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设备管理制度 (1)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范文(五篇)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范文一、设备管理范畴划分本规定的设备管理责任划分。
按“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即设备、设施由所在区域的使用或受益部门负责管理与报修。
1、码头站场(水面固定部分)对客服务区域的设备由场务部负责;2、码头浮动设施对客服务区域的设备由船务部负责;3、办公用电脑及其它办公设施归各使用部门管理;4、售票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由财务部负责管理保养;5、停车场收费系统、监控系统、照明设施、公共广播系统由场务部负责管理保养;6、广场舞台及其附属的音响、灯光设备由艺术服务部负责管理保养;7、供电变压器、大型配电柜等特种设备、设施归船务部维修班管理保养;8、所有的设备维修由船务部维修班负责,或由维修班审核后外请专业单位协助维修。
二、操作者管理要求1、各部门对设备的管理须实行“专人管理负责制”,指定专人负责与操作,严禁非操作员擅自操作,违者后果自负。
2、设备操作人员须熟悉正确操作规程及有关的安全知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3、新上岗的操作员,必须经培训后可上岗操作。
4、必须遵照设备使用说明书中规定,定时定期进行保养。
5、经常保持设备清洁,及时清除污垢。
6、如发现设备有异常现象,应马上停止使用,立即报上级管理责任负责人,必要时报船务部维修班并协同进行检查、抢修与复原。
三、设备、设施维修管理规定1、设备出现故障,应由设备所在管理责任部门负责报修。
2、报修部门应认真填写报修单,说明故障现象,所在位置等详细情况,并将报修单经公司部门领导审批后交给船务部维修班。
3、维修班应及时查明原因,排除隐患,予以修复。
如遇疑难问题不能解决的,报公司安排处理。
4、设备修复后应试运行,待一切正常后,再交付操作人员签收。
如出现故障不报修,责任由管理部门承担,报修后,无故拖延,由负责维修部门承担责任。
四、检修、保养条例1、对需要定检、保修的设备,由管理责任部门按照月、季、半年、全年做出详细计划,报公司审核。
2、管理责任部门每月____日前报下月保修计划。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1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1一、前言为维护工厂设备安全、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提高生产效率,本公司制定生产设备管理制度,对生产设备进行管理、维修和保养。
本文档是该生产设备管理制度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生产设备管理制度的管理范围、管理目标、管理原则和管理职责。
二、管理范围本管理制度针对本公司的生产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生产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机器、设备、工具和配件等。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生产设备的管理、维修和保养工作。
三、管理目标本管理制度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设备安全性:加强设备维修和保养,预防生产事故,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减少设备故障率,增加生产效率。
2.确保设备质量:细致管理设备,提高设备质量,保证设备正常使用,提高生产效率。
3.提高设备维护保养效率:制定规范的设备维护保养方案,减少设备维护保养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四、管理原则为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本公司将坚持以下管理原则:1.根据生产设备的特性和实际情况,制定设备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统一管理。
2.采取预防维修保养,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设备,避免设备出现故障。
3.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保障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4.严格执行维护保养计划,定期检查设备功能、清洁设备表面和设备周围环境。
5.坚持持续改进,定期评估设备的使用效果,保证设备优质高效地运行。
五、管理职责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对设备保养和维修等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
5.1 管理部门的职责公司管理部门的职责如下:1.制定与完善设备维护保养标准和制度,负责文件、数据、报告等有关设备方面的管理工作。
2.安排设备保养计划,按照计划进行设备的检查、保养和维修。
3.负责设备故障问题的收集和汇总,对设备故障的处理进行指导和管理。
5.2 生产部门的职责公司生产部门的职责如下:1.负责设备保养和维修工作的实施,做好设备的日常操作和管理工作。
2.在设备维护保养、维修和故障处理等方面,积极参与评估和操作工作,提出改善建议并加以推行。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4篇)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管理生产设备的使用,确保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保障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的所有生产设备,包括生产车间的机械设备、生产线及工艺设备、仪器仪表等。
第三条生产设备为公司重要的生产资产,使用单位应负责使用和管理,建立与使用单位的配合机制。
第二章设备管理第四条设备管理分为使用管理和维修保养管理两部分。
第五条使用管理包括设备的安全运行,设备的正常使用,设备的故障维修和设备的保养等方面。
1. 设备的安全运行:(1)使用单位应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各级责任人明确、责任到人。
(2)使用单位应建立设备安全使用规程,明确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的安全保护措施。
(3)使用单位应定期进行设备的安全检查,发现设备存在问题及时解决。
2. 设备的正常使用:(1)使用单位应根据生产需要,合理安排设备的使用计划,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2)使用单位应规范设备的使用方法,合理使用设备,避免设备的误操作。
3. 设备的故障维修:(1)使用单位应建立设备故障管理制度,设立故障报修机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
(2)使用单位应具备一定的设备维修能力,对于一些常见的设备故障,能够进行快速修复。
4. 设备的保养:(1)使用单位应建立设备保养计划,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检查设备的性能及使用状况。
(2)保养工作应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调整和加固等,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六条维修保养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1. 设备的维护:(1)使用单位应建立设备维护档案,记录设备的维护记录和维修记录。
(2)使用单位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检修设备的关键部件,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设备的保养:(1)使用单位应建立设备保养计划,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保养需求,制定相应的保养计划。
(2)保养工作应涵盖设备的清洁、润滑、调整和加固等方面,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生产车间设备管理制度[1]
生产车间设备管理制度1. 引言为了规范生产车间的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工作效率,确保生产任务的顺当完成,订立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车间,适用于全部设备的管理。
2. 设备分类依据功能和用途,将设备分为以下几类:1.生产设备:用于加工和生产产品的设备,包括机床、生产线等;2.检测设备:用于产品质量检测和测试的设备,包括测试仪器、测量工具等;3.辅佑襄助设备:用于生产过程中支持和辅佑襄助的设备,包括起重机、搬运设备等;4.通用设备:用于办公和维护和修理的设备,包括电脑、打印机等。
3. 设备购置1.设备购置需经过部门申请,相关部门经过评估和审批后方可购置;2.购置设备应依据生产需求和技术指标进行选择,并考虑设备的可操作性、维护保养成本等因素;3.购置设备需遵守公司的采购流程,包括比价、招标等程序;4.购置设备应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设备的质量标准、保修期限和售后服务内容。
4. 设备验收与调试1.购置的设备交付到生产车间后,应由相关技术人员进行验收和调试;2.验收内容包括设备的外观、功能、操作性等方面,确保设备达到要求;3.调试过程中,需保证设备的安全性,防止对其他设备和人员造成损害;4.验收和调试完成后,需填写相应的验收报告,并上报相关部门备案。
5. 设备使用与保养1.设备的使用应在设备使用手册和操作规程的引导下进行,严禁未经培训的人员操作设备;2.设备的保养应定期、细致地进行,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调校等;3.设备保养记录应认真记录保养的时间、内容和执行人,并进行归档;4.设备保养时发觉的问题,应适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维护和修理或更换;5.设备在长时间停用或季节性停用时,应进行防潮、防尘等措施,保证设备的安全和完好。
6. 设备维护和修理与报废1.当设备发生故障或需要维护和修理时,应适时上报维护和修理部门,并依照维护和修理部门的要求进行处理;2.设备维护和修理需由专业人员进行,修复后应进行验收,确保设备恢复正常使用;3.对于长期无法修复或维护和修理费用过高的设备,应进行报废处理;4.设备报废需履行报废手续,包括报废申请、评估和审批等程序;5.报废设备应做好相应的记录,包括设备信息、报废原因和处理方式等。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范例(4篇)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范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管理生产设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提高质量,防止生产事故,本制度依据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制定。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或单位所有的生产设备。
第三条生产设备是指公司或单位所拥有的一切用于生产和加工的设备、工具和机械。
第四条在生产设备管理中,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生产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工作,确保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五条生产设备管理应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
第六条公司或单位应建立健全生产设备台账,构建完善的生产设备管理体系。
第七条生产设备管理应实行分类管理,根据设备的特点和用途划分为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生产准备品等。
第八条生产设备管理工作应强调团队合作,各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生产设备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生产设备管理责任第九条公司或单位应设立生产设备管理部门或负责人,具体负责生产设备的规划、采购、维护、保养和报废工作。
第十条生产设备管理部门或负责人应制定生产设备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确保责任到人。
第十一条生产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由专业人员负责,每个维修人员应持有相应的证书和资质。
第十二条生产设备使用单位应按照要求制定设备管理规程,明确设备管理的责任部门和人员、管理办法、使用原则等。
第十三条设备使用单位负责设备的技术维护、日常保养和安全使用,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第十四条生产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工作应定期进行,具体时间和内容由设备管理部门或负责人根据设备的情况制定。
第十五条生产设备管理部门或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对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三章设备采购管理第十六条公司或单位应按照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制定设备采购管理制度,确保设备采购合规、公正、透明。
第十七条设备采购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或负责人负责,具体流程包括需求确认、招标、评审、合同签订、验收等。
生产设备点检管理制度[1]
生产设备点检管理制度一、背景与目的为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生产设备点检活动,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设备的点检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线设备、机床、生产工具等。
三、责任和义务1. 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更新设备点检计划,并安排专人负责设备点检工作。
部门还需制定设备点检记录的管理程序,确保点检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设备点检员设备点检员负责按照设备点检计划进行点检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检查设备的外观、连接件、电气设备、润滑情况等。
点检员需记录点检结果,并及时上报设备管理部门。
3. 设备操作人员设备操作人员需配合设备点检工作,提供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设备点检的顺利进行。
四、设备点检流程1. 设备点检计划制定设备管理部门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生产需求制定设备点检计划,包括点检频率、点检内容和点检人员的安排。
2. 设备点检准备设备点检员在点检前应对点检工作进行准备,包括准备点检仪器、工具和点检表格等。
3. 设备点检操作设备点检员按照设备点检计划进行点检工作。
点检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检查设备外观是否完好,是否有明显损坏; - 检查设备的接线是否正常,是否有松动情况; - 检查设备的电气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是否有异常现象; - 检查设备的润滑情况,是否需要添加润滑剂; - 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是否有明显噪音或振动。
4. 记录和上报设备点检员需记录点检结果,包括每次点检的时间、点检人员、点检内容和点检结果。
点检记录应存档管理,以备查阅。
5. 故障处理和维修如果在设备点检过程中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设备点检员应立即向设备管理部门报告,并配合设备管理部门进行故障处理和维修工作。
设备管理部门需及时派人进行维修,并记录维修过程和结果。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样本(四篇)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样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设备的管理,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提高生产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的生产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的购买、验收、安装、维护、保养、保险、报废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生产设备管理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科学管理”的原则,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第四条公司应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责任分工,加强人员培训,合理配置维修保养资金,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二章设备购买管理第五条设备的购买应该根据公司业务需求和生产计划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明确购买标准和要求。
第六条购买设备前,应进行市场调研,评估设备的技术性能、经济性能、安全性能等,选择合适的设备供应商。
第七条设备的购买程序应包括设备需求申请、设备选型比较、设备供应商评审、购买合同签订等环节,严格按照公司的采购管理流程进行。
第八条购买设备应开具正式的购买合同,并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和要求完成付款和交货手续。
第三章设备验收管理第九条设备交付后,应进行验收评估,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合同要求。
第十条验收评估应包括外观检查、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性能评估等环节,验收评估结果应以书面形式记录,并备案。
第十一条设备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安排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资料归档工作。
第四章设备安装管理第十二条设备的安装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按照设备的安装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安装质量和安全。
第十三条安装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完整性。
第十四条安装完成后,应进行设备的运行测试和调试,并进行记录和备案。
第五章设备维护保养管理第十五条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应按照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进行,包括定期保养、定期检查、定期维修等各个环节。
第十六条维护保养工作应由专门的维修保养人员负责,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第十七条维护保养人员应定期检查设备,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和隐患,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生产设备使用管理制度(4篇)
生产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生产设备的使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使用效益,保障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各个生产部门使用的生产设备。
第三条设备使用:指设备的装配、调试、操作、维修等活动。
第四条设备:指公司集团内各个生产部门的生产设备,包含但不限于机械设备、电子设备、仪器设备等。
第二章设备使用管理第五条设备使用管理由设备部门负责,具体工作由设备管理员完成。
第六条设备管理员具备以下条件:(一)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熟悉设备的操作原理和维修方法;(二)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三)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第七条设备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一)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维修工作,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二)制定设备的使用计划,合理安排设备的使用;(三)指导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设备的正常使用;(四)监督设备的使用情况,确保设备的安全和稳定性。
第八条设备使用申请:使用部门在使用设备前,需要提前向设备部门提出申请,并填写《设备使用申请表》,经设备部门同意后方可使用。
第九条设备使用申请表包括以下内容:(一)使用部门名称及联系人;(二)设备类型、规格及数量;(三)使用时间和地点;(四)使用目的和预期效果。
第十条设备使用申请表需要由使用部门负责人签字并盖章,经设备部门审批后归档。
第三章设备使用流程第十一条设备使用流程如下:(一)使用部门向设备部门提交设备使用申请表;(二)设备部门根据申请情况进行审批,并将审批结果通知使用部门;(三)使用部门按照设备使用计划进行设备的操作;(四)设备部门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五)使用部门完成设备使用后,进行设备的清洁和检查,如发现故障应及时上报设备部门;(六)设备管理员根据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七)设备使用结束后,设备部门对设备进行检查,确认设备的安全和完好;(八)使用部门将设备归还至设备部门,并填写《设备归还登记表》。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例文(4篇)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例文【标题】:生产设备管理制度【正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生产设备使用和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确保生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生产设备的管理职责第二条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设备管理制度,并确保各部门正确使用设备,按照制度进行设备管理。
第三章设备购置和验收第三条设备购置应按照公司采购制度进行,申请购置设备需填写设备购置申请表,经设备管理部门审核后报公司领导审批。
第四条设备验收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验收内容包括设备是否按照合同要求交付,设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等。
验收合格后,将设备交付使用部门。
第四章设备领用和归还第五条设备领用需填写设备领用申请表,经上级部门批准后方可领取设备。
设备领用人应承诺正确使用设备,并按照规定进行管理。
第六条设备归还需填写设备归还申请表,经设备管理部门审核后进行归还。
设备归还应保持设备的完好性,如有损坏或遗失,需按照相应程序进行报修或赔偿。
第五章设备使用和保养第七条设备使用人员应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正确操作设备,并保持设备的干净整洁。
设备使用人员不得私自更改设备参数或进行未经授权的修理。
第八条设备保养应按照设备保养计划进行,设备保养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
设备保养包括日常保养、定期保养和季度保养等。
第六章设备维修和更新第九条设备出现故障时,设备使用人员应立即停机,并及时报修。
设备维修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并协调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第十条设备使用寿命达到规定年限或发生重大故障无法修复时,应及时进行设备更新申请。
设备更新由设备管理部门审核后报公司领导批准,并按照相关程序进行设备更新。
第七章设备安全和防护第十一条设备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安全巡检,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十二条设备使用人员应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定。
第八章设备报废和清理第十三条设备报废应按照相关程序进行,设备报废申请需经设备管理部门审核后报公司领导批准。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1]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一、目的和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公司生产设备的管理,确保生产设备的安全、健康、高效运行,保证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的生产设备使用和管理。
二、管理责任1. 生产设备部门生产设备部门是公司生产设备的管理部门。
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公司生产设备使用与维护规范,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维护。
•定期检查和维护生产设备,确保其符合工作要求,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生产设备事故、故障和损坏。
•对运营状态做到每时每刻监督和查看,并及时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处理或协调相关人员处理。
•掌握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制定生产设备的进出库管理制度,切实保护设备的资产价值。
2. 生产管理部门生产管理部门是公司生产管理的主要职责部门。
其主要职责是:•对生产设备的使用、保养情况进行监督,确保设备的正常运作。
•整合各部门信息,制定生产计划,合理使用生产设备,实现生产设备的最高效率运作。
•协调生产设备与其他生产资源,确保生产过程中各类资源的协调配合。
•对生产设备的使用进行评估,并按照生产实际需求,定期制定生产设备维护计划和设备更新规划。
3. 全体员工全体员工是本公司内对生产设备的主要使用人员。
其主要职责是:•保证按照生产设备使用规范使用生产设备,并正确处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定期检查生产设备的安全状况和工作状态,并及时反馈生产设备的异常情况。
•按照要求正确使用生产设备,对于不符合操作标准的情况,应及时向生产设备部门反映。
三、生产设备管理规范1. 生产设备的进出库管理所有生产设备的进出库应遵循以下规范:•对于重要的生产设备,应进行统计管理,并定期进行清点盘点,确保设备完备不缺失。
•生产设备的进出库需进行登记,记录设备基本信息及借出人员、借用时间、借用原因等信息,确保设备资产安全。
•未经授权,不得任意处理或移动生产设备。
•对于无法维修的生产设备,应及时报废报销,彻底消除经济损失。
2. 生产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按照生产设备使用规范,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保持正常、稳定的运行状态。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和设备寿命,保障生产顺利进行,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设备验收与登记2.1设备验收2.1.1设备验收应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验收标准应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确定,包括设备的外观、尺寸、性能等项目。
2.1.2设备验收时,应组织相关部门参与,包括生产、质量等部门,共同确认设备的性能和功能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2.2设备登记2.2.1设备验收合格后,应及时进行设备登记,将设备的基本信息、购置渠道、购置日期等数据记录在设备管理系统中,并生成设备编号。
2.2.2设备登记表应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商、价格、供应商等信息,并保留在设备管理部门进行备查。
第三章设备保养与维修3.1设备保养3.1.1设备保养工作应按照保养计划进行,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保养计划,并组织执行。
3.1.2设备保养内容包括设备清洁、润滑、调试、紧固等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1.3设备保养记录应及时填写,包括保养时间、保养人员、保养内容等,保存在设备管理系统中进行备查。
3.2设备维修3.2.1设备出现故障时,应立即进行维修,设备管理部门应及时组织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3.2.2设备维修应按照维修流程进行,包括故障诊断、维修方案制定、维修操作等。
3.2.3设备维修记录应及时填写,包括维修时间、维修人员、维修内容等,保存在设备管理系统中进行备查。
第四章设备更新与报废4.1设备更新4.1.1设备更新应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和使用年限进行,在设备管理部门制订的更新计划下进行。
4.1.2设备更新应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并按照采购流程进行,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4.2设备报废4.2.1设备达到报废标准时,应进行报废处理,设备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报废审批和报废程序。
4.2.2设备报废程序包括相关部门的审批、报废通知的发布、报废记录的登记等。
4.2.3报废的设备应进行清理和销毁,销毁方式应符合环保要求。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_1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生产设备管理制度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
为加强本公司生产、运输设备的管理,正确、安全地使用和维护设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可用来指导生产部、技术部、财务部以及设备管理科的工作人员开展设备操作、使用、检查、维修、保养、转让、报废等工作。
第二章设备使用规定第三条设备使用前,其操作人员应在人力资源部的安排下接受培训,培训由设备部门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现场操作讲解。
第四条操作人员应熟练操作设备,清楚设备日常保养知识和安全操作知识;设备部签发设备操作证,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第五条机器设备发生故障时,操作人员应报告班组长及有关负责人员解决处理。
第六条所有动力设备,未经车间、设备部、电工或机修工人允许,不准乱修、乱拆,不得在电气设备上搭湿物和放置金属类、棉纱类物品。
第七条设备使用人员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工作,认真遵守交接班制度,准确填写规定的各项运行记录。
第八条未经领导批准,不准拆卸或配用其他人员的机器零件和工具。
第九条对不遵守操作规程或玩忽职守,使工具、机器设备、原材料、产品受到损失者,应酌情给予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
第十条设备管理科要指派人员与各部门负责人,经常性地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并将其列为工作考核内容。
第三章设备检修和技术改造第十一条设备管理科每年12月份编制下一年度的《设备检修计划》,在使用部门的协助下按计划进行检修。
在日常工作中,使用部门无法排除的故障,可以填写《设备检修单》申请设备管理科检修。
第十二条检修后的设备使用前,需要有使用部门负责人的签名认可,由设备管理科将设备检修的情况,记录于《设备检修单》及相应的《设备管理卡》上。
第十三条设备的技术改造可纳入检修计划一并执行。
第四章设备日常维护管理第十四条设备的维护保养由设备管理科在《设备维护保养项目表》中规定保养项目、内容及频率,并发放至设备使用部门执行,设备管理科负责配合并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
第十五条设备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日常维护制度。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4篇)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4篇)生产设备管理制度篇1第一条电气使用部门的设备发生故障,须填写“维护和修理通知单”,经部门主管签字交工程部。
第二条维护和修理部门接到通知,随即在“日常维护和修理工作记录簿”上登记接单时间,依据事故的轻重缓急及时布置有关人员处理,并在记录本中登记派工时间。
第三条维护和修理工作完毕,维护和修理作业人员应在“维护和修理通知单”中填写有关内容,经使用部门主管验收签字,并将通知单交回维护和修理部门。
第四条维护和修理部门在记录簿中登记维护和修理完工时间,及时将维护和修理内容登记入设备卡片,并审核维护和修理中记载的用料数量、计算出用料金额填入单内。
第五条将处理完毕的“维护和修理通知单”依次贴在登记簿的扉页上。
第六条紧急的设备维护和修理,由使用部门的主管用电话通知工程部,由值班先派人员维护和修理,同时使用部门补交“维护和修理通知单”,值班人员补各项记录,其他程序均同。
第七条维护和修理部门在接单后两日内不能修复的,由值班主管负责在登记簿上注明原因,应采取特别措施,尽快修复。
第八条设备修理调度工作职责。
1.调度员依据月份生产计划,编制维护和修理及配件、零件加工计划,依照进度要求,组织好生产。
2 .调度员必需依据机台、设备状态和维护和修理人员技术情况,编制计划和进度表并及时检查和处理配件备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问题。
3 .调度员要将每月投产的备品配件生产准备情况及时向主管汇报。
4 .调度工作。
应本着面向生产和先维护和修理后生产的原则进行工作布置。
5 .没有列入计划而生产急需的配件,经领导批准后,布置加工。
6 .开好定期设备会议,检查各车间设备维护和修理任务完成情况和设备维护和修理的质量情形,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篇2第一条电气使用部门的设备发生故障,须填写“维护和修理通知单”,经部门主管签字交工程部。
第二条维护和修理部门接到通知,随即在“日常维护和修理工作记录簿”上登记接单时间,依据事故的轻重缓急及时布置有关人员处理,并在记录本中登记派工时间。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六篇)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一、新增设备管理规定第一条本公司需增置的设备经批准购买后,须报设备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条经管理部门进行可行性方面的技术咨询,方可确定装修项目或增置电器及机械设备。
第三条为保证设备安全、合理的使用,应设一名兼职设备管理员,协助管理部门人员对设备进行管理,指导本部门设备使用者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
第四条设备项目确定或设备购进后,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施工安装,并负责施工安装的质量。
第五条施工安装,由管理部门及使用部门负责人验收合格后填写“设备验收登记单”方可使用。
二、使用设备管理规定第六条电气机械设备使用前,设备管理人员要与人事部配合,组织操作人员接受操作培训,维修部负责安排技术人员讲解。
第七条使用人员达到会操作,清楚日常保养知识和安全操作知识,熟悉设备性能的程度,维修部签发设备操作证,上岗操作。
第八条使用人员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工作,认真遵守交接班制度,准确填写规定的各项运行记录。
第九条维修要指派人员与各部门负责人,经常性地检查设备情况,并列入员工工作考核内容。
三、转让和报废设备管理规定第十条设备年久陈旧不适应工作需要或无再使用价值,应申请报损、报废之前,应进行技术鉴定与咨询。
第十一条工程部指派专人对设备使用年限、损坏情况、影响工作情况、残值情况,更换新设备的价值及货源情况等进行鉴定与评估,填写意见书交使用部门。
第十二条使用部门将“报废、报损申请单”附意见书一并上报,按程序审批。
第十三条申请批准后,新设备到位后、旧设备报损、报废。
第十四条报废、报损旧设备由管理部负责按有关规定处置。
四、设备事故分析处理办法第十五条发生设备事故,值班人员要到现场察看、处理,及时组织抢修。
第十六条发生设备事故的操作人员及当事人将事故时间、原因、设备损坏程度、影响程度等做记录上报负责人。
第十七条值班人员及有关负责人组织进行事故分析,写出“事故分析报告”,签注处理意见,报主管总经理。
第十八条对重大事故,按处理程序及时上报。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范本(三篇)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设备的使用与管理,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正常的生产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生产设备的使用与管理。
第三条生产设备是指生产工艺过程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等硬件设备。
第四条生产设备的管理包括设备的购入、使用、维护、保养和报废等方面。
第五条生产设备管理部门是本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执行机构。
第二章设备的购入与验收第六条设备的购入必须按照企业的规划和需要,经过合法程序进行;第七条设备的购入必须经过严格的评审和比选,选择质量可靠、性能优越的设备;第八条设备到货后,必须安排专业人员进行验收,对设备的质量、数量和配套设备进行确认;第九条验收合格的设备,由设备管理部门做好登记和分配;第十条验收不合格的设备,由设备管理部门对供货商进行追责,并要求其退回或更换。
第三章设备的使用管理第十一条设备的使用必须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第十二条设备的使用必须按照操作人员的职责进行,严禁非授权人员操作设备;第十三条设备操作过程中必须做到规范、规程,并遵守操作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第十四条发现设备故障、失效等问题,操作人员应及时停止操作,并及时报告设备管理部门;第十五条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保修和维修,设备损坏需要及时修复,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第四章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第十六条设备维护包括定期的检查、清洁、润滑以及更换老化零配件;第十七条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设备使用部门必须配合完成维护和保养工作;第十八条设备维护工作应做到定期、规范、全面,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第十九条设备保养工作应做到定期、规范、及时,按照设备说明书要求进行保养;第二十条设备保养包括清洁设备表面、检查设备线路、润滑设备零部件等工作;第五章设备的报废与更新第二十一条设备达到报废标准时,设备管理部门提出报废申请;第二十二条设备报废必须经过企业相关部门的审批,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第二十三条设备报废后,必须进行综合处理,包括销毁、下放无效等;第二十四条设备更新是指对老化、陈旧设备的更换,必须按照企业的发展计划和预算安排进行;第二十五条设备更新必须经过专业评估,并经过企业相关部门的批准;第六章附则第二十六条本制度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改;第二十七条生产设备管理制度的修改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并及时向全体员工通知和宣传。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25篇)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25篇)生产设备管理制度(通用25篇)生产设备管理制度篇1(一)管理制度1、全厂的设备固定资产由设备组负责管理。
2、设备固定资产:单台设备使用年限一年以上,购置价(出厂价、运杂费、安装费、管理费等)在800元以上者列入设备固定资产。
3、设备选型、安装、移交使用,建档封存,厂内部调剂、向矿申请更新改造、报废、确定修旧方案由设备组负责。
4、生产设备操作使用实行定人、定机、凭操作证上岗使用。
5、未经设备组办理及生产厂长同意,不得调整、变动设备的安装地点和使用条件。
6、未经设备组办理及生产厂长同意,不得改变设备的结构附属装置、电机等。
(二)考核办法1、无证或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设备者处30—50元扣款,造成设备损坏的,其修复费用由责任者承担。
2、擅自变动设备安装地点位置者,除令其将设备放回原处外,处30—50元扣款,造成设备损坏的,其修复费用由责任者承担。
3、擅自改变设备原有的结构,附属装置电机等到,处30—50元扣款,恢复设备完好的费用由责任者承担。
4、不按要求使用设备,擅自改变设备的使用条件,除令其按要求使用,恢复原来的使用条件外,处30—50元扣款,造成设备损坏的,其修复费由责任者承担。
5、已被定人定机,有操作证的设备使用人,在其操作使用期间,如不爱护设备、违章操作、拼设备,造成设备损坏的,其修复费用责任者承担。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篇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工程分包、船舶及机械设备租赁的安全生产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国交建及所属各企业、各事业部、各区域总部、总承包公司、各直属项目部(以下简称各单位)。
受中交集团委托,由中国交建代管的存续企业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各单位应根据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建立严格的审查、准入、清退机制,明确安全、环保职责,依照工程特点和需要合理选择分包队伍、租赁船机设备,严格分级管理,杜绝非法分包、转包或违规租赁船机设备。
第二章工程分包安全生产管理第四条工程分包是指工程总承包单位将所承包的建设工程的一部分依法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单位实施的行为。
生产车间的设备管理制度[1]
生产车间的设备管理制度1. 背景生产车间是一个企业的核心部门,是生产产品的地方。
设备管理制度对于保障生产车间的正常运转特别紧要。
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管理生产车间内的设备,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保障生产车间的正常运转。
3.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车间内全部设备的管理。
4. 职责和权限4.1 生产车间主任负责对生产车间的设备进行管理,订立并执行设备维护和修理计划,引导设备操作员的日常操作。
### 4.2 设备操作员负责使用设备,并对设备的故障适时报告生产车间主任,并依照生产车间主任的要求进行设备保养。
### 4.3 设备维护和修理工负责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修理和检查,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修理时应保证符合要求的检修标准和技术规范。
5. 设备操作规范5.1 设备操作员的操作规范•操作设备前应对其进行检查,发觉问题时应适时上报。
•必需依照标准操作规范使用设备。
•操作完成后,应适时将设备清洁干净并关闭电源。
•不得将个人物品或碎屑、抽烟等杂物放到设备上,以避开引起设备故障和安全事故。
### 5.2 设备维护和修理工的操作规范•在进行设备维护和修理的时候,应事先检查设备情况,防止造成不必要的事故。
•进入电气和机械设备的操作台之前应确认电源已经关闭,设备已经停机,并禁止再次启动。
•操作过程中应遵守操作规范,不得任意更改设备参数和设置。
•维护和修理结束后,应检查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确认地面上没有任何工具或材料。
6. 设备维护和修理管理6.1 定期检查设备生产车间主任应订立定期检查设备的计划,并明确检查的内容和时间。
检查内容包括设备的外观、操作、运转等情况。
### 6.2 设备维护和修理记录生产车间应建立设备维护和修理记录,对于设备的每一次维护和修理都应当有记录,记录应包括维护和修理时间、维护和修理内容和维护和修理人员等信息。
7. 安全管理生产车间应建立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设备操作的安全措施,订立设备事故应急预案,以及订立好操作规程。
生产设备日常管理制度(4篇)
生产设备日常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规范生产设备的管理,确保生产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的生产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第三条主要职责1. 公司领导层负责制定和落实生产设备管理制度,推动设备管理工作的实施。
2.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执行设备管理制度,负责设备的采购、维护和维修工作。
3. 生产部门负责设备的日常使用和使用记录的填写。
第二章设备管理流程第四条采购管理1. 设备管理部门根据生产部门的需求,编制设备采购计划,并提交领导层审批。
2.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与供应商洽谈采购合同,并对设备进行验收和入库。
3. 设备管理部门需将所有已购设备进行编号,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
第五条维护管理1.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并按计划组织维护工作。
2. 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理和维护。
3. 设备管理部门应制定设备保养标准和操作规范,并培训相关人员进行操作。
第六条维修管理1. 当设备出现故障或损坏时,生产部门需及时报告设备管理部门。
2. 设备管理部门收到报修后,应安排专业人员及时进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设备管理部门应建立设备维修档案,记录维修情况和费用。
第七条报废处理1. 设备管理部门定期对设备进行评估,发现有严重缺陷或无法修复的设备,要及时报废。
2. 报废的设备应做好相关记录,并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3. 设备管理部门需与财务部门协调,制定设备报废账务处理程序。
第三章安全管理第八条安全防护1. 设备管理部门要确保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到位,包括安全警示标识、防护装置等。
2. 生产部门需按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改动设备的防护措施。
3. 设备管理部门要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并加强对生产部门的安全教育。
第九条应急处理1. 设备管理部门要制定应急预案,并在生产现场设置应急设备和应急通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xxxxx有限公司设备管理制度(2017年第一版)编制:审核:批准:编制日期:2017年5月27日发布实施:根据对生产设备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计划性的需要。
实现设备配备件采购和设备检修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保证合理库存,满足生产需要,确保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特制定本制度。
一、总体思路在设备管理上始终坚持“预防为主、计划检修”的方针,以设备定检、设备润滑、设备巡检、计划性检修几个方面作为设备管理工作的重点,将设备的定检、润滑、巡检制度化、常态化,实现设备事故的事前控制,提高设备检修的计划性,尽可能的降低紧急“抢”修的发生频率,提高设备的运转率。
二、设备档案及设备台帐公司应建立全厂设备档案,设备档案应包含以下内容:设备名称、设备规格型号、主要参数、投用时间、备品备件资料(型号、供应厂家、图纸等)、大修或技改记录。
部门、车间应建立本单位管理和使用的设备台帐。
设备台帐格式详见《XX 车间生产线设备台帐》(附件1)。
三、设备的定检1、建立定期停机检查、维修制度1)烘干机每两个月必须定检一次,可根据检修内容多少适当增加或减少但最多不能超过3天。
2)生料磨、球磨的检修周期与烘干机同步进行。
3)水泥磨根据销售情况,每月应安排一次定期停机检查。
4)石灰石破碎机、包装机每年两次中修,每月一次定检。
2、完成设备定检后应填写《主机设备定检记录表》(附件2)。
四、设备的润滑设备润滑是防止或延缓机床磨损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强企业设备润滑管理,是保证设备完好,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减少设备事故和故障,延长设备使用精度和寿命,提高设备运行效益的重要前提。
设备润滑管理就是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针对设备型式、机械传动结构,机床各部位的运转速度、啮合情况、位置载荷等,选用正确的润滑材料,并按规定的润滑时间、部位及数量进行润滑,实现设备的合理定期润滑和节约用油,达到减少零部件之间的摩擦磨损、降温冷却、防止锈蚀、延长寿命、降低能耗、防止污染。
因此做好设备的润滑工作是企业设备管理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依据《合理润滑技术通则》(GB/T13608-92)《机床润滑系统》(GBT 6576-2002)等国家相关标准、法规及公司设备管理制度,制定本管理标准。
设备保养就是擦机床、打扫卫生:这种做法在我们企业实际存在,最重要的设备润滑根本没做或蜻蜓式润滑。
假如你仔细检查保养后的机床,你会发现有些机床的加油量不够(低于油标刻度)、漏油(密封垫老化),润滑油长期不更换造成油粘度、酸值、含水量超标,加油器具不全,油标污损等,这些造成设备故障率高,部件磨损快,机床寿命短,甚至新机床精度急剧下降。
设备的三级保养,不仅要做到环境及设备清洁,最重要的是定日、定月、定年,做好机床润滑部位加、换油工作,保障加油器具、油标清洁良好,才能降低事故停机率,保证设备长期可靠运转。
一、设备操作工润滑职责:A、熟悉所操作设备的润滑系统和各部位的润滑方法,严格按照润滑“五定”要求正确合理润滑。
B、每日班前检查并按润滑图表加油。
C、每月定期维护时,检查并清洗油毡、油线、油杯、油窗、粗滤网、冷却箱等,保持设备处于良好润滑状态。
D、出现润滑故障不能排除时,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处理;发现油品变质和油箱缺油时,及时处理。
E、保持切削冷却液的清洁,按期更换并清理冷却箱,防止冷却液变质腐蚀设备。
F、保管好自己使用的润滑工具,保持其清洁完好;保护好设备的润滑标牌(图表)和加油点标志。
G、严格执行设备润滑“五定”管理:a.定点:规定每台设备的润滑部位及加油点。
b.定人:规定每个加、换油点的负责人。
c.定质:规定每个加油点的润滑油品牌号。
pd.定时:规定加、换油时间。
e.定量:规定每次加、换油数量。
二、设备润滑的加油标准A、油润滑:如有加油刻度线,应以刻度线为准,无刻度线时应符合如下规定.B、循环润滑:正常运行时油箱油位应保持在2/3以上。
C、油环带油润滑:a、油环内径D=25~40mm时,油位高度应浸没油环D/4.b、油环内径D=45~60mm 时,油位高度应浸没油环D/5。
c、油环内径D=70~130mm时,油位高度应浸没油环D/6。
D、浸油润滑:a、滚动轴承的浸油润滑:n>3000r/min时,油位在轴承最下部滚动体中心以下,但不低于滚动体下缘; n=1500~3000r/min时,油位在轴承最下部滚动体中心以上,但不得浸没滚动体上缘;n<1500r/min时,油位在轴承最下部滚动体的上缘或浸没滚动体。
b、变速机油箱浸油润滑:圆柱齿轮变速机油面应浸没高齿轮副低齿高的2~3倍;圆柱齿轮变速机油面应浸没其中一个齿轮的一个齿的全齿宽;蜗轮蜗杆减速机油面应浸没蜗轮齿高的2~3倍,或蜗杆的一个齿高。
E、强制润滑:应按有关技术要求或实际标定确定。
F、脂润滑:n>3000r/min时,加脂量为轴承箱容积的1/3;n≤3000r/min时,加脂量为轴承箱容积的1/2。
三、现场设备漏油管理1、设备漏油不仅影响生产现场环境也造成油品浪费。
A、结合设备检查、保养,治漏工作,抓好查漏、治漏、管理三个环节,对漏油设备要做到详细调查,对漏油部位和原因登记制表,并根据漏油的严重程度,安排治漏计划和实施方案。
B、加强管理,巩固查、治效果。
治理设备漏油持之以恒,保证生产现场环境,减少油品浪费。
2、现场生产设备漏油治理标准A、不漏油设备。
静结合面不渗油,动结合面不漏油者,为不漏油设备。
80%的结合面不漏油,且漏油的部位三分钟内漏油不超过一滴者为基本不漏油设备。
B、渗油:油迹不明显,在油迹被擦净后五分钟内不出现油迹者为渗油。
C、漏油:油迹明显或形成油滴,在油迹或油滴被擦净后五分钟内出现油迹或油滴的为漏油。
D、漏油点:有一条明显油迹或一个油滴的,为一个漏油点。
E、严重漏油设备:一个漏油点一分钟滴油超过三滴者,为严重漏油设备。
F、治理合格:静结合面不渗油,动结合面(除手润滑的导轨、丝杠、光杠等处的所有运动部位)不漏油。
对于暂时无法解决的先天性缺陷已采取措施,使润滑油不滴到地面,或不流入切削油池并引回到润滑油管的为合格。
设备保养责任人:1、设备产部部长;2、设备检查员;3、各设备主要操作员工;五、设备的巡检为了及时发现设备的事故隐患,提前预知设备性能的改变,从而减少设备突发故障的机会,使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达到减轻维修工作量、降低维修费用、顺利完成全年生产经营的目的。
1. 巡检人员设备巡检人员为当班运行人员、设备技术员和专业维修人员,其它人员由机动部根据需要安排参与巡检2. 巡检周期及时间. 运行人员每小时一次,设备技术员和维修人员每天一次(特殊情况另定)。
. 生产不稳定、气候异常或开停车等特殊情况时,应增加巡检次数,以确保安全生产。
. 巡回检查的时间运行人员为整点巡检,其他人员为上午9:00时前,下午2:30时前。
所有人员必须按规定时间进行巡检,误差不得超过±10分钟。
. 如遇到抢修任务及参加会议无法抽时间巡检的,应在记录簿中注明,说明原因。
3. 巡检路线. 按规定巡检路线、巡检点进行巡检,并在规定的地方挂巡检牌。
. 巡检路线规定(由各车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为:如:从a(开始)---b---c---d (结束)。
4. 巡检内容. 设备各部分连接紧固情况:地脚螺栓及连接螺丝是否松动,设备是否稳固;. 设备润滑情况:设备是否缺油,目测油质情况;. 设备的密封性:检查机、泵、管路、阀门是否有跑冒滴漏现象,油压表指示是否有变化;. 设备的温度、气味:检查设备的温度是否正常,气味是否有异常情况; . 设备的声音:听设备运转的声音是否正常;. 设备的振动:检查设备的振动是否有异常现象;. 设备的腐蚀情况:检查设备是否被腐蚀,腐蚀程度如何;. 设备仪表参数:检查设备管网仪表参数是否正常;. 设备卫生:查看设备卫生是否整洁。
5. 巡检方法. 用“听、摸、看、闻、查”的方法进行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影响较大而又难以处理的问题,及时向车间领导报告。
. 巡检人员根据个人情况灵活掌握,应做到耐心细致、全面周到,不漏掉任何一项内容。
. 设备技术人员、维修工巡检到某一岗位时,应同该岗位运行人员沟通,了解设备运行信息。
6. 巡检处理. 巡检人员应随身携带适量的工具(如:活扳手、抹布等),遇到简单又方便处理的故障应立即处理。
. 不方便处理的,在巡检结束后组织材料和人员力量处理。
. 处理故障时需要停机将会影响局部或全局生产的,由生产部决定处理与否和处理时间。
. 巡检时如发现机器缺油等保养不良的现象,有权利和义务要求相应员工立即改正错误,及时加油保养。
. 对巡检发现的问题,无论是否处理过,都要详细做好《巡检记录》。
. 巡检要与考核挂钩,对不按时巡检,不填巡检记录者要按规定扣除当月部分奖金,对巡检中发现重大隐患并及时排除,避免重大事故发生者要给予奖励。
六、设备的检修1、检修的分类1)计划小修:在生产一定周期后,为确保设备有良好的作状态,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设备简单维护、维修,周期性的进行计划小修有利有提设备的完好率。
检修周期约为3~5天。
2)计划中修:由于小修时间短,不可能对大型设备或处理难度较大的检修项目进行施工,具有一定局限性,所以有2~3次小修后,一般需要安排一次中修,对累积的设备问题作一次较彻底的检修,检修周期约定5~15天。
3)计划大修:在设备存在较大隐患或单项工程耗时很长才能处理完成时,需要安排一次大修,检修周期约为15天以上。
4)事故抢修:设备、生产设施突发性事故,被迫停机检修,检修周期受具体情况限制,要求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生产。
2、检修计划的编制1)车间根据设备检修周期和运转状况、结合岗位工、设备维修人员、设备主管提报的检修项目,详细编制《XX车间X月份检修计划申报表》(附件3),每月20日之前,将有车间负责人签字的维修计划原件报送厂长,同时上报电子版。
厂长安排汇总编制下月检修计划, 25日前报总经理批准后由各部门车间组织实施。
大修计划需要总经理批准。
2)检修计划内容包括:设备名称、检修项目、检修时间及工期、检修单位及人员。
所需配件、材料等内容,同时分别向厂长和采购办报送检修所需材料的计划表,材料计划表格式按《XXXXXX有限公司备配件材料计划表》(附件4)要求填报。
3)生产和检修时急需的材料和配件,可按本管理办法中对紧急计划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申报,并填报《XXXXXX有限公司备配件材料“急件”计划表》(附件5)。
3、计划检修的实施1)设备中、小修生产车间必须提前15天以上提出检修计划表,由机电副总主持召开检修工作会,对检修项目、材料计划、参与检修人员、检修工期逐一进行确认。
根据生产销售情况及设备现状,确定最佳检修日期和具体检修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