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题哲学漫画类解析

合集下载

(完整版)历届高考漫画试题解析

(完整版)历届高考漫画试题解析

历届高考漫画类试题解析一、类型特点漫画题也是以图形提供的信息为载体来考查考生所学知识及各种能力的,只不过前者的图形是以科学的形式出现的,而后者的图形是以艺术的形式出现的,这类题早在原来的高考政治卷中就曾大量应用,在近年来的高考文综卷中也大量出现,所以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漫画类试题是指以漫画画面的情景及其深刻内涵作为载体,用以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等多种能力的试题。

这类题具有如下特点:(1)画面情景往往并不复杂,有的仅寥寥数笔,但内涵十分丰富,寓意十分深刻。

命题者抓住其中的一点或几点结合所学知识设置问题,用以考查考生的观察、思考等多种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

(2)画面往往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用以讽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不良现象,或者用以说明深刻的道理。

命题者以此为载体设置问题,有利于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

(3)这类题阅读量(字数)虽小,但思考量较大,考查的能力层次也较高,多用来考查考生的哲学知识,也可用来考查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因而在高考文综卷中也大有用武之地。

二、思路点拨目前我们在各类高考中见到的漫画题,一般仅限于选择题。

解答这类题首先是要仔细观察画面显示的情景,读懂漫画反映的内容。

为此,除了仔细观察画面本身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外,还要注意画题及画中的文字说明,以便从整体上把握作者作画的本意,这是能否正确解答这类题的前提。

其次,在准确把握漫画本意的基础上,还要按照题目设问的指向(比如,是哲学还是经济学,是唯物论还是辩证法,等等),深入挖掘漫画所蕴涵的深刻道理,从而明确命题者的考查意图。

最后,要根据设问的指向,找准漫画含义与所学知识的结合点,并运用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完成题目的解答。

三、范例解析例1 : (200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第28 —29题)图6是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

画面上明明画了一只逼真的烟斗,而画上的法文写的却是“这不是一只烟斗”。

回答28~29题。

2015届高考政治拉分题专项训练:专题03 漫画类试题.pdf

2015届高考政治拉分题专项训练:专题03 漫画类试题.pdf

和设问的指向对选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A.否认了联系具有条件性 B.否认了矛盾具有普遍性
C.肯定了事物之间能相互转化 D.肯定了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2.【2014年广东文综·35】图9漫画中,“幸运”壁虎对“中奖”经历应该作出的合理反思是( )
图9
一.考点精析
高考政治试题常有漫画入题,这不仅使高考试卷给人带来图文并茂的美感,而且丰富了高考实现对考生进行思维能
力和人文素养考查的形式。漫画是语言的艺术。漫画具有线条简练含蓄、构图巧妙、人物造形夸张、充满相力等特点。
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达到寓于的效果。漫画也是评议的艺术。漫画作品的题材内
A.①③ B.②④ C. ②③ D.①④
漫画的哲学寓意是
A. 实现人生价值,客观条件比个人才华更重要?
B. 要坚持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 实现人生的价值要善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D. 人的价值就在于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
9.【重庆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10】右图表现“谣言公式”: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

A. 金无足赤,
B. 射人先射马,
C. 人与人不同,
D. 和实生物,右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注意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②要防止意外的因素导致矛盾同一性向斗争性转化
③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防止看问题绝对化
④关注任何事物都有的利弊两方面,做到趋利避害
悟其主题及寓意的过程。在审读漫画的过程中,要注意综合观察画面中的情景、人物的神态、画中或画外所标注的文字
,结合漫画的标题进行思索,理解其主题,追索其寓意。第三,读选项。审读选项的过程,就是对题目的各个选项进行

2015高考漫画作文

2015高考漫画作文

你 能 看 懂 这 些 漫 画 吗?
左边这幅 名叫《教育》 的漫画是多么 让人触目惊心。 请结合文意, 以“我看教育” 为话题,谈一 谈你反感的教 育或者你理想 的教育,文体 不限,800字 以上。
漫画作文要点
读懂画意画旨。只有读懂了画意,明确 了画旨,才不至于偏离题意。 抓住形象特征。抓住特征,把握本质, 就能找到写作材料,顺利地谋篇布局。 展开联想和想像。联想和想像不但可以 获得大量写作材料,而且可以加深对画 旨的理解。 写作者必须确定适合自己阅历和写作能 力的内容和文体,要扬长避短,做到内 容集中,文体特点鲜明。
漫画作文审题要注意两点。一是观察构图,二 是思考寓意。 观察构图要注意以下内容:1.漫画的形象 (人、物)是什么,形象处于什么状态(静止、 运动);2.漫画的布局:按照上下左右的顺序 理清漫画所有的内容,理清是单幅漫画还是连 环漫画,若是多幅漫画则要注意相互间的关系; 3.漫画的细节:漫画中形象的特殊性(一般表 现为夸张的动作、表情、语言),漫画人物的 语言,漫画的题目。
你 能 看 懂 这 些 漫 画 吗?
解读: 这幅《英才教育》极富情趣。黑 板前的讲台上一只英俊洒脱的公鸡在 对着一只鸡蛋讲授高等代数,讲台前 方是课桌,课桌下面的一把椅子上空 空如也,只有那只鸡蛋静静的躺在桌 面上。还没有形成生命的蛋,如何能 感受这等“英才教育”?又怎能成为 英才?
你 能 看 懂 这 些 漫 画 吗?
武大郎还是卖炊饼为好
漫画《羡慕》由三幅画面组成。 第一幅:画面上左右各放着一个盛满水 的鱼缸,两个鱼缸里分别盛着一群鱼和一条 鱼。左边鱼缸中的一群鱼呆呆地、羡慕地望 着对面的鱼缸,它们似乎在想:那么宽阔的 水域,却只有一条鱼,那条鱼多清静,可以 自由自在地独享那一缸水了。而右边鱼缸中 的那条鱼也呆呆地、羡慕地望着对面的鱼缸 ,它大概也在想:看那么多鱼游在一个鱼缸 里,有那么多伙伴,多热闹、多快乐啊,一 点也不寂寞。 第二幅:仍然是这两个鱼缸,可里面的 鱼却在羡慕对方的条件、环境,各自跳出了 自己的鱼缸而奔向对方的鱼缸。 第三幅:右边的一条鱼和左边的一群鱼 已经跃入对方的鱼缸,境一如从前而产生困惑,抑或在思考 着什么?也许都有可能吧。

哲学漫画题解题技巧

哲学漫画题解题技巧

哲学漫画题解题技巧
1. 先仔细看题呀!就像你走路得看清路一样。

比如有幅漫画是一个人站在分岔口,那咱就得琢磨这个人面临啥选择呀?这不是很明显嘛!
2. 要理解画面背后的寓意哟!这不就跟猜谜语似的,得往深了想。

像看到一幅画着天平的漫画,难道只是简单说有个天平?肯定不是呀,是不是在暗示公平之类的呀!
3. 别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哇!好比侦探找线索一样。

一幅漫画里人物的表情、动作,都可能是解题的关键呢,就像一个人愁眉苦脸,说不定就表示他遇到难题啦!
4. 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呢!哎呀,这不简单嘛,漫画很多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呀。

比如画个大家排队的场景,那是不是就在说秩序的重要性呀!
5. 多从不同角度想想呀!不能死脑筋嘛。

一幅画可以有多种解读的,就像一个多面的宝石,每个面都有不一样的光彩呀!
6. 大胆去猜测和推理呀!别怕错,就当玩游戏呗。

看到一幅画着月亮和星星的漫画,是不是能想到梦想或者希望啥的呢!
总之啊,哲学漫画题就得这么去解,多琢磨多思考,肯定能找到答案的!。

2015年高考真题哲学题集

2015年高考真题哲学题集

2015年高考真题《生活与哲学》题集1.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我国经济九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提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从辩证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①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②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③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已经解决④推动我国解决平稳健康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已经形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韵》理解正确的是()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

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地移动的。

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

这表明在艺术领域()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4.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

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5.2014年,日本方面认为美国某出版公司的教科书《传统与遭遇;环球视角看过去》中有关“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内容与其立场“有出入”,要求修改。

鉴于教科书中的内容和历史事实相符,该书作者明确拒绝了日方的“请求”,由此可见①尊重历史事实是形成正确价值判断的前提②价值判断因具有主体性质而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③历史事实随价值判断的改变而发生变化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深受历史观的影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

2015年高考政治真题每周赏析(二)

2015年高考政治真题每周赏析(二)

2015年高考政治真题每周赏析(二)考试范围:哲学第三单元;考试时间:10分钟;组卷人:雪狼之心(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2015·新课标Ⅱ卷第22题)“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诗》理解正确的是 (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B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

《琴诗》旨在说明世间事物的相互作用与内在联系,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①说明人为事物联系的特点,③承认了联系是普遍客观的,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都是对诗的正确理解;琴声好听,但需要弹琴者手指与琴弦的相互作用及音律配合,才能产生这美妙的琴声。

一支乐曲的产生单靠琴不行,单靠指头也不行,还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术的熟练,②错误;④的表述割裂了联系的相互作用。

故本题答案选B。

2.(2015·江苏卷第32题)图3漫画“运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要注重量的积累以促成质变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解析】A本题考查联系观的知识,以及对漫画的解读能力。

漫画“运土”所强调的是孤立地看问题,没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说明了人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要注重事物的联系,A正确且符合题意;B、C、D材料均未体现。

故本题答案选A。

(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3.(2015·浙江卷第28题)漫画《乌鸦喝水》(作者薛宏)提醒我们,做工作办事情要( )①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②避免囿于经验的习惯性思维③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④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的飞跃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C本题考查发展观、创新意识的知识,以及对漫画的解读能力。

2015高三一轮复习漫画题

2015高三一轮复习漫画题
图文转换之
了解
漫 画
是一种具有讽刺 性或幽默性的绘画。 多从生活现象和政治 事件中取材,通过变
形、夸张、比拟、对 比、象征等表现手法,
表现为幽默、诙谐的 画面,借以讽刺、批 评或是指把漫画从图片 转换成文字表述的一种考题 形式。综合性考查学生的阅读、
观察、分析、理解、概括以及语 言表达能力。
• 标题-----攀高枝 揭寓意-----我国电影业,不顾 自身层次,单向追求高票价
请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描述漫画:漫画上父母拿着平板电 脑和手机作为礼物送给儿子;儿 子手拿大学录取通知书,对父母 说:“爸妈,现在上大学,家长 都流行送孩子汽车了!” 寓意:①批评了某些子女对父母过 度的要求;②讽刺学生中流行的 攀比现象;③反映了一些家长对 子女溺爱的现象。
生活需要平衡,不平衡死路一条,平衡产生和谐 不讲究方式方法就会乐极生悲 凡事要谨慎,一不小心就会酿成大祸 做任何事,要有度,适可而止
漫画的特点 漫画一般由标题、画面、寓 意三部分构成。标题和画面 是显性信息,而寓意是隐形 信息。
漫画题的命题形式
1.描述画面 2.概括寓意
3.拟写标题 4.综合考查
标题:不公平 寓意:聘用工和正式工付出同 等的劳动,工资待遇差距过 大。揭示了“同工不同酬” 的不合理现象
解读漫画
练一 练
1.请用简洁文字,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 2.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
述画:这是一幅名为《蒸了一锅馍 ,费了三堆柴》的漫画,画面的中 间是一个四方锅台,上面放着四个 蒸笼,蒸笼上方冒着热气。蒸笼上 自上而下写着“发展经济”四个大 字,锅台的灶口燃烧着两棵树,树 上写着“环境”二字。 寓意:讽刺批评了某些地区发展经 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哲学漫画题

哲学漫画题

哲学漫画题1、漫画“商机”中的人们A.抓住了事物发展的机遇B.利用了事物发展的条件C.背离了事物发展的根据D.忽视了事物质变的前提选D【解析】树上挂的是上吊绳,右边的人在挖坑,一条龙“服务”。

不过这种出租自杀工具的“商机”应该是没什么生意的,因为这种生意是违法的,这种“商机”忽视了事物发展的前提——量变,他们这种努力不属于量变,方向、路径选择错误,永远不会成功。

2、选D【解析】漫画中媒体的话筒形状不同,访问者说的内容也就不同。

说明人们的言论受到舆论导向的影响。

故选D,其他选项与之无关。

3、漫画《黑与白》启示我们,认识事物时要A.勇于坚持真理,反对谬误B.端正立场和立足点C.把握真理的相对性D.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选B。

【解析】漫画中两人辩论的是黑与白的交集部分,不黑也不白,但他们只是站在自己所处的立场上坚持自己的意见。

说明看问题要端正立场和立足点,立场和立足点要准确4. 这幅漫画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正确处理部分之间的关系③有创造性④从整体着眼A.①②B. ②④C.②③D. ①④选B。

【解析】各有标准,说明两个人只是用自己的标准在完成自己的任务,没有从整体出发协调工作,导致板凳一边高一边低。

④是必选的。

也说明要正确处理部分之间的关系,不能只顾自己的标准。

故选B. ②④漫画反映双方“各有标准”地工作,导致凳子长短不一,讽刺他们没有认识到双方的工作都只是这个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标准”,协调好各方关系,齐心协力,才能形成合力做好整件事情,所以只有②④符合要求【胡剑老师的理解,我觉得很到位,谢谢他】4月23日,经过“高中政治教师超级群”和“高中政治教学交流群”的热烈讨论,好多教师认为答案应该选B。

我查了好久,只找到答案D,还有一道干脆只选④(下面这道题)。

最终一致觉得还是选B比较合适。

左侧漫画启发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坚持辩证的否定观D.从整体着眼,树立全局观念5、选C。

2015高考语文漫画作文点拨

2015高考语文漫画作文点拨

1、引 画面上是两个人抬着一位医生十万火急 地走向“良心抢救室”,那位医生张着嘴大喊: “我没有病!”
2 联 漫画折射现实生活的热点和焦点。本画 所讽刺的现象在我们的周围也不鲜见。一些政 府工作人员,对百姓从来就不讲良心,门难进, 脸难看,事难办就是他们的写真。有的商人以 次充好,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有的子女 虐待老人,不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漫画讽刺 的不仅仅是医生,为官者,为商者,为人幼, 为人长,为人师者,等等,恐怕程度不同地都 会有像此位医生一样,没有发现自己有病,或 者即使发现也都有讳疾忌医的心理。
相应观点: 1、抓住机遇,付诸行动 2、行动、行动、行动做无谓的争吵和空谈
在强者面前
• 相应观点: • 1、见贤思齐,不甘落后 • 2、哭泣、嫉妒、追赶
距离产生美
玫瑰花香沁人心脾,撷取它,却只会留下一道带刺的伤;群星 闪烁装点苍穹,走近它,却只能看到一堆坑坑洼洼的宇宙乱石。 泰戈尔有一首充满哲理的小诗——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是的,因为距离,我们看到了隔岸的美丽。距离产生美,适当 的距离可以让你看到事物完美的一面。 距离可以激发人的憧憬之心。我们醉心于尼采那振臂高呼的豪 迈,醉心于查拉图斯特拉的鸿篇巨制,醉心于那跌宕于梦与醉之 间的美丽的生命弧线,是因为时代的距离让我们领略到尼采的疯 狂与旷世脱俗,同时也让我们看清前方尼采所构建的巨大魔圈。 然而若身处于那个飘摇的年代,与尼采的零距离接触,只会让你 看到一个蓬头垢面满口胡言的疯子。是距离,让我们看到了尼采 使世界战栗的伟大。 没有距离,只能让你更多地注重背后的阴影,过分亲近只会招 惹反感。没有距离的接触,你只能看到索尔仁尼琴笔下士兵残杀 囚犯的暴行;只会看到卡夫卡那双惊疑而神经质的双眼;只会看 到纪德那可笑的同性恋倾向;只会看到像狗一样卑微生活的狄欧 根尼……

2015年6月漫画作文解析

2015年6月漫画作文解析

If a foreign friend of mine is going to visit my hometown, Shanghai, I would like to take her to Yu Garden. Yu Garden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 located beside the City God Temple in the northeast of Shanghai. Here she will marvel at the exotic and exquisite beauty of the Chinese Garden. She can walk on the crooked bridge and take photos of the beautiful goldfish. Besides, she can taste the local cuisines like steamed buns, wonton noodles, soy milk. There are a variety of mouth-watering snacks there. Apart from the beautiful scenery and delicious food, she will also be attracted by the remarkabl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craftsmen. For example, she will see Shanghai-style paper-cutting, and the process of making Chinese candy and clay figurines. I believe my friend will have a great day if she visits Yu Garden. This is a place where the features of this city are combined.

高考政治漫画题

高考政治漫画题

1.(2015•四川卷)观察图2.漫画蕴含的哲理有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③人们实践水平的高低决定其认识能力的高低④人们的意识归根到底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5•天津卷)漫画《塑造》所蕴含的哲理是A.认识的对象具有多重属性B.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C.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D.意识足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3.(2015·安徽卷)图2漫画揭示的哲理是A.人的认识受主客体因素制约B.人的主观认识影响客观环境C.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D.思想的高度决定认识的深度4.(2015•广东卷)图6漫画(作者:彭长征)蕴涵的哲学道理是,在认识事物时,A.否认事物的客观性,就不能全面看问题B.立场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不同C.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就是真理性认识D.认识结果的差异受主体认识方法的影响。

5.[2014·广东卷]下图漫画中,“幸运”壁虎对“中奖”经历应该作出的合理反思是A.以哲学指导实践就不会犯错误B.应该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C.认识主体立场不同结论自然不同D.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6.[2014·天津卷]漫画《如此创新》启示我们,在创新活动中要A.解放思想,与时俱进B.批判继承,自我否定C.挑战传统,标新立异D.实事求是,尊重规律7.(2015•江苏卷)图3漫画“运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要注重量的积累以促成质变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8.(2015•浙江卷)漫画《乌鸦喝水》(作者薛宏)。

提醒我们,做工作办事情要:①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②避免囿于经验的习惯性思维③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④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的飞跃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9.(2015•福建卷)研究人员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如图14)置于晴天的室外,对其进行24小时测定,得出某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15 )。

哲学2015年高考真题.word版

哲学2015年高考真题.word版

第2课1.(2015年高考·浙江卷27)中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

到了19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最基本成分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100个左右的元素。

现在人们认为最基本的是夸克,电子等。

由此可见①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②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③真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④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题中事例强调不同时期人们对物质的认识不同,说明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同时说明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①②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③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不同时期人们的认识不同,并没有涉及真理,也没有涉及真理的价值,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而不是改造世界,故排除。

第4课1.(2015年高考·天津卷7)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

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①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②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③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④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以及事物发展的状态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中国经济发展正步入新常态,速度在增长,结构在升级说明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符合题意;从通过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发展,体现了量变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必然引起质变,所以才调整优化经济结构,②符合题意;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不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③错误,排除;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④表述错误,排除。

答案选A。

2015届高考漫画专题

2015届高考漫画专题

学生优秀答案展示:
(1)尝试毒品等于葬送终生
(2)接触毒品 结束一生 (3)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4) 毒品,生命的陷阱 (5) 吸毒 = 上吊自杀
写好公益广告的三点要求:
明—主题鲜明(内容具体,指向鲜明,思想深刻)
美—生动形象(使用手法,构思新颖,感情真挚)
短—简洁明了
2.这幅漫画《诱惑》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
衣物常手洗
(示例二)画面四:行车要低碳
环保又方便
天空清又澈
行路骑单车
五、帮你诊治
教学目标:
1.准确审读画面(要素不遗漏) 2.探究画面寓意(类比联想) 3.准确概括答案(符合题干要求)
一、回顾一轮
漫画题解题方法及步骤
第一步:审读画面,观察画面的构成要素(人、物、景不遗漏) 第二步:合理想象,丰富画面信息(分析图中每个元素的密切 关系) 第三步:类比联想,探究画面寓意(由画面到生活) 第四步:看清要求,准确表达 描述画面——说明性语言 揭示寓意——议论性语言 拟写标题——概括内容,揭示主旨 拟写公益广告——紧扣主题,生动有文采
一、课前小练
1、仔细阅读这幅漫画,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为漫
画拟一则公益广告。(不超过10个字)
罂粟果
我们来找茬(发现问题)
1、迷幻的罂粟、迷幻的圈套,是个死结。 2、切勿忽视圈套上的美好。 3、它会扼制住你生命的咽喉。 4、珍爱生命,远离罂粟果。 5、莫让眼睛被诱人的外表遮蔽,看不到陷阱。 1、没有揭示画面寓意 2、要素信息理解错误 3、主题不鲜明(它指什么) 4、抓不住实质(罂粟果代表什么) 5、意图不清,语言不简洁
1、审题不清 2、不明意图,抓不住主要元素 3、不符合题干要求,语言繁琐 4、信息无中生有,凭兴趣作答 5、主旨不鲜明,语言表述不准确

历届高考漫画类试题解析

历届高考漫画类试题解析

历届高考漫画类试题解析历届高考漫画类试题解析一、类型特点漫画题也是以图形提供的信息为载体来考查考生所学知识及各种能力的,只不过前者的图形是以科学的形式出现的,而后者的图形是以艺术的形式出现的,这类题早在原来的高考政治卷中就曾大量应用,在近年来的高考文综卷中也大量出现,所以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漫画类试题是指以漫画画面的情景及其深刻内涵作为载体,用以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等多种能力的试题。

这类题具有如下特点:(1)画面情景往往并不复杂,有的仅寥寥数笔,但内涵十分丰富,寓意十分深刻。

命题者抓住其中的一点或几点结合所学知识设置问题,用以考查考生的观察、思考等多种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

(2)画面往往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用以讽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不良现象,或者用以说明深刻的道理。

命题者以此为载体设置问题,有利于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

(3)这类题阅读量(字数)虽小,但思考量较大,考查的能力层次也较高,多用来考查考生的哲学知识,也可用来考查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因而在高考文综卷中也大有用武之地。

二、思路点拨目前我们在各类高考中见到的漫画题,一般仅限于选择题。

解答这类题首先是要仔细观察画面显示的情景,读懂漫画反映的内容。

为此,除了仔细观察画面本身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外,还要注意画题及画中的文字说明,以便从整体上把握作者作画的本意,这是能否正确解答这类题的前提。

其次,在准确把握漫画本意的基础上,还要按照题目设问的指向(比如,是哲学还是经济学,是唯物论还是辩证法,等等),深入挖掘漫画所蕴涵的深刻道理,从而明确命题者的考查意图。

最后,要根据设问的指向,找准漫画含义与所学知识的结合点,并运用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完成题目的解答。

三、范例解析例1:(200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第28—29题)图6是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

画面上明明画了一只逼真的烟斗,而画上的法文写的却是“这不是一只烟斗”。

2015年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漫画题汇总漫画

2015年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漫画题汇总漫画

2015年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漫画题汇总1.观察右图。

下列对漫画蕴含的哲理理解正确的是( )①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②真理如果超出其适用条件就会变成谬误③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④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2.[2013·天津卷] 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a)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b)《烤肉串》和图(c)《厨师扇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都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a)应叫《烤肉图》。

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的正确观点是()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图(a)图(b)图(c) 3.[2013·淄博模拟] 右边漫画《“自大多一点”》表明()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矛盾的对立统一具有普遍性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认识事物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4. [2013·北京卷] 下面漫画蕴含的哲理是()A.人们的主观愿望无法变成客观现实B.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C.要改变客观现实必须发挥集体力量D.认识符合实际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5.“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A.是正确的,看到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B.是正确的,看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6.与右边漫画反映的哲理相近的成语.俗语是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D.只见树木,不见森林7.漫画《变戏法》主要讽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 ).夸大其词,不坚持从实际出发B.强调客观,不重视主观的努力C .急于求成,不注重量的积累D .否认实践,不坚持实践第一 8..下列选项与上面漫画蕴含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A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 .想问题办事情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C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9.读漫画《和谐》(注:汽车四个轮子上的文字分别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完整版)历届高考漫画试题解析

(完整版)历届高考漫画试题解析

历届高考漫画类试题解析一、类型特点漫画题也是以图形提供的信息为载体来考查考生所学知识及各种能力的,只不过前者的图形是以科学的形式出现的,而后者的图形是以艺术的形式出现的,这类题早在原来的高考政治卷中就曾大量应用,在近年来的高考文综卷中也大量出现,所以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漫画类试题是指以漫画画面的情景及其深刻内涵作为载体,用以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等多种能力的试题。

这类题具有如下特点:(1)画面情景往往并不复杂,有的仅寥寥数笔,但内涵十分丰富,寓意十分深刻。

命题者抓住其中的一点或几点结合所学知识设置问题,用以考查考生的观察、思考等多种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

(2)画面往往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用以讽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不良现象,或者用以说明深刻的道理。

命题者以此为载体设置问题,有利于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

(3)这类题阅读量(字数)虽小,但思考量较大,考查的能力层次也较高,多用来考查考生的哲学知识,也可用来考查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因而在高考文综卷中也大有用武之地。

二、思路点拨目前我们在各类高考中见到的漫画题,一般仅限于选择题。

解答这类题首先是要仔细观察画面显示的情景,读懂漫画反映的内容。

为此,除了仔细观察画面本身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外,还要注意画题及画中的文字说明,以便从整体上把握作者作画的本意,这是能否正确解答这类题的前提。

其次,在准确把握漫画本意的基础上,还要按照题目设问的指向(比如,是哲学还是经济学,是唯物论还是辩证法,等等),深入挖掘漫画所蕴涵的深刻道理,从而明确命题者的考查意图。

最后,要根据设问的指向,找准漫画含义与所学知识的结合点,并运用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完成题目的解答。

三、范例解析例1:(200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第28—29题)图6是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

画面上明明画了一只逼真的烟斗,而画上的法文写的却是“这不是一只烟斗”。

回答28~29题。

28.在画面情境中,烟斗的形象与文字含义之间的关系属于A.自相矛盾的关系B.辩证法的矛盾关系C.诡辩的关系D.辩证否定的关系29.当我们面对这幅画的时候,图形与文字共同组成的这幅画又启发我们思考艺术作品与现实对象的关系。

哲学 整体和部分的漫画题

哲学 整体和部分的漫画题

哲学整体和部分的漫画题
以下是一则关于整体和部分的漫画题:
漫画描述:一个水桶装满了水,桶内有一块石头。

水桶底部出现了一个小洞,水不断从洞中流出。

石头对水说:“你为什么要离开整体?”水回答:“因为整体无法修复部分。


问题: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哲学观点?
答案:这幅漫画反映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离不开整体。

同时,部分对整体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这个例子中,水离开了石头,整体的水桶就无法保持完整。

此外,水也表明了部分对整体的影响,即整体无法修复部分。

这表明,即使整体仍然存在,部分的缺失也会影响整体的完整性。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并在处理问题时考虑到它们的相互作用。

2015年高考全国政治试题分类解析《哲学》

2015年高考全国政治试题分类解析《哲学》

2015年高考全国14套政治试题分类解析哲学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2道选择题)1(2015年广东政治33)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

”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来源:学。

科。

网Z。

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来源:Z&xx&]A.①③B.①④C. 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②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接受不能改变的,尊重客观规律,改变我能改变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给我智慧,让我分辨什么是能改变的,什么是不能改变的,哲学可以为生活提供指导,故入选。

①④选项观点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社会意识并不具有直接现实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而不是意识的产物,故排除。

【考点定位】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哲学的作用【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可以运用正选法和排除法,正选法,题干强调接受不能改变的,尊重客观规律,改变我能改变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给我智慧,让我分辨什么是能改变的,什么是不能改变的,哲学可以为生活提供指导;排除法,对于一些绝对性的说法,可以逐一排除,“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的说法明显错误,可排除。

[来源:Z&xx&]2(2015年山东文综政治34)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A.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C.先知后行重在知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答案】B【解析】“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是指大凡不廉洁的人没有什么东西不室,不知羞耻的人没有什么事不做,这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适合题意;联系是普遍的,但是有条件的,A是错误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是错误的;D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B。

2015年高考政治-漫画类试题专项解析

2015年高考政治-漫画类试题专项解析

2015年高考政治-漫画类试题专项解析1、(2015年高考政治四川卷6)观察图2.漫画蕴含的哲理有(C)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③人们实践水平的高低决定其认识能力的高低④人们的意识归根到底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画面的表层意思:面对着外面一个火炬样的东西,左边的人认为是一只灯泡,而右边的人认为是一只“虫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漫画的主旨和中心,漫画说明,面对外界的同一客观存在,甲乙分别作出了不同的反映,说明人们由于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构成、思维能力及身体状况等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认识。

题肢①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题肢③的表述符合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但是漫画并没有说明实践问题,表述与题意不符合,故排除。

【考点定位】认识论、联系的观点、意识的内容【点拨】本题可以运用正选法,漫画内容显示站在不同立场角度的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说明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主观差异性,但无论哪一种认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哲学的题目,选项本身说法错误的较少,通常是与题目所给信息不符,本题漫画内容,很明显是两个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没有涉及到“建立新的联系”和“通过实践获取认识”。

2、(2015年高考政治天津卷9)漫画《塑造》所蕴含的哲理是【B】A.认识的对象具有多重属性B.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C.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解析】画面的表层意思:两个画家对同一个人作画,左边的胖画家把对象画得比较胖矮,像他自己一样;右边的瘦画家把对象画得比较瘦高,也像他一样;面对同一个对象,两个画家画出的对象却不一样。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漫画的主旨和中心,漫画说明同样塑造一个人的形象,不同的人由于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及身体状况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认识。

题肢A表述正确,但与题旨意思不符合,故排除;B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的主观映象,所以C表述错误,排除;意识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D表述错误,故排除。

引得漫画入题来——以2015年高考漫画试题为例

引得漫画入题来——以2015年高考漫画试题为例

引得漫画入题来——以2015年高考漫画试题为例
高泽生
【期刊名称】《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年(卷),期】2016(000)004
【摘要】2015年各地高考政治试卷中的漫画试题体现了价值引领与能力测量、内容与形式、考查信度与区分度的统一,但其在命制技术上尚存一定的提升空间.体味漫画试题的命制方法、技巧、形式,探求这类试题今后命制走向,有利于实现“考”与“教”的统一.
【总页数】4页(P46-49)
【作者】高泽生
【作者单位】苏州新草桥中学,江苏苏州21501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试谈高考漫画类选择题 [J], 徐杨
2.引得漫画入题来——以2015年高考漫画试题为例 [J], 高泽生;
3.从题眼巧看新高考历史选择题的类型——以2015年各地高考历史真题为例 [J], 杨德志
4.也谈高考压轴题——以2015年高考新课标卷Ⅰ理科21题为例 [J], 邓永刚
5.从题眼巧看新高考历史选择题的类型——以2015年各地高考历史真题为例 [J], 杨德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高考政治-漫画类试题专项解析1、(2015年高考政治四川卷6)观察图2.漫画蕴含的哲理有(C)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③人们实践水平的高低决定其认识能力的高低④人们的意识归根到底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画面的表层意思:面对着外面一个火炬样的东西,左边的人认为是一只灯泡,而右边的人认为是一只“虫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漫画的主旨和中心,漫画说明,面对外界的同一客观存在,甲乙分别作出了不同的反映,说明人们由于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构成、思维能力及身体状况等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认识。

题肢①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题肢③的表述符合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但是漫画并没有说明实践问题,表述与题意不符合,故排除。

【考点定位】认识论、联系的观点、意识的内容【点拨】本题可以运用正选法,漫画内容显示站在不同立场角度的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说明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主观差异性,但无论哪一种认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哲学的题目,选项本身说法错误的较少,通常是与题目所给信息不符,本题漫画内容,很明显是两个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没有涉及到“建立新的联系”和“通过实践获取认识”。

2、(2015年高考政治天津卷9)漫画《塑造》所蕴含的哲理是【B】A.认识的对象具有多重属性B.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C.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解析】画面的表层意思:两个画家对同一个人作画,左边的胖画家把对象画得比较胖矮,像他自己一样;右边的瘦画家把对象画得比较瘦高,也像他一样;面对同一个对象,两个画家画出的对象却不一样。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漫画的主旨和中心,漫画说明同样塑造一个人的形象,不同的人由于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及身体状况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认识。

题肢A表述正确,但与题旨意思不符合,故排除;B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的主观映象,所以C表述错误,排除;意识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D表述错误,故排除。

【考点定位】意识的本质和分类以及认识论的观点。

[来源:]【点拨】本题属于漫画类试题,这类试题要把握漫画的主旨和中心,漫画中的文字以及人物表情和动作等都属于有效信息,尤其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此漫画的文字是塑造,图中两个“画家”在画同一个认识对象,但是画出的结果有明显的区别,故跟“画家”自身的状况、知识结构和观察角度不同有关系。

其次分析此题要回忆课本基础知识,对意识的本质和分类及认识论方面的知识有全面和正确的理解。

3、(2015年高考政治山东卷30)图6中的“雷风侠”是一个既有雷锋形象特征,又有雷锋精神内核的动漫形象,是作者为传播正能量,借鉴经典动漫形象元素进行的创新设计,赢得了青少年的喜爱。

“雷风侠”动漫形象创作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B】①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②体制机制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③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④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画面表层意思:图中文字信息为“建爱心水窖,为好人圆梦”、“雷风侠”、“美丽长沙,美德先行”等,图中人物有“雷风侠”、一个小女孩、一个小男孩和一个老爷爷,图中呈现的画面是“雷风侠”手里拿着一把铁锨站在井旁边,流着汗,很辛苦,但很高兴的样子,一个小女孩给他递上手巾,小男孩看见水从水井流进水桶里,高兴得手舞足蹈,老爷爷高兴得给“雷风侠”送来一碗“饺子”,整个画面是欢乐祥和的样子。

题干的关键性文字“为传播正能量,借鉴经典动漫形象元素进行的创新设计”,题干的指向性文字为“启示”,结合题肢进行选择;根据题干文字“雷风侠”的形象,“是一个既有雷锋形象特征,又有雷锋精神内核的动漫形象”,雷锋精神是我国民族精神的典型代表,所以题肢①符合题意;题干及画面均没有说明提到“体制机制”创新的问题,所以题肢②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文化创新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既要吸收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又要吸收国外有益文化,题肢③表述错误,并且题干没有涉及“外国文化”,排除。

题肢④体现了题干“借鉴经典动漫形象元素进行的创新设计,赢得了青少年的喜爱”的意思,符合题意;题肢①④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

【考点定位】文化创新【点拨】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注意文化创新的主体和途径,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文化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4、(2015年高考政治安徽卷10)下图漫画揭示的哲理是:【A】A.人的认识受主客体因素制约B.人的主观认识影响客观环境C.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D.思想的高度决定认识的深度【解析】画面描述:主体元素有大海、山和人;站在离山比较远的一个人说:“那儿很美呀!”,而站在大山后面的一个人说:“我看不见!”,图画中的文字“生活在不同高度世界的人,有很不同的视野”;画面寓意:面对同一对象,有的人能看得清楚,有的人看不清楚,说明人的认识既要受到主体因素的制约,又要受到客观对象的制约。

结合题肢可知,A题肢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B题肢“人的主观认识”是人主观能动性中“想的方面”,不会对客观环境产生影响,只有人的主观能动性中“做”的方面才会反作用于客观世界,对客观环境产生影响,因此B表述错误,排除;“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C题肢“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表述错误,排除;思想的高度能影响认识的深度,但是不能决定认识的深度,因为意识不能决定意识,所以D题肢表述错误,排除。

【考点】影响认识的因素【点拨】认识论考查的知识点一般都比较灵活,但是在掌握单元知识点时,一定要紧紧抓住“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影响实践”这一总观点,然后结合题意联系教材不同的分论点进行答题。

此题可以采用排除法,只要基础知识比较扎实,通读题肢就可以判断BCD表述错误,直接排除,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5、(2015年高考政治浙江卷28)漫画《乌鸦喝水》(作者薛宏)提醒我们,做工作办事情要【C】①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②避免囿于经验的习惯性思维③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④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的飞跃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画面描述:一只乌鸦站在带有水龙头的大容器上面想喝水,但是水面离容器口还有一段距离,乌鸦够不着,于是就往水容器里面丢石子;画面寓意:勤劳的乌鸦只知道通过容器口取水,但是不知道通过拧开水龙头就可以喝水了;容器下面的“水龙头”是新出现的情况,要求“乌鸦”要及时发现并且充分利用,但是“聪明”的“乌鸦”却囿于以前的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导致艰辛的劳动得不到好的回报;这是对乌鸦行为的一种幽默讽刺。

题肢①④表述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所以排除,题肢②③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考点定位】一切从实际出发、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点拨】漫画题,一定要注意解读定位准确漫画主旨,本题漫画乌鸦喝水的容器显然与传统乌鸦喝水的容器发生了质的变化,那就是在瓶子底部多了一个水龙头,因此取水的路径和方法应该做出及时的调整,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出现新情况的前提下,要积极寻找新思路;而埋头苦干、促成质变的说法显然没有抓住漫画的这一主旨。

乌鸦喝水的故事,是小学教材的内容,同学们一般都比较了解,但是此题对此材料进行了创新,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反讽,所以需要同学们在考场上善于发现新情况,灵活运用。

6、(2015年高考政治福建卷36)一堵墙挡住了视野,找个东西把脚垫高,问题就解决了。

可是,找不到垫脚之物,于是,便把墙上的砖拆掉垫在脚下……。

漫画(图16)给我们的警示与下列古诗所蕴含的哲理最为接近的是【B】A.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解析】画面描述:一个人站在垫高的地方正往墙外面看,在此人右边的墙上有一个大缺口;结合题干“一堵墙挡住了视野,找个东西把脚垫高,问题就解决了。

可是,找不到垫脚之物,于是,便把墙上的砖拆掉垫在脚下”漫画寓意:漫画中的主人公不必囿于先前之见,到别处墙上去“找垫脚之物”,其实拆掉阻挡自己视野墙上的砖块便能看到外面了;这启示我们不要被先前经验所束缚,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各题肢的分析如下:A、诗句出处:宋·夏元鼎《绝句》:“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诗意是:踏破铁鞋,表示费了很大力气;无觅处,指找不到。

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体现了矛盾的观点,即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换(“无-有”双方),也体现了偶然联系的观点;B、诗句出处: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意是:农历的四月,春去夏来,山外的百花都已凋谢了,而山顶大林寺的桃花正在盛开。

说明山寺桃花有别于其他地方,具有特殊性,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C、诗句出处:北宋.王安石《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诗意是:尽管天空有朵朵浮云,可是我也不必害怕它挡住我的眼睛,因为只要登高就能望远,现在我就站在塔的最高顶层。

把语序颠过来的意思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蕴含了认识事物时,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得出的认识也不同,或者透过现象看本质(结合作者诗句“浮云”一语双关,指代“奸佞小人”),体现了认识论的观点。

D、诗句出处:北宋.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意是:从下面看庐山,它是一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

再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去看,呈现在眼前的庐山都是各不相同的庐山。

说明认识事物的立场、角度等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体现了认识论的观点。

考点: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论【点拨】此题是古诗词和漫画的结合,且又是本试卷的最后一道选择题,难度较大。

一方面是题意隐讳,主旨不是很明确,表现在图画上既无文字说明,也无漫画的标题指示;只是在题干,命题者指出了这一做法的原委,但是即是这样,也很难就说明漫画主人公是犯经验主义错误;另一方面,各选肢诗句的哲理也较难把握,这就需要学生调动所学的相关知识,尤其是辩证法的观点,并且能够灵活运用!7、(2015年高考政治广东卷35)图6漫画(作者:彭长征)蕴涵的哲学道理是,在认识事物时【D】A.否认事物的客观性,就不能全面看问题B.立场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不同C.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就是真理性认识D.认识结果的差异受主体认识方法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