会就业与雇佣结构“网格化”、“扁平化”的大趋势。
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中国家长、学校和社会用人部门中尚未形成这样的共识,也没有足够的前瞻意识,仍旧把学术性学历学位教育当成“修成正果”的唯一途径,仍以全日制正规学历教育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缺少多样性和灵活性,致使一些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在办学方针、教学宗旨、学科专业设置以及师资配备等方面,盲目趋同或墨守成规,缺乏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动力和活力,有些地区产业吸纳能力有限,加上用人部门的非理性化,已出现所谓“知识性失业”或“过度教育”的问题。
2.学校和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的价值偏向近年来,中国教育界实施素质教育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如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农村办学条件等等。
教育制度ppt课件
二、学制(学校教育制度)
内容提要: (一)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当代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目前的学制改革试验 (二)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
.
(一)、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1、旧中国学制的建立 学制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我国古代的学制,萌芽于西周,如最早设立的“庠、序、 校”等,形成于西汉,到唐宋时期才比较完备。但由于古代学 校教育不发达,因此这一时期的学制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
2、老解放区的学制
本世纪30—40年代,中国共产党为适应革命 战争的需要,在革命根据和解放区建立了各种类 型的学校、文化教育机关,创立了一种新型学制。
.
2、老解放区学制的具体特点:
1). 干部教育与群众教育并举 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提高工农群众的
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培养革命干部。与此相适应,根 据地的教育就分为群众教育和干部教育,而尤以干部教 育为重。在干部教育中,在职干部提高重于未来干部的 培养。在群众教育中,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教育内 容主要是传授战争和生产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
教育制度与 学校教育制度、教育体制的关系
2、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主要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 系统,规定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管理体 制、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不同阶段学校之间的 衔接与联系等。
学制是教育制度体系中最严密、最有效的基本制度, 是教育制度的主体部分,是国家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 制度保证,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
学制是国家通过立法作出规定而建立起来 的,从而保证一个国家学制的统一性、稳定 性和完整性。
类型:双轨制、单轨制、中间型
中国教育制度存在的问题
985、211高校的争议
网传“985”“211”将被废除 教育部:未出台 国家已低调废除高校“ 985 工程”、“ 211 工程”,中 国大学格局面临重新洗牌?近日,这样的传闻在网上 流传“发酵”。对此,多名业内人士向新京报记者透 露,尚未收到有关国家废止“985工程”和“211工程” 的正式文件。其中,有高校中层干部透露该校“985” 工程新款项仍在进展中。 有教育部内部官员昨日向新京报记者介绍,目前,“国 家既没有说不做,也没说下一步该怎么做。”
中国教育制度存在的问题
徐哲辉2012335810039
存在的问题:
1.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 2.应试教育
3.全民学习英语的制度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
表现: 1. 教育过分强调重点建设,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某些重点学校, 对大多数一般学校很少照顾。 2. 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经济发达地区教育 投入较多,贫穷地区投入较少。
弊端
1. 应试教育中激烈的升学竞争,使 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2. 应试教育导致教师教学方法陈旧 化、传统化。 3. 应试教育阻碍学生的发展,使之 不能适应社会
全民英语教育的制度
对许多人而言,英语已成为生 活中的不能承受之重。不但学 生从小学、初中直到大学、研 究生的学习生涯中必考英语, 而且在就业、评职称等社会生 活中也会处处遇到英语。
谢谢观看
985工程: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 “985 工程”,也称“世界一流大学”工程。名称源自1998年5 月4日,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的讲话。
211工程:是为了面向21世纪,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 战,中国政府集中中央、地方各方面的力量,重点建设 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使其达到世 界一流5/
中国教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近年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中国教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学校考试制度过重目前,中国学生面临着巨大的考试压力。
高中阶段只有一个高考机会决定了学生未来是否能够进入心仪的大学。
这种制度导致了教师和家长过于注重成绩,忽视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创造力。
此外,课堂教学往往偏向应试思维而忽略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解决方案:我们需要逐步改革考试制度,减少对卷面成绩单纯追求,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引入更多互动式、探究式和项目式等新型教学方式。
二、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在城市地区,优质资源众多;而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城市学校设施、师资条件都远远优于农村学校。
这导致了城乡教育的差距日益扩大。
解决方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升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师培训质量。
通过招聘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加强城乡间师资交流,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
此外,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线开放课程等方式来满足农村学生多元化需求。
三、素质教育不足中国传统注重知识继承与灌输式的传统考试模式造成了人才培养过程中忽视素质能力的问题。
现代社会需要的并非只是知识面广而已,更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个人素质能力。
解决方案:从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并将艺术、体育等非智力要素纳入正式评价体系中。
同时,在课程设置和教學方式上注重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倡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
四、教育质量评估指标单一中国现行的教育质量评估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忽视了对师资队伍素质、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全面评价。
这导致了追求高分数而不注重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品质。
解决方案:改进教育评价体系,引入多元化、综合性评价方式。
除了考试成绩外,还应关注学生创新能力、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等素质,并加强对师资队伍培训及发展的支持,建立完善的师德测评体系。
中国目前教育现状分析和思考
关于当前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教育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基础工程,需要国家的巨额投入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个工程没有搞好,就培养不出有信仰、有道德、有理想且身心健康的人才,没有人才何谈民族振兴、何来国家富强。
教育所输送的人才不仅关系到国家其它投入的产出效果与效率,也是社会资源和国家潜力的核心成分,一个国家亏待了教育就是主动放弃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可以说,中国近六十多年来的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当今国家与社会的面貌,即国家的信仰与国格、社会的道德与秩序、民族的个性与未来。
中国教育现状与建立文明强盛之国家以及和谐安康之社会对教育要求的差距非常明显,三言两语讲不清,百语千言道不明。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教育所造就的人才这一首要国家资源之间的竞争,人才的内涵不仅仅是拥有科技文化知识与基本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能够提升国家文明、民主与法治所必须的符合人文人道精神的信仰、道德与理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另一方面,教育体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全面的发展。
教育体制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育的不公,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几十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
就是这投入不足的经费,又把重点放在了城市,城市又放在所谓的重点学校和大学。
整个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校舍、师资、设备、经费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仍是杯水车薪、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
全国农村学校的危房一直是各地方政府的一个心病。
二、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
中小学生在校时间长,课后作业多,学习压力大,这在中国大多数学校是普遍现象。
我们仔细分析,素质教育在中国提出和实施已有十多年,减轻学生心理和生理负担的口号喊了十多年,为什么学生的书包还那么重,学生还有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如果说完全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师观念还没有转变,或者教育教案改革力度不够造成的,这显然有失公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理念的弊端
课程设置过难,本科阶段专业设置也过早。学 生在未接触社会前,志趣还没有相对稳定下来, 未来从事什么行业会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过 早地将学生纳入到某一专业领域,而很多学生 日后未必会从事这一行业的工作,这会造成相 当大的浪费。 其实,如果学生的能力得到有 效的培养与发展,再来学习某一领域的专业知 识,这并不是多困难的事情。可惜我们的教育 无视教育规律,一心想尽快使学生成为可用之 材。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了拔苗助长的做法。
教育理念的弊端
当前的授课方式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记笔记为主, 这样使得学生的思维很不活跃。在课程设置上,与实 践结合紧密的设计性课程设置过少,这不利于培养学 生的想象力。在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均过于 强调记忆的扎实牢靠以及解题方法的精妙,却对逻辑 思维不够重视,这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现在的教育仍然是知识灌输,而不是能力培养、素质 教育,这是当前教育最突出的问题 另外,在校期间, 学生所学课程设置过难。同时这些课程与实践过于脱 节,这会使得只有少部分人能获得名次靠前的成就感, 而大多数人难以从学习中体会到什么乐趣。。
教育体制的弊端
教育垄断化 我国的教育水平不够高,从体制上的原因来说
就是官办教育处于垄断地位,以及教育的计划 经济成分过重。这种情况使得教育界因循守旧, 固步自封。教育不是向学生负责,也不是向市 场负责,而是向上级负责。在这种情况下,花 了十多年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出现求职难的现 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包括成人技术培训、成人非学历高 等教育以及扫盲教育。全国成人技术培训学校46万所, 在校生6293万人;全国各类成人高等非学历教育结业人 数280万人;成人初等学校5万所,在校生227万人。
中国教育制度的现状
入学制度:小学一般实行就近入学制度和择校制度;初中实行 免试入学和择校制度;初中升高中,实行中考制度,选拔优秀 学生升入重点高中;为了确保各高等学校的招生质量,中国建 立了严格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已取得高中毕业文凭的学 生,通过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方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小学教育 为6─11岁儿童设立。小学一般由地方政府兴办,也有 由企业和私人创办的。实行五四制的,小学学制5年。实行六三制 的,小学学制为留念。
中等教育 为12─17岁的少年提供的教育。一般都是由地方政府 和业务部门兴办。中等教育机构为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和各类中 等专业学校。普通中学通常分为初中和高中,学习年限各为3年。 初中毕业生一部分升入高中学习,还有一部分升入职业高中和中 等专科学校学习,学制为3─5年。
中国教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高等教育 指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中国实施高等 教育的机构为大学、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高等学校承 担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
中国高等教育分为国家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中央其它 部、委所属高等学校,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高等学 校、地方中心城市办的高等学校以及民办学校。中国大 学与独立设置的学院是属于同等地位的高等教育机构。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副研究员,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会秘书长王鹏
中国教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学前教育 是指 3─5岁的儿童进入幼儿园接受的教育。幼儿园一 般由民间兴办,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已基本满足幼儿接受学前 教育的需要,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正从城市向农村推进,一些乡 镇已基本普及了学前1年教育。
中国教育制度的现状及评价
公共管理学院:彭鹏、张海明、王馨
中国教育制度的现状
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实施9年制义务教育,以“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为教育方针。不断深 化素质教育。并坚持把“普九”和 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 中之重。
国家设教育部,作为国务院教育行 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 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各 直辖市设有教育委员会,各省、自 治区设有教育厅,各地方市、区、 县都设有相应的教育局或教育办公 室。
中国教育制度的评价
办学方向
教育理念
体制的弊端
教育发展的不公平
办学方向存在偏差
基础教育发展不足 以公共教育经费占GDP 的比例,发达国家在5%甚至7%
以上,而中国2001年为3.19%,2002年为3.41%,均未 达到国家制定的在2000年达到4%的目标。再看人均公 共教育经费就更惨,瑞典为2000美元以上,美、日、 德、法等在1000~1500美元,中国仅为9.4美元(据 《南方周末》2003年新年特刊)钱少尚不足惜,可叹 的是这一点钱还没有用在政府理应承担责任的义务教 育上,而是大多用在了本应依赖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 教育上,中国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生均公共教 育经费之比为1:1:23,而美国为1:3:2。目前,中 国的公共教育经费92%花在了高教上。用8%的资金去保 证义务教育。
办学方向存在偏差
当前的教育过分强调精英教育,大量的资金投入到重 点中小学、重点大学,而很少重视职业中学以及职业 教育。近些年来考研热又持续升温,相形之下职业培 训却不够发达。大部分人考大学以及考研是为了找到 一份好工作。而除了研究所外,很多工作并不需要太 高深的理论知识。学生学习了过多的理论知识,却不 具备工作技能。这种学非所用的现象一方面造成了极 大的浪费,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求职时遇到很大困难。 当前高级技工的缺乏,以及本科生求职难都说明了这 种不重视职业教育所带来的害处。
教育经费:实行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筹措教育经费的 体制。目前,属中央直接管理的学校,所需经费在中央财政拨 款中安排解决;属地方管理的学校,所需经费从地方财政中安 排解决;农村乡、村和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学校,所需经费主要 由主办单位安排解决,国家给予适当补助;社会团体和贤达人 士举办的学校,所需经费由主办者自行筹措(包括向学生收费, 向社会募捐等)。除上述经费来源外,国家提倡各级各类学校 开展勤工俭学,通过向社会提供服务增加一些经费收入,以改 善办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