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诊断PPT
合集下载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ppt课件
右纵沟:宽,前为胆囊窝,后为下腔V窝,前缘 斜向肝门,位于右叶与方叶之间。
左纵沟:窄,前为肝圆韧带,后为静脉韧带,分 别划清左叶与方叶和左叶与尾状叶的界限。
21
22
3 肝脏的分叶、分段 23
肝脏的分叶、分段 1954年法国的Couinand根据门静脉和肝静
脉分布对肝脏进行分叶、分段。 后经Bismuth修正得到认可,既符合外科
19
1.位置与外 形
右上腹,呈楔 形
新生儿肝脏较 大,占腹腔的 1/2以上
正常人肝上缘 与膈平高,下 缘不超过肋弓, 平静呼吸上下 移动2~3cm。
20
2.肝韧带裂与肝门肝裂
脏面上看,有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略呈“H”型, 将肝脏分为右叶、方叶、尾状叶和左叶
横沟为肝门,内有肝管、门静脉,肝固有动脉、 淋巴管和神经出入,称为肝门肝裂,前方为方叶, 后为尾状叶。
解剖实际,并被手术切除所证实。
24
二、肝脏生理 血运丰富,每分钟内肝动脉和门静脉供血
约1.5L 肝动脉占30%,门脉占70% 肝A为肝脏的营养血管,门脉为功能性血管。
25
26
27
28
29
30
生理功能 物质代谢:糖、蛋白、脂肪的分解、合成
酶的合成与分泌(GOT、GPT)谷丙、谷草 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的产生
15
(一)检查前准备 (二)常用扫描序列: 1T用.R长(自T重旋R复,回时较波间长序)T列E,(。短SET)E((回spi波n 时E )间),T1采用T2短采 2.短自转时间反转恢原序列(STIR) 脂肪抑
制,抑制皮下脂肪,腹膜后脂肪信号。 3.梯度回波(GRE),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
TR、TE时间短,成像时间可为十几秒数+秒,采 集时病人屏气,可减少呼吸运动伪影。
左纵沟:窄,前为肝圆韧带,后为静脉韧带,分 别划清左叶与方叶和左叶与尾状叶的界限。
21
22
3 肝脏的分叶、分段 23
肝脏的分叶、分段 1954年法国的Couinand根据门静脉和肝静
脉分布对肝脏进行分叶、分段。 后经Bismuth修正得到认可,既符合外科
19
1.位置与外 形
右上腹,呈楔 形
新生儿肝脏较 大,占腹腔的 1/2以上
正常人肝上缘 与膈平高,下 缘不超过肋弓, 平静呼吸上下 移动2~3cm。
20
2.肝韧带裂与肝门肝裂
脏面上看,有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略呈“H”型, 将肝脏分为右叶、方叶、尾状叶和左叶
横沟为肝门,内有肝管、门静脉,肝固有动脉、 淋巴管和神经出入,称为肝门肝裂,前方为方叶, 后为尾状叶。
解剖实际,并被手术切除所证实。
24
二、肝脏生理 血运丰富,每分钟内肝动脉和门静脉供血
约1.5L 肝动脉占30%,门脉占70% 肝A为肝脏的营养血管,门脉为功能性血管。
25
26
27
28
29
30
生理功能 物质代谢:糖、蛋白、脂肪的分解、合成
酶的合成与分泌(GOT、GPT)谷丙、谷草 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的产生
15
(一)检查前准备 (二)常用扫描序列: 1T用.R长(自T重旋R复,回时较波间长序)T列E,(。短SET)E((回spi波n 时E )间),T1采用T2短采 2.短自转时间反转恢原序列(STIR) 脂肪抑
制,抑制皮下脂肪,腹膜后脂肪信号。 3.梯度回波(GRE),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
TR、TE时间短,成像时间可为十几秒数+秒,采 集时病人屏气,可减少呼吸运动伪影。
肝脏的CT影像诊断最全版ppt课件
❖病理
❖ 肝细胞弥漫变性 坏死 ❖ 纤维组织增生 ❖ 肝细胞结节再生 ❖ 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被改建 ❖ 肝变形、变硬 ❖ 门静脉高压 ❖ 肝功能损害
肝硬化- 病理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 临床与病理 ❖ 临床表现各有不同,在原发病基础上多出现肝大,
高血脂症。 ❖ 根据脂肪浸润程度和范围,脂肪肝分为弥漫性和
局灶性脂肪肝。 ❖ 大体病理可见肝大,肝脂肪含量可高达40%-50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肝脏密度异常:
❖ 肝内胆管积气 最常见原因为外科术后 ❖ 门脉积气 常见肠系膜坏死,小儿坏死性小肠; ❖ 肝实质积气 产气杆菌引起的肝脓肿 ❖ 弥漫性肝密度增高 原发或继发性血色素沉着症; ❖ 肝内局限性钙化
肝硬化-CT表现
❖ 早期肝硬化患者CT表现可为正常或增大。 ❖ 中晚期表现为: ❖ ①肝缩小,全肝萎缩; ❖ ②肝轮廓呈结节状凹凸不平; ❖ ③肝叶比例失常,常是尾叶与左叶较大而右叶较小; ❖ ④肝门及肝裂增宽; ❖ ⑤脾增大; ❖ ⑥可伴有腹水。
❖ 肝细胞弥漫变性 坏死 ❖ 纤维组织增生 ❖ 肝细胞结节再生 ❖ 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被改建 ❖ 肝变形、变硬 ❖ 门静脉高压 ❖ 肝功能损害
肝硬化- 病理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 临床与病理 ❖ 临床表现各有不同,在原发病基础上多出现肝大,
高血脂症。 ❖ 根据脂肪浸润程度和范围,脂肪肝分为弥漫性和
局灶性脂肪肝。 ❖ 大体病理可见肝大,肝脂肪含量可高达40%-50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肝脏密度异常:
❖ 肝内胆管积气 最常见原因为外科术后 ❖ 门脉积气 常见肠系膜坏死,小儿坏死性小肠; ❖ 肝实质积气 产气杆菌引起的肝脓肿 ❖ 弥漫性肝密度增高 原发或继发性血色素沉着症; ❖ 肝内局限性钙化
肝硬化-CT表现
❖ 早期肝硬化患者CT表现可为正常或增大。 ❖ 中晚期表现为: ❖ ①肝缩小,全肝萎缩; ❖ ②肝轮廓呈结节状凹凸不平; ❖ ③肝叶比例失常,常是尾叶与左叶较大而右叶较小; ❖ ④肝门及肝裂增宽; ❖ ⑤脾增大; ❖ ⑥可伴有腹水。
常见肝脏占位性病变
局灶结节性增生(FNH)
• 一种不明原因的肝脏良性肿瘤 • 可能与肝硬化或其它慢性肝实质性疾病 无关。 • 多数发生于30-50岁妇女 • 多数妇女使用过口服避孕药 • 病理特点:中央星形瘢痕 • 无症状,生长慢,无恶变潜能
局灶结节性增生(FNH)
• CT:低密度或等密度肿块,由于病变血 运丰富,增强时为高密度。中央星形瘢 痕常显示为不规则低密度区。 • MRI:T1相呈等信号,T2相呈等信号至 高信号;中央星形瘢痕在T2相呈高信号。 • 血管造影:多血管病变来自离心型供血, “轮辐状”图像。
• CT:影像特点差异大,可呈低密度或等 密度,特征性改变是内含高密度区,这 是近期或陈旧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积。肿 瘤内也可为低密度区,这反应了没有出 血的肿瘤坏死。 • MRI:T1和T2相信号均增强 • 血管造影:通常血运丰富呈向心性供血, 但无特异性。
肝癌
• AFP水平与肿瘤大小不一定平行 • CT:常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灶,中 央低密度区反应肿瘤坏死。增强呈速升 速降型,高密度、等密度、低密度。 • 67镓有助于鉴别肝癌和肝血管瘤,肝癌 在67镓扫描中表现为浓聚区。 • 血管造影:异常血管、动静脉短路、血 管受侵犯。
常见肝脏占位性病变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
肝脏血管瘤
• • • • • • • 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 女性:男性为 5:1 多次妊娠妇女的血管瘤发病率高 多数血管瘤小且无症状,肝功能常正常。 肝血管瘤可能破裂并出现腹腔积血 经皮肝穿为禁忌 无需治疗,无恶变潜能。
肝脏血管瘤
• CT:低密度边界清楚肿块,周边开始增强, 逐步向中心充盈,并与周围肝组织成等密度。 • MRI:是一种敏感而特异的检测血管瘤的方 法,尤其对于小的病灶。血管瘤具有很高的 T2信号强度,而T1强度则与周围相等。 • 血管造影:早期充盈并持续染色,具有特征 的“棉絮团”样改变。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PPT幻灯片课件
原发性肝癌MRI表现
T1WI
T2WI
T1加权
增强动脉期
增强静脉期
原发性肝癌影像诊断 -放射性核素显象
肝脏平面显象-胶体99mTc 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显象( SPECT ) 阳性显象-67Ga,99mTc-PMT 肝血池显象-99mTc-RBC
原发性肝癌影像诊断 -肝动脉造影表现
肿瘤血管 肿瘤染色 动脉变形(移位、扭曲、扩张) 动静脉瘘 造影剂湖 门脉癌栓
肝占位病变鉴别诊断 -AFP阳性
无占位: -妊娠 -睾丸或卵巢肿瘤 -活动性肝病:AFP与ALT绝对值和动态变化 有占位:原发性肝癌 少数转移癌(胃、胰腺……)
活动性肝病
AFP多在 400 μg/L 以下 AFP动态变化与ALT波动相关 AFP异质体LCA结合型 < 25% 定位诊断(-)或为硬化结节
世界卫生组织肿瘤组织学分类
非上皮细胞肿瘤----血管瘤,血管肉瘤 其他细胞瘤----纤维瘤,畸胎瘤,癌肉瘤 未分化肿瘤 造血及淋巴瘤 转移瘤 上皮性异常病变----肝细胞不典型增生 瘤样损伤----错构瘤,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常见肝脏肿瘤
原发性 恶性 良性 肝细胞癌 肝海绵状血管瘤 胆管细胞癌 肝囊肿病 肝母细胞瘤 肝细胞腺瘤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继发性 胃肠道、肺、 泌尿生殖系统转移 癌肿
原发性肝癌肿瘤标记 -AFP异质体
小扁豆凝集素(LCA)结合型 肝癌-- > 25% 良性肝病-- < 25% 单克隆抗体
原发性肝癌肿瘤标记 -DCP
异常凝血酶原(γ-羧基凝血酶原,des- γ-carboxy prothrombin,DCP) 正常值 < 300 μg/L 阳性率70%,有助于AFP低浓度或(-)肝癌的辅助诊断,但小肝癌阳性率明显降低,不能用于早期诊断
T1WI
T2WI
T1加权
增强动脉期
增强静脉期
原发性肝癌影像诊断 -放射性核素显象
肝脏平面显象-胶体99mTc 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显象( SPECT ) 阳性显象-67Ga,99mTc-PMT 肝血池显象-99mTc-RBC
原发性肝癌影像诊断 -肝动脉造影表现
肿瘤血管 肿瘤染色 动脉变形(移位、扭曲、扩张) 动静脉瘘 造影剂湖 门脉癌栓
肝占位病变鉴别诊断 -AFP阳性
无占位: -妊娠 -睾丸或卵巢肿瘤 -活动性肝病:AFP与ALT绝对值和动态变化 有占位:原发性肝癌 少数转移癌(胃、胰腺……)
活动性肝病
AFP多在 400 μg/L 以下 AFP动态变化与ALT波动相关 AFP异质体LCA结合型 < 25% 定位诊断(-)或为硬化结节
世界卫生组织肿瘤组织学分类
非上皮细胞肿瘤----血管瘤,血管肉瘤 其他细胞瘤----纤维瘤,畸胎瘤,癌肉瘤 未分化肿瘤 造血及淋巴瘤 转移瘤 上皮性异常病变----肝细胞不典型增生 瘤样损伤----错构瘤,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常见肝脏肿瘤
原发性 恶性 良性 肝细胞癌 肝海绵状血管瘤 胆管细胞癌 肝囊肿病 肝母细胞瘤 肝细胞腺瘤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继发性 胃肠道、肺、 泌尿生殖系统转移 癌肿
原发性肝癌肿瘤标记 -AFP异质体
小扁豆凝集素(LCA)结合型 肝癌-- > 25% 良性肝病-- < 25% 单克隆抗体
原发性肝癌肿瘤标记 -DCP
异常凝血酶原(γ-羧基凝血酶原,des- γ-carboxy prothrombin,DCP) 正常值 < 300 μg/L 阳性率70%,有助于AFP低浓度或(-)肝癌的辅助诊断,但小肝癌阳性率明显降低,不能用于早期诊断
医学-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诊断-2017628
误诊为血管瘤的肝内胆管细胞癌
20
肝转移瘤
21
病理特点
肝转移瘤的数目、大小和形态多变。 组织学特征及肿瘤血供与原发肿瘤相似,影像学表现特点 也与原发肿瘤相似。 来自肾癌、恶性间质瘤、胰岛细胞癌、甲状腺癌、神经内 分泌肿瘤的多为富血供转移;来自胃肠道、胰腺癌、肺癌 的转移多为少血供。 肝转移瘤亦发生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结肠黏液癌、 乳腺癌、胃癌、卵巢囊腺癌、肾癌、黑色素瘤的转移瘤有 钙化倾向。
病理:原发性肝细胞癌
13
肝右叶团块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
14
肝内胆管细胞癌
15
CT影像表现
AFP多在正常范围 表现为境界不清楚的低密度肿块,分叶状或者不规则 形状。病灶内可见更低密度区,与肿块内部坏死及黏 液聚集有关。 多数肝内胆管细胞癌表现为少血供肿瘤。动脉期和门 静脉期病灶周围出现薄层不规则环状强化,中央低密 度区无明显强化。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渐进性延迟强 化,强化方式是病灶边缘向病灶中心逐渐扩展。 多伴有肿瘤远端肝内胆管扩张,严重者呈软藤征。 病灶处肝包膜回缩被认为是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特征性 表现,与肿瘤内含有较多纤维成分有关。
CT影像表现
肝实质内见多发圆形或类圆形的低密度灶,少数可单 发 坏死、囊变多见,有时候肿瘤很小也发生囊变或坏死。 增强扫描边缘呈不规则的花环状强化或不均匀强化, 少数转移瘤呈明显强化。 “牛眼征”:肿瘤中央见无增强的低密度,边缘强化 呈高密度,外周有一稍低密度的水肿带。
23
MR影像表现
MR信号变化多样,大部分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少数病灶T1WI可呈高信号,如黑色素瘤转 移或转移瘤伴出血或蛋白含量高。 典型表现为“牛眼征”或“靶征”,即在T2WI上病灶 中心可见更高信号。少数病例存在瘤周水肿,病灶周 围可见略高信号环,即“光环征”或“晕征”,可能 与瘤周水肿或血供丰富有关。 MR增强表现与CT增强表现相似。
肝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PPT课件
• 检出率高:1cm肝囊肿与肝血管瘤
17
磁共振成像(二)
• 原发性肝癌:
– T1权重像为低信号、高信号、混杂信号 – T2权重像为不同程度的增强,信号强度不均
匀,假包膜环 – 病灶内的血管结构:动脉、静脉主要分支分
散、短少、缺如,血管轮廓模糊、不规则
18
磁共振成像(三)
• 区别肝硬化再生结节与肝癌病灶 • 鉴别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高信号
5
肝功能试验
• 常用:ALT、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KP)、 转肽酶(γ-GT)、甲胎蛋白(AFP)
• AKP、γ-GT明显增高:65%~70%的原发性 肝癌
• AKP同功酶Ⅰ、γ-GT同功酶Ⅱ在原发性肝 癌特异性较高
6
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 对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仍属最 高
• 与肝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 • 与肝癌的大小有关 • 具有动态变化性:持续低浓度、 先低后
检查目的与要求不明确 片面强调经济效益 多不做Topo片 扫描层距过大 口服或静脉注射造影剂时机把握不当 忽略肝脏和肝脏以外的情况 检查者和阅片者技术水平有限
13
肝核素显像
• 肝胶体显像 • 肝血流血池显像 • 肝癌阳性显像及 • 肝癌放射性免疫显像 • 检出率较低,直径2cm
14
B超、CT和肝核素显像检出率 的比较(直径3cm)
高、马鞍型 • 应警惕肝病活动的同时存在早期肝癌
7
AFP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
•AFP500g/l,持续4周; •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 •AFP在200g/l以上中等水平,持续8周。
8
超声检查(一)
• 最常用的方法 • 检出病变:1cm;3~5cm检出率达100%
17
磁共振成像(二)
• 原发性肝癌:
– T1权重像为低信号、高信号、混杂信号 – T2权重像为不同程度的增强,信号强度不均
匀,假包膜环 – 病灶内的血管结构:动脉、静脉主要分支分
散、短少、缺如,血管轮廓模糊、不规则
18
磁共振成像(三)
• 区别肝硬化再生结节与肝癌病灶 • 鉴别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高信号
5
肝功能试验
• 常用:ALT、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KP)、 转肽酶(γ-GT)、甲胎蛋白(AFP)
• AKP、γ-GT明显增高:65%~70%的原发性 肝癌
• AKP同功酶Ⅰ、γ-GT同功酶Ⅱ在原发性肝 癌特异性较高
6
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 对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仍属最 高
• 与肝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 • 与肝癌的大小有关 • 具有动态变化性:持续低浓度、 先低后
检查目的与要求不明确 片面强调经济效益 多不做Topo片 扫描层距过大 口服或静脉注射造影剂时机把握不当 忽略肝脏和肝脏以外的情况 检查者和阅片者技术水平有限
13
肝核素显像
• 肝胶体显像 • 肝血流血池显像 • 肝癌阳性显像及 • 肝癌放射性免疫显像 • 检出率较低,直径2cm
14
B超、CT和肝核素显像检出率 的比较(直径3cm)
高、马鞍型 • 应警惕肝病活动的同时存在早期肝癌
7
AFP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
•AFP500g/l,持续4周; •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 •AFP在200g/l以上中等水平,持续8周。
8
超声检查(一)
• 最常用的方法 • 检出病变:1cm;3~5cm检出率达100%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 PPT课件
2、常用切面
• 1)、右肋缘下斜断面
探头置于右肋缘下沿肋缘向左上方滑动扫查, 直至胸骨下端。此切面显示第一肝门及第二肝门 结构。
• 2)、右肋间切面
探头从右侧第四或第五肋间开始,从上而下逐 肋间进行探查,可观察到门脉主干及右叶分支, 肝静脉短轴。
• 3)、肝脏的纵段面
探头置于剑突下纵切能获得肝-腹 主动脉的纵段图,可以显示腹主动脉 的长轴,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的 分支,以及肝、胃、胰等结构。
显变化。
(二) 多囊肝
为一种先天性肝脏多囊疾病,有家族史, 一部分病例可同时伴有肾,胰,脾等其它 脏器多囊性病变,大多长期无症状。症状 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出现,加重。
声像图特点:
1、肝体积增大(普遍增大),形态失常,不 规则。 2、肝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暗区,正常 肝结构不清。 3、合并其他多囊脏器(脾、肾、胰等)。
3、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仪
由于肝脏内血管丰富,用彩色多 普勒可获得肝脏切面血流的走向,流 速、流量及RI、PI的测定,以及病变区 血流与周围血流的关系,供诊断及鉴 别诊断分析。
(二)、探测方法
1、检查前准备
一般不需作特殊准备,最好检查 前先作肝功测定,以便对传染性肝炎 起到隔离作用,已免交叉感染。
2)、 间接征象 a. 肝肿大,以局部肿大为明显 b. 膈活动受限(肝周炎与膈的粘连,疼痛) c. 反应性右胸腔积液(部分可见)
【临床意义】
a. 对肝占位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制定治 疗方案。
b. 清晰显示脓肿部位、大小、数目,指导 临床穿剌手术定位。
c. 判断脓肿与周邻脏器的关系。 d. 动态观察治疗前后消涨变化。
肝区见一个或多个低回声或无回声暗区,暗区 内见中等回声光斑、光点(未溶解肝胆管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胰腺癌肝转移
肝内多发结节状、团块状低密度影, 增强扫描边缘可见轻中度不规则花环样强化,坏死区不强化,呈“牛眼征”。
c
25
肝多发转移癌
肝内多发结节状、团块状低密度影, 增强扫描边缘可见轻中度不规则花环样 强化,坏死区不强化,呈“牛眼征”。
26
征象:肝左叶病灶明显强化
甲状腺癌肝转移
27
壶腹癌肝转移
40
征象:肝左叶可见团块状稍低密度影,中央可见星芒状更低密度区; 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逐渐消退,呈相对等密度; 中央瘢痕呈延迟强化。
FN41H
征象:肝右叶可见团块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 影,中央可见星芒状更长T1更长T2信号影; 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 强化逐渐消退,呈相对等密度; CT及MR动态增强扫描中央瘢痕呈延迟强化
31
MR影像表现
T1WI表现为类圆形或边缘分叶的均匀低信号肿块, T2WI表现为均匀的高信号;随着回波时间延长,信号 增高,称为“灯泡征”。 伴有坏死出血囊变及纤维瘢痕的血管瘤信号复杂。 MR增强信号特点与CT增强相同:“快进慢出,渐进性 填充”。
32
影像表现:
肝右叶团块状稍低密度灶,
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明显结节状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渐进性填充,
误诊为血管瘤的肝内胆管细胞癌
20
肝转移瘤
21
病理特点
肝转移瘤的数目、大小和形态多变。 组织学特征及肿瘤血供与原发肿瘤相似,影像学表现特点 也与原发肿瘤相似。 来自肾癌、恶性间质瘤、胰岛细胞癌、甲状腺癌、神经内 分泌肿瘤的多为富血供转移;来自胃肠道、胰腺癌、肺癌 的转移多为少血供。 肝转移瘤亦发生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结肠黏液癌、 乳腺癌、胃癌、卵巢囊腺癌、肾癌、黑色素瘤的转移瘤有 钙化倾向。
8
MR影像表现
T1WI多呈等或低信号,T2WI常呈稍高信号, 较大肿瘤因液化、坏死、出血等导致信号不均 匀。 动态增强与CT增强表现相同,呈“速升速降” 的强化方式,延迟期包膜强化,是诊断HCC的 重要依据。 可见门静脉和肝静脉受侵犯及肝门淋巴结肿大 等。
9
平扫 门脉期
动脉期 平衡期
左肝外侧段可见团块状等低密度病灶, 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强化消退, 呈“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符合肝癌的影像特点。
病理:原发性肝细胞癌
13
肝右叶团块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
14
肝内胆管细胞癌
15
CT影像表现
AFP多在正常范围 表现为境界不清楚的低密度肿块,分叶状或者不规则 形状。病灶内可见更低密度区,与肿块内部坏死及黏 液聚集有关。 多数肝内胆管细胞癌表现为少血供肿瘤。动脉期和门 静脉期病灶周围出现薄层不规则环状强化,中央低密 度区无明显强化。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渐进性延迟强 化,强化方式是病灶边缘向病灶中心逐渐扩展。 多伴有肿瘤远端肝内胆管扩张,严重者呈软藤征。 病灶处肝包膜回缩被认为是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特征性 表现,与肿瘤内含有较多纤维成分有关。
2
肝脏一般检查程序
CT平扫仅能作为初筛,可能漏诊。 若平扫发现病变,原则上应增强扫描,以有助于 定性诊断。 尽量不做直接增强扫描,否则易误判。 腹部增强扫描均行多期相扫描,可增加病变定 性诊断准确性。 CT上肝脏应选择窄窗宽观察。 CT与MRI是互补影像检查方法。
3
排 平扫CT 除 肝 脏 疾 病
45
CT影像表现
肝实质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病灶,中央为脓腔,密度 均匀或不均匀,CT值高于水而低于肝脏,20%脓肿可 见小气泡,有时可见气液平面; 脓肿壁外周可见出现环状稍低密度水肿带,边缘模糊。 增强扫描脓肿壁呈环形持续明显强化,脓腔和周围水 肿带无增强,脓肿壁较厚、均匀而光滑,有时可见分 隔。 环形增强的脓肿壁和周围无强化的低密度水肿带构成 所谓的“环征或双环征”。 环征和脓肿内小气泡为肝脓肿的特征性表现。
肝内外胆管及胆总管明显扩张, 胆总管下段壶腹部可见结节状稍 长T2信号影。 肝内多发结节状长T2信号影,信 号不均匀,其内可见更长T1更长 T2信号影,呈“牛眼征”。
28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
29
病理基础
肿瘤由扩张的异常血窦组成,充满新鲜血液,血窦间 有纤维组织不完全间隔。 肿瘤内可有出血、血栓形成,钙化少见。
48
肝右叶可见囊状长T1长T2信号影,囊腔DWI呈高信号; CT增强扫描囊壁明显强化,内部坏死区未见明显强化,呈“双环征”。
肝脓肿
49
T1WI
肝左叶S4段可见囊状长T1长T2信号影,囊腔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 动态增强扫描囊壁明显持续性强化,内部坏死区未见明显强化。
肝脓肿
50
其他常见占位性病变
16
MR影像表现
MR影像表现与CT表现相同:病灶信号不均匀;T1WI 多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 MR增强扫描与CT增强相同: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渐 进性延迟强化。
17
征象: 肝左叶团块状稍低密度肿块影,密度不均匀, 可见肝包膜回缩征, 增强扫描动脉期周边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延迟强化
F42NH
与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相似的肝细胞癌
值得注意的是: 部分肝癌亦可见T2高信号的中央瘢痕,增强延迟扫描瘢痕可见强化,应注意鉴别。 此例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的改变,并可见包膜延迟强化,应考虑为原发性肝癌。
术后病理证实:肝细胞癌
43
肝脓肿
44
病理
化脓病菌作用下发生的肝组织局限性化 脓性炎症。 肝组织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组 织坏死液化形成脓腔——周围肉芽组织 增生形成脓肿壁。 脓肿多为单房,少数为多房。
51
边界锐利清楚的长T1长T2信 号影,增强扫描无强化。
肝囊肿
52
肝内境界清楚的低密度囊实性肿块,囊性成分为主,多为多囊状,可见分隔或壁 结节,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壁结节可见强化
动态增强符合“快进慢出,渐进性填充”。
海绵状血管33 瘤
海绵状血管瘤
征象: 肝右叶S7段结节状长T1长T2信号影, 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明显结节样强化, 门脉期及平衡期渐进性填充呈明显高信号。 动态增强符合“快进慢出,渐进性填充”。
34
肝右叶S7段可见团块状等低混杂密度影, 增强扫描病灶内可见结节状明显强化,其余未见明显强化。
22
CT影像表现
肝实质内见多发圆形或类圆形的低密度灶,少数可单 发 坏死、囊变多见,有时候肿瘤很小也发生囊变或坏死。 增强扫描边缘呈不规则的花环状强化或不均匀强化, 少数转移瘤呈明显强化。 “牛眼征”:肿瘤中央见无增强的低密度,边缘强化 呈高密度,外周有一稍低密度的水肿多样,大部分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少数病灶T1WI可呈高信号,如黑色素瘤转 移或转移瘤伴出血或蛋白含量高。 典型表现为“牛眼征”或“靶征”,即在T2WI上病灶 中心可见更高信号。少数病例存在瘤周水肿,病灶周 围可见略高信号环,即“光环征”或“晕征”,可能 与瘤周水肿或血供丰富有关。 MR增强表现与CT增强表现相似。
动脉期
增 门脉期
平衡期
强
扫
描
是
必
需 的 肝脏密度不均匀减低,肝右叶可见团块状稍低密度影(相对肌肉),
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明显结节样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渐进性填充。
脂肪肝可以掩盖低密度病灶,增强是必需的
脂肪肝背景下肝血 管瘤的CT表4 现
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
良性
肝囊肿 肝海绵状血管瘤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肝腺瘤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肝内胆管囊腺瘤 肝脓肿……
海绵状血管瘤并出血
35
肝左叶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状长T1长T2信号影, 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明显结节样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渐进性填充。 肝左叶S2段可见结节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似有轻度不均匀强化,边缘可见不规则花环样强化。
误诊为胆管癌的肝血管瘤
36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
37
病理
良性肿瘤样病变,由肝细胞、血管、增生小胆管、Kupffer 细胞等构成,病灶中央含有较多的纤维基质,并常形成中 央星形瘢痕 无正常的肝小叶结构 无瘤内钙化、出血和坏死。 无真包膜
38
CT影像表现
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境界欠清楚,中央纤维疤痕 呈更低密度。 动脉期:显著均匀强化,纤维疤痕呈低密度,有时可 见增粗的供血动脉 门脉期及平衡期:肿瘤强化逐渐减弱,肿瘤呈等密度 或略高密度 中央星芒状瘢痕呈延迟强化。
肝内胆管18 癌
征象:
肝左叶S4段团块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其内信号不均匀, DWI呈高信号,可见肝包膜回缩征; 增强扫描动脉期周边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呈渐进性延迟强化。
病理:肝内胆管癌
19
征象:肝左叶团块状稍低密度肿块影,密度不均匀,可见肝包膜回缩征, 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延迟强化
7
CT影像表现
表现为境界清楚或不清楚的肿块,呈等低密度,可有 假包膜,可发生坏死或出血,可以含有脂质(脂肪变性)。 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内可见杂乱的肿瘤血 管影或动静脉分流(巨块型常见)。 门脉期:强化消退,肿块呈等低密度影(相对于周围 肝实质);可见门脉癌栓。 平衡期:强化进一步消退,肿瘤相对周围肝实质比较 呈低密度,可见较有特征性的肿瘤包膜。 “快进快出”和“包膜延迟强化”是诊断肝癌的主要 征象。 混合有胆管细胞癌成分或者向胆管细胞癌分化的原发 性肝癌可以强化不典型。
恶性
原发性肝癌 纤维板层型肝癌 肝内胆管细胞癌 肝血管肉瘤 肝淋巴瘤 肝转移瘤 肝内胆管囊腺癌……
5
原发性肝癌
6
病理特点及分型
主要由肝动脉供血,且90%的病例都为血供丰富的肿 瘤;少部分为少血供。易侵犯血管,门脉癌栓形成、 动静脉瘘;侵犯胆道,形成胆道癌栓,引起阻塞性黄 疸;淋巴转移和远隔性转移。 原发性肝癌的分型: 巨块型,≥5cm,最多见,占31%~78% 结节型,癌结节<5cm,单个或多个结节 弥漫型:小结节分布全肝,多小于1cm 小肝癌:小于3cm的单发结节,或2个结节直径之和不 超过3cm的肝癌称为小肝癌。
胰腺癌肝转移
肝内多发结节状、团块状低密度影, 增强扫描边缘可见轻中度不规则花环样强化,坏死区不强化,呈“牛眼征”。
c
25
肝多发转移癌
肝内多发结节状、团块状低密度影, 增强扫描边缘可见轻中度不规则花环样 强化,坏死区不强化,呈“牛眼征”。
26
征象:肝左叶病灶明显强化
甲状腺癌肝转移
27
壶腹癌肝转移
40
征象:肝左叶可见团块状稍低密度影,中央可见星芒状更低密度区; 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逐渐消退,呈相对等密度; 中央瘢痕呈延迟强化。
FN41H
征象:肝右叶可见团块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 影,中央可见星芒状更长T1更长T2信号影; 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 强化逐渐消退,呈相对等密度; CT及MR动态增强扫描中央瘢痕呈延迟强化
31
MR影像表现
T1WI表现为类圆形或边缘分叶的均匀低信号肿块, T2WI表现为均匀的高信号;随着回波时间延长,信号 增高,称为“灯泡征”。 伴有坏死出血囊变及纤维瘢痕的血管瘤信号复杂。 MR增强信号特点与CT增强相同:“快进慢出,渐进性 填充”。
32
影像表现:
肝右叶团块状稍低密度灶,
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明显结节状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渐进性填充,
误诊为血管瘤的肝内胆管细胞癌
20
肝转移瘤
21
病理特点
肝转移瘤的数目、大小和形态多变。 组织学特征及肿瘤血供与原发肿瘤相似,影像学表现特点 也与原发肿瘤相似。 来自肾癌、恶性间质瘤、胰岛细胞癌、甲状腺癌、神经内 分泌肿瘤的多为富血供转移;来自胃肠道、胰腺癌、肺癌 的转移多为少血供。 肝转移瘤亦发生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结肠黏液癌、 乳腺癌、胃癌、卵巢囊腺癌、肾癌、黑色素瘤的转移瘤有 钙化倾向。
8
MR影像表现
T1WI多呈等或低信号,T2WI常呈稍高信号, 较大肿瘤因液化、坏死、出血等导致信号不均 匀。 动态增强与CT增强表现相同,呈“速升速降” 的强化方式,延迟期包膜强化,是诊断HCC的 重要依据。 可见门静脉和肝静脉受侵犯及肝门淋巴结肿大 等。
9
平扫 门脉期
动脉期 平衡期
左肝外侧段可见团块状等低密度病灶, 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强化消退, 呈“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符合肝癌的影像特点。
病理:原发性肝细胞癌
13
肝右叶团块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
14
肝内胆管细胞癌
15
CT影像表现
AFP多在正常范围 表现为境界不清楚的低密度肿块,分叶状或者不规则 形状。病灶内可见更低密度区,与肿块内部坏死及黏 液聚集有关。 多数肝内胆管细胞癌表现为少血供肿瘤。动脉期和门 静脉期病灶周围出现薄层不规则环状强化,中央低密 度区无明显强化。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渐进性延迟强 化,强化方式是病灶边缘向病灶中心逐渐扩展。 多伴有肿瘤远端肝内胆管扩张,严重者呈软藤征。 病灶处肝包膜回缩被认为是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特征性 表现,与肿瘤内含有较多纤维成分有关。
2
肝脏一般检查程序
CT平扫仅能作为初筛,可能漏诊。 若平扫发现病变,原则上应增强扫描,以有助于 定性诊断。 尽量不做直接增强扫描,否则易误判。 腹部增强扫描均行多期相扫描,可增加病变定 性诊断准确性。 CT上肝脏应选择窄窗宽观察。 CT与MRI是互补影像检查方法。
3
排 平扫CT 除 肝 脏 疾 病
45
CT影像表现
肝实质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病灶,中央为脓腔,密度 均匀或不均匀,CT值高于水而低于肝脏,20%脓肿可 见小气泡,有时可见气液平面; 脓肿壁外周可见出现环状稍低密度水肿带,边缘模糊。 增强扫描脓肿壁呈环形持续明显强化,脓腔和周围水 肿带无增强,脓肿壁较厚、均匀而光滑,有时可见分 隔。 环形增强的脓肿壁和周围无强化的低密度水肿带构成 所谓的“环征或双环征”。 环征和脓肿内小气泡为肝脓肿的特征性表现。
肝内外胆管及胆总管明显扩张, 胆总管下段壶腹部可见结节状稍 长T2信号影。 肝内多发结节状长T2信号影,信 号不均匀,其内可见更长T1更长 T2信号影,呈“牛眼征”。
28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
29
病理基础
肿瘤由扩张的异常血窦组成,充满新鲜血液,血窦间 有纤维组织不完全间隔。 肿瘤内可有出血、血栓形成,钙化少见。
48
肝右叶可见囊状长T1长T2信号影,囊腔DWI呈高信号; CT增强扫描囊壁明显强化,内部坏死区未见明显强化,呈“双环征”。
肝脓肿
49
T1WI
肝左叶S4段可见囊状长T1长T2信号影,囊腔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 动态增强扫描囊壁明显持续性强化,内部坏死区未见明显强化。
肝脓肿
50
其他常见占位性病变
16
MR影像表现
MR影像表现与CT表现相同:病灶信号不均匀;T1WI 多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 MR增强扫描与CT增强相同: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渐 进性延迟强化。
17
征象: 肝左叶团块状稍低密度肿块影,密度不均匀, 可见肝包膜回缩征, 增强扫描动脉期周边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延迟强化
F42NH
与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相似的肝细胞癌
值得注意的是: 部分肝癌亦可见T2高信号的中央瘢痕,增强延迟扫描瘢痕可见强化,应注意鉴别。 此例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的改变,并可见包膜延迟强化,应考虑为原发性肝癌。
术后病理证实:肝细胞癌
43
肝脓肿
44
病理
化脓病菌作用下发生的肝组织局限性化 脓性炎症。 肝组织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组 织坏死液化形成脓腔——周围肉芽组织 增生形成脓肿壁。 脓肿多为单房,少数为多房。
51
边界锐利清楚的长T1长T2信 号影,增强扫描无强化。
肝囊肿
52
肝内境界清楚的低密度囊实性肿块,囊性成分为主,多为多囊状,可见分隔或壁 结节,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壁结节可见强化
动态增强符合“快进慢出,渐进性填充”。
海绵状血管33 瘤
海绵状血管瘤
征象: 肝右叶S7段结节状长T1长T2信号影, 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明显结节样强化, 门脉期及平衡期渐进性填充呈明显高信号。 动态增强符合“快进慢出,渐进性填充”。
34
肝右叶S7段可见团块状等低混杂密度影, 增强扫描病灶内可见结节状明显强化,其余未见明显强化。
22
CT影像表现
肝实质内见多发圆形或类圆形的低密度灶,少数可单 发 坏死、囊变多见,有时候肿瘤很小也发生囊变或坏死。 增强扫描边缘呈不规则的花环状强化或不均匀强化, 少数转移瘤呈明显强化。 “牛眼征”:肿瘤中央见无增强的低密度,边缘强化 呈高密度,外周有一稍低密度的水肿多样,大部分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少数病灶T1WI可呈高信号,如黑色素瘤转 移或转移瘤伴出血或蛋白含量高。 典型表现为“牛眼征”或“靶征”,即在T2WI上病灶 中心可见更高信号。少数病例存在瘤周水肿,病灶周 围可见略高信号环,即“光环征”或“晕征”,可能 与瘤周水肿或血供丰富有关。 MR增强表现与CT增强表现相似。
动脉期
增 门脉期
平衡期
强
扫
描
是
必
需 的 肝脏密度不均匀减低,肝右叶可见团块状稍低密度影(相对肌肉),
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明显结节样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渐进性填充。
脂肪肝可以掩盖低密度病灶,增强是必需的
脂肪肝背景下肝血 管瘤的CT表4 现
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
良性
肝囊肿 肝海绵状血管瘤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肝腺瘤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肝内胆管囊腺瘤 肝脓肿……
海绵状血管瘤并出血
35
肝左叶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状长T1长T2信号影, 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明显结节样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渐进性填充。 肝左叶S2段可见结节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似有轻度不均匀强化,边缘可见不规则花环样强化。
误诊为胆管癌的肝血管瘤
36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
37
病理
良性肿瘤样病变,由肝细胞、血管、增生小胆管、Kupffer 细胞等构成,病灶中央含有较多的纤维基质,并常形成中 央星形瘢痕 无正常的肝小叶结构 无瘤内钙化、出血和坏死。 无真包膜
38
CT影像表现
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境界欠清楚,中央纤维疤痕 呈更低密度。 动脉期:显著均匀强化,纤维疤痕呈低密度,有时可 见增粗的供血动脉 门脉期及平衡期:肿瘤强化逐渐减弱,肿瘤呈等密度 或略高密度 中央星芒状瘢痕呈延迟强化。
肝内胆管18 癌
征象:
肝左叶S4段团块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其内信号不均匀, DWI呈高信号,可见肝包膜回缩征; 增强扫描动脉期周边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呈渐进性延迟强化。
病理:肝内胆管癌
19
征象:肝左叶团块状稍低密度肿块影,密度不均匀,可见肝包膜回缩征, 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延迟强化
7
CT影像表现
表现为境界清楚或不清楚的肿块,呈等低密度,可有 假包膜,可发生坏死或出血,可以含有脂质(脂肪变性)。 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内可见杂乱的肿瘤血 管影或动静脉分流(巨块型常见)。 门脉期:强化消退,肿块呈等低密度影(相对于周围 肝实质);可见门脉癌栓。 平衡期:强化进一步消退,肿瘤相对周围肝实质比较 呈低密度,可见较有特征性的肿瘤包膜。 “快进快出”和“包膜延迟强化”是诊断肝癌的主要 征象。 混合有胆管细胞癌成分或者向胆管细胞癌分化的原发 性肝癌可以强化不典型。
恶性
原发性肝癌 纤维板层型肝癌 肝内胆管细胞癌 肝血管肉瘤 肝淋巴瘤 肝转移瘤 肝内胆管囊腺癌……
5
原发性肝癌
6
病理特点及分型
主要由肝动脉供血,且90%的病例都为血供丰富的肿 瘤;少部分为少血供。易侵犯血管,门脉癌栓形成、 动静脉瘘;侵犯胆道,形成胆道癌栓,引起阻塞性黄 疸;淋巴转移和远隔性转移。 原发性肝癌的分型: 巨块型,≥5cm,最多见,占31%~78% 结节型,癌结节<5cm,单个或多个结节 弥漫型:小结节分布全肝,多小于1cm 小肝癌:小于3cm的单发结节,或2个结节直径之和不 超过3cm的肝癌称为小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