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诊断-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精品
病毒感染实验诊断
病毒感染实验诊疗1.( 1 )一般原则是特异敏感、迅速和简易。
第一依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特色,初步判断可能感染的病毒。
(2)而后依据可疑病毒的生物学特色、机体免疫应答和临床过程,以及病人目前所处的机遇,确立实验诊疗方法。
2.(1)对潜藏期短,发病时还没有抗体产生,可选择测定病毒颗粒、病毒抗原或核酸。
(2)对潜藏期超出十天的感染,可检测特异性的 IgM 抗体来进行早期迅速诊疗,及差别首次和再次感染。
(3 )对可在体内形成连续感染或潜藏感染的病毒,可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IgG 抗体有无 4 倍以上涨高,或直接检测病毒核酸。
(4)对原由不明或有新病毒感染时,应收集标本进行病毒分别,同时应采纳双份血清以确认分其余病毒为病原体。
(5)对同一症状可有多种病毒惹起的状况,应同时检测几种有关病毒的病毒颗粒、抗原或抗体。
(6)对由多个型别构成的病毒可测定它们的共同抗原。
第一节标本收集与运送一、标本的收集1.采样时间:尽可能在发病的早期,急性期或患者人院的当日进行。
2.标本种类的选择:依据临床感染的症状及流行病学资料,判断可能感得病毒种类,选择相应部位采纳标本。
常有分别病毒标本的选择:3.常有标本的收集方法(1) 血液:以无菌取抗凝血10ml 。
抗凝采纳100n / ml 肝素钠。
用于分别CMV 、HSV ,、黄病毒、 EBV、 HIV-1及重生儿肠道病毒。
(2) 脑脊液:以无菌取脑脊液 1 ~ 2ml ,冰浴立刻送检。
在 4 ℃可寄存72h 。
用于分别柯萨奇病毒、 ECHO 病毒、肠道病毒、腮腺炎病毒。
(3) 宫颈或阴道拭子:采纳病灶部位分泌物,或将拭子伸人宫颈约lcm 逗留 5 秒拿出,冰浴立刻送检。
用于分别HSV 、 CMV 。
(4)粪便标本:取 2 ~4 g粪便加 10ml 运送液立刻送检,用于分别腺病毒、肠道病毒和轮状病毒。
(5) 含漱液:用无菌生理盐水让患者含漱。
用于分别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RSV 等。
(企业诊断方法)鉴别诊断
(企业诊断方法)鉴别诊断腹痛鉴别1、消化性溃疡: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常与季节变化、精神因素、饮食不当有关;或有长期服用能致溃疡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病史。
上腹隐痛、灼痛、钝痛或剧痛,服硷性药物后缓解。
胃溃疡疼痛多在剑突下偏左,好发于餐后十二只指肠溃疡常于中上腹偏右,有夜间痛。
疼痛常伴有反酸、嗳气。
活动期常伴便秘。
常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作电子胃镜可明确诊断。
2 胃癌:病史较短、进行性持续发展,大便潜血试验持续阳性,电子胃镜取活检可明确诊断。
3、急性胆囊炎:突然发作右上腹持续疼痛,阵发性加重,并向右肩部放射,常伴恶心呕吐,可有发冷、发热、寒战、黄疸等,查体;右上腹压痛、肌紧张或反跳痛,Murphy征阳性。
有时可触及肿大之胆囊,有压痛。
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部分有肝功能改变、B超检查可显示胆囊增大、壁增厚、可见异物波、光团、声影。
4.急行胃炎:有服用腐蚀性化学品或药物,饮酒,细菌污染变质食物或暴饮暴食史。
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受细菌、病毒感染后出现记性上腹、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查体:上腹和脐周压痛,但无腹膜刺激征。
具有上述表现而临床诊断仍不能明确者行胃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1.绞窄性肠梗阻:多数起病急,可继发于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或肠系膜血管栓塞等,临床以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重,脉搏增快,体温升高,血压低或稍有升高,脉压差缩小。
查体:腹部压痛以病变部位较明显,并有反跳痛及肌紧张,可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血常规血白细胞计数增多。
可出现中毒性休克。
2.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阵发性腹部绞痛,腹胀(低位性者明显),恶心呕吐(高位性者早而频),多无排变排气。
腹部可见肠型及蠕动波(低位性者明显),有局限性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阵发性亢进或有气过水声(低位性者多见)。
X线检查可见肠胀气及气液面。
常有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肝炎鉴别1.酒精性肝炎: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40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80g/d)。
医学微生物学: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贴壁生长的单层细胞 细胞培养瓶
❖ 二倍体:
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 父本和母本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其体 细胞即二倍体细胞。
1. 免疫标记技术检测病毒蛋白抗原
免疫荧光(fluoroimmunoassay,FIA) 酶免疫(enzyme immunoassay,EIA) 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 WB) …… 特点:早期诊断、操作简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
2. 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病毒核酸
中和试验
血凝抑制试验
主要包括什么? 临床应用?
(三)中草药防治病毒感染
板蓝根、大青叶、黄芪……
(四)新抗生素类、治疗性疫苗 (五)治疗性抗体、基因治疗剂
反义寡核苷酸、干扰RNA、核酶
研制阶段
思考题
1.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哪些? 2. 病毒的培养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最常用
的是什么? 3. 病毒在细胞中的增殖指征有哪些?CPE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几种? 4. 何为原代细胞、二倍体细胞株、传代细胞系? 5. 病毒数量的表示单位是什么?何为空斑形成单位? 6. 病毒感染性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7. 病毒感染常用的抗体检测方法有哪些? 8. 哪些是病毒的形态学检查内容? 9. 何为灭活疫苗、活疫苗?病毒感染人工被动免疫常用生物制品
❖ 一种病毒感染细胞后可以干扰其后感染的另 一病毒在该细胞的增殖,这种现象叫干扰现 象。
❖ 如:风疹病毒感染Vero细胞时CPE不明显,但 它能干扰随后感染的埃可病毒 (ECHOV) 的增 殖,从而阻抑后者所特有的CPE。
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
加强疾病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监测网络
建立健全感染性疾病监测网络,覆盖各级医疗机构、实验室和社区,及时发现 、报告和追踪疫情。
预警系统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预警系统,对疫情数据进行实时分析,预测疫情 发展趋势,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强化医疗机构的防控措施
培训医护人员
加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培训, 提高他们对感染性疾病的识别、
利用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原 理,通过免疫学方法检测 病原体或其代谢产物。
分子生物学诊断
核酸检测
通过检测病原体核酸(DNA或RNA) 的存在和数量来判断是否感染该病原 体。
基因测序
生物芯片技术
利用生物芯片技术检测病原体核酸或 蛋白质,实现快速、高通量的诊断。
对病原体核酸进行测序,以确定病原 体的种类和基因型。
诊断和救治能力。
规范诊疗流程
制定并实施感染性疾病的诊疗规范 和流程,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 的治疗,同时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 风险。
强化消毒隔离措施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医疗设 施、器械和物品进行定期清洁和消 毒,防止交叉感染。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污 染物传播,如皮肤感染、消化
道感染等。
血液传播
通过血液接触传播,如艾滋病 、乙肝等。
母婴传播
通过母婴之间的胎盘或哺乳传 播,如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
病毒等。
感染性疾病的症状与体征
发热
感染性疾病常见的症状 ,可伴有畏寒、寒战等
。
咳嗽、咳痰
常见于呼吸道感染性疾 病,如肺炎、肺结核等
REPORT
病毒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病毒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断病毒性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不同的病毒感染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在病毒性感染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如喉咙疼痛,流鼻涕,乏力等。
然而,病毒性感染在进一步发展后,有些患者会出现高烧,咳嗽,胸闷和呼吸困难等。
一、临床表现
1. 喉咙疼痛和流鼻涕
当感染某些病毒时,患者有可能感到喉咙疼痛或流鼻涕。
这些症状往往表明病毒感染才刚刚开始,而且大多数病毒会表现出相似的症状。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这些症状不能确定病毒。
2. 发烧
发烧是病毒性感染的常见症状之一,许多患者会在感染后出现发热症状。
高热可以说明病毒感染已经进入了进一步发展的阶段。
3. 咳嗽和呼吸困难
病毒性感染还有可能导致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咳嗽和呼吸困难都是肺炎的常见症状,如果患者在呼吸时感到胸闷或气短,那么可能正在发生严重的病毒性感染。
二、诊断方法
1. 化验
获得病毒性感染的确诊需要进行化验分析。
化验可以确定感染的病毒类型,并且确定感染的程度。
病毒性感染的化验通常需要采集尿液、血液或唾液样本。
2. 影像学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确定并定位感染的部位和其程度。
X光和CT扫描可以检查肺炎等与呼吸系统相关的疾病。
3. 症状观察
对于病情较轻的感染,并不需要进行过多的化验或影像学检查。
医生会通过病人的临床表现来确定感染的类型。
综上所述,对于病毒性感染,医生需要通过病人的临床表现来确定病情的严重性,并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在医生的协助下,患者应该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避免更严重的病情发生。
医学微生物学: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一、标本采集与送检
原则:与细菌类似 •用于分离培养的标本: 采取采取急性期标本、使用抗生素处 理防细菌污染
无菌操作、低温保存、尽快送检
•血清学诊断的标本: 双份血清?
早期采集
标本的采集和送检六原则
无菌采集 采集合适的标本
采集双份血清
尽快送检 正确标记
❖ 种类:常用的传代细胞有HeLa(宫颈癌)细胞、KB(口 腔癌)细胞、HEp-2(喉癌)细胞、Vero(非洲绿猴肾) 细胞等。
❖ 特点及作用:由于传代细胞系能有规律地持续传代,容
易保存(-70℃~-196℃)且对某些病毒易感,因此,在
诊断、科研等非疫苗生产的项目中常被采用。目前广泛 用于病毒的实验室诊断工作,根据病毒对细胞的亲嗜性 ,选择敏感的细胞系使用传代细胞系
病毒1:100稀释
病毒1:1000稀释
中性红染色:活细胞呈红色,受病毒感染破坏的细胞不着色
三、病毒感染的诊断
1.病毒形态学检查 2.病毒成分(病毒蛋白和核酸)检查 3.病毒感染的血清学(病毒抗体)检查
❖ 标本类型? 与细菌标本类似 ❖ 好的标本? 正常无菌性体液 ❖ 标本内容物一般需要含有宿主细胞
二、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病毒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动物接种
病 毒
鸡胚培养
分离培养方法(金标准)
检 细胞培 养 测 病毒成分检测
活细胞
血清学诊断
(一)病毒的分离培养
1.动物接种
❖ 最原始的病毒培养方法 多用于没有敏感细胞进行细胞培养的病毒 (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病毒等)
二倍体细胞培养(diploid cell culture )
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
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传统的病毒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细胞培养、病原体血清学检测和凝胶扩增反应(PCR)等。
但是这些方法不仅耗时、费力、成本高昂,而且其诊断结果通常需要等待数天或数周才能得到,这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的实施。
近年来,基于分子诊断技术的病毒检测技术逐渐成为了病毒感染的重要诊断工具,其具有快速、准确、灵敏、特异性高等优点,常用的包括PCR、实时PCR、荧光定量PCR、LAMP等。
PCR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病毒检测方法之一,可以通过扩增DNA序列来检测病原体的存在。
其基本的扩增过程是依靠聚合酶链反应(PCR)引入寡核苷酸引物,把双链病毒基因组DNA针对性扩增为单链,然后由核酸杂交探针或测序鉴定实现病毒检测和鉴定。
PCR技术优点众多,扩增速度快、检测结果可靠、检测灵敏度高等;但同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于样品的污染容易造成假阳性结果、扩增过程中需要提取病毒RNA或DNA等等。
因此,PCR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与其他分子诊断技术联合使用。
实时定量PCR技术是PCR技术的一种改进,通过同步扩增和检测,使得扩增反应和检测过程可以同时完成,从而显著节省检测时间和检测成本。
使用这种技术,可以在一小时之内查出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存在与否,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断效率和准确率。
近年来,LAMP技术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有前途的病毒检测技术。
这种基于等温扩增的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地检测出微生物DNA片段,并具有极其高的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可以检出极低浓度的病毒。
与PCR技术不同的是,LAMP技术直接利用寡核苷酸引物在等温环境下扩增DNA,其运行温度相对比较低,热稳定性也更强一些。
此外,LAMP技术的反应体系比传统PCR技术更简单,可以拓宽检测范围,帮助诊断人员更好地监控和控制疫情。
总之,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给了我们更大的希望和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不过,由于病毒的变异和传播速度很快,因此更加复杂的病毒检测技术和方法需要得到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应用。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生化指标
检测肝肾功能、电解质 等,评估病情对机体的 影响。
病原学检查
通过细菌培养、病毒分 离等方法明确病原体类 型。
免疫学检查
检测特异性抗体或抗原 ,辅助诊断感染性疾病 。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适用于肺部、骨骼等系统感染,可观察病变 部位及范围。
MRI检查
CT检查
提供更详细的组织结构信息,有助于发现隐 匿性病灶。
扩大疫苗接种覆盖范围
加大疫苗接种力度,提高疫苗接种率,构建群体免疫屏障。
规范疫苗接种服务管理
完善疫苗接种服务流程,加强接种人员培训,确保疫苗接种安全、 有效。
个人卫生习惯培养
倡导勤洗手
宣传正确洗手方法,引导公众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注重呼吸道卫生
鼓励公众在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避免飞沫传 播。
处理并发症
一旦出现并发症,要立即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调整用药方案、手术治疗等, 以减轻患者痛苦和促进康复。
04 常见感染性疾病诊治要点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感冒
由病毒引起,表现为鼻塞、流涕 、咳嗽等症状,通常可自愈,治
疗以缓解症状为主。
喉炎
喉部炎症,可导致声音嘶哑、喉痛 ,治疗包括保持喉部湿润、使用抗 炎药物等。
支持治疗。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脑炎
脑实质感染性炎症,可能由病毒、细菌或真菌引起,需针 对病原体使用抗生素治疗,同时给予降低颅内压、控制癫 痫等对症治疗。
脑膜炎
脑膜感染性炎症,常由细菌或病毒引起,表现为头痛、发 热、颈项强直等症状,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同时给予降低 颅内压等对症治疗。
脊髓炎
脊髓感染性炎症,可能由病毒、细菌或真菌引起,治疗需 针对病原体使用抗生素,同时给予激素、免疫球蛋白等免 疫治疗。
企业传染性疾病应急工作方案传染病应急预案
企业传染性疾病应急工作方案传染病应急预案一、预案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在本企业内的传播,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企业内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包括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乙肝、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
三、组织机构1. 成立传染性疾病应急指挥部,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2. 设立疫情防控组、医疗救助组、宣传教育组、后勤保障组等相关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协同开展工作。
四、预防措施1. 加强员工健康管理。
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从事高风险职业的员工。
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员工,应及时采取治疗和隔离措施。
2. 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详细记录员工的健康状况、联系方式等信息,便于在疫情发生时快速追踪。
3. 加强企业环境卫生管理。
定期对办公场所、生产车间等进行消毒灭菌,提高卫生环境质量。
4.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确保员工食堂食品安全,避免因食物中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5. 提高员工防疫意识。
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普及传染性疾病的预防知识,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应急处置1. 发现疫情。
一旦发现疑似传染性疾病病例,立即报告疫情防控组,并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疫情扩散。
2. 疫情调查。
疫情防控组应及时开展疫情调查,了解病例的基本情况、活动轨迹等,为防控疫情提供依据。
3. 医疗救治。
医疗救助组负责组织将患者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并配合医疗机构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4. 密切接触者追踪。
疫情防控组要尽快追踪到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并进行观察和隔离措施。
5. 消毒灭菌。
后勤保障组负责对患者所在场所进行消毒灭菌,防止疫情扩散。
6. 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组要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引导员工正确了解和应对疫情。
六、后期处置1. 疫情结束后,对此次疫情应对工作进行总结,查找不足,完善应急预案。
医学微生物第24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尽早诊断和治疗,控制病毒复制,减轻病情,降 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公共卫生措施
监测与预警
01
建立健全的病毒监测网络,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有效措施控制
疫情扩散。
卫生宣传教育
02
加强公众的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隔离与控制措施
03
对疑似和确诊病例采取隔离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04 病毒感染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流感病毒感染的检查与防治
病毒分离与培养
通过采集呼吸道标本进行病毒分 离与培养,是确诊流感病毒感染 的金标准。
抗原检测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通过采 集鼻咽拭子等标本进行快速检测 。
案例一:流感病毒感染的检查与防治
• 核酸检测: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技术对病毒核酸进行检测,具有高灵敏度 和特异性。
血清学检查的优缺点
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回顾性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但不能用于 早期诊断。
抗原检测
01
02
03
原理
通过检测病毒抗原,确定 病毒的存在。
方法
包括免疫荧光法、酶联免 疫法等。
抗原检测的优缺点
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 用于早期诊断,但可能出 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核酸检测
1 2
原理
通过检测病毒核酸(DNA或RNA),确定病毒 的存在。
方法
包括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实时 荧光定量PCR等。
3
核酸检测的优缺点
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快速诊断,但可能出现 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且对检测技术要求较高。
02 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预防原则
疫苗接种
通过接种疫苗,提高人群免疫 力,预防病毒感染。
2020年(企业诊断)蜱虫传播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症状诊断治疗与预防
(企业诊断)蜱虫传播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蜱虫传播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1994年,美国得州大学Chen等首次方案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JClinMicrobiol1994,32:589)。
后来研究发现,HGA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其症状和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相似,易发生误诊,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近日,卫生部网站公布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下简称“卫生部《指南》”),提醒广大医师关注这壹且不常见的传染病。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granulocyticanaplasmosis,HGA)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phagocytophilum,曾称为“人粒细胞埃立克体,Humangranulocyticehrlichiae”)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的,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蜱传疾病。
蜱虫传播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概述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granulocyticanaplasmosis,HGA)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phagocytophilum,曾称为“人粒细胞埃立克体,Humangranulocyticehrlichiae”)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的,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蜱传疾病。
流行病学据卫生部《指南》介绍,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可通过蜱叮咬传播。
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仍可能通过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血液等体液传播,但具体机制仍有待证实。
因此,接触蜱等传播媒介的人群为该疾病的高危人群,包括疫源地居民、劳动者和旅游者等。
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患者密切接触、直接接触患者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陪护者也有可能被感染。
美国2005年的壹项全国性研究显示,2001-2002年间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年发病率为1.4例/百万人,60~69岁年龄组的发病率最高。
25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应用: ◙ 病毒分离与鉴定 ◙ 病毒学实验研究 ◙ 制备疫苗
fibroblastic cells
③传代细胞系(continuous cell line )
能在体外无限传代的细胞系。如 HeLa, Hep-2
特点: ◙ 对多种病毒敏感性高 ◙ 繁殖能力强,传代时间长 ◙ 有致癌危险(来源于癌细胞
或突变的二倍体细胞株)
思考题
1. 名词解释: cytopathic effect(CPE) hemadsorption(Had) plaque assay, TCID50
2. 分离病毒的标本和作血清学诊断的标本各有何要求? 3. 常用的分离培养病毒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应用? 4. 病毒在组织细胞中增殖的指标是什么? 5. 病毒性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有哪些?
利用‘免疫荧光法’将分离病毒与SARS患者血 清进行血清学检测,反应呈阳性
从冠状病毒基因组的保守区设计引物,采用 RT-PCR方法从培养上清中扩增出了冠状病毒基 因→测序→经Genbank数据库同源性比对,发现 同源性为64%左右
SARS冠状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加拿大专家完成了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与已知 人和动物的冠状病毒的同源性差异较大→确定 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
◙ 病毒的分离培养 ◙ 病毒: 的鉴定 ◙ 病毒数量及感染性测定
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
动物接种
:
鸡胚培养 细胞培养
⑴ 动物接种(animal inoculation)
动物:鼠、兔、猴、黑猩猩等 优点:结果易观察,可建立动物模型 缺点:有饲养条件要求,费用高、动物
体内常带有潜伏病毒。 目前已很少应用。
(3)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
根据细胞生长的方式分: 单层细胞培养(monolayer cell culture) 悬浮细胞培养(suspended cell culture)
企业传染病防控制度范本
一、总则1. 为加强企业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员工、临时工、外来人员及场所。
3. 本制度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管理、群防群控”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企业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实施传染病防控工作。
2. 各部门、车间设立传染病防控工作小组,负责本部门、车间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具体实施。
3. 各级管理人员及员工应积极参与传染病防控工作,履行防控职责。
三、传染病防控措施1. 健康监测(1)企业应建立健全员工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健康检查。
(2)员工入职时,需提供健康证明,发现有传染病症状的,应立即隔离观察。
(3)员工每日工作期间,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并采取隔离措施。
2. 环境卫生(1)保持工作场所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2)加强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确保空气流通。
(3)设置废弃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专用垃圾桶,及时清理、消毒。
3. 个人防护(1)员工应按照要求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2)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物。
(3)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4. 疫情报告与处置(1)员工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应及时向企业报告。
(2)企业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隔离观察疑似病例,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采样、检测。
(3)对确诊病例,企业应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隔离治疗、追踪密切接触者等工作。
四、宣传教育1. 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员工防控意识和能力。
2. 利用企业内部媒体、宣传栏等渠道,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
3.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五、奖惩1. 对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传染病防控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企业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微生物检验
(1)标本直接抗原检测: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
(2)标本直接核酸检查:按16SrRNA非保守区 序列合成寡核苷酸探针,能检出5pgrRNA, 如将非保守区特异性扩增,其敏感性可达 检出1—10个贝纳柯克斯体的水平。
用贝纳柯克斯休质粒DNA片段制备的探针, 不仅能快速检出病原体,且能鉴别含QpHI 或QpRS质粒分离株,与呼吸道感染病原体 DNA无交叉反应。试验仅需8—12h即可得 到结果。
(2)PCR:可检出20ng恙虫病立克次体DNA;套 式PCR法可检出200pg,是目前最为快速、特 异、敏感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可用于急性期 患者的早期诊断。
依据56KD蛋白抗原基因或58KD蛋白抗原基因 序列选择引物,进行目的 DNA 扩增,然后用 1.5%琼脂糖电泳法检出特异性DNA带。
(3)分离培养
引物R17-1、-2在65℃条件下能扩增普氏和莫 氏立克次体 DNA。在琼脂凝胶上产生一条 340bp的核酸带;
引物R169-1、-2仅能扩增普氏立克次体DNA, 产生一条432bp的核酸带。两种引物同时使 用,扩增后普氏可产生340bp和432bp两条带, 而莫氏只产生340bp一条带。
该法敏感性可达0.05ngDNA水平,重复性 好,操作方便,对两型立克次体早期、鉴别 诊断以及自然生态宿主调查研究具有较大价 值。
3.有群特异性和种特异性两种抗原。大部分 立克次体与普通变形杆菌X菌株的菌体耐 热多糖抗原有共同的抗原性,故可用这些 菌株代替立克次体抗原进行凝集反应去检 测抗体,这种交叉凝集试验被称为外斐反 应,可供辅助诊断。
外斐反应
立克次体病
变形杆菌 变形杆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OX19
OX2
流行性斑疹伤寒 ++++
+
地方性斑疹伤寒 ++++
2.培养特性
(1)动物接种:小鼠最敏感,刮取腹膜上的粘 液涂片检查,可见细胞质内有大量立克次 体,尤以腹膜上皮细胞内多见,常密集于 细胞核旁。
(2)细胞培养:恙虫病立克次体可以在多种细 胞内生长、繁殖,多采用Vero、L929细胞 进行培养。细胞感染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吸 附时间,通常以37℃吸附1h,培养32℃为 宜,繁殖缓慢,用Vero细胞培养8—9d, 在细胞质内生长繁殖,在细胞核旁高度密 集,但不侵入细胞核。
(1)外斐反应
除Q热、立克次体痘及罗沙利马体感染为阴性 外,其他为阳性。 患者OX凝集素上升较晚,在病程2周左右方出 现阳性,病程中双份血清试验,若效价有4倍 增长,方有诊断意义。
有些病例在病程中效价不见上升,约15%的 经疫苗接种后感染斑疹伤寒的病例。有些 轻症斑疹伤寒或某些发病严重者,其他血 清学试验阳性,但外斐反应可为阴性。
(二)微生物特性
1. 比细菌小,呈多形态性,在感染细胞内聚 集成团,分布在胞质内, Gimenez法染色后 呈红色,外表含有微荚膜结构。
2. 必须在真核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培养时 需要C02。通常采用5-9日龄鸡胚作卵黄囊 接种,于32℃-35℃孵育4~13d内死亡,鸡 胚死亡时间与接种剂量大小呈直接相关。普 氏和莫氏立克次体能在多种单层细胞上生长 繁殖。豚鼠可作立克次体的初代分离。
四、贝纳柯克斯体
又称Q热立克次体,是引起Q热(疑问热,指最 初不明病因的发热)的病原体。
传染源主要是受染的牛、羊等家畜,以蜱为 传播媒介,对人感染力特别强,通过接触、 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使人及动物发生感染。
Q热除有发热、头痛及肌肉痛外,以出现肺炎 和肝炎为其临床特征。
慢性Q热主要表现为心内膜炎。
(4)CF试验
CF试验原来是立克次体病血清学诊断的 经典试验,虽然敏感性不如IFA和 ELISA, 但非常特异。一般在立克次体病发病一周内, 血清中即有CF抗体出现,以后逐渐上升, 至第3周达最高峰,然后逐渐降至较低的效 价,并可保持几年不消失,但也有在病后几 周即转阴性者。病人恢复期血清与斑疹伤寒 群及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可溶性抗原试验的阳 性结果,只能说明该群立克次体的感染 。
+
斑点热
++++/+ +/+ +++
恙虫病
-
-
腺热
-
-
变形杆菌 OXk ++++ ++
(三)微生物检验
1.标本采集 (1)病人血液标本:发热期均有立克次体血症,
在急性期较易检出立克次体。争取在用抗生 素前采血,立即床侧接种。 (2)活检或尸检材料:肺、肝、脾、淋巴结、心 瓣膜等标本。
2.标本直接检查
(一)微生物特性
1.形态与结构 个体较小,多为短杆状,常排列 成对,Gimenez法染色呈红色,背景呈绿色, 用Giemsa法染色呈紫红色。有荚膜,在鸡胚 卵黄囊或细胞培养内均可有芽胞形成。
2.基因组与抗原成分 基因组分子量为大肠杆菌 的1/3;编码代谢酶、表面抗原与毒力因子 有关基因。有两相抗原,Ⅰ相为光滑型LPS, Ⅱ相为粗糙型短链LPS。
3.分离培养
病原体分离只是在该地区尚未证明有Q 热存在,病情特别严重有必要。将标本 接种于豚鼠或培养细胞,观察其发病与 否或生长情况,经形态学、血清免疫学 等鉴定后作出结论 。
4.抗体检测
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ELISA和CF试验。 CF试验中抗原相的选择对结果影响极大,对 现症诊断主要看Ⅱ相抗体逐渐上升,若Ⅰ相 抗体保持较高水平,则往往说明慢性感染或 隐性感染。
五、埃立克体
(一)临床意义为埃立克体病病原体。 1.人腺热埃立克体病 可能由蜱传播,也
可能由于摄食生鱼引起。临床表现为发 热头痛、淋巴细胞数增加,并出现非典 型淋巴细胞。。 2.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HME)病,主要侵 染人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传播媒介 为蜱。
3.人粒细胞埃立克体(HGE)病 主要侵犯人 粒细胞。硬蜱是传播媒介。也是莱姆病 病原体的携带和传播者,故与莱姆病的 相重叠。
斑点热病人外斐反应效价通常为OX19高于 OX2,但也有OX2较高者。若仅出现OX2 阳性,则对诊断斑点热有特殊意义。
(2)IFA试验
为现在诊断立克次体病常用的方法。用已知 立克次体抗原(感染鸡胚卵黄囊或细胞培养 悬液)制片,以低稀释度的病人血清初筛, 有呈典型立克次体形态的明亮荧光颗粒者, 判为阳性。再将病程早期及晚期血清分别作 双倍或4倍稀释以测效价,如呈4—8倍增长 者可明确诊断。
(4)抗体检测
外斐试验:临床血清学诊断方法,血清抗 体OXk效价达l:160以上有意义,病程中双 份或多份血清试验,若效价有4倍增高,有 诊断意义。由于外斐试验特异性、敏感性 低,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不应作为恙虫 病的诊断方法。
免疫荧光试验:快速敏感特异,可分别检 测 患 者 血 清 中 的 抗 恙 虫 病 立 克 次 体 lgG、 IgM抗体,效价在1:80以上有诊断意义。 双份血清有4倍或以上增长可以确诊。
(2)鉴定
用免疫荧光法鉴定感染动物脏器、鸡胚卵 黄囊、细胞培养物中的特异性抗原以已知 抗原测定动物恢复期血清中的相应抗体。 必要时用补体结合试验、微量凝集试验等, 作群和种的鉴定。
(3)分离株繁殖及保存
①鸡胚卵黄囊培养 收获卵黄囊,经涂片染 色镜检, 含立克次体较多而又未发现细菌 的卵黄囊膜,或将其作成适当浓度的悬 液置-70℃冰箱保存,或冰冻干燥保藏;
一、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一)临床意义
1.普氏立克次体是流行性斑疹伤寒(又称虱传 斑疹伤寒)的病原体。 病人是惟一的传染源,体虱是主要传播媒介, 而非储存宿主。 传播方式为虱-人-虱,体虱仅是传染媒介。
莫氏立克次体
地方性斑疹伤寒(又称鼠型斑疹伤寒)的病原 体。啮齿类动物是主§宿主,传播媒介是鼠 蚤或鼠虱。
第26章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第一节 立克次体
对人致病的立克次体有五个属立克次体属、 柯克斯体属、东方体属、埃立克体属和巴 通体属。
共同特点
①大多是人畜共患病原体,引起人类发热和出 疹性疾病;
②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或为储存宿主; ③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光镜下呈多形态
性,主要为微,杆状或球杆状,革兰阴性; ④除了少数外全是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⑤菌体内同时含有DNA和 RNA两类核酸; ⑥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⑦对抗生素敏感。
(1)免疫荧光检测 用于脏器检查。制备标本片 薄而均匀,组织结构清晰,固定后用荧光抗 体染色, 常见脾、肺及心瓣膜中有立克次体, 也可在肝、肾及皮疹活检组织中检出。
(2)核酸检测 PCR敏感性高,所需样品量只需 ELISA实验的1/5。以编码17kD蛋白的基因 和编码普氏和莫氏立克次体169kD蛋白的基因 作为扩增靶区。
3.分离培养
(1)动物接种
选用健康雄性豚鼠接种以便观察阴囊肿胀现 象。每日测体温,至40℃发热时采血或脏器 悬液、接种鸡胚卵黄囊或细胞培养以分离立 克次体;
感染莫氏立克次体豚鼠在发热1—2日内出现 阴囊红肿,解剖可见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充 血、脾大2-3倍,有腹水;有阴囊反应者,睾 丸有小出血点,鞘膜充血并有浆液性渗出物 等。鞘膜涂片可查到立克次体。
(3)ELISA
检测IgM抗体对早期诊断有价值。
立克次体抗原吸附于载体。泛影葡胺梯度离心纯化 抗原为优,检出血清的抗体效价高,纸上ELISA测 定抗体,方法简便。将感染卵黄囊悬液加于玻片 (经氯仿·甲醇洗净)上,凉干、固定,加稀释血清 于抗原点上,每张玻片上包括阳性和阴性对照,加 酶标兔抗人IgM/G于抗原·血清点作用后,将浸透新 鲜配制的底物无灰滤纸覆盖在玻片上约4-6min,可 见滤纸条上阳性对照点位置显紫棕色,取下滤纸条 (即终止反应),观察是否显色,与对照比较判定结 果。此法简便,并可保存实验记录。
三、恙虫病立克次体
又名东方立克次体是恙虫病的病原体,由恙 螨叮咬侵入人体,对人体致病性很强,释放 的毒素样物质是主要致病因素,引起发热皮 疹全身中毒症状,以及全身淋巴结肿大及各 组织器官的血管炎病变。虫咬处溃疡形成黑 色焦痂,周围有红晕等为其特征。为自然疫 源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