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单病种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标准范例)
2010年住院儿科中医优势单病种分析
2010年住院儿科中医优势单病种分析、总结与评估
①在诊疗方案中,准确行中医辨证论治,较前增加了疗效。
②平均住院日较以前下降,由于药品价格较高,平均住院日下降,但平均总费用及日均费用较上年有所上升。
③临床证型仍以风热闭肺、风寒闭肺型为主且治疗效果好。
分析、总结与评估:
①在诊疗方案中,中医辨证论治除了中药内服外,适当配合中医推拿,敷贴散贴肚脐等治疗,增加了疗效。
②平均住院日较2009年稍下降,费用与上年相差不大。
③临床证型以湿热证为主且治疗效果好。
单病种总结分析(范本)
单病种总结分析单病种总结分析篇一:201X年单病种质量控制总结岳池县人民医院 201X年单病种质量控制实施情况总结为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加强医院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根据卫生部、省卫生厅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的要求我院制定了《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各科室根据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现将201X年我院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总结果如下:一、纳入单病种控制情况1、急性心肌梗死(内一科) 17例2、心力衰竭(内一科)0例3、脑梗死(内一科) 29例4、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成人)(内二科) 56例5、髋关节置换术(骨科) 63例6、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儿童)(儿科) 65 例 7、围手术期预防感染 1074例二、每季度质量控制情况【内一科】急性心肌梗死17例(一)病人到达医院后立即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除外);(二)病人到达医院后立即实施床旁左心室功能评价2例;(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 MI),溶栓和PCI治疗我院均无条件未实施。
(四)病人到达医院后心动过缓立即使用β-受体阻滞剂15例(有禁忌者除外);(五)住院期间使用、ACE I/ARB、他汀类药物15例;(六)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ACEI/A RB、他汀类药物17例;(七)病人接受血脂评价与管理:饮食控制、检验、调脂和危险因素控制17例;(八)患者接受医生和护士提供的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17例;(九)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合理(9天)(724 9.78元);(十)患者对服务评价均为满意。
心力衰竭0例脑梗死29例(一)病人到达医院后立即实施神经功能缺失评估及CT等检查29例;(二)病人到达医院后立即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29例;(三)病人到达医院后立即实施吞咽困难评价29例;(四)病人到达医院后立即实施血脂评价与使用他汀类药物7例;(五)住院期间接受血管功能评价;(六)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29例;(七)病人接受血脂评价与管理:饮食控制、检验、调脂和危险因素控制;(八)患者接受医生和护士提供的脑梗死的健康教育;(九)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合理(15天);(十)患者对服务评价均为满意。
中医诊病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品质的追求,中医诊病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报告旨在总结过去一年中医诊病工作中的经验与不足,为今后中医诊疗工作提供借鉴。
二、工作回顾1. 诊疗范围过去一年,本诊所共接待患者XX人次,其中门诊XX人次,住院XX人次。
诊疗范围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等多个领域,患者年龄分布广泛,最小患者为XX岁,最大患者为XX岁。
2. 诊疗方法(1)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病情,结合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2)中药治疗:运用中药汤剂、丸剂、散剂等,针对不同病症进行调理。
(3)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针对患者病情,合理运用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4)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中医养生、保健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
3. 工作亮点(1)提高诊疗水平:通过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培训,不断提升中医诊疗水平。
(2)加强医患沟通:注重医患沟通,了解患者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
(3)推广中医文化:积极开展中医养生、保健等活动,传播中医文化。
(4)加强团队合作:加强医护团队协作,提高诊疗效率。
三、存在问题1. 人才队伍建设不足:中医诊疗人才匮乏,制约了中医诊疗水平的发展。
2. 诊疗设备落后:部分诊疗设备老化,影响诊疗效果。
3. 中医文化传承不足:中医文化传承面临断层,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传承。
4. 患者对中医认知度不高:部分患者对中医诊疗方法缺乏了解,影响中医诊疗效果。
四、改进措施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培养等方式,壮大中医诊疗人才队伍。
2. 更新诊疗设备:加大投入,更新诊疗设备,提高诊疗水平。
3. 加强中医文化传承:开展中医文化宣传活动,提高中医文化认知度。
4. 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加强医患沟通,了解患者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
5. 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培训,学习先进诊疗技术。
单病种总结分析
单病种总结分析相关热词搜索:急诊重点病种质量分析单病种质量管理单病种质量持续改进剖宫产单病种质量分析篇一:2012年单病种质量控制总结岳池县人民医院2012年单病种质量控制实施情况总结为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加强医院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根据卫生部、省卫生厅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的要求我院制定了《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各科室根据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现将2012年我院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总结果如下:一、纳入单病种控制情况1、急性心肌梗死(内一科) 17例2、心力衰竭(内一科) 0例3、脑梗死(内一科) 29 例4、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成人)(内二科) 56例5、髋关节置换术(骨科) 63例6、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儿童)(儿科) 65 例7、围手术期预防感染 1074例二、每季度质量控制情况【内一科】急性心肌梗死17例(一)病人到达医院后立即使用阿司匹林 (有禁忌者除外);(二)病人到达医院后立即实施床旁左心室功能评价2例;(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溶栓和PCI治疗我院均无条件未实施。
(四)病人到达医院后心动过缓立即使用β-受体阻滞剂15例(有禁忌者除外);(五)住院期间使用、ACEI/ARB、他汀类药物15例;(六)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ACEI/ARB、他汀类药物17例;(七)病人接受血脂评价与管理:饮食控制、检验、调脂和危险因素控制17例;(八)患者接受医生和护士提供的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17例;(九)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合理(9天)(7249.78元);(十)患者对服务评价均为满意。
心力衰竭0例脑梗死29例(一)病人到达医院后立即实施神经功能缺失评估及CT等检查29例;(二)病人到达医院后立即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29例;(三)病人到达医院后立即实施吞咽困难评价29例;(四)病人到达医院后立即实施血脂评价与使用他汀类药物7例;(五)住院期间接受血管功能评价;(六)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29例;(七)病人接受血脂评价与管理:饮食控制、检验、调脂和危险因素控制;(八)患者接受医生和护士提供的脑梗死的健康教育;(九)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合理(15天);(十)患者对服务评价均为满意。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怎么写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怎么写引言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对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系统研究。
而病案是中医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文献载体,记录了患者的病情、病历、诊断和治疗情况等信息。
病案分析报告是基于对病案中各项信息的分析,在对比其他病例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出疾病的特点、规律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以中医病案分析报告为主题,将介绍六篇范文的写作方法和要点。
1. 病案分析报告之《某患者高血压病病案分析报告》病情介绍患者男性,65岁,主要症状为头晕、心悸、失眠等,已被确诊为高血压。
病因分析分析患者的病史,可能致使高血压的病因因素有多种,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当、肝郁化火等。
证型分析根据中医四诊方法,患者被判断为肝阳上亢、痰浊内盛的证型。
治疗体会采用中医调理法,包括针灸、中药治疗等,并结合调整生活方式,治疗过程中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2. 病案分析报告之《某患者冠心病病案分析报告》病情介绍患者女性,55岁,主要症状为胸闷、气短、胸痛等,已被确诊为冠心病。
病因分析分析患者的生活习惯,可能的病因因素有高脂血症、高血压、情绪波动等。
证型分析根据中医四诊方法,患者被判断为气滞血瘀、痰瘀互结的证型。
采用中药治疗为主,辅以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心脏负荷明显减轻。
3. 病案分析报告之《某患者糖尿病病案分析报告》病情介绍患者男性,40岁,主要症状为口渴、多尿、乏力等,已被确诊为糖尿病。
病因分析分析患者的生活习惯,可能的病因因素有饮食不当、情绪波动、遗传等。
证型分析根据中医四诊方法,患者被判断为气虚、脾肾阳虚的证型。
治疗体会采用中药调理为主,辅以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患者症状得到一定缓解。
4. 病案分析报告之《某患者慢性胃炎病案分析报告》病情介绍患者女性,30岁,主要症状为腹痛、恶心、纳差等,已被确诊为慢性胃炎。
病因分析分析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可能的病因因素有饮食不规律、情绪波动、久病不愈等。
中医临床疗效分析总结
中医临床疗效分析总结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所称赞和倚重。
中医注重整体观察和细致入微的辨证施治,以调理人体自身的内外平衡为目标。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疗效日益凸显,其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在治愈和改善许多疾病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中医药在调节人体平衡方面具有独到之处。
中医强调阴阳五行的平衡理论,认为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联,只有在这种关联中保持平衡,人体才能保持健康。
中药的疗效常常通过调理人体气血、阴阳等方面来达到。
例如,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促进机体的自愈能力;中药的方剂中,常常会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特点来进行个体化调配,通过中药材的天然药理作用,改善人体的内在环境,恢复平衡状态。
其次,中医强调的“治未病”思想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在中医看来,疾病的发生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在诸多不良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因此,中医注重预防和早期干预,提倡避免疾病的发生,充分调动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
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对于一些患有潜在疾病风险的人群,可以在疾病发展之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等方面进行干预,从而减轻甚至避免疾病的发生。
此外,中医注重治病的个体化和整体化。
在中医的辨证施治中,医生不仅要关注病人的症状,还要综合分析人的体质、环境等多种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因为同一种疾病在不同人身上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和病情,同样的治疗方法对于不同的人也会有差异。
因此,中医强调“因人而异”的治疗方法,使得疗效更加准确和有效。
最后,中医在慢性病治疗上也有独特优势。
慢性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健康问题之一,它们往往与多个因素相关,疗效比较困难。
中医注重辨证施治,能够调理人体的整体平衡,通过长期的治疗来改善慢性病的症状和病情。
例如,中医针灸和推拿疗法对于一些慢性疼痛病症有着良好的疗效,能够减轻患者疼痛并提升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中医临床疗效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病案一:慢性胃炎主诉患者李某,女性,45岁,主诉脘腹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三年。
现病史患者三年前开始出现脘腹不适感,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嗳气等症状,经常感觉胀气不顺,影响生活质量。
辨证分型中医辨证:脾虚湿困型。
治疗方案1.调整饮食:忌辛辣油腻食物,宜清淡易消化饮食。
2.中药调理:益气健脾、祛湿化痰。
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脘腹不适明显减轻,食欲有所增加,嗳气减少,大便规律。
病案二:失眠症主诉患者王某,男性,38岁,主诉失眠近半年,入睡困难、多梦、早醒,白天疲倦。
现病史患者近半年来每晚入睡困难,常多梦、早醒,导致白天疲倦无力,工作效率下降。
辨证分型中医辨证:心火亢盛型。
1.调整作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2.中药调理:清热安神、养心安神。
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入睡时间缩短,多梦减少,早醒明显改善,白天疲倦感明显减轻。
病案三:痛经主诉患者张某,女性,22岁,主诉经期腹痛伴腰腿酸痛、情绪波动,持续三年。
现病史患者经期腹痛伴腰腿酸痛、情绪波动三年,每次月经来潮前后1-2天出现上述症状。
辨证分型中医辨证:气血虚弱型。
治疗方案1.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2.中药调理:补气养血、理气止痛。
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经期腹痛明显减轻,腰腿酸痛症状改善,情绪波动减轻。
病案四:慢性咳嗽主诉患者刘某,女性,60岁,主诉反复慢性咳嗽伴痰,咳嗽持续两年。
现病史患者两年前开始出现咳嗽伴有痰,经常感觉喉部有异物阻塞,痰液为白色粘稠。
中医辨证:肺热痰壅型。
治疗方案1.忌烟酒刺激:避免吸烟、饮酒等刺激性食物。
2.中药调理: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咳嗽明显减轻,痰液变少,喉部异物感减轻。
病案五:一侧头痛主诉患者陈某,男性,50岁,主诉右侧头痛伴眩晕,持续三个月。
现病史患者三个月前开始出现右侧头痛,头痛部位固定在右侧头部,伴有眩晕、恶心。
年度单病种质量总结(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质量的日益提高,单病种质量管理在医疗机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我院在过去的一年中,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开展了单病种质量管理,现将年度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二、工作内容1. 制定单病种质量管理方案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针对不同病种的质量管理方案,明确了各病种的管理目标、质量标准和改进措施。
2. 建立单病种质量控制小组成立由院长、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各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单病种质量控制小组,负责协调、指导和监督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3. 加强单病种质量监测对纳入单病种管理的病种进行定期监测,包括病例数、住院天数、费用构成、治疗效果、病人满意度等指标,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反馈。
4. 开展单病种质量改进针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组织相关科室进行讨论、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跟踪改进效果。
5. 加强单病种培训与宣传定期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单病种管理的认识,强化质量意识。
同时,通过宣传栏、内部刊物等形式,普及单病种质量管理知识。
三、工作成效1. 病种质量得到提升通过单病种质量管理,我院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效果和病人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
例如,心血管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由去年的80%提升至今年的90%。
2. 医疗费用得到合理控制单病种质量管理有助于合理控制医疗费用,降低患者负担。
据统计,纳入单病种管理的病种,平均住院天数较去年同期缩短了5天,医疗费用下降了10%。
3. 医疗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单病种质量管理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效率。
例如,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通过优化诊疗流程,提高了床位使用率,降低了患者等待时间。
4. 医疗质量意识得到提高单病种质量管理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对医疗质量的重视程度,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医护人员对单病种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
2022年康复科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总结
2022年康复科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总结
2022年下,我科继续完善、推进中医单病种的管理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目前我科已有的单病种类型有脑卒中(包括后遗症)、面神经炎、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是卒中患者,参照我科就诊患者疾病类型,目前的单病种类型尚不完善;
2.目前的中医单病种中部分内容,特别是中医辨证仍需详细化,中药执行率可进一步提高;
3.科室部分成员在选择单病种类型时诊断不严谨,不能选择合适的病种进行诊疗管理,造成后期中西医诊断不符合、中医诊断与中医四诊不符合、中医诊断以中药方剂不符合等问题。
二、整改措施和意见:
1.根据我科目前患者的疾病类型,增补适当的中医单病种证型。
2.根据国家中药诊疗规范及临床疗效,完善单病种内容;
3.科室成员定期开展单病种管理培训,科级及院级质控加强对单病种的监督考核。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1.进一步增加科室单病种类型,增加如“神经根型颈椎病”病种;
2.进一步完善科室现有的单病种内容,特别是中医中药相关内容,根据临床疗效进行及时调整,提高中草药覆盖率;
3.进一步规范单病种临床诊疗过程工作,让本科室成员掌握单病种规范管理,突出单病种诊疗过程中的中医特色与优势。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怎么写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怎么写1. 引言中医病案分析报告是中医临床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病案的系统分析和总结,旨在提高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水平,为患者的康复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如何撰写中医病案分析报告,并给出六篇范文供参考。
2. 病案概述在每篇中医病案分析报告中,首先需要对病情进行概述。
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病史、体格检查结果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内容。
概述应该简明扼要,但又不能遗漏重要信息。
3. 病因分析接下来,对患者病因进行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强调辨证论治,因此病因分析至关重要。
可以从体质、心理因素、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同时,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和病史,深入分析病因的根源。
4. 辨证分析在中医病案分析报告中,准确的辨证是确立治疗方案的基础。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特点、舌脉表现以及病程变化等,对患者的辨证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辨证的准确性对于中医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
5. 治疗方案在中医病案分析报告中,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核心目标。
可以根据辨证分析的结果,结合中医经典理论和临床经验,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包括中药处方、针灸方案、饮食调理、生活方式指导等内容。
6. 治疗效果评价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对病情的观察和患者的主观感受,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等综合评价治疗效果。
对治疗方案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
范文一:头痛病例分析报告引言本文报道了一例中医头痛病案的分析过程,旨在为临床中医医师提供参考。
患者,女性,45岁,因头痛症状就诊。
头痛症状已持续3个月,每天持续数小时,伴有眩晕、呕吐等症状。
病因分析患者平日忧虑过甚,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导致肝郁气滞,气机不畅,导致头痛症状的发生。
辨证分析患者舌苔黄腻,脉弦细,边缘不整。
辨证为肝气郁滞,气机不舒。
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的辨证结果,采用柴胡疏肝汤加减的中药处方,结合颈部按摩和舒缓疏导的针灸疗法。
中医临床疗效分析总结
中医临床疗效分析总结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体系,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以下是对中医临床疗效的分析总结:首先,中医注重个体化治疗。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环境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式,使得中医能够更好地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
其次,中医注重治疗根本原因。
中医注重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失衡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中医认为疾病是由于人体内部的气血失调、阴阳失衡等导致的,因此,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调和气血,可以从根本上治疗疾病。
这种治疗方式与西医注重的治疗病症不同,更加注重了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再次,中医强调预防为主。
中医注重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状态,增强人体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内部失衡有关,因此,通过中医药的调理,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种预防为主的治疗理念,符合“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有效地降低了患者患病的风险。
最后,中医强调综合治疗。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不是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中医往往采取综合治疗的方式,包括中药、针灸、按摩、气功等多种治疗手段。
这种综合治疗方式,可以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来调理身体,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通过个体化治疗、治疗根本原因、预防为主以及综合治疗等手段,中医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中医的疗效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治疗一些疾病方面还需要与西医进行合理的结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中医在临床疗效上的积极表现,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式。
中医临床疗效分析总结
中医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引言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方法闻名于世。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在临床实践中的疗效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中医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中医的临床疗效分析1. 个体差异的影响中医重视辨证施治,即根据病人的整体情况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有所差异,因此同样的中医治疗方法可能在不同的人群中产生不同的疗效。
因此,中医的疗效也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
2. 综合治疗的效果中医治疗强调综合施治,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气功等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运用。
这些治疗方法相互配合,可以发挥协同效应,提高治疗效果。
因此,中医的综合治疗方法对于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较好。
3. 养生的作用中医强调养生的重要性,认为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调节饮食、运动、作息等生活方式,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患病风险。
因此,中医在疾病的预防和康复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4. 面向慢性病的优势中医在慢性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优势。
慢性病多为复杂的疾病,常常需要长期综合治疗。
中医注重辨证施治,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效果。
因此,中医在慢性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5. 适应症和禁忌症中医的疗效也受到适应症和禁忌症的限制。
适应症是指适合采用中医治疗的疾病,而禁忌症则是指不适合采用中医治疗的疾病。
正确地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能够提高中医的治疗效果,同时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结论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可以得出中医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并在某些方面显示出优势。
然而,由于中医的疗效受到个体差异、治疗方法选择和操作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疗效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在中医的临床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疗效的评估和研究,以提高中医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1.李明.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现状与挑战[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24(2): 203-206.2.郭建波. 中医疗效作为临床研究终点指标的应用方法及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 2015, 40(24): 4837-4841.3.刘红. 中医药的疗效评价方法[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 30(9): 2748-2751.。
单病种总结分析范文
一、背景近年来,我国医疗行业在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医疗费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为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降低医疗费用,我国医疗机构开始实施单病种管理。
本文以某医院为例,对单病种管理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二、单病种管理实施情况1. 单病种管理病种选择医院根据患者疾病谱、医疗资源、技术实力等因素,确定了以下10个单病种进行管理:(1)急性心肌梗死(2)心力衰竭(3)脑梗死(4)肺炎(5)髋、膝关节置换术(6)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糖尿病(8)高血压(9)恶性肿瘤(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1)平均住院天数(2)医疗费用构成(3)治疗效果(4)病人满意度3. 单病种质量控制情况(1)心血管科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病种,均按照诊疗规范进行救治,治疗成功率较高。
具体措施如下:① 病人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② 部分病人实施床旁左心室功能评价;③ 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④ 12例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⑤ 24例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⑥ 3例病人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受体阻滞剂;⑦ 5例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⑧ 5例病人出院后继续服药。
(2)神经内科脑梗死病种,严格按照诊疗规范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良好。
具体措施如下:① 病人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② 部分病人实施床旁脑功能评价;③ 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④ 3例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⑤ 5例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⑥ 2例病人出院后继续服药。
(3)呼吸消化内科肺炎病种,严格按照诊疗规范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良好。
具体措施如下:① 病人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抗生素;② 部分病人实施床旁呼吸功能评价;③ 4例到院30分钟内实施抗生素治疗;④ 5例到院90分钟内实施抗生素治疗;⑤ 2例病人出院后继续服药。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医生对单病种管理认知不足,执行力度不够;(2)部分病种质量控制指标未达到预期目标;(3)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部分病种诊疗能力不足。
年度优势病种中医药特色疗效分析总结及完善措施
年度优势病种中医药特色疗效分析总结及完善措施一、眩晕(高血压病):(一)中医分型论治:临证分为阴虚阳亢型、痰浊上蒙型、气血亏虚型、阴阳两虚型四型,分别予以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归脾汤、桂附地黄汤加减治疗。
四型中以阴虚阳亢型最为多见,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效果最好,总有效率达到90.5%。
而四型综合起来总有效率为80%左右。
(二)疗效评估1、能有效改善患者眩晕、头痛、头昏等主要症状,以及胸闷心悸、心烦少寐、耳鸣恶心、腰酸夜尿等兼症。
统计300例2005.1-2008.12眩晕的住院患者应用本方案中药辨证施治,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达84.1%。
2、能有效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
杞菊地黄口服液与苯那普利合用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100例,观察治疗后左室重量和左室重量指数分别为治疗前的74.5%和74.7%,消退率为25.5%和25.3%,明显优于单用苯那普利组。
3、有效降低晨峰血压。
临床观察120例规范西药治疗下晨间血压仍无法控制者,加用天麻钩藤饮化裁之中药,晨峰血压控制有效率达77%。
4、可以增强西药降压疗效,减少西药用量,减少费用,同时有效制约西药降压所致付反应,如减少了西药所致干咳、水肿、口干、纳差等不良反应。
(三)中医治疗难点分析1、疗效欠稳定,可能部分与辨证分型不够完善有关。
2、部分高血压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无症可辨,但从舌脉又难以把握准确。
大大影响这部分患者疗效。
3、中药煎煮不方便,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同时影响了疗效稳定性。
4、中医一直以来倡导“无病防病,即病防变”的思想,因此应该重视对高血压前期的中医药干预治疗。
而临床中对这部分患者重视不够,缺乏系统规范的中医诊疗方案,(四)应对措施1、开展临床症候群调查,进一步完善分型,优化诊疗方案。
2、开展血压与证型的相关性临床研究,以提高无症可辨患者辨证治疗的准确性。
3、优化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协定处方,制成免煎颗粒剂,并通过临床症候群调查研究,筛选出最常见证型1~2个,争取针对其协定处方做进一步研究,为申请院内自制制剂做准备。
肠痈(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肠痈(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肠痈(阑尾炎)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5月到2013年11月,单县中医院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7例,完成6例,平均住院日3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
及手术治疗,均辅以中药内服治疗方式,按照辩证应用中药综合治疗。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6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92.3%,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6例(100%),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6例(100%),红外光照射6例(100%)。
(二)应用情况分析肠痈主要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麦氏点压痛、反跳痛。
采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上中医综合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方案中的治疗措施在患者群中依从性好。
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口服中药汤剂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缓解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一)总体效果评价完成临床路径的6例患者中,症状改善6例(100%),体征改善6例(100%),理化指标改善6例(100%);临床痊愈5例(84%),好转1例(16%)。
临床痊愈及好转占病例总数的100.0%。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中医药在中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它通过调整人体内外环境,以整体观念治疗疾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在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药的结合中,一些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已经展现出重要的优势。
本报告将对这些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临床疗效总结分析。
一、冠心病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药在冠心病的诊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通过调整心脏功能、改善和保护心肌,减少冠状动脉痉挛等作用,有效缓解了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降低了心肌梗死的风险。
常用的中医诊疗方案包括针灸、中药调理和推拿按摩等,这些疗法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同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中医药对糖尿病的诊疗也展现出一定的优势。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胰岛功能,调节血糖水平等多种方式治疗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中医诊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饮食调理、针灸等,这些疗法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减轻并发症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慢性肾病慢性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功能障碍性疾病,中医药在慢性肾病的诊疗中也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整肾脏功能、改善肾小球滤过功能、调节体内水盐平衡等多种方式改善慢性肾病患者的症状,并延缓疾病的进展。
中医诊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针灸、中医经络疗法等,这些疗法能够改善患者的尿常规指标、肾功能指标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痛风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中医药对痛风的诊疗同样具有一定的优势。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整体内的湿气、寒热平衡,排除体内毒素,改善关节炎症等方式缓解痛风患者的关节疼痛,减少关节病变的发展。
常用的中医诊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饮食调理、外敷疗法等,这些疗法能够有效控制尿酸水平,减轻关节疼痛,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五、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中医药也在其诊疗中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
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疗效分析与总结
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疗效分析与总结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在现代医学发展的同时,中医作为一种独立的医学体系,也逐渐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和尊重。
中医临床疗效在一些特定的疾病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本文将结合具体的病例,对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总结。
主要包括:气虚症、湿疹、痛经、慢性疲劳综合征和神经衰弱等五种疾病。
一、气虚症气虚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气短、乏力、容易疲劳、精神不振等。
中医认为中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气虚会导致各种病理变化。
传统中医治疗气虚症主要是通过调理脾胃、益气养血,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病例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病例:患者女性,年龄45岁,主诉乏力、容易疲劳、嗜睡等。
中医诊断:脾胃气虚。
治疗方案:建议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藕粉等。
并配合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可以改善气虚症状。
同时,建议患者服用养气益气的中药,如脾胃气虚方剂。
疗效分析: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的乏力症状明显好转,精神状态改善,不再感到嗜睡。
体检发现,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等指标也有所提高。
说明中医治疗气虚症的效果确实显著。
二、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常见于婴儿和儿童,也会出现在成人身上。
湿疹的症状主要是皮肤红肿、瘙痒、起疱等。
中医认为湿疹多与内分泌失调、脾胃功能紊乱等有关。
中医采用内调外治的综合治疗方法,以祛湿热、清热解毒为主要治疗原则。
病例:患者男性,年龄7岁,于5个月前开始出现湿疹。
中医诊断:湿热郁降型湿疹。
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的体质特点,建议以清热利湿、养阴生津为主要治疗方向。
患者外用湿疹膏药,同时内服清热利湿的中药汤剂。
疗效分析:经过2个月的治疗,患者皮疹逐渐消退,不再瘙痒。
体检发现,患者的皮肤水分含量有所提高,皮肤的自然屏障功能也得到改善。
说明中医治疗湿疹的疗效较好。
三、痛经痛经是指月经期间或经前腹痛,伴有胸闷、乏力等症状。
中医单病种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标准范例)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一、基本情况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13年5月进入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临床路径的病历共15例,平均住院日16天。
主要治疗方法有:旋提手法、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及中成药、颈椎牵引、颈部理疗、颈背部痛点针刀减张疗法、配合必要的止痛和营养神经药物。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3年5月共进入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临床路径的病历15例,出路径15例。
1、旋提手法、辨证口服中药汤剂、颈部理疗者15例(应用率100%)。
这种情况说明上述治疗方法适应症较广泛,也是临床常用方法。
2、颈椎牵引者12例(应用率80%)。
此种治疗方法适用于颈椎椎间孔分离试验阴性者,分离试验阳性者应当禁用颈椎牵引。
椎间孔分离试验阳性者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因为神经根水肿造成椎间孔内组织粘连,行椎间孔分离试验时可能会出现粘连组织对神经根造成牵拉,使症状加重。
2、因为局部骨赘的挤压,行椎间孔分离试验时骨赘对神经根刺激或挤压加重。
3、针刀松解疗法5例(应用率33%),松解部位为颈背部压痛点,松解次数1~3次。
此疗法仅仅应用于压痛点表浅且有明显串痛体征者,比如颈部棘突部位、肩胛骨区域(肩胛骨内上角、冈上窝、冈下窝、肩胛骨的外侧缘)。
此疗法并没有贯穿整个疗程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性问题(2)、压痛点如果较深针刀刺入的深度很难掌握。
(3)、患者因为惧怕而不能使用。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一)总体评价1、临床控制:10例(66.7%)。
2、显效:5例(33.3%)。
3、有效:0例。
4、无效:0例。
从15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疗效可以证明中医诊疗方案中的治疗方法对缓解上肢疼痛、麻木及改善颈椎活动度疗效确切,中医诊疗方案中的中医疗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缓解期及恢复期可以进一步消除上肢疼痛及麻木症状,可以进一步改善颈椎活动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一、基本情况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13年5月进入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临床路径的病历共15例,平均住院日16天。
主要治疗方法有:旋提手法、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及中成药、颈椎牵引、颈部理疗、颈背部痛点针刀减张疗法、配合必要的止痛和营养神经药物。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3年5月共进入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临床路径的病历15例,出路径15例。
1、旋提手法、辨证口服中药汤剂、颈部理疗者15例(应用率100%)。
这种情况说明上述治疗方法适应症较广泛,也是临床常用方法。
2、颈椎牵引者12例(应用率80%)。
此种治疗方法适用于颈椎椎间孔分离试验阴性者,分离试验阳性者应当禁用颈椎牵引。
椎间孔分离试验阳性者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因为神经根水肿造成椎间孔内组织粘连,行椎间孔分离试验时可能会出现粘连组织对神经根造成牵拉,使症状加重。
2、因为局部骨赘的挤压,行椎间孔分离试验时骨赘对神经根刺激或挤压加重。
3、针刀松解疗法5例(应用率33%),松解部位为颈背部压痛点,松解次数1~3次。
此疗法仅仅应用于压痛点表浅且有明显串痛体征者,比如颈部棘突部位、肩胛骨区域(肩胛骨内上角、冈上窝、冈下窝、肩胛骨的外侧缘)。
此疗法并没有贯穿整个疗程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性问题(2)、压痛点如果较深针刀刺入的深度很难掌握。
(3)、患者因为惧怕而不能使用。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一)总体评价1、临床控制:10例(66.7%)。
2、显效:5例(33.3%)。
3、有效:0例。
4、无效:0例。
从15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疗效可以证明中医诊疗方案中的治疗方法对缓解上肢疼痛、麻木及改善颈椎活动度疗效确切,中医诊疗方案中的中医疗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缓解期及恢复期可以进一步消除上肢疼痛及麻木症状,可以进一步改善颈椎活动度。
以上分析可以证实中医诊疗方案中的中医治疗方法的应用,可以起到改善气血循环、调整颈椎关节和松解粘连的作用。
(二)疗效分析1、改善症状(1)减轻或消除颈项部及上肢疼痛患者王军,男,50岁,主因“颈肩背僵痛5月,加重伴左上肢放射痛3天”于2013-3-17入院(入径)。
患者颈肩背僵痛,左上肢麻痛,可放射至左前臂、左手食指和中指,呈持续性,仰头加重,低头减轻。
夜晚疼痛较甚,难以入睡,不能平躺。
入径后予以辨证口服颈椎2号方、电蜡疗等治疗,治疗6天时,患者疼痛有所减轻,但仍难以入睡,不能平躺。
继续上述治疗并予旋提手法治疗2次后,患者疼痛明显改善,夜间可间断入睡。
至出路径时(2013-4-7),患者颈部疼痛基本消失,可平卧。
(2)减轻或消除上肢麻木患者罗彤,男性,41岁,主因“颈肩背部僵痛6天,加重伴左上肢麻木2天”于2013-5-6入院(入径)。
入院时颈肩背部僵痛,以左侧为重,伴左上肢麻木,以左手食、中、环、小指麻木为著,麻木呈持续性,头后伸时明显。
入路径后予以颈部电蜡疗、颈部超声药物透入、颈部穴位贴敷疗法、旋提手法、口服颈椎2号方治疗,治疗4天时,患者环、小指麻木基本消失,食、中指麻木较前明显减轻。
继续上述治疗,患者食、中指麻木症状每日均有所改善。
至出路径时(2013-5-21),患者环、小指麻木消失,食、中指偶有麻木感。
2、改善体征减轻或消除颈椎活动度受限患者罗彤,男性,41岁,主因“颈肩背部僵痛6天,加重伴左上肢麻木2天”于2013-5-6入院。
入院时见颈肩背部僵痛,以左侧为重,伴左上肢麻木。
颈肌紧张,颈椎活动度:前屈10o,后伸5o,左侧屈20o,右侧屈10o,左旋转60o,右旋转30o。
入路径后予以颈部超声药物透入、穴位贴敷疗法、旋提手法、口服颈椎2号方治疗,患者颈肩背部僵痛及颈椎活动度逐日改善。
治疗10天时,查颈椎活动度:屈曲30o,后伸25o,左侧屈30o,右侧屈30o,左旋转60o,右旋转30o。
继续予以上述治疗至出路径时(2013-5-21),查颈椎活动度:屈曲50o,后伸25o,左侧屈40o,右侧屈40o,左旋转60o,右旋转60o。
3、患者满意度调查分别从治疗费用、疗程、疗效、诊疗服务等方面针对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见表。
四、中医药的作用分析(一)改善气血循环,促进神经根炎症的消散与吸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急性期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颈部和上肢的疼痛主要是气血瘀滞、筋脉失养所致。
通过中医手法、汤剂的综合作用,即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又能调整颈椎关节的位置。
病期诊断实际是临床医生对神经根炎的发生、缓解、消退的一种综合判断,神经根炎有其自然的病理过程。
但是,每一个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不一定完全经历上述三个病理过程。
病期诊断有利于治疗原则的确定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利于确保临床疗效及安全。
患者李臻,女性,57岁,主因“间断颈肩背僵痛1年,加重伴右上肢放射痛2周”于2013-1-16入院。
入院症见:颈项部、背部及右肩部僵痛,呈持续性,可放射至右前臂桡侧,夜间为甚,影响睡眠。
此为急性期。
入路径后予以颈部超声药物透入、口服瘀血痹胶囊、颈椎牵引、旋提手法等治疗6天后,患者右上肢放射痛消失,颈项部、背部及右肩部疼痛减轻,夜间疼痛消失。
此时已经由急性期进入到了缓解期。
继续上述治疗同时行颈部针刀减张疗法治疗2次(1次/3天)后,患者颈肩部疼痛基本消失,受凉、劳累后症状加重。
上述症状表明已经由缓解期进入康复期。
于2013-2-2出路径。
(二)能改善神经根血供、减轻神经根压迫、松解神经根周围组织的粘连上肢疼痛症状是支配上肢疼痛区域的神经根缺血缺氧的呐喊,虽然有机械压迫学说、炎症学说、及免疫学说用来解释上肢疼痛,但是神经根缺血缺氧是引起疼痛的根本原因,而神经压迫、神经根周围组织的粘连应该都是引起神经根缺血缺氧的原因之一。
上肢疼痛症状的缓解说明支配上肢疼痛区域的神经根缺血缺氧得到改善,进一步推理神经根压迫可能减轻,神经根周围的粘连减轻。
中药辨证口服以及颈部理疗和输液治疗均有改善神经根血液供应的作用,旋提手法、颈椎牵引可以正骨理筋,疏通经络,改变神经根周围的空间,能够改变神经根与压迫物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会减轻神经根压迫,因为可以改变神经根周围的空间所以也可能会松解神经根周围的粘连。
患者李卫疆,男性,37岁,因“颈肩部伴右上肢疼痛3天”于2013-1-3 入院。
入院见颈肩部伴右上肢疼痛,疼痛持续存在,长时间低头后症状加重,右上肢疼痛以前臂挠侧为甚。
入路径后予以颈背部电蜡疗、颈部穴位贴敷、颈椎牵引、旋提手法治疗,患者颈肩部及右上肢疼痛症状逐日减轻。
至出路径时(2013-1-24),所有症状均消失。
(三)针刀减张疗法可以松解末梢神经的卡压,消除反射性疼痛神经根型颈椎病因为根性疼痛剧烈造成颈背部肌肉不能正常发挥功能,造成类似肌筋膜炎临床表现,出现比较浅表的固定压痛点并伴有上肢放射痛,压痛点部位即是神经末梢卡压部位,应用针刀在痛点周围上下左右刺透深筋膜,卡压的末梢神经即可得到松解,症状即刻明显缓解。
患者谢元明,男性,46岁,主因“颈背部僵痛伴左上肢麻痛3年余,加重2个月”于2013-5-10入院。
入院时见颈背部僵痛,伴左上肢麻痛,颈部活动受限。
C6-T2左侧棘突旁及左侧肩胛骨内侧缘压痛明显。
入径后予以颈背部电蜡疗、颈部半导体激光照射及颈部穴位贴敷、颈椎牵引、旋提手法、口服颈椎2号方治疗4天时,上述症状改善不明显,为进一步改善症状,于入路径4天时行颈肩背部痛点针刀减张疗法1次,术后颈背部疼痛及左上肢麻痛症状即刻明显改善,左上肢仅存轻微麻木症状。
8天后(2013-5-22),再次行颈肩背部痛点针刀减张疗法1次,颈背部疼痛消失,颈部活动恢复正常。
五、国家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中中医技术方法以外的方法应用情况本院在治疗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中增加了“针刀减张疗法”,本疗法的操作要点为:在颈肩部选择明显压痛点,常规消毒后,应用一次性针刀快速刺入皮肤、皮下及深筋膜,在深筋膜层可以做上下左右减张,然后出针,消毒敷料外敷24小时。
24小时内针孔禁水。
15例患者中应用此疗法共5例,使用率为33.33%,针刀治疗后即可效果很明显,可以尽快减轻上肢疼痛及麻木症状,从而可以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每次针刀治疗费用为234元,每例患者最多治疗3次,此费用最多为702元。
患者谢元明,男性,46岁,主因“颈背部僵痛偶伴左上肢麻痛3年余,加重2个月”于2013-5-10入院。
入院见颈背部僵痛,伴左上肢麻痛,长时间开车或搬重物后上述症状明显加重,颈部活动受限。
C6-T2左侧棘突旁及左侧肩胛骨内侧缘压痛明显。
入径后予以颈背部电蜡疗、颈部半导体激光照射及颈部穴位贴敷疗法、颈椎牵引、旋提手法、口服中药汤剂(颈椎2号方加减)治疗4天时,上述症状改善不明显,为进一步改善症状,于入路径4天时行颈肩背部痛点针刀减张疗法1次,术后颈背部疼痛及左上肢麻痛症状即刻明显改善,左上肢仅存轻微麻木症状。
8天后(2013-5-22),再次行颈肩背部痛点针刀减张疗法1次,颈背部疼痛消失,颈部活动恢复正常。
次日出路径。
患者入院后前后共行2次颈肩背部痛点针刀减张疗法,每次术后效果均较为明显。
附:病历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