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十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划.doc
青岛市2024年工作计划
青岛市2024年工作计划1. 引言青岛市作为一座追求卓越的现代化城市,将在2024年继续推进城市发展和改革。
本文档将介绍青岛市2024年的工作计划,旨在指导全市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在新一年中发挥更大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2. 经济发展青岛市将继续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2.1 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包括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新能源。
•加大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力度,提升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推动开展产业园区建设,提供一流的基础设施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企业入驻。
2.2 推动科技创新•增加科研投入,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
•建立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
2.3 扩大开放合作•推动青岛自贸区的建设,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和项目。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打造区域经济合作共同体。
•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吸引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
3. 城市建设青岛市将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功能性和宜居性。
3.1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交通网络,提升交通通行能力。
•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建设更多公园和绿地,改善生态环境。
•加大城市供水和供电设施建设,确保居民生活质量。
3.2 城市管理与服务•改善垃圾分类和处理系统,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
•加强市政服务,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
•推动数字化城市建设,提供更便利的在线服务。
3.3 促进城市文化发展•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和场所。
•鼓励艺术创作和文化产业发展,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4. 社会事务青岛市将关注人民群众的福祉,推动社会事务的发展和改善。
4.1 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加大教育资源投入。
•推进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加强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教育需求。
4.2 医疗保健•完善医疗设施和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方案
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方案新兴产业是指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出现并具有较大潜力的产业领域,它们通常是基于科技创新和社会变革而崛起的。
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竞争的加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一项全面的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方案,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一、背景分析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新兴产业成为许多国家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尤其是在科技革命与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于提高国家经济的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二、目标设定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需要,制定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目标应包括: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创业创新,推动就业和经济增长;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我国在全球新兴产业中的地位。
三、政策支持为了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政府需要提供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支持。
这包括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提供创业经费和风险投资支持,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等。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便利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
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因此,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政府应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建立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加强技术转移和转化,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并加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五、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制定发展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
政府应加强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支持,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创新发展。
同时,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引导资源向具备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流动。
六、创业创新创业创新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政府应加大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出台创新创业政策,提供风险投资和创业孵化器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和科技人才创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七、人才培养人才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资源。
政府应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强高等教育与产业的结合,提供更多的科研岗位和实习机会,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回国发展。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十四五”国有资本结构调整战略布局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十四五”国有资本结构调整战略布局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9.05•【字号】•【施行日期】2021.09.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规划发展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十四五”国有资本结构调整战略布局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青岛市“十四五”国有资本结构调整战略布局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9月5日青岛市“十四五”国有资本结构调整战略布局发展规划为推动我市国资国企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中匹配城市发展战略、发挥好主力军作用,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根据《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国资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发起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攻势,启动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不断优化国有资本战略布局和结构调整,坚持党建统领,突出企业发展主体责任高质量促发展、突出国资监管主体责任转职能抓监管,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国有经济发展活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不断提高。
1.市属企业经济规模质量实现新提升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和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环境,市属企业克服困难、逆势而上,资产规模和经济效益实现双倍增。
资产规模增长迅速,“十三五”末,市属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54万亿元,为“十二五”末的3.57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第2位。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家详解新版城市规划: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划区范围:陆海总计6143平方公里(含陆域4360平方公里,海域1783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
城市开发边界:控制范围为810平方公里,东至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边界,北至墨水河、胶济铁路、桃源河生态控制区边界,西至五龙河生态控制区边界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边界,南至滨海岸线;胶州湾内区域以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为界。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位类似于“城市宪法”,是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纲。
城市规划专家表示,新版总规立足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照国家战略对城市的发展要求,在认真梳理全域资源禀赋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随着新版《总体规划》批复和实施,青岛的发展目标与规模、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对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传承创新理念青岛有着深厚的城市规划传统,自1891年建置以来,在城市规划的引领下,从最初的小渔村、军事要塞,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潘丽珍认为,新版总规坚持传承、创新的规划理念,坚持主城空间结构及发展方向的历史连续性,落实“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表现了充实、完善、丰富的发展过程。
其中,全域统筹结合功能区的设置,把全域的海陆资源、城市发展资源统筹在一个大的城市群框架下、突破各区市行政界线,在全域统筹各种资源配置,统筹生态保护、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和城乡协调,构建以新型功能区为特征的全域发展新格局。
工业机器人调研报告
工业机器人调研报告工业机器人调研报告篇1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13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再创新高。
日本、欧洲等地区的厂商加速规模扩张和技术创新。
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区建设持续升温,领军企业积极开展核心技术的攻关及其产业化应用。
但是,我国机器人产业仍存在产业基础薄弱、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
未来,我国应加强工业机器人产业规划、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强化配套支撑、推动自主品牌机器人的市场化应用。
一工业机器人产业概况(一)工业机器人简介1.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
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机器人技术及产品迅速发展,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业、电子电气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等领域。
不同的组织和机构对工业机器人的定义不完全相同,但均体现了工业机器人可编程、仿人功能、通用性的特点。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工业机器人定义为一种自动的、位置可控的、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操作机。
ISO8373进一步解释,工业机器人具有自动控制、再编程和多用途功能,有多个可编程轴,在工业自动化应用中可以固定或移动。
美国机器人协会(RIA)认为,工业机器人是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等可再编程的多功能机械手,通过调用不同程序来完成各种工作任务的特种装置。
日本机器人协会(JARA)认为,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记忆装置和末端执行器的、能转动并通过自动完成各种移动来代替人类劳动的通用机器。
2.工业机器人的产品分类工业机器人的产品分类方式多种多样。
按臂部运动形式的不同,工业机器人可以分为四种:直角坐标型只有移动关节;圆柱坐标型有移动关节和一个转动关节,可做升降、回转和伸缩动作;球坐标型有移动关节和两个转动关节,可以回转、俯仰和伸缩;关节型有多个转动关节。
青岛高新区发展规划
青岛高新区发展规划1. 简介青岛高新区,全称为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城区东南部。
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高新区以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为目标,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2. 发展愿景青岛高新区的发展愿景是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技术创新,加强产业优化和壮大。
3. 发展目标青岛高新区的发展目标包括:•培育一批在技术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提高技术集成和转化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公共服务,吸引更多的高新企业和投资者进入高新区。
4. 发展重点青岛高新区的发展重点在于:4.1 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高新区将重点引进和培育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措施,吸引和扶持一批优秀的企业在高新区落地生根,并提供合适的场地和设施。
4.2 推进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提升高新区将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提高技术集成和转化能力。
通过建立科研机构、引进高层次人才和资金支持,推动科技研发成果向产业化方向转化,并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
4.3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高新区将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培育和发展新的支柱产业,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的集聚度和竞争力。
4.4 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公共服务高新区将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公共服务。
通过优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企业成本,提供创业孵化、人才培养和技术转让等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5. 发展措施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和重点,青岛高新区将采取以下措施:•制定并完善相关产业政策,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各种支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和完善科研机构,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的创新活力;•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加强对企业的培训和管理支持,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降低企业成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5.31•【字号】青政办字〔2024〕21号•【施行日期】2024.05.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规划发展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青政办字〔2024〕21号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5月31日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快培育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发展能级,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集聚区。
到2026年,我市人工智能产业总体水平处于全国前列,高能级算力与数据基础设施持续优化,海洋大模型与重点行业大模型国内领先,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赋能应用生态更加完善。
——创新能力。
打造2—3个国家级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5个以上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揭榜国家人工智能创新任务15项以上,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集群发展。
打造10个左右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与赋能应用特色园区,培育20家左右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细分领域企业,加快构建资源集中、合作高效的产业集群。
国务院关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01.08•【文号】国函〔2016〕11号•【施行日期】2016.01.08•【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国务院关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11号山东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青岛是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青岛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青岛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6143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统筹考虑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镇,优化村镇布局,加强对村镇建设的指导,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1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660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新城新区。
要根据青岛市资源、环境的实际条件以及《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促进城市紧凑布局。
青岛高新区发展规划
青岛高新区发展规划摘要:青岛高新区是中国山东省青岛市的一个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84年。
多年来,高新区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革,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
本文将就青岛高新区发展规划进行分析和阐述,包括发展背景、总体规划、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内容。
一、发展背景青岛高新区是国家级高新区,是青岛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也是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
自成立以来,高新区一直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吸引和培育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高层次人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新区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重构。
二、总体规划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新区的发展,青岛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总体规划。
首先,高新区将继续以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加大对科技创新平台和研发机构的支持力度,培育和引进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
其次,高新区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和科技创新中心。
同时,高新区还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和环境质量。
三、产业布局青岛高新区的产业布局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服务中心。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高新区最重要的产业集聚区,主要集中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
科技创新中心是高新区的核心区域,其中包括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孵化器等,旨在提供优质的科技创新环境和孵化服务。
科技服务中心则是高新区的功能性区域,主要提供科技服务和支持,包括产业研发、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等。
四、政策支持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新区的发展,政府将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
首先,政府将加大对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为创新项目提供财政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
其次,政府将鼓励创新创业,提供创业培训、技术支持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支持。
另外,政府还将加强产业链的整合和协同发展,推动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意见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5.01•【字号】青政发〔2016〕14号•【施行日期】2016.05.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关于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意见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2016年1月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11号,以下简称《批复》),原则同意《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是“十三五”期间我市谋篇开局的科学依据,是新时期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法定蓝图。
为贯彻《批复》要求,依法科学实施《总体规划》,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目标任务。
充分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围绕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定位,以现代化、国际化、特色化为目标,提升、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中心城区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和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增强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优化配置各类空间资源,构筑“一轴、三城、三带、多组团”的城镇空间布局;保护好自然生态资源,传承历史文脉与风貌特色;增强城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构建城市安全防灾体系;适应城市经济转型发展需要,改革创新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推进陆海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将青岛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努力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走在全国前列。
青岛市产业经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集约发展三大产业组团
青岛市产业经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集约发展三大产业组团推进产业经济地理重塑和组织方式变革顺应产业智能化、网络化、集群化、集约化发展趋势,面向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空间重构,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产业组织方式变革,构建特色鲜明、要素可及、资源共享、协作协同、绿色循环的产业生态和组织体系,提高经济发展效能。
集约发展三大产业组团。
坚持空间收缩、土地集约、要素集中、区别发展,依托国家和省级开发区、高新区、国际招商园区和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在全域东、中、西部集约有序建设龙泉-姜山、上合-高新区-南村、董家口三大产业组团,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强化创新链、服务链、供应链协同,提升产业关联、产城融合、产才匹配程度,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塑造产业生态圈。
推进产业园区社区化,增加居住、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配套,打造研发、生产、居住、消费、人文、生态于一体的新型功能区。
实施工业用地保护区制度,划定工业集聚区控制线,确保工业用地总规模不降,预留预控重大产业项目战略储备空间。
产业发展三大组团重点园区和产业方向产业发展三大组团示意图青岛市人民政府集中打造三大总部片区。
坚持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聚焦发展浮山湾、金家岭、唐岛湾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引领山东、辐射沿黄、服务全国的北方总部经济高地。
加快智慧楼宇、智慧城区建设,提升浮山湾总部片区,聚集现代金融、航运贸易、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科技服务等资源。
聚焦创业城市、财富青岛建设,拓展金家岭总部片区,发展创投风投、财富管理、科技创新、商务服务等总部。
推动唐岛湾总部片区与自贸片区协调联动,集聚国际贸易、现代物流、海洋经济、先进制造、影视文化等总部机构。
面向世界500强、民营500强、央企、省内大企业,积极引进综合性总部、功能性机构和创新型总部,大力招引高成长性科技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企业、新经济企业总部,支持企业“分改子”“子升总”“总升级”。
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高新产业发展规划
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高新产业发展规划序言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开发建设(以下简称高新区)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构建“一主三辅多组团”现代化城市框架、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决定性环节,也是我市实施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
高新区应坚持高端引领、集约发展、生态优良的产业导向,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产学研合作发展基地和自主创新技术孵化基地,成为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和生态文明示范区。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高水平发展,合理产业布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群,形成带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编制依据市十次党代会、市十四届人代会、市委有关会议决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青岛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青岛市高技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
规划范围为海玉盐场(不含女姑养殖区)、东风盐场东半场,面积41.4平方公里(简称高新区一期),包括国家批准的高新区扩区面积9.95平方公里及周边区域。
规划期限为2008年至2020年,近期为2008年至2012年。
第一章宏观背景和发展条件一、宏观背景(一)我国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推动高新区更高水平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国家实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支持自主创新,鼓励和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环境,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进入“十一五”时期,国家高新区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二次创业”,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
在新时期、新阶段,国家高新区发展要坚持“六项原则”,实现“五个转变”,做到“四个提升”〔1〕,努力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青岛高新区规划
青岛高新区规划青岛高新区规划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青岛高新区作为青岛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投资。
为了更好地推动高新区的发展,青岛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规划,希望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助力高新区成为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
首先,青岛高新区规划将突出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
规划中提出将高新区打造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与研发的中心,通过引进国内外高端科技产业和研发机构,加大投入,培育新兴产业,推动技术创新和实践。
同时,规划中还强调加强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研发机构和科研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升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
其次,规划中提到要优化高新区的产业结构。
通过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
规划中还将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提供优惠政策和金融支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促进企业快速成长。
再次,规划中强调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通过实施人才政策,吸引和留住高端科技人才。
规划中提到要建设高端科技人才公寓和创业孵化基地,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条件,吸引更多的创新人才进入高新区。
同时,规划中还强调要加大对人才培训的力度,提供更好的培训机会和培训资源,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最后,规划中提到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
规划中还强调要加强高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青岛高新区规划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高新区的快速发展。
该规划将重点加强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相信在规划的指导下,青岛高新区将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为青岛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2.18•【字号】•【施行日期】2021.02.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纲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重要指示要求,以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为引领,系统总结了“十三五”时期青岛取得的巨大成就,全面阐述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擘画了2035年发展宏伟蓝图,符合青岛实际,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纲要》精神,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好《纲要》,为顺利完成《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建成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而努力奋斗。
青岛市人民政府2021年2月18日目录第一章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开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新征程第一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第二节新发展阶段面临新机遇新挑战第三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第四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原则第五节2035年远景目标第六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第二章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节点第一节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第二节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链接第三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第四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第三章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建设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第一节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二节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第三节建设人才荟萃的青春之岛第四节建设活力迸发的创业之城第五节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第四章增强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一节推进产业经济地理重塑和组织方式变革第二节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第三节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第四节建设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第五章发挥数字牵引作用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第一节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第二节建设数字经济新高地第三节建设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府第四节建设智慧互联的数字社会第六章昂起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建设高能级湾区大都市第一节共建山东半岛城市群第二节优化市域城镇发展总体格局第三节提升城市品质第四节构筑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第七章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第一节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第二节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第三节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第四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八章促进人的现代化构建适配城市功能的人口发展格局第一节实施更加积极的人口集聚策略第二节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第三节加强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第四节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第九章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山海城共融的美丽青岛第一节系统修复和保护自然生态第二节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第三节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第十章增强文化软实力彰显多彩包容的人文时尚魅力第一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第二节增强城市文化影响力第三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第四节发展时尚文化产业第十一章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进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第一节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第二节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第三节显著提高居民收入第四节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第五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第十二章增强安全发展能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岛第一节加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第二节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第三节强化经济发展安全保障第四节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第五节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第十三章深化市场化改革塑造高效青岛制度新优势第一节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第二节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第三节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第四节深化财税金融改革第五节推进国家级新区改革创新第十四章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凝心聚力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奋斗第一节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第二节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市第三节广泛凝聚开拓奋进合力第四节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从2021年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主要内容摘选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主要内容摘选附件2:《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主要容摘选总则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职能的拓展提升,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建设海洋经济示区;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按照全域统筹、海陆统筹、城乡一体、集约紧凑发展的要求,实现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规划围和空间层次1.市域:市行政区围,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胶州市、即墨市、莱西市和平度市,陆域面积1128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240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指市区的环胶州湾沿岸地区,包括胶州湾东岸的市南区、市北区、沧区和崂山区,胶州湾北岸的城阳区和红岛经济区,胶州湾西岸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中心城区面积为1408平方公里,其中胶州湾东岸面积为581平方公里,胶州湾北岸面积为553平方公里,胶州湾西岸面积为27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6143平方公里,包括陆域面积436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面积1783平方公里。
陆域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面积为3230平方公里;鳌山卫街道办事处、温泉街道办事处、田横镇、金口镇,面积为510平方公里;胶州市毗邻胶州湾的九龙街道办事处相应区域,面积为50平方公里;胶东街道办事处、哥庄镇(新机场及临空经济区),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大沽河地下水源地保护区,面积为420平方公里。
近岸海域包括:胶州湾,面积365平方公里;自海岸线向海15米水深线所围合的区域,面积1418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城市发展目标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围绕实施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0.06•【字号】鲁政字〔2023〕168号•【施行日期】2023.10.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的通知鲁政字〔2023〕168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现将《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山东省人民政府2023年10月6日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第一章总体要求青岛都市圈位于山东半岛城市群东部,向东与日韩隔海相望,向西背靠黄河流域广阔腹地,是全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青岛都市圈以青岛市为中心,与联系紧密的潍坊市、日照市、烟台市共同组成。
主要包括青岛市全域,潍坊市诸城市、高密市,日照市东港区,烟台市莱阳市、莱州市、海阳市,陆域总面积2.15万平方公里,2022年末常住人口1558万人。
规划期至2030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
第一节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加快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推动青岛带动周边城镇共同发展、提升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水平为方向,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现代产业协作共兴、开放合作协同共进、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实现青潍日同城化、引领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打造北方地区转型发展增长极、全国同城化发展样板区、高品质宜居宜业生活圈,助力山东半岛城市群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更好发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龙头作用,为加快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服务全国现代化建设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市黄岛区)产业发展十大政策实施细则(第三次征求意见稿)
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市黄岛区〕产业发展十大政策实施细则〔第三次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大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扶持力度,科学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更好担当国家战略使命,根据国务院批复、省市支持新区加快发展意见、新区产业发展十大政策和转型发展意见精神,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市黄岛区〕注册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项目〔企业〕。
第三条对符合条件的新区六大支柱产业、十大新兴产业和六大特色产业〔以下简称“616”产业〕重点项目〔企业〕,按照本实施细则执行相关扶持政策。
责任单位: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第二章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标准及依据第一节产业基金助推发展第四条管委〔区政府〕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母基金,以下简称“引导基金”〕,区财政部门牵头制定并落实引导基金设立方案和管理方法。
第五条引导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进行投资运作,主要通过参股方式,与社会资本以及其他政府资金合作设立或者以增资方式参股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各类股权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子基金”〕,引导和鼓励子基金优先投向新区“616”产业领域。
—1—第六条引导基金的资金来源包括财政出资、基金回收资金及投资收益、闲置资金管理所得利息收益以及个人、企业或社会机构无偿捐赠的资金等,其中财政出资主要来源于区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新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专项资金。
新区引导基金总规模30亿元,首期3亿元,三年内到达15亿元。
第七条引导基金采取决策、执行、监督相别离的管理体制。
〔一〕成立新区引导基金决策委员会,作为引导基金的决策机构,对管委〔区政府〕负责。
决策委员会由区委农工委、发改、财政、工信、科技、海渔、商务、文广新、金融办、蓝办、国资办、服务业等部门组成,由管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主任,设副主任2名,分别由区发改、财政部门负责人担任。
决策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财政部门,负责日常事务,并监督引导基金管理机构标准运作。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省政府转报国务院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主要内容摘选:规划指导思想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及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构想,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实现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1.全面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
统筹区域发展,实施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城乡发展战略,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道路。
2.坚持海陆统筹,实现蓝色跨越。
大力发展蓝色经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示范区。
3.坚持区域协作,实现共赢发展。
立足山东半岛、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东北亚,不断拓展区域合作领域,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
4.坚持生态优先,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强化生态基底保护,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5.坚持城乡统筹,实现协调发展。
优化城镇化布局,积极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安排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和建设,逐步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全域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6.坚持科学布局,实现集约发展。
转变城市治理方式,加强城镇化管理、生态安全管制、城市安全防护,优化城市各类资源要素配置,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妥善处理好新增用地和存量挖潜关系,构建紧凑高效、特色鲜明的组团式、城市群空间布局结构。
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与蓝色经济领军城市,国际性的港口与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职能1.国际职能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东北亚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
2.国家职能国家蓝色经济示范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陆海统筹发展示范区)、国家海洋科技城、综合交通枢纽。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0.25•【字号】•【施行日期】2021.10.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青岛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0月25日青岛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制造业是青岛立市之本、强市之基。
“十四五”时期是青岛全面开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也是青岛制造业乘势而上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五年。
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市,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重塑青岛制造新优势,再创青岛制造新辉煌,根据《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一)发展成就“十三五”时期是青岛制造业转型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制造强国、制造强省战略部署,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制造强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十四五”时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工业运行稳中有进。
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稳增长、提质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
2020年,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4.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589.3亿元,利润总额531.6亿元,均居全省首位。
三度获评全国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
(所属学院:核科学与工程学院领域代码:085226)
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下属的二级学院,前身是核科学与系统工程系。
该专业始建于1958年,主要从事核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教学及科研工作,是国内最早培养核反应堆工程高级技术人才的学科之一。
50多年来,它为我国核工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
本学科拥有《核工程与核技术》本科、《核能科学与工程》博士、硕士点以及《核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该学院现有教职工26名,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教授4名,均为博士生导师,有副教授7名。
一、培养目标
为企业特别是大中型(核电)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核能与核技术工程领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核能与核技术方面的科学研究与开发、工程设计、技术攻关和新技术应用推广能力。
能比较顺利地阅读和翻译本领域的外文资料,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核电厂安全及严重事故的研究;
2.多相流动及沸腾传热理论与实验、流场测试技术研究;
3.核电系统分析、仿真、控制与故障诊断;
4.核技术应用;
5.应用堆物理分析与堆芯燃料管理;
6.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7.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
8.核电厂水化学;
三、学制和学分
1.工程硕士生的学制一般为两年半,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半年。
超过三年半者必须办理延期
手续,但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五年。
2. 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方式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修满30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9学分,且学位课平均级点不低于2.0。
四、课程设置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专业学位)领域代码:085226
五、中期考核
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四学期,需进行一次全面考核,检查其课程学习修完的学分和级点是否满足要求,决定是否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具体按校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开题报告
工程硕士生的开题报告一般应在第四学期初完成,根据自己所学专业领域,密切结合所在企业和自己的工作实际,在导师的指导下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论文课题,主要内容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在第四学期初完成开题报告。
开题前要完成文献阅读不少于30篇。
七、学位论文
工程硕士生采取双导师(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指导。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论文须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并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论文的内容、要求及撰写格式等详细内容,参照《上海交通大学关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规定》执行。
论文工作须在双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八、发表论文
工程硕士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要从自身岗位工作实践出发、以上海交通大学的名义和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来发表,而且必须满足以下要求之一,否则,不予组织学位论文答辩。
科技成果和专利不能等同学术论文的发表。
1.在学术期刊或其专刊(如《机械设计与研究》和《工业工程与管理》)上公开发表。
2.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或全国性的国内学术会议论文集;
3.学生所在公司或行业的科技刊物或科技大会论文集发表(该刊物和论文集需学院得到认可);
4.在学院组织的网络版科技论文集形式(专业学位硕士科技在线网站)公开发表,无需支付版面
费,但需要支付审稿费;
5.学院认可的科技期刊(请学生投稿前先来认可目标期刊,如学院不认可《科技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