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背后的故事总结

合集下载

成语的由来与故事

成语的由来与故事

成语的由来与故事成语作为汉语中的特殊词组,具有固定的词序和特定的词义,在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被广泛使用。

然而,对于很多成语来说,我们往往只知道它们的表面含义,却对其背后的由来和故事一无所知。

本文将深入挖掘一些成语的由来与故事,带您一起探索汉语丰富的文化内涵。

1. 掩耳盗铃成语“掩耳盗铃”源于《庄子·外物》篇。

故事讲述一个盗贼想要偷取一口钟,他在打开钟之前先将自己的耳朵堵住,然后掩上两只眼睛。

盗贼最终偷走了钟,但他却没有听到偷钟的声音。

因此,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明知道真相却故意躲避,不愿面对现实的人。

2. 如鱼得水成语“如鱼得水”描述了一个人在适应了新环境后感到身心舒适,就像鱼儿回到水中一样。

成语的故事来自《列子·汤问》。

故事中,列子劝告汤问要“如鱼得水”,意即要融入新通知,找到适应自己的环境。

3. 杞人忧天成语“杞人忧天”出自《史记·李陵传》。

原故事中,李陵被秦始皇囚禁,他的邻居杞人看见了这一幕,却担心天空会塌下来压死李陵。

成语中“杞人忧天”形容了一个人无端自扰,过于焦虑和担心。

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戏谑那些“杞人忧天”的人。

4. 见仁见智成语“见仁见智”原本用来形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故事出自《列子·尽心》。

故事中,墨子问四个人是否认为楚国王的盐比自己做的盐好。

各个人的观点各不相同,墨子因此得出结论“见仁见智”。

5. 画龙点睛成语“画龙点睛”出自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小说《喻世明言》。

故事中,有一个画家画了一幅逼真的画,唯独没有勾画龙的眼睛。

当有人提出批评时,画家恍然大悟,立刻点上龙的眼睛,使整幅画更加生动。

从此以后,“画龙点睛”成为描述在文章或事物中关键之处的修辞手法。

6. 亡羊补牢成语“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一》。

故事中,楚国有一个牧羊人失去了一只羊,他意识到羊出走是自己的疏忽造成的,于是立即补上了羊圈的漏洞。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情发生之后才想起补救,表示及时行动的重要性。

成语背后的小故事

成语背后的小故事

成语背后的小故事
成语是汉语言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们在日常交流中被广泛使用。

很多成语都有背后的小故事,这些故事帮助人们理解成语的含义并记忆它们。

下面是一些成语背后的小故事:
1. 狐假虎威:古时候,一只狐狸因为自身体弱,常常被其他动物欺负。

一天,一只老虎走来,狐狸便装作凶猛的样子,将其他动物吓跑了。

从此以后,狐狸经常借用老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这就是狐假虎威的故事。

2. 杀鸡取卵:有个农民养了一只下金蛋的鸡,每天都会产出一枚金蛋。

农民心存贪婪,想要一次性得到更多金蛋,于是杀掉了鸡,但里面并没有金蛋。

这个故事警示人们不要因贪婪而失去已经拥有的东西。

3. 守株待兔:有个农夫在田地里看到一只兔子撞到了树木上,立刻死亡。

农夫想着以后也许还会有兔子撞树,于是守在了树旁等待兔子自己上门,但兔子再也没有撞树的情况发生。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要依赖侥幸,应该主动寻找机会。

4. 纸上谈兵:古代有个人只知道通过看书来学习军事理论,但没有实际参与过战斗。

他以为自己已经成为了战略家,可以轻松解决战争问题。

但是当他真正参与作战时,却一点用处都没有。

这个故事让人们明白只有实践才能验证理论。

这些小故事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意义,并将其记忆
在心里。

通过了解成语背后的小故事,可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有趣成语故事成语背后的趣事

有趣成语故事成语背后的趣事

有趣成语故事成语背后的趣事成语是汉语中具有独特意义的词组,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

每个成语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但其中有些成语背后隐藏着令人啼笑皆非的趣事。

本文将带你走进有趣成语故事的世界,一探成语背后的幽默和趣味。

1. 猫哭老鼠这个成语源于一则古老的寓言故事。

故事中,猫和老鼠是朋友,猫经常偷偷地给老鼠带来一些食物。

有一天,猫意外地听到了人类讨论要捕捉老鼠的计划。

为了保护老鼠,猫伤心地哭了起来。

老鼠见状,心生感激,于是决定每天夜里都给猫一些鱼肉。

从此以后,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两个原本敌对的人或团体因为某种原因暂时联合起来。

2. 黄粱一梦这个成语出自《西游记》中的一段故事。

故事中,孙悟空被如来佛祖留在妖猴洞内,并用法力让他做了一个梦。

孙悟空在梦中经历了一系列的仙境和美食享受,最后才发现一切只是虚幻。

出梦后,他感到非常失望和悔恨。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追求的事物最终只是空想、不切实际,是对虚幻与现实之间的一种描绘。

3. 掌上明珠这个成语源于《史记·孔子世家》中的一个故事。

故事中,一位贫寒的人生了个聪明伶俐的女儿。

有一天,他问女儿愿意嫁给哪位贵族,女儿回答:“只嫁给太阳。

”父亲忍受不住女儿过分的傲慢,决定将她嫁给一个普通人。

婚后,女儿真心地侍奉丈夫,被太阳王子知觉并将她变成了一个掌上明珠。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被人宠爱、珍视的人或物。

4.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源于一则古老的寓言故事。

故事中,有人看到一幅画上有一条蛇,觉得不够完美,于是用画笔给蛇加上了一对脚。

由于蛇本来就没有脚,这样一来反而破坏了画面的整体美感。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做了多余、无益的事情,只会降低原本的价值,起到相反的效果。

5. 拔苗助长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列子·说苗》中的一则寓言故事。

故事中,有人看到别人家的秧苗长得比自己的高,就急于取巧,把自家的秧苗拔高一节。

结果,他的秧苗倒下了,断了根。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急于求成、贪图快速成功而不顾实际情况的行为,最终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成语故事串讲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故事背景

成语故事串讲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故事背景

成语故事串讲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故事背景成语故事串讲: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故事背景成语是汉语中常用的固定词组,形象生动地表达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背后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每一个成语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来源和故事背景。

通过了解成语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用成语的故事背景。

1. 狐假虎威:故事背景:相传在古代,有一只狐狸在森林中遇到了一只虎。

害怕被虎吃掉,狐狸便装模作样地大声吼叫。

虎听到声音后,吓得逃之夭夭。

狐狸心里暗自窃喜,因为它成功地利用了虎的威势。

寓意:比喻利用别人的势力、地位等来威胁、欺压别人。

2. 守株待兔:故事背景:古代有个农夫,他总是干完一天的活不肯下地,偏要守在株旁等待兔子撞上来,结果,他无论如何也等不到一只兔子撞到株旁。

寓意:比喻坐享其成,不由自主地等待好事降临。

3. 杯弓蛇影:故事背景:传说有个人饮酒时,看到杯中的影子,误以为是蛇,吓得扔掉了酒杯。

其实,那只是影子,根本没有蛇。

寓意:比喻因多疑而疑神疑鬼,猜疑过分。

4. 卧薪尝胆:故事背景:战国时期,楚国被秦国击败,国都被占领,百姓流离失所。

楚国太子范蠡为了振兴楚国,决定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修篡七年后,楚国成功夺回自由。

寓意:比喻为了实现伟大目标,愿意吃尽苦头,忍受种种痛苦。

5. 曲突徙薪:故事背景:楚国有个人,他家门前有株大树,但因为树离房子太近,他担心火灾的危险。

于是,他便割下了树枝,移开了柴薪,以预防火灾。

寓意:比喻事先采取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6. 守株待兔:故事背景:古代有个农夫,他每天都守在一棵树旁边,希望有只兔子撞到树上,以此为他带来财运。

然而,兔子并没有出现,农夫一无所获。

寓意:比喻只靠等待而不去努力,财富与幸福不会降临。

7. 愚公移山:故事背景:古时候,有个老人家名叫愚公。

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通往家门的道路。

出于改善生活的愿望,愚公带着家人辛勤地挖掘,直到有神仙称赞他“这是天大的好事”。

最终,神仙派来群山老去。

成语背后的寓言故事十则

成语背后的寓言故事十则

成语背后的寓言故事成语背后的寓言故事十则第一则: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看到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心里很着急。

这天,他干脆下田动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节。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里的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一下子让禾苗长高了许多!"他的儿子听了,连忙跑到田里去看。

田里的禾苗全部枯萎了。

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谁如果违背规律蛮干,就必然受到惩罚。

第二则:郑人买履从前,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买双鞋穿。

他先把自己脚的长短量了一下,做了一个尺子。

可是临走时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卖鞋的地方。

正要买鞋,却发现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对卖鞋的人说:"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来再买。

"说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张张地跑到集市。

这时,天色已晚,集市已经散了。

他白白地跑了两趟,却没有买到鞋子。

别人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却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脚。

"寓意: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常常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

第三则:鹬蚌相争一只蚌正张开两壳晒太阳,鹬鸟飞过来,伸出长长的嘴巴来啄食它的肉。

蚌一下子合住双壳,把鹬鸟的嘴紧紧地夹住了。

鹬鸟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把你干死!"蚌对鹬鸟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把你饿死!"它两个各不相让,谁也不肯放谁。

这时,一个打鱼的老人走过来,一下子把它们都捉走了。

寓意:争狠斗气,往往造成两败俱伤,谁也没有好结果。

第四则:亡羊补牢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

一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

夜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

经典的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大全

经典的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大全

经典的成语典故,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具有数量庞大、言简意赅等特点,是汉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瑰宝。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经典的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经典的成语典故篇一:芒刺在背的故事霍光是西汉有名的大臣,汉武帝很器重他,封为大将军。

汉武帝临终,令他辅佐幼主昭帝刘弗陵,朝廷里的大事都由霍光决定。

霍光虽然对皇室效忠,但是他对反对自己的人不能相容。

他利用手中权力排斥异己,将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以造反罪名杀掉,迫使反对自己的燕王等皇亲国戚自杀,朝廷里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怕他。

昭帝死后,由昌邑王刘贺即位,这个皇帝从不干正事,霍光很生气,不久又将刘贺废黜,迎立刘询为汉宣帝。

宣帝深知霍氏势大,自己的生死存废都取决于霍光,因此对霍光非常害怕。

有一次,宣帝去祭祀,在宣帝乘车往高庙向祖宗牌位朝拜的路上,霍光与他同坐一辆车,宣帝非常紧张,不能自持,背上好像有小刺在扎,难以忍受。

后由车骑将军张安世代替霍光,他才行完大礼。

不久霍光病死,霍氏家族的人企图废掉宣帝,立霍光的儿子霍禹为帝,结果阴谋败露,被满门抄斩。

芒刺在背是用来形容内心惶恐,坐立不安。

我想小朋友们应该有过这样的时刻吧!那你们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是因为你内心的准备不够,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增强自己的综合实力,锻造出一颗坚强的心。

经典的成语典故篇二:玩物丧志的故事三千多年前,周武王消灭了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威德广播四海。

周武王经常派使臣出使边远地区,许多小国慑于武王的威名,先后派人到镐京向他称臣纳贡。

当时来自西方的一个使臣进贡了一条犬,叫做獒,獒体形庞大,威猛善斗,与周朝的犬大不相同,看到武王还会蹲下去行礼。

武王很喜欢它,重赏了使者,以后天天喂养这条犬,简直爱不释手。

这件事被太保召公看见了,他觉得事情虽小,但是不可忽视。

退朝以后,他写了一篇《旅獒》呈给周武王,文中说:“德盛不狎侮。

狎侮君子,罔以人心;狎侮小人,罔以其力……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成语故事成语的背后故事

成语故事成语的背后故事

成语故事成语的背后故事成语故事:成语的背后故事成语是汉语中独特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固定搭配词汇。

它们来源于历史、文化、传说等各个方面,常常包含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然而,很多人对于成语的由来并不了解,只是机械地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本文将深入探讨一些常见成语背后的故事,以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

一、山不转水转:一个故事讲述了唐朝时期,有一座山挡住了一条河流的前进方向,河流急流勇退,但山却毫不动摇地站在原地。

于是,大家对山怀有敬意。

后来,有一场大雨,山上的土壤被水冲刷,大量的泥土流入河中,结果山消失了,河流的方向却转向了另一边。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山虽然不能随意移动,但水却能改变流向。

比喻困境时应灵活变通。

二、画蛇添足:传说战国时期,有个人画了一条非常逼真的蛇,他的朋友却出主意在蛇的画上再画一只脚,结果把本来已经很好的画搞砸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度量,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三、亡羊补牢:据说春秋时期,有个农民的羊逃了出去,他没有追赶。

到了晚上,他才突然想到该去修补围栏,但恐怕已经为时已晚。

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回来了,因为它受了伤。

于是他便细心照顾起它来,直到它痊愈。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要等到事情发生了,才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要及早采取行动,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四、杯弓蛇影:据说战国时期,有一个人住在荒山野岭,经常有蛇从岭下游过。

他每次看到蛇的投射的倒影,都以为是蛇要袭击他,结果一次也没有发生过。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要因为一点虚假的影像就想入非非,杯弓蛇影指无中生有的疑惑。

五、鹤立鸡群:传说古代有一位鹤,它自命清高,常常独自站在一群鸡中央。

这个成语形容他人超群出众,与众不同。

鹤立鸡群告诉人们,要有自信,追求卓越,不要墨守成规,保持个人独特性。

六、不吐不快:这个成语出自《左传》,说的是晋国时期,晋国君主问国内有关朝政的事情,大臣都不敢直言,只有一个名叫子良的大臣直率地说出真相。

关于成语故事(15篇)

关于成语故事(15篇)

关于成语故事(15篇)关于成语故事(15篇)关于成语故事11、志在四方春秋时,晋献公在宠妾(qiè)骊姬的挑拨下,杀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别逃亡到狄(dí)国和梁国。

后来,晋献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齐桓公的帮助下做了国君,他怕重耳回来争夺王位,就派人去杀他。

于是,重耳又从狄国历尽艰险,逃到了齐国。

齐桓公对重耳以及追随他的子犯、赵衰、狐偃(yǎn)等人都十分优待,还把一个本家姑娘齐姜嫁给了重耳。

重耳在齐国一住七年,日子过得舒服极了,他也不想再回晋国去了。

齐桓公死后,齐孝公做了齐国国君,齐国开始衰弱。

子犯、赵衰、狐偃等一起来到桑园里秘密商议,要想办法让重耳离开齐国。

这事让重耳的妻子齐姜知道了。

齐姜是个女中豪杰,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业,就对重耳说:“公子,你有远大的志向,我很高兴。

你走吧!男子汉大丈夫总得做一番事业,留恋妻子和贪图安逸是没有出息的!”重耳听了很惊讶,说:“我并没打算离开你,离开齐国呀,我不走!”齐姜听了,知道重耳不想走,就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个计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后,把他送出了齐国。

后来,重耳在六十二岁的时候,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晋文公。

成语“志在四方”,常比喻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2、退避三舍春秋时候,重耳逃亡来到楚国。

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忽然问道:“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

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

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

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队伍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成语背后的故事

成语背后的故事

成语背后的故事成语背后的故事从小学起我们就被教育,成语的使用会使得一个人的文字看上去深邃、有文化。

对于中国人来说,汉语庞大的成语体系顺便也有着历史教育的功能。

成语背后的故事1结局反转有些成语故事只让世人记住了自己的一半,让人对故事中人物的表现和可能的结局产生了错误的预期。

一旦去细究其渊源,那可真是比看侦探剧还要逆转。

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就是退避三舍。

我小时候好像也看过这种小人书(暴露年龄这个词语现在被用来形容对某些事物退让和回避,以避免冲突。

在使用中往往带有贬义,常被用来说认怂的表现。

这个故事大家也很熟悉了。

话说晋国的公子重耳因夺嫡之战出逃外国,经过楚国时收到了楚成王的热情招待。

楚王也是心直口快,问重耳今后如何报答自己。

重耳回答:“如果我当上晋王,与贵国交战时退避三舍。

”所谓的舍,也就是军队的补给站,一般相隔三十里。

后来两国交战,当上晋王的重耳果然下令后撤九十里,遵守了自己的承诺。

看到这里,这似乎是一个大人物信守承诺的故事,和成语今天的意思确实有了差别。

不过,这个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

公子重耳可不是好人楚军的领军大将子玉是一个性格激进的人,其实晋军一开始就看准了他的这个性格缺陷,主动退却示弱。

子玉的自信心被晋军搞得十分膨胀,便指挥部队长驱直入,追着敌人的屁股跑。

孤军深入本来就是兵家所要避免的必败局势,双方的军人结构更加剧了这种差异。

春秋时期,诸侯对战主要以战车兵冲击,辅以步兵跟上。

而楚国由于山林茂密、地势崎岖,战车使用不便,步兵的比例比其他诸侯国高。

春秋战车,似乎少了一个射手可想而知,步兵踩着十一路电车,背着皮甲、铜剑和弓弩跑九十里地,真可谓是精疲力竭。

晋军退到了三舍之后,用以逸待劳的军队迅速击败楚军,这才是他们退却的真正目的。

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既不是有雅量的信义君子,也不是任人宰割的软蛋脓包,退避三舍可是实打实的高级战术。

人物反转成语故事有很多来自于诸子百家的著作当中。

为了使自己的学说为人所认同,他们往往会将一些故事戏剧化使之更易被接受。

成语故事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与寓意

成语故事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与寓意

成语故事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与寓意成语故事: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与寓意成语是中国语言中的瑰宝,它们凝聚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仅有几个字的成语背后,隐藏着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每一个成语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教训。

通过了解成语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同时也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思考方式。

一、四面楚歌《战国策·楚策》中记载着一个渔夫误杀了齐国使者的故事。

渔夫被追杀,四处逃窜,最后陷入绝境,四面受敌,成为了无助的困境。

成语“四面楚歌”由此而来,形容一个人面临孤立无援的处境。

二、守株待兔《庄子·外篇·天下篇》中有一个寓言故事:庄子在途中看见一个农夫,农夫正站在菜地旁边,傻愣愣地望着一棵柿树,庄子好奇地问他在干什么,农夫回答说他听闻有人在这棵树下守株待兔,运气好可以等到兔子撞树而死。

从这个故事中,人们领悟到只有勤勉工作,努力进取,才能获得成功,而不是依靠运气和巧合。

三、画蛇添足《汉书·艺文志》记载了一个故事:齐国有位画师,他的画技非常出色,可以画出栩栩如生的蛇形。

有一天,他在一幅画上画了一条形状完整的蛇,但为了显示自己的技巧,他又画了几条多余的足,结果使整幅画变得滑稽可笑。

因此,“画蛇添足”成为一个形容做多余事情,弄巧成拙的成语。

四、班门弄斧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记录了一个故事:有一位来自外地的木匠去见鲁国的木匠,自夸自己的技艺非常高超,甚至能够用自己的斧头斫断一根旧木。

鲁国的木匠听后微笑说:“在我们这里,用斧头砍断旧木早就是常见的事情了。

”这个故事后来成为了表示自诩过高,不自量力的成语“班门弄斧”。

五、杞人忧天《史记·申公豹列传》中记载了一个杞国的故事:杞国的人总是担心会有灾难降临,于是他们每天都忧愁不安。

一位杞国的智者告诉他们:“你们不必忧心忡忡,灾难不会降临在你们身上。

”这个故事引出了成语“杞人忧天”,形容无事忧虑,多虑多疑的人。

通过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成语故事历史背景与意义

成语故事历史背景与意义

成语故事历史背景与意义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它植根于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并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智慧。

每个成语都有自己的历史背景与意义,通过了解其渊源与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成语。

以下是一些著名成语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一、卧薪尝胆卧薪尝胆,是出自《战国策·齐策四》的故事背景。

齐国国君高湛为齐桓公所排挤,遭到严重侮辱,于是发誓要报仇雪恨。

为了实现复仇的誓言,他不顾曾经为之效力过的晋国的封地,长期卧薪受饿,苦痛折磨。

最终,齐国因此壮大起来,击败了晋国。

卧薪尝胆意味着能够忍受痛苦和折磨,付出艰辛努力,以期实现自己的愿望。

这个成语的意义不仅体现了人们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也告诫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决心。

二、画蛇添足画蛇添足,是出自《战国策·齐策五》的故事背景。

故事讲述了齐国的一位画家被请来为齐桓公画一幅美丽的蛇。

画家画好后,齐桓公却因为觉得画中的蛇缺少足部而不满意。

他的幕僚向他解释,蛇本来没有足,所以画中没有画。

齐桓公才恍然大悟。

画蛇添足意味着做了多余或不必要的事情,破坏了原来的完美或是增加了无用的东西。

这个成语的意义是告诫人们在做事时要避免多此一举或徒劳无功,要懂得恰到好处,保持事事简洁高效的原则。

三、狼狈为奸狼狈为奸,是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四年》的故事背景。

春秋时期,齐国使者被晋国囚禁,齐国请来了楚国将领薛尾救援。

薛尾见到晋国使者后,装作宾客礼遇他,却趁机释放了齐国的使者,成功救出了使者。

狼狈为奸意味着两个坏人勾结在一起,共同做坏事。

这个成语的意义是指坏人们互相勾结,以达到共同目的,告诫人们在面对坏人时要保持警惕,不要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蒙蔽。

四、纸上谈兵纸上谈兵,最早出自《三国演义》。

故事中,孔明和刘备一起进行军事演习,孔明在纸上布置了一套完美的战术,结果却被曹操识破,陷入被动局面。

纸上谈兵意味着只空谈理论,缺乏实践经验。

这个成语的意义是指在没有实际经验的情况下,只凭纸上的计划、理论去推演结果,是一种空洞无物的行为。

成语故事讲解

成语故事讲解

成语故事讲解成语作为汉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我们学习和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在本文中,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成语及其背后的故事。

一、狐假虎威这是一个出自《战国策》的故事。

相传,有一只狐狸遇到了一只老虎,害怕被吃掉,于是它假装武力强大,声称自己是皇家特使,以此蒙骗老虎。

老虎被吓到了,乖乖地听从了狐狸的命令。

狐狸趁机逃脱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表强大的人或事物,并不一定就是真正强大的。

有些人通过欺骗、伪装等手段来恐吓、压迫别人,但他们的实力可能并不强大。

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判断事物的真伪,不要被虚张声势所迷惑。

二、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出自《晋书·王濬传》,故事中描述了一个画家的技巧。

相传,当时有一个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画了一幅很美的龙图,但觉得画中缺了点什么,无法使画面更加生动。

后来,有一个顾客告诉他应该画上龙的眼睛,这样画面才会完美无缺。

于是,张僧繇听从了他的建议,画上了龙的眼睛,画作顿时生动起来,称为绝世之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一个关键的细节能够使事物更加完美。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细心观察和思考,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并加以解决或补充,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出自《庄子·逍遥游》,描述了一个农夫的故事。

相传,有一个农夫在种地的时候,发现一只兔子不小心撞到了树杈上,掉进了他种的地里的坑里,摔断了脖子。

农夫见状,喜出望外,毫不犹豫地把兔子捡回家,准备吃掉。

从此以后,他就守在坑边,等待下一只兔子掉进来。

然而,他却始终没有等到下一只兔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靠侥幸之事是不能持续成功的。

农夫过于依赖偶然的事情,没有去努力种植,所以他没有收获到更多的兔子。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来获得更好的结果,而不是寄希望于偶然的机会。

四、亡羊补牢这个成语出自《孟子》,故事中描述了一个牧羊人的情景。

相传,有一个牧羊人在放羊时,不小心把一只羊丢失了。

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1、高山流水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

”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2、庄周梦蝶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

《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

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

所以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仅仅当时已惘然。

”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3、倾国倾城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

“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4、凌波微步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

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

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即用此典。

(典见曹植《洛神赋》)。

5、破镜重圆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

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

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

未几,陈果为隋所灭。

四字成语背后的故事

四字成语背后的故事

四字成语背后的故事从前呐,有个叫乐广的人。

有一天呢,他的一个朋友来家里喝酒。

这朋友喝着喝着,突然发现酒杯里好像有一条小蛇在游动,可把他吓了一跳。

但是呢,当着乐广的面又不好意思不喝,就硬着头皮把酒给喝下去了。

这朋友回到家后啊,就老是觉得肚子里有东西在动,就像那条小蛇在肚子里游来游去似的,结果没多久就生病了。

乐广听说朋友病了,就去看望他。

朋友就把酒杯里有蛇的事儿告诉了乐广。

乐广心里就很纳闷啊,回到家后就仔细查看那天喝酒的地方。

发现墙上挂着一张弓,弓的影子正好落在朋友喝酒的那个杯子里,就像一条蛇。

乐广这下明白了,赶紧又把朋友请到家里,还是坐在原来的位置,给他倒上酒。

朋友一看,酒杯里又有“蛇”了,吓得脸都白了。

乐广就指着墙上的弓说:“兄弟啊,你看,酒杯里的蛇就是墙上弓的影子啊,不是真蛇。

”朋友这才恍然大悟,心里的石头落了地,病也就慢慢好了。

你说这人是不是很搞笑,自己吓唬自己,就因为一个影子,差点没把自己折腾死。

再讲一个“掩耳盗铃”的故事吧。

有个小偷啊,特别贪心。

他看到邻居家门口挂着一个大钟,这大钟可漂亮了,小偷就想把它偷回家去。

可是这钟又大又重,他根本搬不动啊。

这小偷想了个自以为聪明的办法,他想把钟敲碎了,然后一块一块地拿回家。

于是他就找了个大锤子,刚敲了一下,那大钟就“嗡”地响了起来。

这可把小偷吓坏了,他怕别人听到钟声跑过来抓住他。

怎么办呢?这小偷啊,脑子一抽,就把自己的耳朵捂上了。

他心里想:“我听不到钟声了,别人肯定也听不到了。

”然后就放心大胆地继续敲钟。

结果啊,当然是被邻居发现,然后被抓了个正着。

你说这小偷是不是蠢到家了,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就能阻止声音传播,这不是自欺欺人嘛。

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

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

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1. 大家知道“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吧!传说张僧繇在寺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是不点眼睛,说点了就会飞走。

人们都不相信,偏叫他点上。

呀,没想到刚点了两条,就雷电大发,两条龙真的乘云上天了。

这可太神奇了!就好比一个原本普通的画作,加上那关键的一笔,立马变得活灵活现,让人惊叹不已!2. “叶公好龙”这个成语可是很有意思呢!叶公天天说自己多么喜欢龙,家里到处都雕着龙。

结果真龙一来,他却吓得要死。

这多像有些人嘴上说喜欢某个东西,真见到了却又害怕得不行。

你说是不是很有趣呀?3. 来看看“杯弓蛇影”,乐广请朋友喝酒,朋友看到杯里有蛇影,回去就病倒了。

后来才发现那只是墙上弓的影子。

这就像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些错觉而自己吓自己,把没影的事儿想得特别严重,真是没必要啊!4. “狐假虎威”这个故事大家肯定不陌生。

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唬其他动物,这多像生活中那些仗着别人势力欺负人的家伙呀,真让人瞧不起!5. “望梅止渴”,曹操带着士兵没水喝,就说前面有梅林。

士兵们一想到梅子的酸味,嘴里就有了口水。

这就好像在困难的时候,给人一个美好的念想,就能让人有动力坚持下去,是不是很神奇呢?6. “掩耳盗铃”,那人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到别人就听不到。

这不是自欺欺人吗?就像有些人明知道自己错了,还假装不知道,太可笑啦!7. “画蛇添足”,那个人画蛇画得好好的,非要多此一举给蛇添上脚,结果输了比赛。

这不就是告诉我们做事不要做多余的事儿,不然反而弄巧成拙嘛!8. “亡羊补牢”,虽然羊丢了,但及时修补羊圈还不算晚呀。

就像我们犯了错,能马上改正,还是来得及的呀,对不对?9. “买椟还珠”,那人只看重精美的盒子,却把珍贵的珍珠还回去。

这就像有些人分不清主次,只看重表面的东西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太糊涂啦!10. “三顾茅庐”,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三次亲自去拜访。

这多有诚意呀!就像我们为了做成一件大事,也要有这种执着和坚持的精神,你们说呢?我的观点结论:这些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能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

四字成语及背后的故事_成语故事大全

四字成语及背后的故事_成语故事大全

四字成语及背后的故事的意义总要取决于它的出处来源所赋予它的故事内容,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四字成语及背后的故事四字成语及背后的故事:好逸恶劳东汉和帝时,有一位太医,名叫郭玉。

郭玉从小就跟着老师把脉和针灸,他医德高尚,治好了很多病人。

当他给那些贫贱的人治病时,治愈率很高。

但是当他给那些王孙贵族们治病的时候,却常常发生治不好的情况。

有一次,汉和帝的一位贵人(嫔妃的称号)得了病,为了让郭玉给诊治,汉和帝就让这位贵人换上一般人的衣服,并且改换了地方,让郭玉去看病。

郭玉不知道这个病人就是皇帝的贵人,他详细地询问了病情之后,便按部就班地应用针灸疗法,一针就治好了她的病。

汉和帝非常奇怪,就问郭玉这是什么原因。

郭玉回答说:“用针灸治病,位置差一点儿也不行。

当我给王公贵族们治病的时候,他们高高在上,我心里很害怕。

因此,使我在四个方面很为难:一是我不能随意进行诊治;二是怕他们自己不注意,耽误治疗;三是怕他们体质不好,不能用足够剂量的药;四是怕他们好逸恶劳。

因此,他们虽然也是我治疗过的,但是有时候就不容易痊愈。

”汉和帝听了,认为郭玉说得很有道理。

四字成语及背后的故事:瓜田李下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担任工部侍郎。

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

有一天,唐文宗问工部侍郎柳公权:“近来人们对朝廷有什么议论?”柳公权回答说:“您派郭宁做地方主官,有些人赞同,也有些人表示反对。

”文宗听后,皱了皱眉头,显出不太高兴的神情。

过了一会儿,唐文宗对柳公权说:“郭宁做官一向没有什么过失,今天以金吾大将的身份去做个主官,这还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吗?”柳公权说:“按照郭文对国家的功劳,派做主官是无可非议的。

只是听议论的人说,郭宁是因为进献了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样的官职的。

”文宗听了柳公权的这些话,赶紧解释说:“郭宁的两个女儿进宫不是献给我的,而是去伺候太后的。

成语背后的故事

成语背后的故事

成语背后的故事
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们常常代表着一种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

每一个成语都有其独特的背景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思想观念、生活经验和历史事件。

例如,成语“画龙点睛”源于晋代画家张僧繇的故事。

他在为一幅龙图作画时,忘记画龙的眼睛。

一位朋友看到后,用红笔在龙眼处点了一下,龙图顿时栩栩如生。

从此,人们用“画龙点睛”来形容关键时刻的一点点补充会让整件事情更加完美。

另一个成语“狗急跳墙”则是源于战国时期的一个寓言故事。

故事中,一只狗被逼到了墙角,感到非常危急。

为了逃脱困境,它跳上了墙头。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在危急时刻,人们会采取各种可能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即使这些方法有些冒险或无法预料。

成语是汉语的精髓之一,它们不仅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反映了中国人民智慧和历史积淀。

通过学习成语背后的故事,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也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成语。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背后的故事总结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

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

成语背后的故事总结1
1、【磨杵成针】
[出处] 宋代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记载,李白幼年时,在路上碰见一个老大娘,正在磨一根铁杵,说要把它磨成一根针。

李白很感动,改变了中途辍学的念头,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励志成语解释】: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2、【囊萤映雪】
[出处] 囊萤:唐代房玄龄等《晋书·车胤传》记载,晋代车胤年少时家贫,苦学不倦,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数十,用来照明,夜以继日地读书。

映雪:《孙氏世录》记载,晋代孙康,聪明而好学,家贫无油,冬天常映雪读书。

【励志成语解释】:用萤火虫照明读书,借着雪光读书。

形容勤学苦读。

3、【破釜沉舟】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励志成语解释】:打破饭锅,凿沉渡船。

比喻决一死战。

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4、【锲而不舍】
[出处]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励志成语解释】:不断地镂刻下去。

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5、【有志不在年高】
[出处] 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励志成语解释】:不一定是年纪大的人才有抱负。

谓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来衡量。

6、【有志者事竟成】
【励志成语解释】: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7、【愚公移山】
[出处] 《列子·汤问》记载:古代有一个北山愚公,年已九十。

他门前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阻碍出入,决心铲平大山。

有个叫智叟的老头笑他愚蠢,他反驳道:“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率领全家每天挖山不止,终于感动了上帝,命夸娥氏二子把山背走。

【励志成语解释】:比喻以顽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人定胜天的斗争精神去征服自然、改造世界。

8、【凿壁借光】
[出处] 东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励志成语解释】:凿穿墙壁以借邻家的光亮。

形容勤学苦读。

9、【勤能补拙】
[出处] 宋代黄庭坚《跛奚移文》:“持勤补拙,与巧者俦。

【励志成语解释】:只要勤奋就能够弥补先天的不足。

10、【人定胜天】
[出处] 《逸周书·卷三·文传》:“兵强胜人,人强胜天。

成语背后的故事总结2:瓜田李下
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担任工部侍郎。

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

有一天,唐文宗问工部侍郎柳公权:“近来人们对朝廷有什么
议论?”柳公权回答说:“您派郭宁做地方主官,有些人赞同,也有
些人表示反对。

”文宗听后,皱了皱眉头,显出不太高兴的神情。

过了一会儿,唐文宗对柳公权说:“郭宁做官一向没有什么过失,今天以金吾大将的身份去做个主官,这还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吗?”柳公权说:“按照郭文对国家的功劳,派做主官是无可非议的。

只是听议论的人说,郭宁是因为进献了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
这样的官职的。

”文宗听了柳公权的这些话,赶紧解释说:“郭宁的两个女儿
进宫不是献给我的,而是去伺候太后的。

”柳公权说:“瓜田李下的嫌疑,怎么能跟每个人都说得清呢?”
柳公权所引用的“瓜田李下”,出自一首题为《君子行》的古
乐府:“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那意思就是说,当站在瓜田里面的时候,最好不要弯下身子
去提鞋子;站在李子树下的时候,最好不要伸出手去头上的帽子。

以此来避免偷瓜和李子的嫌疑。

成语背后的故事总结3:苟延残喘
有一天,东郭先生突然想到北方的中山国去找个官做做,于是
他收拾行装后便骑驴上路了。

东郭先生骑着驴,走着走着,不知怎么就迷了路。

他看见前面尘土飞扬,又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心里感到很害怕。

突然,一只狼跑到他面前,伸着脖子哀求道:“先生不是很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吗?现在赵简子正在追捕我,您能让我早点躲进您的书袋里,使我垂危的生命暂且延续下去吗?(原文是:‘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将来如果我有出头之日,先生就是我的救命恩人了。

”东郭先生听了狼的这番话,心一软,就把狼藏进了书袋。

等追捕狼的赵简子走远了,东郭先生才把狼放出来。

这时,狼突然目露凶光,狡猾地说:“谢谢你救了我,不过我现在饿极了,你心肠这么好,就让我把你吃了吧。

”说完就朝东郭先生扑了过去。

正在这危急时刻,正好来了一个猎人,一箭就把狼射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