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执行过程

合集下载

简述公共政策过程模型

简述公共政策过程模型

简述公共政策过程模型
公共政策过程模型是指通过一系列阶段来解释公共政策的形成和实施过程。

一般来说,公共政策过程模型包括以下阶段:
1. 警示阶段(Agenda setting):政策问题被提出并被放在议政议程之上。

2. 制定阶段(Policy formulation):政策制定者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调查,制定政策目标、方案和措施。

3. 决策阶段(Decision making):政策制定者在政策选择方案之间进行权衡,确定最终政策。

4. 实施阶段(Policy implementation):政策被转化为具体行动计划,并通过相应机构来执行。

5. 评估阶段(Policy evaluation):对政策的实施进行评估和监测,检查政策的有效性和达成目标的程度。

6. 修订阶段(Policy revision):根据评估结果,对政策进行修订和调整,以提高政策的效果。

这一公共政策过程模型反映了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动态性、逐步性和循环性,同时也强调了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参与性、多元性和合作性。

实际的公共政策过程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以上阶段通常会包含其中。

完整版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

完整版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在业己建立起来的政策执行模型中,比较有代表性并且有影响性的政策执行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史密斯的过程模型美国政策科学家史密斯(T. B. Smith )是最早建构影响政策执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的学者,他在1973年《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其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如下: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政策制政策理想化政策过程紧张政策环境处理反馈建制史密斯的过程模型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1)理想化的政策。

它是政策制定者试图导致的理想化的相互作用形式;(2)目标群体。

它是受政策影响而必须采取新的相互作用形式的那些人组成,他们受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必须作岀适当的反应以符合政策要求;(3)执行机构。

它通常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4)环境因素。

它通常包括环境中影响政策执行或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因素。

如史密斯认为,“可以把环境因素想象成一种约束通道,政策的执行必须通过这个通道。

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可能对不同的政策起着支配作用。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即是说明: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关的前提条件,即“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四者,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要因素。

具体地说,政策的形式、政策的类型、政策的渊源、范围及受支持度、社会对政策的印象、执行机关的结构和人员、主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力与信心,目标群体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文化、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的不同,凡此等等均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成败所需考虑和认定的因素。

” [118](二)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M. Mclaughlin )于1976 年在其代表作《互相调适的政策执行》一文中提出了政策执行的互动模型。

该模型认为,政策执行过程本质上就是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或手段进行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 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行为调适的程度。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及对策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及对策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及对策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制定了大量的公共政策,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政策效果,有力地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发展。

但有些政策由于执行中各种制约因素而大打折扣,从而导致政策执行的效力不尽人意,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故而,剖析政策执行过程,分析因果联系,探讨解决对策,是有效执行政策的关键,对保证我国公共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执行过程的角度研究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公共政策、政策执行、执行偏差、对策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方案被采纳之后,把公共政策内容转变现实的过程,也就是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本质上是遵循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为了实现政策目标而重新调整行为模式的过程,是将一种政策付诸实施的各项活动。

也可以说,公共政策执行既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唯一途径,也是检验政策质量的重要标准,然而,许多的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着偏差现象。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的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下面分析产生这些偏差的原因,并给出纠正偏差的建设性对策。

二、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一)公共政策本身不合理政策实施的成功与失败,首先取决于政策本身是否科学合理。

就一般情况来看,敏感的政治性政策、直接涉及人们利益分配和调整的经济政策、竞争性和敌对性的外交政策及军事政策、涉及领域众多的综合性政策,创新性较强的政策等,大部分都属于比较复杂的政策。

所以政策本身内容是否科学合理相当的重要。

首先,政策内容不合理主要体现在政策目标缺乏可行性、目标僵化和目标缺乏前瞻性。

其次,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影响政策的执行成本和公正公平。

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紧密相连,若政策执行犹豫不定,不但是使政策执行成本增加,而且会影响政策的公正公平,使政策失去公信力。

最后,政策的配套影响政策执行的整体性。

政策执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因此,它需要多方面的政策措施与之相配套,形成完整的政策执行体系。

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的分析HHY政策执行是政策方案被采纳之后,把政策所规定的内容转变为现实的过程。

在整个公共政策的生命周期之中,政策执行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它决定了公共政策产生的直接而又实际的效果。

纵观我国目前公共政策执行状况,发现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良现象,从而使得政策在执行中产生偏差和变形。

其主要表现如下:一是“你有政策,我有对策”替换性执行。

即当需要执行的政策与负责执行的机关、部门存在利益冲突时,执行机关就有可能制定与上级机关公共政策表面相一致,实际上相违背的执行措施,妨碍公共政策的全面实施。

“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变形”,严重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形象,极大损害了我国社会主义政策的权威性、严肃性以及国家和人民利益。

二是“断章取义,为我所用”选择性执行。

一些地方政府、单位对上级政策指令或命令进行过滤,选择对自身“有利”的规定执行。

合自己“利”的就执行,不合自己“利”的就不执行,在执行中“见了黄灯赶快走,见了红灯绕道走”。

一些单位置国家的利益于不顾,站在小团体利益的立场上钻政策的空子,“断章取义,为我所用”,极大程度妨碍了上级部门目标的实施。

三是搞“土政策”附加性执行。

在公共政策的执行中,执行部门为了本地利益往往采取一些土政策,或附加一些原目标所没有的内容,致使政策不能准确执行到位而出现政策失真。

特别是一些地方,打着贯彻上级政策要结合本地实际的旗号,另立一套规定,自行其是,谋取私利,严重阻碍了政策执行的力度和效果。

四是“阳奉阴违”象征性执行。

有些单位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只做表面文章,没有具体措施,对国家的公共政策阳奉阴违,拒不执行或象征性的执行,直接使政策被搁置,使政策成了一纸空文。

五是“虎头蛇尾”敷衍性执行。

实施政策要坚决贯彻、善始善终,但在现实中,有些部门、有些地区对上级政策虎头蛇尾、前松后紧,敷衍塞责、延宕推拖,消极执行,致使一些政策在执行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有时会出现负面效应,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执行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执行

第五章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执行一、政策执行的理论1、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2、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

3、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两类内容,即(1)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

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2)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4、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

5、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

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

6、系统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可以理解为外界环境对政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系统产生了政策输出,由政策结果和反馈提供了政策的评价与再输入过程。

7、演化理论:认为在提出政策问题、制定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案过程中,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多重目标实际上会产生矛盾与冲突。

在实际执行中,会对原有目标不断地重新设计。

政策制定是反复的形成、执行、再形成的演化过程。

二、政策执行研究的基本模型1、浴盆模型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与政策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每一项政策都有其失效过程。

要保证政策执行的可靠性,就要控制它的失效性。

依据可靠性理论分析,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表现于三个阶段:(1)早期失效;(2)偶然失效;(3)耗损失效。

这种政策失效率的变化,类似于浴盆状。

人们把这种曲线也称为“浴盆模型”。

实践证明,“浴盆模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它提醒人们,在政策早期失效时,不要为早期失效率一时较大的现象所迷惑,而应着重于失效的质的分析。

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与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与过程

第四节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和手段一、政策执行过程的诸环节政策执行过程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政策实验、全面实施等环节。

1 、政策宣传政策宣传是政策执行过程的始环节和一项重要的功能活动。

要使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必须首先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

政策宣传就是统一人们思想认识的一个有效手段。

执行者只有在对政策的意图和政策实施的具体措施有明确认识和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积极主动地执行政策。

因此,各级政策执行机构要努力运用各种手段,宣传政策的意义、目标,实施政策的方法和步骤。

2 、政策的分解政策分解就是通常所说的制定计划,它是政策实施初期的另一项功能活动,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必经之路途。

制定执行计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编制计划要切实可行,积极可靠,排除臆断;计划的各项指标,不保守也不冒进:既不是唾手可得的,也不是经过努力仍然高不可攀的;对有关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切不可含糊笼统。

( 2 )适应性原则。

编制的计划要有适应环境变化的弹性机制,特别是要有应对意外情况发生的防范机制。

( 3 )全面性原则。

编制计划要能够统筹方方面面、理顺各种关系,切忌顾此失彼。

计划前后衔接、轻重缓急有层次,不同管理层次的计划各有侧重。

( 4 )一致性原则。

执行机构内部各职能部门要做到工作目标和政策目标保持一致,上下级的政策目标保持一致,以增强组织上的统一性和方向上的一致性。

3 、物质准备物质准备主要是指必需的财力(经费)和必要的物力(设备)两方面的准备。

执行者应根据政策执行活动中的各项开支编制预算。

预算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才算落实了经费。

必要的设备,包括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技术机械设备、办公用品等,是政策执行的物质手段。

只有具备了必不可少的设备条件,政策执行才有可能顺利进行。

4 、组织准备组织准备工作是政策具体贯彻落实的保障机制。

组织功能的发挥情况,直接决定着政策目标的实现方式。

【公共政策分析】_政策执行的过程与手段

【公共政策分析】_政策执行的过程与手段
n 那些涉及全局关系的重大政策,非常规性政策特别是带有风 险性的政策,受各种因素制约、难以进行精确定量分析的政 策,缺乏政策经验、结果难以预料、后果影响深远的政策, 都必须经过政策实验。
n 政策实验一定要按照科学方法来进行,政策实验步骤大致包 括以下三个阶段: ¨ 选择实验对象 ¨ 设计实验方案要周密 ¨ 总结实验结果
n 法律手段的特点:除与行政手段一样具有权威性与强制性以 外,还具有稳定性与规范性的特点。
n 法律手段是政策执行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依法行 政、依法管理不仅具有权威性而且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只 有运用法律手段,才能消除阻碍政策目标实现的各种干扰, 保障政策执行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有利于政策的 顺利实施。
9-2-1 政策执行过程
n 政策宣传
n 政策分解
n
物质准备
n
组织准备
n
政策实验
n 全面实施
n 协调与监控
过程
9-2-1-1 政策宣传
n 政策宣传是政策执行过程的起始环节和一项重要的功能 活动。
n 政策宣传是统一人们思想认识的一个有效手段。
¨ 执行者只有在对政策的意图和政策实施的具体措施 有一个明确认识和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积 极主动地执行政策;
9-2 政策执行的过程与手段
n 政策执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含了一些基本环节或一系 列的功能活动,而这些活动的完成必须依靠一些必要的执行 手段。对政策执行过程和手段的研究是政策执行理论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
n 7-2-1 政策执行过程
¨ 政策执行的过程主要是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 段与反馈阶段。具体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 准备、组织准备;政策实验、全面实施;协调与监控。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v 一、政策执行研究的兴起v 二、政策执行的基本内容v 三、政策执行力v 四、提高政策执行力一、政策执行研究的兴起v (一)政策执行研究兴起的背景v 1、政策科学早期的认识v 虽然拉斯韦尔等早期政策科学家把政策执行看成了政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但是政策执行并没有引起政策科学学者的足够重视,政策科学被认为是研究政策制定的科学,例如德洛尔的政策科学范式就认为政策科学就是对政策制定的研究,其目标是改善政策制定系统,提高政策制定的质量;政策过程被分成元政策制定、政策制定和后政策制定(包括政策制定和评估等环节)三个阶段。

v 2、政策执行不受重视的原因v 天真地假设政策执行过程是简单的且人所共知的;强调权威决策者的作用而排除了“低层次”官员对政策执行过程负责;执行过程涉及严重的边界问题,往往难以界定相关的行动者;时间和资源的巨大消耗。

vv (二)政策执行研究兴起的契机v 1、美国奥克兰计划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v 1973年美国学者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对美国联邦政府的创造就业的机会的政策项目——“奥克兰”计划的跟踪研究而写成报告《执行:华盛顿的宏大计划是如何在奥克兰破灭的》。

这本书成为70年代“执行运动”兴起的标志。

v 2、政策科学研究视野的拓宽v 从理论上看,20世纪60年代末政策科学研究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要求对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从实践上看,60年代约斡逊总统发起的“伟大社会”改革的许多政策项目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客观上提出了为什么比较理想的政策方案及项目也不能取得预期的结果这样一个问题,这促使人们从政策执行上寻找原因。

(三)政策执行研究的主要途径v 1、自上而下的研究途径v 这种途径假定,政策是由上层规划制定的,然后它们被翻译或具体化为各种指示、以便下层的行政官员或职员执行。

领导人形成政策偏好,这种偏好随着行政层次的降低而不断被具体化,为下层行政官员或职员。

v 2、自下而上的途径v 这种途径以组织中的个人(即参与政策过程中的所有行动者)作为出发点,政策链条中的较低及最低层次被当作政策执行的基础;客观存在强调政策或项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参与执行项目的行动者的承诺与技巧。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涉及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影响着公众的福祉和国家的整体利益。

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变得尤为重要和挑战性。

本文将从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关键要素来讨论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一、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许多不同的阶段和参与者。

下面我们将介绍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一般步骤:1. 问题识别:政策制定的第一步是明确问题。

政府需要识别出公众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需要政府通过收集信息、进行调研和与公众交流来确定重要问题。

2. 政策制定目标确定:在明确问题后,政策制定者需要确立政策的目标和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是具体、可量化和可行的,以便为制定具体的政策提供指导。

3. 政策形成和选择:在目标确定后,政策制定者需要评估和比较不同的政策选项,并选择最适合实现目标的政策方案。

这包括评估政策的成本、效益和可能的影响。

4. 政策制定和草案:一旦政策方案确定,政策制定者需要制定政策文件和相关的法规草案。

这些文件应该清晰地阐明政策的目标、实施细节和相关的程序。

5. 政策评估和修改:政策制定不是一次性的过程,政府需要定期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并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这可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二、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公共政策的执行是政策制定的关键步骤,涉及到政府机构、相关部门和公众的合作与协调。

以下是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一些关键要素:1. 组织和资源分配:政府需要组织相应的部门和人员来负责政策的执行。

这涉及到资源的分配和协调,确保政府机构具备执行政策所需的能力和条件。

2. 制定实施计划和策略:政府需要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和策略,明确各方的职责和行动步骤。

这可以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3. 监督和评估:政府应该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监督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这可以帮助政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

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

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是政府根据社会需要和公共利益实施的行动计划,涉及到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涉及到政策制定者、管理者、执行者和受益者等多个方面。

尽管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但对于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推进国家和地方的发展,实现社会公正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议程设定、决策制定、实施和评估。

首先,议程设定是公共政策制定的第一步。

政府部门或其他社会组织通常会关注社会问题并为其制定解决方案。

在这个阶段,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会进行辩论和争论,以推动该议程进入政策制定阶段。

第二,决策制定是公共政策制定的核心阶段。

在这个阶段,政策制定者会分析问题,收集数据,评估选择的解决方案,并制定政策。

在这个过程中,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社会的需要、财政预算、法律和道德问题等。

第三,一旦政策制定完成,政府对其实施会开始执行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政策制定者会与政府机构、民间组织和企业合作,以确保政策得到实施。

政策实施阶段是公共政策制定中最关键的阶段之一,因为政策是否真正实施和实现其目标是评估政策成败的关键指标。

第四,政策制定的最后一个阶段是评估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作者将评估政策是如何实施的,并确定其是否达到了其治理目标。

如果评估结果为政策实施的成效较低,则可能会制定新的政策或对原有政策进行更改。

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是公共政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这个过程中,政策执行者需要制定具体的执行计划,并贯彻实施。

政策执行者的工作包括收集数据、与利益相关者沟通、解决问题和监督计划的进展情况。

首先,政策执行者需要确保公共政策得到了一些重要的实施条件,如人员和物资的准备工作,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法律授权和预算等等。

合理的资源配置可以使政策执行更加高效。

第二,政策执行者需要进行规划和管理,以确保政策得到成功实施。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一、引言公共政策作为国家管理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政府机构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难点和瓶颈,同时,需要注重公众参与,及时的反馈和调整政策,以实现政策的最终目标。

二、公共政策制定1. 公共政策的概念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协调社会利益,规范社会行为,保障社会发展和稳定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计划和决策的总和。

公共政策在制定时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

2. 公共政策的制定程序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4个相关步骤:问题识别、政策设计、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

(1) 问题识别政策制定的第一步是确定问题和问题影响的程度。

在这个阶段,政策制定者需要从多个渠道得到关于问题的详细信息,并分析它们,确定问题的重要性和优先级。

这个阶段的重点在于对问题的定性、定量分析,确定问题的本质。

(2) 政策设计政策设计是指根据问题的特点和情况,制定详细、具体的政策方案,确定目标、手段和实施方法等。

政策设计阶段的重点在于确定政策目标以及构建政策的实施框架。

(3) 政策实施政策实施是将制定的政策方案付诸实践并实现目标的过程。

政策实施涉及到资源配置、组织管理、监督、检查和反馈等问题,需要针对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技巧。

(4) 政策评估政策评估是对政策的效果、效率、公平性和可行性等进行评价的过程,评估的目的是提供政策制定、实施和改进的反馈,为政策的调整和修正提供支持。

3. 公共政策制定难点和瓶颈随着社会进步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公共政策制定面临着众多的难点和瓶颈。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观念和体制转变缓慢政策制定者难以从旧观念的束缚下彻底摆脱,政策制定中的体制机制也未能真正适应各种不同类型政策的各种限制和需求。

(2) 实际效果缺乏可靠的评估目前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政策效果评估不足,无法真正得出政策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结论。

8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分析

8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分析
• 这本书的特点: –强调失败个案 –案例研究 –引起学术兴趣
2013-7-9 海南大学MPA中心 5
第一代政策执行:自上而下
• 第一代政策执行:自上而下(The top-down approach) • “自上而下”模式关注的是如何设计一个机制使执行的官员 能够有效地执行任务,完成工作。 1.自上而下模式关注政策内容本身。
16
政策执行发展对政策实践的启示
• 自上而下
– 目标单一、执行机构少、资源和时间充足、信息传递 畅通、监控体系严密、政策方案与所要解决的问题之 间有因果关系等等 • 自下而上 – 考虑执行机构与目标群体和政策环境的因素 – 吸纳执行机构参与决策 • 政策工具
– 加强政策设计中对政策工具的合理选择与配合
• 浴盆原理: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与政策相对稳定性之间 的矛盾,决定了每一项政策都有其失效过程。要保证政策 执行的可靠性,就要控制它的失效性。依据可靠性理论分
析,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表现于三个阶段:
–早期失效 –偶然失效 –耗损失效
2013-7-9
海南大学MPA中心
31
失 效 率 浴盆曲线
2013-7-9 海南大学MPA中心 8
第二代政策执行:自下而上 • 在80年代,学者们以更系统方式研究执行过程, 认识到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促进或制约执行的 一些因素。 • 这就是政策科学中的“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
2013-7-9
海南大学MPA中心
9
第二代政策执行:自下而上
• “自下而上”模式关注的则是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受影响者 和卷入者的行动。 –政策的结果是政策执行者彼此之间相互妥协的产物,而非 决策者理性控制的产物; –上级所制定的,要求下级所必须执行的政策标准,只是对 执行者的一种忠告而已,不具备真正的影响力; –必须考量执行者所处环境的复杂性。 –理性主义的执行模式无法适用于复杂多变、充满政治性的 环境中。 • 因此,基层的执行者才能决定政策目标的实现;高层决策者 必须考量下属的意志与态度,才能落实决策的目标和意图。

请简述公共政策的过程

请简述公共政策的过程

请简述公共政策的过程。

一、政策制定政策系统的运行是由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监控和政策终结等环节所组成的过程,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政策周期。

政策制定是政策过程第一和首要的阶段,是政策科学的核心主题。

它是指从发现问题到政策方案的出台的一系列功能活动过程,包括建立议程、界定问题、设计方案、预测结果、比较和抉择方案以及方案的合法化等环节。

概括来说,政策制定主要包括以下过程:1.政策问题的认定公共政策的制定首先必须认定什么是政策问题。

政策问题由社会问题转化而来。

社会问题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①一种客观条件或情况。

社会问题首先是某种客观存在的情况,当人们感到问题的存在时必定有某些具体的事实呈现在眼前,如出生率、人口数、犯罪案件等。

②它是被感知的。

一种情况事实上已存在,但不为人们所感知,仍不构成问题。

③它是大多数人所感知到的一种情况。

社会问题必定是公共问题,它必须涉及相当多的社会成员,并为他们所感知,而且具有一定的严重性。

④价值、利益、要求的冲突。

⑤需要、受剥夺、不满足感的产生。

⑥团体活动过程。

政策问题往往是团体的冲突,只有通过团体或社会的多数人对问题一再界定的过程,才能产生一个为多数人认可的问题。

政策问题也只有通过这种途径才能进入政府议程。

2.公共政策议程公共政策议程通常是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在现代民主国家中,政策议程通常分为如下两大类: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

前者是指当公共权力主体体会到公众的公意性并趋同于公众的诉求时,该问题就成为一项公共政策问题。

后者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公共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试图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

3.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与合法化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是指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政府组织力量草拟和评估政策方案与优化的过程。

公共政策方案规划可能是由立法机关的专业委员会来完成的,也可能是由行政机关的主管部门来完成的。

公共政策概论 政策执行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公共政策概论 政策执行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公共政策概论政策执行过程分为哪
几个阶段
1、政策宣传
政策宣传是政策执行过程的始环节和一项重要的功能活动。

要使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必须首先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

政策宣传就是统一人们思想认识的一个有效手段。

2、政策的分解
政策分解就是通常所说的制定计划,它是政策实施初期的另一项功能活动,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必经之路途。

3、物质准备
物质准备主要是指必需的财力(经费)和必要的物力(设备)两方面的准备。

执行者应根据政策执行活动中的各项开支编制预算。

4、组织准备
组织准备工作是政策具体贯彻落实的保障机制。

组织功能的发挥情况,直接决定着政策目标的实现方式。

扩展资料:
本教材共分三篇——政策理论、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执行。

第一篇主要介绍公共政策和政策分析的概念和类型、公共政策的特征与作用、政策分析的步骤与方法等;
第二篇重点阐述社会问题的特征和类型、问题确认的步骤与方法、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的基本内容等;
第三篇主要讲述政策执行的条件与局限、政策执行的方针与策略、政策评估的内容和作用、政策评估的步骤与方法,政策终结的对象与形式、政策终结的措施及其局限等。

教材在每一章节中结合讲述内容附有一些专栏说明,这对于丰富教材内容、加深概念理解、启发读者思考、培养“疑问”意识具有很好的作用。

教材中引用了很多的事例对政策相关概念和理论加以说明,以期能够更形象、更生动地传达政策知识,提高教材的可读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公共政策概论。

第四章 公共政策的执行

第四章 公共政策的执行

第四章公共政策的执行内容提要:公共政策的执行就是把决策内容付诸实施的过程。

公共政策的执行从一定程度上,比政策的制定更复杂、更困难。

政策的执行直接决定着公共政策内容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的依据;政策执行是修正、补充和改进政策的重要途径;政策执行的效果与影响又是形成新的政策的基础。

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式主要有:过程理论、调适理论、博弈理论以及综合理论模式。

公共政策能否成功的执行受到客观环境、执行人员、执行对象、执行资源以及政策本身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是由执行的准备阶段(包括制定计划活动以及一般的准备活动,如思想动员、组织落实、物质准备等内容),实施阶段(包括指挥、沟通、监督与控制)以及总结阶段来组成。

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手段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与引导手段等。

第一节公共政策执行概述一、公共政策执行的概念公共政策的执行就是把决策内容付诸实施的过程。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既相互联系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独立性。

传统的公共行政认为公共政策的执行是政府官僚组织的职责。

这种观点认为政策的执行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过程。

其特点为:①政策执行是政府组织的单方面事务。

②政策执行是一种闭合结构,是政府组织自身的权力分配与关系的调节。

③政策执行者与执行对象之间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④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是由政府组织自身由上自下的控制。

以上观点具有一定的缺陷和偏颇。

实际上公共政策执行既是政府组织的重要职责与任务,同时它又是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互动的结果。

其特点为:①公共政策的执行是一种由上至下、由下至上的结合与互动过程。

②公共政策的执行是一个开放链。

不仅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有民众与社会的参与,同时在执行过程中更需要民众与社会组织的参与。

③政策的执行者对执行对象既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同时又有相互之间的协调、共识、与妥协。

政策执行的概念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①政策执行为科层制的控制过程;②政策执行是上下阶层的互动过程;③政策执行是政策与行动相互演进的过程。

简述公共政策的过程

简述公共政策的过程

简述公共政策的过程
公共政策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问题识别:政策过程的第一步是识别社会、经济等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识别可以通过政府部门、专家组织、媒体报道等方式进行。

2. 政策制定:在问题识别的基础上,政策制定者将会考虑采取何种政策来解决问题。

这一阶段可能涉及到政策研究、利益相关者的咨询和参与,以及政府内部的协商和决策过程。

3. 政策实施:政策制定者将制定的政策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并进行实施。

这可能包括立法、政府行政措施、经济激励措施等。

4. 政策评估:政策实施后,会进行政策评估来评估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这一过程可能涉及到数据收集和分析,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反馈等。

5. 政策调整: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政策制定者可能需要调整原有的政策。

这可能包括政策的修改、补充或废止。

整个公共政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阶段之间可能会有相互作用和反馈。

政策制定者通常会根据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程度,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反馈和压力来决定政策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和时间安排。

(完整版)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doc

(完整版)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doc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在业已建立起来的政策执行模型中,比较有代表性并且有影响性的政策执行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史密斯的过程模型美国政策科学家史密斯(T.B.Smith )是最早建构影响政策执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的学者,他在1973 年《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其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如下: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政策制定政策理想化政策过程紧张政策环境处理反馈建制史密斯的过程模型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 1)理想化的政策。

它是政策制定者试图导致的理想化的相互作用形式;( 2)目标群体。

它是受政策影响而必须采取新的相互作用形式的那些人组成,他们受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必须作出适当的反应以符合政策要求;(3)执行机构。

它通常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 4)环境因素。

它通常包括环境中影响政策执行或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因素。

如史密斯认为,“可以把环境因素想象成一种约束通道,政策的执行必须通过这个通道。

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可能对不同的政策起着支配作用。

”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即是说明: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关的前提条件,即“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四者,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要因素。

具体地说,政策的形式、政策的类型、政策的渊源、范围及受支持度、社会对政策的印象、执行机关的结构和人员、主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力与信心,目标群体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文化、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的不同,凡此等等均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成败所需考虑和认定的因素。

”[118](二)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 M.Mclaughlin )于 1976 年在其代表作《互相调适的政策执行》一文中提出了政策执行的互动模型。

该模型认为,政策执行过程本质上就是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或手段进行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行为调适的程度。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公共政策执行是政府实现目标的关键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各种问题。

本文将从政策执行的问题和解决途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政策执行中的问题1. 资源分配不均衡: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资源有限并且需要面临多个问题的处理,政府在资源分配上往往存在不均衡的情况。

例如,一些地区可能会得到更多的投资,而其他地区则会被忽视。

这种不公平的资源分配可能会导致社会不满和不稳定。

2. 信息不对称:政策执行需要丰富的信息支持,但政府通常无法准确获取公众的需求和反馈。

此外,政府与执行机构之间也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政策执行容易出现偏差或失误,导致政策效果不佳。

3. 执行难度与风险:执行一项政策往往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和风险。

例如,执行环境可能不利,执行机构可能缺乏能力或资源,甚至会遭受利益相关者的干扰和阻挠。

这些因素使得政策执行变得复杂而困难。

二、解决途径1. 信息公开与民众参与:政府应主动公开信息,增加透明度,提高公众对政策执行过程的了解。

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政府还应积极听取民众的声音和意见,并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和反馈,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

2. 加强政策评估与监督: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政策评估机制,持续对政策执行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评估结果,政府可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政策执行策略,提高执行效果。

同时,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对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进行监督,减少腐败和滥用职权的风险。

3. 提高执行机构能力与资源配置:政府应加强对执行机构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他们的执行能力。

同时,政府应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确保资源分配的公平与均衡,减少地区间的差距。

4. 积极应对执行风险:政府应预见和评估执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例如,加强对干扰和阻挠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执行机构的安全保障,建立高效灵活的应急机制等。

总之,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多种多样,但这并不意味着政策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
v 一、政策执行研究的兴起
v 二、政策执行的基本内容
v 三、政策执行力
v 四、提高政策执行力
一、政策执行研究的兴起
v (一)政策执行研究兴起的背景
v 1、政策科学早期的认识
v 虽然拉斯韦尔等早期政策科学家把政策执行看成了政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但是政策执行并没有引起政策科学学者的足够重视,政策科学被认为是研究政策制定的科学,例如德洛尔的政策科学范式就认为政策科学就是对政策制定的研究,其目标是改善政策制定系统,提高政策制定的质量;政策过程被分成元政策制定、政策制定和后政策制定(包括政策制定和评估等环节)三个阶段。

v 2、政策执行不受重视的原因
v 天真地假设政策执行过程是简单的且人所共知的;强调权威决策者的作用而排除了“低层次”官员对政策执行过程负责;执行过程涉及严重的边界问题,往往难以界定相关的行动者;时间和资源的巨大消耗。

v
v (二)政策执行研究兴起的契机
v 1、美国奥克兰计划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
v 1973年美国学者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对美国联邦政府的创造就业的机会的政策项目——“奥克兰”计划的跟踪研究而写成报告《执行:华盛顿的宏大计划是如何在奥克兰破灭的》。

这本书成为70年代“执行运动”兴起的标志。

v 2、政策科学研究视野的拓宽
v 从理论上看,20世纪60年代末政策科学研究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要求对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从实践上看,60年代约斡逊总统发起的“伟大社会”改革的许多政策项目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客观上提出了为什么比较理想的政策方案及项目也不能取得预期的结果这样一个问题,这促使人们从政策执行上寻找原因。

(三)政策执行研究的主要途径
v 1、自上而下的研究途径
v 这种途径假定,政策是由上层规划制定的,然后它们被翻译或具体化为各种指示、以便下层的行政官员或职员执行。

领导人形成政策偏好,这种偏好随着行政层次的降低而不断被具体化,为下层行政官员或职员。

v 2、自下而上的途径
v 这种途径以组织中的个人(即参与政策过程中的所有行动者)作为出发点,政策链条中的较低及最低层次被当作政策执行的基础;客观存在强调政策或项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参与执行项目的行动者的承诺与技巧。

v 3、“政策/行动连续统”途径
v 这种途径或多或少有作为前两种途径的综合的意味。

政策制定者将作出限制其他行动者权力的决策,而行动者将做出规避决策者权力的决策。

这一途径是以权力作为焦点的。

v 4、工具选择途径
v 政策决策的实质或形式的过程总是包含着在可利用的政府工具箱选择特定工具。

二、政策执行的基本内容
v (一)什么是政策执行
v 政策执行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成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v
v (二)政策执行过程的主要环节
v 1、政策宣传:是统一人们思想认识的有效手段。

v 2、政策分解:是编制政策执行活动的“路线图”。

v 3、物质准备:是财力和物力的准备。

v 4、组织准备:包括建立机构、配备人才、制定管理法规制度等。

v 5、政策实验:发现偏差、反馈信息、修改和完善政策、取得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

v 6、全面实施:严格遵循政策的执行基本原则,充分发挥政策执行的功能要素。

v 7、协调与监控:贯穿于政策执行的全过程。

v
v (三)政策执行的基本手段
v 1、行政手段
v 行政手段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采用命令、指示、规定及规章制度等方式,按照行政系统、行政层次和行政区划来实施政策的方法。

它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对象有限性、时效性的特点。

v 2、法律手段
v 法律手段是指通过法律、法令、法规、司法、仲裁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的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方法。

v 3、经济手段
v 经济手段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利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以促进政策顺利实施的方法。

它有间接性、有偿性、关联性的特点。

v 4、思想诱导的手段
v 思想诱导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管理方法,它运用百强制性的手段,诱使政策执行者和政策对象自觉自愿地支贯彻执行政策,而不从事与政策相违背的活动。

三、政策执行力
v (一)政策执行力是多维向量
一般来说,政策执行力是指各级政府执行国家(其代表是中央政府)意志(包括战略、规划和政策)行动力的合力。

执行主体、执行客体、执行制度、执行资源和执行环境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具有方向性的政策执行力。

显然提高政策执行力不仅仅是提高政府执行能力(本领),而是包括提高执行效率和控制执行方向两个方面
v 一是执行主体。

从纵向来看,我国政府是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基层政府组成的复合体。

从横向来看,我国政府是由不同的政府部门所组成的不同职能的复合体。

v 二是执行客体。

政府执行力的客体是指政策的目标群体和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

政策的目标群体,决不是被动地接受政府执行主体施加的作用,而必然会通过种种方式表现出对政策的不同态度。

政策问题的性质和结构在客观上制约着政策执行的进程。

v 三是执行制度。

制度(这里是指人类设计的正式制度)是一套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体系,从政府执行的角度来看,制度就是政府执行主体作用于客体的规则,包括政府执行的体制和机制。

v 四是政府执行资源。

资源是政府执行的必要条件。

政府执行是一个复杂的运行系统,它必然与外界发生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只有不断向政府执行系统注入信息和能量,才能维持它的高效运转。

向政府执行系统注入的信息和能量就是政府执行所需要的资源,它主要包括人财物、信息、权威、政治支持等等。

v 五是政府执行环境。

环境是影响事物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系统,从政府执行的角度来理解,环境就是指政府赖以生存的行政生态系统。

我国行政生态系统的构成是十分复杂的,从广义来看,它包括与政府执行相关的正式制度在内的一切因素,从狭义来看,它主要是指包括意识形态、社会习俗和政治潜规则等与政府执行相关的非正式制度因素。

v
v (二)政策执行力的多重含义
1.政策执行力是政治执行力。

它强调的是政府对执政党和国家权力机关所负责任。

2.政策执行力是法律执行力。

它强调的是政府对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所负责任。

3.政策执行力是行政执行力。

它强调的是行政机关内部下级对上级所负责任。

4.政策执行力是政府公务员个体素质的综合表现。

它强调的是公务员个人对组织的责任
v
v (三)新的时期政策执行不力的问题
v
v 1、政策执行中的机会主义
v 2、政策执行中的本位主义
v 3、政策执行中的分散主义
v 4、政策执行中的官僚主义
v 5、政策执行中的腐败现象
v 6、政策执行中的自利倾向
v 7、政策执行中的权大于法现象
四、提高政策执行力
v (一)实行对政府的政治问责制
v 政府要对执政党和人民代表大会负政治责任。

党对政府工作实行全面的政治领导,必然要求政府对党负政治责任。

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包括负政治责任),也是宪法的明确规定。

因此,实行对政府的政治问责制,问责的主体就是党和人大。

根据我国政治制度的安排,政府应该通过政府内设的党组对产生它的上级党委负政治责任,对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政治责任。

健全政治问责制的重点是完善政府对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的制度和机制。

v
v (二)实行对政府的法律问责制
v 对政府进行法律问责制的主体是国家立法机关和国家司法机关。

人大作为国家立法机关、法院和检察院作为国家司法机关,具有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的神圣权力和责任。

立法机关维护宪法和法律的重点,就是纠正行政机关违反宪法和法律的抽象行为,司法机关重点是追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违反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行为。

从我国宪政原则和权力制衡原理进行分析,确立行政机关对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负法律责任都是必要的,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v
v (三)实行政府内部的行政问责制
v 行政问责制是指行政机关内部上级对下级、机构对个人实行问责的制度。

它包括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方面:一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或者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问责。

重点应是公共政策执行情况,对执行公共政策不力的行政机构追究责任。

二是机构对官员个人问责,重点是官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行政机构对官员因渎职等不正确履行职责或者不作为所造成的不良行政后果追究责任。

v
v (四)实行对政府公务员的道德问责制
v 政治忠诚是对我国公务员的基本要求。

政府公务员应该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应该具备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政治理想。

政府公务员应该忠诚于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树立宪法和法律高于一切的信念,自觉地依法行政,在履行公务的活动中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政府公务员还应该严格遵守职业和社会道德,树立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可以考虑在人大建立公务员道德委员会,检查政府机关实施道德规范的情况,对政府公务员(重点是由人大任免的官员)道德水平作出评估,以此作为对政府是否信任和任免政府官员的重要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