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交流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交流摘要: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体验,而这种体验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文章就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情感几方面分析。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感交流情理交融教与学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两者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一个完整的过程需要两者的共同的相互作用,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因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根本不可能分割,两者在相互作用中使学生接受教育的影响,从而向教学目标步步逼近。
他们之间任何一方都以另一方为条件,他们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两者相对而言的,各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教师教得好是学生学得好的必要条件,而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又是教师教得好的主要依据,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一、情绪感染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一种主要方式教学《苦柚》前,我通过对教材的深入钻研,抓住了本课教学的重点与关键点,准确把握了教材的情感因素与情感基调,精心设计了两个直接关系课文中心的问题:一是老华侨为什么要买下一整筐苦柚;二是卖柚子的小姑娘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教学时,我首先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互助”的情境,要求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共同探究以上两个问题。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和学生亲切交流,且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激情去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师生要围绕教学目标做到情理交融情感的运用和情感氛围的营造,都要有利于教学的进行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教学《苦柚》时,我和学生共同表演了买柚子的故事。
当“小姑娘”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时,我饱含深情地旁白道:“小姑娘说什么也不肯要,把100元钱还给伯父,提起空筐,飞快地消失在人流中。
”当时教室里静极了,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小镇。
接着,我不失时机地对“剧中人物”进行“采访”:“小姑娘,你此时的心情怎样?”“那个诚实、善良的小姑娘已经消失在你的视线中了,你能谈谈此时心中的感受吗?”……这样的采访形式,可以让学生与剧中的人物进行心灵对话,从而进一步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感交流论文
浅谈如何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交流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认识因素,而忽视情感因素的存在。
关注学生的情感,已成为学习方式的一次革命。
在新课标指引下,我们有必要让学生直接去参与一些数学的实践活动,让我们在活动中理解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从而进行情感交流。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情感是人们对事物的态度体验,主要表现在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绷着面孔,不敬言笑,那么课堂气氛必然趋向紧张、严肃,师生之间易产生一种压抑感。
教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更不能产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创设适当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将学生热爱数学,积极探究数学知识的情感事融于认知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数学。
例如,教学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可以创设如下课堂情境:小猫看见鱼、小狗看见骨头后会怎样运动?学生答:“会选择直线”。
师问:“为什么会选择直线”?学生答:“因为这样走最近”。
难道小猫小狗也懂得数学吗?不是,这纯属几何直觉。
动物和人都有几何直觉,人类把从实际问题中总结和抽象出来的数学理论,主动应用于实践,这也是人类优于动物之外,简简单单的生活实例激发了学生寻找数学原理的强烈欲望,调动了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自己经历、感受过的事例中,理解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热情。
这样的课堂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把热爱数学提升为自身的精神需要,自然就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除创设幽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惊愕、问题、议论等各种课堂情境,在不同的数学背景下激发学生热爱数秒这的积极情感。
二、培养兴趣,强化情感情感是有波动性的,如果能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转化为稳定持久的学习兴趣,则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将得到强化。
因为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是学习活动内驱动力,带有深厚的感情色彩。
课堂教学实现师生积极情感互动
课堂教学实现师生积极情感互动”课题研究结题总报告2007.12一、课题研究背景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层面的复杂系统。
既是信息传递系统,又是人际交流系统,也是一个反馈调节系统,而不是单纯的信息传递。
因此师生的情绪、情感对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学生接受信息的“阀门”,积极的情感是认识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没有情感上的变化就没有认识的变化”。
但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于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认识过程的观念,在方法运作的过程中往往过分偏重学生的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的作用,片面强调教师教学的严肃性、科学性、思想性,忽视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的交流和情感受等非认知因素的影响作用,使课堂教学变得严肃有余,轻松不足。
因此,长期以来,人们主要从认知的角度对师生互动进行研究,而忽略了其中的重要因素——情感。
虽然有些研究中不少也提及了情感的作用,有的也意识到了情感在师生互动中的重要地位,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
而新课程实施以来,又有为数不少的教师偏面理解新课程倡导的“积极互动”意思,导致课堂华而不实。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我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认知能产生情感,情感也能产生认知,二者能形成良性的循环。
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师生互动交流的情感因素,并使这种情感因素成为推动教学进程,沟通互动交流,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
我们应该让师生和谐互动的情感回荡在我们的课堂,愉悦教学,情感教学。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决定从2005年3月开始进行“课堂教学实现积极的师生情感互动”的课题研究。
二、概念界定及理论思考(一)概念界定:1.师生互动:指在教育教学情境下,教师和学生开展活动时,师生间和学生间认知、情感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过程。
2.师生情感互动:没有情感态度参与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和创造性的。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围绕着教学材料进行认知加工和交流的同时,总伴以情感体验和传递。
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随谈
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随谈〔摘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是参与教学活动的师生对语文的理解和感受产生的好恶倾向。
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来满足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需要,从而引起学生学好语文的积极态度。
语言的学习是需要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发展的。
情感交流和发展语言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现代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同时又提倡教师角色多元化。
〔关键词〕情感教学活动积极态度角色多元化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是参与教学活动的师生对语文的理解和感受产生的好恶倾向。
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来满足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需要,从而引起学生学好语文的积极态度。
就教育本质来说,教学活动必须有双向的交流,没有交流就无所谓教育影响,也不会发生教与学的转化。
毫无疑问,语文的教学理所当然地需要进行交流。
语言的学习是需要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发展的。
情感交流和发展语言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现代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同时又提倡教师角色多元化。
因此,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师生间情感交流对于融洽师生关系至关重要。
下面就我任教以来的点滴经验谈谈我个人之见解。
一、了解每一位学生了解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工作,只有充分了解了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才能使以后其他环节的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
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我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和学生交流攀谈,多问,问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上的疑难困惑;走入他们的感情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在与家长的交流中要注意多询问,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性,家庭教育,以便进行协调;同时还随时向班主任、其他学科老师了解学生的情况,为实施有效的教育作准备。
作为一名现代教师,还应学会观察琢磨学生:一方面要观察整个班级体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更需要透过每一个学生的一些细微的动作和表现来发现其思想本质,这样才能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思想状态给以不同的引导,使教学工作有效的开展。
教师学生互动与情感沟通
教师学生互动与情感沟通一、相互尊重与理解,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学生互动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而要建立起良好的互动,首先需要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与理解。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和价值观,充分尊重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及表达方式。
同时,教师也应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难,积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相互尊重和理解是良好教师学生互动的基础,能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倾听与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有效的师生互动需要教师倾听学生的诉求,重视他们的声音和意见。
教师要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积极回应他们的需求,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关注。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主动与老师沟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只有通过真实的倾听和积极的互动,才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建立起信任和友谊,有益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三、情感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学生互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情感化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情感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情感化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温馨而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
四、关注学生的情绪与心理健康教师学生互动,不仅仅是关于学习的交流,还应关注学生的情绪与心理健康。
教师应倾听学生的困扰和烦恼,关心他们的情绪变化,并给予及时的积极指导与支持。
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提供适当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挫折,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健康。
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教师学生互动不仅仅是单向的,还可以通过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浅谈在数学课中如何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浅谈在数学课中如何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农村初中学生对数学学习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
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
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
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如何重视情感教育呢?1.教师必须树立威信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乐于奉献。
由于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
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
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忠告。
2.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场”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试想: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清醒理智的人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呢?陶醉观众首先得陶醉自己。
学生的思维一旦和你协调,那么你讲上一句,他并知下一句。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同样,教师也会有顺心的时候和不顺心的时候,此时,教师必须将自己的烦恼留在教室门外,有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的产生。
面带微笑的教师在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同学拉回到课堂中。
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已经有了心灵沟通,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便是顺理成章的事。
课堂上难免有许多疑虑和困惑,这些难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学生 的心声。生活化、具体化、情趣化的教学设计 , 近学生,使 于学生课前 的预习的态度和深度 ,二是教 师作为课堂总导演 的演 贴 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如果备课好高骛远 , 过于理论化、抽象化 , 远 技和水平。同一个班级 ,学生个体有差异。作为教者 ,在教学 中, 离学生实际 ,让学生似是而 非,不着边际 ,空洞无物 ,其结果是 无论是你的问题设置、提 问,还是理论讲解 ,都要关注学生群体 学生一味的跟着老 师走 ,老 师成为唯一 的课堂表演者。随着时间 中的个性差别 ,要让每位同学都能够在平等 、轻松 、和谐的气氛 的流逝 , 学生成为了课堂上的木偶 , 没有兴趣 可言、 没有潜力可挖。 中 ,学 有所 获 ,学 有所 得 。 启 发与 点评 是推 动 学 生 的思 绪 ,提升 导学案、情境教学法、对话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对所学知识 的理解和感悟 ,同时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 的推广和 引用 ,目的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极大的提高 评 估 。 因 此 ,深 入 浅 出 的讲 解和 恰 到 好 处 的讲 评 ,既 肯定 ,又 否 学 生 的 自主 学 习能 力 ,变被 动 为 主 动 。挖 掘 学 生 的间 接兴 趣 就 是 定 ;既能让学生明 白自己所处的误区 ,又能让学生抓住 问题的要 落实 “ 怎么做 ”这一教学环 节,这也是落实高考中展示学生能力 害 ;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又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达到学 以致用
摘 要: 要通过创造和应 用 良 的教 学方法 , 好 挖掘 学生的学 习兴趣 ,才能够引领学生 自 觉悟 出将要 学 习的知识和道理 ,引导 学生主动参与 实践 活动 ,让 学生在 学习实践 中分享 自己获得 的劳动成 果,在成功 中享受获得新知的喜悦。
关键词:直接兴趣 ;间接兴趣 ;培养
关于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情感问题的浅析
关于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情感问题的浅析2.东北育才学校辽宁沈阳 110000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师生交往的情感交流,并且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就是老师讲解,学生学习的互动过程,在此过程中,可以进行一定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情感体验,进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本文主要对课堂教学师生交往中的情感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课堂教学;师生交往;情感问题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共享性特征,教学活动就是师生共享的交往活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师生交往情感问题已经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点问题。
现阶段,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还缺少一定的共享性,在师生交往中存在着一些情感问题,一定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课堂教学师生交往中的情感问题(一)情感缺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和学生进行真诚的内心沟通,缺少情感交流,并且老师也没有给学生展示个性化学习方式的时间,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此课堂教学中,缺少了一定的教学乐趣与生气,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脱离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忽视了情感因素的应用。
(二)情感形式化首先,老师对教材内容的情感解读,只是局阻在课立显性知识方面,没有表达自身真实情感与想法,脱离了其承载的价值观与文化意义。
此种戴着面具的师生交往,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心感受与真实情感。
其次,表面上,老师激发了学生交往兴趣,使其可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但是很少允许学生表达不同看法;老师提出的问题也都是一些程式化方面的内容,很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好奇心;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只是关注讨论形式或者讨论观点,没有对其含义进行深挖。
这些情况也就导致情感交流成为了一种形式化内容,导致在师生交往中出现了一定的情感问题。
浅谈课堂师生间的有效沟通
浅谈课堂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效沟通在课堂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思想和情感交流的桥梁。
它不仅涉及信息的传递,还包括信息的理解和反馈。
有效沟通能够促进知识的吸收,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的殿堂里,有效沟通就像一束光,照亮了知识的每一个角落,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有意义。
有效沟通的定义有效沟通是指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能够准确无误地传递和理解信息的过程。
在课堂上,这不仅包括教师讲授的内容,还包括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反馈。
有效沟通要求双方都具备清晰的表达能力和积极的倾听态度。
它是一种双向的互动,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维护。
重要性1.促进理解:有效沟通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减少误解和混淆。
当学生能够准确把握知识点时,他们就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2.提高参与度:当学生感到自己的声音被听到时,他们更愿意参与课堂讨论。
这种参与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还包括思维上的活跃参与,使得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和有趣。
3.建立信任:良好的沟通能够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疑惑和想法,不必担心被嘲笑或忽视。
4.提升学习成效:通过有效沟通,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作出相应的调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实现有效沟通的策略和技巧1.清晰表达:教师应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或复杂的解释,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理解。
例如,在解释一个复杂的科学概念时,教师可以将其比作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常见现象,这样学生就能更容易地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经验联系起来。
2.积极倾听: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认真倾听他们的观点和问题。
在倾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点头、微笑或眼神交流来表明自己的关注和理解。
3.非语言沟通:使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声音的音调来增强信息的传递。
浅谈情感交流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轻 处理 是 为了 给他 “ 留面子 ” 。谅解 和对
人 的情感 问题 是有倾 向性 的 , 为教 学 生 的充 分信 任 ,会真 正触 动 学 生 的 心 作
形式上 的 , 根本触 及不到他们灵魂 的深处 。 师就 必须 公 正 、 等 、 观地 对 待班 中 的 灵 , 比批评 和惩罚 的效 果要 好得 多 。对 平 客 这 每 不 也 既感受不 到真情 , 也遭受不到打击 , 一潭 每一 个学 生 , 一 件事 , 能 偏 爱某 些 学 于原则 性 的错 误 , 应想 一些 切实 可行 的 像 也 教 让 死水 , 了学生 的进取心 。 消磨 这种缺少情感 生 , 不要 忽 视 某 些学 生 , 师应 该 把 自 办 法 , 学生 能够接 受 。
对 全体学生 , 教师 不能有所偏爱 , 而应 一视 工作 , 一 方 面要 对 自身 “ 电”加 强 学 门在外也不便 于采用 。这样 , 另 充 , 双方虽能利用
同仁 , 平等对待 。而家长则希望老师对 自己 习 ,也就难 以找出多少 时间对学生进 行家 现代化 的通 讯工具进行联 系 ,但却 很难深 的孩子予 以特别关照 , 这种要求上 的差异也 访 , 难 建 致使 双方 的沟通不畅 , 学校 的许 多作法 人 , 以通过深层 次的沟通来增 进感情 ,
为人毕竟是生活在社 会中 ,不是 生活在机 色 ,也懒得 去细问 明查 ,甚至轻率地 下结 的基础上 , 立志改过。话剧《 救救她》 中方老
器 堆里 。
论: 说他们天生 愚笨 、 习难改 。结果 学生 师教育李晓霞 , 恶 首先是 去了解她 的情 况 , 了
教师和学生之 间的情 感交 流通 常有两 因教师 的态 度恶劣而痛恨教 师 ,破罐 子破 解 其犯罪行为 , 了解其心 灵创伤 , 入细致 深 种形式 : 一种是 良性 的。教师对学生 的言行 摔 , 凡事对着干 , 老师说一 , 他偏 说二 , 老师 地体 察其犯罪 的处境心态 ,考 虑其 改过的 认可, 表示 赞赏。与学生交往气 氛活跃 , 刚讲 了要遵 守纪律 , 充 他背后里就起 哄闹事 , 实际困难 , 设法为其转变 创造有利 条件 , 结
感悟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交流
感悟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交流【摘要】师生情感交流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教学效果和师生关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文章中,引言部分探讨了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性和特点,以及情感交流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正文部分则从建立师生信任关系、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体现尊重和理解、促进共同成长和提升教学质量等角度讨论了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强调了加强师生情感交流的必要性,建议加入情感教育课程以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通过文章的阐述,我们可以更好地意识到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和师生共同发展。
【关键词】教学效果、师生情感交流、信任关系、学习动力、尊重、理解、共同成长、教学质量、情感教育、融洽关系。
1. 引言1.1 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情感交流不仅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和理解,还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当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情感连接时,学生会更加乐意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建议,而老师也会更容易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
这种互相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
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拉近彼此的距离。
通过情感交流,师生可以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共同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更好地发现学生的特长和需求,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更好的教学方案。
学生也会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鼓励,增强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是提高教学水平和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1.2 情感交流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情感交流在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能够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理解,进而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当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情感联系时,学生会更加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论师生情感沟通
师生之间虽有长幼之分 , 有闻道先后 和知 :
: 识多寡之别 , 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 的 , 教师 ,
关键词: 师生 情感沟通 更新教育观念 : 应尊重学生的意愿与情感。 然而有些教师以领 :
师生情感沟通包括课堂内的知识交流, 也
: 导者 自 , 居 以为师生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者 的 ・ 包括课堂外的共同活动 , 谈心交流等等。常常
感 到轻松 , 这样课堂效果 良好 , 生成绩也随 : 学 佳。比如, 学生在办公室里痛哭流涕 , 承认 : 表示 着传承文化 , 培育新生代 的历史重任 , 应成为终 之而好。由此可见 , 良好的师生关 系是调动学 : 错误 , 积极改正 , 可一转眼出了办公室就破涕为 : 身学习的先导 将朴素的“ 活到老学到老” 的思 生积极性 的主要条件之一 , 能发挥人际关系的 : 、 笑 生龙活虎。如此的情感沟通何谈效果 ? 作用 , 消除师生之间 的冲突 , 是学生个 体心理 : : 想贯穿于日 常生活中。 不断学习教育新理念 。 2 . 提高教师素质 二、 师生感情沟通存在 问题的原 因分析 :
发展的主要条件, 是班集体得以巩固和发展的 :
1 . 环境因素
:
一位有着良好素质的教师, 必将受到学生
基本手段。 因此师生之间情感在教育中尤为重 : . 激烈的升学竞争和众多的检查考核使得 : 的欢迎和爱戴。由此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 要, 适当的沟通足以改变教育, 新时期里, 教师 : 教师不得不围着课堂转, 忙忙碌碌疲于“ 敷衍”: 信服他所讲的道理。 学生能在愉悦的心理环境
《 新课程 》
2l年5 8 o0 月2日
论 师 生 。 情 感 。 . 沟 通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 区实验 小学 余 晓勇
浅谈师生情感交流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浅谈师生情感交流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郭风兵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没有交流不可能发生教与学的转化。
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来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语文教学要加强师生进行情感交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师生情感交流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1.师生情感交流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普遍怕学语文,他们怕的根本原因在于“应试教育”,使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变为枯燥无味的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更缺少对语文情感的培养,教学方法陈旧呆板。
而师生情感交流追求的是整体性的投入,师生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信息传递系统,相互学习启发,取长补短,获得更多的信息。
根据学生的好胜心理,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增加交流锻炼的机会,消除胆小怕讲、不敢交流等心理障碍。
语文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交流是语言交流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有什么说什么,说错了也不要紧,从而减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让他们不断地体验成功,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2.师生情感交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我们倡导的教育思想。
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吸收知识。
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转,没有主动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从而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而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得以提高。
为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减少学生的精神压力,消除紧张情绪。
由于是学生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语言交际的能力就得到了提高。
在师生情感交流中,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争辩,从而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师生情感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
形象思维是以感性知识为基础的,感性知识是与思维能力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要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发展他们的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在参与交流的过程中,积极思考,积累感性知识。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交流
注重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交流摘要:在化学教学中通过情感教育,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克服传统教育中的不和谐的师生关系。
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
因此开展和加强情感教育,是化学课堂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一、情感教育在化学课堂理论教学中的策略:合理的教学情景、教师主体性的发挥、灵活的教学方式、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二、情感教育在化学课堂实验教学中的策略:尊重客观规律、注重实验环节。
针对化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创建良好的情感交流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感交流;教学情境情感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使受教育者在已有的发展基础上,对自身进一步发展有一种愿望,对社会期望行为表现出亲近和关切,在行为后自觉达到认知与行为的和谐统一。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化学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我们生活的每时每刻离不开化学的进步,具有良好的化学修养,用化学来充实我们的生活。
成为我们丰富人生走向成功的前提。
“化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化学”情景交融的地步为我们生活增添了许多美丽和完美的生活,所以在化学的教育中有动之以情,用之以情,有感而发,学好化学和教好化学有一样的重要,以教师引导让学生在情感之中理解化学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兴趣高涨,提出化学变化改变了我们生活的变化。
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种,经过多种教育改革,用情感教育以成为现在的热潮。
化学的教学在课堂内分为理论部分教学和实验部分教学。
布鲁纳认为:“认知可以改变情感,情感也能影响认知,学生成绩差异的1/4,可由个人情感特征加以说明”,一方面,认知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理性基础;另一方面,情感又反作用于认知。
情感也是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纽带。
在化学教学中要加强情感教育,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知特点,遵循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把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穿插于化学课堂之中。
一、理论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策略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将一般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并认为“学生是带着原先的认知行为和情感特点来接受教学的”。
感悟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交流
感悟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交流“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种资源,是那些最容易感动或激励别人的能力。
” ——弗洛伊德近年来,教育界越来越注重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性,认为这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和终身成长。
本文将探讨感悟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交流,以及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师生情感交流的意义师生情感交流是一种基于互信、理解和尊重的关系,可以让学生感到被关心、被关注和被认可。
师生情感交流的意义在于: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果。
2.改善学生面对挫折时的情绪: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当他们面对挫折时,需要得到教师的鼓励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
3.增强学生自信心: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和思考,并及时给与回馈,可以让学生感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得到重视,从而增强自信心。
4.促进青少年个性与情感的健康发展:建立师生情感交流关系可以培养学生感知、认识和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和人格形成。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的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师生情感交流:1.尊重学生: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价值观,对于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应该宽容理解,不能抱有偏见或歧视。
2.积极倾听:教师应该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和思考,并时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学生的发言和思考,不仅可以反映他们的学习成果和思考能力,也能反映学生的情感状态。
3.体贴关心: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给予恰当的帮助和指导。
4.创造互动空间:教师应该创造互动式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自由和舒适,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与教师和同学分享学习经验。
5.建立独特的信任关系:教师应该建立一种独特的信任关系,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被教师真正关心和支持的。
在这种信任关系中,教师可以适当地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思考,使学生感到教师是真正理解并关心他们的。
论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互动的价值
程 中 人们 不 仅 交 换 观 念 、思 想 、知 识 、情 感 等 信 息 ,
而且 交 换 相 互 作 用 的个 体 的 全 部 社 会 行 为 。 课 堂 教 学 中 的师 生 互 动 ,涉 及 到 教 师 与学 生 在 整个 课 堂教 学 的 各 个 环 节 、各个 层 面 中 各 自的认 知 、情 感 、技 能 、人 格 、社 会 适 应性 等 方 面 相互 作 用 。 它 所追 求 的 不 仅 仅
情 感 具 有 以情 动 人 的 感 染 性 特 点 , “ 一 定 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件 在 下 。一 个 人 的情 感 可 以感 染别 人 。使 他 产 生 同 样 的情 感 ;别 人 的情 感 也可 以感 染 自己 .使 自己 产 生 同样 的 情 感 。情 感 的感 染 性 最 明 显 的 表 现 之 一 。就 是 情 感 共 鸣” 。换 言 之 ,师 生 能 否 引起 情 感 共 鸣 , 主要 取 决 于 师 生 之 间情 感互 动 的 程 度 。 教 师 的 情 感 表 现 对 学 生 有 着
教 学 活动 是 一 种 特 殊 情 境 中 的 人 际 交 往 活 动 。师 生 双方 在 共 同参 与 的教 学 活 动 中 ,不 仅 传 递 认 知 信 息 和情 感 信 息 ,而 且 还 会 自觉 或 不 自觉 地 交 流 着 师 生 彼 此 间 的人 际情 感 。课 堂 教 学 中 的 师 生 情 感 彼 此 相 互 影 响 、相 互 交流 , 形成 一 个 互 为 反 馈 的 情 感 通 路 ,并 表 现 为课 堂 的愉 快 轻松 的情 绪 气 氛 。美 国心 理 学 家 罗 杰 斯 认 为 : “ 色 的教 学 依 赖 于 一 种 真 诚 的理 解 和信 任 出 的 师生关 系 ,依 赖 于一 种 和 谐 安 全 的课 堂 气 氛 。 这种 ” 功 能 是 任 何 先 进 的传 播 媒 介 取 代 不 了的 。教 学 机 器 不 论 怎样 先 进 。总 是 没有 生命 的 ,它 无 法 顾 及 学 生 的兴 趣 、情 感 等心 理 态 度 ,仅 有 应 答 反 馈 的 功 能 。 只有 依 靠 教 师 与 学 生 之 间 的情 感 互 动 。才 能 形 成 和 谐 的师 生 关 系 ,增强 学 生 的学 习 信 , t和学 习 的主 动 性 、积 极 性 。 2
课堂教学中和学生的情感沟通
课堂教学中和学生的情感沟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情感沟通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信和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个人成长。
而在课堂教学中,情感沟通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谈谈课堂教学中和学生的情感沟通。
一、理论篇1. 情感沟通的重要性情感是人们心灵的一种状态,是人的感情表达和交流的一种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感状态对其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需在情感上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
良好的情感沟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升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
情感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言语、肢体语言、眼神交流等。
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的亲切、微笑、拥抱等方式来传递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之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和支持。
教师还可以通过表扬、鼓励、尊重学生的选择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并非只是为了取悦学生,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学生都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关怀。
而情感沟通的最终目的在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推动学生的学业进步,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健康成长。
二、实践篇1. 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要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课堂氛围。
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安全和舒适,才有利于师生情感的相互交流。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分享一些自己的趣事,与学生聊一些开心的话题,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和亲近感。
2. 尊重学生的个性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选择。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各自不同的性格和兴趣爱好。
而良好的情感沟通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理解。
3. 表扬和鼓励学生教师要善于表扬和鼓励学生。
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这时候教师的一句鼓励,一个微笑,就能给予学生巨大的鼓舞和支持。
而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更要适时地给予表扬和奖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努力的价值和意义。
论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交流
素, 因而更具有真理性 。要学生做的 , 自己首先要做到 。
[ 1] 钱理群.孩子发 出的警示〔l . 读 书, J 2003 , (4 ) :
12 1一12 5 .
这个要求很“ 常识”也是很高的要求。你要求学生要认 , 真做作业 , 自己批阅马马虎虎或根本不看 ;你要求学 你
生淡泊名利 ,自己却为弄一个小科 长 的位子而绞尽脑 汁 , 的师德水准很难有信服力 。稍加 留心我们置身 这样 其 中的大学校 园 , 即可发现 , 已成 为经济社会 的微型 它 缩影 , 功利性简直深入骨髓 。 大学之所 以是大学 , 是因为 它不仅仅是 给人 以知识 的地方 , 更是养育文化 、 培植人 文精神的地方 。如果在大学精神萎缩 的当下 , 我们还在 云里雾里做着华丽的师德文章 , 也就不难体悟到 中国的 师德活动 “ 下 的是龙种 , 播 收获 的是跳蚤 ” 的悲哀 了。
得到广泛 的认可和重视 。实践表明 , 的情感也与智力 人 活动有密切 的关系 , 情感 能够直接影 响人 的智力发展 。 积极 、 愉快的情感可以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 激 发学生主动参 与学 习的动机 ,促进学生主动调节 自己 的学 习行 为 。充 分 发 挥 和调 动 学生 的情 感 是 实现学 生 主动参与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 。 一 、 感 交流 的 内涵及基本特点 情 ( 一 ) 情感 交流的含 义 情感交流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 、 以学生 为对 象 、 以教 学 内容 为载体 、 以提 高 教学效 果 为 目的而开展 的师生双 向互动交 流 的心理活动过 程 。 它是 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的一种 自然 的 、 自发 的甚 至是 不加修 饰 的感情表达和流露 , 是教 师 的人格力量 和学 生渴求 知 识 的心灵碰撞 的火花 , 是能够被教学对象接收 、 体验和 反馈 的一 个 心 理 活动 过 程 。教学 过 程 中最有 活力 的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杨广华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师生情感交流的内涵,激发和调动学生各种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我认为,应把握住课堂教学情感交流达成的几个基本要素,即师生心理状态、基本途径、形成的关键点和最终目的。
四要素共同作用,相互促进和影响,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实现情感交流。
一、师生心理状态。
即师生心灵自由,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前提。
何谓师生心灵自由?不是指漫无目的的联想或天马行空式的幻想,.而是指人的心理处于较开放的状态,对新事物、新知识具有较强的接纳性和反思能力。
在开放的心理状态下,师生双方对对方提出的要求能积极接纳、主动反应。
师生围绕教学目标全身心地投入,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在认同接纳的同时,也能自由质疑。
师生的心灵越是相互开放,彼此之间的接纳程度越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越强。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感觉课堂就像顺水驾舟,只需轻轻点拨,就能顺利达到预定的目的地,有时可能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惊喜。
“自由心灵”状态下的学生,暂时摒弃了求知以外的“私心杂念”,带着愉悦的心情、强烈的求知欲、积极的思维、灵敏的反应、友好的合作态度进入学习当中,学习过程将不断出现思维的火花:认同、疑问、异议、讨论、争辩、升华等。
这种心灵状态使得学生的思维如草原上脱疆的野马,或顺势而下的滔滔江河,只需适时点拨,便能驾轻就熟、百川入海。
概括来讲,心灵自由指的就是学习前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是师生双方最大限度的彼此开放。
也只有当师生双方心理实现最大限度的开放程度,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怎样才能使师生保持心灵的自由?首先,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教学观。
缺乏平等的现象并不少见。
比如一位教师在执教《读书莫放“拦路虎”》一课中谈到“你是如何消灭读书时的“拦路虎”的?有学生提出:“我要问老师,问爸爸妈妈。
”教师没有听到预设的答案,马上把答案“字典就是无声的老师,遇到生字便去请教它。
”强加于学生。
这样,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你讲我听”,“你教我学”的状态,教师把自己看成是绝对权威,把学生当作被灌输的对象,既无视学生的独立人格,也漠视学生的内在需要,师生之间缺乏平等地位,这显然是一种不和谐的人际关系。
所以师生交流就不易于发生,或者师生交流常常是被动的、无效的,学生的反应是消极的,甚至是抗拒的。
课堂上要产生情感交流,应该要有一个基础,那就是师生间平等、尊重、理解,这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本质。
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生命互动的过程。
”在心灵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具有独立的人格,两者应该是平等的。
唯有人格平等,才能调动师生情感交流的积极性,才能有情感交流的流畅。
因此,教师首先要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要让每一个学生有安全感,有被尊重的体验,努力创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面对学生不能简单说“对”或“错”、“能”与“不能”的结论。
在师生的交往中,要求教师要放下架子,要改变自己的角色,要由权威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
否则,又会回到“一言堂”。
这意味着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同时张扬个性,升华情感,发现价值。
教师作为教学中的“平等中的首席”,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贯彻平等的教育理念。
平等不仅仅是人格的平等,还包括在课堂上信息交流的双向性。
师生之间谁也不能控制谁,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另一方。
这样在双方共同的需要和兴趣的基础上发生的情感交流,是积极的、主动的,并且是充分有效的。
另外,要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参与,师生关系必须是民主性的,否则学生的参与就不是主体性参与,而是被动、消极的参与。
在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放弃外在性权威,努力形成以知识素养与人格魅力为内容,以与人为善、和蔼可亲为外部特征的内在性权威,与学生平等相待,这样才能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人际关系氛围,保持适当的心灵自由度。
现代课堂教学提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尽可能地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教师还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都有优良的潜能,都有成长与发展的天性,只要条件许可都可以发展成为个性健全,富于创造的人。
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课堂上允许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成熟的或不成熟的看法,让学生在争辩中逐渐成熟,形成判断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天性自然地流露出来,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
在这种民主、和谐、友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愉快,精神舒畅,反应灵敏,容易形成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激起情感的共鸣。
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热情和爱,并把对老师的爱迁移到所授学科上去,增强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和信任度。
反之,如果课堂气氛紧张或者松散,学生对老师存在反感和抵触情绪,就会出现心情烦躁、如坐针毡、精力分散、思维消极、反映迟钝的现象,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教师要尽量将愉悦的情绪带入课堂。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师生之间要心心相印,教师应该首先向学生敞开自己的胸怀,并随时接纳学生的心灵。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善于调节自身心理状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给每一个学生,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
当教师将这种愉悦情绪传递给学生的时候,学生的情绪反应反过来又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情绪。
因为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情绪,能让施教中的教师如沐春风、通体舒泰、心情愉悦、思维活跃、反应敏捷、妙语如珠,在体验教学愉悦感的同时,更能充分发挥教学水平和教学机智。
这种教与学的愉悦感在师生之间来回传递,为他们插上了想象和思辨的翅膀,在有限的课堂里构建的无限空间中任意翱翔,感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并从中得到真善美的陶冶和提升。
二、相互沟通,是情感交流的基本途径。
虽然师生间由于社会角色的不同存在着一定的心理位差,其情感交流在某种程度上也不可避免地具有规定性和“控制一服从”的特征,但就其本质而言,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师生双方发生的一切相互作用和影响。
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不仅仅是师生双方交往或各自个性、特征的总和,而且是一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包含多种成分在内的综合网络系统。
师生双方以往的交往经验、对交往和双方关系的期待、交流过程中双方不同的反应等,都会影响到师生情感交流。
但无论如何,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情感交流,都应出自双方心灵之间真诚的动机和愿望,应该以交流对话为载体,在相互沟通中实现的。
要架设一座成功的沟通之桥,首先,教师心中应有正确的交流观。
理想的师生心理关系中,教师与学生都是独立自主、自由发展的行为主体,他们作为具有平等而完整的人格的个体一一“我”与“你”而相遇、交谈,自由地展现各自的情感与理智、经验与知识,由此获得沟通和交流,促使师生之间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这里所说的“交流”,是一种人际交往发生的过程,是解释者与解释者的对话。
其本质并非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改变对方的观点,达到一种新的视界,是一种开放性、公平性的交流。
是以对话为主要的交往行为形式,师生双方在“生活世界”中展开模仿、暗示、感染、同化等合作性心理活动,实现着有用信息的双向流动、思想意识的及时传递、知识智慧的交互碰撞和人生意义的共享,从而最终完成理想的师生心理关系的建构。
这种沟通和交流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理解、合作的基础之上的,与人们常谈到的“零距离接触”、“满堂问”、“满堂跑”存在本质的区别。
其次,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学中要注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创造和渲染气氛,带动整个班级进入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
再次,及时而恰当的评价与激励。
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与众不同的认知特点和智能组合方式,建立多元变通的评估机制。
用心善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做出多元的、客观的、公正的、发展性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要以客观事实为准绳,努力发掘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激励功能,给予学生展示自我、乐观向上的平台和动力;避免第一印象、刻板印象和自我投射等认知偏差造成的负面影响。
不可仅凭个人的主观偏好和臆测大搞“双重”标准,对学生随意地妄加评价。
学生的聪明才智往往在课堂的40分钟里迸发出来,教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能让他们产生成功的愉悦感,保护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拉近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
有时甚至不用语言,一次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赏的表情都能成为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
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能够感到被人关注、关心和爱护,这种情绪自然的带到学习中来,使他们更能体验到“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
三、思维的触发,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关键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积极,可从外在的学习行为和内隐的思维活动两方面体现出来。
但两者的结果指向并不总是趋同,如:有些课堂表面上十分活跃,学生的学习行为也非常积极主动,效果似乎也很显著。
但只要内容稍一变换,学生就不知所措了。
在这种接受型的学习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服从教师的指令,思维却仍处于封闭状态。
因此,评价师生情感交流开展成功与否,应着眼于学生思维是否受到触发,而不应仅仅以课堂行为表现作为唯一的判断依据。
学生是否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判断:一是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全神贯注;二是看学生的情绪,是否情绪饱满、热情参与、敢于争辩;三是看学生的意志力,当碰到难题时能否继续认真思考,另辟蹊径,寻找出路。
作为学生思维触发的诱因,教师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现代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教师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是学生的高级伙伴,而不是旁观者。
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而且要和学生一起开展学习。
教师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挖掘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如:设置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提出富有激励性和挑战性的任务。
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开展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全班辩论赛,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能力主动参与学习和开展探究活动。
此外,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对于学生思维的激发、展开和升华也非常重要。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还应该把握好以下三点:设置新颖独特、综合性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当学生对基本知识己经熟悉理解之后,停留在简单知识点的对答上己经没有意义了。
此时问题的设置须立足于新的高度(教材上不能轻易被发现),需要学生运用己有的知识,发挥思维力和想象力才能有所收获,如此,问题才对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当然,此类问题的设置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因此问题的设置上应注重开放性和综合性,如:“你是如何认识的?”“你对此有何看法?”“你想到了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