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离别的诗词】苏轼兄弟离别的古诗

合集下载

苏轼兄弟离别的古诗

苏轼兄弟离别的古诗

苏轼兄弟离别的古诗苏轼兄弟离别的古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

下面小编带来的是苏轼兄弟离别的古诗,希望对你有帮助。

水调歌头宋代: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 / 唯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向一作:偏向)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注释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兄弟离别诗句苏轼

兄弟离别诗句苏轼

兄弟离别诗句苏轼苏轼关于兄弟的诗句宋代苏轼写给弟弟的诗有:1、《满江红·怀子由作》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

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生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

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占黄色。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译文:清澈的颍水向东流去,望着江面行船远去,船帆若隐若现,心中愁苦。

为官四处奔走,走过千山万水,经历风波险恶。

我辜负了当年与你对床夜语,早退隐居的约定。

这一生聚少离多,白发徒生。

在黄河畔饮酒,想起往日情由,无限感慨。

虽然分离多年,旧事却恍如昨日般清晰。

经历了多年磨难心酸,终于快有归去的喜信了。

到那时,和你在这残春出游池上,看落花如雪。

2、《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一》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译文:身逢盛世,身为微臣的自己却愚蠢地自蹈死地。

中年殒命,算是提前偿还了前生的孽债,但是一家老少十多口人,从此就要拖累弟弟来抚养了。

一死何足道哉,到处的青山都可以埋葬骨骸,只是当年与弟弟相约夜雨对床的盟誓再也无法实现,此后夜雨潇潇的时刻,子由只能独自伤心了。

但愿与子由世世代代都做兄弟,把未了的因缘付诸来生!3、《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其一》岐阳九月天微雪,已作萧条岁暮心。

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

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

近买貂裘堪出塞,忽思乘传问西琛。

译文:凤翔九月里就降下小雪,老天爷已作出岁暮萧条的光景。

短短的白昼吹送来阵阵寒气,急促的捣衣声更令人触景伤情,做着闲官无事可管,只觉得屋宇深沉静。

别后慰我愁肠唯有多饮酒,秋来发簪上已增添白发,最近买了一件貂皮袍子,穿上它真可以再战到边境,忽而又想乘着车马出使,问一问西夏为什么不把珍宝奉敬。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东坡的送别诗词

苏东坡的送别诗词

苏东坡的送别诗词临江仙·送钱穆父宋代: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这首词是公元1091年,苏东坡第二次任职杭州知府时,送别自绍兴北上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而作。

这首词中苏东坡一改以往离别诗词缠绵伤感的格调,以一种平和、说理的叙述手法,写出了苏东坡对老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动人心弦!上片:“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改火”,在这里指年的更替。

三改火就是三年。

东坡先生以回忆往昔二人的相遇起笔,如今再次相逢已是三年之后了,这三年中友人钱穆父的足迹遍布全国多地,也经历了人世间的破折变故,却在今日相见还是那么的意气风发,笑如春风般的暖人。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这一句苏东坡写出了二人心如井底水一般的沉静,又如秋竹一般挺拔的高风气节。

表达出了友人钱穆父虽然也和自己一样经历了太多的世俗破折,却依旧保持着高风亮节,与上一句的“依然一笑作春温”相呼应:这相逢的一笑,纵然二人不说一言一语,也可以胜却人间无处了吧!下片:“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此时月光如水,几片云彩朦朦胧胧地遮掩着月光,而你即将扬起孤帆远行,这离别的惆怅萦绕在我的心上,酒桌前陪酒的歌女也用不着太过凄婉了。

与友人的离别虽然也让词人生有惆怅之意,但很快东坡先生便将惆怅转为旷达,更是劝说歌妓不要太过伤感!本来是东坡与友人的离别,他却劝说起了歌妓,看得出东坡的乐观和豁达真是无处不在啊!谁说离别非要如此的伤感的?他苏东坡就不是!他可以如此的平和和洒脱,他就是这么的与众不同!“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最后这一句可以说是千古名句了,人人皆知。

这一句的大意就是:人生的旅程本来就是艰难、曲折的,而你我都是这路上的匆匆路人而已!这句话之所以能成为千古佳作,也在于其中蕴藏的深刻道理:人生自古有离别,这聚聚散散,乃千古定论,这是人之常情的事,你我都是人间的匆匆过客,用不着为这个哀愁,应该看淡一点,顺其自然吧!。

苏轼与弟弟第一次分别的诗

苏轼与弟弟第一次分别的诗

苏轼与弟弟苏辙第一次分别时,苏轼写了一首送别诗,题目为《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诗中写道:“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陇隔,惟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裳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苏轼与苏辙的手足情深一直贯穿其生命的始终,对弟弟的挂念无一不流露在其生前记录的诗文里。

关于苏轼离别的古诗词

关于苏轼离别的古诗词

苏轼离别的古诗词
关于苏轼离别的古诗词
《阳关曲·中秋月》
宋代: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留别妻》
两汉:苏武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江神子·恨别》
宋代:苏轼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代: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苏轼苏辙的兄弟之情的诗词

苏轼苏辙的兄弟之情的诗词

苏轼苏辙的兄弟之情的诗词苏轼苏辙的兄弟之情的诗词苏轼苏辙的兄弟之间感情非常的深厚,而两人也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苏轼与苏辙的兄弟之情的诗词,欢迎阅读!苏轼苏辙的兄弟之情的诗词满江红·怀子由作清颍东流,愁来送征鸿去翮。

情乱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队长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雕花发。

一尊酒,黄河侧。

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沾黄色。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赏析:【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开头三句写作者望着清澈的颖水东去,触景生情,【愁目断、孤帆明灭】一个“愁”字统领了全词,为后句“恨此生”做了伏笔。

眼里的孤独的小船时隐时现写明了浪涛的艰险,进而作者联想到了自己仕途中的坎坷深有感触【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宦游处”宦途中的风险正如“青山白浪,万重千叠”起起伏伏,升迁贬谪。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当时两人睡在一个屋里,同时在夜间听着夜里下着雨,淅淅沥沥的雨声如萧瑟声。

兴致勃勃的高谈阔论,手足情是何等的亲切,回忆起当年和其弟子由,当年兄弟俩风华正茂时的雄心壮志、远大抱负,而今却是壮志未酬【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显示了作者对弟弟苏辙的思念。

“恨”是“愁”字的派生,“愁”深自然会对某些事的.感慨而生“恨”,作者恨的是“恨此生、长向别离中”和子由阔别,自己风华正茂的大好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日月催人老,在不知不觉中华发增添了白发。

【一尊酒,黄河侧】借酒消愁,心绪万千,就犹如浪涛滚滚的黄河之水,波涛此起彼伏,难以平静,浮想联翩,自然而然的想起了过去兄弟俩聚在一起的欢乐。

那就是【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这四句正是作者当时的心里感想的写照。

现在回想起过去的许许多多往事,犹如就像昨天发生的事。

【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一个“馀”表明了对子由的想念和自己心里感慨的泪水流了许多,那时兄弟俩谈笑风生眉间显现的喜气,而今化作“添黄色”愁上眉间。

苏轼写给苏辙的诀别诗

苏轼写给苏辙的诀别诗

苏轼写给苏辙的诀别诗
苏轼在狱中给苏辙写了两首诀别诗。

《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
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
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
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
更结来生未了因。

[译文]君王的光辉如春光润泽万物,而我因为愚昧不明事理而犯下过错。

还没过完一生就要先偿还前债,自知必死,可是一家十口,还是要连累弟弟去照顾。

人死之后,随便找一个青山就可以埋葬尸骨,但是留下弟弟一人,在每次夜雨之时,黯然神伤。

只能寄希望于来世,二人继续做一对好兄弟。

《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二》
柏台霜气夜凄凄,
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
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
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
桐乡知葬浙江西。

【译文】寒霜之气让御史台狱的夜晚更加凄楚寒凉,风吹动了檐角上的铃铎发出阵阵声响,月亮渐渐向天边下落。

梦里向往云山的那颗心像鹿一样奔跑,可现实里的自己就像将被扔进锅里煮的鸡。

眼前浮现出我的孩子们的面容,身后只有草蓑,我这样贫穷愧对跟自己受苦多年的妻子了。

我死后埋葬在哪里呢?汉代的朱邑曾在桐乡为吏,因深受百姓爱戴,被葬在桐乡,我也希望自己能葬在浙西一带。

子由是苏轼弟弟苏辙的字,这两首诗均是写给家人的“诀别书”。

“心似鹿”、“命如鸡”、“愧老妻”等词,无一不说明此时的苏轼已然相信自己命不久矣。

是对死亡的感慨亦是对此生的叹惋,情真意切,涕泪连连。

《水调歌头》全诗

《水调歌头》全诗

《水调歌头》全诗【诗词原文】《水调歌头》北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精华赏析】关于苏轼这首词的主题,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抒发中秋感慨,表达中秋祝愿,这首词也成为了中秋诗词经典中的经典。

第二,就是表达兄弟之间的手足亲情。

这首《水调歌头》中秋词作于熙宁九年(1076)八月十五日,这一年,苏轼正在密州知州任上。

中秋佳节的晚上,苏轼挥笔写下了吟咏中秋的千古名作。

在这首词前面还加了一行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子由,就是弟弟苏辙的字。

苏轼在这首词的序言中说“作此篇,兼怀子由”,明确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和关切之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词一开篇就颇具苏东坡式的豪迈。

中秋是一年中明月最美好的时光,岂可轻易辜负!苏轼劈头一问,其实已蕴含着对自然天道的质疑: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照耀着宇宙天地的呢?没有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苏轼不善饮酒,可是面对着宇宙的玄妙,他也忍不住对酒当歌,把酒问月:他仰望着自古以来就高悬夜空的明月,穿越时空隧道与古人思接千载。

世间人事在发生着沧桑巨变,可是永恒不变的明月却依然充满睿智地凝望着人间的陵谷变迁。

既然是“把酒问青天”,接下来笔锋自然一转来到了天上:“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人间已经沧海桑田,那么天上现在是何年何月何日了呢?“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是整首词当中最有“仙气”的几句。

随着苏轼的情绪抒发,我们仿佛能够看到高台上翩翩玉立的苏轼,宽袍长袖随着秋风轻轻扬起,好像是一位随时都能御风而行的神仙真人。

苏轼在词中所写到“天上宫阙”其实象征着另外一种生活方式,那就是远离人间俗世,归隐田园山林的悠然。

在他的词中,“天上”和“人间”实际是代表着出世和入世的矛盾纠结。

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的诗句

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的诗句

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的诗句
《送子由使契丹》:“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
这是兄弟远离的惜别之情。

没有眼泪,却泪流在心、处处牵挂。

《召还至都门先寄子由》:“远来无物可相赠,一味丰年说淮颍。

“元祐七年(1092年)八月,苏轼从扬州召还。

苏辙奉召出迎,苏轼先寄此诗给弟弟。

这么远来都没有礼物相赠,只能一味地说淮颍的丰收。

这是兄弟团聚的相惜之情。

没有客套,却满是真情、满怀关心。

《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其尚在藤也旦夕当追及作此诗示之》:“莫嫌琼雷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

“宋哲宗绍圣四年四月,苏轼再次被贬为琼州(今海南海口),苏辙被贬谪雷州。

被贬的两兄弟,却有了淡然,不在乎琼州和雷州隔着云海遥遥相望。

这是兄弟豁达的勉励之情。

两颗受伤的心,在相互扶持和劝慰中治愈。

苏轼去儋州与亲人诀别诗

苏轼去儋州与亲人诀别诗

苏轼去儋州与亲人诀别诗一、《别海南黎民表》
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

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二、《纵笔》
白头萧散满霜风,
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
道人轻打五更钟。

三、《移廉州由澄迈渡海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溶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四、《椰子冠》
天教日饮俗全丝,美酒生林不待仪。

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将空壳付冠师。

规模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

更著短檐高屋帽,东坡何事不违时。

五、《出游纪游诗》
半醒半醉问借黎,竹刺藤捎号号迷。

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苏轼对兄弟分离的美好祝愿的诗句

苏轼对兄弟分离的美好祝愿的诗句

苏轼对兄弟分离的美好祝愿的诗句苏轼对兄弟分离的美好祝愿
“兄弟分离的美好祝愿”,这句话来自于苏轼的诗作《送元二使安西》,当时
安西元二被任命为道路使,前往甘肃朝觐,他的哥哥也有兴趣前往,但却有一身工作耽误,最后只能分道扬镳。

两兄弟的离别有沧桑的哀愁,苏轼也怀着深深的忧伤抒发出困惑,在笔下对朋友祝福,以“如此令人泪目”结束情感。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苏轼以自身的思想来把握分离和离别,得出的结论是将经年的情感融入长远的祝愿之中。

友情比亲情更加持久,也更加真挚,他以此作为离别的美好祝愿:“时日换成年月,人间岁月长,贤良若相聚便更相思,未散终有会又相逢”。

“时日换成年月”,这句话深刻诠释了时间的逝去,也表达出苏轼对两兄弟未
来不短的祝愿,相望能够把友谊在长安延续下去,始终一致,即使远在万里之外也能有情有义,留下一份深深的相思。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苏轼此语蕴意深远,把此次分离讽刺
地看作是“天”的福份,将话语中的沧桑情感写入祝愿之中,把人间的情深义重绑在两兄弟的心中,以久远的祝福,激发无尽友情。

苏轼为了哺育友谊、追求真挚,以此文思想的的祝愿赠予朋友,折射了一个哲思的灵魂,也代表了一种强烈的表达能力。

苏轼的这句话以它特有的诗意,以柔丝牵软和深情款款,感动着我们今天。


起冰冷的铁柱,它可以把我们温暖地搂入大拥中,它同样怀着一种庆祝的情绪,克服地域距离,舍却冷冰冰欲续却无从追随,只送有一份美好的祝愿。

苏轼写的送别诗

苏轼写的送别诗

苏轼写的送别诗苏轼写的送别诗苏轼是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如下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苏轼写的送别诗,欢迎阅读!《临江仙送钱穆父》年代: 宋作者: 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尊前通:樽)赏析这首词是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诗人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

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

元祐初年,诗人苏轼在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

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

岁月如流,此次在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

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

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

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借用白居易《赠元稹》诗句来说,即“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作者认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样,是由于在朝好议论政事,为言官所攻。

以上数句,先从时间着笔,回忆前番离别,再就空间落墨,概述仕宦生涯,接下来抒发作者对仕宦失意、久处逆境所持的达观态度,并用对偶连喻的句式,通过对友人纯一道心、保持名节的赞颂,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坚贞的操守。

词的上片既是对友人辅君治国、坚持操守的安慰和支持,也是词人半生经历、松柏节操的自我写照,是词人的自勉自励,寓有强烈的身世之感。

明写主,暗寓客;以主慰客,客与主同,表现出作者与友人肝胆相照,志同道合。

词的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送别友人。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一句,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渲染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

苏轼 离别 诗词

苏轼 离别 诗词

苏轼离别诗词苏轼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感和思想深度。

离别是苏轼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他留下了许多关于离别的经典之作。

下面是苏轼关于离别的代表性诗词: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思念逝去的亲人的心情,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痛苦。

诗人不仅描绘了思念的深情,还通过“夜来幽梦”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令人感叹。

2.《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诗中,苏轼通过“明月几时有”引出了离别的意境,表达了对远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和祝福。

诗人把月作为思念的象征,寄托了诗人的深情和祝愿。

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留。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这是一首离别诗,抒发了诗人在离别中的思念和感慨。

诗人把“莫听穿林打叶声”作为思念的信号,通过“山头斜照”等描写表现出离别时的感觉,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思考。

这些诗词充分表现了苏轼对于离别的深刻理解和深情的表达,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苏轼送别诗词

苏轼送别诗词

苏轼送别诗词苏轼送别诗词有:1.《临江仙·送王缄》宋朝·苏轼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

凭将清泪洒江阳。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殷勤且更尽离觞。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2.《临江仙·送钱穆父》宋朝·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3.《西江月·送别》宋朝·苏轼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

旧官何物与新官。

只有湖山公案。

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

使君才气卷波澜。

与把新诗判断。

4.《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宋朝·苏轼三年枕上吴中路。

遣黄耳、随君去。

若到松江呼小渡。

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

常记高人右丞句。

作个归期天已许。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5.《送子由使契丹》宋朝·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6.《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宋朝·苏轼门外东风雪洒裾。

山头回首望三吴。

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

时平不用鲁连书。

7.《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宋朝·苏轼簌簌无风花自堕。

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

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人转舵。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8.《昭君怨·送别》宋朝·苏轼谁作桓伊三弄。

惊破绿窗幽梦。

新月与愁烟。

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

明日落花飞絮。

飞絮送行舟。

水东流。

9.《鹊桥仙·七夕》宋朝·苏轼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苏轼离别的诗句有哪些

苏轼离别的诗句有哪些

苏轼离别的诗句有哪些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下面我们来看看苏轼离别的诗句有哪些,欢迎阅读借鉴。

(一)临*仙·送钱穆父宋代: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二)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宋代:苏轼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

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

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三)和董传留别宋代: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四)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宋代: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五)南乡子·送述古宋代:苏轼回首乱山横。

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

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

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

秋雨晴时泪不晴。

第2篇:苏轼的诗有哪些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苏轼的诗词,欢迎大家阅读!1、《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惠崇春*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3、《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念奴娇·赤壁怀古》大*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怀念弟弟的诗句

苏轼怀念弟弟的诗句

苏轼怀念弟弟的诗句
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却时时刻刻在想,弟弟现在何处呀!”就像我在思念远方亲人时那种抓心挠肺的感觉,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也是这般浓烈啊!
2.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让我想起我和弟弟分别的那些年,真的好难熬啊!”苏轼对亡妻是如此深情难忘,对弟弟的感情又何尝不是呢,让人好生感动呐!
3.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唉,这么美的景色要是能和弟弟一起欣赏该多好呀!”这不就像是我们看到美好事物时,第一个就想和亲近的人分享的心情吗,苏轼肯定也想弟弟在身边呀!
4.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可不管怎么看,我心里最想看到的还是弟弟啊!”就如同我们无论处于什么境遇,心底最期盼的那个人呀,苏轼对弟弟的渴望溢于言表呢!
5.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般美景若能与弟弟共赏,那该有多棒呀!”就像我们总希望能和最亲近的人一起体验美好,苏轼对弟弟的思念就是如此啊!
6.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对弟弟的思念不也是这样吗,深陷其中呀!”这多像我们对亲人的那种难以自拔的牵挂呀,苏轼对弟弟的感情可真深呐!
我觉得苏轼对弟弟的这份思念之情真的太让人感动了,通过这些诗句,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他内心的那种煎熬和期盼,亲情的力量真是伟大啊!。

苏轼关于离别的诗词

苏轼关于离别的诗词

苏轼关于离别的诗词
苏轼关于离别的诗词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江城子别徐州》
苏轼
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如许?
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苏轼
门外东风雪洒裾。

山头回首望三吴。

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
先生元是古之儒。

时平不用鲁连书。

《送别》
苏轼
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衰翁送客水边行,沙衬马蹄乌帽点。

昂头问客几时归,客道秋风落叶飞。

系马绿杨开口笑,傍山依约见斜晖。

书苏公送行诸诗

书苏公送行诸诗

书苏公送行诸诗
书苏公送行诸诗是指送别苏轼的诗歌。

苏轼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他生前曾两度南下赴任,每次离别都会引发人们的送别情绪。

下面是几首关于苏轼送行的诗歌:
《送苏轼》
清露秋水初平,离心秋月正明。

浅碧浅碧,何处秋风起?
《送苏轼入蜀》
空山松子悠悠,遥望苏轼入蜀。

草桥空传声,滟滪秋波绿。

菊花台上送行,宿鸟树外啼。

《送苏轼出师》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以上就是几首关于苏轼送行的诗歌,这些诗歌均表达了送别时的悲秋情绪,也表现了苏轼的艰辛和潦倒。

苏轼最经典的一首送别词,一开篇就惊艳了世人,令人千古称奇

苏轼最经典的一首送别词,一开篇就惊艳了世人,令人千古称奇

苏轼最经典的一首送别词,一开篇就惊艳了世人,令人千古称奇多情自古伤离别,苏轼在熙宁七年,写了很多首词,来表达与友人的离别情意,真个是送者情殷殷,行者意离离。

他先送梅庭老,再送柳子瑾,又送陈述古,还送杨元素,而这一次他送别江宽,又是怎样的情怀呢?我们下面就来看下吧。

钱塘江送台守江郎中送客归来灯火尽。

西楼淡月凉生晕。

明日潮来无定准。

潮来稳。

舟横渡口重城近。

江水似知孤客恨。

南风为解佳人愠。

莫学时流轻久困。

频寄问。

钱塘江上须忠信。

江宽是他的朋友,要去台州上任,路经杭州时,看望苏轼,苏轼很是感动,离别时填词一首,就是这首《渔家傲》杭州西湖送客归来灯火尽古人重别离,因为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于是便有了太多的送别诗。

李白说,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王维说,渭城朝雨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高适说,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柳永也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我们发现太多的送别,都是先描写离别的场景,而这首词却一反常态,从送客归来的感受写起,说明苏轼与朋友感情之深,心情久久难以平复,还在挂念着朋友,写法之独特,令人称奇。

就这样,苏轼回来,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仰望苍穹,看到西楼淡月凉生晕西楼,是苏轼的住所。

李煜写过,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这时候,苏轼在楼上看窗外,月光惨淡,还生出了一圈月晕。

苏轼这里感觉到孤独凄冷,他在这里移情于物,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天空还是那个天空,可是苏轼不是昨天的苏轼,于是月光也因苏轼的心情而改变,仿佛不那么明亮,惨淡无光,感觉倍添了些凉意,因此生晕。

苏轼在这里的写法是如此的高超,以至于有人评价说,这里晕是视觉,凉是感觉,而“生晕”是一种幻觉,这就是通感的写法,又是三种意象叠加,于是生成了一咱凄凉和孤独的意境,强化了苏轼悲凉的心绪。

接下来,苏轼看到了月晕,不由想到了明天的天气,该不会明天有风吧,明天的潮水又会怎么样呢?其实这是自然而然的,王褒曾经说过,天寒光转白,风之晕欲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离别的诗词】苏轼兄弟离别的古诗【--中秋节祝福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

下面带来的是苏轼兄弟离别的古诗,希望对你有帮助。

水调歌头宋代: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向一作:偏向)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注释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12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13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14但:只。

15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共:一起欣赏。

婵娟:指月赏析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明显是苏轼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

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

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

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

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

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

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

“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

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

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

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

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与理想。

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

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

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

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

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礴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

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

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

苏轼此词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

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

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状态,故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

李白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那种因失意怅惘的郁勃意绪,也是鼻息可闻的。

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

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

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

“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其实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

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乍看之下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

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

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

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

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

“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祐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

’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

”“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

临行,叶叫他穿皮衣。

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

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

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

飞天入月,为什么说是归去呢?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

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

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词互相印证。

苏轼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

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苏轼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

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

苏轼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

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苏轼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

这一转折,写出苏轼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

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苏轼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苏轼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

“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

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

“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

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

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

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

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

“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

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

“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

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苏轼便无理地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

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苏轼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

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

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苏轼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

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

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

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