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之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之研究

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是国家坚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实现高职教育品牌化的重大举措,办学特色是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核心。本文就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核心内涵、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校企合作对示范性高职院校特色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标签:办学特色职业教育特色培育

1 概述

高等性和职业性是所有高职院校的共性。办学特色是在共性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办学积累沉淀优于其他院校的独特风貌。主要体现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新颖、实用和教学质量效果显著上,为社会所公认并有一定影响力,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对技能和综合素质需求的特点。

2 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核心内涵建设

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核心内涵建设体现为独特优质和办学水平上,二者相辅相成。独特优质是通过办学水平表现出来的,水平支撑独特,优质伴随着独特,独特优质和办学水平的形成都是实践的过程。因此,中国高职教育的特色建设还要落脚于高职院校的改革实践中,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自身特色是学校的品牌。从宏观层面来讲,对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研究主要集中于学校整体办学特征,具体表现为五个特点即独特性、先进性、积淀性、发展性与合作性。这五个特点需要加以凝练,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独特性表现为人有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人强我新;先进性体现为校园文化建设,人培模式与岗位要求的零对接,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专业建设的规模与成效性,教学手段运用的多样性、实效性和灵活性;积淀性是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团队的锤炼,教与学的磨合、交融,教学成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检验;不断积累、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宽容合作共同发展才是硬道理。[1]

3 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存在的问题

3.1 办学雷同目前,高职院校的规模和数量快速的提高,但专业及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滞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大部分教师没有企业的工作经历,根本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些教师甚至对企业的工作性质,管理流程一无所知。这里有历史的原因,很多高职院校系中专升格为大专或者行业院校的行政合并,之前几乎都是学历教育,响应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培养适应企业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而改制为职业院校的。这是我国高职院校的现状,办学时间短,办学定位不明确,办学模式呆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导致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必要性产生怀疑。

3.2 培养模式传统有一些示范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全才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有悖高职教育的定位。原因有二,一是招生不具备培养模式的素质要求,二是教学资源的配备达不到这样的水平。总的来讲,办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示范性高职院校是引领全国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领头羊,应该锐敏的觉察到行业和企业特殊要求,结合本校的办学历史和专业优势,立足根本,形成适应本区域行业和企业特殊需求的独特鲜明办学特色。

3.3 教革拘于形式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特色是在教学改革探索中凝练而成的,内涵建设的发展必须在实践教学改革中不断积淀。国家对示范性高职院校

的建设有专项资金的扶持,示范点是通过专家团的几番评估而确定的。很多示范性高职院校都建设了新校区,购置了新的教学设备,招聘了不少双师型教师,这都是办学特色必须的硬件。而反映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教学改革力度是凸现实践性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是否显著。实践性和实效性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优势。实践是实际岗位上的实践,不是课内实训,教案的编写,课件的制作是通过较长期的顶岗实习后编写的,是团队的成果。目前示范性高职院校学生的实习与实训教学课时根本达不到高职院校所规定的50%的要求,有相当一部分实践课停留在教学计划中根本无法实现。实训基地的牌匾挂得到处给人看,有些实训基地就是把学生当做企业廉价或者免费的劳动力。[2]

4 校企合作对示范性高职院校特色建设的重要性

4.1 改革实习教学,实行“预分配制度” 职业教育,技能为先。用人单位往往以实习影响学生安全,妨碍企业正常工作为由抵触或变相应付学生实习,结果是实习变成打杂或基本流于形式,学校有义务为学生指一条方向,搭建一个与企业充分接触的平台为他们的职业规划起到指导和修正的作用。这样的现状主要是校企合作的方式有问题,工作没有深入下去。还有就是有些高职院校没有专门负责校企合作事宜的内设机构来统筹安排。学校和企业签订的“预分配制度”协议就是企业把实习学生当做企业的准工人对待,协议规定学生毕业后企业必须优先录用实习学生补充到企业一线,或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备来管理。这样做意味着企业对新员工不需要培训直接上岗,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约了培训成本,学生也找到了就业单位。

4.2 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学校要谋求更大的发展,必须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企业的资金支持,在不断完善内部实训设施的同时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反映了双方共同的意愿,谋求共同的发展,实现双赢。一是企业要见效。实训基地作为学生实习的场所,同样也为企业培养技术工人和后续人才储备;以企业的名义申请职业鉴定资格,以企业为载体,以教学为手段,签订实训基地建设的协议,共同管理,把实训基地变成对内实训和培训,对外创收的职业培训中心。二是学校要受益。这一举措解决了学校因资金不足无法独立建设实训基地的问题,避免了实训基地没有企业参与而“纸上谈兵“的尴尬,充分的发挥了企业的优势;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生产第一线的工作环境,体验严格的工作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工作的艰辛、团队合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了解具体工作岗位的技术要求,提高职业能力,为上岗奠定了基础,实现了毕业与就业的接轨。[3][4]

4.3 建立一支企业和学校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校企合作的重要手段。企业的技术能手或专家定期到学校任教,或者就某一实训项目举办专题讲座。教学或讲座的内容由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讨论商定,目的就是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包括前期的市场调研、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等必须有企业专家的参与和论证,并将讨论的结果提交学校和企业共同设立的教学咨询委员会的批准方可实施。教学讲义和实训指导书由专业教师组织企业实训指导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编写,在教学活动中由企业和教师共同参与授课。加强校企互访、联合举办文体比赛、技术比武,密切校企合作关系,促进教、学、用相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

5 结束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