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环境概况及环境现状评价

合集下载

环境现状评估报告

环境现状评估报告

环境现状评估报告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状况,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策略,对环境现状进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气环境现状大气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呼吸健康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目前,在许多城市和工业集中区域,大气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主要污染物包括颗粒物(PM25 和 PM10)、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以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

颗粒物污染在一些地区尤其严重,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期和气候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时候。

这些细小的颗粒物不仅会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损害,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健康问题。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如火力发电、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

它们在大气中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会形成酸雨,对土壤、水体和建筑物等造成腐蚀和破坏。

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来源广泛,包括化工行业、印刷业、涂装业等。

这些有机物在光照条件下会与氮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臭氧,导致近地面臭氧浓度升高,对人体健康和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二、水环境现状水是生命之源,但当前的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河流、湖泊和地下水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污染。

在一些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导致河流水质恶化。

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等指标超标严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也日益突出。

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湖泊,导致藻类过度繁殖,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减少,严重影响湖泊的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

地下水的污染则相对较为隐蔽,但危害同样巨大。

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废弃物的地下填埋以及石油化工产品的泄漏等,都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

一旦地下水受到污染,治理难度极大,且会对饮用水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三、土壤环境现状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3章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第3章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社会环境调查
社会经济 人文遗迹、自然遗迹与景观 人群健康状况及地方病情况

现有污染源调查
水污染源 大气污染源 噪声污染源 其他污染源


区域公建与配套设施调查
丰水期有无分流漫滩,枯水期有无浅滩、沙洲和
断流,北方河流还应了解浮冰、封冰、解冻等现 象;
如采用数学模式预测时,具体调查内容应根据评
价等级及河流规模决定。
河网地区应调查各河段流向、流速、流量,了解
流向、流速、流量的变化特点。一般要提供水系 图。
感潮河段、河口
应根据评价等级与河流的规模决定,除与河流 调查内容相同外,还应重点调查与潮水(感潮) 有关的数据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评价等级不同,对调查时间的要求也不同。各类
水域调查时间的要求见下表:
水域
一级
二级
三级
河流
一般为一个水文年的 丰水期、平水期、枯 水期;若评价时间不 够,至少应调查平水 期和枯水期
若条件许可,可调查 一个水文年的丰水期、 平水期、枯水期;一 般可只调查平水期和 枯水期;若时间不够, 只调查枯水期
如水深小于10m时,每个取样位置取一个水样; 如水深大于等于10m时则一般只取一个混合样, 在上下层水质差距较大时,可不进行混合。
大、中型湖泊、水库
各取样位置上不同深度的水样均不混合。
污染源调查的原则及基本内容
点源调查的原则
点污染源调查以搜集现有资料为主,必要时补充
现场调查及实测。
点源调查的深度根据评价级别及其与建设项目的
非点源概况; 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与处理情况; 污染负荷量; 特征污染物因子及相应的排放情况。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现状监测

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第三章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第一节环境现状调查一、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二、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三、自然环境调查的内容和要求四、社会环境调查的内容和要求五、周围现有污染源调查的内容和要求六、区域公建与配套设施调查一、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1)根据建设项目污染源、影响因素及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范围,并筛选出调查的因素、项目及重点因子。

(2)环境现状调查时,首先应收集现有的资料,当这些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要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

收集现有资料应注意其有效性。

(3)环境现状调查中,对环境中与评价项目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如大气、地面水等)应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

对这些部分的环境质量现状应有定量的数据,并作出分析或评价;对一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调查,应根据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删。

4二、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1)收集资料法收集资料法应用范围广,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是首选的方法。

但此法只能获得二手资料,而且往往不全面,不能完全满足要求,需要其它方法补充。

(2)现场调查法现场调查法可以针对项目评价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资料。

但此法费时、费力,有时还受季节、仪器条件的限值。

(3)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方法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方法可以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可以弄清楚人类无法到达地区的地表环境情况,如森林、海洋、沙漠等。

此法一般只作为辅助方法,绝大多数情况不直接使用飞行拍摄的方法,只判读和分析已有的航空或卫星相片。

5三、自然环境调查的内容和要求1.地理位置一般简要了解建设项目所处的经度、纬度、行政区位置、交通条件和周围(“四至”)情况,并附区域平面图。

对于原辅材料和产品运输量较大的建设项目应较详细了解交通运输条件;对于污染型建设项目,要重点关注周围敏感保护对象的规模、方位和距离,一般应在区域平面图中标注位置;对于易于受到污染影响的建设项目(如房地产、学校、医院等)应重点关注周围的污染源规模、方位和距离,一般应在区域平面图中标注位置。

3 环境概况与现状评价

3 环境概况与现状评价

---------------------------------------------------------------最新资料推荐------------------------------------------------------3 环境概况与现状评价国环评证甲字第 3601 号 G345 宁陕至新建段(宁陕镇安界)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单位:安康市交通运输局评价单位:长安大学完成时间:二零一四年七月 I前言 1、项目由来及简况拟建G345 宁陕至新建段(宁陕镇安界)公路改建工程位于安康市宁陕县境内,是新增国道 G345 线启东至那曲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现有旧路建设时期较早,道路等级低,路况差,堵塞严重,安全性差,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制约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按照十二五后两年交通运输部前期工作计划总体安排,陕西省交通运输厅下达2019-2019 年国省干线公路建设计划,优先推进实施集中连片扶贫区和普通国道瓶颈路段等部确定的重点项目建设,拟建 G345 宁陕至新建段(宁陕镇安界)公路改建工程作为交通扶贫项目之一列入陕西省 2019 年干线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计划中。

本项目的建设将极大改善沿线地区的通行条件,完善和优化该地区骨架公路网布局结构,打破交通运输瓶颈,为改善沿线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实现脱贫致富提供基础保障,对促进区域经济实现突破性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 3拟建 G345 宁陕至新建段(宁陕镇安界)公路改建工程起点位于宁陕县城,接 210国道,先向南跨越长安河,然后沿旧路经关口、变电所、旱坝村、贾营村、董家坝、油房村、太山庙镇,然后向南沿旧路展线,经长坪村、新建村,终点位于磨沟口(宁陕镇安界)。

路线全长 53.359km。

其中起点至石沟口段(K0+000~K13+400)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路线长 13.400km,路基宽度 8.5m,设计速度 40km/h;石沟口至新建段(K13+400~K53+359)采用三级公路标准,路线长39.959km,路基宽度 7.5m,设计速度 30km/h。

环境现状评估报告

环境现状评估报告

环境现状评估报告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当前的环境状况,我们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一、大气环境大气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目前,大气污染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在一些工业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这些污染物的来源多种多样,工业排放、交通运输、能源消耗以及农业活动等都对大气质量产生了影响。

工业生产中,特别是化工、钢铁、电力等行业,大量的废气未经有效处理就排放到大气中。

汽车尾气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尾气排放对大气的影响越来越大。

此外,冬季的采暖燃烧也会导致大气污染物浓度升高。

二、水环境水是生命之源,但目前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河流、湖泊和地下水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污染。

在一些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充分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超标等问题。

农业面源污染也是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对水质造成破坏。

地下水的污染同样令人担忧。

由于地下水的更新速度较慢,一旦受到污染,治理难度极大。

一些地区的地下水由于工业污染和垃圾填埋场的渗漏,已经出现了有害物质超标的情况。

三、土壤环境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工业活动中的废渣、废水排放以及废弃物的堆放,导致土壤中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积累。

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也使得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功能。

城市的扩张和建设活动,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这些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四、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对于环境的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生态系统面临着诸多威胁。

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砍伐,导致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

草原退化也是一个突出问题,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垦等活动,使得草原生态功能减弱。

第三章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第三章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9
(四)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
是工程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目 前的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有很多种,通常 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即: 物料衡算法 经验计算法 类推法 实测法

30
(1)物料衡算法
物料衡算法是我国国内当前比较流行和广 泛采用的方法,也是一种比较科学、合理 的计算法。 物料衡算法的基本原理是物质不灭定律, 原料中的污染物含量多少,多少转化为产 品,剩余的可能排放。但具体计算并没有 如此简单。 物料衡算法的基本模式为: 污染物总流失量C=原料、燃料中污染物的总 释放量(A)-进入产品、副产品的污染 物总量(B)
34
3)类推法(在做环境影响评价时常用)
类推法是根据已建成投产的类似工程项目的实际排放情况进行 推算的方法。在缺乏资料的情况下常用此法。但要注意生产规模、 工艺、操作等条件的差异。此法可靠性低,一般只能在评价等级较 低的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中使用。
4)实测法
可通过连续或间断采集样品,分析测定工厂或车间 外排的废水和废气量及浓度,按下式计算:
熟悉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以及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方第一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概述一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视角环境污染评价自然环境质量评价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社会经济和生活环境质量评价确定评价目的制定评价计划收集与评价有关的背景资料环境质量现状监测采用适当方法进行现状评价提出评价结论及对策1确定评价目的制定评价计划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首先要确定评价目的评价目的主要是指该评价的性质要求以及评价结果的作用等
25
(二)污染源调查内容 1)工业污染源调查 2)农业污染源调查 3)生活污染源调查 4)交通污染源调查
26
1)工业污染源调查内容: 生产和管理


概况调查 工艺调查 能源、原材料调查 水源调查 生产布局调查 管理调查

环境现状调查评价概述

环境现状调查评价概述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概述
内容提要
环境现状调查 环境评价
1.环境现状调查
定义: 环境现状调查是环境规划的基础工作,它是为全
面了解规划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弄清环境现状,找 到主要环境问题,确定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为环 境评价和预测提供支持。
1.环境现状调查
信息情报的收集分析不仅在编制规划时是必不可 少的,而且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也要经常反馈信息, 进行分析以调查规划或采取应变措施,保障规划目 标的实现。信息和情报的收集与分析是贯穿于规划 全过程的基础性工作,是环境规划的重要支持系统 之一。

1.环境现状调查
(1)在初期信息收集与分析的基础上,应尽早确定规划的方向、
范围和结构,缩小信息收集范围,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收集工 作; (2)对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仔细甄别,去伪存真,确认所得数据 的时空界限和权威性; (3)规划收集的资料应妥善分类和保管,订立使用制度和范围, 注意不扩散和遗失。
经济、社会现状评价
(1)区域相关的经济现状 主要包括生产布局现状分析和生产
力发展水平现状分析。 (2)区域内相关的社会因素
主要是社会人口状况的分析和社会 意识状况的分析。另外,还包括社会制 度和体制 、体育等社会概况,并分析 对区域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概述
3. 污染现状评价
突出重大工业污染源评价和污染源综合评价。根 据污染类型,进行单项评价,按污染物排放总量排队, 由此确定评价区内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污染 评价还应酌情包括乡镇企业污染评价和生活及面源污 染分析等。
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概述
环境评价的 内容
1.自然环境评价 2.经济、社会现状评价
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概述

第3章 环境概况及环境现状评价

第3章 环境概况及环境现状评价

第3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1 自然环境基本概况3.1.1 区域位置吉安市区地理位置在东经114º48′~115º7′,北纬27º9′30″~27º17′50″内,距省会南昌219km。

阳明大桥位于吉安市区内的阳明大道由西向东的延长线上,跨越赣江;河东堤位于吉安市区的河东开发区,参见附图一(项目地理位置图)。

3.1.2 地形、地貌、地质结构项目位于赣中南丘陵地区中吉泰盆地的北部,地势周高中低,盆地内以冲积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区内零星分布着低丘岗地,地面高程在40~100米,区内最高点高程为106.48m,最低点高程为48.4m,呈波状起伏,整个城区东高西低,向赣江倾斜。

本段赣江河道在防洪堤内流向NNW至N至NE,河两岸是漫滩和Ⅰ、Ⅱ级阶地分布区。

项目周围处于吉泰断陷盆地中,基岩多为第四系覆盖。

根据区域地质构造资料,离项目最近的一条深大断裂为赣江大断裂,它北起湖口,经新建、新干至吉水,为吉(安)~泰(和)盆地红层所覆盖,据区域地质构造资料,该断裂离项目区较远,且属白垩纪以前的老断层,近期无活动迹象,对项目建设无不利影响。

3.1.3 地震根据《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图》,沿线地区均小于Ⅵ度区,桥涵及其它构造物均可不考虑抗震设防。

3.1.4 水文赣江是江西省的第一大河,河道在青原、吉州区境内呈圆弧形,从禾水汇入口由西北转正北,再转北东向流出吉安市,河床一般宽600~800m,最宽处近1000m,河床高程一般在38.8~42m,枯水期水位在41.3~42m。

赣江西岸筑有赣西堤、禾埠堤,河东未设防。

赣江通航要求为规划三级通航。

赣江4~9月为汛期,5~6月为主汛期,赣江洪水由暴雨形成,4~6月大气环境活跃,冷、暖气流交会,形成历时长,范围大的峰面雨,产生的洪水往往造成赣江中上游峰高量大的大洪水,7~9月为热雷雨,形成的暴雨范围小,一般仅对赣江支流会造成大洪水,对主流影响较小。

2013环境影响评价师《评价技术方法》精讲笔记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第一节自然环境

2013环境影响评价师《评价技术方法》精讲笔记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第一节自然环境

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査与评价环境现状调查是环境影响评价的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环境要素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范围,并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

环境现状调查中,对环境中与评价项目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如大气、地面水、地下水等)应全面、详细调查,对这些部分的环境质量现状应有定量的数据,并做出分析或评价;对一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应根据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BP: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和遥感的方法。

收集资料法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环境现状调查时,应首先通过此方法获得现有的各种有关资料,但此方法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而且往往不全面,不能完全符合要求,需要其他方法补充。

现场调查法可以针对使用者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以弥补收集资料法的不足。

这种方法工作量大,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有时还可能受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

遥感的方法可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可以弄清人类无法到达地区的地表环境情况,如一些大面积的森林、草原、荒漠、海洋等。

在环境现状调查中,使用此方法时,绝大多数情况不使用直接飞行拍摄的办法,只判读和分析已有的航空或卫星相片。

第一节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是环境影响评价的组成部分,要清楚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必须要对项目建设之前,项目建设所在地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进行调查。

一、自然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技术要求1.地理位置应包括建设项目所处的经、纬度,行政区位置和交通位置,要说明项目所在地与主要城市、车站、码头、港口、机场等的距离和交通条件,并附地理位置图。

2. 地质一般情况,只需根据现有资料,选择下述部分或全部内容,概要说明当地的地质状况,g卩:当地地层概况,地壳构造的基本形式(岩层、断层及断裂等)以及与其相应的地貌表现,物理与化学风化情况,当地已探明或已开采的矿产资源情况。

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1第一节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一、自然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技术要求(一)基本内容1.地理位置;2.地质;3.地形地貌;4.气候气象;5.地面水环境;6.地下水环境;7.土壤与水土流失;8.动、植物与生态。

(二)技术要求1.地理位置⑴经度、纬度;⑵行政区位置、交通位置;⑶主要城市、车站、码头、机场的距离和交通条件;⑷地理位置图;2.地质⑴地质概况⑵地壳构造的基本形式(①岩层;②断层;③断裂)⑶风化情况;⑷矿藏资源情况:已探明、已开采;⑸预测地质灾害风险: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3.地形地貌⑴海拔;⑵地形特征(高低起伏)⑶周围地貌(山地、平原、沟谷、丘陵、海岸)⑷岩溶地貌、冰川地貌、风成地貌的情况;4.气候与气象⑴定量参数:年均风速、月均风速(最冷月、最热月)主导风向、气温(年、月、日平均)、极端气温、年均相对湿度、年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量极值、日照天数;⑵主要气象特征:梅雨、寒潮、冰雹、台风、飓风等;⑶例外情况:需大气环评,除上所有,按《导则—大气》规定,增加有关内容;5.地表水环境⑴不进行地表水环境单项评价地面水状况(地面水资源的分析及利用情况)、地面水各部分(河、湖、库等)之间及其与海湾、地下水的联系,海浪的水文特征及水质现状,以及地面水的污染来源;⑵无需进行海浪单项评价海浪环境状况(海洋资源及利用情况,海湾的地理概况,海湾与当地地面水及地下水之间的联系,海湾的水文特征及水质状况,污染来源等)⑶需进行地面水(海湾)单项评价除⑴⑵两项详细叙述外,应按《导则—地面水》的规定,增加有关内容;6.地下水环境⑴不进行与项目相关的环评开采情况、埋深、上下联系、水质状况、污染来源;⑵需进行地下水单项环评除⑴外,还有:物理和化学特性、污染情况、水的储量与运动状态、水质演变与趋势、水源地及保护区的划分,水文地质方面的蓄水层特性、承压水状况。

7.土壤与水土流失⑴无需单项环评项目周围土壤类型及分布、肥力与使用情况、污染主要来源、质量状况、周围地区沙土流失现状及原因。

3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

3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1.1地理位置巨鹿县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邢台市市域中部,东经114°50'至115°14'、北纬37°8'至37°25'。

东与南宫市、广宗县相邻,西与任县、隆尧县接壤,北与宁晋县、新河县毗邻,南与平乡县为邻。

西距邢台市60km,西北距省会石家庄105km。

全县南北长31km,东西宽28.2km,土地总面积623km2。

县内主要公路有邢德线、邢新线、冯南线、巨广线、宁常线等公路过境。

巨鹿县产业园区(现改名为河北巨鹿经济开发区)位于县城西部,北至邢德新路,南至县城南外环路延长线,东至西平街,西至张家庄、屯里村东,规划面积为23.78km2。

本项目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河北巨鹿经济开发区兴泽路以南、4号路以东10米,厂址中心地理位置坐标为东经114°58'44.62"、北纬37°14'41.03"。

厂区东、南侧均为空地,北侧为兴泽路,隔路为空地,西侧为4号路隔路为空地。

厂址边界西距屯里村880m,东南距瓜刘庄村530m,北距胡林寨村1620m,与项目距离最近的环境敏感点为厂区东南侧530m处的瓜刘庄村。

本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周边关系见附图2。

3.1.2地形、地貌巨鹿县位于邢台市域中部,地处太行山以东、黑龙港流域的低平原,属河北冲积平原,在构造体上属于新华夏系构造体系的第二沉降带,地质土壤为新生界第三、四纪沉积物,厚度大于500m。

全县境内均为平原,地势较为平坦,由南向北略有倾斜,平均坡降为1.25/10000,海拔介于25.5~31m之间,地貌较为单一。

历史上由于黄河和漳河多次泛滥、改道的影响,县境内形成许多沙丘、缓岗和封闭洼地,微地貌复杂多变。

沙丘主要分布在中南部,面积约为33.75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41%。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1.1地理位置巨鹿县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邢台市市域中部,东经114°50'至115°14'、北纬37°8'至37°25'。

东与南宫市、广宗县相邻,西与任县、隆尧县接壤,北与宁晋县、新河县毗邻,南与平乡县为邻。

西距邢台市60km,西北距省会石家庄105km。

全县南北长31km,东西宽28.2km,土地总面积623km2。

县内主要公路有邢德线、邢新线、冯南线、巨广线、宁常线等公路过境。

巨鹿县产业园区(现改名为河北巨鹿经济开发区)位于县城西部,北至邢德新路,南至县城南外环路延长线,东至西平街,西至张家庄、屯里村东,规划面积为23.78km2。

本项目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河北巨鹿经济开发区兴泽路以南、4号路以东10米,厂址中心地理位置坐标为东经114°58'44.62"、北纬37°14'41.03"。

厂区东、南侧均为空地,北侧为兴泽路,隔路为空地,西侧为4号路隔路为空地。

厂址边界西距屯里村880m,东南距瓜刘庄村530m,北距胡林寨村1620m,与项目距离最近的环境敏感点为厂区东南侧530m处的瓜刘庄村。

本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周边关系见附图2。

3.1.2地形、地貌巨鹿县位于邢台市域中部,地处太行山以东、黑龙港流域的低平原,属河北冲积平原,在构造体上属于新华夏系构造体系的第二沉降带,地质土壤为新生界第三、四纪沉积物,厚度大于500m。

全县境内均为平原,地势较为平坦,由南向北略有倾斜,平均坡降为1.25/10000,海拔介于25.5~31m之间,地貌较为单一。

历史上由于黄河和漳河多次泛滥、改道的影响,县境内形成许多沙丘、缓岗和封闭洼地,微地貌复杂多变。

沙丘主要分布在中南部,面积约为33.75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41%。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1.1地理位置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北临许昌市,西靠平顶山市,东接周口市,南连驻马店市,地理坐标为北纬33°24′~33°59′,东经113°27′~114°17′,全境东西长77.3km,南北宽63.7km,总面积2617km2,占河南省总面积的1.6%,其中市区位于东经114°01′,北纬33°33′,距省会郑州145km。

郾城区,隶属河南省漯河市,全区总面积413.1km2。

河南省中南部,属淮河流域大沙河中游平原地区。

位于东经113°45′10"~114°6′39",北纬33°34′37"~33°44′59"。

东与召陵区接壤,东南与召陵区、源汇区相连,南濒沙河,与源汇区隔河相望,西南与舞阳县相邻,西北、北面与临颍县毗邻,东北与召陵区、临颍县、周口市、西华县交界。

孟庙镇位于漯河市郾城区中部,南与市城区相接,东临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京广铁路、孟平铁路穿境而过。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面积60.3 km2,辖4个居委会、26个行政村。

◆本项目地处漯河市郾城区,厂址位于郾城区孟庙镇井冈山北路西侧。

项目地理位置附图一,厂址周边环境见附图五。

3.1.2地形地势漯河市地势平坦,局部低洼,是伏牛山前平原的过渡地带,属微倾斜洪积冲积平原。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降,自然坡度为0.3‰,是东西地区地形和南北气候的交叉点。

全市海拔最高点102.3m(舞阳县保和乡),最低点50.1m(召陵区青年乡),大地貌类型单一,全市为一个平原,微地貌差异明显,可分为缓岗、平原和洼地。

市区(源汇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平均坡度1‰~3‰,海拔在57~62m之间。

3.1.3工程地质漯河市地处黄淮冲积平原,属沙澧河冲积平原地貌,地层的基底岩石埋藏较深,无裸露现象,地质年代为前新生界,其余均为黄淮冲积成因堆集而成的第四纪沉积覆盖层,发育齐全,成因类型复杂,根据市区工程地质条件及土层分布规律,可分为Ⅰ、Ⅱ、Ⅲ三大工程地质区域,Ⅰ类地区主要分布在铁东及澧河西区,该区土层分布均一,厚度变化不大,强度稳定,上部遍布一层钙质胶结的硬壳层,宜作建筑场地,持力层承载力达150~200kP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1 自然环境基本概况3.1.1 区域位置吉安市区地理位置在东经114º48′~115º7′,北纬27º9′30″~27º17′50″内,距省会南昌219km。

阳明大桥位于吉安市区内的阳明大道由西向东的延长线上,跨越赣江;河东堤位于吉安市区的河东开发区,参见附图一(项目地理位置图)。

3.1.2 地形、地貌、地质结构项目位于赣中南丘陵地区中吉泰盆地的北部,地势周高中低,盆地内以冲积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区内零星分布着低丘岗地,地面高程在40~100米,区内最高点高程为106.48m,最低点高程为48.4m,呈波状起伏,整个城区东高西低,向赣江倾斜。

本段赣江河道在防洪堤内流向NNW至N至NE,河两岸是漫滩和Ⅰ、Ⅱ级阶地分布区。

项目周围处于吉泰断陷盆地中,基岩多为第四系覆盖。

根据区域地质构造资料,离项目最近的一条深大断裂为赣江大断裂,它北起湖口,经新建、新干至吉水,为吉(安)~泰(和)盆地红层所覆盖,据区域地质构造资料,该断裂离项目区较远,且属白垩纪以前的老断层,近期无活动迹象,对项目建设无不利影响。

3.1.3 地震根据《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图》,沿线地区均小于Ⅵ度区,桥涵及其它构造物均可不考虑抗震设防。

3.1.4 水文赣江是江西省的第一大河,河道在青原、吉州区境内呈圆弧形,从禾水汇入口由西北转正北,再转北东向流出吉安市,河床一般宽600~800m,最宽处近1000m,河床高程一般在38.8~42m,枯水期水位在41.3~42m。

赣江西岸筑有赣西堤、禾埠堤,河东未设防。

赣江通航要求为规划三级通航。

赣江4~9月为汛期,5~6月为主汛期,赣江洪水由暴雨形成,4~6月大气环境活跃,冷、暖气流交会,形成历时长,范围大的峰面雨,产生的洪水往往造成赣江中上游峰高量大的大洪水,7~9月为热雷雨,形成的暴雨范围小,一般仅对赣江支流会造成大洪水,对主流影响较小。

吉安市水文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18800m3/s(1968年6月25日),实测最高洪水位为52.58m(1962年6月29日)。

3.1.5 气候条件吉安市属中亚热带丘陵山区季风气候,具有冬春阴冷,夏热秋燥,初夏多雨,伏秋干旱,云系多,光照少,无霜期长等气候特点。

年平均气温18.3℃;年极端最高气温达47.2℃,年极端最低气温-8℃。

无霜期年平均280天,多年平均日照时间1390小时,多年平均蒸发量1100mm。

项目区域年平均降水量1462mm,实测最大年降水量2224.4mm (1953年,赛塘站),最小年降水量887.7mm(1963年,上沙兰站)。

暴雨天气一般出现在4~6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47.2%。

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风,频率为24%,最大风速为20米/秒,年平均大风(大于8级)日为4.4天。

3.2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述3.2.1 项目区土壤类型及其分布项目区位于江西省中西部腹地吉泰盆地,区域内自然土壤以红壤为主,土层一般较深厚,呈酸性,缺乏腐殖质和钙质,成土母质以第四纪红色粘土、第三纪红砂岩为主;另有由紫色砂页岩发育而成的紫色土,植被覆盖度低,冲刷严重,土层浅,常见基岩裸露。

耕作土壤以水稻土为最主要且是分布最广的农业土壤,其中以黄泥田、潮泥田居多,广泛分布于丘陵红壤地区以及河流沿岸的冲积平原,水稻土的形态特征和基本属性分为淹育型、潴育型、潜育型和侧渗型四个亚类;旱地土主要有发育于河湖冲积物的潮土,和由红、黄壤耕垦而成的黄泥土两大类,潮土主要分布于河湖沿岸的平缓地带,土层厚,肥力较高,是江西省最好的旱地土壤,黄泥土广布于红壤丘陵区和低山坡麓,土壤结构差,通气透水性不良,耕耙困难。

3.2.2 生物资源3.2.2.1 植物资源吉安市境内多为原生地带性植被主要是常绿阔叶林,评价区域内受人为的影响,已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森林植被的组成和结构,已不具有自然的完整性和规律,多为次生乔木、灌木和草木群落及少数人工林。

栽培植被主要有以马尾松、杉木为主的用材林,以油茶、茶树为主的经济林,以及果树、水稻、茶园和药圃等。

此外还有分布较广的荒山灌木草丛和山地灌木草丛。

项目区周围植物多为用材林、经济林、果林,项目区内无天然林分布。

水生植物群落,主要分布于赣江水系湖滨河流地区、池塘及水田之中,组成种类有莲、野菱、芡实、金鱼藻、苔菜、浮萍等,其它水草均为重要饲料,又是鱼类栖息和产卵的场所。

但由于赣江吉安市区段河床裸露较为严重,水生植物群落已较稀少。

农业植被以水稻为主,旱地作物主要有红薯、玉米、花生、油茶等,果树以柑桔为主,也种植有桃、李、板栗、梨、柿、柚等。

3.2.2.2 动物项目区周围200m以内无野生动物分布。

赣江评价河段内鱼类分为15科50多种,主要有鲤鲫亚科:鲤鱼、鲫鱼;青草亚科:青鱼、草鱼;链鳙亚科:链鱼鳙鱼等;鳅科:泥鳅;胡子鲶科;鲶科等,由于受频繁的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无珍稀保护鱼类及水生动物。

3.2.3 农业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吉安市阳明大桥及城市防洪工程河东堤环境影响报告书第3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998年末,吉安市区拥有耕地面积12654公顷,其中水田11189公顷,旱地1465公顷。

境内农作物总面积35294公顷,其中粮食作物21325公顷,油料6904公顷,棉花1公顷,麻类65公顷,甘蔗20公顷,中药材4公顷,蔬菜、瓜果类5227公顷,其他农作物1748公顷。

根据对项目区的调查,在线路所占用的农田中没有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

1998年各类农作物总产量详见表3.2-1。

表3.2-1 1998年项目区各类农作物总产量一览表单位:吨3.3 水土流失现状调查近几十年来吉安市区由于城市建设、人为砍伐,森林植被连年遭到破坏,水土流失状况相对比较严重,局部地区山荒岭秃,红土裸露;近年来,吉安市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积极运用生物和工程措施及农业耕作措施来改善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土流失。

3.3.1 水土流失成因分析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貌、土壤地质、植被等,人为因素主要指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例如:乱砍滥伐,毁林开荒,乱挖山、乱铲草皮等。

1、降水:气候因素主要是降水。

雨季、大雨和暴雨降水量大、强度大,雨水溅击表土作用强烈,使饱和状态的土壤受雨水溅蚀和径流冲刷造成水土流失。

2、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产生水土流失的潜在条件,地面坡度的大小、坡面的长短、坡形的不同等都对水土流失有很大的影响,凡坡度大于5度的地面会发生明显的水土流失,当坡度大于15度时,水土流失现象就较为严重,大于25度水土流失就很强烈。

3、土壤地质:土壤的抗蚀能力也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土壤抗蚀、抗冲的能力与成土母质有很大关系。

花岗岩风化物抗冲抗蚀能力最弱,其次是砂岩风化物、紫色砂砾岩或紫色砂页岩风化物,石灰岩风化物抗蚀力较强,第四纪红土土质粘重,易板结,透水性差,地面径流系数大,抗蚀能力也差。

4、植被:植被是自然因素中影响水土流失的决定性因素,植被覆盖率越大,水土流失越少。

植被好的地方降雨时树冠截流,枯枝落叶层及地面植物保护,使得大部分降水慢慢渗入地下,同时植物根系的吸收也有助于减少水分的侵蚀,固结土壤。

一旦植被破坏,不易恢复,地表裸露,便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3.3.2 水土流失现状评述吉安市区水土流失面积已达23.4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0.7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吉安市区水土流失情况详见表3.3-1。

表3.3-1 吉安市区及江西省水土流失情况一览表吉安市区年平均降水在1462mm,降水量在季节分布上也很不均匀,4-6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47.2%,而且多以大雨、暴雨形式出现,强大的降雨侵蚀力,导致表层土壤冲刷特别严重,冲刷量占全年总量的75%以上,水土流失严重。

红壤和紫色土抗侵蚀能力较弱,而项目区域内的红壤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60%,其中第四纪红土具有“板、酸、瘦、粘、蚀”的特点,许多项目在开发利用时不注意水土保持,也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一些花岗岩和砂岩红壤区,土壤A层早已被侵蚀殆尽,露出大面积的B层和C层,局部地区甚至基岩裸露,使土壤丧失了生产能力。

另外由于人为长期不合理的采伐利用,使土壤原生植被面积不断减少,发生植被逆行演替,现状植被主要是经人工营造或自然恢复的马尾松、杉木、油茶、毛竹和次生林,造成许多地方已经出现裸地,甚至基岩裸露,土壤侵蚀较严重。

3.4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4.1 地表水监测断面设置在项目区赣江河段设5个监测断面,分别是泸水入口下游100m处、赣江大桥下、阳明水厂(中山码头)、白鹭洲和河东水厂,具体位置见附图二。

每个断面距两岸10米处、河流中心处共布设3条垂线,采表层水样(0.5m),混匀后分析。

3.4.2 监测项目地表水监测项目为:pH、SS、COD cr、石油类。

3.4.3 监测时间、采样频率和分析方法监测时间:2001年1月上旬采样频率:连续两天,每天各一次。

分析方法见表3.4-1。

吉安市阳明大桥及城市防洪工程河东堤环境影响报告书第3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表3.4-1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3.4.4 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3.4.4.1 评价标准根据赣江水质现状及其功能要求,本次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执行GHZB 1-199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其中SS指标执行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一类标准,即水作标准),详见表3.4-2。

表3.4-2 水环境评价执行标准限值(摘录)单位:mg/l(pH值除外)3.4.4.2 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其表达式为:P i=C i/C oi式中:P i——i类污染物单因子指数;C i——i类污染物实测浓度;C oi——i类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

根据污染物单因子指数计算结果,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其是否满足功能规划的要求,为工程实施后对水环境的影响预测提供依据。

3.4.5 监测结果及评价结果地表水水质监测统计结果见表3.4-3。

表3.4-3 水质监测统计结果及评价表从表中的统计结果来看,5个断面的水质评价因子浓度值均未出现超标情况,各类污染物标准指数均小于1,符合所执行环境标准,表明监测断面水环境现状质量良好。

3.5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5.1 声环境现状调查3.5.1.1监测布点根据现场踏勘,拟建工程阳明大桥在赣江西岸接阳明路,在赣江东岸与规划中的上海路平交、接规划中的金竹大道,附近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为了更好的掌握项目区域内声环境质量现状,本次评价在赣江西岸的工农兵电影院和赣江东岸的金竹村外进行吉安市阳明大桥及城市防洪工程河东堤环境影响报告书第3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监测,监测点特征详见表3.5-1。

表3.5-1 声环境现状监测布点一览表3.5.1.2 监测时段与方法监测方法与频率按照GB/T14623-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中有关规定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