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生产者行为理论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3 Q2
B T1 NK
产量相交,此后开始下降称为
TP 报酬递减阶段。
第三阶段:从 L4以后总产量从
其最高点C开始下降,边际产量
Q1
FD E
在零以下即为负,因此为负报 酬阶段。依据三个阶段的不同
AP
变动情况,可确定生产要素的 合理投入区域。
O
L1 L2 L3 L4
MP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曲线
L 几何测定:AP=直线的斜率
二、具有单一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假定资本和其它要素固定不变,只变动劳动要素的数量,则生 产函数为 Q=f(L);这时可通过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 边际产量MP这三个概念来说明要素投入与产量的变动关系。
1.实物产量的种类
L TP AP MP
(1)总产量:使用一定量的某种要素 投入所获得的产量总和。即
1. 等产量曲线
定义:等产量曲线是指在 一定技术条件下,可以生 产出同等产量的两种要素 有效组合点的轨迹。如表:
组合方式 L数量
A3 B5
K数量 X的产量
15 200 10 200
C7 D9 E 11
6 200 3 200 1 200
由表可得等产量曲线图:
K
等产量曲线的特点:
1)等产量曲线斜率
为负,即要素替代;
5 0
MP=TP/L=dTP/dL
8 56 7 -4
2.实物产量变化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O- L2总产量、平 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均递增,称
Q
为报酬递增阶段。 第二阶段:从 L2 -L4总产量仍
Q4
Ⅰ
T2
ⅡT3 Ⅲ
C
T4
以递减速率递增,并达到最高 点C,边际产量则由最高点D 开始下降以至为零;平均产量 先升后降,在最高点处与边际
则
d dL
AP L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0 , AP L
达到极大化;
二、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假定生产某种产品所使用的两种要素都是可以变动的,并且两种要素 可一相互替代,则生产函数为Q=f(L,K)。生产中既可以多用劳动 少用资本,也可以少用劳动多用资本。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的厂商, 总是力求选择最佳的或最合适的生产要素组合,以最低成本生产某一 既定产量。说明最佳要素组合,需用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概念。
2.生产函数的定义和基本类型:生产函数即表示在某一时 期和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各种要素投入量的某一种组合, 同它所能产出的最大可能的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函数公 式 Q=F(L,K,N,E)
3.技术系数:即为生产一定量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 要素的配合比例。有可变技术系数与不变技术系数之分, 由此又有可变技术系数生产函数与不变技术系数生产函数, 生产理论着重分析具有可变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
= OQ1/O L1=FL1/ O L1 MP=切线的斜率= Q2Q3/L2L3 =Q/L=KB/NK=TP线的斜率。
3.三种实物产量之间的关系
(1)总产量与平均产量;总产量曲 (3)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当边际
线上任何一点的平均产量,就是原 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
点O到这一点射线的斜率。开始时, 增;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
递减,即边际产量递减;到达C点时, (2)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可变;
切线斜率为0,即边际产量为0;过C (3)增加的要素须有同等的效率。
点以后,切线的斜率由正变负,边际
产量为负数,总产量也开始下降。
5.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
AP L
TP L
; TP
Q
证明AP 与
MP关系
d dL
AP L
d dL
(Q ) L
射线随总产量的增大而增大,平均 均产量递减;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
产量递增;当射线与总产量线切于 量时,平均产量最大,说明边际产量
B点时,其斜率最大,即平均产量最 过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大。过了B点,其斜率递减,即平均
产量递减。
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2)总产量与边际产量;总产量曲 定义:在其它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
厂商经济行为模型
利润最大化
总收入
总成本
产品 销
售量
产品 价格
要素 雇
佣量
要素 价格
第一节 生产理论
一、生产函数
1.生产与生产要素:生产即把投入变为产出的过程,是指 为满足人类需要,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商品和提供 劳务的一切活动;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 家才能。在当今知识也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用于生产中。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本章引言:本章分析决定供给的生产者行为。在西方经济 学中,。在生产过程中,厂商追求的是利润,他们购买和 投入生产要素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利润 的最大化,这是生产者行为理论的中心课题。为了获得最 大利润,生产者总是尽可能使生产特定产量所支出的成本 为最小,或使消耗一定量成本所生产的产量为最大。因此 最大利润原则支配着厂商的行为,预期利润的多少决定着 商品的生产量或供给量。所以,同消费者行为理论假定消 费者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一样,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假 定厂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可从两 方面考察:从有形物质的实物角度考察投入的生产要素与 产量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这些构成了生产理论;从无形 的价格、货币角度考察投入的成本与销售收益之间的经济 价值关系,这些构成了成本理论。
线上任何一点的边际产量,就是这 的条件下,如果连续追加相同数量
一点切线的斜率。在拐点N之前,切 的某种要素投入,其产量的增加在
线的斜率为正且递增,即边际产量递 达到某一点后会减少。
增;到N点,切线的斜率最大,即边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前提条件:
际产量最大;过N点以后切线的斜率 (1)技术水平既定不变;
dQ dL
L dL Q dL
L2
dQ L Q dL
L2
1 ( dQ L dL
Q) L
dQ
Q
dL MPL ; L APL ; L 0;
若 dQ Q , dL L
则
d dL
AP L
0 , AP L
处于递增阶段;
若 dQ Q , dL L
则
d dL
AP L
0 , AP L
处于递减阶段;
若 dQ Q , dL L
TP=Q=f(L)=AP•L (2)平均产量:平均每单位变动要素
0 1 2 3
0 8 20 36
00 88 10 12 12 16
投入所能生产的产量。即
4 48 12 12
AP=TP/L= f (L) /L
5 55 11 7
(3)边际产量:每增加一单位变动要 素投入所增加的总产量。即
6 7
60 10 60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