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法的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程评分标准
拔罐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拔罐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https://img.taocdn.com/s3/m/e8e615ecb7360b4c2f3f6402.png)
拔罐的顺应证及禁忌证
拔罐疗法具有明显的缓解痛苦悲伤后果,外科的急性腰扭伤.慢性软组织毁伤,或是内科的头痛.腹痛.胆绞痛.风湿痛,都可以用拔罐疗法.
刺络拔罐的镇痛后果尤为明显.中医以为“公则不痛,痛则不通”,痛苦悲伤多因经络阻滞,气血瘀阻.刺络拔罐能有用地去瘀行血,通经活络,临床经常应用于治疗各类痛苦悲伤.现代医学也以为,刺络拔罐刺激了某一局部的神经,调节了响应部位血管和肌肉的功效,反射性解除血管和腻滑肌的痉挛,产生了明显的止痛后果.
别的,用本法治疗的顺应症还有:伤风.风行性腮腺炎.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冠芥蒂.心律不齐.中暑.肺水肿.急性胃肠炎.胃痛.小儿消化不良.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糖尿病.头痛.胁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腰背痛.痛经.月经不调.乳腺炎.术后肠粘连.荨麻疹.带状疱疹.产后缺乳.牙痛.扁桃体炎.面瘫.毒蛇咬伤.疮疡初起.近视等.
1风湿痹痛及各类神经麻木
2脏腑功效杂乱
3急慢性痛苦悲伤
4疮疡初起未溃等外科疾病.
禁忌证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
1.凝血机制不好,有自觉性出血偏向或毁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应用拔罐疗法,如血友病.紫癜.白血病等.
2.皮肤轻微过敏或皮肤患有疥疮等传染性疾病者不宜拔罐.
3.恶性皮肤肿瘤患者或局部破损溃烂.外伤骨折.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损掉弹性者,局部皮肤不宜拔罐.
4.怀胎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及乳部不宜拔罐,拔其他部位时,手段也应轻柔.妇女经期不宜拔罐.
5.肺结核运动期.
6.重度心脏病.心力弱竭.呼吸衰竭及轻微水肿的患者不宜拔罐.
7.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不宜拔罐.
8.重度神经质.全身抽搐痉挛.狂躁不安.不合作者,不宜拔罐.
9.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劳者,慎用拔罐.。
拔罐法的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程评分标准课件
![拔罐法的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程评分标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ce9f5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1.png)
咳嗽
总结词
拔罐法对咳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能 够改善咳嗽引起的胸痛和不适感。
详细描述
咳嗽时,拔罐可以刺激相关穴位,缓 解胸痛和不适感,同时能够促进呼吸 道分泌物的排出,有助于缓解咳嗽症 状。
哮喘
总结词
拔罐法对哮喘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能够缓解哮喘发作时的呼吸困难。
详细描述
哮喘发作时,拔罐可以刺激身体穴位,舒缓呼吸道的痉挛,缓解呼吸困难,同 时能够促进身体内痰液的排出,有助于控制哮喘症状。
拔罐法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 程、评分标准
目录
• 拔罐法概述 • 适应症 • 禁忌症 • 拔罐流程 • 评分标准
01
拔罐法概述
定义
拔罐法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在皮肤 上吸附罐具来产生负压,使局部组织 充血、淤血,从而起到舒经活络、行 气活血、消肿止痛等作用。
拔罐法具有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 疗效显著等特点,因此在临床和家庭 中广泛应用。
具体标准
根据患者拔罐前后的症状变化,如肌肉紧张度减轻、疼痛程度缓解等,以及恢复时间的长短,对拔罐效果进行量 化评分。可采用五级评分法,如0-4分,其中0分表示无效,4分表示效果显著。
服务态度评分
服务态度评分
在拔罐过程中,技师的服务态度对于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技师的服务态度进 行评分也是评价拔罐效果的重要方面。
辅助工具
准备毛巾、纸巾、消毒液 等辅助工具,用于擦拭拔 罐部位和清洁拔罐器具。
注意事项
检查拔罐器具是否符合安 全标准,避免使用不合格 或破损的器具。
选择体位
舒适体位
选择一个让患者感到舒适的体位 ,如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等 ,以便患者能够保持安静并放松
身体。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拔罐(气罐、火罐)技术操作流程与考核评分标准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拔罐(气罐、火罐)技术操作流程与考核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d5d8816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14.png)
题目:拔罐(气罐、火罐)技术操作评分表
编号:ABCD-GC-B-
OO I .2 制订日期:2009.
修订日期:2022.12.31 版次:2 页数:共页
题目:拔罐(气罐、火罐)技术操作评分表
编号:ABC D-CC-B-OOI.2 版次:2
制订日期:2009.7.28修订日期:2022.12.31页数:共页【发生原因】
1、操作不当,酒精棉球过湿,罐口与人体皮肤沾上酒精,导致局部皮肤烫―伤;
2、酒精棉球点燃后,未伸入罐内中下端,碰及罐口,导致玻璃罐的罐口被烧烫;
3、应用闪火法时,燃烧的纸片不慎掉到皮肤上;
4、患者配合
不佳。
【临
床表现】
1、患者感到局部疼痛;
2、皮肤出现烫伤的红斑,甚至出现水泡。
【预防处理】
1、操作前,需要先评估患者的配合度;
2、酒精棉球干湿适宜;
3、操作时,酒精棉球燃烧后,应伸入罐内中下端(不可碰及罐口),玻璃罐罐口温度适
宜;
4、避免使用闪火法;
5、操作过程中及时询问患者感受,观察局部皮肤,特别是感觉疼痛不适时;
6、拔罐后,向患者宣教,保持治疗处皮肤清洁,注意保护皮肤,勿用力揉搓,洗澡。
7、如果出现皮肤有烫伤,不宜再在此处进行拔罐,予以烧伤湿润膏外涂,有水泡时用注射针筒抽吸。
火罐的适用范围、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火罐的适用范围、注意事项和禁忌症](https://img.taocdn.com/s3/m/2555a150c850ad02df80410b.png)
火罐疗法一、适应症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
适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脘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
二、注意事项1、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
若体位不当、移动、骨骼凹凸不平。
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用。
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
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
2、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引起皮肤起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仅覆以消毒纱布,防止摩擦即可。
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以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3、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
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身体虚弱者不适合拔火罐。
身体虚弱者体内阳气不足,如果再拔火罐会导致阳气更加不足,更加破坏了自身的阴阳平衡。
所以身体虚弱,阳气不足,尽量不考虑拔火罐。
4、有肺部基础病的患者,如慢阻肺、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不适用拔火罐。
肺部有炎症时,经常会伴随肺泡的损伤或肺部有体液潴留。
如果用把火罐进行治疗,会使胸腔内压力发生急剧变化,导致肺表面肺大泡破裂,从而发生自发性气胸。
5、拔火罐后洗澡容易着凉。
拔火罐后不宜洗澡,因为拔火罐后,皮肤是在一种被伤害的状态下,非常的脆弱,这个时候洗澡很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发炎。
而如果是洗冷水澡的话,由于皮肤处于一种毛孔张开的状态,很容易受凉。
所以拔火罐后一定不能马上洗澡。
6、长时间拔火罐会导致皮肤感染。
拔火罐根据火罐大小、材质、负压的力度各有不同。
但是一般以从点上火闪完到起罐不超过十分钟为宜。
因为拔火罐的主要原理在于负压而不在于时间,如果说在负压很大的情况下拔罐时间过长直到拔出水疱,这样不但会伤害到皮肤,还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
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9d96211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6c.png)
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项目素质要求分值评估1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服装、鞋帽整齐,符合要求 22 开始计时核对医嘱,评估患者性别、年龄、文化层次、病情、主诉、发病原因、心理状态及相关因素。
病人的体质、局部皮肤情况、凝血功能、有无妊娠,解释操作的目的和意义。
病人的心理状况,对本操作的认识、合作态度。
病室温度、光线是否适宜,是否需要遮挡病人。
护士:六步洗手、戴口罩。
病人:核对、确认、解释。
10准备用物准备用物:治疗盘、95%酒精棉球(干湿适度)、长血管钳、火罐(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有无裂纹)、打火机(酒精灯)、弯盘、盛水玻璃小瓶、必要时备毛毯、屏风、垫枕。
(少1件扣1分)备齐用物至床边,再次核对,取得合作。
10定位根据病情选择正确的穴位,至少选4个穴位。
(边定位边口述),(1个部位不正确扣3分)选罐根据部位选择合适的火罐。
体位取合适体位,充分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检查检查罐口边缘是否光滑、有无损坏漏气。
60 点火左手持罐,右手持血管钳夹取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中、下段环绕1-3周后迅速抽出(点火方法不正确扣2分)。
拔罐吸附将火罐扣在选定的部位,使其吸附于局部,轻提是否牢固。
一般留罐10分钟,以皮肤瘀紫发红为度。
(实际以考官要求起罐为准)(部位不准确,1处扣2分)灭火将燃剩的棉球放入玻璃瓶中安全灭火(不可放在弯盘内燃烧)观察在留罐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询问患者反应和局部皮肤情况,同时注意保暖。
起罐一手扶罐体,另一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周围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顺利起罐,同时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健康教育根据病情,做好相关健康指导,及相关注意事项。
10操作后整理用物,按垃圾分类处理用物协助病人整理衣着,安置病人洗手、记录、签名(口述)。
(结束计时) 10总体评价操作熟练,患者感觉舒适。
火罐吸附紧密,局部皮肤紫红,无脱落、水泡、烫伤等。
沟通良好,体现人文关怀。
10备注:掉罐、松罐、一次未拔上,每罐扣3分;烫伤不得分;水泡酌情扣分,每处4分。
拔火罐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拔火罐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27a850c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a.png)
拔火罐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项目实施要点扣分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操作准备陶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打火机、小口瓶等。
(10分)评估患者: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
备齐物品,携至床边,核对医嘱,做好解释。
交待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取合理体位,松开衣着,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
拔罐:检查罐口有无缺陷裂痕,一手持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95%酒精棉球点燃,深入罐内中下端,绕1—2周后迅速抽出,使其罐内形成负压后并迅速叩至已经选择的拔罐部位上不动,待吸牢后撒手,口述留罐10分操作方法钟,并告知留罐后不能改变体位。
操作后再次核对。
(80分)观察:随时检查罐口吸附情况,局部皮肤紫红色为度,其疗效最佳。
疼痛、过紧,应及时起罐。
起罐:一手夹持罐体,另一手拇指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顺利起罐。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元,安排舒适体位。
清理用物,根据医嘱,详细记录实施拔罐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目的、禁忌症及注意事项提问(10分)附:拔火罐法的目的、禁忌症、告知、护理及注意事项一、目的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嗽等症状。
2.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二、禁忌症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三、告知1.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水疱或烫伤。
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吸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四、护理及注意事项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
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防止烫伤。
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4.使用过的火罐,均用消毒后备用。
5.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拔火罐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拔火罐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b0525fefd0a79563d1e7209.png)
拔火罐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问答题:
1.什么是拔罐技术?
拔罐技术是以罐为立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方法形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前文或相应体表部位。
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并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防治疾病的中医外治技术,包括留罐法、闪罐法及走罐法。
2.简述拔罐技术的适应证是什么?
拔罐技术适用于头痛、腰背痛、颈肩痛、失眠及风寒型感冒所致的咳嗽等症状,以及疮疡、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3.简述拔罐技术的禁忌证是什么?
(1)凝血机制障碍、呼吸衰竭、重度心脏病、严重消瘦,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及严重水肿等不宜拔罐。
(2)拔罐时要选择适当的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及毛发较多的部位不适宜。
(3)面部、儿童、年老体弱者拔罐的吸附力不宜过大。
中医拔罐法评分标准
![中医拔罐法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92f5d6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5.png)
3.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询问患者感觉
10
后期处理
1.拔罐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着衣
5
2.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评估效果
1.患者体位合适、安全舒适,局部皮肤无损伤,症状改善
2
2.所选位置与拔罐方法符合病情,定位准确,操作熟练。拔罐时间合理
5
3.医患沟通有效,符合临床实际,体现人文关怀
中医拔罐法评分标准
项目
评分要点
分值
准备工作(15分)
1.评估患者:交代拔罐治疗必要性、操作流程,了解患者疼痛耐受程度等,取得患者理解
3
2.评估环境:整洁、安全。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2
3.操作前准备:衣帽整洁,仪表端庄,操作前洗手、戴口罩技能操作相关器具准备齐全
10
操作过程(70分)
患者体位
协助患者选取合适体位,充分暴露拔罐部位
3
提问
专家就操作环节要点进行提问
5
总分
100
10
手法
1.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正确拔罐手法,定位准确合理
10
2.一手持止血钳夹大小适中棉球吸取酒精后点燃,另一手握住罐体,罐口朝下,将点燃的酒精棉球伸入罐的底部或中部绕1~2周后迅速将火退出,立即将罐叩在所取部位,使之吸附在皮肤上。将酒精棉球置小口瓶中灭火。待火罐稳定后方可离开,防止火罐脱落。拔罐方法留罐:火罐吸附在皮肤上不动,留置5分钟左右,使局部呈红紫现象。闪罐:火罐吸附在皮肤上后,立即将罐取下,反复多次吸拔,至局部呈现红紫现象。走罐:先在应拔局部皮肤上均匀涂上一层凡士林,将罐吸附在皮肤上后,操作者一只手扶住罐体用力向上下左右来回推动,另一只手固定皮肤,推动时罐体前半边略提起后半边着力,至局部呈现红紫现象。
拔罐法的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程、评分标准)ppt课件
![拔罐法的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程、评分标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deca92a76e58fafab003b7.png)
18
闪罐
将罐拔住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 拔住,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上起下, 起下再拔,直至皮肤潮红为度。多 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 证病例。
19
留针拔罐
将针刺和拔罐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 法,即先针刺得气后留针,再以针 为中心点,将火罐拔上,留置10-15 分钟,然后起罐起针。
未溃等外科疾病亦可用拔罐法。
7
禁忌症
高热抽搐 凝血机制障碍 皮肤过敏 溃疡 水肿 大血管处 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
8
点火方法
闪火法 投火法 贴棉法
9
闪火法
用血管钳夹95%的酒精棉球,点 燃后在罐内绕1-2周再抽出,并 迅速将罐子在应拔部位上。
优点:比较安全。 注意:点燃的酒精棉球,切勿将
25
操作方法
(5)起罐:左手轻按罐子,向左倾斜,右手 食、中二指按准倾斜对方罐口的肌肉处,轻 轻下按,使罐口漏出空隙,透入空气,吸力 消失,罐子自然脱落,不可硬拉或旋动。 (6)火力大小:火力大小,也要掌握好。 酒精多,火力大则吸拔力大;酒精少,火力 小则吸拔力小。还有罐子叩得快则吸力大; 叩得慢则吸力小。
3
罐的种类
竹罐 陶罐 玻璃罐 抽气罐
4
原理
负压原理
5
作用
温通经络 驱风散寒 消肿止痛 吸毒排脓
6
适应症
拔罐的适应范围较为广泛 风湿痹痛、各种神经麻痹; 急慢性疼痛,如急性扭伤有瘀血、腹痛、背腰
痛、痛经、头痛等均可应用; 还可用于感冒、咳嗽、哮喘、消化不良、胃脘
痛、眩晕等脏腑功能紊乱方面的病证。 此外,如丹毒、红丝疔、毒蛇咬伤、疮疡初期
26
操作方法
拔罐法的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程、评分标准)
![拔罐法的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程、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67acfcfba0d4a7302763ac8.png)
操作方法
(4)留罐时间: 一般留罐10-15分钟,待施术部位的皮肤充血、 淤血时,即可将罐取下。若罐大吸拔力强时, 可适当缩短留罐的时间,以免起泡。
实践证明,短时间留罐比长时间留罐好处多。 轻微渗出血或充血,便于吸收,增强抗病能 力;不留疤痕;防止吸收过度,造成水泡伤 引起感染;时间虽短,疗效较高。
定义
拔罐法 古称角法,又称吸筒法。 它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排除其中 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 部位的体表,而产生刺激,使局部皮肤充 血,淤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的方法。
罐的种类
竹罐 陶罐 玻璃罐 抽气罐
原理
负压原理
温通经络 驱风散寒 消肿止痛 吸毒排脓
操作方法
(7)部位:肩端、胸、背、腰、臀、 肋窝以及颈椎、足踝、腓肠肌等肌肉丰 厚、血管较少的部位,皆可拨罐。另外 还可根据病情,疼痛范围,可拔l~2 个火罐,或4~6个甚至10个玻璃火 罐。
注意事项
室温保持在22-25度之间,必要时屏风 遮挡病人。
拔罐时应采取舒适的体发较多的 部位不宜拔罐。
zlkqzrcn收集整理制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又称推罐选用口径较大的罐最好用玻璃罐罐口要平滑先在罐口或欲拔罐部位涂一些凡士林油膏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充血甚至瘀血时将罐子起下
拔火罐
拔罐法
主要内容
定义及原理 作用 适应症 禁忌症 点火方法 拔火罐方法 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
操作方法
(1)准备材料:玻璃火罐二个,镊子,95 %酒精棉球,打火机,毛巾。 (2)术前检查:检查病情,明确诊断,是否 合乎适应症。检查拔罐的部位和患者体位,是 否合适。检查罐口是否光滑和有无残角破口。 (3)操作方法:用镊子夹住酒精棉球,点着, 用闪火法,往玻璃火罐里一闪,迅速将罐子扣 住在皮肤上。
拔火罐法中医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拔火罐法中医操作考核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b12065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d.png)
2.病人的体质,局部皮肤的情况,有无妊娠等。
3分
3.病人的心理状态,对操作的认识及合作程度,解释操作的目的。
2分
4.病室的温度、光线是否合适,是否需要遮挡。
2分
准备(5分)
1.护士:洗手,戴口罩。
1分
2.病人:核对、确认,取合适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遮挡病人。
2分
3.用物:治疗盘、95%乙醇棉球、毯、屏风、垫枕。
拔火罐法中医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姓名:得分:
操作步骤
操作内容
分值
得分
目的
(5分)
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口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以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缓解因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并可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
5分
评估(10分)
1.病人的性别、年龄、病情、主证、发病部位及相关情况。
5分
4.观察:罐口吸附情况,局部皮肤的颜色,询问病人有无不适。
5分
5.起罐:一手扶住罐体,另一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顺利起罐。
10分
6.安置病人:协助衣着,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
5分
7.终末处理。
5分
8.记录。
5分
注意事项(5分)
1.选择肌肉较丰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1分
2.操作前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1分
3.防止烫伤或烧伤。拔^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1分
4.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待其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覆盖消毒敷料并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拔火罐适应症、主穴与禁忌症以及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火罐适应症、主穴与禁忌症以及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92144da181c758f5f71f6709.png)
拔火罐适应症、主穴与禁忌症以及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拔火罐适应症、主穴与禁忌症】适应症、主穴与禁忌症1、适应症及主要穴位:[呼吸系统适应症]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
主穴:大杼、风门、肺俞、膺窗。
[消化系统适应症]急性及慢性胃炎、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
主穴:肝俞、脾俞、胃俞、隔俞、章门。
急性及慢性肠炎。
主穴: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
[循环系统适应症]高血压。
主穴:肝俞、胆俞、脾俞、肾俞、委中、承山、足三里。
重点多取背部及下肢部。
心律不齐。
主穴:心俞、肾俞、膈俞、脾俞。
心脏供血不足。
主穴:心俞、膈俞、膏肓俞、章门。
[运动系统适应症]颈椎关节痛'肩关节及肩胛痛、肘关节痛。
主穴:压痛点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背痛、腰椎痛、骶椎痛,髋痛。
主穴:根据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膝痛、裸部痛、足跟痛。
主穴:在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用小型玻璃火罐,进行拔罐。
[神经系统适应症]神经性头痛、枕神经痛。
主穴:大椎、大杼、天柱(加面垫)、至阳。
肋间神经痛。
主穴:章门、期门、及肋间痛区拔罐。
坐骨神经痛。
主穴:秩边、环跳、委中。
因风湿劳损引起的四肢神经麻痹症。
主穴;大椎、膏盲俞、肾俞、风市,及其麻痹部位。
颈肌痉挛。
主穴:肩井、大椎、肩中俞、身柱。
腓肠肌痉挛。
主穴:委中、承山及患侧腓肠肌部位。
面神经痉挛。
主穴:下关、印堂、颊车,用小型罐,只能留罐6秒钟,起罐,再连续拔10次到20次。
隔肌痉挛。
主穴:隔俞、京门。
[妇科方面的适应症]痛经。
主穴:关元、血海、阿是穴。
闭经。
主穴:关元、肾俞。
月经过多。
主穴:关元、子宫。
白带。
主穴:关元、子宫、三阴交。
盆腔炎。
主穴:秩边、腰俞、关元俞。
[外科疮疡方面的适应症]疖肿。
主穴:身柱、及疖肿部位,小型罐面垫拔。
多发性毛囊炎。
主穴:至阳、局部小型罐加面垫拔。
下肢溃疡。
主穴:局部小型罐加面垫拔。
急性乳腺炎。
主穴;局部温开水新毛巾热敷后,用中型或大型火罐拔,可连续拨5~6次。
拔火罐评分标准
![拔火罐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f495c433c1ec5da50e2705d.png)
拔火罐考核内容及评分细则
参赛选手号:得分:
拔罐法
定义:拔罐法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借助燃火、抽气等方法,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病变部位,造成局部皮肤充血、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疗方法。
可以驱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适应症:腰背痛、颈肩痛、风湿痛、落枕、感冒、发热、胃痛、中风偏瘫、消化不良、失眠和更年期综合征等。
注意事项
1、拔罐时应取合适体位,选择肌肉较丰满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
多处不宜拔罐。
2、操作前仔细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如破损,禁止使用。
3、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不可强拉。
患者感觉异常,立即停止拔
罐。
4、骨突部位、血管丰富部位、心尖搏动处及乳房等部位,不宜拔罐。
5、拔罐过程中,切勿变换体位,以免火罐脱落。
6、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健康教育
1、注意四时天气变化,避免寒邪入侵。
2、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坐、卧、立、行和劳动姿势,不宜长时间保持同一
姿势。
尽量避免弯腰或扭腰,以减少急、慢性损伤的发生。
3、提着重物时,重物尽量贴近身边。
4、过于肥胖者,应该适当减肥,以减少腰部的负担。
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e30cdf86daef5ef7bb0d3c11.png)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用罐状器具,借助热力,排出罐中空气形成负压,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具有温散寒邪、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拔毒去腐等作用。
一、拔火罐法(一) 适应症风湿性肩背痛、腰腿痛、肢体麻木,外感风寒之头痛、呕吐、泄泻、寒咳哮喘、疮疡初期等。
刺血拔罐适用于急性扭伤有淤血者、疮疡、顽癣及毒蛇咬伤等。
(二)物品准备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或其它代用品)、95%酒精棉球或纸片、镊子、火柴、凡士林、三棱针或梅花针、75%酒精棉球。
(三) 操作方法1、点火: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
(1)闪火法:持镊子夹95%酒精棉球点燃,伸入罐内中段绕一周后迅速抽出,将罐按叩在所选部位上。
(2)投火法:将纸片卷成筒状点燃投入罐内,随即将罐按叩在所选部位上。
此法适用于侧面横拔,否则燃物落下烫伤皮肤。
(3)贴棉法:用95%酒精棉球(不要过湿)一小块贴,在罐内壁中段,点燃后按叩在所选部位上。
2、拔罐: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方法,使局部皮肤呈现红紫现象。
(1) 坐罐:将罐吸附在皮肤上不动,留置10分钟左右。
(2) 闪罐:用闪火法使罐吸着后,立即拔下,再吸再拔,反复多次。
(3)走罐:先在所选部位和罐口边簿涂一层凡士林,待火罐吸住后,一手扶住罐体,用力向上下左右慢慢来回推动几次。
此法多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
(4) 刺血拔罐:在患部常规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再行拔罐。
留置5~10分钟,起罐后消毒周部。
3、起罐:一手扶住罐体,一手指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漏入,罐子即可自落。
(四) 注意事项1、拔罐时应釆取适当的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
骨骼凹凸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根据拔罐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火罐,并仔细检查罐口边沿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以防损伤皮肤或漏气。
3、拔罐动作要做到稳、准、快,留罐过程中,要随时检查罐子吸着情况。
4、凡高热抽搐、出血性疾病、皮肤有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拔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拔罐法
主要内容
定义及原理 作用 适应症 禁忌症 点火方法 拔火罐方法 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
定义
拔罐法 古称角法,又称吸筒法。 它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排除其中 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 部位的体表,而产生刺激,使局部皮肤充 血,淤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的方法。
操作方法
(7)部位:肩端、胸、背、腰、臀、 肋窝以及颈椎、足踝、腓肠肌等肌肉丰 厚、血管较少的部位,皆可拨罐。另外 还可根据病情,疼痛范围,可拔l~2 个火罐,或4~6个甚至10个玻璃火 罐。
注意事项
室温保持在பைடு நூலகம்2-25度之间,必要时屏风 遮挡病人。
拔罐时应采取舒适的体位,选择肌肉丰 厚的部位,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 疤痕,易移动、骨骼凹凸和毛发较多的 部位不宜拔罐。
留罐
又称坐罐,即拔罐后将罐子吸拔于施术部 位,留置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
此法常用,一般疾病均可使用,单罐、多 罐皆可应用。
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夏 季及肌肤薄处,留罐时间也不宜过长,以 免损伤皮肤。
走罐:
又称推罐,选用口径较大的罐,最好用玻璃 罐,罐口要平滑,先在罐口或欲拔罐部位涂 一些凡士林油膏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以 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后半边着力,前半 边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 上下或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 充血甚至瘀血时,将罐子起下。
贴棉法
扯取大约0.5公分见方的脱脂棉一小块, 薄蘸酒精,紧贴在罐壁中段,用火柴燃 着,马上将罐子扣在选定的部位上
拔火罐方法
留罐:又称坐罐 走罐:又称推罐 闪罐 留针拔罐 刺血拔罐
1、单罐: 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压痛点。 可按病变的或压痛的范围大小,选用适 当口径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穴拔罐; 冈上肌肌腱炎在肩髃穴拔罐等。 2、多罐: 用于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的疾 病。可按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况, 酌量吸拔数个乃至拾数个。如某一肌束 劳损时可按肌束的位置成行排列吸拔多 个火罐,称为“排罐法”。治疗某些内脏 或器官的淤血时,可按脏器的解剖部位 的范围在相应的体表部位纵横并列吸拔 几个罐子。
罐的种类
竹罐 陶罐 玻璃罐 抽气罐
原理
负压原理
作用
温通经络 驱风散寒 消肿止痛 吸毒排脓
适应症
拔罐的适应范围较为广泛
风湿痹痛、各种神经麻痹; 急慢性疼痛,如急性扭伤有瘀血、腹痛、背腰
痛、痛经、头痛等均可应用;
还可用于感冒、咳嗽、哮喘、消化不良、胃脘 痛、眩晕等脏腑功能紊乱方面的病证。
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拔罐时应注意防火。
谢谢聆听!
操作方法
(1)准备材料:玻璃火罐二个,镊子,95 %酒精棉球,打火机,毛巾。 (2)术前检查:检查病情,明确诊断,是否 合乎适应症。检查拔罐的部位和患者体位,是 否合适。检查罐口是否光滑和有无残角破口。 (3)操作方法:用镊子夹住酒精棉球,点着, 用闪火法,往玻璃火罐里一闪,迅速将罐子扣 住在皮肤上。
此外,如丹毒、红丝疔、毒蛇咬伤、疮疡初期 未溃等外科疾病亦可用拔罐法。
禁忌症
高热抽搐 凝血机制障碍 皮肤过敏 溃疡 水肿 大血管处 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
点火方法
闪火法 投火法 贴棉法
闪火法
用血管钳夹95%的酒精棉球,点 燃后在罐内绕1-2周再抽出,并 迅速将罐子在应拔部位上。
优点:比较安全。 注意:点燃的酒精棉球,切勿将
操作方法
(4)留罐时间: 一般留罐10-15分钟,待施术部位的皮肤充血、 淤血时,即可将罐取下。若罐大吸拔力强时, 可适当缩短留罐的时间,以免起泡。
实践证明,短时间留罐比长时间留罐好处多。 轻微渗出血或充血,便于吸收,增强抗病能 力;不留疤痕;防止吸收过度,造成水泡伤 引起感染;时间虽短,疗效较高。
刺血拔罐
又称刺络拔罐。在应拔罐部位的皮 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 皮肤针叩刺,然后将罐吸拔于点刺 的部位上,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 治疗的作用。一般针后拔罐留置 10-15分钟。
药罐
先在抽气罐内盛储一定的药液, 常为罐子的1/2左右,常用的如 生姜汁、辣椒液、两面针酊、风 湿酒等,或根据需要配制,然后 按抽气罐操作法,抽去空气,使 罐吸附在皮肤上。
注意事项
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 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必须迅 速,才能使罐较紧,吸附有力。
拔罐过程中,要随时检查火罐的吸 附情况,皮肤颜色。
注意事项
拔火罐时动作宜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 拉。
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 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水泡勿需处理,仅敷 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 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 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
投火法
将薄纸卷成纸卷,或裁成薄纸条,燃着 到1/3时,投入罐里,将火罐迅速叩在 选定的部位上。投火时,不论使用纸卷 和纸条,都必须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 燃烧一寸左右后,纸卷和纸条,都能斜 立罐里一边,火焰不会烧着皮肤。初学 投火法,还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层湿纸, 或涂点水,让其吸收热力,可以保护皮 肤。
操作方法
(5)起罐:左手轻按罐子,向左倾斜,右手 食、中二指按准倾斜对方罐口的肌肉处,轻 轻下按,使罐口漏出空隙,透入空气,吸力 消失,罐子自然脱落,不可硬拉或旋动。 (6)火力大小:火力大小,也要掌握好。 酒精多,火力大则吸拔力大;酒精少,火力 小则吸拔力小。还有罐子叩得快则吸力大; 叩得慢则吸力小。
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 背部、大腿部等。
闪罐
将罐拔住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 拔住,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上起下, 起下再拔,直至皮肤潮红为度。多 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 证病例。
留针拔罐
将针刺和拔罐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 法,即先针刺得气后留针,再以针 为中心点,将火罐拔上,留置10-15 分钟,然后起罐起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