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兰陵王入阵曲につい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兰陵王入阵曲について
2.1兰陵王入阵曲的起源及历史故事
北齐兰陵王高肃(约出生于公元541年), 字长恭,是北齐末期文武双全的名将,封爵为徐州兰陵郡王,简称兰陵王。《北史》,《北齐书》中有传。他短暂的一生“忠以事上”,屡建战功, 特别是河清三年(公元564年)芒山大战中,在三军突破周军围城打援的第一道防线后,他亲率五百精骑, 乘胜追击, 冲入十万周军重围,直抵金墉城下,守城齐兵,军心大振,内外夹攻, 溃重围、败周军,解洛阳之围。战功卓著,不仅得到皇帝的封赏,而且在庆功宴上, 他率领能歌善舞的鲜卑族,救勒族的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
「兰陵王入阵曲」內容为一种略有简单情节的节目。这个歌舞讲的是北齐兰陵王高長恭勇冠三軍的作战故事。传说高長恭貌美如同妇人,自认为不足以威慑敌军,每逢作战時就带上一個凶神恶煞般的面具,用來冲锋陷阵。這個歌舞就是歌颂他的勇敢精神的。现有的著作中,最早見于天宝年间的《教坊记》,这就是「兰陵王入阵曲」名字的來源。
2.2保存的现状
中国的雅乐起源于西周,在中国音乐史上持续了几千年的历史。隋唐以来雅乐开始传播于东亚的日本、朝鲜、越南,至今仍然在这些国家和地域传承。而在中国,雅乐的命运在清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衰败之后,由于失去了宫廷舞台而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中。
日本的雅乐自传入之后,经九世纪初的第一次改革后形成了初步的雅乐编制和格局,到了明治时期(1867- 1911 年)雅乐又经历了一次调整。在音乐制度上,太政官下设了雅乐局,从而代替了十个世纪以来的雅乐寮。随后将流落在民间、寺院的各路乐家大统合,对各系统传承的曲目进行遴选,同时对雅乐的记谱法、节奏、旋法等进行了规划和统一。经明治9 年(1876年)和21年的两次调整,制定了称为“明治选定谱”的现行雅乐曲目和乐谱。其中将传承的220余首唐乐删节成70多首,从40余首的高丽乐中选出了25曲,定型为今天的雅乐格局。现在,日本雅乐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结合了当地的音乐文化,成为日本宫廷音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兰陵王入阵曲的东渐
3.1中日最初的音乐交流
隋唐三百余年是中国文治武功最强盛的时期之一,因此在中外音乐文化的融合与交流也达到空前的程度。例如隋代的九部乐及唐代的九部乐和十部乐。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向西域各国延伸甚至到欧洲大陆;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也与日本、韩国(朝鮮)有了更加频繁的往来。日本自隋高祖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至唐昭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先後派出22批「遣隋使」「遣唐使」到中國。這些使团规模宏大,少则一、二百人,多至五、六百人,這些使团担负起文化交流的使命,目的在於吸收唐代文化,包括学习政治、经济、文学、音乐、美术、建筑等。他们对于促进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传播隋唐文化,成了重要的媒介。现今日本奈良正仓院还保留着中国早已失传的唐螺鈿曲项琵琶、螺鈿紫檀五弦琵琶、螺鈿紫檀阮等珍贵乐器,这都是古代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3.2日本兰陵王入阵曲的传入
室町時代所出版的《还城乐物语》提及〈蘭陵王〉乐舞取名爲〈龍王〉,它結合日本當時的舞蹈幸若舞,以舞姿象徴捕捉動物的勇气與姿态。
現今日本皇家宮內厅保存着「左方乐」〈蘭陵王〉,從文獻探查的最早材料是《宋史》卷四八七,列传二四六所載高麗所得,「大晟燕樂」。高麗得到北宋宮廷赠与的「大晟燕樂」此後,乃分为左、右两部「左曰唐乐」,中国之音也,「右曰乡乐」,并故习也。
公元839年遣唐留学生尾张濱主到中国学习雅乐,將毕生精力奉献于雅乐的研究,浸淫60年之久),可说是日本研究雅乐的第一位专家。尾张濱主首先將〈蘭陵王〉乐舞引進日本相撲比賽的输赢之姿。
3.3以兰陵王入阵曲为代表的雅乐传承现状
日本雅乐原本传承于宫廷皇室之中。后来, 由于与佛教与神道的结合,逐渐融入大众的生活流传开来。日本民族具有稽古的民族性格, 崇尚传统根基深厚、历史渊源久长的事物近年,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中和雅正的雅乐也愈加受到青睐, 雅乐的传承出现了好势头。现今日本各地有不少雅乐团体,致力于雅乐的教育、传承与社会推介。众多团体归纳起来,可分成宫廷与民间两大系统。
现目前,日本雅乐最高水准的音乐团体,当是设在东京千代田区皇居内的宫廷雅乐团, 全称为宫内厅式部职乐部。虽然历史上宫中一直有职业乐手,但这个职乐部却是1870 年由京都,奈良,天王寺三地的优秀雅乐师组建的。职乐部的乐师除了担负宫中的例行仪礼演奏,深入钻研演奏技艺,提高艺术修养, 指导有资质的雅乐后学,就是其日常最重要的工作。职乐部每年秋季还有一个特别地公开展演活动, 在宫中专门的舞台上表演雅乐。观众从全国应募者中抽选产生,常常一票难求。展演总是从《国风歌舞》开始, 其间一定穿插《悠纪地方风俗舞》,强调大和传统,形成宫内主流派雅乐的特色。
在众多民间雅乐团体中,奈良春日大社内的南都乐所,日本雅乐保存会京都乐所,天王寺乐所雅亮会,日本雅乐会,东京乐所等机构,都是著名的民间雅乐团体,培养出许多高水准的雅乐乐师,成了雅乐保存和传承的重要载体。这些团体星星点点分布各地,对于日本雅乐的推广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兰陵王入阵曲》作为日本现存雅乐的代表之一,该曲目的乐谱,以及表演工具例如假面,服饰等,都有着相当好的保存。《兰陵王入阵曲》的假面,日本尚存64枚, 分别收藏于博物馆和各地神社。按面具上的铭记最早的两面是十三世纪的,分别铭于日本承元五年( 1 2 1 1 ) 和正元元年( 1 2 5 9 ), 相当于我国南宋中期。最晚的一面铭于宽政六年( 1 7 94 ),相当于清代乾隆五十九年。这些假面,都在日本的博物馆以以及神社中得到相当好的保存。
东大寺《兰陵王》面具日本舞乐《兰陵王》面具
现存曰本兰陵王的演出是由三十多人組成的《蘭陵王入陣曲》雅乐队,身著与中国唐代宮廷乐师服饰相同的乐服。手持乐器步入中央,并以「坐部伎」的形式坐於地楼东侧。乐器有齐鼓(大鼓)、羯鼓(小鼓)、鉦、龙笛、笙,与中国古典乐器相似。乐曲一开始,悠長而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