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3第二章教案肖海生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必修3第三章教案肖海生

高中数学必修3第三章教案肖海生

1、基本概念:(1)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4)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3、例题分析:例1 判断下列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1)“抛一石块,下落”.(2)“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0℃时,冰融化”;(3)“某人射击一次,中靶”;(4)“如果a>b,那么a-b>0”;(5)“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6)“导体通电后,发热”;(7)“从分别标有号数1,2,3,4,5的5张标签中任取一张,得到4号签”;(8)“某电话机在1分钟内收到2次呼叫”;(9)“没有水份,种子能发芽”;(10)“在常温下,焊锡熔化”.答:根据定义,事件(1)、(4)、(6)是必然事件;事件(2)、(9)、(10)是不可能事件;事件(3)、(5)、(7)、(8)是随机事件.(2)这个射手射击一次,击中靶心的概率约是什么?分析:事件A出现的频数n A与试验次数n的比值即为事件A的频率,当事件A发生的频率f 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时,这个常数即为事件A的概率。

解:(1)表中依次填入的数据为:0.80,0.95,0.88,0.92,0.89,0.91.(2)由于频率稳定在常数0.89,所以这个射手击一次,击中靶心的概率约是0.89。

5、自我评价与课堂练习:1.将一枚硬币向上抛掷10次,其中正面向上恰有5次是()A.必然事件B.随机事件C.不可能事件D.无法确定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一事件的概率总在(0.1)内B.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不一定为0C.必然事件的概率一定为1 D.以上均不对(2)该油菜子发芽的概率约是多少?:(1)填入表中的数据依次为1,0.8,0.9,0.857,0.892,0.910,0.913,0.893,0.903,0.905.(2)该油菜子发芽的概率约为0.897。

高中数学必修三3

高中数学必修三3

高中数学必修三3.2教案
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和性质,三要素、离心率和焦点等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

教学难点:椭圆方程的转化和应用、椭圆的综合应用、以及解答椭圆相关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实验装置、教学实验设备、课堂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椭圆的概念和性质。

二、讲解:介绍椭圆的定义、三要素、离心率、焦点等椭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相关
定理。

三、实验:通过实验装置演示椭圆的性质和形状,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椭圆的特点。

四、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椭圆的相关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加深对椭
圆的理解。

五、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探讨解答椭圆问题的多种可能性。

六、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椭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七、作业: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学生对椭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椭圆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和解题能力,提高了学生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新人教版必修三数学第二章统计教学设计汇总

新人教版必修三数学第二章统计教学设计汇总

新人教版必修三数学第二章统计教学设计汇总统计科学则是统计工作经验、社会经济理论、计量经济方法融合、提炼、发展而来的一种边缘性学科,数学第二章统计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更好的掌握本章知识有帮助。

一、随机抽样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三册(选修Ⅱ)的第一章“概率与统计”中的“抽样方法”的第一课时:简单随机抽样.其主要内容是介绍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以及如何实施简单随机抽样.数理统计学包括两类问题,一类是如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另一类是如何根据对样本的整理、计算和分析,对总体的情况作出一种推断.可见,抽样方法是数理统计学中的重要内容.简单随机抽样作为一种简单的抽样方法,又在其中处于一种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它对于学习后面的其它较复杂的抽样方法奠定了基础,同时它强化对概率性质的理解,加深了对概率公式的运用.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学计划具体内容请点击:高二上学期数学随机抽样教学计划模板二、用样本估计总体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教学计划具体内容请点击:高二上学期数学用样本估计总体教学计划模板三、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本节课内容选自于高中教材北师大版必修3第二章第三节,课时安排为三个课时,本节课内容为第二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学情分析四大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教学计划具体内容请点击:高二数学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教学计划新人教版必修三数学第二章统计教学设计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请大家及时学习2016高二数学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希望大家可以有所进步。

精心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肖老师讲高中数学全套教案

肖老师讲高中数学全套教案

肖老师讲高中数学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熟练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能力;4.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高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2. 函数与方程;3. 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式;4. 概率与统计;5. 导数与微积分等。

三、教学方法1. 讲解结合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2. 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3. 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内容1. 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2.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题技巧;3. 提供典型例题及解题方法;4.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及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价1. 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包括考试、作业、讨论等;2. 定期进行学习评估及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3.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及时调整教学策略;4.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安排1. 每周安排2-3节高中数学课程,灵活设置教学内容;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3. 定期组织模拟考试和作业,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七、教学环境1. 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和思考;2. 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资源,提高教学效果;3. 注重课堂管理,确保教学秩序和效果。

八、教学反思1.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2. 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意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3. 积极参加教学研讨和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以上是我对高中数学全套教案范本的设想,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有需要,我可以提供更详细的教案内容。

祝您教学顺利!。

人教版高中数学数学必修三第二章+统计+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数学必修三第二章+统计+教案

第二学期高一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x+21.执行如图的程序框图,则输出S 的值为( )A .2B .﹣3C .D .2.若下面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 是30,则条件①可为( )A.n≤3 B.n≤4 C.n≤5 D.n≤63.如图给出的是计算的值的一个框图,其中菱形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A.i>5 B.i<5 C.i>6 D.i<64.图中的程序框图所描述的算法称为欧几里得展转相除法,若输入m=209,n=121,则输出m的值等于()A.10 B.11 C.12 D.135.四名同学根据各自的样本数据研究变量x,y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求得回归直线方程,分别得到以下四个结论:①y与x负相关且=2.347x﹣6.423;②y与x负相关且=﹣3.476x+5.648;③y与x正相关且=5.437x+8.493;④y与x正相关且=﹣4.326x﹣4.578.其中一定不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右面茎叶图表示的是甲、乙两人在5次综合测评中的成绩,其中一个数字被污损.则甲的平均成绩超过乙的平均成绩的概率为()A.B.C.D.7.某学校共有师生3200人,先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所有师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60的样本.已知从学生中抽取的人数为150,那么该学校的教师人数是.8.已知变量x,y的取值如表所示:如果y与x线性相关,且线性回归方程为=x+2,则的值是.9.前不久商丘市因环境污染严重被环保部约谈后,商丘市近期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如表提供了商丘某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后生产甲产品过程中记录的产量x(吨)与相应的生产能耗y(吨标准煤)的几组对应数据.(Ⅰ)请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求出y关于x的线性回归方程y=bx+a;(Ⅱ)已知该企业技改前100吨甲产品的生产能耗为90吨标准煤,试根据(1)求出的线性回归方程,预测生产100吨甲产品的生产能耗比技改前降低了多少吨标准煤?(参考数值:3×2.5+4×3+5×4+6×4.5=66.5)参考公式: =, =﹣.10.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某市政府为了鼓励居民节约用水,计划调整居民生活用水收费方案,拟确定一个合理的月用水量标准x(吨),一位居民的月用水量不超过x的部分按平价收费,超出x的部分按议价收费.为了了解居民用水情况,通过抽样,获得了某年100位居民每人的月均用水量(单位:吨),将数据按照[0,0.5),[0.5,1),…,[4,4.5)分成9组,制成了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Ⅰ)求直方图中a的值;(Ⅱ)设该市有30万居民,估计全市居民中月均用水量不低于3吨的人数,并说明理由;(Ⅲ)若该市政府希望使85%的居民每月的用水量不超过标准x(吨),估计x的值,并说精美句子1、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3《二章 统计 小结》优质课教案_14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3《二章 统计  小结》优质课教案_14

第二章统计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整合本章知识点,完善知识结构,体会知识之间的相关关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统计问题。

2、在归纳总结知识的过程中完善知识结构。

3、让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应用类比,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构建本章(统计)的知识结构,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统计问题。

难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统计问题。

三、教学方法:归纳总结法,讲练结合法四、教学用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设计2、用样本估计总体(1)用样本估计总体的两种情况 ①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②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2)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步骤 (3)频率分布折线图和总体密度曲线频率分布直方图――――――――→连接各小长方形上端的中点频率分布折线图 ――――――――――――→样本容量不断增大,频率折线图接近于一条光滑曲线总体密度曲线 (4)茎叶图的制作步骤 ①将数据分为茎和叶两部分;②将最大茎和最小茎之间数据按大小次序排成一列; ③将各个数据的“叶”按大小次序写在茎右(左)侧.(5)数字特征①众数:一组数据中重复出现次数最多的数.②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处在中间位置(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③平均数:如果n 个数x 1,x 2,…,x n ,那么x =1n (x 1+x 2+…+x n )叫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④标准差的计算公式: s =1n[(x 1-x )2+(x 2-x )2+…+(x n -x )2 ⑤方差的计算公式:s 2=1n[(x 1-x )2+(x 2-x )2+…+(x n -x )2],想一想: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与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关系。

3、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1)散点图:将样本中n 个数据点(x i ,y i )(i =1,2,…,n )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得到的图形. (2)正相关与负相关:① 正相关:散点图中的点散布在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区域. ② 负相关:散点图中的点散布在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 (3)回归直线的方程① 回归直线:如果散点图中点的分布从整体上看大致在一条直线附近,就称这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这条直线叫做回归直线.② 回归方程:回归直线对应的方程叫做回归直线的方程,简称回归方程.二、巩固练习1、要从已编号(1—60)的60枚最新研制的某型导弹中随机抽取6枚来进行发射试验,用每部分选取的号码间隔一样的系统抽样方法确定所选取的枚导弹的编号可能是( ) A 、5,10,15,20,25,30 B 、3,13,23,33,43,53 C 、1,2,3,4,5,6 D 、2,4,8,16,32,482、某公司现有普通职员160人,中级管理人员30人,高级管理人员10人,要从其中抽取20个人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如果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则普通职员,中级管理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各应该抽取多少人( )A 、8,15,7B 、16,2,2C 、16,3,1D 、12,3,5 3、右图是根据某校10位高一同学的身高(单位:cm)画出的茎叶图,其中左边的数字从左到右分别表示学生身高的百位数字和十位数字,右边的数字表示学生身高的个位数字,从图中可以得到这10位同学身高的中位数是( ) A 、161cm B 、162cmC 、163cm D 、164cm4、为了了解某地区高中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抽查了该地区100名年龄在17.5~18岁的男生体重(单位:kg ),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 求这100名学生中体重在56.5~64.5范围内的人数.5、某商场为了调查旅游鞋的销售情况,抽取了部分顾客购鞋的尺寸,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已知图中从左到右前3个小矩形的面积之比为1︰2︰3,第二小组的频数为10. (1)求样本容量;(2)估计购鞋尺寸在37.5~43.556.5 60.5 64.5 68.5 72.56、已知某人5次上班途中所花时间的平均数为10分钟,方差为2分钟,其中有三次上班途中所花时间分别为9分钟,10分钟和11分钟,求另两次上班途中所花的时间.7、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研究某市家庭平均收入与月平均生活支出的关系,该市统计部门随机调查了10个家庭,得数据如下:(1)判断家庭平均收入与月平均生活支出是否相关? (2)若二者线性相关,求回归直线方程.8、某工厂经过技术改造后,生产某种产品的产量x 吨与相应的生产能耗y 吨标准煤有如下几组样本数据:(1)样本数据是否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若是,求出其回归方程; (2)预测生产100吨产品的生产能耗约需多少吨标准煤?三、课堂小结1、本章中统计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必修三优秀教案(第二章--统计)

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必修三优秀教案(第二章--统计)

第二章统计本章教材分析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数字信息随处可见,因此专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科学——统计学就备受重视.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科学,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在客观世界中,需要认识的现象无穷无尽.要认识某现象的第一步就是通过观察或试验取得观测资料,然后通过分析这些资料来认识此现象.如何取得有代表性的观测资料并能够正确地加以分析,是正确地认识未知现象的基础,也是统计所研究的基本问题.本章主要介绍最基本的获取样本数据的方法,以及几种从样本数据中提取信息的统计方法,其中包括用样本估计总体分布、数字特征和线性回归等内容.从义务教育阶段来看,统计知识的教学从小学到初中分为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都要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等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随着学段的升高逐渐提高.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统计与概率知识的基础上,《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际问题及情境,进一步介绍随机抽样、样本估计总体、线性回归的基本方法,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及其特征的思想,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通过实习作业,较为系统地经历数据收集与处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2.1 随机抽样2.1.1 简单随机抽样整体设计教学分析教材是以探究一批小包装饼干的卫生是否达标为问题导向,逐步引入简单随机抽样概念.并通过实例介绍了两种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签法和随机数法.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简单随机抽样的经验,教学中要注意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例如,用抽签法决定班里参加某项活动的代表人选,用随机数法从全年级同学中抽取样本计算平均身高等等.三维目标1.能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推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学会用抽签法和随机数法抽取样本,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用抽签法和随机数法抽取样本.教学难点:抽签法和随机数法的实施步骤.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抽样的方法很多,某个抽样方法都有各自的优越性与局限性,针对不同的问题应当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教师点出课题:简单随机抽样.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在1936年美国总统选举前,一份颇有名气的杂志(Literary Digest)的工作人员做了一次民意测验.调查兰顿(ndon)(当时任堪萨斯州州长)和罗斯福(F.D.Roosevelt)(当时的总统)中谁将当选下一届总统.为了了解公众意向,调查者通过电话簿和车辆登记簿上的名单给一大批人发了调查表(注意在1936年电话和汽车只有少数富人拥有).通过分析收回的调查表,显示兰顿非常受欢迎,于是此杂志预测兰顿将在选举中获胜.(2)假设你作为一名食品卫生工作人员,要对某食品店内的一批小包装饼干进行卫生达标检验,你准备怎样做?显然,你只能从中抽取一定数量的饼干作为检验的样本.那么,应当怎样获取样本呢?(3)请总结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讨论结果:(1)预测结果出错的原因是:在民意测验的过程中,即抽取样本时,抽取的样本不具有代表性.1936年拥有电话和汽车的美国人只是一小部分,那时大部分人还很穷.其调查的结果只是富人的意见,不能代表穷人的意见.由此可以看出,抽取样本时,要使抽取出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否则调查的结果与实际相差较大.(2)要对这批小包装饼干进行卫生达标检查,只能从中抽取一定数量的饼干作为检验的样本,用样本的卫生情况来估计这批饼干的卫生情况.如果对这批饼干全部检验,那么费时费力,等检查完了,这批饼干可能就超过保质期了,再就是会破坏这批饼干的质量,导致无法出售.获取样本的方法是:将这批小包装饼干,放入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搅拌均匀,然后不放回地摸取(这样可以保证每一袋饼干被抽到的可能性相等),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样本.通过检验样本来估计这批饼干的卫生情况.这种抽样方法称为简单随机抽样.(3)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最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两种:抽签法和随机数法.提出问题(1)抽签法是大家最熟悉的,也许同学们在做某种游戏,或者选派一部分人参加某项活动时就用过抽签法.例如,高一(2)班有45名学生,现要从中抽出8名学生去参加一个座谈会,每名学生的机会均等.我们可以把45名学生的学号写在小纸片上,揉成小球,放到一个不透明袋子中,充分搅拌后,再从中逐个抽出8个号签,从而抽出8名参加座谈会的学生.请归纳抽签法的定义.总结抽签法的步骤.(2)你认为抽签法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当总体中的个体数很多时,用抽签法方便吗?(3)随机数法是利用随机数表或随机骰子或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进行抽样.我们仅学习随机数表法即利用随机数表产生的随机数进行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怎样利用随机数表产生样本呢?下面通过例子来说明.假设我们要考察某公司生产的500克袋装牛奶的质量是否达标,现从800袋牛奶中抽取60袋进行检验.利用随机数表抽取样本时,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第一步,先将800袋牛奶编号,可以编为000,001, (799)第二步,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个数.例如选出第8行第7列的数7(为了便于说明,下面摘取了附表1的第6行至第10行.)16 22 77 94 39 49 54 43 54 82 17 37 93 23 78 87 35 20 96 43 84 26 34 91 6484 42 17 53 31 57 24 55 06 88 77 04 74 47 67 21 76 33 50 25 83 92 12 06 7663 01 63 78 59 16 95 55 67 19 98 10 50 71 75 12 86 73 58 07 44 39 52 38 7933 21 12 34 29 78 64 56 07 82 52 42 07 44 38 15 51 00 13 42 99 66 02 79 5457 60 86 32 44 09 47 27 96 54 49 17 46 09 62 90 52 84 77 27 08 02 73 43 28第三步,从选定的数7开始向右读(读数的方向也可以是向左、向上、向下等),得到一个三位数785,由于785<799,说明号码785在总体内,将它取出;继续向右读,得到916,由于916>799,将它去掉.按照这种方法继续向右读,又取出567,199,507,…,依次下去,直到样本的60个号码全部取出.这样我们就得到一个容量为60的样本.请归纳随机数表法的步骤.(4)当N=100时,分别以0,3,6为起点对总体编号,再利用随机数表抽取10个号码.你能说出从0开始对总体编号的好处吗?(5)请归纳随机数表法的优点和缺点.讨论结果:(1)一般地,抽签法就是把总体中的N个个体编号,把号码写在号签上,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抽签法的步骤是:1°将总体中个体从1—N编号;2°将所有编号1—N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3°将号签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容器中,搅拌均匀;4°从容器中每次抽取一个号签,并记录其编号,连续抽取n次;5°从总体中将与抽取到的签的编号相一致的个体取出.(2)抽签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当总体的容量非常大时,费时、费力,如果标号的签搅拌得不均匀,会导致抽样不公平.因此说当总体中的个体数很多时,用抽签法不方便.这时用随机数法.(3)随机数表法的步骤:1°将总体中个体编号;2°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个数作为开始;3°规定从选定的数读取数字的方向;4°开始读取数字,若不在编号中,则跳过,若在编号中则取出,依次取下去,直到取满为止;5°根据选定的号码抽取样本.(4)从0开始编号时,号码是00,01,02,…,99;从3开始编号时,号码是003,004,…,102;从6开始编号时,号码是006,007,…,105.所以以3,6为起点对总体编号时,所编的号码是三位,而从0开始编号时,所编的号码是两位,在随机数表中读数时,读取两位比读取三位要省时,所以从0开始对总体编号较好.(5)综上所述可知,简单随机抽样有操作简便易行的优点,在总体个数不多的情况下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如果总体中的个体数很多时,对个体编号的工作量太大,即使用随机数表法操作也并不方便快捷.另外,要想“搅拌均匀”也非常困难,这就容易导致样本的代表性差.应用示例例1 某车间工人加工一种轴共100件,为了了解这种轴的直径,要从中抽取10件轴在同一条件下测量,如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分析:简单随机抽样有两种方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所以有两种思路.解法一(抽签法):①将100件轴编号为1,2, (100)②做好大小、形状相同的号签,分别写上这100个号码;③将这些号签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容器内,搅拌均匀;④逐个抽取10个号签;⑤然后测量这10个号签对应的轴的直径的样本.解法二(随机数表法):①将100件轴编号为00,01,…99;②在随机数表中选定一个起始位置,如取第22行第1个数开始(见教材附录1:随机数表);③规定读数的方向,如向右读;④依次选取10个为68,34,30,13,70,55,74,77,40,44,则这10个号签相应的个体即为所要抽取的样本.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简单随机抽样的步骤.抽签法的关键是为了保证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相等而必须搅拌均匀,当总体中的个体无差异,并且总体容量较小时,用抽签法;用随机数表法读数时,所编的号码是几位,读数时相应地取连续的几个数字,当总体中的个体无差异,并且总体容量较多时,用抽签法.变式训练1.下列抽样的方式属于简单随机抽样的有____________.(1)从无限多个个体中抽取50个个体作为样本.(2)从1 000个个体中一次性抽取50个个体作为样本.(3)将1 000个个体编号,把号签放在一个足够大的不透明的容器内搅拌均匀,从中逐个抽取50个个体作为样本.(4)箱子里共有100个零件,从中选出10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在抽样操作中,从中任意取出一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后,再把它放回箱子.(5)福利彩票用摇奖机摇奖.解析:(1)中,很明显简单随机抽样是从有限多个个体中抽取,所以(1)不属于;(2)中,简单随机抽样是逐个抽取,不能是一次性抽取,所以(2)不属于;很明显(3)属于简单随机抽样;(4)中,抽样是放回抽样,但是简单随机抽样是不放回抽样,所以(4)不属于;很明显(5)属于简单随机抽样.答案:(3)(5)2.要从某厂生产的30台机器中随机抽取3台进行测试,写出用抽签法抽样样本的过程.分析:由于总体容量和样本容量都较小,所以用抽签法.解:抽签法,步骤:第一步,将30台机器编号,号码是01,02, (30)第二步,将号码分别写在一张纸条上,揉成团,制成号签.第三步,将得到的号签放入不透明的袋子中,并充分搅匀.第四步,从袋子中依次抽取3个号签,并记录上面的编号.第五步,所得号码对应的3台机器就是要抽取的样本.例2 人们打桥牌时,将洗好的扑克牌随机确定一张为起始牌,这时按次序搬牌时,对任何一家来说,都是从52张牌中抽取13张牌,问这种抽样方法是否是简单随机抽样?解:简单随机抽样的实质是逐个地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而这里只是随机确定了起始张,其他各张牌虽然是逐张起牌,但是各张在谁手里已被确定,所以不是简单随机抽样.点评:判断简单随机抽样时,要紧扣简单随机抽样的特征:逐个、不放回抽取且保证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相等.变式训练现在有一种“够级”游戏,其用具为四副扑克,包括大小鬼(又称为花)在内共216张牌,参与人数为6人并坐成一圈.“够级”开始时,从这6人中随机指定一人从已经洗好的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牌(这叫开牌),然后按逆时针方向,根据这张牌上的数字来确定谁先抓牌,这6人依次从216张牌中抓取36张牌,问这种抓牌方法是否是简单随机抽样?解:在这里只有抽取的第一张扑克牌是随机抽取的,其他215张牌已经确定,即这215张扑克牌被抽取的可能性与第一张扑克牌可能性不相同,所以不是简单随机抽样.知能训练1.为了了解全校240名学生的身高情况,从中抽取40名学生进行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总体是240B.个体C.样本是40名学生D.样本容量是40答案:D2.为了了解所加工一批零件的长度,抽测了其中200个零件的长度,在这个问题中,200个零件的长度是()A.总体B.个体C.总体的一个样本D.样本容量答案:C3.一个总体中共有200个个体,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则某一特定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_.1答案:104.为了检验某种产品的质量,决定从40件产品中抽取10件进行检查,如何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样本?解:方法一(抽签法):①将这40件产品编号为1,2, (40)②做好大小、形状相同的号签,分别写上这40个号码;③将这些号签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容器内,搅拌均匀;④连续抽取10个号签;⑤然后对这10个号签对应的产品检验.方法二(随机数表法):①将40件产品编号,可以编为00,01,02,…,38,39;②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个数作为开始,例如从第8行第9列的数5开始,;③从选定的数5开始向右读下去,得到一个两位数字号码59,由于59>39,将它去掉;继续向右读,得到16,将它取出;继续下去,又得到19,10,12,07,39,38,33,21,随后的两位数字号码是12,由于它在前面已经取出,将它去掉,再继续下去,得到34.至此,10个样本号码已经取满,于是,所要抽取的样本号码是16,19,10,12,07,39,38,33,21,34.拓展提升现有一批编号为10,11,…,99,100,…,600的元件,打算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6的样本进行质量检验.如何用随机数法设计抽样方案?分析:重新编号,使每个号码的位数相同.解:方法一:第一步,将元件的编号调整为010,011,012,...,099,100, (600)第二步,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数作为开始,任选一方向作为读数方向.比如,选第6行第7个数“9”,向右读.第三步,从数“9”开始,向右读,每次读取三位,凡不在010—600中的数跳过去不读,前面已经读过的也跳过去不读,依次可得到544,354,378,520,384,263.第四步,以上这6个号码所对应的6个元件就是所要抽取的对象.方法二:第一步,将每个元件的编号加100,重新编号为110,111,112,…,199,200,…,700. 第二步,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数作为开始,任选一方向作为读数方向.比如,选第8行第1个数“6”,向右读.第三步,从数“6”开始,向右读,每次读取三位,凡不在110—700中的数跳过去不读,前面已经读过的也跳过去不读,依次可得到630,163,567,199,507,175.第四步,这6个号码分别对应原来的530,63,467,99,407,75.这些号码对应的6个元件就是要抽取的对象.课堂小结1.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有两种选取个体的方法:放回和不放回,我们在抽样调查中用的是不放回抽样,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抽签法和随机数法.2.抽签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当总体的容量非常大时,费时、费力,又不方便,如果标号的签搅拌得不均匀,会导致抽样不公平,随机数表法的优点与抽签法相同,缺点是当总体容量较大时,仍然不是很方便,但是比抽签法公平,因此这两种方法只适合总体容量较小的抽样类型.3.简单随机抽样每个个体入样的可能性都相等,均为Nn ,但是这里一定要将每个个体入样的可能性、第n 次每个个体入样的可能性、特定的个体在第n 次被抽到的可能性这三种情况区分开来,避免在解题中出现错误.作业课本本节练习2、3.设计感想本节教学设计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指导,重视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根据高考的要求,适当拓展了教材,做到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整体设计教学分析教材通过探究“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过程,介绍了一种最简单的系统抽样——等距抽样,并给出实施等距抽样的步骤.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当n N 不是整数时,应如何实施系统抽样. 三维目标1.理解系统抽样,会用系统抽样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系统抽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自学课后“阅读与思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虚假广告是淡化总体和抽样方法、强化统计结果来夸大产品的有效性,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实施系统抽样的步骤.教学难点:当nN 不是整数,如何实施系统抽样.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上一节我们学习了简单随机抽样,那么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是什么?简单随机抽样是最简单和最基本的抽样方法,当总体中的个体较少时,常采用简单随机抽样.但是如果总体中的个体较多时,怎样抽取样本呢?教师点出课题:系统抽样.思路2某中学有5 000名学生,打算抽取200名学生,调查他们对奥运会的看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时,无论是抽签法还是随机数法,实施过程很复杂,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那么有没有更为方便可行的抽样方法呢?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系统抽样.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某学校为了了解高一年级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打算从高一年级500名学生中抽取50名进行调查,除了用简单随机抽样获取样本外,你能否设计其他抽取样本的方法?(2)请归纳系统抽样的定义和步骤.(3)系统抽样有什么特点?讨论结果:(1)可以将这500名学生随机编号1—500,分成50组,每组10人,第1组是1—10,第二组11—20,依次分下去,然后用简单随机抽样在第1组抽取1人,比如号码是2,然后每隔10个号抽取一个,得到2,12,22, (492)这样就得到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这种抽样方法称为系统抽样.(2)一般地,要从容量为N 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 的样本,可将总体分成均衡的若干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制定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的方法叫做系统抽样.其步骤是:1°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总体中的N 个个体编号;2°将整体按编号进行分段,确定分段间隔k(k ∈N ,l≤k);3°在第1段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起始个体的编号l (l ∈N ,l≤k );4°按照一定的规则抽取样本.通常是将起始编号l 加上间隔k 得到第2个个体编号(l+k),再加上k 得到第3个个体编号(l+2k),这样继续下去,直到获取整个样本.说明:从系统抽样的步骤可以看出,系统抽样是把一个问题划分成若干部分分块解决,从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体现了数学转化思想.(3)系统抽样的特点是:1°当总体容量N 较大时,采用系统抽样;2°将总体分成均衡的若干部分指的是将总体分段,分段的间隔要求相等,因此,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这时间隔一般为k =[nN ]. 3°预先制定的规则指的是:在第1段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一个起始编号,在此编号的基础上加上分段间隔的整倍数即为抽样编号.应用示例例1 为了了解参加某种知识竞赛的1 000名学生的成绩,应采用什么抽样方法较恰当?简述抽样过程.解:适宜选用系统抽样,抽样过程如下:(1)随机地将这1 000名学生编号为1,2 ,3, (1000)(2)将总体按编号顺序均分成50部分,每部分包括20个个体.(3)在第一部分的个体编号1,2,3,…,20中,利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一个号码,比如18.(4)以18为起始号码,每间隔20抽取一个号码,这样得到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18,38,58,…,978,998.点评:系统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一样,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都相等,从而说明系统抽样是等概率抽样,它是公平的.系统抽样是建立在简单随机抽样的基础之上的,当将总体均分后对每一部分进行抽样时,采用的是简单随机抽样.变式训练1.下列抽样不是系统抽样的是( )A.从标有1—15号的15个小球中任选3个作为样本,按从小号到大号排序,随机确定起点i,以后为i+5, i+10(超过15则从1再数起)号入样B.工厂生产的产品,用传送带将产品送入包装车间前,检验人员从传送带上每隔五分钟抽一件产品检验C.搞某一市场调查,规定在商场门口随机抽一个人进行询问,直到调查到事先规定的调查人数为止D.电影院调查观众的某一指标,通知每排(每排人数相等)座位号为14的观众留下来座谈 分析:C 中,因为事先不知道总体,抽样方法不能保证每个个体按事先规定的概率入样,所以不是系统抽样.答案:C2.某校高中三年级的295名学生已经编号为1,2,…,295,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按1∶5的比例抽取一个样本,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进行抽取,并写出过程.分析:按1∶5分段,每段5人,共分59段,每段抽取一人,关键是确定第1段的编号. 解:抽样过程是:(1)按照1∶5的比例,应该抽取的样本容量为295÷5=59,我们把259名同学分成59组,每组5人,第一组是编号为1—5的5名学生,第2组是编号为6—10的5名学生,依次下去,59组是编号为291—295的5名学生;(2)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第一组5名学生中抽出一名学生,不妨设编号为l(l≤5);(3)按照一定的规则抽取样本.抽取的学生编号为l+5k(k=0,1,2,…,58),得到59个个体作为样本,如当k=3时的样本编号为3,8,13,…,288,293.例2 为了了解参加某种知识竞赛的1 003名学生的成绩,请用系统抽样抽取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分析:由于501003不是整数,所以先从总体中随机剔除3个个体. 步骤:(1)随机地将这1003个个体编号为1,2,3, (1003)(2)利用简单随机抽样,先从总体中剔除3个个体(可利用随机数表),剩下的个体数 1 000能被样本容量50整除,然后再重新编号为1,2,3, (1000)(3)确定分段间隔.501000=20,则将这1 000名学生分成50组,每组20人,第1组是1,2,3,...,20;第2组是21,22,23,...,40;依次下去,第50组是981,982, (1000)(4)在第1组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第一个个体编号l(l≤20).(5)按照一定的规则抽取样本.抽取的学生编号为l+20k (k=0,1,2,...,19),得到50个个体作为样本,如当k=2时的样本编号为2,22,42, (982)点评:如果遇到nN 不是整数的情况,可以先从总体中随机地剔除几个个体,使得总体中剩余的个体数能被样本容量整除.变式训练1.某校高中三年级有1 242名学生,为了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准备按1∶40的比例抽取一个样本,那么( )A.剔除指定的4名学生B.剔除指定的2名学生C.随机剔除4名学生D.随机剔除2名学生分析:为了保证每名学生被抽到的可能性相等,必须是随机剔除学生,由于401242的余数是2,所以要剔除2名学生.答案:D2.从2 005个编号中抽取20个号码,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则抽样的分段间隔为( )A.99B.99.5C.100D.100.5答案:C例3 从已编号为1—50的50枚最新研制的某种型号的导弹中随机抽取5枚来进行发射实验,若采用每部分选取的号码间隔一样的系统抽样方法,则所选取5枚导弹的编号可能是( )A.5,10,15,20,25B.3,13,23,33,43C.1,2,3,4,5D.2,4,6,16,32分析: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到的导弹编号应该为k,k+d,k+2d,k+3d,k+4d,其中d=50/5=10,k 是1到10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得到的数,因此只有选项B 满足要求.答案:B点评:利用系统抽样抽取的样本的个体编号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起来,从第2个号码开始,每一个号码与前一个号码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分段间隔.。

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二章统计全章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二章统计全章教案

2.1.1简单随机抽样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随机抽样的概念,掌握抽签法、随机数表法的一般步骤;2.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3.感受抽样统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学方法:1.了解抽样调查中样本选择的重要性、代表性.2.掌握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的原理与步骤.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情境1:假设你作为一名食品卫生工作人员,要对某食品店内的一批小包装饼干进行卫生达标检验,你准备怎样做?情境2:学校的投影仪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是3000小时,“3000小时”这样一个数据是如何得出的呢?二、学生活动由于饼干的数量较大,不可能一一检测,只能从中抽取一定数量的饼干作为检验的样本;考察灯泡的使用寿命带有破坏性,因此,只能从一批灯泡中抽取一部分(例如抽取10个)进行测试,然后用得到的这一部分灯泡的使用寿命的数据去估计这一批灯泡的寿命;(抽样调查),那么,应当怎样获取样本呢?三、建构数学1.统计的有关概念:统计的基本思想:用样本去估计总体;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个体:总体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抽样: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作为样本的过程叫抽样.2.抽样的常见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说明:简单随机抽样必须具备下列特点:1)简单随机抽样要求被抽取的样本的总体个数N是有限的.2)简单随机样本数n小于等于样本总体的个数N.3)简单随机样本是从总体中逐个抽取的.4)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不放回的抽样.5)简单随机抽样的每个个体入样的可能性均为nN.(2)简单随机抽样实施的方法:情景:为了了解高一(1)班50名学生的视力状况,从中抽取10名学生进行检查,如何抽取呢?1)抽签法:一般地,抽签法就是把总体中的N个个体编号,把号码写在号签上,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 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一般步骤:①将总体中的N个个体编号;②将这N个号码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③将号签放在同一箱中,并搅拌均匀;④从箱中每次抽取1个号签,连续抽取k次;⑤将总体中与抽到的号签的编号一致的k个个体取出.说明:将个体编号时,可利用已有的编号,例如:学生的学号、座位号等;当总体个数不多时,适宜采用.2)随机数表法:按照一定的规则到随机数表中选取号码的抽样方法.一般步骤:①将个体编号(每个号码位数一致);②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个数作为开始;③从选定的数开始,按照一定抽样规则在随机数表中选取数字,取足满足要求的数字就得到样本的号码.随机数表的制作:(1)抽签法(2)抛掷骰子法(3)计算机生成法四、数学运用例2某车间工人加工一种轴100件,为了了解这种轴的直径,要从中抽取10件轴在同一条件下测量,如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解法1:(抽签法)将100件轴编号为1,2,…,100,并做好大小、形状相同的号签,分别写上这100个数,将这些号签放在一起,进行均匀搅拌,接着连续抽取10个号签,然后测量这个10个号签对应的轴的直径.解法2:(随机数表法)将100件轴编号为00,01,…,99,在随机数表中选定一个起始位置,如取第21行第1个数开始,选取10个为68,34,30,13,70,55,74,77,40,44,这10件即为所要抽取的样本.2.练习:课本第46页第1,2题.五、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1.简单随机抽样的特征:每个个体入样的可能性都相等,均为nN;2.抽签法、随机数表法的优缺点及一般步骤.2.1.2系统抽样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系统抽样的概念,掌握系统抽样的一般步骤;2.通过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的研究学会抽取样本的系统抽样方法,体会系统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的关系.教学重点:系统抽样的应用.教学难点:对系统抽样中的“系统”的思想的理解,并能加以解决.教学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分析和选择抽取样本的方法;能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能加以解决.教学过程:二、学生活动用简单随机抽样获取样本,但由于样本容量较大,操作起来费时、费力,又不方便,如果标号的签搅拌得不均匀,会导致抽样不公平,你能否设计其他抽取样本的方法?三、建构数学1.系统抽样的定义:一般地,要从容量为N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可将总体分成均衡的若干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制定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的方法叫做系统抽样.说明:由系统抽样的定义可知系统抽样有以下特征:(1)当总体容量N较大时,采用系统抽样.(2)将总体分成均衡的若干部分指的是将总体分段,分段的间隔要求相等,因此,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这时间隔一般为⎥⎦⎤⎢⎣⎡=n N k(3)预先制定的规则指的是:在第1段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一个起始编号,在此编号的基础上加上分段间隔的整倍数即为抽样编号.(4)系统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的联系在于:将总体均分后的每一部分进行抽样时,采用的是简单随机抽样;(5)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2.系统抽样的一般步骤:(1)采用随机的方式将总体中的个体编号(编号方式可酌情考虑,为方便起见,有时可直接利用个体所带有的号码,如学生的准考证号、街道门牌号等); (2)为将整个的编号分段(即分成几个部分),要确定分段的间隔,当Nn(N 为总体个数,n 为样本容量)是整数时,n N k =,当Nn不是整数时,通过从总体中删除一些个体(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使剩下的总体中个体的个数N '能被n 整除,这时nN k '=; 四、数学运用1.例题:例1 某单位在职职工共624人,为了调查工人用于上班途中的时间,决定抽取10%的工人进行调查,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所需的样本. 解:第一步:将624名职工用随机方式进行编号;第二步:从总体中用随机数表法剔除4人,将剩下的620名职工重新编号(分别为000,001,002,…,619),并分成62段;第三步:在第一段000,001,002,…, 009这十个编号中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起始号码l ;第四步:将编号为,10,20,,60l l l l +++的个体抽出,组成样本.例2从编号为1~50的50枚最新研制的某种型号的导弹中随机抽取5枚来进行发射实验,若采用每部分选取的号码间隔一样的系统抽样方法,则所选取5枚导弹的编号可能是(B)(A)5,10,15,20,25(B)3,13,23,33,43(C)1,2,3,4,5(D)2,4,6,16,322.练习:课本第47页第1,3,4题.五、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系统抽样的概念及步骤.2.1.3分层抽样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情景,理解分层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学会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3.并对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及分层抽样方法进行比较,揭示其相互关系.教学重点:通过实例理解分层抽样的方法.教学难点:分层抽样的步骤.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复习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的概念、特征以及适用范围.2.实例:某校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分别有学生1000,800,700名,为了了解全校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取容量为100的样本,怎样抽取较为合理?二、学生活动能否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进行抽样,为什么?指出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视力状况有一定的差异,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进行抽样不能准确反映客观实际,在抽样时不仅要使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等,还要注意总体中个体的层次性.由于样本的容量与总体的个体数的比为100∶2500=1∶25,所以在各年级抽取的个体数依次是100025,80025,70025,即40,32,28.三、建构数学1.分层抽样:当已知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为了使样本更客观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常将总体按不同的特点分成层次比较分明的几部分,然后按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进行抽样,这种抽样叫做分层抽样,其中所分成的各部分叫“层”.说明:①分层抽样时,由于各部分抽取的个体数与这一部分个体数的比等于样本容量与总体的个体数的比,每一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都是相等的;②由于分层抽样充分利用了我们所掌握的信息,使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而且在各层抽样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抽样方法,所以分层抽样在实践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2.三种抽样方法对照表:系统抽样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是相同的将总体均分成几个部分,按事先确定的规则在各部分抽取在第一部分抽样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分层抽样将总体分成几层,分层进行抽取各层抽样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3.分层抽样的步骤:(1)分层: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部分.(2)确定比例:计算各层的个体数与总体的个体数的比.(3)确定各层应抽取的样本容量.(4)在每一层进行抽样(各层分别按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综合每层抽样,组成样本.四、数学运用1.例题.例1(1)分层抽样中,在每一层进行抽样可用_________________.(2)①教育局督学组到学校检查工作,临时在每个班各抽调2人参加座谈;②某班期中考试有15人在85分以上,40人在60-84分,1人不及格.现欲从中抽出8人研讨进一步改进教和学;③某班元旦聚会,要产生两名“幸运者”.对这三件事,合适的抽样方法为()A.分层抽样,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系统抽样,简单随机抽样C.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D.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例2某电视台在因特网上就观众对某一节目的喜爱程度进行调查,参加调查的总人数为12 000人,其中持各种态度的人数如表中所示:很喜爱喜爱一般不喜爱2 435 4 5673 926 1072电视台为进一步了解观众的具体想法和意见,打算从中抽取60人进行更为详细的调查,应怎样进行抽样?解:抽取人数与总的比是60∶12000=1∶200,则各层抽取的人数依次是12.175,22.835,19.63,5.36,取近似值得各层人数分别是12,23,20,5.然后在各层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答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抽取“很喜爱”、“喜爱”、“一般”、“不喜爱”的人数分别为12,23,20,5.说明:各层的抽取数之和应等于样本容量,对于不能取整数的情况,取其近似值.(3)某学校有160名教职工,其中教师120名,行政人员16名,后勤人员24名.为了了解教职工对学校在校务公开方面的某意见,拟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分析:(1)总体容量较小,用抽签法或随机数表法都很方便.(2)总体容量较大,用抽签法或随机数表法都比较麻烦,由于人员没有明显差异,且刚好32排,每排人数相同,可用系统抽样.(3)由于学校各类人员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可能差异较大,所以应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五、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分层抽样的概念与特征;2.三种抽样方法相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2.1频率分布表教学目标:1.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全距、组距的概念;2.能正确地编制频率分布表;会用样本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分布;3.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教学重点: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教学难点:对总体分布概念的理解;频率分布表的绘制.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如下样本是随机抽取近年来北京地区7月25日至8月24日的日最高气温:二、学生活动问题:怎样通过上表中的数据,分析比较两时间段内的高温(33C)状况?三、建构数学一般地:当总体很大或不便获取时,用样本的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频率分布;把反映总体频率分布的表格称为频率分布表.四、数学运用例1 从某校高一年级的1002名新生中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身高样本,如下(单位:cm).作出该样本的频率分布表.并估计身高不小于170的同学的所占的百分率.解:(1)在全部数据中找出最大值180与最小值151,它们相差(极差)29,确定全距为30,决定组距为3;(2)将区间[150.5,180.5]分成10组;分别是[150.5,153.5),[153.5,156.5),…,[177.5,180.5);(3)从第一组[150.5,153.5)开始分别统计各组的频数,再计算各组的频率,列频率分布表:根据频率分布表可以估计,估计身高不小于170的同学的所占的百分率为:171.5170[0.140.070.040.03]100%21%171.5168.5-⨯+++⨯=-.一般地编制频率分布表的步骤如下:(1)求全距,决定组数和组距;全距是指整个取值区间的长度,组距是指分成的区间的长度;(2)分组,通常对组内的数值所在的区间取左闭右开区间,最后一组取闭区间;(3)登记频数,计算频率,列出频率分布表.例2 下表给出了某校500名12岁男孩中用随机抽样得出的120人的身高(单位cm)(1)列出样本频率分布表;(2)估计身高小于134cm 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分析 根据样本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解题. 解:(1)样本频率分布表如下:(2)由样本频率分布表可知身高小于134cm 的男孩出现的频率为0.04+0.07+0.08=0.19,所以我们估计身高小于134cm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9%.2.练习.(1)课本第55~56页练习第1,4题.五、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总体分布的频率、频数的概念;2.绘制频率分布表的一般步骤.2.2.2频率直方图与折线图教学目标:1.根据频率分布表,能画出频率分布的条形图、直方图、折线图;2.会用样本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分布.教学重点:绘制频率直方图、条形图、折线图.教学难点:会根据样本频率分布或频率直方图去估计总体分布.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列频率分布表的一般步骤是什么?2.能否根据频率分布表来绘制频率直方图?3.能否根据频数情况来绘制频数条形图?二、学生活动讨论如何作图.三、建构数学1.频数条形图.例1 下表是某学校一个星期中收交来的失物件数,请将5天中收交来的失物数用条形图表示.星期一二三四五件数 6 2 3 5 1累计 6 8 11 16 17解:象这样表示每一天频数的柱形图叫频数条形图.2.频率分布直方图:例2 下表是1002名学生身高的频率分布表,根据数据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分组频数累计频数频率[150.5,153.5) 4 4 0.04[153.5,156.5)12 8 0.08[156.5,159.5)20 8 0.08[159.5,162.5)31 11 0.11[162.5,165.5)53 22 0.22[165.5,168.5)72 19 0.19[168.5,171.5)86 14 0.14[171.5,174.5)93 7 0.07[174.5,177.5)97 4 0.04[177.5,180.5]100 3 0.03合计100 1解:(1)根据频率分布表,作直角坐标系,以横轴表示身高,纵轴表示频率/组距;(2)在横轴上标上表示的点;(3)在上面各点中,分别以连接相邻两点的线段为底作矩形,高等于该组的频率/组距.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一般地,作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方法为:把横轴分成若干段,每一段对应一个组的组距,以此线段为底作矩形,高等于该组的频率/组距,这样得到一系列矩形,每一个矩形的面积恰好是该组上的频率.这些矩形构成了频率分布直方图.2.频率分布折线图.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取相邻矩形上底边的中点顺次连结起来,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简称频率折线图)例2的频率折线图如图:3.密度曲线.如果样本容量取得足够大,分组的组距取得足够小,则相应的频率折线图将趋于一条光滑的曲线,称这条光滑的曲线为总体的密度曲线.四、数学运用例3 为了了解一大片经济林生长情况,随机测量其中的100株的底部周长,得到如下数据表(单位:cm)135 98 102 110 99 121 110 96 100 103125 97 117 113 110 92 102 109 104 112109 124 87 131 97 102 123 104 104 128105 123 111 103 105 92 114 108 104 102129 126 97 100 115 111 106 117 104 109(1)编制频率分布表;(2)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3)估计该片经济林中底部周长小于100cm的树木约占多少,周长不小于120cm的树木约占多少.解:(1)这组数据的最大值为135,最小值为80,全距为55,可将其分为11组,组距为5.频率分布表如下:(2)直方图如图:(3)从频率分布表得,样本中小于100的频率为0.010.020.040.140.21+++=,样本中不小于120的频率为0.110.060.020.19++=,估计该片经济林中底部周长小于100cm的树木约占21%,周长不小于120cm的树木约占19%.五、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什么是频数条形图、频率直方图、折线图、密度曲线?2.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方法是什么?3.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特征:(1)从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据分布的总体趋势.(2)从频率分布直方图得不出原始的数据内容,把数据表示成直方图后,原有的具体数据信息就被抹掉了.2.2.3茎叶图教学目标:1.掌握茎叶图的意义及画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用茎叶图用数据统计;2.通过实例体会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的各自特征,从而恰当地选择上述方法分析样本的分布,准确地做出总体估计.教学重点:茎叶图的意义及画法.教学难点:用茎叶图进行数据统计.教学方法:1.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茎叶图特点,用图形直观的方法引出茎叶图的概念,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了解.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观察、比较、归纳、分析等一般科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情境:某篮球运动员在某赛季各场比赛的得分情况如下:12,15,24,25,31,31,36,36,37,39,44,49,50.二、学生活动如何有条理地列出这些数据,分析该运动员的整体水平及发挥的稳定程度?三、建构数学1.茎叶图的概念:一般地:当数据是一位和两位有效数字时,用中间的数字表示十位数,即第一个有效数字,两边的数字表示个位数,即第二个有效数字,它的中间部分像植物的茎,两边部分像植物茎上长出来的叶子,因此通常把这样的图叫做茎叶图.茎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从上向下列出,共茎的叶一般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同行列出.2.茎叶图的特征:(1)用茎叶图表示数据有两个优点:一是从统计图上没有原始数据信息的损失,所有数据信息都可以从茎叶图中得到;二是茎叶图中的数据可以随时记录,随时添加,方便记录与表示;(2)茎叶图只便于表示两位(或一位)有效数字的数据,对位数多的数据不太容易操作;而且茎叶图只方便记录两组的数据,两个以上的数据虽然能够记录,但是没有表示两个记录那么直观,清晰;(3)茎叶图对重复出现的数据要重复记录,不能遗漏四、数学运用1.例题.例1 (1)情境中的运动员得分的茎叶图如图:(2)从这个图可以直观的看出该运动员平均得分及中位数、众数都在20和40之间,且分布较对称,集中程度高,说明其发挥比较稳定.例 2 甲、乙两篮球运动员在上赛季每场比赛的得分如下,试比较这两位运动员的得分水平.甲12,15,24,25,31,31,36,36,37,39, 44,49,50.乙8,13,14,16,23,26,28,33,38,39,51解:画出两人得分的茎叶图.2.练习:(1)右面是甲、乙两名运动员某赛季一些场次得分的茎叶图,据图可知( A )A.甲运动员的成绩好于乙运动员B.乙运动员的成绩好于甲运动员C.甲、乙两名运动员的成绩没有明显的差异D.甲运动员的最低得分为0分(2)课本第61页练习第1,3题.五、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1.绘制茎叶图的一般方法;2.茎叶图的特征.2.3.1平均数及其估计甲12345乙8247199362 50328754219441教学目标:1.理解为什么能用样本数据的平均值估计总体的水平;2.初步了解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统计研究,提高统计的准确性和科学性;3.掌握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数据,利用样本数据计算其平均值,并对总体水平作出估计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数据,利用样本数据计算其平均值,并对总体水平作出估计的方法.教学方法:引导发现、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某校高一(1)班同学在老师的布置下,用单摆进行测试,以检查重力加速度.全班同学两人一组,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试,得到下列实验数据(单位:2/m s )9.62 9.54 9.78 9.94 10.01 9.66 9.88 9.68 10.32 9.76 9.45 9.99 9.81 9.56 9.78 9.72 9.93 9.949.65 9. 79 9.42 9.68 9.70 9.84 9.90 怎样利用这些数据对重力加速度进行估计? 二、师生活动处理实验数据的原则是使这个近似值与实验数据之间的离差.设这个近似值为x ,那么它与n 个实验值)21(n i a i ,,,=的离差分别为1a x -,2a x -,3a x -,…,n a x -.由于上述离差有正有负,故不宜直接相加.可以考虑离差的平方和,即22221)()()(n a x a x a x -+⋯+-+-=22221212)(2n n a a a x a a a nx ⋯+++⋯++-.所以当 时,离差的平方和最小.故可用算术平均数作为表示这个物理量的理想近似值.结论:三、数学运用例1 某校高一年级的甲、乙两个班级(均为50人)的语文测试成绩如下(总 分:150分),试确定这次考试中,哪个班的语文成绩更好一些. 甲班 112 86 106 84 100 105 98 102 94 107 87 112 94 94 99 90 120 98 95 119 108 100 96 115 111 104 95 108 111 105 104 107 119 107 93 102 98 112 112 99 92 102938494941009084114乙班 116 95 109 96 106 98 108 99 110 103 94 98 105 101 115 104 112 101 113 96 108 100 110 98 107 87 108 106 103 97 107 106 111 121 97 107 114 122 101 107 107 11111410610410495111111110例2 下面是某校学生日睡眠时间抽样频率分布表(单位:h ),试估计该 校学生的日平均睡眠时间.睡 眠 时间人 数频 率naa a x n ⋯++=21__)5.66[ ,5 0.05 )75.6[ , 17 0.17 )5.77[ ,33 0.33 )85.7[ ,37 0.37 )5.88[ , 6 0.06 )95.8[ ,2 0.02 合 计1001例3某单位年收入在10000到15000,15000到20000,20000到25000,25000到30000,30000到35000,35000到40000及40000到50000元之间的职工所占的比分别为10%,15%,20%,25%,15%,10%和5%,试估计该单位职工的平均年收入.分析 上述百分比就是各组的频率.巩固深化:3.如果两组数n x x x x ,,,, 321和n y y y ,,, 21的样本平均数分别是x 和y ,那么一组数1122,,,n n x y x x y ++⋯+的平均数是 .4.从某校全体高考考生中任意抽取20名考生,其数学成绩(总分150分) 分别为:102, 105,131,95,83,121,140,100,97,96,95,121,124,135,106,109,110,101,98,97,试估计该校全体高考考生数学成绩.四、归纳整理能根据需要合理选取样本,从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平均数),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平均数对数据有“取齐”的作用,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2.3.2方差与标准差(1)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样本数据方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2.学会计算数据的方差、标准差;3.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教学方法:引导发现、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有甲、乙两种钢筋,现从中各抽取一个标本(如表)检查它们的抗拉强度(单位:kg/mm2),通过计算发现,两个样本的平均数均为125.甲110 120 130 125 120 125 135 125 135 125 乙115 100 125 130 115 125 125 145 125 145 提出问题:哪种钢筋的质量较好?二、学生活动由图可以看出,乙样本的最小值100低于甲样本的最小值100,最大值145高于甲样本的最大值135,这说明乙种钢筋没有甲种钢筋的抗拉强度稳定.我们把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称为极差(range ).由图可以看出,乙的极差较大,数据点较分散;甲的极差小,数据点较集中,这说明甲比乙稳定.运用极差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操作简单方便,但如果两组数据的集中程度差异不大时,就不容易得出结论.考察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的大小,最常用的统计量是方差和标准差. 三、建构数学 1.方差:2.标准差:21)(1-=-=∑x x n s ni i 标准差也可以刻画数据的稳定程度. 3.方差和标准差的意义:描述一个样本和总体的波动大小的特征数,标准差大说明波动大.四、数学运用例1 甲、乙两种水稻试验品种连续5年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如下(单位:t/hm 2),试根据这组数据估计哪一种水稻品种的产量比较稳定.品种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甲 9.8 9.9 10.1 10 10.2 乙9.410.310.89.79.8解:甲品种的样本平均数为10,样本方差为 ÷5=0.02.乙品种的样本平均数也为10,样本方差为 ÷5=0.24因为0.24>0.02,所以,由这组数据可以认为甲种水稻的产量比较稳定. 例2 为了保护学生的视力,教室内的日光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必须更换.已知某校使用的100只日光灯在必须换掉前的使用天数如下,试估计这种日光灯的平均使用寿命和标准差. 天数151~1181~2211~2241~2271~3301~3331~3361~3。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二章《第二章统计》示范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二章《第二章统计》示范教案

示范教案整体设计教学分析本节是对第二章知识和方法的归纳和总结,从总体上把握本章,使学生的基本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基本方法条理化,本章内容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抽样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学习了用样本估计总体和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要注意它们的联系.本章介绍了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常用方法,并通过实例,研究了如何利用样本对总体的分布规律、整体水平、稳定程度及相关关系等特性进行估计和预测.当总体容量大或检测具有一定的破坏性时,可以从总体中抽取适当的样本,通过对样本的分析、研究,得到对总体的估计,这就是统计分析的基本过程.而用样本估计总体就是统计思想的本质.要准确估计总体,必须合理地选择样本,我们学习的是最常用的三种抽样方法.获取样本数据后,将其用频率分布表、频率直方图、频率折线图或茎叶图表示后,蕴涵于数据之中的规律得到直观的揭示.运用样本的平均数可以对总体水平作出估计,用样本的极差、方差(标准差)可以估计总体的稳定程度.对两个变量的样本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可发现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回归现象.用最小二乘法研究回归现象,得到的线性回归方程可用于预测和估计,为决策提供依据.总之,统计的基本思想是从样本数据中发现统计规律,实现对总体的估计.三维目标1.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为合理的决策提供一些依据,认识统计的作用,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3.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归纳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为合理的决策提供一些依据,认识统计的作用,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为了系统掌握本章的知识,我们复习本章内容,教师直接点出课题.思路2.同一支球队,在不同的教练带领下战斗力会有很大的不同,例如达拉斯小牛队在“小将军”约翰逊的带领下攻防俱佳所向披靡,同样一张书桌有的整洁、有的凌乱,为什么呢?因为球队需要系统的训练、清晰的战术、完整的攻防体系.书桌需要不断整理,我们学习也是一样需要不断归纳整理、系统总结、升华提高,现在我们就统计这章进行归纳复习,教师点出课题.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随机抽样的内容包括哪些?(2)用样本估计总体包括几部分?(3)变量的相关性包括几部分?(4)画出本章知识网络.讨论结果:(1)随机抽样①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编号(号码可以从1到 N);将1到N 这N 个号码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号签可以用小球、卡片、纸条等制作).将号签放在同一不透明的容器中,并搅拌均匀;从箱中每次抽出1个号签,并记录其编号,连续抽取k 次;从总体中将与抽到的签的编号相一致的个体取出.抽样具有公平性原则:等可能性、随机性;抽签法适用于总体中个数N 不大的情形.随机数表法:对总体中的个体进行编号(每个号码位数一致);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个数作为开始;从选定的数开始按一定的方向读下去,得到数码.若不在编号中,则跳过;若在编号中,则取出;如果得到的号码前面已经取出,也跳过;如此继续下去,直到取满为止;根据选定的号码抽取样本.②系统抽样采用随机的方式将总体中的个体编号;将整个的编号按一定的间隔(设为k)分段,当N n (N 为总体中的个体数,n 为样本容量)是整数时,k =N n ;当N n不是整数时,从总体中剔除一些个体,使剩下的总体中个体的个数N ′能被n 整除,这时k =N ′n,并将剩下的总体重新编号;在第一段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确定起始的个体编号;将编号为,+k ,+2k ,…,+(n -1)k 的个体抽出. ③分层抽样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分层;计算各层的个体数与总体的个体数的比;按各层个体数占总体的个体数的比确定各层应抽取的样本容量;在每一层进行抽样(可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适用于总体中个体有明显的层次差异.(2)用样本估计总体①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频率分布是指一个样本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所占比例的大小;一般用频率分布直方图反映样本的频率分布.其一般步骤为:计算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即求极差;决定组距与组数;决定分点;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特征:从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据分布的总体趋势;从频率分布直方图得不出原始的数据内容,把数据表示成直方图后,原有的具体数据信息就被抹掉了.茎叶图.画茎叶图的步骤如下:a .将每个数据分为茎(高位)和叶(低位)两部分.b .将最小茎和最大茎之间的数按大小次序排成一列,写在左(右)侧;c .将各个数据的叶按大小次序写在其茎右(左)侧.用茎叶图表示数据有两个优点:一是从统计图上没有原始数据信息的损失,所有数据信息都可以从茎叶图中得到;二是茎叶图中的数据可以随时记录,随时添加,方便记录与表示.茎叶图只便于表示两位有效数字的数据,而且茎叶图只方便记录两组的数据,两个以上的数据虽然能够记录,但是没有表示两个记录那么直观、清晰.②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a .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估计众数:频率分布直方图面积最大的方条的横轴中点数字.(最高矩形的中点)估计中位数:中位数把频率分布直方图分成左右两边面积相等.估计平均数: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每个小矩形的面积乘以小矩形底边中点的横坐标之和.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都是对数据中心位置的描述,可以作为总体相应特征的估计.样本众数易计算,但只能表达样本数据中的很少一部分信息,不一定唯一;中位数仅利用了数据中排在中间数据的信息,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平均数受样本中的每一个数据的影响,绝对值越大的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也越大.三者相比,平均数代表了数据更多的信息,描述了数据的平均水平,是一组数据的“重心”.b .标准差考察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的大小,最常用的统计量是标准差.标准差是样本数据到平均数的一种平均距离,一般用s 表示.s =1n[(x 1-x )2+(x 2-x )2+…+(x n -x )2]. c .方差从数学的角度考虑,人们有时用标准差的平方s 2(即方差)来代替标准差,作为测量样本数据分散程度的工具:s 2=1n[(x 1-x )2+(x 2-x )2+…+(x n -x )2]. 在刻画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上,方差和标准差是一样的,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多采用标准差.(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自变量取值一定时,因变量的取值带有一定随机性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叫做相关关系.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分两类:a .确定性的函数关系,例如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b .带有随机性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例如“身高者,体重也重”,我们就说身高与体重这两个变量具有相关关系.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②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a .散点图:将各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的对应点画出来,得到表示两个变量的一组数据的图形,这样的图形叫作散点图.b .正相关与负相关:如果散点图中的点散布在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区域内,称为正相关.如果散点图中的点散布在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内,称为负相关.(注:散点图的点如果几乎没有什么规则,则这两个变量之间不具有相关关系)c .最小二乘法与回归直线方程:y ^=a ^+b ^x ,其中b ^=∑i =1n x i y i -n x y∑i =1n x 2i -n x 2,a ^=y -b ^x . 上述方程中的b ^,a ^是在所得样本数据的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的平方和最小的情形下得到的,这种使“偏差平方和为最小”的方法就是最小二乘法.(4)本章知识网络应用示例 思路1例1某单位有老人28人,中年人54人,青年人81人,为了调查他们的身体状况,从他们中抽取容量为36的样本,最适合抽取样本的方法是( )A .简单随机抽样B .系统抽样C .分层抽样D .先从老人中剔除1人,再用分层抽样解析:总体总人数163人,样本容量为36,由于总体由差异明显的三部分组成,考虑用分层抽样.若按36∶163分配无法得到整数解,故考虑先剔除1人,抽取比例变为36∶162=2∶9,则依次为12、18、6.答案:D点评:选择抽样方法过程中,应结合三种抽样方法的使用范围和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各种抽样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资金、时间有限,人力、物力不足,加之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普查往往不可能,因此采取抽样调查.在实际操作中,为了使样本具有代表性,通常要了其中一组.在参加活动的职工中,青年人占42.5%,中年人占47.5%,老年人占10%.登山组的职工占参加活动总人数的14,且该组中,青年人占50%,中年人占40%,老年人占10%. 为了了解各组不同的年龄层次的职工对本次活动的满意程度,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参加活动的全体职工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0的样本.试确定:(1)游泳组中,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分别所占的比例;(2)游泳组中,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分别应抽取的人数.分析:本题的抽样方法属于分层抽样,根据分层抽样的方法求解.解:(1)设登山组人数为x ,游泳组中,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各占比例分别为a 、b 、c ,则有x ×40%+3xb 4x =47.5%,x ×10%+3xc 4x=10%,解得b =50%,c =10%. 故a =100%-50%-10%=40%,即游泳组中,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各占比例分别为40%、50%、10%.(2)游泳组中,抽取的青年人数为200×34×40%=60(人);抽取的中年人数为200×34×50%=75(人);抽取的老年人数为200×34×10%=15(人). 点评:分层抽样适用于数目较多且各部分之间具有明显差异的总体,由于在分层抽样中抽取样本应该在各层用同一抽样比抽取,所以应首先求出各个年级的人数分别是多少,再根据抽样比计算各层分别应该抽取的人数,另外还要注意,不论用哪一种抽样方法,在整个抽程.分析:因为1 002=20×50+2,为保证“等距”分段,应先剔除2人.对“多余”个体的剔除应不影响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仍然能保证抽样的公平性.解:(1)将1 002名学生用随机方式编号;(2)从总体中剔除2人(可用随机数表法),将剩下的 1 000名学生重新编号(000,001,002,…,999),并分成20段;(3)在第一段000,001,002,…,049这50个编号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出一个(如003)作为起始号码;(4)将编号为003,053,103,…,953的个体抽出,组成样本.点评:选用系统抽样方法时,应着力解决N不能被n整除的问题.在剔除“多余”的思路1例1为了了解小学生的体能情况,抽取了某小学同年级部分学生进行跳绳测试,将所得的数据整理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图),已知图中从左到右的前三个小组的频率分别是0.1,0.3,0.4.第一小组的频数是5.(1)求第四小组的频率和参加这次测试的学生的总人数;(2)在这次测试中,学生跳绳次数的中位数落在第几小组内?(3)参加这次测试跳绳次数在100次以上为优秀,试估计该校此年级跳绳成绩的优秀率.解:(1)由于各小组概率的和是1,因此第四小组的频率为1-0.1-0.3-0.4=0.2;由于第一小组的频数是5,频率为0.1,因此总人数为5÷0.1=50.(2)由于第三小组的频率最大,因此学生跳绳次数的中位数落在第三小组内.(3)由于第三小组的频率和第四小组的频率和为0.6,因此该校此年级跳绳成绩的优秀率是0.6.点评:本题考查对直方图的理解及读图能力,直方图中横轴表示试验结果,纵轴表示频率与组距的比值.例2下面是关于世界20个地区受教育的人口的百分比与人均收入的散点图.(1)两个变量有什么样的相关关系?(2)利用散点图中的数据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 ^=3.193x +88.193,若受教育的人口百分比相差10%,其人均收入相差多少?解:(1)散点图中的样本点基本集中在一个条型区域中,因此两个变量呈线性相关关系.(2)回归系数为3.193,因此当人口的百分比相差10%时,其人均收入相差3.193×10=知能训练1.为了了解所加工的一批零件的长度,抽测了200个零件的长度,在这个问题中,200个零件的长度是()A.总体B.个体C.总体的一个样本D.样本容量答案:C2.为了解电视对生活的影响,就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一个社会调查机构对某地居民调查了10 000人,并根据所得数据画出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图),为了分析该地居民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与年龄、学历、职业等方面的关系,要从这10 000人中再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100人做进一步调查,则在[2.5,3](小时)时间段内应抽出的人数是()A.25 B.30C.50 D.75解析:抽出的100人中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在[2.5,3](小时)时间内的频率是0.5×0.5=0.25,所以这10 000人中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在[2.5,3](小时)时间内的人数是10000×0.25=2 500,抽样比是10010 000=1100,则在[2.5,3](小时)时间段内应抽出的人数是 2500×1100=25.答案:A3.某校共有师生1 600人,其中教师有100人,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所有师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80的样本,则抽取的学生数为________.解析:抽样比是801 600=120,该校有学生 1 600-100=1 500(人).则抽取的学生为 1500×120=75.答案:754.从两个班中各随机抽取10名学生,他们的数学成绩如下:通过作茎叶图,分析两个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解:茎叶图为:从这个茎叶图中可以看出乙班的数学成绩更好一些.5.假设要考察某公司生产的500克袋装牛奶的质量是否达标,现从800袋牛奶中抽取60袋进行检验,利用随机数表抽取样本时,先将800袋牛奶按000,001,…,799进行编号,如果从下面随机数表第2行第18列的数7开始向右读,请你依次写出最先检测的5袋牛奶的编号.84 42 17 53 3157 24 55 06 8877 04 74 47 6721 76 33 50 2583 92 12 06 7663 01 63 78 5916 95 56 67 1998 10 50 71 7512 86 73 58 0744 39 62 58 7973 21 12 34 2978 64 56 07 8252 42 07 44 3815 51 06 13 4299 66 02 79 54……解:从第2行第18列的数开始向右读,是小于或等于799的数就为1个,即719,050,717,512,358是最先检测的5袋牛奶的编号.6.某电视台在因特网上就观众对某一节目的喜爱程度进行调查,参加调查的总人数为应怎样进行抽样?分析:因为总体中人数较多,所以不宜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又由于持不同态度的人数差异较大,故也不宜用系统抽样方法,所以应采用分层抽样.解:可用分层抽样方法,其总体容量为12 000.“很喜爱”占2 43512 000=4872 400,应取60×4872 400≈12人;“喜爱”占4 56712 000,应取60×4 56712 000≈23人;“一般”占3 92612 000,应取60×3 92512 000≈20人;“不喜爱”占1 07212 000,应取60×1 07212 000≈5人.因此,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很喜爱”“喜爱”“一般”和“不喜爱”的2 435人、4 567人、3 926人和1 072人中分别抽取12人、23人、20人和5人.拓展提升为了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某中学举行了一次“环保知识竞赛”,共有900名学生参加了这次竞赛.为了解本次竞赛成绩情况,从中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成绩(得分均为整数,满分为100分)进行统计.请你根据尚未完成并有局部污损的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解答下列问题:(Ⅰ)填充频率分布表的空格(将答案直接填在表格内);(Ⅱ)补全频率分布直方图;(Ⅲ)若成绩在75.5~85.5分的学生为二等奖,问获得二等奖的学生约为多少人?分析:(Ⅰ)利用频率分布表的第2行求出样本容量,根据频率=频数/样本容量,来填充频率分布表的空格;(Ⅱ)根据(Ⅰ)补全频率分布直方图;根据频率分布表解决.解:(1)(2)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图所示.(3)成绩在75.5~80.5分的学生占70.5~80.5分的学生的510=12,因为成绩在70.5~80.5分的学生频率为0.2,所以成绩在75.5~80.5分的学生频率为0.1,成绩在80.5~85.5分的学生占80.5~90.5分的学生的510=12,因为成绩在80.5~90.5分的学生频率为0.32,所以成绩在80.5~85.5分的学生频率为0.16.所以成绩在75.5~85.5分的学生频率为0.1+0.16=0.26,由于有900名学生参加了这次竞赛,所以该校获得二等奖的学生约为0.26×900=234(人).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是对第二章基本知识进行系统化、网络化,并对常见题型加以巩固提高.作业本章小结Ⅲ.巩固与提高1、5.设计感想本教学设计依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并结合高考,对本章进行了全面复习和巩固.所选题例新颖,贴近学生实际,是一节非常好的探究性复习课.备课资料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今天已进入数字时代,各种各样的统计数字和图表充斥着媒体,由于数字给人的印象直观具体,所以让数据说话是许多广告的常用手法,但广告中的数据可靠吗?在各类广告中,你会经常遇到由“方便样本(即样本没有代表性)”所产生的结论.例如,某减肥药的广告称,其减肥的有效率为75%.见到这样的广告你会怎么想?通过学习统计这部分内容,你会提出下面的问题吗?这个数据是如何得到的;该药在多少人身上做过试验,即样本容量是多少;样本是如何选取的;等等.假设该药仅在4个人身上做过试验,样本容量为4,用这样小的样本容量来推断总体是不可信的.“现代研究证明,99%以上的人感染有螨虫……”这是一家化妆品公司的广告.第一次听到此话的人会下意识地摸一下自己的皮肤,甚至会感觉到有虫在里面蠕动,恨不得立即弄些药膏抹抹,广告的威慑作用不言而喻.但这里99%是怎么得到的?研究共检测了多少人?这些人是如何挑选的?如果检测的人都是去医院看皮肤病的人,这个数据就不适用于一般人群.某化妆品的广告声称:“它含有某种成分,可以彻底地清除脸部皱纹,只需10天,就能让肌肤得到改善.”我们看到的数字很精确,而“能让肌肤得到改善”却是很模糊的.这样的数字能相信吗?试验是在什么样的皮肤上做的?试验的人数是多少?当我们见到广告中的数据时一定要多提几个问题.。

。必修3第二章算法教案

。必修3第二章算法教案

1. 了解框图的概念,掌握各框图符号功能 ;
三维目标 2. 了解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的概念,能够用框图表示顺序结构与选择 结构;
重点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 用框图表示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
难 点 用框图表示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








教具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法
教 学
启发引导
2 .算法的特点 :
(1) 有限性: 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 必须在有
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
(2) 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
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
(3) 顺序性与正确性: 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 分为若干
明确的步骤, 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
三维目标
1. 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掌握两种循环结构的特点及功能 .
2. 能运用算法框图表示循环结构,并通过模仿、操作、探索设计循环 结构解决问题 .
8
重 点 循环结构的概念、功能、要素、框图及应用 .





描述和应用循环结构时,三要素的准确把握和正确表


难 点 达.

教具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3 课时
s=0 s=s+1 s=s+i
执行赋值语句时,先计算等号右边的值,再将 此值赋于等号左边的变量,即先计算,后赋值。 五、即学即练 1. 课本 P90 例 6 2. 课本 P91 P93 练习
教后 反思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教材全套教案(2)(K12教育文档)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教材全套教案(2)(K12教育文档)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教材全套教案(2)(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教材全套教案(2)(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教材全套教案(2)(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算法初步1。

1 算法与程序框图1。

1.1 算法的概念授课时间:第周年月日(星期)教学分析算法在中学数学课程中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没有一个精确化的定义,教科书只对它作了如下描述:“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有限的步骤.”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这一概念,教科书先从分析一个具体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过程出发,归纳出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步骤,这些步骤就构成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算法。

教学中,应从学生非常熟悉的例子引出算法,再通过例题加以巩固.三维目标1.正确理解算法的概念,掌握算法的基本特点.2。

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体会设计算法的基本思路。

3.通过有趣的实例使学生了解算法这一概念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算法的含义及应用。

教学难点:写出解决一类问题的算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情境导入)一个人带着三只狼和三只羚羊过河,只有一条船,同船可容纳一个人和两只动物,没有人在的时候,如果狼的数量不少于羚羊的数量狼就会吃羚羊。

该人如何将动物转移过河?请同学们写出解决问题的步骤,解决这一问题将要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算法.思路2(情境导入)大家都看过赵本山与宋丹丹演的小品吧,宋丹丹说了一个笑话,把大象装进冰箱总共分几步?答案:分三步,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第二步:把大象装进去;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 上述步骤构成了把大象装进冰箱的算法,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算法的概念。

[精品]新人教A版必修三高中数学数学人教A版必修3第二章《统计》教案和答案

[精品]新人教A版必修三高中数学数学人教A版必修3第二章《统计》教案和答案

2. 1.1简单随机抽样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随机抽样的概念,掌握抽签法、随机数表法的一般步骤;2、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2)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统计问题的提出,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及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数学的重要性。

二、重点与难点:正确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掌握抽签法及随机数法的步骤,并能灵活应用相关知识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三、教学设想:假设你作为一名食品卫生工作人员,要对某食品店内的一批小包装饼干进行卫生达标检验,你准备怎样做?显然,你只能从中抽取一定数量的饼干作为检验的样本。

(为什么?)那么,应当怎样获取样本呢?【探究新知】一、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这样抽取的样本,叫做简单随机样本。

【说明】简单随机抽样必须具备下列特点:(1)简单随机抽样要求被抽取的样本的总体个数N是有限的。

(2)简单随机样本数n小于等于样本总体的个数N。

(3)简单随机样本是从总体中逐个抽取的。

(4)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不放回的抽样。

(5)简单随机抽样的每个个体入样的可能性均为n/N。

思考?下列抽样的方式是否属于简单随机抽样?为什么?(1)从无限多个个体中抽取50个个体作为样本。

(2)箱子里共有100个零件,从中选出10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在抽样操作中,从中任意取出一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后,再把它放回箱子。

二、抽签法和随机数法1、抽签法的定义。

一般地,抽签法就是把总体中的N个个体编号,把号码写在号签上,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

【说明】抽签法的一般步骤:(1)将总体的个体编号。

高中数学必修三2

高中数学必修三2

高中数学必修三2.3教案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不等式的定义、解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不等式解的图示法、不等式组的解法。

教学准备:
1. 备好黑板、彩色粉笔和教具;
2. 准备例题和练习题;
3. 提前准备好学生的课本和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不等式的概念,以及不等式的解和解集的概念。

二、讲授(30分钟)
1. 定义:解不等式的概念,介绍不等式解的图示法;
2. 解不等式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加减乘除变形法和代入法;
3. 讲解不等式组的概念和解法,讲解一元不等式组和二元不等式组的解法。

三、练习(15分钟)
1. 让学生做一些例题,帮助他们巩固和理解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解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不等式和不等式组解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学生要掌握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解法,并能够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适量的作业,包括练习题和思考题,巩固学生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提醒学生做好作业记录,并及时复习课堂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展开讲解,通过引导学生掌握不等式的解法和解集的概念,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不等式组的解法和应用。

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了了解全校240名学生的身高情况,从中抽取40名学生进行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总体是240 B、个体是每一个学生
C、样本是40名学生
D、样本容量是40
2、为了正确所加工一批零件的长度,抽测了其中200个零件的长度,在这个问题中,200个零件的长度是()
A、总体
B、个体是每一个学生
C、总体的一个样本
D、样本容量
3、一个总体中共有200个个体,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则某一特定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是。

4、从3名男生、2名女生中随机抽取2人,检查数学成绩,则抽到的均为女生的可能性是。

例2、从忆编号为1~50的50枚最新研制的某种型号的导弹中随机抽取5枚来进行发射实验,若采用每部分选取的号码间隔一样的系统抽样方法,则所选取5枚导弹的编号可能是
A.5,10,15,20,25 B、3,13,23,33,43
C.1,2,3,4,5 D、2,4,6,16,32
1、从2005个编号中抽取20个号码入样,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则抽样的间隔
为()A.99 B、99,5
C.100 D、100,5
2、从学号为0~50的高一某班50名学生中随机选取5名同学参加数学测试,
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则所选5名学生的学号可能是()A.1,2,3,4,5 B、5,16,27,38,49
C.2, 4, 6, 8, 10 D、4,13,22,31,40
4、某小礼堂有25排座位,每排20个座位,一次心理学讲座,礼堂中坐满
了学生,会后为了了解有关情况,留下座位号是15的所有25名学生进
行测试,这里运用的是抽样方法。

5.某高中共有900人,其中高一年级300人,高二年级200人,高三年级40人,现采用分层抽样抽取容量为45的样本,那么高一、高二、高三
各年级抽取的人数分别为
A.15,5,25
B.15,15,15
C.10,5,30 D15,10,20
6、某单位有老年人28人,中年人54人,青年人81人,为了调查他们的身体情况,需从他们中抽取一个容量为36的样本,则适合的抽取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先从老人中剔除1人,然后再分层抽样
【例题精析】
〖例1〗:下表给出了某校500名12岁男孩中用随机抽样得出的120人的身高
(单位cm)
(1)
(2)一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3)估计身高小于134cm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解:(1)样本频率分布表如下:
(2)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
(3)由样本频率分布表可知身高小于134cm 的男孩出现的频率为0.04+0.07+0.08=0.19,所以我们估计身高小于134cm 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9%.
标准差公式为:
2.方差
方差越大,表明该组数据越不稳定。

cm )
(n s x x =
++-2
222121[()()()]n s x x x x x x 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