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路手术(相关知识)

合集下载

颈椎后路手术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颈椎后路手术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发症 , 取得 了满意 的效果 。
2 危险 因素分析
血液 将通过 椎 旁静 脉 网 回流人 心 , 板 手术 的手 术 椎
2 5 循环 系统 的并 发症 .
例 。术 后均 未发 生因 护理措施 不 当而造 成 的手 术并 野 出现淤血 、 渗血 增加 , 响手术操作 ] 影 。
手术 患者 经 麻 醉后 , 呼 吸动 作 、 骼 肌 张力 、 其 骨
颈椎后 路手术 消毒 液易 流到脸 部及 眼 睛造成 现股外 侧感 觉减 退 区域 。常见 伤 。
于体 型肥 胖 、 手术难 度大 、 术时 间超 过 5h手 术患 手
者, 亦有 发 生 在 体 型 瘦 长 的患 者 , 术 时 间在 2 h 3 护 理对 策 施 内, 因其皮 下脂 肪少 , 也易发 生压伤 … 。 3 1 防止神 经损 伤及软 组织 损伤 . 根 据患 者 的年 龄 、 高 和 体 型选 用 合适 的手 术 身
凌颖瑜 500 作煮单位:170 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

女 , 科 在 读 , 师 本 护
体 位 枕。全 身麻 醉后 , 者 头侧 站一 位 医 师 负 责扶 患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 0 9年第 6卷第 6期( 下半月版

4 ・ 9
以免引起难 以纠正 的循环功能紊乱。麻 托头颈 , 侧各站两 位医护人员 , 将补 液 的上肢 放 医师汇报 , 两 先

4 8・
生第 6卷第 6期( 下
颈椎后路手术危险 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凌颖瑜
摘要
高 杨
刘蔚 晴
目的: 保证颈椎后路手术患者的手术安全 , 减少手术中护理危 险的发 生 , 高手 术室护理质量 。方 法 : 提 对颈椎后路手术

颈椎病后路手术

颈椎病后路手术

术前椎管狭窄评估
• 下颈椎椎管测量 颈椎侧位X线片上: C3-C6任一节段椎管: 椎管中矢状径/椎体中 矢状径≤75%。
病例:患者:男,66岁,因“反复双上肢麻 木不适5+年”入院。诊断为:颈椎病(多 节段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入院后行经后 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术前X线片
术前MRI
术后X线片
2.脑脊液漏 较前路常见。术中发现硬脊 膜嚢破裂,应予以修补,小裂口明胶海 绵覆盖。
3.切口感染 亦较前路常见。
4.植骨块滑脱 术中固定不确定、术后护 理不当都可引起。
如有错误请指出并纠正 如有不足请补充并讨论
颈椎后路手术
.
后路手术适应症
(1)、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钙化者; • (2)、枕颈关节不稳引起椎动脉供血不
足,经保守治疗无效者; • (3)、颈椎病合并有发育性椎管狭窄者; • (4)、颈椎病合并有继发性、粘连性蛛
网膜炎,虽已行前路减压,但术后仍有根性 症状者; • (5)、椎管肿瘤; • (6)、颈椎不稳。
颈椎后路术后术后评估
• 一、术后复查X片 • 1、观察内固定是否有松动及断裂。 • 2、术后椎管大小与术前比较。 • 二、患者术前症状与术后评估。 • 1、术前症状是否得到改善是评价手术成功
与否的关键所在,若病人术后症状较术前得 到明显改善,则手术满意。
后路手术并发症
★ 术中损伤
(一)显露过程中损伤 (二)减压、椎管成型过程中损伤
1. 神经根损伤 多见于对椎管侧方和神经根管 处减压时。
2. 脊髓损伤 颈段手术不同于腰椎,椎管空间 小,脊髓较马尾神经脆弱,牵拉稍重即可 能引起严重后果。
3.硬脊膜损伤 多因硬脊膜嚢与黄韧带粘连,
★ 术后并发症

颈椎手术(后路手术)前患者准备事项健康宣教PPT课件

颈椎手术(后路手术)前患者准备事项健康宣教PPT课件

感谢聆听
汇报人姓名
1 内裤和袜子全部脱掉,换上清洁
的病号服。
请不要涂抹指甲油、口红等化妆
2
品,以免影响术中及术后血液中 氧气含量的监测及医护人员观察
肢端血液循环。
04
需要告知医生的情况
需要告知医 生的情况
如果患者对某种药物过 敏,比如曾使用某药后 出现皮疹、皮肤瘙痒等 症状,请务必告知医务 人员。
01
女性病人如果在手术前 发现月经来潮,需要告 知医生,由医生评估是 否需要推迟手术。
03
手术当天准备事项
手术当天准备事项
家属请在手术室等候区等候,便
于医生术中交代病情,术后陪同 5
病人回到病房。
取下活动性假牙、眼镜、发夹、
手表、首饰和其他贵重物品,一 4
并交给家属妥善保管。
进手术室前解小便、排空膀胱,
降低术后排尿困难的风险。医护 3
人员会根据需要为患者插导尿管。
手术当天清晨,将自己的内衣、
免摔倒。
C
避免突然转动头部,以防头晕跌倒。
住院后准备事项
准备合适的颈托并试戴
1
因为手术后颈部需要固定一段时间,所以手术前患者 需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颈托并试戴适 应。
2
常用颈托的佩戴方法:颈托分为前片、后片,佩戴时 应先戴后片,再戴前片,用搭扣固定。颈托的松紧以 不影响张口讲话,可放入2根手指为宜。如果有不适症 状,应及时找专业医生进行指导、调整。
俯卧位,预防气道梗阻,因此非常重要。
一般从术前3~5天开始训练。
1
3
✓ 注意:体位训练要循序渐进。开始每次 30~40分钟,每日3次,逐渐增加至能坚 持3~4小时,每日1次。如果在训练过程 中出现胸闷、头晕、呼吸困难等不适, 立即停止训练。

颈椎后路手术过程注意事项

颈椎后路手术过程注意事项

颈椎后路手术过程注意事项颈椎后路手术是一种手术方法,常用于治疗颈椎病变、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等颈椎相关疾病。

手术后的护理和术后注意事项非常重要,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颈椎后路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术前准备:1. 术前检查:在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包括骨密度检查、心电图、胸片、颈椎CT、MRI等。

2. 手术交流:患者需要和医生进行充分交流,了解手术的详细内容和处理方案,明确手术的可行性和风险。

3. 睡眠环境:术前的睡眠是重要的,确保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身体状态。

术中操作:1. 全麻:手术需要全麻,患者需在术前8小时内禁食禁水,遵循医生的指导。

2. 感染防护:手术室需要有严格的消毒和感染防护措施,术中要确保手术区域干净,手术器械无菌。

3. 切口选择:切口一般位于颈椎后部中线,手术时医生会尽量减小切口长度,以减少伤口感染的机会。

4. 植入物选择:手术中植入物的选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金属板、螺钉等,术前医生会给出详细的建议,患者可参考。

术后护理:1. 观察伤口:术后患者需要及时观察切口,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如出现渗血、红肿、感染等。

2. 饮食:手术后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尽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保持通便。

3. 保持颈部姿势:手术后需要保持颈部的正确姿势,合理使用颈托,尽量避免颈部过度活动。

4. 洗浴护理:术后患者不宜沐浴,可以选择擦身子或温水浴,注意保持伤口干燥。

5. 动作限制:手术后需要限制剧烈运动和弯腰、抬重物,避免过度用力和颈部受伤。

6. 用药指导:术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开具相应的药物,患者应按时按量服用,并遵守医嘱,不得自行停药或增减剂量。

术后复诊:1. 定期复查:手术后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定期复查,包括X线、CT或MRI 等检查,以了解术后恢复情况。

2. 康复训练:术后的康复非常重要,患者需要按照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促进颈部功能的恢复。

颈椎手术后(后路手术)患者出院指导健康宣教PPT课件

颈椎手术后(后路手术)患者出院指导健康宣教PPT课件

01
伤口上的痂皮应等其慢慢自然脱落,不要故意 去除。
02
伤口愈合时,损伤的神经也在进行修复,容易 刺激皮肤引起瘙痒,注意不要搔抓伤口及其周 围皮肤。这种痒的感觉,以后会自然消失。
02
颈托的佩戴和保养
颈托的佩戴和保养
颈托的佩戴
下图以先戴后片,再戴前片 的颈托为例,为患者演示颈 托的佩戴方法:
使用颈托时就注意以下几 点:
慢性劳损。
卧床休息时:选择 硬度适中的床垫。 如果床铺过于柔软, 身体重量压在床垫 上时,会形成中间 低,四边高的情况。 这会导致头颈部位 置相对升高,从而 影响颈椎本身的曲
线。
选择合适的枕头。 枕头需中间低两端 高、透气性好,长 度超过肩宽10~16 厘米,平卧时枕头 的高度应是患者一 个拳头的高度,侧 卧时枕头应与患者 一侧肩膀的高度相
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愉快的心情,保证充 足的睡眠。
戒烟、戒酒。
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用电脑 和手机等电子设备,不做低
头族。
注意颈部保暖,预防感冒。
04
需要尽快就医的情况
需要尽快就医的情况

如果在院外发生 以下情况,请患
者及时就医:
吞咽困难、有 哽咽感。
颈肩背部疼痛、 僵硬、沉重或颈
如果伤口愈合良好, 术后10~14天可拆
线。
为了避免洗澡时摔 倒,患者可以坐在
椅子上淋浴。
注意观察伤口,如果 出现红、肿、热、痛 或者渗血、渗液打湿
敷料请及时就医。
拆线2天后,如果没 有任何不适,患者 可以洗澡,不必总
是包着、捂着。
注意不要用力搓伤 口,伤口表面的水 应用毛巾轻轻沾干。
术后伤口保护

颈椎后路手术的护理查房

颈椎后路手术的护理查房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的研究
预防措施
研究显示,并发症的预防重于治疗,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的情 况、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加强术后观察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 防并发症的发生。
处理方法
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需要制定相应的处理流程和方案。 例如,针对术后出血,可以通过及时发现、压迫止血、输血 等措施进行处理;针对肺部感染,可以通过加强呼吸道护理 、定期更换体位等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出血情况观察
观察手术创面出血情况,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
脊髓神经功能观察
术中注意观察脊髓神经功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神 经损伤。
术中配合
麻醉配合
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操作,确 保麻醉过程顺利进行。
手术器械传递
根据手术需要,准确传递手术 器械,确保手术操作顺利进行

伤口护理
术后协助医生进行伤口处理, 包括伤口清洁、包扎等。
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以了解病变部位 的情况,为手术提供参考。
02
术中护理
手术体位
正确摆放手术体位
确保患者舒适、安全,并有利 于手术操作。
头颈部的固定
使用头颈肩部一体化的固定装置 ,保持头颈部的稳定。
呼吸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呼吸道 阻塞。
术中观察
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 吸等。
06
相关护理研究进展
颈椎后路手术的护理研究
术前评估与准备
研究显示,术前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对提高手术效果和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包括了解 患者的病史、进行身体检查、制定护理计划等。
术中护理配合
为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术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操作, 保持手术室的清洁和消毒等。

颈椎手术(后路手术)的术后注意事项PPT课件

颈椎手术(后路手术)的术后注意事项PPT课件

一般术后6小时,麻醉完全清醒后,吞咽正 常才可以进食。 可先尝试喝少量水,如果 没有吞咽困难或呛咳,可以先吃流质饮食, 如米汤、果汁、菜汁、肉汁等。或半流质 饮食,如粥、面条、羹和泥状、末状食物 等。
术后允许进食后,需要多喝水促进排尿, 预防导尿管相关的尿路感染。
03
需要重点观察的情况
需要重点观察的情况
每隔一段时间,医护人员会帮助患者翻身,以免 形成压疮。翻身时,需要患者配合医护人员保持 颈部处于正中位置,避免颈椎扭曲。
01
03
02
如果医生要求患者侧卧休息,是为了避免压迫颈后的 伤口和引流管。侧卧时枕头与肩部同高,是为了避免 颈部扭曲。请不要自行改变枕头的高度,也不要随意 活动颈部。一般引流管拔出后,可以仰卧位,但要注 意不要压迫颈后部,颈部不要垫枕头、毛巾等。
伤口 一般伤口愈合良好,术后12~14天左右可拆线,拆线后可用敷料保护 1~2天。未拆线前,请不要沾湿伤口,以免伤口感染。如果伤口敷料渗 血或渗液过多,或者伤口出现红、肿、热、痛等不适情况,请及时联系 医护人员。
需要重点观察的情况
引流管 颈部的积血可能压迫气管、脊髓,所以术后通常会放置引流管,将伤口 中积聚的血、液体排出体外,促进伤口愈合。一定要保持引流管通畅, 防止打折、受压、扭曲和脱出,严禁因为感到不适而自行拔管。医生通 常会在术后2~3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术后下床活动
起床方法: 应避免在仰卧的姿势下直接坐起。 首次站立时,最好要有两个家属在旁边搀扶。如果活 动中出现头晕、心慌等任何不适,要立即卧床休息。
术后下床活动
起床方法:
术后下床活动
卧床方法:
术后下床活动
注意:术后翻身、半卧位、坐位和下床前, 均需在仰卧位时由他人帮助病人佩戴好颈托。 翻身时也需要他人协助,保持整个身体保持 在一条线上同时、同向翻身,不能有扭曲。

颈椎后路减压术术中注意事项

颈椎后路减压术术中注意事项

颈椎后路减压术术中注意事项
颈椎后路减压术术中注意事项
颈椎后路减压术是治疗颈椎病变的常见手术方式,手术虽然相对简单,但仍需医生和患者共同配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以下是术中需要
注意的事项:
1. 术前准备
在手术前需要准备好适宜的手术设备,包括手术刀、电钻、各种钳子等。

此外,患者术前应进行完整的身体检查,确保身体状况适宜手术。

2. 术中注意安全
手术中应注意安全,避免误伤神经和脊髓,同时也避免出现大出血等
相关并发症。

在手术过程中要随时进行术中监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
征和各项器官的功能状态,以防万一。

3. 减压
术中需要尽可能减小对神经和脊髓的压迫,避免因手术引起神经、脊
髓等并发症。

医生应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和病人身体状况来选择相应
的手术方式和手术器具。

4. 恢复
手术后患者需要恢复,恢复期间需要多注重饮食及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关康复治疗,避免反复发作。

总之,颈椎后路减压术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手段,但在手术前后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配合,才可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同时,手术风险和并发症也需要在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下,尽可能降低其发生率。

上颈椎后路手术相关临床解剖进展

上颈椎后路手术相关临床解剖进展

文章编号 :1 0 —5 1 ( 07 0 —0 2 —0 0 1 8720)5 87 3
上颈椎的解剖结 构特 殊 、 毗邻关 系 复杂 , 围有 重要 的神 周 经和血管 , 故该部 位一直 被视为 手术 的高危 区域 , 手术难 度大 、 风 险高 。而寰枢椎不稳和脱位在 临床上又 颇为 常见 , 常导致 上 颈髓受 压, 往往需要手术 治疗 , 以解除 压迫 、 稳定 寰枢椎 。后 路 钢丝或椎板夹 固定 技术 为上 颈段手 术最 古 老 , 最经 典 的术式 , 伴 随着椎 弓根螺钉 内固定技术 的发展 , 路手 术也形 成了包 括 后 寰枢椎钢丝或椎板夹 固定技术 、 l 关节突 螺钉 固定 技术 、 C、 2 寰枢 椎后路钉一板或钉一棒 固定技术 、 枕颈 融合 固定技术 等成 套的 手术技术 。近 年来 , 随着 各种 后 路术 式 的 改进 及 内固定 的发 展, 临床治疗 上要求 我们对 寰枢椎 的后 路解 剖 非常 熟悉 , 就 现
维普资讯

第2 卷 第 5 9 期 20 年 1 07 0月
右江 民族 医学 院学 报
J un l f o j n e i l ol efr t n l i o ra o ui gM d a C l g i a t s Y a c e o Na o ie
上缘 以及外侧缘切迹存在较大 的差异 , 很难 以此 作为确定坐 标 点的骨性标志 , 椎动脉沟后方 的后 弓下缘 和后 弓结 节 中点较 为 固定 。 可选择此 点作 为定位进 钉点坐标 的标 志。郝定 均等L 同 9 J 意其进钉点应选择在寰椎后结 节 中点旁 1m 1 0 m 与后 弓 8 n~2r a 下缘 以上 2 m 的交点处 , m 显露椎后 弓至枢椎侧块 中线外 2 m, a r 距寰椎后结节 2 rm 以上 , 0 a 在暴露寰椎后 弓时应严 格行骨膜 下

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方式探讨

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方式探讨

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方式探讨颈椎椎板开门手术,即椎板(管)成形术,通过外科手术将椎板一侧或双侧切开,使椎板向后外侧移位以扩大椎管。

最早由日本平林和中野报道,后经许多学者在实践中加以改进,并提出了改良的手术方法。

一、颈椎单开门手术适用于:颈椎单开门手术适用于:1.严重的颈椎椎管狭窄,狭窄范围在3个节段以上,甚至全颈椎广泛退变增生并有脊髓压迫的患者。

原发性椎管狭窄症者,椎管/椎体矢状径比值小于0.75,或椎管绝对值低于12mm者。

其中尤以一侧症状为重而另—侧较轻者更适合于本法。

2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呈连续型、混合型或间断型,累及范围广泛。

此外,当局灶型骨化物直径超过椎管直径50%,前路手术风险太大时,应首先考虑行后路手术。

3.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至少有3个或3个以上椎节受累。

4.某些颈椎病或颈椎创伤患者经颈前路减压并植骨融合术后,合并椎管狭窄症、或椎管后方黄韧带肥厚或皱褶对脊髓造成压迫者。

尤其是MRI矢状位成像显示脊髓呈串珠样改变者。

5.黄韧带钙化症,虽不多见,但可引起椎管狭窄症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需行后路减压。

为更多地保留颈椎后结构的完整性,此种术式更为理想。

禁忌症:1.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病程长,脊髓已变性,四肢肌肉萎缩,关节功能严重障碍者。

2.颈椎有明显的节段性不稳,尤其是前结构有损伤或病损的病例,尚未愈合者。

二、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方式1.伊藤法:”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于开门侧将植骨块通过钢丝或尼龙线固定于掀起的椎板和小关节间。

2.锚钉法:单开门椎管成形结合侧块螺钉内固定。

3.微型钛板固定技术:即通过微型钛板在掀起的椎板和同侧侧块之间形成稳固的桥接结构,对开门侧形成真正的刚性支撑,维持脊柱后结构固定在手术时的位置。

以上方式是以改进发展形式出现的,是许多骨科学者尝试对传统的单开门进行有益的改良一步一步形成的。

时间上是从早到晚,技术上一代代进步,治疗效果力求更好。

三、对比1.伊藤法伊藤法是传统的关节囊悬吊法,即用粗丝线或尼龙线将掀起的椎板缝合固定在“门轴侧”的椎旁肌或小关节囊上。

颈椎后路手术护理查房ppt课件

颈椎后路手术护理查房ppt课件
颈椎后路手术护理查房
术后翻身----轴线翻身
颈椎后路手术护理查房
入院的主要治疗、护理和病情观察
• 2016-04-24 患者术后第二天,生命体征平稳,无畏 寒、发热,精神,食欲好,大便正常,尿管引流通畅, 引出黄色尿液,双手触痛、麻木,握力下降,切口敷 料干燥无渗血,指端血运好,继续遵医嘱予抗生素预 防感染及神经根脱水营养,活血止痛对症治疗。指导 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上肢伸展、扩胸运动、两手捏皮 球或按摩圈(握力训练),以及手指的各种运动,每 天2-3次,每次30-60分钟。
颈椎后路手术护理查房
入院时的主要治疗、护理和病情观察
➢患者术后带切口引流管、尿管回病房,遵医嘱予心 电监护、吸氧,心电波提示窦性心律,率齐,切口 敷料干燥,无渗血,切口引流管通畅,引出深红色 血性液体,尿管固定通畅,引出黄色尿液。患者双 手麻木,活动稍好,遵医嘱予止血、预防感染,通 络止痛对症治疗。术后予患者取平卧位,肩颈两侧 放置沙袋,维持肩颈部于稍前屈位。
休息 2、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散患者注意力。3、正 确评估患者疼痛情况,遵医嘱给与镇痛药物。 • 【效果评价】 患者能适应功能位及疼痛减轻或消失。
颈椎后路手术护理查房
护理问题及措施
• 【护理问题】 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躯体功能障碍及医疗限 制有关
• 【预期目标】 患者在治疗期间生活得到满足。 • 【护理措施】 1、协助患者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
• 2016-05-04 患者术后第十二天,生命体征正常,无 畏寒、发热,精神、食欲好,大便正常,右手仍然麻 木、无力,今日遵医嘱结账出院,出院后嘱后颈部戴 颈围保护2个月,逐渐加强功能锻炼。
颈椎后路手术护理查房
主要用药
颈椎后路手术护理查房

颈椎术前术后护理

颈椎术前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

5、饮食护理
术后6小时进食半流质饮食,温度不宜过高,吞咽 速度不宜过快。夏天可嘱病人多食冰凉食物,以减少 咽喉部的水肿与渗血。
术后护理

6、并发症的护理
喉头水肿:术后床边应备气管切开包及吸引器。 颈深部血肿:多见于术后24小时内。 神经损伤:上颈椎手术时易损伤喉上神经,下颈椎手 术时易损伤喉返神经。 植骨块脱落、移位:术后防止颈椎过度屈伸,禁止旋 转。平卧时保持颈部中立位至过伸位,沙袋固定颈两 侧。侧卧时枕与肩宽同高,使颈部与躯干保持一直线 。 食道瘘
颈椎术前术后护理
脊柱外科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由于颈椎手术部位节段较高,容易发生高位截瘫或 死亡,患者存在高度紧张和情绪不安,因此责任护士 应了解患者病情,掌握情绪变化,关心鼓励患者,向 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案及手术必要 性和愈后,列举成功病例,消除患者顾虑,增强患者 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术前护理

6、术前评估肢体运动感觉情况
包括四肢肌力、肌张力、各种反射、感觉异常平面 、括约肌功能及其他症状,以备术后提供对比。
术后护理

1、生命体征监测
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给予低流量吸 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警惕有无血肿压迫气道,或出 现喉头水肿导致呼吸困难。同时观察患者神智、面色 、口唇颜色、尿量的变化。
健康教育

出院指导
病人配带颈围固定3月,每月复查1次。加强手部和 双下肢肌肉的锻炼,以恢复体力。
术后护理

2、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
由于手术牵拉及周围血肿的压迫均可造成脊髓及神 经的损伤,患者可出现声嘶,四肢运动感觉障碍,大 、小便功能障碍,与术前进行比较,但损伤是可逆的 ,渐进的,故及时发现处理至关重要。

颈椎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固定术

颈椎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固定术

颈椎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固定术1. 适应症颈椎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固定术适用于:1、颈椎骨折脱位,不论屈曲压缩或分离屈曲,有或无关节突交锁,可合并脊髓损伤。

此类损伤虽可经颅骨牵引而复位,但由于棘韧带、黄韧带、后纵韧带等损伤,在愈合之后颈椎常失去稳定性,或椎体骨折愈合失去前方高度而致颈椎反曲,都可以致脊髓损害,故可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以保持颈椎稳定性。

2、椎板切除减压的适应证为椎板骨折下陷压迫脊髓,进行椎板切除的另一考虑是探查并治疗脊髓损伤。

颈椎骨折脱位一旦复位后,对脊髓已减压,但对脊髓肿胀及内部变化,则仍未减压,如对其进行局部冷疗或切开硬膜软膜减压,则需椎板切除。

应限于全瘫及严重不全瘫。

3、对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由于椎体前骨桥连接已不能复位,但椎弓对脊髓有压迫者,亦可切除压迫的椎板进行减压。

此类情况,脊髓受压还来自脊髓前方的椎体,需视何处压迫较重,则行该处减压。

2. 禁忌症对骨折脱位但椎体严重粉碎病例,已失去中、前柱稳定性,则不宜再行椎板切除破坏后柱稳定性。

3. 最佳时间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4. 术前准备一般病例术前均行颅骨牵引,除关节突有交锁者,多数病例可得到复位,从而也使脊髓减压。

根据病人全身情况,及早安排手术。

但对伤后6h以内的完全截瘫估计非脊髓横断者,严重的不完全截瘫,拟早期治疗脊髓损伤者,则不必等待。

只要全身情况允许,可在数小时内手术复位治疗脊髓损伤。

5. 术前注意暂无可参考资料。

6. 手术步骤1、切口显露项部正中切口,显露脱位间隙上下4个椎板。

2、脱位复位对无关节突交锁者,使头后仰即可复位,有关节突交锁者,在颅骨牵引下,以小骨膜起子或剥离子插入关节突关节至脱位下关节突前方,以下位上关节突为支点,稳妥而缓缓向后撬下关节突,即可使其回到下位上关节突后方,此时减轻颅骨牵引重量并使头后仰,即可复位。

由于颈椎关节突短而平,其前方为脊硬膜侧方,插入剥离子并无损伤脊髓之虞,但不能向中线滑动,因此必须很稳妥,复位多无困难。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后路替代自体骨间隔物+ 棘突纵割++椎管扩大成形 术(SLAC手术)
.
1
颈椎后路减压方式
颈后路椎板切除术 颈椎后路单开门减压术 颈椎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固定 颈椎后路双开门减压术
.
2
颈后路椎板切除术
优势:脊髓减压充分 劣势:1、颈椎术后不稳定;
2、硬膜外瘢痕形成; 体现出了保留颈后结构的必要性
双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SLAC手术)
.
8
手术步骤
颈3椎板切除+颈7椎板上1/3切除; 保护颈2及颈7棘突肌肉止点; 硬膜外导管建立线锯通道,纵行切割颈4-颈7棘
突; 用高速磨钻在C4-C7两侧椎板根部、小关节内侧
做侧沟;
正中掀开棘突,扩大椎管并去除粘连压迫组织;
见到硬膜囊后移并有明显搏动后,于各劈开棘突 间植入珊瑚人工骨,丝线固定于棘突;
能; 术后棘突居中,有利于颈后肌肉止点重建,达到
左右平衡;
.
20
缺陷
因颈5神经根最短,脊髓弓弦膨胀后,易出现颈5 神经根麻痹
术后可逐渐恢复(2周-半年)
.
21
谢谢!
.
22
颈椎椎板成形术有以下的优势
•并发症少 •颈椎运动功能保留
•可以早期活动
.
23
前方有明确压迫并局限在1~2 个节段的患者适合 前路手术
.
9
颈后路椎板棘突暴露
.
10
线锯通道纵行切割颈4-颈7棘突
.
11
高速磨钻做侧沟
.
12
高速磨钻做侧沟
.
13
正中掀开棘突,扩大椎管并去除粘 连压迫组织
.
14

手术讲解模板:颈椎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固定术

手术讲解模板:颈椎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固定术
颈椎后路切开复位 (减压)固定术
手术资料:颈椎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固定术
颈椎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固定术
科室:骨科 部位:颈部 麻醉:局部麻醉
手术资料:颈椎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固定术
概述:
颈椎脊髓损伤发生四肢瘫,病情严重,常 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病死率高,对其治 疗刻不容缓。颈脊髓损伤有完全性脊髓损 伤、不完全脊髓损伤、脊髓半 横断伤(Brown Sequard syndrome)、中 央型脊髓损伤(central spinal cord injury)、前脊髓损伤(an
手术资料:颈椎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固定术
适应证:
3.对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由于椎体前骨 桥连接已不能复位,但椎弓对脊髓有压迫 者,亦可切除压迫的椎板进行减压。此类 情况,脊髓受压还来自脊髓前方的椎体, 需视何处压迫较重,则行该处减压。
手术资料:颈椎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固定术
手术禁忌: 对骨折脱位但椎体严重粉碎病例,已失去 中、前柱稳定性,则不宜再行椎板切除破 坏后柱稳定性。
手术资料:颈椎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固定术
术前准备:
一般病例术前均行颅骨牵引,除关节突有 交锁者,多数病例可得到复位,从而也使 脊髓减压。根据病人全身情况,及早安排 手术。但对伤后6h以内的完全截瘫估计 非脊髓横断者,严重的不完全截瘫,拟早 期治疗脊髓损伤者,则不必等待。只要全 身情况允许,可在数小时内手术复位治疗 脊髓损伤。
手术资料:颈椎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固定术
手术步骤: 1.切口显露
手术资料:颈椎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固定术
手术步骤: 项部正中切口,显露脱位间隙上下4个椎 板。
手术资料:颈椎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固定术
手术步骤: 2.脱位复位
手术资料:颈椎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固定术

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

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
分松质骨后即应检查铰链的坚强度,椎板铰链应在适度屈曲力量 下轻度弯曲。)
2.开门侧椎板切割时,不宜过深,防止深及椎管内,损伤脊髓和神
经根。 3.椎板开门不可过大或过小。太小起不到减压作用,太大则容易造
成铰链侧椎板完全性骨折,使开门和开门后固定困难,甚至造成
医源性脊髓压迫。 4.在植入螺钉的过程中,需固定好椎板,以防铰链侧损坏。
(五)椎板扩大成形
• 依次打开各个椎板。 切断开门区上下两 端的黄韧带,分离 囊壁组织和硬膜下 静脉。(六)试模确定钛板规格
• 利用试模确定
每个节段的开
门宽度,以此
确定所需钛板 的规格。
(七)选择双弯钛板
• 用微型持板器 夹取双弯钛板, 放置在侧块与 椎板的合适位 置。 • 注:可选用弯 板钳对直行钢 板塑形。
(三)开门侧骨槽准备
• 用球磨钻在开门侧块联合处 制作纵型骨槽,依次去除外 层皮质骨,部分松质骨和内 层皮质骨(骨面上的出血可 使用骨蜡止血)。然后咬除 残余内板骨质完成开门。
(四)铰链侧骨槽准备
• 球磨钻在另一侧开槽, 门轴开成楔形骨槽, 夹角最好为45-50°, 保留1mm 厚度的松 质骨和内层皮质骨。
禁忌症:
• 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
• 颈椎有明显的节段性不稳,尤其是前结构有损伤
或病损的病例,尚未愈合者
手术示意图:1
手术示意图2:
手术操作:
• (一)患者体位 • 患者取俯卧位,头部支架固定,最好头部 轻微屈。
(二)手术暴露
• 取后路正中切口,暴露相应节段的椎板和 小关节(C3-C7),做侧面骨膜下剥离至椎 体侧块中部。
(八)植入侧块端螺钉
• 钻头钻孔后, 植入侧块端螺 钉,螺钉入钉 点应在侧块中 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颈椎后路手术一、颈椎后方入路后正中人路是行颈椎手术最常用的手术人路之一,此入路可以快速而安全地显露颈椎所有后部结构,此入路有以下适应证:1.颈椎不稳。

2.颈椎退行性病变。

3.颈椎肿瘤。

4.颈椎外伤造成的关节突关节脱位等。

(一)患者体位患者取俯卧位,胸下垫软枕,头部稍前屈,以打开棘突间隙。

术中应用支具和头架固定,可以控制头颈部的位置,并可减少眼部受压机会,同时便于麻醉师管理气道,也可以使患者采取侧卧位。

体表标志:棘突是脊椎最突出的体表标志。

C2棘突是颈椎较大的棘突之一,C7和T1的棘突也很大,这3个棘突均可在颈部后正中线触及。

有时术中很难区分C7和T1,因此,切口前可在病变节段棘突上插人一注射器针头,然后X线透视准确定位。

因为颈椎关节突关节之间的距离和椎间隙都很小,如果不借助X线片准确定位,可能会过度剥离而破坏颈椎后柱的结构、肌肉止点,以致出现术后轴性症状。

(二)切口剃光头部毛发,以病变节段为中心,做颈后正中直切口,最长上可至枕外隆突上两横指,下可达第七颈椎(隆椎)棘突尖(见图7.7)。

需要注意的是,颈后部皮肤比颈前部皮肤厚,而且不易移动,因此相应手术瘫痕会较宽,所幸的是头发可以遮盖大部分的瘫痕。

图7.7 切口(三)神经界面神经界面位于正中线、两侧颈椎椎旁肌之间(颈椎椎旁肌受左、右颈神经后支节段性支配)。

(四)浅层手术分离沿棘突向深层切开(见图7.8)。

跨越后正中线的静脉丛可能会导致少量出血,电刀电凝即可止血。

后正中线浅层手术分离很安全。

如果术中偏离了后正中线而切人了肌组织,则会引起明显的出血,应立刻电凝止血。

如果患者有明显脊椎裂,则有可能进人椎管而损伤脊髓。

图7.8 颈椎后方显露(五)深层手术分离辨认椎板间的黄韧带,用尖刀从其在下位椎板上缘的附着处切断。

用神经剥离器从正中线、两侧黄韧带之间的间隙进人,将黄韧带与其下方的硬脊膜分开,然后切除黄韧带。

根据需要选择全椎板切除或部分椎板切除,显露其下方蓝白色的硬脊膜,有时硬脊膜被硬膜外脂肪覆盖。

辨认椎体后部、椎间隙和可能突出的椎间盘。

有时脊髓周围静脉丛可引起明显的出血,静脉丛的出血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其中最难控制的是发生在脊髓前方和椎体后方之间的出血。

二、颈椎后路融合术和后路内固定技术(一)颈椎后路融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不稳定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术式首选寰枢椎融合术,慎重选择枕颈融合术。

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术具有固定牢靠、三维稳定效果、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

上颈椎由寰椎与枢椎组成,寰枢椎解剖位置较高、结构复杂且深在,周围存在多个重要组织,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其损伤后容易造成寰枢椎不稳,容易损伤或压迫脊髓导致患者处于濒危状态。

上颈椎损伤的治疗方法较多,近年来研究显示使用寰枢椎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具有良好生物力学稳定性,对上颈椎损伤疗效显著,可提供贯穿前后方的三维稳定效果、明显改善神经症状。

寰椎位于枕颈交界处,是枕-寰-枢复合体的重要一环。

寰椎损伤占颈椎损伤的2%~13%,占所有脊柱损伤的 1.3%。

寰椎爆裂性骨折即寰椎前、后弓分别有 2 条骨折线,呈现出 4 块骨折征象,不典型的爆裂性骨折可能还伴有寰椎侧块的骨折。

此型骨折若伴有横韧带断裂即为不稳定寰椎爆裂性骨折,一旦发生此种情况,寰枢关节的力学稳定性将受到严重破坏,由此带来的寰枢关节脱位对患者的生命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寰椎属于特殊颈椎,由前、后弓以及两侧块构成骨环。

前、后弓与侧块连接处的部分是寰椎的薄弱点,也是骨折的好发部位。

寰椎的骨环与韧带形成的骨-韧带-骨连接对寰椎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寰椎的横韧带是维持寰枢关节稳定的主要结构,其他韧带仅起辅助作用。

寰椎前弓与横韧带共同完成对枢椎齿状突的运动限制,从而保持寰枢椎生物力学上的稳定性。

横韧带的中部较宽,宽度为 7~8 cm,两端附着处变窄。

横韧带主要由胶原纤维组成,弹力纤维含量较少。

胶原纤维在横韧带的中央部以 30°的夹角相互交织形成网络,横韧带的这种排列方式决定了其刚度较高而弹性不足的力学特点。

所以,横韧带承受外力时易突然断裂,原有强度和功能难以恢复。

当头部遭受屈曲暴力时,对寰椎侧块产生直接向外下的力,致使头部的动能主要集中在横韧带上,齿状突恰好位于其中部,形成一种剪切力,造成横韧带撕裂或者断裂,而在横韧带的寰椎附着处,尽管相对较窄却很少发生损伤。

另一种致伤机制为头部受到垂直方向的暴力,致使寰椎发生爆裂性骨折,使得寰椎侧块和椎弓骨折段分离移位造成横韧带断裂。

横韧带一旦损伤,愈合非常困难,寰枢关节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将受到极大的破坏。

(二)颈椎后路内固定技术传统的颈椎后路固定只限于用钢丝、钢缆、Luque 棒和环等固定,由于固定强度不够,已逐渐被淘汰。

近年来后路钉板或钉棒固定技术的出现,以其可提供前路钢板固定同等的坚强固定,甚至更大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被广泛用于治疗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颈椎不稳。

颈椎后路内固定的适应证后路螺钉内固定系统可提供可靠的稳定性,可应用于需同时行后路减压的颈椎固定。

后路钢板螺钉技术适应证有:1.颈脊髓病而行多节段椎板切除术患者;2.创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颈椎不稳、滑脱;3.颈椎畸形重建;4.椎体、颈髓肿瘤术后重建稳定;5.颈椎前路或其他手术后引起颈椎假关节形成、不稳。

1.颈椎侧块螺钉技术(1)固定原理是将钢板的螺钉或棒固定于颈椎外侧块上,配以植骨,该内固定系统的关键在于侧块的进针点和角度。

颈椎侧块前内方有脊髓,前方为椎动脉及颈神经根,为避免椎动脉及脊髓的损伤,现有的置钉均采用侧偏;颈神经根位于上关节突的侧前方,为避免关节面损伤造成创伤性关节炎及防止神经根损伤,螺钉应向头侧倾斜;C7 侧块较小,应用侧块螺钉容易损伤下关节突,此时则应强调向头及侧偏角度要大,才能获得良好的固定及减少关节的损伤。

有人将颈椎侧块分成 4 个区域,经测量发现,椎动脉投影于近纵中线的内上和内下区,神经根走行于近中横线的内上、内下及外下区;侧块后正中点距硬膜平均约9.2 mm,距上、下神经根分别约 5.7 mm和 5.5 mm;上下关节突均斜向上。

由此可见,在侧块中点或稍内侧进钉并向上倾斜安全可行,而进钉点内移会因增加螺钉经过侧块内长度而使固定强度增强,但为避免椎动脉损伤,其外倾角亦相应增大。

上倾角越大,本位神经根损伤可能性越小,但却增加了上关节突骨折和上位神经根损伤可能。

生物力学的研究表明,侧块螺钉固定较传统的钢丝捆绑对屈伸方面无明显优越性,而在抗扭转方面只有后路钢板固定加植骨融合才能提供良好的稳定性。

固定侧块的螺钉有单皮质和双皮质两种,后者抗拔出能力要强于前者,但并发神经症状也较多。

在不同的节段,螺钉抗拔出力也有明显不同,一般在 C2 及 C7 最小,而在C4最大。

松动与抗拔出力有密切关系,应用螺钉越长,抗拔出力越大。

但有研究表明,同样长度为 20 mm 的侧块螺钉与椎弓根螺钉相比,侧块螺钉的最大拔出力明显大于椎弓根螺钉。

(2)适应证颈椎侧块内固定技术适应证有:1.创伤、减压和骨病导致的棘突关节突和椎板的缺如,或损伤其中包括同侧椎弓根、椎板骨折伴侧块分离;2.颈前、后柱联合损伤伴明显的旋转性不稳;3.颈椎脱位合并椎板骨折,骨折块入椎管;4.椎管狭窄并椎体不稳。

(3)技术要点①手术暴露范围,Stauffer 建议后弓外软组织的剥离应限定在中线外1cm 内,以避免在深层次的切除过程中损伤椎动脉;Simpson则认为后弓外侧的剥离成年人应控制在中线外1.5cm,儿童不超过1cm。

Ebraheim 对 50个寰椎骨标本椎动脉沟测量发现,椎动脉沟在后弓外侧皮质上最内侧方的切迹到中线的距离,男性为 19 mm,女性为 17 mm,最小值为12 mm。

因此,后方暴露应控制在12mm 左右,对后弓的切除更应限制在8mm内。

王慧敏等对寰椎骨的放射学测量及手术实践表明,只要注意紧贴后弓的后下方骨膜下操作,对寰椎后方软组织的剥离可达中线外2cm处。

②置钉点,Roy-Camille提倡置钉点靠近关节突顶部、侧块中线上,与矢状面10°成角,与冠状面10°侧偏。

Magerl 提倡置钉点在关节突顶部下方,关节突中点偏内侧2~3mm ,矢状面上平行于关节突关节面,向外倾25°左右。

An 和 Anderson 建议进钉点在侧块中心内侧1mm 处螺钉方向向头侧偏15°~ 40°,向外倾10°~30°,能避免损伤椎动脉和刺激神经根。

③螺钉应用长度,螺钉应用长度在不同置钉技术中有明显不同,不同学者观点也不相同。

Roy-Camille 应用8.1 ~ 17 mm的螺钉,Magerl 则用15 ~ 16 mm 的螺钉。

应用双侧皮质螺钉时,最好不要穿过对侧皮质1mm,在C7节段应用的螺钉应稍短。

(4)并发症颈椎侧块螺钉固定加植骨融合易损伤神经根、脊髓及关节突关节面,这与螺钉的长度、位置和方向有直接的关系。

为了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术者必须熟悉颈椎的解剖。

Ebraheim 等对侧块后方中点与脊髓和神经根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侧块后方中点距硬脊膜的平均距离为 9.2 mm,距上下位神经根的距离分别是5.7 mm 和5.5 mm。

由侧块后方中点或稍内侧进钉并向外上方倾斜是安全的。

颈脊神经在通过椎间孔后,分为前、后2支,前支粗大,在横突前外侧形成颈丛及臂丛;后支细小,绕过上关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