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县将台堡镇电子备课教学设计模板1-4
我的培训作品展示
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交往、沟通,得到个别化教育,能积极地参与到信息技术的课堂学习中来。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演示文稿、数据素材、正确链接的答案、多媒体电子教室,操场。
返回
任务: 1进一步学习及明确快速跑基本知识和技术原理。
2掌握快速跑的基本技术与基本活动能力,培养学生跑的正确姿势,发展学生快速奔跑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拼搏,善于分工协作的精神,体验快速跑的乐趣,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成果: 以快速跑作为教学内容,进一步学习提高快速跑的技术动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师 生互动关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让学生乐而不疲,变枯燥 教学为趣味教学,进而培养学生各种实践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跑步动作平衡练习,直腿跑练习,后踢腿练习,高抬腿折叠跑练习,脚回环练习,折叠腿大步走练习。。
中长跑讲究在跑的过程中要匀速。一般情况下都是匀速跑成绩最好但也不排除最后要冲一下。根据自己的训练水平,在比赛起跑时,都要猛冲一下,不要慌,冲几十米就会慢下来。然后,保持自己的速度,最好是跟随跑,就是跟上一个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注意呼吸,要三步一呼,三步一吸。 就是向前跑三个单步,一直保持吸气,再跑三个单步,一直呼气。如果气短,做不到,就改成二步一呼二步一吸。注意:嘴不要张的太大,否则,进冷气会肚子痛。如果是400米标准场地,就是3.5圈,在最后200米时,要用尽全身力气,向前冲,这时可以大口呼吸,直到冲过终点。一 定能取得好成绩。
能从网络或其他渠道获取信息,并进行 分析合理选择使用。
能从网络或其他渠但信息 选择不正确,信息使用不恰 当。
三年级上册信息 第二课
1.主机出示实物:找开的主机箱教师活动:指出声卡和显卡所在的位置,并将其拆下。再拆下其中的部件:内存条、硬盘、CPU,最后剩下的这个叫主板。出示课件:任务二:阅读课本,认识主机箱内各部件并了解各部件的功能。小组分工,每人选择其中一个部件。小组内交流你所了解的部件的功能。学生代表汇报为回答问题积极的小组添加标志。小组标志获得多少阶段性小结(设计意图:用机箱实物,揭开主机的神秘面纱,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学习中去。)过渡语:刚才我们所了解的全为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即主机和外部设备,计算机仅有硬件系统是不能正常工作的,还需要软件的支持。
师:为了探寻主键盘区的秘密,我们还得进行一些小实验,请同学们打开开始程序菜单附件中的一个常用的工具——记事本,在记事本上我们就可以试试主键盘区上面的这些键的作用了。
作业设计
1、请同学们在“记事本”的窗口中输入: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2、观察屏幕上显示的字母和键盘上的字母一样吗?键盘上字母的排列顺序和我们平时的26个字母的排列顺序一样吗?
2.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加油站:所谓软件,是指完成各种信息处理任务所需要的程序和相关文档。任务三:阅读课本第8页计算机软件系统,了解软件的分类及其作用。小组交流所了解的有关软件的相关信息。学生代表汇报交流软件的分类及其作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及的补充与评价激励。过渡语:计算机有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才能正常的工作。
审阅人:
年月日
板书设计
键盘区
主键盘区;
小键盘区;
功能键区;
光标控制区。
教学反思
与随笔
审阅人:
年月日
刘志丹红军小学三年级信息集体备课复备教案
部编版 小学语文四(上) 电子教案
1、通过分角色度读的程序引导学生体会豆荚的愿望。
2、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3、通过启发、点拨的方法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4、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对小动物的关爱。
5、学会在观察,抓住特点介绍。.结合课文提示对习作进行指导。
6、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5)板书设计要合理美观,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实用有效。
(6)课后札记要及时、有针对性。
通州区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评价项目
评价要点
权重
得分
教学目标
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的程度
10
18
可操作的程度
8
学习条件
学习环境的创设
5
8
学习资源的处理
3
学习指导
与教学调控
学习指导的范围和有效程度
5
10
教学过程调控的有效程度
(2)教学目的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并要具有可操作性。
(3)教学重难点确定要准,表述要明。
(4)教学过程不仅要体现教法,还要体现学法指导;既要有针对性强的训练要求,也要有落实训练的具体措施;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设计好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均得到发展。教学环节设置要合理,清晰,不笼统;教学意图要写清导语、过度语、小结语、设问,重难点内容的点拨思路的设想;学生活动除基本做法(发言、读书、做练习)外,更要写出预想的学生活动,如问题答案、质疑结果、思维角度、多种算法等。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研读—熟读的程序引导学生体会钱塘江大潮的景观之奇。
2、让学生在轻声读、自由读的同时边读边想象,并结合图片,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1、学生们观看跳马游戏的录像,当他们看到一位同学由于害怕不敢跳而失败的场景,我想问问大家面对失败我们应该怎样做?(重新进行一次,还来一次……)
2、今天我们来学习(板书出示课题)27课再来一次,生齐读。重音在哪,应该怎样读?
谁再来读一下,全班同学再来读一下。
二、初读课文,乐闯三关,学习字词。
2、师:学了这篇课文,今后面对失败你认为该怎么做呢?
学生用“面对失败,我认为。”的句式,谈谈自己的感想。
先让学生自由练习说一说,再指名发言。
3、师小结:是啊,无论最终的结果怎样,做任何事我们都不要害怕失败,轻易放弃,要努力去做、坚持到底。
板书设计
小加害)妈妈努力做不放弃
(5)优秀作业展示、激励。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闯过了三关,交上了新朋友,同学们可了不起了!让我们再自由地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自己说一说,说通顺,完整了,给大家说一说)
四、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件出示文段)
2.指名读。
3.小加往常是怎样的?现在又是怎样的呢?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重点理解“悄悄地躲进……慢吞吞地吃着……)与他平时的表现进行比较。相机理解“慢吞吞”,并且练习说句子。
(4)开火车读词语。
(5)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读给同桌听。
(6)玩摘星星的游戏。(课件出示)
5、第二关:我巧记。
(1)四人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一记生字的字形。
(2)组内交流巧办法。
(3)根据自己小组的学习经验,提醒其他小组注意容易写错的字或笔画。
6、同学们已经完成了老师布置给大家的第一个任务,现在老师要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来检查同学们的第二个任务(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现在请听请老师的问题,(1)哪一个自然段写了小加和往常不一样,谁来给我们读一读?你也可以请一位同学和你一起来读(2)通过哪一自然段你可以了解到跳马游戏,谁愿意读给大家听,(3)哪一段讲了自己第一次跳马失败的经历,谁愿意读给大家听(4)那一段主要讲了妈妈对小加的教育
义和镇中心学校电子备课模板 (2)
01我们的民族小学
备注:模板(表格式)请各主备人自行下载,按照指定要求备课。
完成后上传于学校FTP服务器相关学科指定位置,其余任课教师下载后进行二次备课,上完课写好教学反思上传于FTP相关学科个人文件夹中。
其他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文件名为:序号+课题】
备注:模板(表格式)请各主备人自行下载,按照指定要求备课。
完成后上传于学校FTP服务器相关学科指定位置,其余任课教师下载后进行二次备课,上完课写好教学反思上传于FTP相关学科个人文件夹中。
其他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02金色的草地
备注:模板(表格式)请各主备人自行下载,按照指定要求备课。
完成后上传于学校FTP服务器相关学科指定位置,其余任课教师下载后进行二次备课,上完课写好教学反思上传于FTP相关学科个人文件夹中。
其他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02金色的草地
备注:模板(表格式)请各主备人自行下载,按照指定要求备课。
完成后上传于学校FTP服务器相关学科指定位置,其余任课教师下载后进行二次备课,上完课写好教学反思上传于FTP相关学科个人文件夹中。
其他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2017年西吉国培第二阶段个人教学设计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春风
杜甫《江畔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春花春蝶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细无声,草色遥看近却无。”——春雨春草
《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文章在选材和谋篇上都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和写作方法上都能为学生提供最好的阅读和写作的范例。文章结构严谨精美,语言的秀雅清新、朴实隽永,令人感受到那“味道极正而且醇厚”的情致。
色彩:绿色(柳树、小草)、红色(山茶花)、粉色(桃花)、白色(梨花)……
课前预习:水涨(zhàng)酝酿(yùn niàng)应和(hè)巢(cháo)口
笼(lǒng)着一层薄(bó)烟黄晕(yùn)蓑(suō)衣
抖擞(dǒu sǒu)精神嘹(liáo)亮
1.学习前的热身,是学生尽快投入到美丽的春季。
6课文整体把握.这一部分主要是学生自主探究开展。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1)提问:1.读完课文,大家说一下朱自清都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
2)作者又是怎样形容他们的呢?(这个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写在黑板搬上的点小组回答并,要小组派一个人到黑板上写出。)
第一组。万物盼春图。
山:朗润水:涨太阳:脸红
第二组,春草报春图。春花争春图。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一. 课堂导入:预设2分钟
二. 课前预习3分钟
三. 作者简介:2分钟
四. 感知课文挺录音:10分钟
五.课文整体把握:25分钟
杨某与西吉县将台堡镇人民政府行政强制二审行政裁定书
杨某与西吉县将台堡镇人民政府行政强制二审行政裁定书【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行政强制【审理法院】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地区(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地区(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09.23【案件字号】(2020)宁04行终113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石磊王伟柳林【审理法官】石磊王伟柳林【文书类型】裁定书【当事人】杨某;西吉县将台堡镇人民政府【当事人】杨某西吉县将台堡镇人民政府【当事人-个人】杨某【当事人-公司】西吉县将台堡镇人民政府【代理律师/律所】王某北京大成(银川)律师事务所;李某宁夏建业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王某北京大成(银川)律师事务所李某宁夏建业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王某李某【代理律所】北京大成(银川)律师事务所宁夏建业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字号名称】行终字【被告】西吉县将台堡镇人民政府【本院观点】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应当依照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审理,不得超越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超范围审查。
【权责关键词】行政强制合法违法证据不足驳回起诉【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认为】本院认为,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应当依照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审理,不得超越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超范围审查。
本案中,杨某向一审法院提出的诉讼请求是:1.确认西吉县将台堡镇人民政府强制拆除杨某位于××镇河滩的18.56亩水浇地的行政行为违法;2.判令西吉县将台堡镇人民政府赔偿杨某394214.4元(18.56亩x21240元)。
一审法院应当围绕诉讼请求进行审理,即对西吉县将台堡镇人民政府是否就涉案土地实施了强制拆除行为、强制拆除行为是否合法、是否给杨某造成了损失、是否应当赔偿进行审理,并针对杨某的诉讼请求是否成立作出裁判。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九条之规定,裁定如下:【裁判结果】一、撤销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人民法院(2020)宁0422行初43号行政裁定书;二、指令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人民法院继续审理。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长征胜利万岁》第一课时
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阅读革命回忆录(节选)中长征胜利的故事,学习长征精神。
重点
自读课文,梳理本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自读课文,梳理本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统编版本语文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长征胜利万岁》教学设计
课题
《长征胜利万岁》
单元
一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习
目标
1.识记理解文中重要词语。
2.概括文章记叙长征的胜利的事件,分析事件对表现主题的价值。
3.通过阅读革命回忆录(节选)中长征胜利的故事,学习长征精神。
核
心
素
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本文中的重点词语。
思维发展与提升:自读课文,梳理本文的主要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标画重点信息,找到逻辑线索。
本文的行文线索是时间顺序。
按时间顺序由先到后,
使文章脉络清晰。
理清思路,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写了哪些事件。
第一部分(1-8)我们终于抵达了陕北吴起镇。
第二部分(9-22)毛泽东指挥长征最后一仗——回击二马骑兵的吴起镇战斗。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电子版教案
一、教案名称: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电子教案的概述与结构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子教案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电子教案的基本结构,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
3.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设备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子教案的定义、特点、作用及基本结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电子教案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子教案的设计。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实际操作电子设备,制作简单的电子教案。
五、教学内容:1. 电子教案的定义与特点1.1 电子教案的定义1.2 电子教案的特点2. 电子教案的作用2.1 提高教学效果2.2 方便教学管理2.3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3. 电子教案的基本结构3.1 课题3.2 教学目标3.3 教学重难点3.4 教学方法3.5 教学过程4. 电子教案的设计原则4.1 目标明确4.2 重点突出4.3 结构清晰4.4 操作简便5. 制作电子教案的方法与步骤5.1 选择合适的电子设备5.2 设计教案界面5.3 输入教学内容5.4 插入多媒体素材5.5 检验与完善教案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介绍电子教案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讲解:讲解电子教案的基本结构和设计原则。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电子教案案例,让学生了解电子教案的设计。
第二课时:1. 讲解:讲解制作电子教案的方法与步骤。
2.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实际操作电子设备,制作简单的电子教案。
七、课后作业:1. 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电子教案,内容可以是课堂实录、课件或教学设计。
2. 分析自己制作的电子教案,思考如何改进和完善。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制作的电子教案质量。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对电子教案的认知和操作能力。
3. 学生对电子教案的评价和反思。
九、教学资源:1. 电子教案案例。
2. 电子设备(如计算机、平板电脑等)。
3. 多媒体素材库。
西吉县英语电子备课教学设计模板【模板】
Ss:Yes, it is. /No, it isn’t.
T:What’s his job?
Lead students to find relevant person. Ask students to describe his job through the dialogue in the picture.
西吉县英语电子备课教学设计模板
学科
English
年级
four
课题
Unit6 Meet my fa 4 )课时
一次备课教师
张晓霞
二次备课教师
张晓霞
审批人
杨金鸽
授课时间
12.24
教学目标
·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并能够分角色表演对话.
·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Is this your…?—Yes, it is./No, it isn’t./No, it’s me.”“—What’s your…’s job?—He’s/She’s a/an…”询问并回答某人与说话方的亲属关系及其职业情况.
T:What’s my aunt’s job? She’s a/an…
Ask students to guess the meaning of this question and the word “job”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
Ss:She’s a nurse.
Write down the sentence “What’s your aunt’s job?” on the blackboard and get students to read after the teacher.
电子教案新部编本1.3
(2)请你们将讨论设计的方案给爸爸妈妈看看,让他们提提意见,
使自己真正过一个有意义的周末。
六、小结
法国著名的哲学家伏尔泰生前给人们留下了一则意味深长的话:
它最长又最短,它最快又最慢;聪明者计划它,愚蠢者等待它;勤奋者珍惜它,懒惰者浪费它。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好好的理解这几句话,充分的利用每一秒。
(1)出示第5页的作息时间表,让学生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动手做一个你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吗?
让学生自己动手填写作息时间表格。(提示:时间一定要合理)
(3)展示学生的作息时间表,并且给予交流,指导。
(4)
四、巩固练习
(1)让学生自己说说在家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并说说谁用的时
间最合理。
(2)挑选出比较合理的十位同学的作息时间,全班同学共同制作《我们完成家庭作业时间表》。
(1)我们每一节课用多少时间?
(2)早操用了多少时间?
(3)我们的眼保健操用多少时间?
(4)一般你早上几点起床?几点从家里走?并说说你的理由是什么?
(5)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吗?
二、激趣导入
师:掌握好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那么我们就会更有效率的做每一件事情。
三、探究学习
学习
目标
1.巩固对时间的认识和计算。
2.学生能通过不同方式搜集信息的意思和能力。
3.学生能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重点
难点
能熟练掌握时间计算问题,会解决与时间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具
学具
学生作息时间表,完成家庭作业时间表。
求知过程
课堂环节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西吉县第一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环节与
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检测
情境导入
读词(摘苹果游戏)
抢读词语
( 5 )分
明确
目标
思考问题,幻灯片展示
( 2 )分
环节与
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小
组
合
作
探
究
交
流
一、讲解井的结构。
二、研读课文,初步体会寓意。
1,学习青蛙与小鸟三次对话
2,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
3,体会寓意
了解井的结构。
找出并学习青蛙与小鸟三次对话。
学生表演
小组讨论
(15)分
总结
拓展
发挥想象画一画,说一说。
(8)分
达标
测评
1、想一想,答一答:
2、发挥想象,补全对话。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这下子,他惊呆了,她看到了。于是,他对小鸟说:“”小鸟说:“”
(10)分
板
书
设
计
13坐井观天
天有多大
青蛙:井里 井口那么大 目光短浅
小鸟:井沿 无边无际 见多识广
评
价
与
反
思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西吉县第一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学 科
语文
年 级
二
时 间
2014-10-17
课 题
坐井观天
执教人
张珂
课 时
共( 2 )课时 第( 2 )课时
西吉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板 书 设 计
评 价 反 思
本节课学生对解决问题 (归 总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 掌握,少部分学生还不能对 本节课知识掌握,课余时间 再进行个别辅导 。
西吉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审批者: 学科 教学内容 学 习 目 标 重点 难点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解决问题 授课时间: 共( 2 )课时 2018 年 11 月 日 第( 1 )课时 新授 课型
1. 使学生初步掌握用乘法和除法计算解决的一类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 关系,能正确迅速的找到中间问题。 2. 学会解答先求总数的两步计算问题,初步掌握这类问题的解决规律。 3. 学会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 掌握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问题,初步掌握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
学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目头目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 准备
教学 PPT 课件 。
导 学 流 程
检 测 导 入 ( 5 )分
(一)复习,导入新课 1. 自主提问。 出示:“妈妈的钱 6 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 6 个。” (1)让学生解释说明这句话里包含的意思。 (2)让学生根据题中信息,,提出合适的问题,并口头列式解答。 2. 提示课题。 出示:“用这些钱买 9 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师: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生活中像真样的问题很多,今天我们就 一起研究解决。(板书课题)
6掌 握用 乘法 9元 和除
导 学 探 究 ( )分
6元
6元
6元
6掌 握用 乘法 和除 法元
6元
法元 预设 2 :画线段表示题意。
6元 9元
?元
?个
先算一个碗多少钱。
测评 反馈 ( 12 ) 分
(3)展示学生画的示意图,并进行对比交流。 师:第一幅图表示清楚题意吗? 预设: 不能。 看不出买 6 元一个的碗和买 9 元一个的碗用的是同样多的钱。 师:第二幅图中两条线段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它们是同样的长度呢? 预设 1:第 一条线段中,每一段表示每个碗的价钱(6 元),每 6 个画 6 段。线段的总长度买 6 个 6 元一个的碗用的总钱数。 预设 2:第二条线段与第一条线段同样长,表明还是用这些钱(36 元)来 买碗。每一段表示每个碗的价钱(9 元),能买几个就应该画几段。 (4)请学生修改或完善自己画的示意图。 2. 分析解答。 (1)借助线段图,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引导学生从第一条线段图上的信息出发进行分析: 已知每个碗 6 元 (单价) , 又知道正好买了 6 个(数量),就可以求出妈妈一共有多少钱(总价)。 知道了这笔钱有多少,就可以求用这笔钱买 9 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预设 1:6 ×6=36(元) 36÷9=4(个) 预设 2:列综合算式:6 ×6÷9 =36÷9 =4(个) (3)师:同学们还有其他的思考方法? 引导学生从最后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 要求出 “用这些钱买 9 元一个的碗” , 可以买几个?必须先求出“这些钱”是多少,而题目里没有直接给总价, 所以同样要先求出妈妈有多少钱。 3. 回顾反思: (1)说一说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4 个 9 元的碗总价是 36 元。6 个 6 元的碗总价也是 36 元。解答正确。 (2) 小结: 在分析题目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抓住了解题的关键—无论碗的个 数和单价怎么变,钱的总数是不变的,都必须先算出买碗的钱的总数,再 根据需求进行后面的计算。 1. “72 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解答,交流订正。 (2)对比,归纳概括。 2. 74 页 12 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让学生根据“每组 6 人,分成 6 组。”自己增加条件,编出一道需要 用乘除法两步解决的问题。
八上1.4教案
三、独特的民族风情
1、看18—19页内容,了解我国的民族风情2、进行民族风情填空并记好笔记
3、了解少数民族文字
1、要求学生看18—19页内容,了解我国的民族风情2、放课件要求学生进行民族风情填空并记好笔记
3、放课件让学生了解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文字
平泉县党坝中学八年级组地理教案
课题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课型
新授
时间
2017年9月日
主备人
沈桂秋
审核人
沈桂秋
使用人
沈桂秋
总课时
5
教学
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
2、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3、了解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重点
记住我国34个行政区域单位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1、要求学生看教材16页文本了解我国的民族状况完成学案上的填空并完成本页活动、
2、简单提问并强调重点
二、中国的民族分布
1、看17文字及地图,找出中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汉族和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地区2、、看课件上的地图,完成17页民族分布的表格
1、要求学生看17文字及地图,找出中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汉族和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过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复习导入
学生据教师提问回答
1、教师提问:(1)我国的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分别是什么?(2)我国人口持续增长的原因?(3)我国人口疏密分布不均的分界线(4)我国的人口政策
一五十六个民族
1、学生看16页文本了解我国的民族状况并完成本页活动题、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蒋媛媛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蒋媛媛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2)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2)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爱好。
(2)增强学生信息时代的主人翁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程主题:计算机基础知识2. 课程内容:(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2)计算机的硬件组成(3)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计算机的基本操作(2)计算机硬件的认识2. 教学难点:(1)计算机硬件的详细功能和作用(2)计算机操作的熟练运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硬件组成等理论知识。
2. 演示法:展示计算机操作过程,引导学生跟随实践。
3. 探究式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机的奥秘。
4. 小组合作:分组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作用和价值。
2. 知识讲解:(1)讲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如CPU、内存、硬盘等。
(2)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文件管理等。
3. 演示与实践:(1)展示计算机操作过程,如开关机、文件管理等。
(2)引导学生跟随实践,掌握基本操作。
4. 探究与讨论:(1)分组讨论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和作用。
(2)探究如何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合作:(1)分组完成计算机操作任务。
(2)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6.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计算机技术。
7. 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课后实践,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
数学
年级二Biblioteka 课题1.4 解决问题 确定长度单位
课时
共(4)课时
第(4)课时
一次备课教师
卜晓东
二次备课教师
审批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掌握合适的确定长度单位的方法;
2、在确定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比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米尺、软尺、卷尺、1米长的绳子等。
教学过程
板书
设计
5、得出结论: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6、总结判读方法
可以想像一下其中一个长度合不合理。
也可以用已知的长度去比一比。
导学
探究
测评
反馈
(8)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课本第9页第8题。
小结
拓展
(2)分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检测导入
(5)分
一、导入新课
学校升旗台上有一根高高的旗杆,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导学探究
(25)分
二、学习新知
1、现在我们知道旗杆的高度是13( )
2、你认为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呢?为什么?
3、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用尺量一量,13厘米只有一拃长,不可能。
我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