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省标)ppt(61页)
●运行阶段评审方式:1、暖通竣工资料、设计说明;2、 系统运行记录及分析文件;3、现场核实。
● 关注点
●1。集中采暖(空调)系统是否设置用户自主调节室温 的装置。散热器系统应设置恒温控制阀。地板采暖系 统入口处应设置恒温控制阀。
●2。用户用热(冷)量的相关计量装置和制定费用分摊 的办法。
●3。楼栋入口处应设置热量表,分户入口处设置热量表 进行计量。
3.2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3.2.1 进行绿色建筑和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时,应先审查 是否满足第4章住宅建筑或第5章公共建筑中所有控制 项的要求,参评的控制项全部满足要求,则通过初审。
●3.2.2 初审通过后,对一般项、优选项进行项数达标判 定,按项数统计结果,确定一、二星绿色建筑等级的 划分。等级划分按表3.2.2-1、表3.2.2-2确定,不同等级 在表中所对应的项数必须满足。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 推荐申报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
●4.2.6 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 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比现行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 高一个等级。
●本节控制项4.2.2说明了冷源能源效率是机组运行节能 的关键指标。作为一般项要求,冷源能源效率应比 4.2.2中规定的(《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GB 19577、《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 率等级》GB 19576)高一个等级,即水冷离心式冷水机 组的能效等级不应低于2级;其他型式的冷水(热泵) 机组的能效等级不应低于3级。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名 义制冷量大于7100W)的能效等级不应低于3级。
●(2)设有集中热水供应的居住小区,系统设计合理并采取 有效的保温措施减少热水输送和循环过程中的热量损失,要 求水加热站供水温度与最不利用水点处出水温度差小于 10℃。
● 关注点
●1。集中采暖(空调)系统是否设置用户自主调节室温 的装置。散热器系统应设置恒温控制阀。地板采暖系 统入口处应设置恒温控制阀。
●2。用户用热(冷)量的相关计量装置和制定费用分摊 的办法。
●3。楼栋入口处应设置热量表,分户入口处设置热量表 进行计量。
3.2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3.2.1 进行绿色建筑和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时,应先审查 是否满足第4章住宅建筑或第5章公共建筑中所有控制 项的要求,参评的控制项全部满足要求,则通过初审。
●3.2.2 初审通过后,对一般项、优选项进行项数达标判 定,按项数统计结果,确定一、二星绿色建筑等级的 划分。等级划分按表3.2.2-1、表3.2.2-2确定,不同等级 在表中所对应的项数必须满足。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 推荐申报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
●4.2.6 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 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比现行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 高一个等级。
●本节控制项4.2.2说明了冷源能源效率是机组运行节能 的关键指标。作为一般项要求,冷源能源效率应比 4.2.2中规定的(《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GB 19577、《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 率等级》GB 19576)高一个等级,即水冷离心式冷水机 组的能效等级不应低于2级;其他型式的冷水(热泵) 机组的能效等级不应低于3级。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名 义制冷量大于7100W)的能效等级不应低于3级。
●(2)设有集中热水供应的居住小区,系统设计合理并采取 有效的保温措施减少热水输送和循环过程中的热量损失,要 求水加热站供水温度与最不利用水点处出水温度差小于 1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PPT课件
植被多样性:乔木、灌木
复层绿化效果 保护原有地貌及地下水资源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当地城镇特色风貌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节地与室外环境:
防治污染: 污染源包括: 大气 / 水土 / 视觉 / 噪声 控制措施: • 污染源控制
- 易产生烟/气/尘/噪声的区域,包括餐饮、锅炉房、垃圾处理 站等。 - 控制排放指标 - 有效隔离 • 施工过程控制 - 施工组织管理 建筑光污染 包括玻璃幕墙光污染,照明光污染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节能与能源利用:
设备/材料用能效率: 适合地系统选择、合理的设备容量,高效的用能效率 系统选择合理 • • • • • • • 限制“高质低用”的能源使用形式,如电锅炉直接供暖 集中供能系统 自主调节室温及水力平衡 自然通风及过渡季节新风利用
室外新 风
合理的设备容量
无冗余的设备预留裕量 照明功率密度 部分负荷控制措施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节地与室外环境:
节约用地: 控制人均用地:
集约高效地利用土地
既有旧建筑的利用
交通组织合理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废弃资源有效利用 建设适宜性差的土地资源 褐地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节地与室外环境:
绿化/环境保护: 绿化面积 屋顶绿化 垂直绿化 绿化植被选用 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
- 利用绿化带、地形及屏障等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室内环境质量:
空气环境质量控制
空气环境质量 • 室内新风量 • 空气污染物浓度,如甲醛、苯、氨、氡及TVOC等 控制措施 • 空气质量监控系统,CO2控制新风量需求 • 空气检测报告
• 建筑装修材料控制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的评估体系培训讲义PPT
5
二、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概念
事前评估 事后评估 技术、经济、政策问题及解决方案
6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分类
建筑设计与决策支持工具
• 针对设计方案或新建建筑 • 以辅助设计与辅助决策为主要目的 • 强调在绿色建筑实施的过程中施加影响 • 预测结果可反馈到设计或实施阶段 • 通过推荐具体技术、管理方式、模拟等手段,实施者可不断调节方案,以 达到设定目标
破坏、垃圾排放量和掩埋处理、室内空气质量; 4、使用者反馈——使用者满意程度 5、NABERS评估对象:一部分是对既有商用办公建筑进行等级评定,另一
部分是对住宅进行等级评定。评估的建筑星级等级越高,实际环境性能 越好。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06) 2006年3月7日发布, 2006年6月1日起实施。
绿色建筑通过集成设计方法,充分考虑各因素之间的作用 评价体系提供完善的评价指标,可做为建筑设计阶段清楚地框架 整合考虑与场地选择和设计、建筑设计、建筑过程以及建筑运行
与维护的诸多问题,指导和贯穿整个绿色建筑设计过程 这些指标比一般的建筑规范更明确的给出了环境标志和目标,使
建筑师在设计阶段对环境、能源、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选择合适 的措施
未来可结合各地建设实践的需求和当地的气候、经济、技术等特点,制定符合当地情 况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估体系和设计导则。
同时还可在现有体系基础上拓展到更多类型的建筑,利用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为建筑管 理提供依据、为建筑设计提供参考、为市场竞争提供信息、为环境教育提供资源,规 范绿色建筑的行业管理,促进绿色建筑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和谐发展。
三、国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现状
早期:绿色建筑产品及技术的一般评价、介绍与展示 中期:建筑方案环境物理性能的模拟与评价 近期:建筑整体环境表现的综合审定与评价
二、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概念
事前评估 事后评估 技术、经济、政策问题及解决方案
6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分类
建筑设计与决策支持工具
• 针对设计方案或新建建筑 • 以辅助设计与辅助决策为主要目的 • 强调在绿色建筑实施的过程中施加影响 • 预测结果可反馈到设计或实施阶段 • 通过推荐具体技术、管理方式、模拟等手段,实施者可不断调节方案,以 达到设定目标
破坏、垃圾排放量和掩埋处理、室内空气质量; 4、使用者反馈——使用者满意程度 5、NABERS评估对象:一部分是对既有商用办公建筑进行等级评定,另一
部分是对住宅进行等级评定。评估的建筑星级等级越高,实际环境性能 越好。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06) 2006年3月7日发布, 2006年6月1日起实施。
绿色建筑通过集成设计方法,充分考虑各因素之间的作用 评价体系提供完善的评价指标,可做为建筑设计阶段清楚地框架 整合考虑与场地选择和设计、建筑设计、建筑过程以及建筑运行
与维护的诸多问题,指导和贯穿整个绿色建筑设计过程 这些指标比一般的建筑规范更明确的给出了环境标志和目标,使
建筑师在设计阶段对环境、能源、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选择合适 的措施
未来可结合各地建设实践的需求和当地的气候、经济、技术等特点,制定符合当地情 况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估体系和设计导则。
同时还可在现有体系基础上拓展到更多类型的建筑,利用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为建筑管 理提供依据、为建筑设计提供参考、为市场竞争提供信息、为环境教育提供资源,规 范绿色建筑的行业管理,促进绿色建筑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和谐发展。
三、国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现状
早期:绿色建筑产品及技术的一般评价、介绍与展示 中期:建筑方案环境物理性能的模拟与评价 近期:建筑整体环境表现的综合审定与评价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课件2
评价与等级划分
• 一星50分,二星65分,三星80分
•公 建:节地15分,节能35分,节水10分,节材20分,室内20分,创新10分,总分110分
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
控
4.1.1 项目选址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符合各类 —
—
制
保护区、文物古迹的保护和控制要求。
项
(项目选址)
4.1.2 场地安全,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 —
—
害威胁,无危险化学品等重大污染源、
易燃易爆危险源威胁,无电磁辐射、含
氡土壤等有害有毒物质危害。(场地安
全)
4.1.3 场地内无排放超标污染物
—
—
4.1.4 建筑规划布局满足日照标准且不降低周边建 —
—
筑及场地的日照标准要求。
•旧标准:控制项8项,新标准4项
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
4.2.1 容积率0.8-1.5得10分,1.5-3.5得15分, 19 ≥3.5得19分
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4
8.2.1 8.2.2 8.2.3 8.2.4
8.2.5 8.2.6 8.2.7 8.2.8 8.2.9
8.2.10 8.2.11
室内噪声级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高要求标准 隔墙、楼板、门窗的隔声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高要求标准 70%以上的区域无视线干扰 光系数≥2%的面积比例大于75%无眩光均匀性得8分,地下采光系数 ≥0.5%占20%得4分 采用合理措施改善室内大进深区域或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效果 可调节遮阳60~70%得6分,70~80得8分,≥80得12分 75%采暖空调可控得4分,个性化末端得4分 90%的房间的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 避免污染空气串通,重要区域通风或空调采暖工况下的气流组织满 足要求。 污染物浓度采集分析得7分,实时报警得3分 地下一氧化碳浓度监测
• 一星50分,二星65分,三星80分
•公 建:节地15分,节能35分,节水10分,节材20分,室内20分,创新10分,总分110分
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
控
4.1.1 项目选址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符合各类 —
—
制
保护区、文物古迹的保护和控制要求。
项
(项目选址)
4.1.2 场地安全,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 —
—
害威胁,无危险化学品等重大污染源、
易燃易爆危险源威胁,无电磁辐射、含
氡土壤等有害有毒物质危害。(场地安
全)
4.1.3 场地内无排放超标污染物
—
—
4.1.4 建筑规划布局满足日照标准且不降低周边建 —
—
筑及场地的日照标准要求。
•旧标准:控制项8项,新标准4项
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
4.2.1 容积率0.8-1.5得10分,1.5-3.5得15分, 19 ≥3.5得19分
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4
8.2.1 8.2.2 8.2.3 8.2.4
8.2.5 8.2.6 8.2.7 8.2.8 8.2.9
8.2.10 8.2.11
室内噪声级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高要求标准 隔墙、楼板、门窗的隔声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高要求标准 70%以上的区域无视线干扰 光系数≥2%的面积比例大于75%无眩光均匀性得8分,地下采光系数 ≥0.5%占20%得4分 采用合理措施改善室内大进深区域或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效果 可调节遮阳60~70%得6分,70~80得8分,≥80得12分 75%采暖空调可控得4分,个性化末端得4分 90%的房间的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 避免污染空气串通,重要区域通风或空调采暖工况下的气流组织满 足要求。 污染物浓度采集分析得7分,实时报警得3分 地下一氧化碳浓度监测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PPT课件
• 集中供能系统
• 自主调节室温及水力平衡
室外新 风
• 自然通风及过渡季节新风利用
合理的设备容量
• 无冗余的设备预留裕量
• 照明功率密度
• 部分负荷控制措施
选用能效比高的设备
精品课件
12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能源多级利用 • 冷热电三联产
节能与能源利用:
能源多级利用和可再生能源:
• 余热及废热利用
室内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包括:热 / 光 / 声 / 空气
达到健康、舒新风适量、高效的室内环境
相对湿度/% /(m³/h·p)
40
30
➢ 技术措施 被动式 – 建筑自身的设计(优先考虑) 主动式 - 通过机械设备调节 (系统优化)
精品课件
18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热环境控制
室内环境质量:
热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平均辐射温度
➢ 热环境控制 冬季日照及夏季外遮阳 • 建筑朝向选择 • 可调节外遮阳设置 • 绿化遮阳 • 结合建筑构件的遮阳 室温控制 • 采用能独立开启的空调末端 • 可独立进行温度、湿度调节
室内环境质量:
精品课件
场地选址 避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节地与室外环境:
安全卫生:
无电磁、氡及其他火、爆、有害物质等危险源
建筑布局有利健康
周边人行区风速要求≤5m/s
良好的日照和通风(建筑布置)
室外环境质量控制
包括声、光、风、热等环境要素
精品课件
9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技术途径 提高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能力 设备材料用能效率 能源多级利用及可再生能源 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
包括传热系数、太阳辐射系数、可见光透视率
绿色建筑ppt课件
经济效益分析
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包括节能降耗、环保减排等方面。在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时,应综合考虑投资成本、运营 成本、节能收益等因素,以评估绿色建筑的实际经济效益。
政策法规影响及应对措施
政策法规推动
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 策法规来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这些政策法规包括节能标准、环 保要求、补贴政策等。建筑企业 应密切关注政策法规的变化,及 时调整战略和业务模式。
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
对绿色建筑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法律法规保障
加强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保障绿色建筑健康发 展。
市场需求增长趋势
消费者环保意识提高
01
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绿色建筑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企业社会责任推动
02
企业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绿色建筑市场潜力巨大
保护环境
绿色建筑强调与环境的协调,注重减少建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有 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提高居住品质
绿色建筑注重打造舒适、健康、节能的建筑环境,能够提高人们的居 住品质和生活质量。
推动经济发展
绿色建筑的发展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 济效益,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行业标准不统一,需要 加强标准化建设。
THANKS
感谢观看
国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如LEED(领先能效环境设计)、BREEAM(英国环境评估法 )、DGNB(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认证)等,它们各自具 有独特的评价标准和认证流程。
认证机构及程序简介
01
中国绿色建筑认证机构
包括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它们负责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包括节能降耗、环保减排等方面。在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时,应综合考虑投资成本、运营 成本、节能收益等因素,以评估绿色建筑的实际经济效益。
政策法规影响及应对措施
政策法规推动
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 策法规来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这些政策法规包括节能标准、环 保要求、补贴政策等。建筑企业 应密切关注政策法规的变化,及 时调整战略和业务模式。
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
对绿色建筑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法律法规保障
加强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保障绿色建筑健康发 展。
市场需求增长趋势
消费者环保意识提高
01
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绿色建筑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企业社会责任推动
02
企业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绿色建筑市场潜力巨大
保护环境
绿色建筑强调与环境的协调,注重减少建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有 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提高居住品质
绿色建筑注重打造舒适、健康、节能的建筑环境,能够提高人们的居 住品质和生活质量。
推动经济发展
绿色建筑的发展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 济效益,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行业标准不统一,需要 加强标准化建设。
THANKS
感谢观看
国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如LEED(领先能效环境设计)、BREEAM(英国环境评估法 )、DGNB(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认证)等,它们各自具 有独特的评价标准和认证流程。
认证机构及程序简介
01
中国绿色建筑认证机构
包括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它们负责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PPT课件
7
1 总则
1.0.1 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 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定,对 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 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 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 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9
1 总则
1.0.2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建筑应使用功能不同,其能源及其它资源消耗和对 环境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本标准2006年版编制时,考 虑到我国当时建筑业市场情况,侧重于评价总量大的住 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能源及其它资源消耗较多的办公建 筑、商场建筑、旅馆建筑。本次修订,将使用范围扩展 至覆盖民用建筑各主要类型,并兼具通用性和可操作性, 以适应现阶段绿色建筑时间及评价工作的需要。 2、作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中的第一本标准,本标 准应发挥一种基础性的作用。
1.0.3 引导设计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资 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从建筑全寿命期的视角考虑如 何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
1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3.1.4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3.2.9
13
3 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 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评价单栋建 筑时,凡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该栋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 总体进行评价。 3.1.2 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涉及评价和运行评价。涉及评价应在建筑工 程社工图涉及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 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3.1.3 申请评价方应进行建筑全寿命期技术和经济分析,合理确定建筑 规模,选用适当的建筑技术、设备和材料,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行 阶段进行全过程控制,并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 3.1.4 评价机构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报告、文 件进行审查,出具评价报告,确定等级。对申请运行评价的建筑,尚应 进行现场考察。
1 总则
1.0.1 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 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定,对 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 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 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 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9
1 总则
1.0.2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建筑应使用功能不同,其能源及其它资源消耗和对 环境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本标准2006年版编制时,考 虑到我国当时建筑业市场情况,侧重于评价总量大的住 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能源及其它资源消耗较多的办公建 筑、商场建筑、旅馆建筑。本次修订,将使用范围扩展 至覆盖民用建筑各主要类型,并兼具通用性和可操作性, 以适应现阶段绿色建筑时间及评价工作的需要。 2、作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中的第一本标准,本标 准应发挥一种基础性的作用。
1.0.3 引导设计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资 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从建筑全寿命期的视角考虑如 何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
1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3.1.4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3.2.9
13
3 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 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评价单栋建 筑时,凡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该栋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 总体进行评价。 3.1.2 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涉及评价和运行评价。涉及评价应在建筑工 程社工图涉及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 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3.1.3 申请评价方应进行建筑全寿命期技术和经济分析,合理确定建筑 规模,选用适当的建筑技术、设备和材料,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行 阶段进行全过程控制,并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 3.1.4 评价机构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报告、文 件进行审查,出具评价报告,确定等级。对申请运行评价的建筑,尚应 进行现场考察。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24页PPT
六、节水和水资源利用一般项
(五)第4.3.10条 降雨量大的缺水地区,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 定雨水集蓄及利用方案;(一般项)
可选择的措施
注意:
满足收集利用屋面雨水(9/15)和收集利用屋面、道 路、绿地雨水(15/15)其中一项,得分即可判定该项达标。 对于非缺水地区和降雨量小的缺水地区,此条不参评。
五、节水和水资源利用控制项
(四)第4.3.4条 景观用水不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控制项) 可选择的措施
注意:
此条仅对设有景观水体的项目参评,景观用水指景 观中池水、流水、跌水、喷水及涌水等,同时满足以上 三条可认为达标。
五、节水和水资源利用控制项
(五)第4.3.5条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 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控制项)
六、节水和水资源利用一般项
(一)第4.3.6条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 采取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一般项)
可选择的措施
注意:
以上为合理设计雨水的径流利用途径,减少雨水受污染 几率,得分即可判定达标。
六、节水和水资源利用一般项
(二)第4.3.7条 绿化用水、洗车用水等非引饮用用水采用再生水、 雨水等非传统水源;(一般项)
注意:
定性描述,合理选择以上措施中的若干项,即可认 为达标,住宅区管网漏失率应不高于8%,公共建筑管网 漏失率应不高于2%.。
五、节水和水资源利用控制项
(三)第4.3.3条 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8% ;(控制项) 可选择的措施
注意:
住宅全部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可认为达到8%, 全装修采用节水龙头和节水便器,可认为达到8%以上,毛 坯房应为客户提供菜单式装修或采取物业管理措施要求用户 使用节水器具。公共建筑管网漏失率应不高于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讲义节材及施工管理部分课件课件
是否采用了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7.1.1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 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四、图审重点
【审査范围】 民用建筑
【审査文件】
结构设计总说明 【审査内容】 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应明确所选用的结构材料未采用国家和本地 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注:本条还有建筑专业相关内容。
第二部分:7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条 文说明
7.1.1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 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一、释义及说明
本条用于约束建筑工程项目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禁止和 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地方主管部门发布了《关于发布墙体保 温系统与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的公告》(住房 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338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建设事业“十 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第一批)的公告》(建设部公
告第659号)、湖北、北京、上海、江苏等也有相关的文件。
7.1.1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 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国家现行相关标准也对该内容进行了规定,包括:《民用建筑绿
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规定:7.1.2严禁采用高耗能、污染 超标及国家和地方限制使用或淘汰的材料。《民用建筑工程室内 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规定:4.3.1民用建筑工程室 内不得使用国家禁止使用、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装饰装 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规定:3.2.1严禁使用国家 明令淘汰的材料。
3.4.1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性。不规则的建筑应按 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 严重不规则的建筑不应釆用。
7.1.1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 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四、图审重点
【审査范围】 民用建筑
【审査文件】
结构设计总说明 【审査内容】 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应明确所选用的结构材料未采用国家和本地 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注:本条还有建筑专业相关内容。
第二部分:7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条 文说明
7.1.1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 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一、释义及说明
本条用于约束建筑工程项目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禁止和 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地方主管部门发布了《关于发布墙体保 温系统与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的公告》(住房 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338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建设事业“十 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第一批)的公告》(建设部公
告第659号)、湖北、北京、上海、江苏等也有相关的文件。
7.1.1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 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国家现行相关标准也对该内容进行了规定,包括:《民用建筑绿
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规定:7.1.2严禁采用高耗能、污染 超标及国家和地方限制使用或淘汰的材料。《民用建筑工程室内 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规定:4.3.1民用建筑工程室 内不得使用国家禁止使用、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装饰装 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规定:3.2.1严禁使用国家 明令淘汰的材料。
3.4.1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性。不规则的建筑应按 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 严重不规则的建筑不应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