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初中物理易考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初中物理易考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它既是我们交流和感知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相关实验三个方面,系统介绍初中物理中与声音相关的易考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使得周围的空气分子也跟随振动,形成了声波。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0米,它们以横波的形式传播。
1. 声音的产生条件要产生声音,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有振动的物体:声音的产生离不开物体的振动,只有物体有了振动,才能形成声波传播出去。
(2)弹性介质:声音必须通过介质传播,一般是由空气、液体或固体这样的实物构成的弹性介质。
(3)频率在听觉范围内:人的听觉范围一般在20 Hz~20 kHz之间,只有频率在这个范围内的振动才能被人听到。
2. 振动的物体与声音的关系(1)弦乐器的发声原理:弦乐器如吉他、小提琴等,通过拉动琴弦使其振动,激发周围空气分子振动形成声波,最终形成音乐声音。
(2)固体物体的发声原理:固体物体如钟摆、吹口琴等,通过物体的振动使得周围空气分子振动形成声波,发出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是指声波从声源传播到接收者的过程。
在传播过程中,声音会受到空气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1. 声音的传播特性声音的传播有以下特性:(1)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依次增大。
(2)传播距离有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距离受到空气的吸收、散射和反射的影响,因此传播距离是有限的。
(3)传播受阻:声音传播时会受到障碍物的阻挡,障碍物会对声波进行吸收、反射或折射,使声音传播受到一定影响。
2. 声音的强度和音量声音的强度与声音波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的强度越大。
音量是人对声音强度的主观感受,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三、与声音相关的实验在物理学习中,实验是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重要手段。
初中物理声学基础知识
初中物理声学基础知识声学是研究声音如何产生、传输和接收的科学。
作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声学是由一系列基础知识构成的。
初中阶段物理学中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以及声音对人类的影响等方面。
下面将依次介绍这些内容。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这些震动会使周围的分子振动,从而在周围介质中产生短暂的压力波。
这些压力波沿着介质向外传播,最终在人耳中引起听觉反应。
初中生应该了解引起声音的物体运动的本质,如弦乐器是通过弦的震动、木管乐器是通过空气柱的震动等等。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各种形式的介质传播,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是最常见的,空气中的声音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声音传播速度的大小是由介质的密度和弹性系数决定的。
初中生也应该了解声音传播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的频率和振幅是其最基本的性质。
频率指的是每秒钟震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振幅则是声波中最大的压力差,也可称为声音的响度。
初中生应该学习到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如何影响声音的音高和音量。
四、声音对人类的影响声音对人类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人类学习和工作的环境中。
高音量的声音会损伤听觉系统,导致听力损伤。
此外,声音对人类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也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优美的音乐可以减轻压力,而嘈杂的环境会增加焦虑和压力。
以上是初中物理声学基础知识的简要概述。
初中生应该掌握这些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声音的本质以及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初中物理必考知识点解析声学和声音传播
初中物理必考知识点解析声学和声音传播声学是研究声音产生、传播和接受的科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是物质在震动时通过弹性介质传播的能量,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
本文将着重解析声学和声音传播这一初中物理必考的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
当物体振动时,会产生压缩和稀疏的交替变化,使得周围介质中的分子也跟随振动,并且向周围传播这种振动。
这样,当声波到达我们的耳朵时,就会产生听觉体验。
二、声音的特征声音有三个主要的特征:频率、振幅和音调。
频率是声音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高频率的声音对应着高音,低频率的声音对应着低音。
人的听觉范围大约在20Hz至20000Hz之间。
振幅是声音振动的幅度大小,单位是分贝(dB)。
振幅越大,声音越大;振幅越小,声音越小。
70dB以上的声音可能会对人耳造成伤害,所以我们要远离噪音。
音调是对声音高低的感知。
音调与频率密切相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三、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常见的介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传播速度主要由介质的性质决定。
声波的传播分为纵波和横波两种类型。
纵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同,像弹簧一样振动;横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像水面上的波浪。
四、声音的反射、折射与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当声波遇到平整的表面时,会发生反射,使声音的传播方向改变;当声波由一个介质进入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折射,使声音的传播方向和速度都发生变化。
回声是指声音遇到大而平整的障碍物后,发生反射,并在原来传播路径上的一定位置接收到声音。
我们平时在山上大声喊一句话,然后能听到自己的声音回响,就是因为声音发生了回声。
五、声音的吸收和干涉不同的材料对声音有不同的吸收能力。
柔软的、多孔的材料会吸收更多的声音,而坚硬的材料会反射更多的声音。
初中物理的归纳声音的传播与反射原理解析
初中物理的归纳声音的传播与反射原理解析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它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媒质传播,并在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
了解声音的传播与反射原理对我们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中关于声音的传播与反射原理进行归纳和解析。
一、声音的传播原理声音的传播是依靠介质的,常见的介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
在这些介质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1. 声波的产生当物体振动时,空气颗粒也会跟着振动,从而形成区域性的压缩和膨胀。
这种压缩和膨胀形成的波动就是声波。
比如,当我们敲击一根铃钳时,铃钳的振动会引起空气颗粒的振动,形成声波。
2. 声波的传播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可以用弹簧振子的模型来理解。
当弹簧振子的一端受到力的作用而振动时,激发的振动会传递到另一端,这就是振动的传播。
同样地,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也是通过分子间的相互碰撞和传递振动来实现的。
二、声音的传播特性声音的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 声速声速是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
在同一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一定的。
例如,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2. 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遵循直线传播的原理,当没有遇到障碍物时,声音会以直线路径传播。
这也是我们在平坦的地面上听到声音的主要原因。
3. 声音的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衰减。
这是因为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损失一部分能量,使声音的强度逐渐减弱。
三、声音的反射原理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回声现象。
声音的反射原理可以用光线的反射来类比理解。
1. 反射定律声音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当声波遇到平面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反射的角度和入射的角度相等。
2. 回声现象在适当的条件下,我们能够听到声音的回声。
这是因为声音在遇到较远的障碍物后发生反射,并传回到发声源附近。
我们通过计算声音的传播时间和速度,可以估测出障碍物到发声源的距离。
四、声音的应用声音的传播与反射原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详解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详解声音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它是由振动物体传播而产生的一种机械波。
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对于初中物理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方式以及声音的特性。
一、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产生是通过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进行振动,形成一种称为声波的机械波。
这些声波以分子的振动形式沿着空气传播,从而形成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的传播是由物质介质完成的,主要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方式。
1. 固体传声固体是一种很好的声音传播介质。
当一个固体物体振动时,它的振动会通过固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传递。
例如,当我们在一段铁轨上敲击时,我们可以听到来自远处的回声。
2. 液体传声液体也是良好的传声介质,其传播方式与固体类似。
当固体物体振动时,它会通过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传递。
例如,鱼在水中发出的声音可以通过水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3. 气体传声大部分声音是通过气体传播的,因为我们所处的大气层就是由气体组成的。
当固体物体振动时,它会使空气分子振动,从而形成声波。
这些声波通过空气的传导使声音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一些独特的特性,包括声音的频率、振幅和声速。
1. 频率频率是声音的一个重要特性,它是指声波中的振动次数。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表示每秒钟的振动次数。
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就越高;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就越低。
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Hz到20,000Hz。
2. 振幅振幅是声音波峰和波谷之间的纵向距离,它表示声波的能量大小。
振幅越大,声音的音量就越大;振幅越小,声音的音量就越小。
3. 声速声速是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在空气中,声速约为343米/秒,但它的传播速度还受到介质的影响。
例如,在固体中,声速比在气体中更快。
四、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应用,包括通信、音乐、语言沟通、声呐等。
物理声波实验报告_初中
1. 了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探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
3. 学习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声波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1. 声波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源是正在振动的物体,包括声带、音叉等。
2. 声波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规律为:固体>液体>气体。
三、实验器材1. 音叉2. 声波发生器3. 空气瓶4. 水槽5. 沙子6. 声波传播距离测量尺7. 记录本四、实验内容1. 观察声波的产生:用音叉敲击桌面,观察音叉的振动,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
2. 探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a. 将声波发生器固定在空气中,测量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b. 将声波发生器固定在水中,测量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c. 将声波发生器固定在沙子中,测量声波在沙子中的传播速度。
3. 比较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分析原因。
1. 观察声波的产生:将音叉放在桌面上,用橡皮锤轻轻敲击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现象,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
2. 测量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a. 将声波发生器固定在空气中,打开声波发生器,调整声波频率为1000Hz。
b. 用声波传播距离测量尺测量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距离。
c. 记录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
3. 测量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a. 将声波发生器固定在水中,打开声波发生器,调整声波频率为1000Hz。
b. 用声波传播距离测量尺测量声波在水中的传播距离。
c. 记录声波在水中的传播时间。
4. 测量声波在沙子中的传播速度:a. 将声波发生器固定在沙子中,打开声波发生器,调整声波频率为1000Hz。
b. 用声波传播距离测量尺测量声波在沙子中的传播距离。
c. 记录声波在沙子中的传播时间。
5. 比较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分析原因。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声波的产生:在敲击音叉时,观察到音叉的振动现象,并听到了声音。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汇总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问题。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通过介质的震动传播而产生。
在初中物理中,声学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的汇总。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当物体振动时,空气分子也会随之振动,形成一系列的压缩和稀薄的区域,这些波动在空气中传播,形成声音。
2. 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三个基本特性:音调、音量和音质。
- 音调: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振动体的频率决定。
频率高的声音听起来会比较尖锐,频率低的声音听起来则比较低沉。
- 音量:音量是声音的大小,由振动体的振幅决定。
振幅大的声音听起来会比较响亮,振幅小的声音听起来则比较轻柔。
- 音质:音质是声音的特殊属性,用来区分不同的声音来源。
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个音高的声音时,因为乐器的特殊结构和材料不同,所以产生的声音会有所不同。
3.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也不同。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3米。
传播速度的大小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
4. 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声音的传播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因为固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
液体中的声音传播速度次之,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5. 声音的反射和回声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
反射是指声音波遇到障碍物后改变方向并返回的现象。
如果声音在反射后返回的时间小于0.1秒,我们就能听到回声。
6. 声音的吸收和衰减当声音通过某些材料时,会发生吸收和衰减。
吸收是指材料吸收声音的能力,不同材料对声音的吸收能力有所不同。
而衰减是指声音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7. 声音的共鸣共鸣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声音和物体的振动频率相同,从而引起物体共振。
当共鸣发生时,声音会变得更加响亮。
8. 声音的干涉和衍射声音也可以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声波相遇而叠加形成新的波动模式。
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后弯曲绕过障碍物传播的现象。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刻度尺实验震动会产生能量的变化,本质是产生了声波——水波;例子: 说话喉咙震动、刻度尺、各种乐器、扬声器、二、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需要介质,※没有介质可以传播声音吗? 什么状态下没有介质呢?※真空状态下是不能传播介质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 例子:土电话、三、声速声速定义:需要了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15℃空气中声速为 340m/s 。
※ V 固态>V 液态>V 气态;例子将军趴在地上听马蹄声;四、声音传播及有关计算声音的传播全过程需要三要素: 声源——发出声音,产生声波介质——传播声波接收受体——人耳(传播到人耳处,声波引起耳道内的鼓膜震动,进而产生了声音;)回音:声音遇见障碍物会反射回来,人耳能分辨声音的时间间隔必须要与0.1S回声测量距离s=1/2vt一、乐音的三要素(1课时)响度形容声音的强弱;音调形容声音的高低;音色是音的品质与特色直尺实验:相同距离,作用的力不同,声音的大小;不同距离,作用的力相同,声音的高低;控制变量法※振幅看振幅,频率看密集程度;音色看弯曲;声音的强弱单位是常用分贝(dB)声音的音调,用频率表示,频率是1s中内,物体振动的次数;二、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不到1课时)乐音:规则的、悦耳的音乐;噪音:物理定义就是是指不规则的,不悦耳,人听起来刺耳的声音;在生活当中,只要是让人感觉到不舒服的声音都可能是噪音,噪音也会因人而异;------诸多危害:总会听到噪音会影响我们的心情,时间长了会影响身体健康声音的传播全过程需要三要素:声源——从源头处理;对于声源来说,可以从声音的产生去解决,声音是由于震动产生的,我们让发生物体停止震动,从而消除声源的噪音。
也可以通过降低响度来减小声音;例如:消音器、直接关闭声源;介质——从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处理;我们通过设置障碍物的方式,比如隔音墙;其二也可以通过我们的吸音材料,在传播过程中,吸收我们的声音,减少声音对我们的影响,如电影院的吸音墙;接收受体———从终端处理,阻断声音传入耳朵,可以戴耳塞,耳机等;总结,听到声音,我们需要有产生声音的声源,传播过程中的介质,和接受的耳朵,那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去解决,从而能够减小噪音对我们的影响;三、超声与次声。
初中物理声音的利用
初中物理声音的利用篇一:初中物理声音教案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声波的产生1.声音的发生(1)将一根钢锯条固定后使其振动,并发出声音。
(2)将用细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靠在音叉臂上,用小锤敲击音叉。
结论: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声波的产生分组实验:如图一所示,将薄橡皮膜绷紧在杯口上,在上面撒一些泡沫塑料屑,敲动盆子,观察所看到的现象并推测其中的原因。
课堂交流:由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并叙述原因。
(2)演示实验:如图二所示,观察和描述图一课堂提问:当低频扬声器发声时,纸盆前方的烛焰会有怎样的反应?为什么?(3)发声体振动在空气中的传播提问:①当用手推动长弹簧的一端时,请你叙述观察到的现象。
②当疏密相间的形状在弹簧中传播时,弹簧的每一图二圈是否一直向另一端运动?(二).声波的传播1.声波传播的条件(1)提问:只要有物体在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吗?结论: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声波的传播需要通过介质。
结论:声波不仅可在气体中传播,而且可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阅读课文2.声速(1)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声波的反射声波在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有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
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
(3)回声介绍回声产生的原因、回声的应用及防止和现代声纳的工作原理。
(4)声波的接收——耳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靠哪种形式?声波进入人耳后,经过哪条途径,最后感觉到声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人耳的构造声波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在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如果仅只是传导障碍,但能通过其他途径传给听觉神经,人仍能听到声音。
2、骨传声“想想做做”:(1)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旁,听音叉的声音。
(2)用手指堵住耳朵,听音叉的声音。
初中物理声音实验大全
初中物理声音实验大全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物体振动产生声波实验一:敲击音叉,靠近水面,观察水花飞溅。
实验二:弦乐器发出声音,观察琴弦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实验一: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实验二:声音通过不同介质传播速度不同。
二、声音的特性1.音调实验一:改变吉他弦的张力,观察音调的变化。
实验二:用玻璃杯制作简易乐器。
2.响度实验一:敲击鼓面,观察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实验二:比较不同音量对听觉感知的影响。
3.音色实验一: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色。
实验二:比较不同人的音色。
三、回声和共鸣1.回声实验一:在室内制造回声效果。
实验二:测量回声的距离。
2.共鸣实验一:演示不同物体的共鸣。
实验二:制作简易共鸣箱。
四、声波的应用1.次声波与超声波实验一:产生和检测次声波。
实验二:产生和检测超声波。
2.声呐和回声测距实验一:模拟声呐。
实验二:使用回声测距。
3.声音的编码与解码实验一:模拟电话的工作原理。
实验二:了解音频压缩与解压缩技术。
4.声音的合成与处理实验一:使用麦克风和音频编辑软件录制声音。
实验二:对音频进行剪辑和效果处理。
5.声音传感器与机器学习实验一:使用声音传感器进行声音分类。
实验二:训练机器学习模型识别声音。
6.音频信号与数字信号转换实验一: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采样)。
实验二:将数字信号转换回模拟信号(数模转换)。
7.用声音控制物体运动实验一:通过声音控制机器人移动。
实验二:使用声音传感器进行遥控控制。
8.人耳感知和助听器技术实验一:观察不同声音强度对听觉感知的影响。
实验二:使用助听器感知音质的变化。
9.噪声控制与环境保护实验一:测量环境噪声级别。
实验二:设计和比较不同的降噪方法。
10.音乐合成与音乐疗法实验一:使用音乐合成技术创作音乐。
实验二:了解音乐疗法及其应用。
11.语音识别与交互式语音响应实验一:语音识别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实验二:使用交互式语音响应系统进行语音交互。
12.音频编码与无线传输实验一:了解音频编码和数据压缩技术。
声音初中物理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初中物理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它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机械波,可以通过媒质传播。
本文将讨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密切相关。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以波的形式向周围空气传递能量,进而产生声音。
振动物体会使周围空气分子受力并做无规则运动,从而在空气中形成压缩和稀薄的区域,形成声波。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是通过分子的振动和相互碰撞来实现的。
当声波通过空气传播时,它会使空气分子在正压和负压之间振动,形成纵波。
这些纵波以声速向外扩散,传递给接收器。
在传播过程中,声音可能会遇到几个重要的现象:折射、反射和干涉。
当声波经过介质边界时,由于介质的密度和声速的变化,声波会发生折射。
而当声波遇到边界时,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此外,在声波传播的过程中,如果两个或多个声波在某一位置相遇,它们可能会相互干涉,产生增强或抵消效应,形成干涉条纹。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一些特性,如频率、振幅和声速。
频率是描述声波震动的快慢程度,单位是赫兹(Hz),通常用来表示声音的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振幅是描述声波能量的大小,振幅越大,声音越大。
声速是声音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媒质传播的距离,它与媒质的性质有关。
四、应用与意义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通过声音进行交流,人们可以通过声音传达信息、表达情感和产生共鸣。
此外,声音也在科学、医学和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声纳技术用于海洋勘测和声波传感器用于测量和控制。
总结: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它是机械波,通过空气传播。
声音具有频率、振幅和声速等特性。
在传播过程中,声音会发生折射、反射和干涉等现象。
声音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用于交流,还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我们应该更加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便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这一自然现象。
初中物理知识点精讲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无线电
(3)声速
①表示声音传播的速度。 ②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速度。
(4)声速大小的影响因素:
①介质的材料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 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②介质的温度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3.回声 (1)定义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 就会反射回来,再次听到声音, 通常称为回声。
(2)听到回声的条件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如果不 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会使原声声音增大。
t=0.05s v=340m/s
s = vt = 340m / s 0.05s = 17m
(3)应用
s v= 利用回声测距离
t
1 s= 2 v声t
t为从发声到接受到回声的时间 v声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拓展应用
1.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B.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 C.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D.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2.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20m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 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 A) (空气中声速为340m/s,铁中声速为5200m/s) A.1次敲击声 B. 2次敲击声 C.3次敲击声 D.4次敲击声
初中物理知识点精讲课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前导入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传播 (1)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①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传播声音。 ②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作为介质传播的。 ③真空不能传声。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含答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及课后测试(含答案)知识点1、声源:振动的发声物体。
2、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鞭炮爆炸、气球爆炸、雷声、笛子声等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声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声速:声音的传播速度v气<v液<v固。
5、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温度。
15摄氏度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米/秒。
6、回声:声音的反射现象。
回声和原声至少相差0.1s(在15℃空气中的距离为17m)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将一石子抛入水中,若距击水处相同距离的水中、空中分别有一条鱼、一只小鸟,则先听到击水声的是()A .鱼B .小鸟C .同时听到D .无法确定2、关于声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 .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C .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较快D .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较快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固体、液体、气体均可以传声C .相同温度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D .如果声音响度够大,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4、敲门时,会发出声音,在此过程中()A .只有门在振动B .只有门周围的空气在振动C .门和它周围的空气都在振动D .门和它周围的空气都没振动5、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 .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B .听到雨滴打屋顶上的“嗒嗒”声C .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 .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6、如图所示,老师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一现象充分说明()A .声音可以从空气向水中传播B .声音在水中比空气中传播得快C .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D .声音在水面发生了反射7、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B .一般地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些C .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D .用牙齿听声利用的是骨传导8、如图所示玻璃缸内的水中有金鱼在鱼缸上边拍掌,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A .鱼缸→水→鱼B .空气→水→鱼C .水→鱼缸→鱼D .水→鱼9、电影院四周的墙通常安装一层特殊材料或是设计成凹凸不平的结构,你认为这主要是为了()A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观众和电影产生的噪声B .增加漫反射,使观众在各个位置都能看到电影C .加强声音的反射,使观众能听到的声音更清晰D .减弱声音的反射,避免因为回声影响观影效果10、一个同学站在原地不动并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 1.5s 后听到回声,假设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 340m/s ,那么该同学距山崖大约是()A . 510mB . 255mC . 340mmD . 1020m11、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敲击大钟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 .钟声的回声B .人的听觉发生了“延迟”C .钟振动停止了而空气还在振动D .大钟还在振动12、如图所示,将闹钟放在鞋盒里,四周依次覆盖不同的材料,在相同的位置比较听到闹钟声音的大小,该实验探究的是()A .声音的传播条件B .声能传递能量C .材料隔声性能D .声音与温度的关系13、航天员在月球上,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样面对面交谈,需要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
初中物理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初中物理>第一部分声学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是声源。
2.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
任何固体,液体,气体都是声音传播的介质。
注意,真空没有介质,因此不能传声。
3.声波:声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4.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振动声音的停止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发声体是一切正在振动的固体,液体,气体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5.声音的传播内容实例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介质状态固体隔墙有耳液体说话声吓跑鱼气体人的讲话声6.声速定义声音在介质中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用v表示计算公式v: 单位:m/s v=s/t,其中s: 单位:mt: 单位:s单位米/秒(m/s),读作米每秒常数V=340m/s(15℃的空气中)影响因素介质种类。
一般,固v>液v>气v介质温度。
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升高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每秒加0.6米。
当空气中不同区域的温度有区别时,声音传播路径是向着低温的方向的。
如果上方的温度低,声音就向上传播,此时,高处较容易听到低处的声音附:表格网页代码表一:<table><table border=”2”><tr><td>声音的产生</td><td>是由于物体振动</td></tr><tr><td>声音的停止</td><td>振动停止,发声停止</td></tr><tr><td>发声体</td><td>是一切正在振动的固体,液体,气体</td></tr><tr><td align="center">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td></tr></table>表二:<table><table border=”2”><tr><td></td><td>内容</td><td>实例</td></tr><tr><td>传播条件</td><t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td></tr><tr><td>介质状态</td><td>固体</td><td>隔墙有耳</td></tr><tr><td>介质状态</td><td>液体</td><td>说话声吓跑鱼</td></tr><tr><td>介质状态</td><td>气体</td><td>人讲话</td></tr></table>表三:<table><table border=”2”><tr><td>定义</td><td>声音在介质中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用v表示</td> </tr><tr><td>计算公式</td><td>{ v: 单位:m/sv=s/t,其中{ s: 单位:m{ t: 单位:s</td></tr><tr><td>单位</td><td>米/秒(m/s),读作米每秒</td></tr><tr><td >常数</td><td>V=340m/s(15℃的空气中</td></tr><tr><td >影响因素</td>v气<td>介质种类。
声呐的原理及应用初中物理
声呐的原理及应用初中物理声呐的原理声呐是一种利用声波进行探测和定位的装置,它广泛应用于海洋探测、导航、测距和通信等领域。
声呐的原理主要包括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1.声波的产生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波的产生是通过声源产生振动,振动使得周围空气或水分子发生压缩和稀疏,从而形成声波。
2.声波的传播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在介质中以波动的形式传递能量。
声波的传播方式分为纵波和横波,而在声呐中使用的是纵波。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介质密度、弹性模量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传播速度也会随之变化。
3.声波的接收声波的接收是通过声波传感器实现的。
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干扰等现象,声波传感器可以将这些变化转化为电信号。
声波传感器一般由一个薄膜和压电材料构成,当声波作用于薄膜上时,薄膜会发生振动,从而产生电信号。
声呐的应用声呐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海洋探测声呐在海洋探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发射声波并接收其回波的方式,来测量目标物体与声呐之间的距离。
例如,声呐可以用于检测水下障碍物、测定深度、探测鱼群等。
•导航声呐在航海和潜艇导航中被广泛应用。
声呐可以通过测量声波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间隔,来计算目标物体与声呐之间的距离。
这样可以对潜艇或船只的位置进行准确的定位,并为导航提供信息支持。
•测距声呐还可以用于测量距离。
利用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速度恒定的特点,声呐可以通过测量发射声波和接收回波的时间间隔,计算出目标物体与声呐之间的距离。
这在测量水深、建筑物高度等场景中非常有用。
•通信声波是一种能量传播的方式,因此声呐也可以用于通信。
利用声波在水中或空气中的传播特性,声呐可以作为水下通信和水上通信的工具。
这种通信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海底油田、水下探测等领域。
总之,声呐作为一种利用声波进行探测和定位的装置,在海洋探测、导航、测距和通信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的原理和应用场景既复杂又广泛,深入了解声呐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能够加深我们对声波传播和声学技术的理解。
初中物理声学声波教案
初中物理声学声波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声波的产生、传播和反射现象。
2. 掌握声速与介质的关系。
3. 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
4. 学习噪声的控制方法。
教学重点: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2. 声速与介质的关系。
3.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
4. 噪声的控制方法。
教学难点:1. 声波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2. 声速与介质的关系。
3.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声波发生器、振动器、接收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声波的产生和传播(15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使用声波发生器产生声波,并引导学生观察振动器和接收器的变化。
2. 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理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3. 教师讲解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三、声速与介质的关系(15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使用不同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传播声波,并测量声速。
2. 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声速与介质的关系。
3. 教师讲解声速与介质种类和温度的关系。
四、音调、响度和音色(15分钟)1. 教师讲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
2. 学生通过实验器材,实际操作感受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
3. 教师引导学生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
五、噪声的控制(10分钟)1. 教师讲解噪声的分类和噪声对人的影响。
2. 学生思考如何减弱噪声。
3. 教师讲解减弱噪声的途径:从声源、传播过程和人耳处入手。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延伸:1. 声波的应用:声呐、B超、超声波等。
2. 噪声控制的实际案例:城市噪声控制、工业噪声控制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声波的产生、传播和反射现象,掌握了声速与介质的关系,理解了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学习了噪声的控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充满了各种声音,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下图中的声音依次是如何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翅膀振动;鼓面、锣面振动;腹部的鸣管振动一、声波的产生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
振动停止,_________也停止。
2、声源:__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橡皮筋用力拉没有声音,轻轻拨动却有声音;直尺用力弯曲没有声音,拨动拍打有声音;桌面用力按用力压没有声音,敲击拍打有声音。
3、科幻电影中能看到飞船在太空爆炸的惊悚画面,但却听不到爆炸的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振动;发声2、一切正在发声;正在振动的声带、正在振动的音叉等 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二、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知识梳理声波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由近及远地传播开去,可以和水波类比来认识声波。
2、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表示,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________,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跟温度有关,空气中温度低,声速就小。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是________中最慢,液体中较快,________中最快。
古代行军宿营,士兵常头枕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现代人们常把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及早听到远处传来的火车的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到声音的必要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听录音机里自己的声音感觉不像自己的声音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距离;340m/s3、气体;固体;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快4、声源在振动发声;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听觉器官完好5、我们讲话时,声带的振动往往经过牙床、上下颌骨等骨头,传入内耳,引起听觉(骨传导)。
但这跟接收从空气穿来的声波的感觉并非完全一样三、声音的利用1、声音不仅具有能量,还能_____________。
2、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一部分声波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不同的障碍物表面对声音的反射和吸收能力不同。
通常______________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_______________的表面吸收声波的的能力强。
声源距离障碍物的距离s=1/2s总=1/2vt总。
3、如果人的耳朵要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来,必须满足:传入人耳的原声与回声时间相差_______秒以上,人距障碍物不得小于________米。
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答案】1、传递信息2、坚硬光滑;松软多孔3、0.1;17四、探究实验1.实验目的:探究声波的产生及传播2.实验器材:音叉、铁架台、细线悬挂的乒乓球、真空罩、闹钟、抽气机3.实验步骤(1)敲击音叉使其发声,感知音叉发出声音并观察音叉是否振动。
(2)将发声的音叉接触用细线悬挂的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弹起。
(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真空罩中,感知铃声的大小。
(4)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真空罩中的空气,感知铃声的变化。
4.实验结论(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例题解析一、声波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一:声波的产生【例1】下列实验中,不能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A.把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着的泡沫球,小球被弹起B.在音箱上放一些纸屑,纸屑会随着音乐起舞C.敲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能听到两次敲击声D.把一支短铅笔固定在钟上,敲响大钟,拿一张纸迅速从笔尖上划过,纸上留下锯齿状的曲线【难度】★【答案】C【例2】遇到大风天气,路旁的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这种声音是由()A.空气振动产生并由空气传来的B.树叶振动产生并由空气传来的C.树叶振动产生并由大地传来的D.空气振动产生并由固体传来的【难度】★【答案】B【例3】发声的物体是声源。
关于声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源只能是固体B.声源只能是固体和液体C.声源只能是固体和气体D.固体、气体和液体都能成为声源【难度】★【答案】D【例4】下列古诗句中描述的声现象是由于空气振动发声的是()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B.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难度】★【答案】D【例5】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自行车车铃,就听不到车铃声了,原因是()A.手吸收了声音B.手使车铃停止了振动C.手挡住了声音D.手太用力了【难度】★【答案】B【例6】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这使我们体会到了()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声音传播是能量传播【难度】★【答案】A【例7】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
其原因是()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C.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D.大钟停止振动,空气仍在振动【难度】★【答案】C【例8】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完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作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作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____。
(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_____是正确的。
(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提出猜想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实验研究;E.发现并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难度】★★【答案】(1)发声体在振动(2)在桌面上放置塑料泡沫或乒乓球等(3)小;①(4)EADBC 知识点二: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例1】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小溪边听到流水的“哗哗”声【难度】★【答案】C【例2】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
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难度】★【答案】C【例3】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D.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难度】★【答案】C【例4】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
这个事实说明()A.敲打在空气中形成了两个声波B.声波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C.声波在铁管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难度】★【答案】D【例6】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在距离较近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光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在一个雷雨天,小红观察到闪电后5s才听到打雷声,那么小红距打雷处有多远?(v声=340m/s)()A.1700m B.850m C.170m D.85m【难度】★【答案】A【例7】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难度】★【答案】C【例8】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请阅读下列表格温度/℃声速/m•s-1介质声速/m•s-1频率/Hz 声速/m•s-10 330 氧气316 2000 34015 340 水1450 1000 34030 349 冰3160 500 340100 386 铁4900-5000 256 340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试写出三个与声速有关的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答案】(1)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2)相同温度下,固体中的声速大于液体中声速,气体中的声速最小(3)声音的速度与频率无关二、声音的利用知识点一:声音具有能量,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例1】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A.轰隆的雷声震耳欲聋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C.美妙的音乐使人陶醉D.人的声带的振动能引起周围空气振动【难度】★【答案】C 【例2】如图,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____________(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
【难度】★【答案】传递信息【例3】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具有能量的是()A.蝙蝠用超声波捕捉昆虫B.马路上汽车的行驶噪声让人心烦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难度】★【答案】C【例4】下列事例中:①大的声音使人的耳朵振的疼;②超声波能粉碎人体的结石;③美妙的音乐使人愉悦;④炸弹的爆炸声能将玻璃震碎,其中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②③【难度】★【答案】B【例5】我们听到轰隆隆的雷声是通过_________传到我们的耳朵的,它预示着一场暴风雨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