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态旅游农业发展趋势现状
成都市都市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南方农业South China Agriculture第16卷第1期Vol.16No.12022年1月Jan.2022随着天府国际机场的开通,不仅加快了成都机场国际化发展,也进一步加大了成都市对外开放的能力,成都市在持续巩固中国西部地区金融、经济、科技、文化中心等地位的同时,也全面开启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在全国大都市快速发展背景下,社会对农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需求不断加大,对休闲农业的向往不断加强,大都市近郊区农业集约高效、多功能复合的发展都市农业成为必然趋势,成都市都市现代农业也从城郊农业发展阶段逐步进入现今的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阶段[1],都市农业已经成为成都市近郊区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模式之一。
成都市都市农业在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完善,形成一系列符合当地区域战略、目标定位的都市农业发展模式。
作为西部经济中心,成都市对西部地区各城市的发展起着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其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对西部地区城市近郊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通过查阅论文发现,近五年关于成都都市农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2-3]、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思路[1]、成都市休闲农业[4-5]、推进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6]等方面,较少论文针对成都市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
1发展概况成都市水资源丰富,年总降水量为798.3~1541.0mm ,地形地貌多样,其中平原占40.1%,山地占32.3%,丘陵占27.6%,种植结构持续优化,2020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71.9亿元,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达72.7%,同时,成都市左临龙门山,右靠龙泉山,具有优质的生态环境,拥有悠久的古蜀农耕文化,促使都市农业载体逐年增加,到2020年末培育家庭农场达9223家,全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达1.3亿人次,龙泉驿区双槐村、温江区幸福村、崇州市五星村、蒲江县金花村、新都区回南社区、郫都区青收稿日期:2021-09-28作者简介:钟佳利(1992—),女,四川遂宁人,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区域可持续发展与规划研究。
成都发展休闲观光创意农业的现状与对策
a d p t o b r k~ lp n O llr la u e n u m d( et me t I | ne s r. l a ) C le
K ywo d :f e f a r u u e li r n o r m a rc l r ;p e e t tl s o ne me s r e r s a  ̄、 g [ h r ; es e a d t u i giu t e r it c u s u r s n au ;e u lr a u e s
成 都发 展 休 闲观 光创 意 农 业 的现 状 与对 策
王 占锋 ,冯光 荣
( 都农 业 科 技 职业 学 院 ,成 都 温江 成 6 10 1 3) l 摘 要 :创 意农 l足 将 , _生 产 同 创意产 业 相 结合 的… 种新 型 的农 业产 业 化 运 作 方式 ,对 于 解决 “ 农 ” 问题 和 建 设社 I f , 农、 f j
世 界经济 步入知识 经 济时代 ,随着新 的消 费需求升级 I 。 式 已经 不适 吱时代 发展 的需 求 。从 本质上 讲 , “ 农家 逐 渐在实践 中发展 起来 的新 型农 业发 展模式I 乐 ”模式 仅 仅足 乡绀旅 游 的基础性业 态 ,若 较长 时期 2 成都发 展休 闲观光 创意农 业的现 状和形 式 固化 不 变 ,必 然 会 导 致 乡村 旅 游 发展 的停 滞 甚 至 倒 退 。问题 的核心在 于 ,片面认识 休 闲观 光农业 乡村旅 21 发展现状 . 游 的发展空 问 ,人 为地割 裂 了农 业 内部第 ~产业 、第 经过 改 革 开放 3 0多年 的发 展 ,成 都 已成 为经 济 二产业 、第 产业 的关 系。只有进 一步拓 展农业 经济 繁 荣 ,人 民 比较 富庶 的地 区。近年来 ,成都 又 以全新 的 多元 价值 ,对 乡村旅 游进行 深度 开发 ,充分挖 掘产 的理 念定位农 业 发展 的路 子 ,推动 现代农业 建设 ,积 业 内涵 价值 ,才能确 保其长期 可持续 发展f j 1 。 极开拓农 业 新功能 ,休 闲观光农 业 发展方兴 未艾 。据 粗 略统计 ,成都 市所 辖 t 区 ( 、县 )农 村现 有 9个 市 1 创意农 业的 内涵 农业 观光旅 游休 闲点 达 50 0家 以上 ,年 接待游 客达 0 综观 国 内外农 业发 展 ,不雅 发现今 天 的农 村经 济 到 15 0万人 次 ,年创 收 75亿元 左 右 ,其 中纯 收人 0 . 是农 业经济 、工业 经济 ,以及 知识经济 等各种 经济形 可达 1 . 元 ,年 收人 占农 业 总产 值 5 5亿 %左 右 ,并 呈 态 的交错与混 合 ,其 发腱理 念 与以前 已经有 了根本性 现 增加 趋 势p 1 。渐露 头 角 的休 闲观 光农 业 ,在 丰富 人 区别 ,出现 了一 新 的提 法 和概 念 ,例 如新 田 园经 们 生活 ,提高人 们生活 质量 ,带动农 村经济 发展 ,特 济 、绿 色农 业 、 ( 院)生态 农业 、休 闲农 业 、精 致 别是 对提 高土地 利用 率 、拉动 种养业 、催生农业 商贸 庭 农业 、品牌 农业 、新产 业复合 体等 。其 中 ,新 田园经 服务业 发展 和农村 劳动力 转移 等方面显示 出积极 的作
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随着城乡统筹进程加快,成都市紧紧围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一、三产业联动融合,进一步开发利用乡村旅游资源,旅游景点增多、规模扩大、功能拓宽、分布扩展,乡村旅游在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农村收入增加、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截止2008年底,成都市拥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6个,特色旅游镇6个,旅游特色村11个,乡村酒店7家,农家乐7000余家(证照齐全3090家),其中星级农家乐516家,以农业观光休闲为主题的国家A级旅游景区3个;2008年仅农家乐接待游客达4525.5万人次,实现旅游接待收入超17亿元,直接从业人员达3.6万人,带动相关就业人员50余万人,税收达5153.67万元;2008年虽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影响,全市农家乐旅游接待人数较2007年仍增加了446万人次,接待收入增加了31835万元,税收增加了989万元。
乡村旅游已成为市民和游客的重要休闲方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一)乡村旅游主要特色一三产业互动,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依托自然生态、农业资源、田园景观、民风民俗、独具特色的传统饮食和各种节庆活动,以观光、休闲、度假为导向的乡村旅游成为成都市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目前,成都市乡村旅游逐步形成以岷江、沱江河都江堰灌区等水系资源、龙门山带、龙泉山带等山地自然环境和川西平原乡村田园风光为载体,将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相互融合发展态势。
主题旅游活动引领乡村旅游发展。
各地注重挖掘特色资源,积极宣传推介本土风味特色,策划包装了一批主题鲜明、区域特色浓郁的乡村旅游产品,如龙泉驿区国际桃花节、彭州国际牡丹节、蒲江光明樱桃观光、成佳茶文化体验等乡村主题旅游活动以乡村观光、休闲、体验为特色吸引了大批游客。
各地极富特色的休闲旅游、山地旅游、古镇旅游、美食旅游等乡村旅游活动呈现多元化、主题化发展趋势,引领着成都市乡村旅游的发展。
成都市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扎实推进农村改革,现代农业取得长足发展,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09年,我市农业增加值达267.8亿元,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 7129元,增长10%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1.1亿元,增长3.7%。但相对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我市农业发展尤显不足,主要表现在:种植业和养殖集约度低,标准化程度不高;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农业专业技术推广人才比例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农产品物流体系薄弱,加工转化能力不强,品牌优势不明显。
(6)外销及加工蔬菜。建设优质高效外销蔬菜生产基地135万亩,分别为:龙泉驿区4万亩、青白江区5万亩、新都区15万亩、温江区2万亩、都江堰市14万亩、彭州市25万亩、崇州市8万亩、金堂县15万亩、双流县15万亩、郫县15万亩、大邑县9万亩、新津县8万亩。
(7)反(错)季蔬菜。建设生态高效反季节或错季蔬菜生产基地40万亩,分别为:新都区2万亩、温江区1万亩、都江堰市3万亩、彭州市10万亩、邛崃市3万亩、崇州市2万亩、金堂县10万亩、双流县2万亩、大邑县5万亩、蒲江县2万亩。
其他 142 32 142 33
小计 680 276 680 280
油菜 140 21 140 23
蔬菜 城市蔬菜 102 180 105 195
外销蔬菜 133 235 135 240
反季蔬菜 40 71 40 75
小计 275 486 280 510
特色水果 猕猴桃 25 15 25 16.5
(4)油菜。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双低油菜生产基地140万亩,分别为:青白江区6万亩、新都区10万亩、温江区3万亩、都江堰市8.7万亩、彭州市10万亩、邛崃市22万亩、崇州市17万亩、金堂县15万亩、双流县12万亩、郫县7.5万亩、大邑县13.5万亩、蒲江县8万亩、新津县7.3万亩。
成都文旅产业的发展趋势
成都文旅产业的发展趋势成都是中国西部地区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近年来,成都文旅产业迅猛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瞩目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本文将从文旅产业发展的背景、现状和未来趋势等方面,对成都文旅产业的发展进行探讨。
一、成都文旅产业发展的背景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
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成都是川菜的发源地,在饮食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此外,成都还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等著名景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另一方面,成都的经济发展也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成都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和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人们对文化和旅游消费的需求日益增长,进一步推动了文旅产业的发展。
二、成都文旅产业的现状1. 规模不断扩大成都文旅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成都市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成都市旅游总收入达到了约7348亿元,同比增长约15.1%。
成都已经成为中国内地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城市,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同时,成都的旅游接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2019年接待游客超过了1.3亿人次,同比增长18.2%。
2. 产业结构优化成都文旅产业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传统的旅游业已经逐渐向文化创意产业和生态旅游业转型。
成都市政府提出了打造“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文化旅游创新高地的战略,逐步推动文旅产业的创新和升级。
成都自贸区成立以来,也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成都自贸区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业与金融科技、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融合,促进文旅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3. 文化品牌塑造成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成都市政府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比如成都国际音乐节、成都植树节等,这些文化节庆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也提升了成都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
成都乡村游发展概况及未来趋势
25-50人群广告策略
增设小孩娱乐设施。 体验,种植家庭树。 体育设施:网球场,羽毛球场等,满足青
壮年健康需求。 引入高档花卉植物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出售,家装。 平常公司聚餐、开会等。充分开发周一至
周五客源。团体价格。
50岁以上人群特点
退休,闲暇时间多,常和退休朋友聚会。 节约。 特别注意健康。 容易感到孤独,渴望多和孩子们在一起。 夏天爱到山中常住避暑。 公交车出行或儿女接送。
因短假期限制,假期前向周边城市地区宣 传。吸引短中途游游客。
谢谢!
18-25人群广告策略
给社团组织等团体优惠价格。 环境优美。 体验,种植情侣树。 增设体育设施,网球场,羽毛球场等。符
合年轻人好动的个性。 骑马,自行车 花卉、根雕博物馆,教育孩子。
25-50人群特点
工作压力大,只有周末闲暇。 关注孩子成长。 关注健康。 消费较高,要求较高。
三。农科村现状
1。不足: 卫生状况不佳 菜品单一,菜品质量不够好 停车场面积太小 设施不完善:会议室,体育设施,住宿,
儿童游乐设施等 离城市较远
三。农科村现状
2。优势: 小假使短线游火爆 名号响亮 环境优美 文化底蕴浓厚:子云亭 骑马、租自行车等娱乐健身活动 购物:花卉、盆景、根雕等
50以上人群广告策略
宣传交通便利。 周一到周五价格优惠。 完善医疗设施。 菜品健康,合口味。
七。广告效果预测
消费额:严格统计消费人数及消费额,每 月总结分析消费额的增减及原因,积极改 进,及时调整。
二次重游率 入住率 游客意见搜集
六。广告地区
主要是在成都学习的大学生以及居住、工 作的人。
成都农业的发展趋势
成都农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民就业方式的多样化,成都农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在未来的发展中,成都农业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一、规模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趋势:成都市农业将逐渐向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方向转变。
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规模化经营成为必然趋势。
农业产业化将进一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都农业发展将更加注重质量而非数量的增长,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质量,逐步满足人民对高品质、安全的农产品的需求。
同时,通过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技术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三、农业农村一体化发展:成都市将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市与农村的互动和资源共享。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事观光农园等丰富多样的农业旅游项目,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提升农业的附加值,推动农业农村一体化发展。
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成都农业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实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生态效益。
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五、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农产品品牌化:成都农业将加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深度融合。
通过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销售的全过程控制,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培育和推广农产品品牌,提升成都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六、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经济转型:成都市将通过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展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七、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成都市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
同时,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培养一批懂农业、懂信息化的专业人才,推动农业全面发展。
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2
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了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
这样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逐渐从新农村发展出来,带动了旅游业和乡村的发展与建设。
本文从成都乡村旅游发展背景现状,讨论了成都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并提出的相应对策和新的方向。
[关键词]乡村旅游新农村成都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tourism of Chengdu[Abstract]in recent years, ruraltourism has become a new bright spot of tourism. Such a new tourism model gradually from the new ruraldevelopment,promote the developmentand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and rural. This article from the status quo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background Chengdu,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in Chengdu and puts forward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new directions.[keyword] rural tourism and newrural Chengdu一、乡村旅游的概述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经营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为主要吸引物,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餐饮和购物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对成都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一、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兴起于20 世纪80 年代末的成都农家乐,经过近20 年的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成都的旅游品牌和亮点。
农家乐作为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的雏形,从产生到发展、从一家一户经营到规模整体开发,经历了自然发展、竞争发展和规范发展3 个阶段。
从农家乐发展历程来看,农家乐旅游不仅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且是始终围绕着国家的农业产业政策,服务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同时也顺应了当前保护环境、倡导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旅游发展趋势,它体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目前,成都市乡村旅游已基本形成了以农家乐、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农业产业基地、旅游古镇、森林公园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据不完全统计,成都市农家乐已达到5592 家,比2003 年净增1313 家,增长了25 % ,星级农家乐达到300 余家。
以农家乐为主的成都市乡村旅游经营形式由一家一户经营逐步发展为合户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经营内容由单一为游客提供周末休息、餐饮、茶水、棋牌逐步发展为提供休闲、度假、娱乐、养生、会议等服务;投资经营主体由以农户为主逐步发展为由城市居民、企业、团体、机构大量投资;服务方式随着开业条件和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标准的推行由自发粗放逐渐走向规范。
一些地方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按旅游景区标准进行村镇建设,打造了一批“一村一品”、“一户一园、一园一景”的旅游型村镇,这些“城市中的乡村”成为了城市居民及外来游客休闲观光的热点和亮点。
如锦江区三圣乡红砂村“花乡农居”、郫县友爱镇农科村、龙泉驿区兴龙镇“万亩观光果园”、都江堰市青城镇“青城红阳猕猴桃、青城绿茶基地”均已成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其中“花乡农居”一开始就按照国家AA 级旅游景区进行建设“, 三圣花乡”和“农科村”已分别成功打造为国家AAAA 及AAA 级旅游景区。
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民由务农到务工再到经商的就地转变,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促进了运输、加工、销售、餐饮、住宿和修理、环卫等服务业发展。
成都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第4章成都休闲农业开展的现状分析4. 1成都休闲农业开展阶段成都休闲农业开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总结成都农家乐的开展根本可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萌芽阶段(1987-1991)位于成都市近郊的都县友爱民俗旅游村是全国农家乐的发源地之一,该村依托其传统的盆景苗圃优势,开展民俗旅游。
该阶段农家乐作为传统农业的结构调整的产物,传统农业的后续产业或替代产业而出现;第二阶段:开展阶段(1992-2002)四川省委领导正式题名农家乐,并确立成都农家乐开展“先开展后标准〞的指导思想;第三阶段:标准阶段(2002-)成都对农家乐实行标准化管理,出台标准标准,幵展星级农家乐评选,景区提档升级,塑造形象、打造乡村品牌_。
新时期出现了如休闲庄园、家庭农场等新的形态,其间经历了近二十年的风风雨雨。
随着时间的推移,乡村优美的环境,方便的生活效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光游客,餐饮效劳需求量也增大,先行者的成功经营之道带动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驱使下相继参加到开展休闲农业旅游的行列中。
目前较知名的休闲农业旅游地主要有都县友爱农科民俗村、润德兰园、锦江三圣花丼之乡、龙泉花果山、书房村、双流永安休闲农业旅游区等。
经过多年历程,成都休闲农业开展以形成以都县农科村以农家乐为主的休闲农业,龙泉山泉镇桃源村以赏花为主的观光旅游农业,彭州以商品蔬菜供给为主的生产农业,大邑双流以采摘草萄、葡萄、蓝萄、水蜜桃、枇杷为主的体验农业。
虽然休闲农业开展多种多样,但总体其休闲农业产品而言还处于休闲农业开展的初级阶段,产品比拟单一,效劳设施比落后等。
4. 2成都休闲农业开展状况4. 2. 1休闲农业经营状况(1)总体收入状况。
成都市地处西南,气候适,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具备开展休闲农业的良好条件。
都县农科村首创了以“农家乐〞旅游为代表的休闲农业,为人们提供了集“吃、住、购、赏〞为一体的旅游形式,受到了人们的追捧。
农科村经过不断的开展,最终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区〞。
成都近郊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郫县、龙泉驿为例
成都近郊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郫县、龙泉驿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生态休闲和农业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加。
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城市,其近郊地区的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模式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以郫县和龙泉驿为例,深入探讨成都近郊生态农业旅游的开发模式,以期为全国其他地区的农业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郫县和龙泉驿作为成都近郊的代表性地区,其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各具特色。
郫县以其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打造了集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区;而龙泉驿则依托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农业产业,发展了以生态农业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本文将首先分析成都近郊生态农业旅游的背景和现状,包括政策环境、市场需求、资源条件等。
在此基础上,将重点探讨郫县和龙泉驿生态农业旅游的开发模式,包括开发理念、空间布局、产业融合、品牌建设等方面。
通过对两个案例的深入剖析,本文旨在揭示成都近郊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成都近郊生态农业旅游的持续发展,也对全国其他地区的农业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为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
二、生态农业旅游概述生态农业旅游是一种将农业生产和旅游活动相结合的新型旅游模式,它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结合生态理念,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体验农业乐趣的旅游体验。
生态农业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类型,也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生态农业旅游中,游客可以参观农业园区,了解农业知识,体验农业劳作,品尝农家美食,享受田园风光,从而放松身心,提升生活品质。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多,生态农业旅游逐渐受到游客的青睐。
特别是在城市近郊地区,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潜力巨大。
城市居民对于亲近自然、体验田园生活的需求日益强烈,而近郊地区的生态农业旅游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成都旅游发展现状
成都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成都旅游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渐成为国内外旅游者眼中的热门目的地。
成都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美食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品尝美食。
首先,成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著名的景点包括武侯祠、杜甫草堂、春熙路、锦里和宽窄巷子等。
这些景点展示了成都的历史和文化魅力,吸引了无数游客的光顾。
其次,成都以其独特的美食文化而闻名。
成都的美食有着丰富的品种和独特的味道,成为了各地游客到成都必尝的美食之地。
火锅、串串香、川菜都是成都特色美食的代表。
成都还有著名的夜市,如锦江之夜,吸引了众多食客的流连忘返。
再次,成都的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
成都拥有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包括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东站和成都南站等。
旅游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轻松抵达成都,方便快捷。
此外,成都还有众多的高品质酒店和旅游服务机构,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住宿和便捷的旅游服务。
最后,成都还注重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
成都市政府提出“绿
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大力推广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
城市周边的乡村和自然景观成为了游客们的新宠,旅游者可以在这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体验农村的生活和文化。
总的来说,成都旅游发展现状良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通过丰富的历史文化、独特的美食文化、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成都正在成为一个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相信在未来,成都的旅游业会更加繁荣发展,为城市的经济增长和文化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成都农业文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成都农业文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成都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城市,其农业发展一直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成都农业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成都农业文明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成都农业文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成都市政府提出了“绿色、创新、高效”的农业发展理念,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推动农业现代化。
其中,农业科技的进步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不断提高。
此外,成都还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培育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然而,成都农业文明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土地资源的减少和农民劳动力的流失,给农业发展带来了困难。
其次,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确定性。
此外,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也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
在未来,成都农业文明的发展将面临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将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
成都将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推进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加强农村土地保护和利用。
成都将加大对农田的保护力度,推进农地的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第三,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
成都将加大对农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第四,加强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
成都将打造农业旅游品牌,推动传统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成都市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首先,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
其次,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农业科技的转化率。
第三,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的条件。
第四,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最后,成都农业文明发展也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他们的意识和能力,鼓励他们参与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2)
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2)关于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二、成都市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成都市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模式主要模式近年来,成都市乡村旅游迅猛发展,锦江区、郫县、双流县和都江堰等县市区已成为全国闻名的旅游热点和知名的乡村旅游品牌,其发展模式和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郫县友爱镇农科村发展特种园艺景观模式。
农科 4村是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地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中国盆景之乡核心地带。
该村田园风光秀美怡人,四时鲜花不断,季季草木常青,被誉为“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大型农民花园”。
农科村旅游接待景点有100多个,可同时接待游客1万多人,该村农民年人均收入6万多元。
农户培植的各种各类奇异苗木花卉、盆景等创意园艺景观,造型千姿百态、美轮美奂,既是商品,又是景观,大小不等,价格不同,售价从几十元到十几万元不等。
农家小院里以造型各异的特种园艺美景为依托,设置了客房、餐饮、秋千、滑梯、转圈椅、台球、茶座等休闲、娱乐、度假配套服务设施。
经营机制非常灵活,能住、能吃、可游、可商、可农,旅游接待服务和农工两不误。
这种“农家乐”方式把100多家农户串联成片,以合作经营模式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既是盆景苗木经营销售的平台,又是游客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二)锦江区三圣花乡“五朵金花”模式。
三圣花乡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东南郊,距成都市区仅12公里。
锦江区利用紧邻大城市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创造性地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荷塘月色、江家菜地、东篱菊园五个符合当地民俗风情并各具特色的新农村风貌,称为“五朵金花”。
其中,花香农居以休闲餐饮文化为主;幸福梅林则充分展现传统花卉文化;荷塘月色营造了音乐、绘画等艺术文化的创作、欣赏天堂;江家菜地以特色农耕文化为主;东篱菊园则创造出具有优美意境的人文文化环境,形成了以春有红砂之百花、夏有万福之荷花、秋有东篱之菊花、冬有幸福之梅花、江家菜地体验休闲农事的乡村休闲观光旅游新亮点。
成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成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成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在城市化进程中得到了快速发展。
休闲农业是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创建生态乡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首先,在成都周边地区,休闲农业已经成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选择在周末或假期驱车前往农村,体验农事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一些农家乐、农庄和农家民宿因此迅速崛起,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农村体验。
其次,成都的休闲农业也注重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转变思维,从传统的农作物种植转向种植有机蔬果、养殖有机家禽等。
这些农产品以绿色、健康的形象出现在城市市场,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同时,一些休闲农业园区也搭建了线上平台,直接与消费者进行交流和销售,提供了便捷的购物方式。
另外,政府也在休闲农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政府加大对休闲农业项目的扶持力度,提供了资金支持、政策优惠和资源整合。
此外,政府还积极引导休闲农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如发展乡村特色民宿、农产品加工等。
这些措施促进了休闲农业的多元化发展,推动了农村经济的繁荣。
然而,成都休闲农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农村劳动力流失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资源日渐减少,给休闲农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制约。
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休闲农业项目缺乏特色和创新,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
综上所述,成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正在不断改善,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政府和农民应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推动休闲农业的创新和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休闲农业从业者也应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提升农产品的品牌形象,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
成都地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特色_问题与前景探讨
●经济学研究收稿日期:2012-02-20基金项目: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1BZZ060)作者简介:吴晓燕(1969-),女,四川大竹人,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农村经济与政府治理研究。
成都地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特色、问题与前景探讨①吴晓燕,吴记峰(西华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四川南充637009)摘要:成都因地处平原,交通便利,城乡联系比较紧密,休闲文化传统深厚,旅游观光农业得到了较好发展。
从具体模式上看,既有传统的农家乐型,也有现代的观光农业———花木观光、果木观光、民居观光,还有参与体验型等。
但成都的旅游观光农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假日依赖性和季节依赖性强,观光群体仍以成都及周边居民为主、辐射作用小,现代观光农业模式尚未成为主体,政府的直接推动强于市场的引导,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等。
历史及现实优势使成都的观光农业还有许多发展空间。
关键词:成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中图分类号:F59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684(2012)03-0052-07The Characteristics ,Problems and Prospects of the Recreation andSightsee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engdu AreaWU Xiao-yan ,WU Ji-feng(Political Science Institute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9,China )Abstract :As Chengdu is located in the plains ,its transplantation is well developed ,and the urban and the rural are closely linked.Besides ,its leisure culture tradition has a long history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gets better develop-ment.As for the specific mode ,it has both the traditional joyous farmer's house and modern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such as flowers sightseeing ,fruit tree sightseeing ,residential sightseeing ,participating and experiencing and so on.But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in the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much more dependence of the holiday and season ,tourist groups mainly from Chengdu and the surrounding population ,modern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be-ing not the main body ,the government's direct promotion being stronger than the market's guide ,shortage of the in-ner power of the development and so on.History and reality advantage of Chengdu makes its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full of much development space.Key words :Chengdu ,recreation and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eco-tourism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在西方国家已经拥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形成了相当可观的规模,并在美国、欧洲、日本以及我国台湾等国家与地区相继开发出了传统休闲观光农业、都市型休闲观光农业、科技型休闲观光农业、奇异型休闲观光农业等多样的发展模式。
成都乡村旅游资源特色及客源市场分析
成都乡村旅游资源特色及客源市场分析一、成都乡村旅游市场发展背景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异军突起,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特别是作为“中国农家乐发源地”的成都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成都近郊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无论在发展水平、规模、经济总量增长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都居全国领先地位。
据统计,成都市所辖的19个区(市)县的“农家乐”达5000家以上,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以上。
仅2005年,成都市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2038万人次,实现接待收入7.3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收入16.3亿元。
全市乡村旅游直接吸纳农村就业人员7.8万人,带动相关就业39万人,其中80%以上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
二、成都乡村旅游市场分类及特点根据成都乡村旅游的实践,主要呈现出三种类型的乡村旅游类型:都市郊区型、景区周边型和独立资源型。
其中以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花乡“五朵金花”、郫县友爱镇农科村为代表的都市郊区型是目前发展最为普遍、最快、比较成熟的乡村旅游类型。
1、都市郊区型资源特点所谓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是指依托大城市的市场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类型。
一般位于城市游憩带(城乡结合部),这是目前我国比较普遍、比较成熟、市场潜力较大、效益较好的一种类型,它主要是充分利用都市郊区相对城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环境,地缘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而发展起来的。
(1)区位条件优越此类乡村旅游主要位于城市郊区、城乡结合部,依托乡村差异性的资源和对城市市场的相邻关系发展起来。
如AAAA级乡村旅游风景区三圣花乡位于成都市区东南郊,由二环路成龙路口出发沿成龙路仅有5公里。
北湖风景区乡村旅游地处成都市北郊风景区,东接龙青环线、西至三环路、南临成渝铁路,北靠成绵高速,横跨龙青路。
龙泉花果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境内,距成都15公里。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成都乡村旅游已经形成了城东、城西、城南、城北环城乡村休闲旅游带,主要集中在距市中心仅十几公里主要交通干线和支线公路的两侧。
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
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经济活动。
在新时代背景下,旅游业更是成为了中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之一。
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本篇文章就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发展战略进行探讨。
一、成都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成都市是全国十大旅游城市之一,拥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成都市的旅游业已经形成了以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商业旅游、三城联游等多种旅游业态为主的产业体系。
截至2019年底,成都市共有旅游景区市级以上的旅游景区630个,拥有星级饭店2400家,其中五星级酒店数量达到35家。
成都市的旅游业已经初具规模和品牌优势,其中高新、天府等常年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
但是,成都市旅游业发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旅游行业发展不够均衡。
成都市城区及其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和开发,但是大川、松潘、九寨沟、康定等蜀山片区的旅游资源开发还比较不足,游客增长不够明显。
其次,旅游业的产品不够多样化。
成都市旅游业的主要产品为美食、美景和川剧等传统文化,市场存在同质化现象。
1. 旅游业大数据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旅游业正逐渐向大数据化、智能化趋势发展。
可以通过大数据了解游客偏好、兴趣、习惯等,提供更精准、个性化的旅游服务。
对于成都市而言,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探索新的旅游模式,例如社交旅游、定制旅游等,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2. 突出旅游品牌建设旅游品牌是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都市在打造“天府之国”这一品牌上非常成功,将“舌尖上的成都”“夜经济之都”等品牌成功输出。
在未来,成都市旅游品牌建设需要更重视市场开拓、品牌传播等,更好地推广成都旅游品牌。
3. 旅游业融合发展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成都市旅游业从文化、生态、商业、三城联游等角度,可以与其他行业进行深度融合。
例如,文化旅游可以与演艺、电影、动漫等行业进行融合,在旅游行业打造文旅融合的新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生态旅游现状
1.区位条件好,环境优美
成都近郊农业生态旅游区(点) 一般以经济较发达的城镇为依托,主要分布于城郊结合部、郊外的交通要道旁或花卉、果林集中种植地。
其秀丽的乡村风光、便捷的交通易于吸引经济条件较好、出游率高的城市居民。
这些旅游区(点) 目前已成为城市居民周末、短期节假日休闲、度假的热点。
2.农业生态旅游产品类型多样
目前的农业生态旅游虽然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已形成了产品类型多样化的特点。
已开发的农业生态旅
游产品类型有以下三种类型:
1) 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点。
这是以特种种植业(花草、盆景、果园) 为依托,进行旅游观光活动的农村田园、庭院旅游点,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一般仅限于观光、休憩。
如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花卉基地、蔡思成林园等园林、花卉、盆景观光旅游点属于此类型。
2) 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区。
这是以生态农业产业资源为依托成片开发多个庭院、成片田园旅游点构成旅游活动场所,并注入旅游服务的大面积旅游区。
相对前一类型而言,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区不但旅游活动的空间范围较广,而且游客可以进行观光、休闲、娱乐、参与农事劳作、体验民俗风情、学习农业知识、购买生态农业商品等旅游活动。
如郫县农科民俗村以及龙泉驿区以“春赏花、夏秋品果”为主题的农业生态旅游区均属于此类型。
3) 农家庭院餐饮娱乐点。
这仅是利用农家庭院幽静的环境,开办饮食、茶水和棋牌服务的独立旅游点,如郫县茶竹居、双流华阳镇的三江园、玉竹园等。
这一类型的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在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初期比较盛行,现在已逐渐走向衰落。
3..农业生态旅游活动满足了游客的多种旅游需要
农业生态旅游活动集观光、休闲、娱乐、餐饮、简单农事劳作于一体,具有一定的参与性和趣味性,能让游客在轻松闲适的旅游参与过程中领略乡村的自然美,感受淳朴、恬静、闲适的乡村生活,体验劳动乐趣,满足了游客回归自然、体验乡村生活、增长农业知识、放松身心的需求。
4.消费水平低,适于各阶层旅游者
目前农业生态旅游的消费水平普遍较低,城市各阶层居民都能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选择消费
层次,体验相应的旅游经历。
5.经营方式灵活
农业生态旅游的经营方式非常灵活,经营者可以根据地域差异、季节变换、游客需求提供不同特色的单一性或综合性农业生态旅游产品。
经营者可以是自己具有资源条件开发农业生态旅游的农户,也可以是租赁农户的田地从事经营活动的集体企业、个体商家或下岗职工。
成都生态旅游发展趋势
1.农业生态旅游开发应遵循一定原则
农业生态旅游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满足游客需求、获取经济效益为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旅游业和农业共同发展原则;保护生态环境原则;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体现生态农业特色原则;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原则。
只有在以上目标和原则的引导、控制下对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才能避免和解决农业生态旅游业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2.先规划,后开发,合理利用农业生态旅游资源
发展农业生态旅游首先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环境、气候、农业资源的基础上,针对各地资源特色进行合理规划。
规划要体现以下内容:对产业布局、客源市场、发展目标、开发策略进行科学的策划和预测,并有重点的分期发展资源特色鲜明、发展条件优越、市场前景好的地区;开发过程中要进行综合性、多样化的旅游活动项目设计,运用生态学原理对农业进行合理配置,把生态观念、现代科技、农业知识、农业工艺、民俗文化蕴涵于农业景观和旅游活动中,使农业生态旅游能体现其内容的广博性、生态性、生产性、文化性、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趣味性;达到既满足游客需要,又促进农业和旅游业共同发展的目的。
3.实施“政府主导型、农户参与型”发展战略
对于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农户是发展主体,政府应是积极的引导者。
政府应为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编制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计划并制定完善的主导政策、布局政策、投入产出政策、价格政策、资源开发政策等政策体系;研究和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经营法规,使农业生态旅游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帮助农户优化以农业结构、旅游产业结构、旅游商品结构为主的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结构;此外,还要利用优惠的产业政策引导和扶持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开发。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优美秀丽的田园风光、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淳朴的乡风民俗是农业生态旅游赖以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也是对游客最具吸引力的优势资源。
只有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才能维持农业、旅游业共同可持续发展。
对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5.对景区进行生态旅游规划
对景区进行生态旅游规划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
生态旅游规划应有强烈的生态意识,旅游产品和旅游设施等都必须生态化。
旅游地规模设计也应与资源的环境容量相适应,不应超过其生态稳定性的限度,以保持其有完全的更新能力为基本准则。
在进行景区规划和景点的生态设计时应明确指出在生态旅游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景观的设施,并尽量减少旅游住宿、餐饮、交通、通讯、管理等设施。
旅游垃圾应在不污染空气、水体和土壤的情况下正确处理。
区内也应避免住宿过多的游客以及管理人员,严格限制旅游活动的范围。
6.改善旅游设施条件,提高服务质量
各农业生态旅游区应多方筹集资金改善交通、娱乐、购物设施,营造舒适的旅游硬环境。
应通过行业知识、服务技能培训,制定规范化服务标准,建立服务质量监督委员会等方式促进服务水平提高,培育高质量的旅游服务软环境。
7.加强对农业生态旅游商品的开发工作
对农业生态旅游商品的开发应突出其特色和生态性。
要充分挖掘生态农产品的各种用途,用都市人崇尚的无污染农产品开发出品种多样、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特色绿色食品和富有特色、具有观赏性或实用性、蕴涵了当地生态农业旅游资源特征和农业文化特征的旅游工艺品,以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增加旅游地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