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宗教界代表人士管理机制创新的探索与思
关于加强宗教教职人员管理的提案
关于加强宗教教职人员管理的提案
加强宗教教职人员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涉及到宗教自由、宗教团体的自治权、社会稳定等多个方面。
首先,我们可以从监管方面来看,加强对宗教教职人员的注册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资格审核、职业培训、职业道德规范等,以确保他们具备合格的专业素养和行为规范。
其次,需要建立更加严格的监督机制,包括定期的考核评估、举报投诉渠道等,以防止宗教教职人员滥用职权、散布极端思想或进行非法活动。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宗教场所的管理,确保宗教活动合法、有序进行,防止出现极端宗教活动或传播极端思想的情况。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宗教教职人员的思想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的国家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最后,需要加强对宗教教职人员的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对宗教活动和宗教教职人员的监督,促进宗教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加强宗教教职人员管理需要综合运用法律手段、制度建设、教育引导、社会监督等多种方式,确保宗教教职人员依法合规开展活动,促进宗教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对新时代我国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新时代我国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新时代我国宗教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安定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社会发展变革的大背景下,对于新时代我国宗教工作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此进行一些思考。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宗教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宗教工作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强化对宗教领域的引导和管理。
特别是要加强对宗教活动的监管,确保宗教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秩序,防范和化解宗教领域各种风险和挑战。
要解决宗教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难题。
新时代我国宗教工作需要加强对宗教活动的引导和管理,要解决宗教活动中的一些乱象和难题,比如宗教团体内部的不和谐、民间宗教乱象、宗教极端主义对社会的影响等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更严格的管理和更加有效的政策,采取更多的措施来解决,确保宗教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
要保障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是国家的基本政策,也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
在新时代下,宗教信仰自由更加需要得到重视和保障。
要真正做到让信仰者充分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不被歧视或排斥,更不被强制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
也要保护宗教团体在中国社会中正常的合法地位,使他们能够正常地开展宗教活动。
要积极引导宗教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宗教是社会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塑造社会风气、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新时代中,要积极引导宗教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推动宗教界积极向上、理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宗教界应积极响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宗教思想引领,推动宗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在新时代,宗教工作的思考必须与时俱进,要适应社会发展变革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和创新。
只有这样,宗教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正面作用,为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法治思维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以法治思维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宗教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宗教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要提高宗教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就需要以法治思维来指导和规范宗教工作。
法治思维是指在宗教管理和宗教活动中,要坚持依法行事、依法管理、依法执政、依法处事的理念,用法律的思维和方法来规范和管理宗教事务,达到依法治理、依法管理的目的。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如何以法治思维来提高宗教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一、加强宗教管理的法治化宗教管理的法治化是宗教工作法治化的基础。
要加强对于宗教组织和宗教活动的管理,首先要完善宗教管理体制和法规政策,建立健全的宗教管理制度。
只有通过法治手段来规范宗教活动和管理宗教组织的行为,才能使宗教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和健康地进行。
要加强对宗教组织和宗教人员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宗教组织的登记备案制度,确保各宗教团体和宗教人员依法开展活动。
要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和物品的管理,加强宗教活动的安全保障,保障宗教信仰的正常进行。
要加强对宗教组织和宗教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使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治观念,做到依法管理、依法办事。
四、加强宗教法律人才队伍的建设作为宗教工作法治化的重要保障,必须加强宗教法律人才队伍的建设。
宗教法律人才队伍是指在宗教事务管理和宗教法律服务方面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宗教法律人员。
首先要加强宗教法律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加强对宗教法律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理论水平。
其次要加大对宗教法律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力度,吸引更多法律专业人才加入到宗教事务管理队伍中来,提高宗教法律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要加强对宗教法律人才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宗教法律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制度,确保他们依法行事、依法管理,为宗教工作的法治化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以法治思维来指导和规范宗教工作,是提高宗教工作的法治化水平的必由之路。
只有坚持依法治理、依法管理,加强对宗教事务和宗教人员的监督管理,培养和提高宗教法律意识,加强宗教法律人才队伍的建设,才能使宗教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和健康地进行,实现宗教事务的法治化。
宗教工作机制
宗教工作机制宗教工作机制是指在国家法律框架下,各级政府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下面将从宗教工作机制的概念、意义、主要内容、实施方式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概念宗教工作机制是指国家依法对各种宗教组织和信仰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的一系列机制,包括政策法规、组织体系、职能分工、考核评估等方面。
其目的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并促进各种宗教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
二、意义1. 维护社会稳定。
在中国,不同宗教信仰群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如果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就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
2. 保障公民权益。
在中国,公民有权信仰任何宗教或不信仰任何宗教。
而且,国家还规定了保护公民依法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相关法律和政策。
3. 促进宗教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求各种宗教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
三、主要内容1. 政策法规。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宗教管理的法律和政策,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事务条例》、《宗教事务管理暂行条例》等。
这些法律和政策明确了各级政府对宗教事务的职责和权利,并对各种宗教活动进行了规范。
2. 组织体系。
在中国,各级政府都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如国家宗教事务局、地方宗教事务局等。
这些机构负责制定有关宗教管理的政策、指导和协调各级政府对宗教组织和信仰活动的管理工作。
3. 职能分工。
在中国,不同部门负责不同的宗教管理工作。
例如,公安机关负责打击非法活动;文化部门负责文物保护;卫生部门负责卫生管理等。
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宗教管理工作体系。
4. 考核评估。
为了确保宗教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各级政府都会定期对宗教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估。
这些考核评估主要包括对各级政府机构、宗教组织和信仰活动的综合评估。
四、实施方式1. 依法治理。
在中国,所有的宗教活动都必须在国家法律框架下进行。
加强宗教教职人员管理的方法
加强宗教教职人员管理的方法宗教教职人员管理是确保宗教活动有序进行、维护宗教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
加强宗教教职人员管理,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广大信教群众提供更好的宗教服务。
以下是加强宗教教职人员管理的一些方法。
一、建立健全宗教教职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宗教教职人员是宗教活动的主要承办者和传承者,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宗教信徒的信仰体验和宗教团体的发展。
因此,建立健全宗教教职人员资格认证制度是加强管理的重要一环。
该制度应包括宗教学知识考核、道德品质评估、教职人员培训等内容,确保宗教教职人员具备基本的宗教知识和道德修养。
二、加强宗教教职人员培训和教育宗教教职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以更好地履行教职工作。
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开展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的培训活动,邀请宗教学者、专家和成功的宗教教职人员进行授课,提供宗教学习、传教方法、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建立宗教教职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宗教教职人员的工作表现应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可以通过制定考核标准、定期进行工作评估和个人面谈等方式,对宗教教职人员的工作情况、服务态度、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评价。
对于表现优秀的教职人员,可以给予奖励和提升机会;对于工作不力或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教职人员,应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
四、加强宗教教职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对于宗教教职人员的工作和行为应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相关部门可以建立健全制度,明确宗教教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规范他们的行为和言论,防止滥用职权、违法乱纪等问题的发生。
同时,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的巡查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五、加强宗教教职人员的思想引导和心理健康管理宗教教职人员的思想引导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工作效果和社会形象。
相关部门可以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活动,帮助宗教教职人员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惑,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同时,加强对宗教教职人员的思想引导,引导他们正确履行教职工作,积极为信教群众提供帮助和服务。
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共9页】
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内容摘要】xx是全省宗教工作重点(县)市,存在的问题,一、加大宗教界代表人士培养,二、加强宗教团体自身建设,三、注重宗教界代表人士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第二篇,一、加大宗教界代表人士培塑力度,宗教界代表人士在信教群众中有着特殊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一是强化对宗教界人士接班人的培养,二是做好宗教界后备队伍培训教育工作,三是拓宽宗教界代表人士教育培塑渠道,二、在宗教团体自身建设上狠下功夫,一是要促进宗教团体加强学习,在提高素质上下功夫,二是要加强宗教团体班子建设,三是要强化宗教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三、让宗教界代表人士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一要热情鼓励,发挥宗教界人士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二要积极引导,发挥宗教界人士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第一篇: XX是全省宗教工作重点(县)市。
全市现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四大教派,宗教教职人员122人,信教群众10万余人,现有已批准登记宗教活动场所240处,其中省级重点宗教活动场所2处,株洲市级重点场所4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36处。
有佛教协会、道教协会和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三个宗教团体,全市政协委员中有宗教界人士4人,其中佛教2人,道教1人,基督教1人。
存在的问题是:一是信教群众快速增多,宗教教职人员严重不足、年龄老化、文化偏低,多数人员是半路出家。
二是宗教活动场所较多,点多面广,境外宗教势力渗透手段不断翻新,宗教教职人员从教素质偏弱,防止境外宗教势力渗透的压力较大。
三是由于历史原因,宗教的内部矛盾和信教与不信教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使各教派之间和谐相处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对此,XX市委注重发挥好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力求统战工作特别是宗教工作有所作为,不断加强对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做好宗教界代表人士,特别是中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能够经受复杂局面的考验,坚持爱国爱教、团结进步。
对推动宗教治理由治标向治本深化的理解
对推动宗教治理由治标向治本深化的理解宗教治理由治标向治本深化,意味着在处理宗教事务时,不能仅仅关注当前的表面问题,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困扰和挑战。
这需要对宗教的本质、特点以及社会发展的全局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策略。
首先,治理宗教需深刻认识到宗教的基本属性和功能。
宗教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在传播信仰、塑造价值观念、满足精神需求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因此,治理宗教不能仅仅通过行政手段来简单管理,还需要从宗教内部找到更加有效的引导和监管方式。
例如,可以充分发挥宗教界自身组织与纠正机制的作用,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推进宗教依法治理,让宗教服务社会的同时也更好地接受社会的监督。
其次,治理宗教需借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包括了民族团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一系列具有引导作用的价值观念。
在治理宗教过程中,可以将这些价值观与宗教信仰相结合,通过对宗教解释和传播的引导来建立和巩固社会稳定和谐。
第三,治理宗教需加强宗教人员队伍建设。
宗教从业者是宗教事务的主要参与方,其良好的素质和专业能力直接关系到宗教工作的有效开展。
因此,在推动宗教治理由治标向治本深化的过程中,应着重加强对宗教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道德水平、知识水平和服务意识,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变革的挑战。
最后,治理宗教需促进充分的公民参与。
政府和社区不仅需要承担宗教治理的责任,还应积极倡导广大市民以及宗教界的成员积极参与进来,共同携手推动宗教管理活动。
这样做有助于增强整个宗教治理系统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也能更好地促进宗教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推动宗教治理由治标向治本深化需要全面认识宗教的属性和功能,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加强宗教人员队伍建设以及积极倡导公民参与。
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宗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和策略,才能够实现对宗教事务的有效管理和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宗教信徒的精神需求,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宗教管理工作心得体会_宗教管理工作总结与反思
宗教管理工作心得体会_宗教管理工作总结与反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宗教管理政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进步,尤其是在和谐社会理念提出后,政府对宗教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引起了国内宗教界的积极响应。
下面是带来的宗教管理工作的心得体会,欢迎欣赏。
宗教管理工作心得体会一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趋势的加速发展和国际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宗教对整个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更加凸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宗教工作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急剧变化。
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摒弃落后的思维模式,努力培养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开拓性地开展宗教工作,形成以下几点体会:一、当前农村宗教存在的主要问题1、思想认识存在误区。
由于宗教依法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宣传教育不够有力,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还远未到位。
一是麻痹思想。
一些基层干部看不到宗教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认为宗教工作不是中心工作,抓与不抓、管与不管无妨大局,管得好也看不到成绩;二是无害论思想。
有些干部认为不过是几个老太太烧香念佛,总比搓麻将赌钱好,没有什么危害,乡里乡亲的,没必要那么顶真,抹不下面子;三是害怕思想。
少数干部存在封建迷信思想,怕管了遭“报应”,唯恐避之不及;四是僵化思想。
一些农村信教群众由于不懂政策法规,分不清合法与非法的界限,参与非法场所活动,有的把宗教界人士当作佛、神、仙的使者或代言人,分不清是非善恶,宁可违反政策法规而不愿违反佛、神、仙的旨意,成为事实上的落后群众。
2.个别宗教不正常发展。
有的宗教发展过快,如基督教,在信教人数中目前在全国已位居第二。
信教人员结构呈现由老龄化向年轻化、由农村向城市、由文化低向文化高转变趋势。
由于不正常发展,导致有些地方宗教活动频繁,一些地方基层宗教活动混乱,从而产生了对教育、行政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3.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有加剧之势。
[实用参考]关于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的思考
关于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的思考关于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的思考斯郎别克罗巨平刘春兰20RR年03月06日14:09一、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这是我们党第三代领导集体,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总结国际国内宗教问题状况,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宗教工作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而作出的科学论断。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国家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基本职能。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基本职能,简言之就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保护”和“打击”两者是不可偏废的。
因为,宗教只有置于国家的宪法、法律和法规之中,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才能得到保障;只有制止、取缔和打击了违法,才能使合法的宗教活动得以正常开展。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是不允许存在任何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也绝不允许以任何借口摆脱政府的管理,危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绝不允许任何境外宗教势力控制、干预我国宗教。
同时还必须认识到,信教者知法守法不是限制宗教信仰自由,而是要求信仰者在进行宗教活动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
可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不仅保障了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也保障了正常宗教活动的有序进行。
二、我师宗教事务管理的基本情况我师现有少数民族人口近4万人,占全师总人口的18%,主体少数民族为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等。
全师现有伊斯兰教宗教活动场所、36所,分别坐落在全师10个团场(厂)的31个基层连队和1个街道办事处;有伊斯兰教教职人员36人。
自1996年对全师伊斯兰教宗教活动场所依法登记以来,我们逐步建立健全了师、团、连三级宗教管理组织网络和以清真寺为中心的信教群众自身民主管理宗教的寺管会,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全师的“三个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宗教工作中,存在着宗教人士随意性大、互借念经人员、随意扩建宗教活动场所、向信教群众摊派、带“学徒”等问题。
规范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的思考与对策
规范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的思考与对策“>规范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的思考与对策2007-02-10 16:49:18我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
宗教信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教派。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万余处,宗教教职人员约万人,宗教团体多个。
宗教团体还办有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各类宗教院校所。
因此加强对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的建设与管理已成为当前宗教事务的重要工作和任务。
“民族、宗教无小事,全党都要充分认识宗教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高度重视宗教工作。
对宗教方面存在的问题,要认真解决,切不可掉以轻心,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这是江泽民同志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向全党提出的严肃要求。
从事宗教工作的部门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宗教工作确是一项关系到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极其重要的工作。
宗教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思想上只能重视,不能忽视;精力上只能集中,不能松懈;措施上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同时现实也告诉我们,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做好宗教工作,仅靠宗教部门是难以承担重任,必须全党重视,各部门配合,才能确保广大信教群众在宪法、法律法规和党的宗教政策允许范围内,开展各项宗教活动;将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调动广大信教群众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一、问题与原因我区现有基督教活动场所处,有信教群众余人,从宗教活动的总体上看,还是稳定的,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呈发展态势。
主要表现在:⒈基督教信徒队伍在不断扩大,年龄趋向青年化。
⒉基督教私设聚会点和家庭聚会点还在暗中发展且屡禁不止,屡劝不散;外来自由传道人进我区横向活动频繁,“东方闪电”、“实际神”还在适时活动(打着基督教的牌子实为邪教),信徒发现外来传道人认为是信友而不举报,甚至通风报信,不协助政府宗教部门开展有效地打击。
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与突破
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与突破2023年,中国的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历了许多难点和挑战。
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分析民族宗教事务管理中的难点和突破。
一、难点1. 地区多元化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也不相同,这为全国的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同时,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和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区的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工作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2. 多种宗教信仰中国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多种宗教信仰,各教派之间的差异和冲突经常发生。
同时,海外宗教势力的干扰和影响也对中国的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3. 政策落实难度中国关于民族宗教管理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和更新,但是政策的落实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存在着政策解读差异,操作难度较大。
4. 宗教极端化宗教极端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中国也不例外。
一些极端宗教组织借机利用宗教信仰,进行危害社会的各种破坏活动,带来很大的社会危害和安全隐患。
二、突破1. 区域性管理针对地区多元化的问题,民族宗教事务管理采取了区域性管理的方式。
建立了由省级宗教事务部门牵头的宗教管理网络体系,强化沟通和合作机制,实施区域性宗教政策,提高宗教管理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2. 法制化管理中国的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工作逐步向法制化管理转化。
先后制定了《宗教事务条例》、《宗教事务条例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宗教活动的管理办法、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和义务。
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高了宗教管理的规范性和公信力。
3. 支持宗教界开展社会服务宗教界是社会的一部分,开展社会服务是宗教团体应尽的社会责任。
在政府的支持下,宗教界积极开展各类社会服务,如救助贫困人口、救助灾民、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等,树立了宗教界为人民服务的形象。
4. 开展宣传教育中国的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工作除了政策法规和实践管理之外,还加强了宣传教育。
宗教活动管理人员制度
宗教活动管理人员制度宗教活动管理人员制度是指对于从事宗教活动管理的人员要求和规范的一套制度,旨在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确保宗教活动的有序进行。
下面将从宗教活动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权责义务、培训和评估、监督和奖惩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宗教活动管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要有爱国爱教的情怀,能够忠诚履行管理职责。
他们应当具有宗教方面的学识和理论知识,熟悉宗教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同时,管理人员还应具备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正确引导宗教群众,做好宗教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1.组织和管理宗教活动,保障宗教活动的正常进行。
管理人员应负责制定宗教活动的组织方案和具体安排,确保活动的有序进行。
2.维护宗教信仰自由。
管理人员要积极保护宗教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能够自由地信仰宗教,参与宗教活动。
3.加强宗教教育和培训。
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宗教群众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宗教素养和管理水平。
4.加强与政府的协作与沟通。
管理人员要与政府相关部门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及时报告宗教活动的情况和问题,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
宗教活动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评估是保证他们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管理人员应参加相应的培训班和学习课程,不断提高自己的宗教理论知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同时,定期进行评估和考核,对管理人员的表现和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在宗教活动管理过程中,监督和奖惩是重要的管理手段。
相关部门应建立监督制度,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对于表现优秀的管理人员,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荣誉;而对于违规违纪的管理人员,应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和纪律处理,确保宗教活动的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总之,建立宗教活动管理人员制度是推动宗教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
制度的建立需要明确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权责义务、培训和评估、监督和奖惩等方面内容,以确保宗教活动的有序进行,促进宗教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新时代的宗教管理(精选五篇)
新时代的宗教管理(精选五篇)第一篇:新时代的宗教管理新时代的宗教管理宗教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刻的精神意义造福于人类甚至是世界的发展。
在中国,宗教同样具有这样的实际意义,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中有着重要地位。
但是随着世界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对宗教认识的不断进步,宗教在当今社会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同时,不法分子对宗教的曲解,非法宗教活动以及邪教组织不断出现,对宗教加强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文提出了两种可行的宗教管理方法,并且提出了实施的细节内容。
一、宗教事务社会化管理今年,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专题调研组由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副主席带队,就基层宗教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看到各地在加强和创新基层宗教工作中取得的可喜成绩,也发现当前宗教工作还存在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建议从创新管理理念入手,积极推进宗教事务社会化管理。
(一)进一步加强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的教育。
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宗教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是党的理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唯心论(包括有神论),向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行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科学世界观(包括无神论)的教育,加强有关自然现象、社会进化和人的生老病死、吉凶祸福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是党在宣传战线上的重要任务之一。
当前,受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和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宗教活动场所越来越多,信教群众持续增加,最大限度地把信教群众团结起来,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
只有积极推进宗教事务社会化管理,才能切实维护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信教群众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做好信教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基层民众的宗教教育宗教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做好信教群众的工作。
做好信教群众的引导、服务和管理工作,大限度地把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
宗教信仰长期存在且与迷信参杂不清,在中国农村中存在较为普遍的主要是对佛教、道教、基督教以及中国儒家文化的崇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农村地区人民所信仰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
发挥宗教界人士作用探讨
发挥宗教界人士作用探讨进一步发挥首都宗教界代表人士的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宗教在我国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宗教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并受到国际、国内复杂因素的影响。
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宗教领域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些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
因此,在加强依法管理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对宗教的正面引导。
通过正面引导,使宗教自觉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更好地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服务。
在引导广大信教群众同各族人民一起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过程中,宗教界代表人士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他们在教内起着身先示范、引导信众的作用,在教外担当党和政府联系沟通信众的桥梁纽带。
宗教界代表人士是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认识宗教界代表人士的作用,是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时代要求,是对宗教认识发展的必然逻辑。
首都宗教界代表人士发挥积极作用的主要表现首都宗教界代表人士具有其他地区和省份不可比拟的优势。
他们政治思想过硬、宗教学识过人,同时具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这与首都的特殊地位密不可分。
其发挥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教育、引导信教群众爱国爱教:宗教团体是宗教界代表人士发挥党和政府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的载体,宗教团体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平稳交接对各宗教的和谐健康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而宗教场所是宗教界代表人士日常开展宗教活动、教育引导信教群众的主要平台,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五大宗教的历届领袖人物一般均为宗教团体的领导及其所在宗教场所的负责人。
他们以爱国爱教的一言一行影响着众多教职人员,引导着广大信教群众。
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服务社会:乐善好施、慈悲济世是宗教的优良传统。
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有信仰基础、历史传统和较高的社会公信度。
首都宗教界代表人士不仅在国家面临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危急时刻自觉发起慈善救助,日常的社会公益慈善工作开展得一样有声有色,同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优势项目,长年坚持为麻风病人、孤寡老人、孤残儿童等弱势群体开展服务,赢得了社会尊重和群众认可。
试论社会管理创新视野下的城市宗教工作新思路
于本地区信教群众人数上升的事实有所顾 忌。有的干 因此 ,宗教管理部 门必须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 , 部在统计信教人数时持保守态度 ,不愿如实向上级部 同 时强 化社 会 管理 和公 共 服务 职 能 。对宗 教 既保 障又 门反映情况。有 的干部认为 ,信教群众越多,社会越 限制 ,既支援又干涉 ,既扩大正面又缩小负面 的做 不稳定 ,工作越不好做 ,所以信教的人越少越好 ,应 法 ,是发 挥政 府在 这两 方 面职 能 的有 效方 式 。 当从具体政策上 限制宗教发展 。在问卷调查 中,也反 社会管理要讲求规范化。在实现规范化有序管理
1. 2 %的干部认 为宗 教发 展对 维护社 会稳 定产 生消极 影 8
宗教 团体和宗教场所耐 心说 明 ,宗教管理不仅仅是 “ 我管你 的关系” ,同时也是管理部门为宗教团体提
响;3 _ 1 %的干部认为宗教发展对维护国家安全将产生 供政府服务 。努力让宗教团体和宗教场所认清重视制 4
映 了部 分 隋况 。如 : 4 %的干部认 为 宗教发 展对 坚持 的同时 ,宗教管理部门在工作 中要 明确宗教管理部门 2. 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产生消极影响;1. 2 %的干部认为 为合法宗教团体和信教群众 的 “ 3 服务”的功能 。要 向
宗教 发展 对 培养 爱 国 主义精 神 将产 生 消极 影 响 ;
需求 ,帮助宗教团体做好与社会 的协调工作 。而非法 的规 范 ,宗教 活 动就会 无 序 ;而且 没有 法律 的保 护 , 宗教组织不到宗教管理部门申请登记 ,就是逃避宗教 宗教界的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障。在访谈中 ,一位有 管理 ,也就造成 “ 没人来替你服务”。如果发生非法 全 国影响的佛教界代表人士表示 ,宗教立法 “ 是个大 宗教活动 ,造成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危及社会 课题 , ( 虽然难度高 ) 但还是应该有一个系统的、广 安定团结 , 么其主要负责人要承担法律责任。另一 泛 的 ( 律 ),可 以让党 和政 府 的 ( 教 ) 策方 向 那 法 宗 政
对新时代我国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新时代我国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新时代,在我国宗教工作中,要紧跟时代潮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探索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道路,加强宗教管理,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动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新时代我国宗教工作要坚持我国的宗教政策。
我国秉持的是宗教自由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立场是新时代我国宗教工作的重要原则。
在宗教工作中,要坚持立足宪法和法律,加强对宗教活动的管理,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对一些极端宗教组织和宗教极端思想要坚决打击,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新时代我国宗教工作要加强对宗教人士的管理和培训。
宗教人士作为宗教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培训。
要加强对宗教人士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践行宗教教义,积极配合政府开展各项工作,促进宗教界的团结和和谐。
要加强对宗教人士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社会和宗教信徒。
第四,新时代我国宗教工作要加强对宗教场所的管理和建设。
宗教场所是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要加强对宗教场所的管理和建设,改善宗教场所的环境设施,满足宗教信徒的宗教需求。
要加强对宗教场所的建设规划,引导宗教界合理规划和建设宗教场所,促进宗教场所与社会环境协调共存。
要加强对宗教场所的管理,规范宗教场所的管理制度,提高宗教场所的服务水平,保障宗教信徒的合法权益。
新时代我国宗教工作是一项全面的工作,需要政府、宗教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推动我国宗教工作不断前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促进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截止到目前辖区宗教界人士的情况的说明
标题:探索当下宗教界人士的现状与展望在当下社会,宗教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宗教界人士作为宗教信仰的代表和传播者,承载了相当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本文将围绕着“关于截止到目前辖区宗教界人士的情况的说明”,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考和观点。
一、现状概述目前,辖区宗教界人士的情况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与以往相比,如今的宗教界人士不仅在信仰观念上呈现出多元化,而且在社会活动和宗教传播方面也有了全新的尝试和实践。
这些变化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考和挑战,同时也为宗教界人士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可能。
二、信仰观念的多元化在当代社会,人们的观念和认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宗教界人士的信仰观念也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
有些宗教界人士开始强调现代科技与宗教信仰的融合,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进行宗教传播;还有一些人则更注重宗教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传统宗教文化。
如何在这种多元化的趋势下找到宗教传统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平衡点,成为了宗教界人士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社会活动和宗教传播除了传统的宗教仪式和教义讲解外,当下的宗教界人士还在积极开展各种社会活动和宗教传播工作。
他们通过慈善组织、社区活动等方式,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援助和关怀。
他们也借助各种评台,包括网络、社交媒体等,积极传播宗教思想和价值观,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宗教活动中来。
这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为宗教界人士赢得了更多社会认可和支持,也增添了宗教传播的新活力。
四、展望与思考对于截止到目前辖区宗教界人士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改变与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许多新问题和挑战。
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取得平衡?如何处理好宗教传统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如何更好地引导信众进行宗教实践?这些都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在未来,希望宗教界人士能够更加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和实践,为宗教的传承和发展贡献更多有益的力量。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宗教界人士作为信仰的传播者和守护者,应当不断适应社会变化,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和需求,同时也要坚守传统的宗教价值观念,不断传承和弘扬宗教文化。
宗教代表人士联系制度
● 05
第5章 宗教代表人士联系制 度的改革与创新
宗教代表人士联 系制度的现状分
析
当前宗教代表人士联系制 度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如有些代表人士行为不当, 导致社会争议,需要通过 深入分析,为未来的改革 与创新提供指导。
宗教代表人士联系制度的改革方向
制度完善
提升代表人士管理 水平
健康发展
促进宗教和谐发展
积极贡献
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国家发展
宗教代表人士联系制度的未来展望
深化改革
持续推动制度的现 代化和优化
大贡献
为国家利益、社会 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不断创新
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与时俱进
展望未来
01 社会更加和谐
各界团结一心,共同发展
02 宗教事业进步
为人民提供更丰富的宗教服务
03
结束语
宗教代表人士联系制度是 政府与宗教组织之间的桥 梁,希望通过合作促进社 会和谐。
01 形象建设
言行一致
02 示范行为
以身作则
03 社会形象
树立良好形象
总结
宗教代表人士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除了传承宗教文 化外,还需要关注社会问题,维护国家利益,树立良好形象。 他们的责任与义务不仅仅局限于宗教领域,更需要在社会各 个方面起到表率作用。
● 04
第4章 宗教代表人士的交流 与合作
宗教代表人士与 政府的沟通
宗教代表人士与政府之间 的沟通至关重要。他们需 要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向 政府反映宗教困难和需求, 促进政府宗教政策的制定 和执行。只有通过良好的 沟通,宗教事务才能得到 妥善处理,社会才能实现 和谐共存。
宗教代表人士之间的合作
加强交流
不同宗教代表人士 应该加强交流,增 进理解,共同推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宗教界代表人士管理机制创新的探索和思考宗教界代表人士是指在各自宗教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宗教团体(场所)负责人,是党和政府联系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重要组成部分。
舟山是全省宗教工作重点地区,是佛教名山普陀山的所在地。
现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三种宗教。
正式批准设立的宗教活动场所225处。
有宗教教职人员1900人左右,市宗教团体5个。
宗教界代表人士中担任市人大代表2人,市政协委员9人,市政协副主席1人。
近年来,我市统战宗教工作部门紧紧围绕创新宗教界代表人士管理,重点推动加强普陀山佛教僧团建设来引领带动全市宗教界代表人士管理机制创新,进行有益探索。
一、创新宗教界代表人士管理就是创新社会管理宗教界代表人士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宗教活动的直接引领者,他们的政治倾向、道德品行、学识涵养对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影响很大。
宗教界代表人士同时又是宗教团体的负责人,是宗教团体的直接管理者和领导者,他们的言行举止又深刻影响着该团体内部的其他成员,在共同的信仰维系下,在长期的耳濡目染和思想熏陶下,使得团体成员在思想行动上趋于一致。
我们要从是怎么样的宗教人士在引领宗教活动和信教群众的高度,来看待加强创新宗教界代表人士管理的重要性。
宗教工作关键是做人的工作,就是做统战工作。
要做好宗教工作,就必须做好宗教界人士的工作,要做好宗教界人士的工作就必须首先做好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工作。
因此,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管理,帮助他们坚定政治共识、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是发挥宗教界及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正能量的前提和保证。
创新宗教界代表人士管理就是创新了社会管理。
目前我市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总体状况是好的,主要表现在:思想基础比较牢固,能自觉接受政府依法管理,能积极参与“和谐寺观教堂”创建,积极投身慈善公益事业。
但从新时期新形势看,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主要表现在:一在国法与教法关系上认识模糊。
佛教界认为自己出家就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世间法无法对其构成约束,模糊出世与入世的概念;二是家长作风与民主精神构成冲突。
家长作风和独断专行难以彻底根除,无法适应民主集中式管理;三是自身能力与信众需求不相配套。
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并存,各种思想相互激荡,一些信徒希望在宗教中获得心灵抚慰,但部分代表人士缺乏深厚宗教修养,难以满足引领信众需求;四是人员素质和知识层次有待提高。
受世俗化、功利化影响,不重修行、争名逐利、戒律松弛,导致正信迷失,自我崇拜意识抬头。
加强和创新宗教界代表人士管理,既要通过教育、说服、引导,又要通过制度建设,强化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使得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实,党的统一战线基础不断得到加强。
二、运用统战思维创新宗教界代表人士管理机制的原则创新宗教界代表人士管理,我们既要立足宗教界的特点,又要善于利用这些特点来抓好统战工作。
着力强化思想政治认同、自我价值实现、宗教教义挖掘、完善团体管理。
在创新宗教界代表人士管理机制中我们要坚持以下原则:(一)坚持以入世观照出世。
宗教关注人们的精神世界,追求精神的解脱和灵魂的最终归宿,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但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且是一种社会存在。
我国各宗教历来主张现世与来世的统一,强调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注重服务社会、造福社会,体现了积极的现实精神。
佛教发扬“六和”精神,提倡“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基督教倡导爱上帝同时要“爱人如己”的基本精神,提倡“和平福音”,建设“和睦神学。
有了这些宗教教义作为参考,宗教界代表人士就应该遵从教义、自觉践行,这样就为统战部门加强对宗教界代表人士管理提供了教义上的伦理基础。
(二)坚持以法制完善教制。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宗教法制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备案办法》等法规规章相继出台,全国宗教团体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对宗教界代表人士管理进行规范,为我们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提供了法律基础。
让法制完善教制,使教法衔接国法,提升宗教界代表人士的法制意识,克服长期存在的“人治”特点和家长作风。
(三)坚持以继承推动创新。
各个宗教在进入中国传教之后,虽然历经时间长短不同,但都通过实践创新,逐步建立起与时代相适应的教法教规。
佛教有羯磨传统,重视“僧事僧断”;佛教也有重视戒律的传统,“随犯随制”更是宗教戒律精神的精髓。
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强制度建设,需要在继承羯磨传统和戒律精神的基础上,借鉴现代组织管理的科学思想,按照集体领导、民主决策、规范管理的要求,强化佛教团体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自我监督、自我净化的能力。
(四)坚持以规范促进长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要培养造就“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必须要使得相关要求内化、延伸到宗教团体的管理制度上来,要体现到有助于发现、选拨、任用后备代表人士的制度建设和安排上中,形成制度导向。
要通过制度约束和机制约束,形成制度安排,有效搭建顶层设计,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氛围。
三、创新宗教界代表人士管理的实践与路径设计(一)注重人格完善与品德挂帅相结合,创设发现源头。
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要求概括起来就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德”就是在政治上拥护党的领导,自觉维护祖国统一,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关键时刻头脑清醒。
“才”就是指有较高的宗教学识和文化素养,有较强的开展教务活动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要促成“德”“才”兼备,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加以实现。
近年来,我们出资百万与华东师范大学举办哲学(宗教方向)三年制大专班,培养全市40余名佛教中青年骨干,让这个班在市社会主义学院与市委党校中青年干部班、县处级干部班相邻授课,使政教两界优秀人才共同对照,互相交流。
在三年学习过程中,特别注意在班级管理中渗透集体领导民主管理的内涵,从班委产生到班级重大事项采取班委酝酿、票决的形式,派遣专职干部全程跟班,对学院在学习、管理中的表现进行评分和评价,将筛选出的品学兼优的学院,逐步推荐到宗教场所担任主要教职并充实到宗教团体领导班子。
另外,我们设立专门场所供法师讲经说法,通过层层选拔选送,参加全省讲经说法比赛,提高代表人士的学识涵养;设立基督教“布道团”前往边远海岛宣讲教义,在服务基层群众中发现可造之才,在实际使用中锻炼才干,提升他们在广大信教群众中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二)注重文化化人与道德约束相结合,开阔培养途径。
文化统战,就是把文化工作与统战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基于文化理念、依托文化平台、利用文化资源、借助文化力量而开展的统战工作。
宗教文化有其消极遁世一面,但也包含着许多健康、积极和有效的内容,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倡导的价值和理念是相通或者契合的,可以拿来使用作为深化宗教界代表人士管理的内容的。
一是突出“清净”,维护宗教界代表人士形象和宗教公信力。
宗教界代表人士要做到思想清净,认真探究宗教经典的正解正见,弘扬自信自尊、理性平和、慈悲济世的宗教精神,要做一个心地清净的教职人员,不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所动,持戒精严、威仪端庄、远离尘俗、不染尘缘。
二是突出“清正”主题,优化制度环境。
宗教界代表人士,要按照民主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要求,引导宗教界正确对待党的领导和政府的依法管理,增强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建立和谐的政教关系。
要正确引导宗教界理顺好内部的组织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好真正体现和善精神、符合公平正义原则的制度内环境。
三是围绕“清新”主题,提升文化品质。
宗教界代表人士特别要向大众传达正信、文明、科学的理念,一方面是加强学习,加强实修,自修自证;一方面满足社会大众需要,将宗教经典常讲常新,随机施教,用宗教中的积极理念引领社会风尚,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要创造条件鼓励教职人员参加文化学历进修,并做好进修培训人员的管理、指导、考核、评估工作。
(三)注重宏观管理与微观把握相结合,严格选拔流程。
对宗教界代表人士的管理,党委政府部门要严格区分边际,就是要做到在政治上领导,在选拔推举上把好关,在微观层面上,要充分发挥宗教团体的作用,由宗教团体出面对代表人士的具体考核比较妥当。
统战工作对于党外人士要做好团结、教育、说服工作,要培养党的同路人和追随者;政府部门要坚持依法管理,在相关法律法规条文框架下,对宗教事务的政策法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这是我们宏观管理的一方面。
宗教团体要结合自身建设,积极强化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监督,使得宗教界代表人士既培植于团体,又受团体制约。
这是我们指导宗教团体做好微观把握的一方面。
严格按照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可三方面加以考察。
在实践操作中,我们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法规精神,重点做好代表人士选拔的会商和联合考察工作,由统战宗教部门和宗教团体一道着手进行。
另一方面,我们指导宗教团体修订完善章程,在团体内部通过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等方式,广泛开展场所负责人后备人选选拔工作,实行动态管理。
通过宗教团体的自我运行,逐步建立起现代科学的用人导向。
(四)注重民主评议与诫勉约谈相结合,完善使用空间。
有权必有责。
宗教界代表人士任用到一定岗位后,都被赋予了一定的权力和义务,就必须要对权力行使情况加以回顾与评议。
尽管宗教界代表人士与一般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信仰层次上有一定差距,但这不能成为代表人士天然不受约束的理由。
同时,开展统战工作,也必须更加时刻关注这些代表人士的政治思想动向,筑牢这些代表人士的思想“防火墙”,在团结批评团结中提升政治共识。
我们指导普陀山佛协落实了全体理事对领导班子成员履职情况的民主测评工作,述职评议机制的建立,既加强了理事参与佛协重要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又提升了领导班子成员对于接受民主监督的自觉性和对工作的责任感,从而对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实现民主管理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合民主评议情况,市统战宗教部门领导还定期约谈宗教团体领导班子成员,将民主测评结果反馈给当事人。
四、创新宗教界代表人士管理的启示宗教工作无小事。
我们抓好代表人士的管理,就能有效应对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独立办教的渗透和影响,就能在处理宗教事务中获得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就能在引导信教群众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培育理念、深化认识是前提。
宗教界作为统战工作的五大关系之一,事关坚持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事关我国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宗教界代表人士作为统战对象,需要引导他们与党的事业同心同向同行。
同时,我们又要注意到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实际情况,他们身处的环境相对封闭,对周围世事的感知渠道单一,需要我们去教育、团结和争取,而不是放任不管。
因此,在当下各种思想相互激荡,信仰多元的背景下,我们要有对党的事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树立大统战理念,加强对宗教界代表人士的管理,不仅是在争取已经信教的群众,更是能通过代表人士的作用,将一些潜在的信教群众思想融入到我们的全局思维中,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