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氧化锆陶瓷
氧化锆陶瓷材料
![氧化锆陶瓷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31e8f38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db.png)
氧化锆陶瓷材料
氧化锆陶瓷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
和生物相容性,因此在医疗、电子、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氧化锆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
它的硬度高、强度大、耐磨损,
是传统金属材料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可以用于制造高负荷、高速度、高精度的机械零部件,如轴承、刀具等。
同时,氧化锆陶瓷的断裂韧性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不易发生脆性断裂,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性能。
其次,氧化锆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它在常温下对酸、碱等化学物
质具有很好的抵抗能力,不易发生腐蚀和氧化,因此可以用于制造化工设备、热交换器等耐腐蚀材料,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再次,氧化锆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
它不会引起人体的排斥反应,
可以与人体组织良好地结合,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人工关节、牙科修复材料等医疗器械,提高了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氧化锆陶瓷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氧化锆陶瓷的加工难度较大,制造成本较高,且在高温和高应力条件下容易发生相变而导致性能下降。
因此,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氧化锆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优化方法,以满足不同领域对材料性能的需求。
综上所述,氧化锆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
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期待在未来的研究中,能够进一步发挥其优势,克服其劣势,推动氧化锆陶瓷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氧化锆生产工艺氧化锆粉末氧化锆陶瓷制造
![氧化锆生产工艺氧化锆粉末氧化锆陶瓷制造](https://img.taocdn.com/s3/m/dc33a0d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1d.png)
氧化锆生产工艺氧化锆粉末氧化锆陶瓷制造《氧化锆生产工艺氧化锆粉末氧化锆陶瓷制造工艺专利资料》整套出售,每项资料均为国家专利原文说明书,一字不差,假一赔十。
内含材料配方、制作步骤、工艺流程。
欢迎大家咨询购买。
本套资料包含的项目如下:1 02110041.1 一种基于氧化铈和氧化锆的复合氧化物固溶体的制备工艺2 02110040.3 一种基于氧化铈和氧化锆的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工艺3 02137393.0 氧化锆增韧氧化铝陶瓷纺织瓷件的制造方法4 02135800.1 一种纳米四方相氧化锆粉体及制备5 01136736.9 氧化锆的湿法喷雾造粒工艺6 02148145.8 用于氧化锆和氧化铪薄膜沉积的前驱体7 02120308.3 制备氧化锆粉末的方法8 02158533.4 制备缸套的氧化锆基陶瓷配方粒度组成9 02158534.2 含硅相四元系氧化锆复相陶瓷材料10 02158535.0 可用WC刀具加工的氧化锆基陶瓷材料11 02158532.6 氧化锆基与磷酸铈基陶瓷的坯体连接组装方法12 02151111.X 原位选择氮化法合成的纳米四方氧化锆-氮化钛复合粉体13 02159872.X 在功能化有机硅烷自组装单层薄膜表面制备氧化锆陶瓷薄膜的方法14 03100567.5 一种氧化锆纳米球堆积嬗变靶的制备方法15 03100569.1 以碳纳米管辅助双液相沉淀制备氧化锆纳米球堆积坯体的方法16 01128448.X 纳米氧化锆粉体的制备方法17 99817088.7 以二氧化锆为基的材料,由二氧化锆为基的材料制成的外科切割工具,由二氧化锆为基的材料制成的工具18 02135506.1 铁铝金属间化合物/氧化锆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19 02136704.3 一种具有荧光发射特性的有序介孔氧化锆材料的制备方法20 01135265.5 超细氧化锆的生产方法21 03113938.8 利用氯氧化锆生产排放废水制备偏硅酸钠的方法22 03114137.4 氯氧化锆制备方法中的结晶工艺及其结晶装置23 01812605.7 以松散硫酸化氧化锆为主要成分的酸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与由此得到的催化剂及其应用24 03112408.9 高性能氧化锆连续纤维的制备方法及设备25 03124087.9 抽油泵多元系氧化锆增韧陶瓷柱塞的制备方法26 02139126.2 钙稳定二氧化锆及其电熔生产方法27 02800497.3 用于氧化亚氮去除的氧化锆催化剂28 01814992.8 细粉状的氧化锆,碱式碳酸锆及它们的制备方法29 02109457.8 一种纳米氧化锆浆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30 96103606.0 制备高纯度二氯氧化锆晶体的方法31 96109180.0 一种简便的生产廉价氧化锆电子陶瓷承烧板的方法32 96113360.0 含有氧化锆和氧化锂的具有高化学稳定性和低粘度的硼硅酸盐玻璃33 96116111.6 一种防水化的氧化锆-氧化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34 96120935.6 氧化钙稳定的熔凝二氧化锆的生产方法35 85100958 工业炉高温直插式氧化锆氧量计36 86100725 从氧化铝和/ 或二氧化锆为基料的无水泥振捣料在磨损部件制造中的应用37 85102813 工业炉导流直插式氧化锆氧量计38 86104600 片状氧化锆型细粒晶体及其生产方法39 86107671 透明非玻化氧化锆微球体40 87100024 用氧化镁部分稳定的氧化锆41 86108381 呈纤维束状的定向超细单斜氧化锆晶体凝聚微粒及其制造方法42 87100809 单斜二氧化锆超微晶高分散溶胶或凝胶及其制备方法43 87104300 从含锆的物质中提炼高纯二氧化锆44 87100207 由锆英石制取氧化锆45 87100243 湿化学共沉淀氧化锆的封接工艺46 87104586.9 氧化锆管电极涂层47 88106972.8 用钇稳定化的氧化锆生产方法及所得产品48 89101600.7 从粒状结晶的氧化锆制造氧化锆水化物的方法49 89102170.1 黑色立方氧化锆宝石及其制造方法50 88106688.5 微乳浊液法制备氧化锆粉末技术51 89108324.3 氧化铝-氧化锆-碳化物晶须增强切削刀具52 89108323.5 氧化铝-氧化锆-碳化硅-氧化镁陶瓷制品53 89108322.7 氧化铝-氧化锆-碳化硅-氧化镁组成与切削工具54 90102519.4 可烧结的氧化锆粉未及其制备方法55 90104428.8 具有高二氧化锆含量的熔铸耐火材料产品56 90103802.4 含单斜氧化锆的新型耐火复合物及其具有改善的高温机械强度和耐热震性的制品57 88103823.7 高韧性高强度晶须补强氧化锆陶瓷58 89103569.9 用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的亚微细粒粉末的制备方法59 90108854.4 二氧化锆粉末及其制备、应用以及其烧结体60 90107925.1 由部分稳定之氧化锆形成的陶瓷体61 89109696.5 高性能氧化锆陶瓷制品的生产方法62 90107390.3 含有透明非玻化氧化锆微球体的反射板和反射路标63 91111945.0 绿色立方氧化锆晶体的生长方法64 91111348.7 用熟石灰烧结法制取二氧化锆65 91101690.2 加醇聚结法制备氧化锆细粉技术66 93105104.5 氧化锆测氧传感器检验装置67 92115201.9 电熔法制造稳定化氧化锆的方法68 93118428.2 从锆英石精矿中制备高纯二氧化锆69 93115306.9 氧化锆基微晶复相陶瓷70 93104288.7 贵金属/氧化锆/S0<sup>2-</sup>4</sub>体系超强酸的制备方法71 94102413.X 直接沉淀制备高纯二氧化锆的方法72 94103681.2 二氧化锆残渣制乳浊釉及制品73 94115847.0 二氧化锆的电熔吹球生产方法74 94103126.8 一种制备氧化钇掺杂的氧化锆陶瓷微滤膜的溶胶凝胶法75 95103199.6 氧化锆增韧莫来石陶瓷晶界玻璃相抗杂剂76 94192619.2 氧化锆基乳浊剂77 95106378.2 氧化铝、氧化铈和氧化锆基化合物、其制法和催化剂用途78 94120137.6 氧化锆等离子喷涂粉末及共沉聚凝/烧结法79 95121785.2 获得一种氧化锆基产品的方法80 95121439.X 氧化锆——石墨自润滑复合陶瓷材料81 95102998.3 四方氧化锆陶瓷的烧结方法82 95104103.7 锆英石制取电子级二氧化锆的方法83 97111560.5 粉状二氧化锆的制备84 97104468.6 共沉降法制备不锈钢/氧化锆连续梯度功能材料85 96196505.3 基于氧化锆和氧化铈的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86 97129726.6 氧化锆陶瓷制品及其作为手表外部零件的应用和获得该制品的方法87 98105442.0 含氧化锆的催化剂88 97107288.4 具有大表面积的单斜晶二氧化锆89 99105242.0 由锆石和氧化锆制造的新烧结材料90 98125141.2 用于燃气涡轮发动机密封系统的柱状结构氧化锆研磨涂层91 98100033.9 陶瓷氧化锆微球的外胶凝工艺92 97195463.1 基于氧化铈和氧化锆的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催化用途93 98126209.0 含二氧化锆纳米粉填充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94 99102447.8 熔铸氧化铝-氧化锆-二氧化硅耐火材料及采用它的玻璃熔炉95 99107433.5 超强碱法低温合成二氧化锆超细粉工艺96 99103440.6 氧化锆基制品、获得此制品的方法及其用途97 97122055.7 氧化锆-氧化铝复合物的制法及其用途98 97181276.4 呈挤出态、基于氧化铈或氧化铈和氧化锆的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作为催化剂的用途99 99100053.6 表面掺杂的弱团聚的纳米氧化锆粉末的制备方法100 00100512.X 增韧氧化锆陶瓷复合钢套101 00100554.5 二氧化锆的制备方法102 99120478.6 用于制备硫醇的以氧化锆为基础的催化剂103 00105554.2 一种超细高比表面积二氧化锆的制备方法104 99112870.2 一种阳极负载型氧化钇稳定氧化锆固体电解质及其制备105 99105920.4 着色氧化锆制品的生产方法和获得的着色氧化锆装饰制品 106 99121713.6 用于合成气制异丁烯的助剂/氧化锆催化剂107 98124659.1 氧化锆/氧化硅系高抗激光损伤高反膜的制备方法108 99124033.2 低温液相烧结氧化锆增韧陶瓷材料109 99124041.3 一种低温可烧结氧化锆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110 98124658.3 一种氧化锆纳米晶溶胶的制备方法111 98804862.0 具有改进的热稳定性和氧贮存容量的氧化铈、氧化锆、Ce/Zr混合氧化物和Ce/Zr固溶体112 99123750.1 氧化锆固溶体超细粉的绿色合成方法113 98812243.X 含有基于二氧化铈、氧化锆和钪或稀土氧化物的载体的组合物及用于废气处理的用途114 00125277.1 反应烧结产物为结合相的氧化锆-莫来石复相耐火材料及制备方法115 98810795.3 氧化锆基料的结构性材料的水法注模方法116 00134569.9 电子工业用氧化锆窑具及其制造方法117 00132118.8 负载型纳米氧化锆复合载体及其制备方法118 00100878.1 氧化锆质耐火流嘴的制法119 99809945.7 包含铑、氧化锆和稀土氧化物的尾气催化剂120 01101715.5 具有改进微观结构的基于氧化铝-氧化锆-氧化硅的电熔化产品121 01109841.4 一种稀土掺杂二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纳米晶薄膜的制备方法 122 01121365.5 氧化锆基陶瓷薄膜的制备方法123 01119222.4 获得具有金色金属外观的氧化锆基制品的方法124 01100463.0 高硬高强高韧氧化锆陶瓷材料缓冲烧结方法125 01130825.7 一种制备粒径可控的纳米氧化锆的方法126 01121619.0 低成本的熔融浇铸氧化铝-二氧化锆-二氧化硅产品及其应用127 00803053.7 氧化镁部分稳定的高强度氧化锆128 01142023.5 微米级多孔二氧化锆球粒129 00803629.2 具有较高氧化锆含量的玻璃及其应用130****3750.7具有高比例氧化锆的玻璃和其应用131****0261.4一种氧化锆纳米线的合成方法132****1146.4氧化镁和氧化钇共稳的四方氧化锆多晶陶瓷及制备方法133****5615.8高性能氧化锆陶瓷超微粉生料及制备工艺134****1426.6氧化锆系列陶瓷粉末生产方法135****5711.1镍—氧化锆金属陶瓷的制备方法136****1742.X氧化锆增韧氧化铝陶瓷的低温液相烧结137****1186.0一种氧化铝-氧化锆纤维的制备方法138****0868.4纳米氧化钇稳定的四方相氧化锆多晶材料的低温烧结方法139****1389.0氧化锆陶瓷插针深内孔道清洗方法140 01802307.X 用氧化锆-氧化铝复合陶瓷制成的人工关节141 200710072391.8 一种镁合金表面制备氧化锆涂层的方法142 200710045510.0 纳米氧化锆及羟基磷灰石复合粉体的原位制备方法 143 200710035606.9 一种氧化锆增韧莫来石陶瓷材料及制备方法144 200710045501.1 高性能黄色氧化锆陶瓷超细粉的制备方法145 200710121463.3 一种提高抗热震性的部分稳定氧化锆陶瓷制备方法 146 200680012880.8 酸性氧化锆溶胶和其制备方法147 200710152681.3 用于黑色氧化锆烧结体的粉末、其制造方法及其烧结体148 200710113521.8 一种制作氧化锆喷涂板的工艺方法149 200710165634.2 用氧化钇作为稳定剂的四方多晶氧化锆陶瓷的低温烧结制备方法150 200710178189.3 一种氧化锆纤维的制备方法151 200680016313.X 具有氧化锆颗粒的控光膜152 200710177981.7 制备稳定化氧化锆纳米粉体的方法153 200710151041.0 含莫来石组分的氧化锆四元系复相陶瓷材料154 200710151044.4 一种氧化锆增韧莫来石陶瓷的微波连接方法155 200610114752.6 含铂纳米粒子的二氧化锆纳米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156 200610118962.2 一种光纤模块用超小型二氧化锆毛细管的制备方法 157 200610134471.7 氧化锆-碳化硅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158 200610119580.1 基于氧化铈和氧化锆的复合氧化物固溶体及其制备方法159 200680022748.5 使用基于金属和含二氧化硅的氧化锆的组合物催化氧化一氧化碳和烃的气体处理方法160 200680022851.X 碱性氧化锆溶胶的制造方法161 200710116340.0 低成本氧化锆陶瓷磨介的制作方法162 200610135152.8 一种用于燃气轮机导向叶片的氧化锆热障涂层及喷涂工艺163 200710173349.5 一种义齿基托树脂——纳米氧化锆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164 200810019452.9 氧化锆弥散强化钯金合金及其生产方法165 200710046705.7 一种低温下稳定的纯单斜氧化锆涂层、制备方法及应用166 200810032416.6 一种可切削氧化锆/磷酸镧全瓷口腔修复体材料的制备方法167 200810044838.5 一种牙科氧化锆/白榴石复合烤瓷粉及其制备方法168 200810064053.4 多组元氧化锆基热障氧化物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169 200810064054.9 多组元氧化锆基热障氧化物纳米粉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170 200810020282.6 一种氧化锆纤维板的制备方法171 200680029261.X 氧化锆-氧化锡复合体溶胶、涂料组合物及光学元件 172 200810046997.9 加水分解法制备光通信器件用纳米氧化锆粉体的方法 173 200810020648.X 氧化锆耐火纤维的制备方法174 200810101793.0 氧化钇掺杂氧化锆坩埚及其采用热压烧结制坩埚的方法175 200810015176.9 稳定二氧化锆原料的电熔生产方法和稳定二氧化锆制品的生产工艺176 200810073501.7 从氧化钇稳定氧化锆固熔体废物中回收氧化锆及氧化钇的方法177 200810102225.2 一种电子工业用氧化锆复合窑具及其制造方法178 200810045031.3 氧化锆分析仪179 200680031207.9 二氧化锆发光的氧传感器180 200810104307.0 一种稀土金属氧化物/氧化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181 200810064204.6 氧化锆增韧硼化物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182 200810047157.4 一种氧化镁部分稳定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的制造方法183 200810031084.X 一种车用氧化锆氧传感器184 200710150258.X 氧化锆基电解质材料的制备方法185 200680014926.X 含二氧化锆和氧化铝的泥釉及由此得到的成形体186 200710139288.0 氧化锆质泡沫陶瓷过滤器187 200610150589.9 稳定锐钛矿相纳米氧化钛和四方相纳米氧化锆的方法 188 200710139550.1 一种非水体系纳米晶二氧化锆合成的方法189****1310.2氧化锆电熔炉190 03214521.7 便携式氧化锆氧气传感器191 02211602.8 氧化锆测氧传感器192 94221961.9 高温氧化锆陶瓷氧探头193 90210733.X 工业炉旁路烟道氧化锆氧量计194 90207438.5 新型氧化锆氧量检测器195 92202555.X 一种氧化锆测氧传感器196 93225072.6 新型直插式氧化锆氧量检测器197 92203760.4 氧化锆质发热元件198****0861.1一种氧化锆质发热元件199****2616.3直插他热式氧化锆氧量检测器200 95233969.2 氧化锆氧量分析器探头201 94238629.9 高温(800—1200°C)直插式氧化锆氧传感器202 95226519.2 可拆式氧化锆固体电解质氧探头203 97201703.8 氧化锆烟气氧探头204 98224737.0 氧化锆氧分析器的分体式探头部件205 00230704.9 二氧化锆陶瓷套管206 00232150.5 二氧化锆陶瓷透镜207 00241008.7 应用于硫酸焙烧炉的直插式氧化锆氧量检测器208 00230628.X 阶梯形二氧化锆陶瓷插芯209 01277760.9 氧化锆烧成连续式推板窑210 200720068222.2 氧化锆陶瓷套管211 200720089918.3 氧化锆超高温电炉炉膛212 200720155192.9 氧化锆浓差电池型氧检测器213 200720126152.1 隔爆型氧化锆氧量分析仪214 200720076030.6 氧化锆氧量分析仪的本底电势自动修正装置215 200410015347.X 超声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锆纳米粉体的方法216 200410013557.5 氧化锆超细粉体的制备方法217 200410029886.9 高强度高韧性氧化锆基陶瓷及其制备方法218 200410029885.4 高四方相氧化锆-氧化铝复合粉料及其制备方法219 03129087.6 一种黑色氧化锆陶瓷的制造方法220 200410024264.7 有机聚锆前驱体纺丝液甩丝法制备氧化锆纤维棉221 200410060796.6 纳米结构的钇稳定氧化锆团聚型粉末及其生产方法 222 03150722.0 纳米级氧化锆原粉的制备方法223 200410010365.9 高纯度二氧化锆的生产方法224 200410025548.8 氧化钕和氧化钇共稳定的四方氧化锆多晶陶瓷及制备方法225 200410043668.0 钛合金高尔夫球杆头铸件氧化锆陶瓷型芯226 200410043763.0 钛合金表面氧化锆涂层制备方法227 200410072323.8 高韧性多孔网络结构部分稳定氧化锆陶瓷的制备方法 228 03160054.9 一种二氧化锆基陶瓷的用途229 200410085390.3 用于制备氧化锆连续纤维的烧结炉230 200410067901.9 光学均匀的氧化锆薄膜的制备方法231 02825031.1 氧化锆稳定的复丝铌-锡超导线232 200410067510.7 硅酸二钙/氧化锆复合承载骨替换材料及制备方法233 02828108.X 稳定氧化锆的制造方法234 02828130.6 含烧结的多晶氧化锆的磨粒235 200410064520.5 一种制备氧化锆超细粉末的方法236 200410044140.5 加水分解法制备氧化锆超细粉体237 200410064573.7 一种具有高热稳定性的介孔二氧化锆的制备方法238 200410053886.2 氧化锆陶瓷插针端面径的加工方法239 200310120855.X 电弧炉生产氧化锆和二氧化硅的方法240 200410064503.1 介孔二氧化锆分子筛的合成方法241 200410097794.4 纳米氧化钇稳定氧化锆材料的微波水热合成方法242 200410061306.4 热喷涂用纳米团聚体氧化锆粉末的制备方法243 03805022.6 高氧化锆含量的熔铸耐火材料244 03805189.3 使用微波连续制备纳米级的水合氧化锆溶胶的方法245 03808505.4 氧化镁-氧化锆砖的应用246 200410044156.6 一种阳极支撑型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电解质膜的制备方法247 03811655.3 锆石/氧化锆混合料作耐高温涂料和耐高温印剂248 03817110.4 基于氧化锆和铈、镧和另一种稀土元素的氧化物的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其作为催化剂的用途249 200510013430.8 氧化锆纳米颗粒增强型锡银复合焊料及其制备方法250 200510023959.8 晶相可控的二氧化锆/碳纳米管复合粉体及制备方法 251 200510024592.1 结构陶瓷用纳米晶氧化锆球状颗粒粉体的制备方法资 252 200510052090.X 一种纳米氧化锆等离子体活化烧结的方法料 253 03132121.6 高玻璃相含量微晶氧化锆陶瓷材料来 254 03139748.4 复合氧化锆粉体的制备方法源 255 02137182.2 氧化锆陶瓷插芯及其制造工艺: 256 03109840.1 一种水解硝酸氧锆制备二氧化锆纳米粉体工艺卧 257 03109841.X 用双液相水解法制备二氧化锆纳米粉龙 258 03137631.2 一种制备纳米级球形氧化锆粉体的方法岗 259 03145954.4 光纤连接器用氧化锆陶瓷插针的成型方法及装置专 260 03156371.6 多晶氧化锆陶瓷牙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利 261 02137530.5 低成本可切削的氧化锆陶瓷牙科修复体及其制备方法信 262 03156419.4 合成环己基氨基甲酸甲酯的氧化锆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息 263 01822517.9 在半导体加工设备中的氧化锆增韧陶瓷组件和涂层及其制造方法网 264 03141630.6 高强度氧化铝/氧化锆/铝酸镧复相陶瓷及制备方法265 02139863.1 一种氧化锆工程陶瓷及其制备方法w 266 03113635.4 高纯纳米氧化锆的制备方法w 267 03115163.9 注射成型氧化锆制品的制作方法w 268 01814829.8 包括在金属基质中有未稳定化氧化锆颗粒的复合材料的制品及其制备. 269 200410006012.1 氧化锆烧结体及其制造方法w 270 200310100370.4 制备氧化锆空心陶瓷麻将的方法o 271 03105001.8 一种氧化锆的水热合成方法l 272 03105002.6 一种氧化锆的制备方法o 273 03158244.3 一种改进的部分稳定氧化锆n 274 02129594.8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用氧化锆电解质薄膜材料和其制备方法g 275 02113132.5 锆英石电熔制二氧化锆的方法g 276 03114097.1 由流延法制备氧化锆陶瓷的方法及其由该方法获得的产品a 277 200410016143.8 低比表面积高烧结活性氧化锆粉体的制作方法n 278 200310122687.8 纳米氧化锆强韧化高孔隙率磷酸钙人工骨支架及其制法g 279 02818251.0 使用氧化锆表面接触交联聚乙烯表面的假体装置. 280 02817819.X 表面氧化锆和锆合金的方法以及最终的产品c 281 200510044209.9 高氧化锆质耐火材料的制备方法o 282 200610011151.2 一种注射成型制备冶金定氧传感器氧化锆管的方法m 283 200610024361.5 氧化镱和氧化钇共稳定的氧化锆陶瓷材料及制备方法 284 200510124981.1 分段氧化钆氧化锆涂层咨 285 200510134251.X 氧化锆全瓷牙科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询 286 200610002683.X 光纤连接器用氧化锆陶瓷套管的制备方法QQ 287 200610057129.1 二氧化锆介孔分子筛的制备方法: 288 200510119123.8 有机配体包覆的氧化锆纳米晶的合成方法1 289 200380100321.9 连续制备纳米级的水合氧化锆溶胶的方法1 290 200510026560.5 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真空镀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3 291 200510040218.0 一种改进的高品位氢氧化锆生产工艺4 292 200510040216.1 氧氯化锆制备高纯超细氧化锆的生产工艺2 293 200510040217.6 高纯超细氧化锆的生产工艺6 294 200510050345.9 一种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锆生物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8 295 200510013394.5 光纤连接器用氧化锆陶瓷套管的制备方法3 296 200510040219.5 一种改进的钇部分稳定二氧化锆生产工艺9 297 200510077731.7 氧化锆增韧氧化铝陶瓷缸套5 298 200510027284.4 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锆复合生物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299 200410049922.8 一种低温制备纳米晶氧化锆基固体电解质的方法300 200410027849.4 光纤连接器用氧化锆陶瓷套筒毛坯的成型方法301 200410013284.4 氧化锆陶瓷套筒轴承302 200510011798.0 碳纳米管/纳米氧化锆复合增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303 200510019257.2 一种改性氧化锆或其复合氧化物液相色谱固定相的制备方法304 200510090074.X 一种二氧化锆纳米粉体材料的制造方法305 200510044361.7 一种铁、碳、钼、硼、二氧化锆金属陶瓷材料及其制备工艺306 200510015077.7 原位化学制备纳米氧化锆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方法307 200510019464.8 一种液相等离子喷涂制备纳米氧化锆热障涂层的方法 308 200480002920.1 透明氧化锆-钽和/或氧化钽涂层309 200410055359.5 纳米级二氧化锆水合物颗粒—水体系中离子脱除方法 310 200510086630.6 一种非稳定态钇氧化锆增韧增强碳化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311 200510010327.8 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电解质薄膜的丝网印刷制备方法312 200480004324.7 在1100℃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基于氧化铈、氧化锆和任选的另一种稀土元素氧化物的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其作......313 200480004706.X 具有降低的最大可还原性温度的基于氧化锆和氧化铈的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作为催化剂的用途314 200510010469.4 制备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电解质薄膜的方法315 200510045013.1 热障涂层用氧化锆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316 200510097797.2 纳米结构的钇稳定氧化锆团聚型粉末及其生产方法317 200510098079.7 弥散强化稀土稳定的氧化锆318 200480011447.3 氧化锆及锆基混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319 200480011275.X 在光波导管中使用的包含稀土元素氧化物,氧化铝和氧化锆以及搀杂剂的玻璃***************.8具有氧化锆的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9氧化铈/氧化锆复合介孔三效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322 200510110615.0 二氧化锆掺杂改性钛酸鍶钡-氧化镁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323 200510010553.6 适合口腔CAD/CAM系统的可切削复合氧化锆陶瓷及其制备方法324 200510045014.6 氧化锆陶瓷连续纤维的制备方法325 200510016195.X 一种氧化锆基复相陶瓷及其制备方法326 200480015997.2 熔凝氧化锆基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327 200480002570.9 氧化锆挤出物328 200610067105.4 一种氧化锆复合物纳米晶体材料的制备方法329 200610024847.9 一种提高氧化锆陶瓷材料生物活性的方法330 200610034649.0 氧化锆结构陶瓷制品的制造方法331 200610013408.8 制备钇-掺杂纳米氧化锆粉体快速固液分离的共沉淀方法332 200610018791.6 氧化锆陶瓷在超声波作用下的表面预处理及其镀镍的方法333 200480025323.0 具有高还原性和高比表面的基于氧化铈和氧化锆的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作为催化剂的用途334 200610013758.4 负载型氧化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方法335 200610050873.9 薄壁管成型用氧化锆粉体及其制备方法336 200610026977.6 氧化锆基复合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337 200610027162.X 氧化锆/碳化硅热喷涂复合纳米粉及其生产方法338 200510017584.4 超高温二硅化钼氧化锆复合发热体及其制备方法339 200510063557.0 一种亚微米氧化锆电解质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340 200610031789.2 一种氧化钐掺杂稳定氧化锆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341 200610019373.9 一种氧化锆—莫来石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342 200480032257.X 涂覆氧化锆的钢带343 200510017719.7 一种可在有机介质中分散的纳米二氧化锆微粒及其制备方法344 200480039608.X 具有高电阻率的熔铸氧化锆耐火材料345 200480037227.8 催化剂用含氧化锆载体材料346 200610112779.1 一种纳米氧化锆粉体的制备方法347 200610124432.9 一种纳米氧化锆基可磨耗封严复合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348 200610125840.6 生产立方氧化锆单晶体的新方法349 200610150650.X 甲基异丁基酮双溶剂萃取法制备原子能级氧化锆、氧化铪工艺***************.3一种玻璃渗透氧化锆全陶瓷牙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351 200610117079.1 氧化锆陶瓷组轮的制备方法352 200610143421.5 一种高温相纳米氧化锆粉末的制备方法353 200610053923.9 一种四方相氧化锆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354 200610137964.6 新型牙科氧化锆修复体及其制备工艺355 200610117627.0 可切削着色氧化锆陶瓷及其用途356 200610154597.0 一种氧化锆溶胶制备方法357 200510110363.1 负载二氧化锆的小球型硅胶超强酸催化剂358 200610070465.X 有机聚合物增强氧化锆纤维布隔膜的制备方法359 200580023947.3 含纳米氧化锆填料的牙科组合物360 200610161270.6 从掺钇立方相氧化锆粉末中制备氧化锆及氧化钇的方法361 200610163853.2 氧化锆超细粉末的醇水共沉淀低温处理制备方法362 200610070464.5 氢镍电池用氧化锆纤维布隔膜的制备方法363 200510135268.7 氧化锆增韧氧化铝陶瓷复合缸套的制备工艺364 200610161333.8 一种掺杂稳定化氧化锆的耐高温光学膜及其制备方法 365 200580020894.X 熔融的氧化铝/氧化锆颗粒混合物366 200710051467.9 氧化锆烧结全瓷牙367 200580020136.8 炼钢用二氧化锆耐火材料368 200610062123.3 银白色氧化锆陶瓷制品及其制造方法369 200710055290.X 一种制备四方相(立方相)纳米二氧化锆的新方法370 200610045881.4 一种耐高温、抗氧化锆铝碳陶瓷粉体的制备方法371 200580031697.8 减少渗出的氧化铝-氧化锆-二氧化硅产品372 200710084420.2 部分合金化的氧化锆粉末373 200610150758.9 氧化锆纤维隔膜及其制备方法374 200710067821.7 一种氧化锆镀金薄膜电极检测有机磷农药的方法375 200710084123.8 氧化铝-钛氧化物-氧化锆熔融晶粒376 200710017318.0 锆基表面多孔纳米氧化锆生物活性涂层的制备工艺 377 200580034769.4 氧化锆陶瓷378 200710091684.0 氧化镱和氧化钇共稳定的氧化锆陶瓷材料及制备方法 379 200710057426.0 二氧化锆纳米管的制备方法380 200710067823.6 一种高纯纳米氧化锆粉体的制备方法381 200610161039.7 形成四方氧化锆层的方法及制造具有该层的电容器的方法382 200710038103.7 一种四方相介孔硫酸氧化锆固体超强酸的制备方法383 200710014673.2 一种镍铝金属间化合物/氧化锆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384 200380108603.3 氧化锆韧化的氧化铝ESD安全陶瓷组合物、元件、及其制造方法385 200610152832.0 具有包括氧化锆的叠层介电结构的快闪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386 200710035085.7 一种氧化锆注塑成型方法及粉料有机载体387 200610011887.X 氧化锆颗粒呈膜的原位造型制备方法388 200710057427.5 二氧化锆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389 200710118139.6 氧化钇稳定氧化锆陶瓷热障涂层、制备工艺及其材料和生产方法390 200710035170.3 高性能氧化锆增韧氧化铝全陶瓷网纹管及其制造方法 391 200610081426.X 球形氧化锆粉体的连续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392 200610081427.4 分子薄层氨化法制备球形氧化锆粉体的方法393 200710052559.9 单分散纳米级超细二氧化锆的制备工艺394 200580044334.8 二氧化锆和锆混合氧化物的分散液395 200710109087.6 氧化锆基混合氧化物及其制造方法396 200710017680.8 锆基表面的氧化锆-氧化铝双相梯度陶瓷涂层的制备工艺397 200580045591.3 用于汽车催化剂并包含氧化铝和氧化锆以及可选地氧化铈和/或稀土氧化物的复合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及制造方法398 200710126878.X 氧化铈-氧化锆基混合氧化物及其制造方法399 200710129740.5 一种以锆英石为原料制备氧化锆粉体的方法400 200710035496.6 氧化锆陶瓷在日用品上的应用及其制造方法401 200710118555.6 制备纳米晶和非晶复合结构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球形粉方法402 200710055034.0 一种氧化锆制品的制造方法403 200710035342.7 从含锆固体废物中回收氧化锆及氧化钇的方法404 200610088988.7 单分散聚苯乙烯/二氧化锆核壳胶体复合球颗粒的制备方法。
氧化锆陶瓷性能分析解析
![氧化锆陶瓷性能分析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dc7068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1f.png)
氧化锆陶瓷性能分析解析1.力学性能:氧化锆陶瓷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其强度和韧性较高。
高纯度氧化锆陶瓷的强度可达到1200MPa,而传统陶瓷材料(如氧化铝陶瓷)的强度一般在300MPa左右。
氧化锆陶瓷的高强度使其具有抗压、抗弯、抗拉等出色的机械性能,可用于承受高压、高载荷等恶劣环境下的工作。
2.化学性能:氧化锆陶瓷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具备抗腐蚀性能。
氧化锆陶瓷在常见酸碱介质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抵抗大多数化学试剂的侵蚀。
此外,氧化锆陶瓷的表面不易附着或吸附其他物质,具备较好的抗粘附性能,能够有效地避免颗粒或液体等物质在表面上发生黏附、堵塞等问题。
3.热性能:氧化锆陶瓷具有良好的热性能,具备高熔点和较小的热膨胀系数。
氧化锆陶瓷的熔点约在2700℃左右,远高于其他常见陶瓷材料。
同时,氧化锆陶瓷的热膨胀系数较低,约为10×10^-6/℃,相比之下,氧化铝陶瓷的热膨胀系数约为8×10^-6/℃。
这种低热膨胀系数使氧化锆陶瓷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较好的尺寸稳定性。
4.导电性能:氧化锆陶瓷是一种绝缘材料,具备良好的绝缘性能。
在常规条件下,氧化锆陶瓷的电阻率较高,远远高于金属材料。
这一特性使得氧化锆陶瓷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高压绝缘和高温绝缘等领域。
此外,氧化锆陶瓷还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在射频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总体而言,氧化锆陶瓷具有高强度、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优异的热性能和良好的绝缘性能等优点,使其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器件、生物医学和化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氧化锆陶瓷还具备一定的透光性,能够适应一些特殊的应用场景。
然而,氧化锆陶瓷的生产工艺相对复杂,成本较高,因此在一些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但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氧化锆陶瓷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氧化锆陶瓷概述.
![氧化锆陶瓷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75cbd61167ec102de2bd89b9.png)
氧化锆陶瓷概述摘要:ZrO2 具有熔点和沸点高、硬度大、常温下为绝缘体、而高温下则具有导电性等优良性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就被用来作为熔化玻璃、冶炼钢铁等的耐火材料。
并且由于TZP 陶瓷具有高韧性、抗弯强度和耐磨性,以及优异的隔热性能,甚至其热膨胀系数接近于金属等优点,因此TZP 陶瓷被广泛应用于结构陶瓷领域。
本文介绍了氧化锆的基本性质、氧化锆超细粉体的制备方法、高性能氧化锆陶瓷材料的成型工艺以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氧化锆;高性能陶瓷;制备;应用1 引言锆在地壳中的储量超过Cu、Zn、Sn、Ni 等金属的储量,资源丰富。
世界上已探明的锆资源约为1900 万吨(以金属锆计),矿石品种约有20 种,主要含有如下几种化合物:(1)二氧化锆(单斜锆及其各种变体);(2)正硅酸锆(锆英石及其各种变体);(3)锆硅酸钠、钙、铁等化合物(异性石、负异性石、锆钻石)。
异性石和负异性石矿中含锆量非常低,无工业价值,因而锆的主要来源为单斜锆矿和锆英石矿,其中以锆英石矿分布广[1]。
纯ZrO2 为白色,含杂质时呈黄色或灰色,一般含有HfO2,不易分离。
单斜ZrO2 密度5.6g/cm3,熔点2715℃。
ZrO2 具有熔点和沸点高、硬度大、常温下为绝缘体、而高温下则具有导电性等优良性质。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就被用来作为熔化玻璃、冶炼钢铁等的耐火材料,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对ZrO2 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人们进一步研究开发ZrO2 作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1975 年澳大利亚R.G.Garvie 以CaO 为稳定剂制得部分稳定氧化锆陶瓷(Ca-PSZ),并首次利用ZrO2 马氏体相变的增韧效应提高了韧性和强度,极大的扩展了ZrO2 在结构陶瓷领域的应用[2]。
1973 年美国R.Zechnall,G.Baumarm,H.Fisele 制得ZrO2 电解质氧传感器,此传感器能正确显示汽车发动机的空气、燃料比,1980 年把它应用于钢铁工业。
蓝色氧化锆 还原气氛
![蓝色氧化锆 还原气氛](https://img.taocdn.com/s3/m/3ff27b11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e.png)
蓝色氧化锆还原气氛蓝色氧化锆是一种具有特殊化学性质的化合物。
它的还原气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蓝色氧化锆还原为其他形式的化合物或元素。
在本文中,将介绍蓝色氧化锆的性质、还原气氛以及相关应用。
蓝色氧化锆,化学式为ZrO2,是一种无机化合物。
它的颜色通常为深蓝色,因此得名。
蓝色氧化锆具有很高的熔点和硬度,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广泛用于陶瓷、电子器件、光学器件等领域。
此外,蓝色氧化锆还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热稳定性,可用于制备耐火材料和涂层。
蓝色氧化锆在还原气氛下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应用。
还原气氛指的是在含有还原剂的环境中,将氧化物还原为金属或其他低价态的化合物。
对于蓝色氧化锆而言,常用的还原剂包括氢气、碳氢化合物等。
蓝色氧化锆在还原气氛下可以被还原为金属锆。
金属锆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等领域。
此外,金属锆还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可用于制备化工设备和核工程材料。
蓝色氧化锆在还原气氛下还可形成一些低价态的化合物,如锆酸盐和锆砷酸盐。
这些化合物具有特殊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在光学器件和电子器件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锆酸盐可以用于制备高折射率的光学玻璃,而锆砷酸盐则可用于制备高电导率的固体电解质。
蓝色氧化锆在还原气氛下还可与其他元素或化合物发生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
例如,蓝色氧化锆与氨气反应可得到氨氧化锆,这是一种具有催化性能的材料,可用于催化剂和储氢材料的制备。
除了上述应用,蓝色氧化锆还在其他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例如,蓝色氧化锆在生物医学领域可用于制备人工骨骼和人工关节等医疗器械;在环境保护领域可用于制备高效催化剂,用于废气处理和水处理等。
蓝色氧化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其还原气氛则是实现这些应用的关键。
通过在还原气氛下对蓝色氧化锆进行还原,可以得到金属锆或其他低价态的化合物,这些产物在材料科学、化工、光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蓝色氧化锆的还原气氛将会有更多的应用被发现和开发。
氧化锆陶瓷的制备工艺
![氧化锆陶瓷的制备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e608974dd1f34693dbef3ec8.png)
氧化锆陶瓷的制备工艺一氧化锆陶瓷的原料氧化锆工业原料是由含锆矿石提炼出来的。
斜锆石(ZrO2)自然界锆矿石锆英石(ZrO2·SiO2)二氧化锆陶瓷的提炼方法氯化和热分解碱金属氧化物分解法石灰溶解法等离子弧法提炼氧化锆的主要方法沉淀法胶体法水解法喷雾热分解法㈠氯化和热分解法ZrO2∙SiO2+4C+4Cl2→ZrCl4+SiCl4+4CO其中ZrCl4和SiCl4 以分馏法加以分离,在150–180℃下冷凝出ZrCl4然后加水水解形成氧氯化锆,冷却后结晶出氧氯化锆晶体,经焙烧就得到氧化锆。
㈡碱金属氧化物分解法ZrO2∙SiO2+NaOH→Na2ZrO3 +Na2SiO4+H2OZrO 2∙SiO 2+Na 2CO 3→Na 2ZrSiO 3+CO 2 ZrO 2∙SiO 2+Na 2C03→Na 2ZrO 3+Na 2Si03+CO 2①反应后用水溶解,滤去Na 2Si03;②Na 2Zr03 → 水合氢氧化物 → 用硫酸进行钝化 →Zr 5O 8(SO 4)2·xH 20 → 氧化锆粉 ㈢石灰熔融法CaO+ZrO 2·SiO 2→ZrO 2+CaSiO 3 焙烧后用盐酸浸出除去CaSiO3 ㈣等离子弧法锆英石砂(ZrO 2∙SiO 2)㈤沉淀法沉淀法是在羧基氯化锆等水溶性锆盐与稳定剂盐的混合水溶液中加入氨水等碱性类物质,以获得氢氧化物共沉淀的方法。
将共沉淀物干焙烧氨 水 调 整 PH 值用水水解ZrO2SiO2注入高温等离子弧中熔化并离解 凝固后SiO 2粘在ZrO 2结晶表面 用液体NaOH 煮沸可除SiO 2ZrO 2 和 硅酸铀氧化锆洗 涤燥后一般得到的是胶态非晶体,经500—700℃左右焙烧而制成ZrO 2粉末。
㈥胶体法胶体法是合成粉体中各种前驱体在溶胶状态下混合均匀,而后固体从溶胶中析出的方法。
溶胶法① 溶胶—凝胶技术 ② 溶胶—沉淀法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溶胶 胶体沉淀剂(在锆盐溶液中加有机化合物)凝 胶氧化物㈦水解法①醇盐水解法:将有机溶液中混合着锆和稳定剂的醇盐,进行加水分解的方法。
蓝色氧化锆陶瓷的制备方法等
![蓝色氧化锆陶瓷的制备方法等](https://img.taocdn.com/s3/m/e8f27d35fad6195f312ba628.png)
蓝色氧化锆陶瓷的制备方法等作者:来源:《佛山陶瓷》2012年第01期蓝色氧化锆陶瓷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蓝色氧化锆陶瓷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使用微米级氧化锆做原料,在原料中加入质量为2%~3%的Y2O3做稳定剂,以Co(NO3)2、钒锆蓝色料为着色剂,其加入量为2%~10%;然后,将氧化锆粉体与稳定剂、着色剂,按比例配料,再用球磨机球一定的时间,采用模压成形制备素坯,干燥、烧结后得到制品。
本发明提出的蓝色氧化锆陶瓷的制备方法,通过高能球磨,使得氧化锆粉体细化至纳米级,氧化锆烧结温度降低,实现了色料的高温稳定,同时再配合烧结助剂,稳定色料,实现蓝色氧化锆的成功制备。
专利号:CN201110158253.8以氟化工艺废铬钴催化剂为原料生产陶瓷玻璃色料的方法一种以氟化工艺废铬钴催化剂为原料生产陶瓷玻璃色料。
首先,将废铬钴催化剂直接放入焙烧炉中加热焙烧,或者将废铬钴催化剂添加(NH4)2SO4后加热焙烧,焙烧炉加热温度为150~1300℃,使废铬钴催化剂全部转化为氧化铬、氧化钴混合物。
然后,氧化铬、氧化钴混合物直接作为陶瓷色料或玻璃色料应用,或者氧化铬、氧化钴作为合成陶瓷色料或玻璃色料的原料应用;最后,尾气通入石灰石水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本发明应用氟化工艺废铬钴催化剂为原料生产陶瓷玻璃色料的方法,不仅消除了铬、钴的危害,而且开辟了新的用途,达到环境保护与资源再利用的目的。
专利号:CN201110130180.1一种包裹炭黑陶瓷色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裹炭黑陶瓷色料的制备方法,以炭黑为呈色体,通过去除溶剂而实现溶胶向凝胶的转变,并在此过程中以氧化硅或硅酸锆包裹炭黑而获得黑色初始粉料,经煅烧后得到包裹炭黑陶瓷黑色色料。
本发明以炭黑为呈色体,有效降低了现有陶瓷黑色色料产品的成本,并且提高了炭黑色料的包裹率,所获得的产品具有很好的包裹性能,生产过程易于操作控制,有利于推广和应用。
专利号:CN201110131304.8一种控制氧化锆晶型提高色料发色效果的工艺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氧化锆晶型提高色料发色效果的工艺,所述工艺是将稳定剂与氧化锆混合均匀,迅速冷却完成,其中稳定剂的加入量为氧化锆质量的0.1%~0.4%。
氧化锆陶瓷最高运行温度
![氧化锆陶瓷最高运行温度](https://img.taocdn.com/s3/m/8bf416b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3c.png)
氧化锆陶瓷最高运行温度
氧化锆陶瓷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陶瓷材料,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磨损、
耐腐蚀等特点。
氧化锆陶瓷在工业领域中应用广泛,其中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就是其高温稳定性。
那么,氧化锆陶瓷的最高运行温度是多少呢?
氧化锆陶瓷的最高运行温度主要取决于其晶相结构、材料质量和具体的应用环境。
在一般情况下,氧化锆陶瓷的最高运行温度可达到2000摄氏度以上,甚至可
以达到2800摄氏度。
这使得氧化锆陶瓷成为一种非常适合在高温环境下使用的材料。
氧化锆陶瓷的高温稳定性主要得益于其晶相结构的稳定性。
氧化锆陶瓷主要有
单斜晶型和立方晶型两种晶相结构,其中立方晶型的氧化锆陶瓷(常被称为氧化锆)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热稳定性,因此在高温环境下表现出色。
此外,氧化锆陶瓷的结晶度、晶粒尺寸和致密性等因素也会影响其最高运行温度。
在实际应用中,氧化锆陶瓷常用于高温热处理、炼金、燃烧器、化学工业、电
子元件等领域。
例如,氧化锆陶瓷可以用作高温热处理炉的炉炉衬、炉膛、炉门、热交换器等部件,能够承受高温热冲击、耐磨损、耐腐蚀,保证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总的来说,氧化锆陶瓷的最高运行温度取决于多种因素,但通常可以达到
2000摄氏度以上。
其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和耐磨损性能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高
温结构陶瓷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高温工业领域。
氧化锆陶瓷硬度
![氧化锆陶瓷硬度](https://img.taocdn.com/s3/m/30c6b39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67.png)
氧化锆陶瓷硬度氧化锆陶瓷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工程陶瓷材料,具有高硬度、耐磨性能、高强度和低摩擦系数等优异性能。
氧化锆陶瓷的硬度是其优异性能之一,本文将介绍氧化锆陶瓷硬度的相关知识。
氧化锆陶瓷的硬度较高,通常为9.5 Mohs硬度。
这一硬度值比大多数金属和非金属材料都要高,仅次于金刚石、立方氮化硼和碳化硅等少数材料。
氧化锆陶瓷的高硬度是由其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所决定的。
2.1 晶体结构氧化锆陶瓷的硬度与其晶体结构密切相关。
氧化锆陶瓷是一种具有块状双晶结构的多晶体材料,在氧化锆晶体中,锆原子与氧原子呈正六面体构型排列。
锆原子周围的氧原子成立方元素负一离子,这种结构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和强度。
2.2 晶粒尺寸氧化锆陶瓷晶粒的尺寸对其硬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晶粒尺寸越小,氧化锆陶瓷的硬度越高。
这是因为粒径较小的晶体,晶界密度较大,而晶界是材料中断裂的最容易传递的路径之一,当材料受到外界的冲击时,晶界会承担更多的应力,从而增加材料的硬度。
2.3 配方设计氧化锆陶瓷的硬度也受到其配方设计的影响。
不同的配方设计会对氧化锆陶瓷的晶体结构和晶界密度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材料的硬度。
一般来说,纯度较高、晶粒尺寸较小、晶体结构稳定的氧化锆陶瓷硬度较高。
由于氧化锆陶瓷硬度较高,一般采用有钨刚石压头的显微硬度计来测量其硬度。
在测量时,压头从垂直于样品表面的方向,以一定的速度向样品表面施加一定压力,观察钻石头在样品表面上所留下的印痕,通过计算钻石头压入样品表面的深度,推算氧化锆陶瓷的硬度值。
氧化锆陶瓷的硬度是其优异性能之一,硬度值高,抗磨性能好,广泛应用于高要求的机械、电子、医疗器械等领域中。
在氧化锆陶瓷的制备和应用过程中,应根据具体使用条件来做出针对性的配方设计,以提高其硬度和其它性能指标。
5. 氧化锆陶瓷硬度的提高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氧化锆陶瓷的硬度,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一种方法是通过控制氧化锆陶瓷的烧结温度、烧结时间和烧结压力等参数,来优化晶体结构,提高晶界密度,从而提高硬度。
氧化锆陶瓷
![氧化锆陶瓷](https://img.taocdn.com/s3/m/d8bdbe176bd97f192279e9c4.png)
氧化锆陶瓷-----2011级材料科班2011 氧化锆陶瓷具有相变增韧和微裂纹增韧,所以有很高的强度和韧性,被誉为“陶瓷钢”,在所有陶瓷中它的断裂韧性是最高。
具有优异的室温机械性能。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氧化锆配方和工艺进行优化,获得了细晶结构的高硬度、高强度和高韧性的氧化锆陶瓷。
高硬度、高强度和高韧性就保证了氧化锆陶瓷比其它传统结构陶瓷具有不可比拟的耐磨性。
具有细晶结构的陶瓷通过加工可以获得很低的表面粗糙度(<0.1u m)。
因而减少陶瓷表面的摩擦系数,从而减少磨擦力,提高拉丝的质量(拉出的丝光滑无毛刺,且不易断丝)。
氧化锆的这种细晶结构具有自润滑作用,在拉丝时会越拉越光。
氧化锆陶瓷的弹性模量和热膨胀系数与钢材相近,因而能有机的与钢件组合成复合拉线轮,不会因受热膨胀不一致而造成损坏或炸裂。
使用证明氧化锆陶瓷拉线轮是现代高速拉线机的理想配件。
氧化锆陶瓷是一种新型高技术陶瓷,它与传统的氧化铝陶瓷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高强度,高断裂韧性和高硬度2、优良的耐磨损性能3、弹性模量和热膨胀系数与金属相近4、低热导率。
(及对比性能参数如表1)表1 氧化锆陶瓷与普通陶瓷性能参数对比1.氧化锆陶瓷原料纯净的ZrO 2为白色粉末,含有杂质时略带黄色或灰色。
氧化锆有三种晶相,分别为单斜晶相、四方晶相和立方晶相,三者之间的转变关系如下1.1氧化锆粉末的制备常压下纯的氧化锆有三种晶型,低温为单斜晶系,密度 5.65g/cm3, 高温为四方晶系, 密度6.10g/cm3,更高温度下为立方晶系,密度6.27g/cm3,其相互间的转化关系如下:熔体立方四方单斜−−→−−−→−−−→−︒︒︒CC C O O O 271522370211702Zr Zr Zr单斜、四方、立方晶系3种1170 ℃ 2370 ℃ 2715 ℃ m -ZrO 2 ⇔ t -ZrO 2 ⇔ c -ZrO 2 ⇔ liq-ZrO 2 d = 5.65 6.10 6.27 g/cm 3 m -ZrO 2 → t -ZrO 2 T=~1200 ℃ m -ZrO 2 ← t -ZrO 2 T=~1000 ℃ 3~5%的体积膨胀和7~8%的切应变 ↓稳定ZrO 2 ←稳定剂←微裂纹 Y 2O 3,CaO ,MgO et al.天然ZrO2 和用化学法得到的ZrO2 属于单斜晶系。
氧化锆陶瓷四方相以及晶界热导率的定量计算
![氧化锆陶瓷四方相以及晶界热导率的定量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a3510ff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be.png)
氧化锆陶瓷四方相以及晶界热导率的定量计算赵韦韦;陈潇忻;林初城;宋雪梅;曾毅;常程康【摘要】The yttria-stabilized zirconia (YSZ) coatings have been widely used as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TBC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BCs, bulk YSZ ceramics with dif-ferent grain sizes were prepared via hot-pressing sintering methods under different annealing conditions. The quan-titative effects of the phase and the grain size on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were analyzed. Based on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 images (EBSD) of YSZ ceramics, the distribution of grain boundaries and tetragonal phase were obtained. And thermal conductivities of grain boundaries and tetragonal phase were calculated by finite element models and Fourier's equation. The thermal conductivities of grain boundaries and tetragonal phase are 2.65 W/(m·K) and 1.54 W/(m·K),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etragonal phas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YSZ ceramic (2.31 W/(m·K)), while grain boundary's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YSZ ceramic.%氧化钇部分稳定的氧化锆(YSZ)涂层是应用广泛的热障涂层材料.为了更好地研究各种因素对热障涂层热导率的影响,使用压制烧结的方法制备基本致密的氧化锆陶瓷,研究相组成和晶粒大小对热导率的定量影响.在不同的烧成制度下制备出不同晶粒大小的氧化锆陶瓷.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图像研究氧化锆陶瓷材料的相组成以及晶界的分布情况.综合有限元模拟的方法以及傅立叶传导方程,计算出四方相和晶界的热导率分别为2.65 W/(m·K)和1.54 W/(m·K).研究表明,四方相的热导率比氧化锆陶瓷的热导率高,而晶界的热导率比氧化锆陶瓷的低.【期刊名称】《无机材料学报》【年(卷),期】2017(032)011【总页数】4页(P1177-1180)【关键词】氧化锆陶瓷;四方相;晶界;热导率【作者】赵韦韦;陈潇忻;林初城;宋雪梅;曾毅;常程康【作者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 200235;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上海 200050;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镇江 212013;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上海 200050;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上海200050;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上海 200050;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 2002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74热障涂层(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简称TBCs)利用陶瓷涂层来保护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金属基体, 它在航空航天、汽车及大型火力发电等领域有着重大应用[1-2]。
5-氧化锆陶瓷
![5-氧化锆陶瓷](https://img.taocdn.com/s3/m/b7b80083e53a580216fcfead.png)
氧化锆: 坚如钢,白如雪!
个人用品:氧化锆陶瓷耐磨性好,硬度高,可以抛光 且外观美观,因此 可作为手表带、表壳及其他装饰 部件。陶瓷表源于瑞士雷达表,后来国内有优尼克、 潮州三环和北京建材院下属公司等一些企业开始生产。 目前主要生产表带,以黑和白为主,蓝、金和红等其 他颜色也已开发出来,制备工艺以热压铸和干压为主。
切割应用:在特定的切割应用中, Y-TZP占据了一定的市场
份额,特别是对一些韧性和强度要求不是很高的场合, Y-TZP 刀具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例如光纤剪刀、切纸刀、民用刀具和 理发推剪等。其中发展比较成功的是京瓷的民用刀具,经过近 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品牌。
阀类应用:这类应用市场范围广泛。最典型的产品是 氧化锆水阀片。氧化锆主要用于制作油田和化工行业 中用的球阀等。国内有深圳南玻等厂商在生产。工艺 路线主要采用等静压工艺。这类产品加工和成品率非 常重要,部件大,成品率对成本影响很大。
光纤连接器用陶瓷:光纤连接器与光纤跳接线是光纤 网路中应用面最广且需求量最大的光无源器件。但是 目前国际上只有美日等发达国家有技术生产氧化锆插 芯和套筒,其毛坯生产技术在国内还是空白。陶瓷插 芯毛坯由于内含一个0.1mm的小孔,且对尺寸同心度 的要求都很高,因此采用传统的陶瓷材料成型方法难 以制备,只有通过注射成型的方法才有可能。
陶瓷轴承:在陶瓷轴承方面,氧化锆陶瓷相对于氮化 硅陶瓷并不是最好,其主要优势是成本较低。可用于 抗腐蚀、避免污染的场合,如食品工业等。另外一个 领域就是新开发的陶瓷风扇,这大大拓展了氧化锆陶 瓷轴承的应用空间。富士通公司首先推出了陶瓷轴承 风扇,获得了较好的市场响应。
பைடு நூலகம்
轴芯全面采用3nm氧化锆
生物应用:研究表明, 氧化锆在人体口腔中无过敏现 象, 在合理设计的前提下, 可保证使用50年依然坚固. 氧化锆可以用于几乎所有的义齿设计中, 它使牙桥制 做的长度不再有限制- 无论是螺栓固定式或粘接式。 它 也是用于种植牙技术的最好材料。实际上, 氧化锆 全瓷牙已不再是单纯的义意上的义齿, 它更适用于人 们对美的越来越高的追求!
氧化锆陶瓷
![氧化锆陶瓷](https://img.taocdn.com/s3/m/f63bb40fa58da0116c1749ec.png)
氧化锆陶瓷氧化锆陶瓷第二部分项目第一节特种陶瓷特种陶瓷,又称精细陶瓷,按其应用功能分类,大体可分为高强度、耐高温和复合结构陶瓷及电工电子功能陶瓷两大类。
在陶瓷坯料中加入特别配方的无机材料,经过 1360 度左右高温烧结成型,从而获得稳定可靠的防静电性能,成为一种新型特种陶瓷,通常具有一种或多种功能,如:电、磁、光、热、声、化学、生物等功能;以及耦合功能,如压电、热电、电光、声光、磁光等功能。
一、分类特种陶瓷是二十世纪发展起来的,在现代化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推动和培育下,它们quot繁殖quot得非常快,尤其在近二、三十年,新品种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
按照化学组成划分有: 氧化物陶瓷氧化物陶瓷: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铍、氧化锌、氧化钇、二氧化钛、二氧化钍、三氧化铀等。
氮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氮化硅、氮化铝、氮化硼、氮化铀等。
碳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碳化硅、碳化硼、碳化铀等。
硼化物陶瓷硼化物陶瓷:硼化锆、硼化镧等。
硅化物陶瓷硅化物陶瓷:二硅化钼等。
氟化物陶瓷氟化物陶瓷:氟化镁、氟化钙、三氟化镧等。
硫化物陶瓷硫化物陶瓷:硫化锌、硫化铈还有砷化物陶瓷,硒化物陶瓷,碲化物陶瓷等。
除了主要由一种化合物等。
其他构成的单相陶瓷外,还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构成的复合陶瓷。
例如,由氧化铝和氧化镁结合而成的镁铝尖晶石陶瓷,由氮化硅和氧化铝结合而成的氧氮化硅铝陶瓷,由氧化铬、氧化镧和氧化钙结合而成的铬酸镧钙陶瓷,由氧化锆、氧化钛、氧化铅、氧化镧结合而成的锆钛酸铅镧(PLZT)陶瓷等等。
此外,有一大类在陶瓷中添加了金属而生成的金属陶瓷,例如氧化物基金属陶瓷,碳化物基金属陶瓷,硼化物基金属陶瓷等,也是现代陶瓷中的重要品种上。
近年来,为了改善陶瓷的脆性,在陶瓷基体中添加了金属纤维和无机纤维,这样构成的纤维补强陶瓷复合材料,是陶瓷家族中最年轻但却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一个分支。
为了生产、研究和学习上的方便,有时不按化学组成,而根据陶瓷的性能,把它们分为高强度陶瓷,高温陶瓷,高韧性陶瓷,铁电陶瓷,压电陶瓷,电解质陶瓷,半导体陶瓷,电介质陶瓷,光学陶瓷(即透明陶瓷),磁性瓷,耐酸陶瓷和生物陶瓷等等。
氧化铝和氧化锆陶瓷
![氧化铝和氧化锆陶瓷](https://img.taocdn.com/s3/m/d1bf7fdbd15abe23482f4d47.png)
氧化锆陶瓷材料及应用
Garvie 1975年首先报道: ceramic steel
主要来源于锆英石(ZrSiO4) 矿,杂质主要为Al2O3, HfO2, TiO2
2680°C
2370 °C
液相(L) ←⎯⎯⎯⎯→ 立方相(c) ←⎯⎯⎯⎯→
1170 °C
正方相(t) ←⎯⎯⎯⎯→ 单斜相(m)
氧化锆生物陶瓷
人工关节 牙种植体
近于惰性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抗生理腐蚀 良好的韧性、耐磨性 和强度
95 Al2O3 、92 Al2O3、90 Al2O3、 80 Al2O3、 75 Al2O3
配方
95Al2O3:
高岭土2%+滑石3% 滑石3.75%+SiO20.63%+(CaCO3+MgCO3) 0.63%
99Al2O3:
高岭土0.75%+ MgCO3 0.25%
透明氧化铝
1959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报道了透光性的氧化铝陶瓷, 这种陶瓷的透光率对4000-6000nm的红外波段透光大于 80%(1mm厚的试样)。
t相
m相
基
应
体 本
dI
力 诱
身
发
的
增
贡
韧
献
残
dc
余 应
力
增
韧
晶粒尺寸d 显 dm 微 裂 纹 增 韧
K1c0
ΔK1cT
ΔK1cS
ΔK1cM
ΔK1cT
TZP
晶 粒 百 分 数
ΔK1cT K1c0
t+m双相组织 ΔK1cs
ΔK1cm
dI
dC dm
不同尺寸晶粒韧化的机理
TZP的韧性为:K1c(TZP) = K1c0 + ΔK1cT t+m双相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RODUCTION
Colored Zirconia Ceramics Advantage
unique properties of beautiful colors, metallic lusters, lack of hypersusceptibility<过敏反应>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high wear resistance
pH= 9.1-9.5
RESULT
BEI (backscattered electron images)
1400 °C
CONCLUSION
It is found that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can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CoAl2O4,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volatilization, and improve the uniformity of coloring phases within ceramics by reducing the mass transferring distance during sintering. It is believed that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could be a facile and cost saving route to facilitate solid-state reaction and guarantee the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new phases within the matrix for the fabrication of colored ceramics.
X X X Advised by Prof. X X X
[1] Wei Wang, Zhipeng Xie, Guanwei Liu, Crystal Growth & Design,2009,vol.9,4373-4377
ABSTRACT
We have demonstra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fabrication of uniformly blue-colored CoAl2O4ZrO2 ceramics via a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method. Polyethylene glycol (PEG2000) was used as the dispersant for the ZrO2 powders followed by Al and Co hydrates introduced to the suspension for preparation of coated powders. Then NH3 was added into the suspension to tailor the pH values to favor the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of CoAl2O4 spinels.
It is found that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can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coloring phases,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volatilization, and improve the uniformity of coloring elements by reducing the mass transferring distance during sintering.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method of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could be a facile and cost saving route to facilitate solidstate reaction and guarantee the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new phases within the matrix for the fabrication of colored ceramics.
② precursor solution
metal nitrates in aqueous solution:
0.1 mol/L Co(NO3)2 and 0.2 mol/L Al(NO3)3
pH= 3.0
③ tailor the pH value of the suspension
0.01 mol/L aqueous NH3
EXPERIMENTAL METHOD
① coated powders were prepared first
Y-TZP powder (ZrO2-3 mol%Y2O3, YSZ-DM-3.0) with a purity of 99.4% was used as the starting pபைடு நூலகம்wders, mixed with dispersants of polyethylene glycol (PEG2000), dispersed in a bath under ultrasound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method form at preferential sites (such as phase boundaries or impurities) the effective surface energy is lower diminishing the free energy barrier and facilitating nucleation requires less e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