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各版本《论语》汇编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pptx课件
2019年10月30日星期三
《论语》 泉港民族中学
研读课文
才德出众的人。
同等。
(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 内自省也。”
里面,引申为内 部,内心。
译文:孔子说:“看见德行优秀的人 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 (对照着)检查自己。”
2019年10月30日星期三
《论语》 泉港民族中学
Hale Waihona Puke 内容分析2019年10月30日星期三
《论语》 泉港民族中学
内容分析
第一则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的话,曾子从职业、 交友、学习的角度每天反省检查自己,充满了 一种积极而富有责任感的精神,可以启发人 们热爱学习,加强自我修养。“吾日三省吾 身”,一个“日”字,强调了反省的经常性, 即每天如此;“三”强调了反省是多方面的。 一个破折号,表明下文是反省的内容。从中 可见古代人十分重视品德修养。
孔子的学生,名参
研读课文
(shēn),字子舆。
每天。
替。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
对自己的言行反省与 检查。
自己。
谋划,商量办法。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忠诚,尽心竭 力。
交往。
诚实不欺,守 信用。
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
己——替别人谋划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同 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呢?(老师)传 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呢?”
第二则是孔子讲述人们对待先进和落 后的正确态度。“见贤思齐”,看见德行 优秀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这是一种受 激励求上进的心态。“见不贤而内自省”, 是对照着“不贤”而反省自己,这样才会 免于犯错误,这也是一种积极态度。从正 反两个方面提出要求,既勉励上进,又指 出避免错误。“焉”是兼词,“向他”的 意思。“见贤思齐”是流传至今的成语。
初中各版本《论语》汇编
初中各版本《论语》汇编-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初中各版本《论语》汇编一、长春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论语》九则1.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为政》2.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里仁》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里仁》5.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6.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里仁》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里仁》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述而》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二、北师大版《孔孟论学》八年级上1. 学而知习之,不亦说乎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则大事不成。
8.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三、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论语》六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欲,不逾矩。
四、鄂教版七年级下《论语》八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论语》十则(人教版七年级上 )
10《论语》十则(人教版七年级上 )10《论语》十则四川郫县周化琴教学目标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00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介绍孔子和《论语》,研读有关学习的内容。
教学设计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韵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十则》。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
(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11《〈论语〉十二章》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第十一课《〈论语〉十二章》资料汇编文学常识1.儒家,信奉孔孟之道,是先秦时由孔子创立、孟子发展、荀子集其大成的一个学术流派。
之后延绵两千余年而不断随时变化,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尊崇西周的礼乐文化和政治模式,儒家思想以仁、恕、诚、孝为核心,对个人重品德修养,对社会强调人伦秩序,对政治提倡教化和仁政。
总全而言,儒家思想富于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与道家思想的截然不同。
在先秦时期,儒家和诸子百家是平等的,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儒家也遭受重创。
到了西汉,汉武帝接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重新兴起,其后代代张大,两千年间,始终是中国思想界的主流。
2.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不但开创儒学,还是私学的开创者,私人讲学之风自孔子始,据说其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后来《乐经》失传,“六经”成了“五经”。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人物评价:孔子弟子颜渊: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汉代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初中必背论语十二则
初中必背论语十二则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初中生必背论语十二则,是指在初中阶段,学生应该熟记的十二条论语经典。
下面将为大家逐一介绍这十二则论语,并阐述其重要意义。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篇》)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基础,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获得快乐和满足。
2. “巧言令色,鲜矣仁。
”(《学而篇》)这句话告诫人们,不要只追求表面的巧言令色,而忽视了内在的仁爱之心。
真正的仁爱是建立在真诚和善良的基础上的。
3.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为政篇》)这句话强调了做人要有根本,只有立足于根本,才能生出正确的行为和道德准则。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为政篇》)这句话告诉我们,知识的掌握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享受学习的乐趣。
只有乐于学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5.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学而篇》)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言行一致,不要言之过多而行之不实。
只有言行一致,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6.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公冶长篇》)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过于苛求他人对自己的了解,而应该关注自己对他人的了解。
只有真正了解他人,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7.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公冶长篇》)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宽容和包容的心态,不要因为他人的无知而生气。
只有宽容和包容,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友谊。
8.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颜渊篇》)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注重道义和正义,而小人只追求个人利益。
只有注重义理,才能做到真正的君子。
9.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颜渊篇》)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痛苦的是自己没有能力,而不是他人对自己的不了解。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在社会中立足。
1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篇》)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要与思考结合起来,只有学以致用,才能避免知识的浪费和思维的困境。
论语12篇七年级上册
论语12篇七年级上册一、原文及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全集完整版定稿版
论语全集完整版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论语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0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0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04.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05.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06.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07.子曰:有教无类。
08.子曰: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0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10.子曰:频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11.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12.子曰:齐一变,至於鲁;鲁一变,至於道。
13.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14.子曰: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15.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诚哉是言也!16.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17.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8.子曰:善人,教民百年,亦可以即戎矣。
19.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20.哀公问社於宰我。
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1.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2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3.季康子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2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26.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2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2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9.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第01章 《论语》-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先秦诸子)(原卷版)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一部典籍,其编辑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论语》全书共二十篇,五百十二章,每篇取第一章开头的词语命名。
《论语》内容丰富,涉及到政治、修身、学习与教育、哲学等方面,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学说。
一、德治。
“德治”思想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为政者与道德修养之间的关系;二是如何对待、如何管理庶民百姓。
孔子强调了把统治者的修身视为治国平天下、实现德治的前提条件。
1.孔子对为政者基本素质的要求。
(1)德行教化①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②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③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草尚之风,必偃。
”(2)诚信爱民①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②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③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④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3)平和端正①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②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孔子的“均无贫”与农民起义口号“等贵贱,均贫富”中“均”的异同。
孔子所谓的“均”:上下各得其分(根据自己的名分、地位,该得多少是多少。
这并不是说孔子主张均贫富)。
论语全文及版本
论语全文及版本
《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后人记录而成。
本文将介绍《论语》的全文及版本。
全文
《论语》共包含二十篇,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这些篇章分别记载在《学而篇》、《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等。
全文以对话形式呈现,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经典语录和讨论。
这些对话反映了孔子及其弟子对礼仪、道德、政治、修身养性等诸多方面的思考和观点。
《论语》为后世研究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文献材料。
版本
由于《论语》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因此形成了不同的版本和不同的注释。
以下是几个著名的版本:
1. 孔颖达版本:孔颖达是《论语》研究的权威学者之一,他的版本力求忠实于原文,并加以注释解释。
其版本较为通用,被广泛使用。
2. 钱穆版本:钱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化学者,他的版本针对神学研究加以注解,强调了孔子的道德和宗教思想。
3. 版本: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伟大领导人,他对《论语》也进行了研究和注释,并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这些版本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解读,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版本进行阅读。
总而言之,《论语》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经典著作,了解它的全文及不同版本对于研究儒家思想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必背论语十二则
初中必背论语十二则摘要:一、前言二、初中必背论语十二则列表三、论语十二则的具体内容与解读1.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巧言令色5.吾日三省吾身6.弟子,入则孝,出则弟7.谨而信8.爱众而亲仁9.学文10.温故而知新11.贤贤易色12.朋友信之四、结论正文:一、前言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包含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背诵的部分被称为“初中必背论语十二则”,这些则论语是学习儒家思想的基础,也是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参考。
二、初中必背论语十二则列表1.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巧言令色5.吾日三省吾身6.弟子,入则孝,出则弟7.谨而信8.爱众而亲仁9.学文10.温故而知新11.贤贤易色12.朋友信之三、论语十二则的具体内容与解读1.学而时习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过的知识要时常温习,才能真正掌握。
反映了孔子重视学习的态度和巩固知识的必要性。
2.有朋自远方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体现了孔子的交友原则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3.人不知而不愠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别人不了解自己时不生气,表现了孔子的宽容胸怀和修养。
4.巧言令色这句话的意思是善于花言巧语和讨好表情,孔子提醒人们要警惕这类人,因为他们的行为往往动机不良。
5.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每天三次反省自己,表现了孔子对自我修养的高度重视。
6.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这句话的意思是弟子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体现了孔子对家庭伦理的重视。
7.谨而信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人要谨慎,言行一致,表现了孔子对诚信的推崇。
8.爱众而亲仁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关爱众人,亲近有道德的人,体现了孔子的仁爱思想。
9.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
10.温故而知新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温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知识,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11.贤贤易色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尊重有才能的人,不以外貌取人,体现了孔子的用人原则。
初中生必记《论语》
初中生必记《论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知识而又经常温习功课,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赶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并不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
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里仁》”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1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12子曰:"智者乐(yào)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lè),仁者寿。
"14宰予旦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初中语文 论语原文
01《为政以德》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2•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2•3)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3•9)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12•7)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1•5)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16•1)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11•17)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2•9)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13•6)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完整版论语大全
完整版论语大全目录
1. 引言
2. 学而篇
3. 为政篇
4. 八佾篇
5. 论衡篇
6. 古文观止篇
7. 齐物篇
8. 兼爱篇
9. 泰伯篇
10. 颜渊篇
11. 季氏篇
12. 卫灵公篇
13. 齐宣公篇
14. 述而篇
15. 泰子篇
16. 乡党篇
17. 里仁篇
18. 公冶长篇
19. 颜渊篇
20. 饮酒篇
21. 述而篇
22. 巧言篇
23. 堪忧篇
24. 见闻篇
25. 宪问篇
26. 岐阳篇
27. 先进篇
28. 养性篇
29. 性自道篇
30. 远音篇
引言
《论语》作为社会伦理学的经典之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们记载而成。
该文献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言行和教育实
践,是研究儒家文化和思想的重要资料。
本文档旨在整理和概述完整版的《论语》,方便读者查阅和研究。
学而篇
第一章
孔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二章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继续完整版《论语》其他篇章的概述和内容)
总结
完整版的《论语》涵盖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多个篇章,记录了他们的思想和教育观念。
这是研究儒家文化和思想的重要文献,也对人们的生活和道德修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档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方便的目录,以便他们查阅和学习《论语》的完整内容。
七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课件人教(通用)
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 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 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
下一则 返回
2 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旧的(知识)领悟 可以
以 (之) 为 师 矣。”
凭 (这一点)做 了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常复旧课,领悟新知。 下一则 返回
下一则 返回
8 子曰:“ 知 之 者 不如
(对待任何学问和事业)懂 的人 比不上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好 喜爱
以……为乐 认为……是乐趣
理解:讲学习态度(要好之、乐之)
唯会寻学习乐趣,方能学大成.
下一则 返回
9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 斯夫,
河流(时光)流逝 像 这
不舍昼夜。”
代河水
舍弃
理解:讲学习态度 一寸光阴一寸金,逝者不可追,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2021年5月12日星期三2021/5/122021/5/122021/5/12
•
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2021年5月2021/5/122021/5/122021/5/125/12/2021
• • •
感 谢 您 的 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2021/5/122021/5/12May 12, 2021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思无益, 不如学也.
返回
讨论
1你喜欢哪一则? 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3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论语
《论语》十则《论语》七年级上册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春秋《山市》《聊斋志异》七年级上册蒲松龄清代《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七年级上册刘义庆南北朝宋《智子疑邻》《韩非子·说难》七年级上册韩非战国末期《塞翁失马》《淮南子·人间训》七年级上册刘安西汉《伤仲永》《临川先生文集》七年级下册王安石北宋《孙权劝学》《资治通鉴》七年级下册司马光北宋《口技》《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七年级下册涨潮清代《夸父逐日》《山海经》七年级下册《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七年级下册刘安西汉《狼》《聊斋志异》七年级下册《桃花源记》《陶渊明集》八年级上册陶渊明东晋《陋室铭》《全唐文》八年级上册刘禹锡唐《爱莲说》《周元公集》八年级上册周敦颐北宋《核舟记》《虞初新志》八年级上册编者:涨潮清《大道之行也》《礼记·礼运》八年级上册戴圣西汉《三峡》《水经注疏》八年级上册郦道元北魏《答谢中书书》《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八年级上册陶弘景南朝梁《记承天寺夜游》《东坡志林》八年级上册苏轼北宋《观潮》《武林旧事》八年级上册周密宋《湖心亭看雪》《陶庵梦忆》八年级上册张岱明末清初《与朱元思书》《艺文类聚》八年级下册吴均南朝梁《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集》八年级下册陶渊明东晋《马说》《韩愈文选》八年级下册韩愈唐《送东阳马生序》《宋学士文集》八年级下册宋濂明《小石潭记》《柳河东集》八年级下册柳宗元唐《岳阳楼记》《范文正公集》八年级下册范仲淹宋《醉翁亭记》《欧阳修散文选集》八年级下册欧阳修宋《满井游记》《袁中郎集笺校》八年级下册袁宏道明《智取生辰纲》《水浒》九年级上册施耐庵元末明初《杨修之死》《三国演义》九年级上册罗贯中明《范进中举》《儒林外史》九年级上册吴敬梓清《香菱学诗》《红楼梦》九年级上册曹雪芹清《陈涉世家》《史记》九年级上册司马迁西汉《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魏策四》九年级上册刘向西汉末年《隆中对》《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九年级上册陈寿晋《出师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九年级上册诸葛亮三国《公输》《墨子·公输》九年级下册墨子(墨翟)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春秋战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九年级下册孟子及其门人战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九年级下册孟子及其门人战国《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九年级下册孟子及其门人战国《惠子相梁》《庄子·秋水》九年级下册庄周及其后学战国《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秋水》九年级下册庄周及其后学战国《曹刿论战》《左传·庄公十年》九年级下册左丘明春秋《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一》九年级下册刘向西汉末年《愚公移山》《列子·汤问》九年级下册列子(列御寇)战国(按年级划分初中语文古文目录)诗歌题目典籍出处课本出处作者或编者创作时代《观沧海》《乐府诗集》七年级上册曹操三国《次北固山下》《全唐诗》七年级上册王湾唐《钱塘湖春行》《白氏长庆集》七年级上册白居易唐《天净沙秋思》《全元散曲》七年级上册马致远元《木兰诗》《乐府诗集》七年级下册郭茂倩宋《望岳》《杜诗详注》八年级上册杜甫唐《春望》《杜诗详注》八年级上册杜甫唐《石壕吏》《杜诗详注》八年级上册杜甫唐《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集》八年级上册陶渊明东晋《使之塞上》《王右丞集笺注》八年级上册王维唐《渡荆门送别《李太白全集》八年级上册李白唐《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集》八年级上册陈与义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集·外集》八年级下册刘禹锡唐《赤壁》《樊川诗集》八年级下册杜牧唐《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八年级下册文天祥南宋《水调歌头》《东坡乐府笺》八年级下册苏轼北宋《山坡羊潼关怀古》《全元散曲》八年级下册张养浩元《饮酒(其五)》《陶渊明集》八年级下册陶渊明东晋《行路难(其一)》《李太白全注》八年级下册李白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诗详注》八年级下册杜甫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校注》八年级下册岑参唐《望江南》《全唐五代词》九年级上册温庭筠唐《渔家傲》《唐宋名家词选》九年级上册范仲淹宋《江城子密州出猎》《东坡乐府笺》九年级上册苏轼北宋《武陵春》《李清照集校注》九年级上册李清照南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稼轩词编年笺注》九年级上册辛弃疾南宋《关雎》《诗经·周南》九年级下册《蒹葭》《诗经·秦风》九年级下册(按年级划分课内古诗目录)诗歌题目典籍出处课本出处作者或编者创作时代《龟虽寿》《乐府诗集》七年级上册郭茂倩宋《过故人庄》《孟襄阳集》七年级上册孟浩然唐《题颇山寺后禅院》《全唐诗》七年级上册常建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太白全集》七年级上册李白唐《夜雨寄北》《李义山诗集》七年级上册李商隐唐《泊秦淮》《樊川文集》七年级上册杜牧唐《浣溪沙》《珠玉词》七年级上册晏殊北宋《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诚斋集》七年级上册杨万里宋《如梦令》《漱玉词》七年级上册李清照南宋《观书有感》《朱子大全》七年级上册朱熹南宋《山中杂诗》《艺文类聚》七年级下册吴均南朝梁《竹里馆》《王右丞集笺注》七年级下册王维唐《峨眉山月歌》《李太白全集》七年级下册李白唐《春夜洛城闻笛》《李太白全集》七年级下册李白唐《逢入京使》《岑嘉州诗》七年级下册岑参唐《滁州西涧》《韦苏州集》七年级下册韦应物唐《江南逢李龟年》《杜诗详注》七年级下册杜甫唐《送灵澈上人》《刘随州诗集》七年级下册刘长卿唐《约客》《清苑斋集》七年级下册赵师秀南宋《论诗》《瓯北集》七年级下册赵翼清《长歌行》《乐府诗集》八年级上册郭茂倩宋《野望》《东皋子集》八年级上册王绩唐《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集》八年级上册孟浩然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集校注》八年级上册孟浩然唐《黄鹤楼》《全唐诗》八年级上册崔颢唐《送友人》《李太白全集》八年级上册李白唐《秋词》《刘禹锡集》八年级上册刘禹锡唐《鲁山山行》《宛陵先生集》八年级上册梅尧臣北宋《浣溪沙》《东坡乐府》八年级上册苏轼北宋《十一月四日风月大作》《剑南诗稿》八年级上册陆游南宋《赠从弟》《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八年级下册刘桢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子安集》八年级下册王勃唐《登幽州台歌》《陈子昂集》八年级下册陈子昂唐《终南别业》《王右丞集笺注》八年级下册王维唐《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太白全集》八年级下册李白唐《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诗选》八年级下册韩愈唐《无题》《全唐诗》八年级下册李商隐唐《相见欢》《南唐二主词》八年级下册李煜五代南唐《登飞来峰》《临川先生文集》八年级下册王安石北宋《苏穆遮》《范仲淹全集》八年级下册范仲淹宋《观刈麦》《白居易集》九年级上册白居易唐《月夜》《全唐诗》九年级上册刘方平唐《商山早行》《温飞卿诗集笺注》九年级上册温庭筠唐《卜算子》《剑南诗稿》九年级上册陆游南宋《破阵子》《珠玉词》九年级上册晏殊北宋《浣溪沙》《东坡乐府笺》九年级上册苏轼北宋《醉花阴》《李清照集校注》九年级上册李清照南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稼轩词编年笺注》九年级上册辛弃疾南宋《山坡羊骊山怀古》《全元散曲》九年级上册张养浩元《朝天子咏喇叭》《王西楼乐府》九年级上册王磐明《从军行》《全唐诗》九年级下册杨炯唐《月下独酌》《李太白全集》九年级下册李白唐《羌村三首(之三)》《杜诗详注》九年级下册杜甫唐《登楼》《杜诗详注》九年级下册杜甫唐《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集校注》九年级下册岑参唐《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九年级下册韩愈唐《望月有感》《白居易集九年级下册白居易唐《雁门太守行》《李贺诗歌集注》九年级下册李贺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全宋词》九年级下册王观宋《别云间》《夏完淳集笺校》九年级下册夏完淳明末清初。
《论语》合集(共20集)
《论语》合集(共20集)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01《论语》学而第一
02《论语》为政第二
03《论语》八佾第三
04《论语》里仁第四
05《论语》公冶长第五
06《论语》雍也第六
07《论语》述而第七
08《论语》泰伯第八
09《论语》子罕第九
10《论语》乡党第十
11《论语》先进第十一
12《论语》颜渊第十二
13《论语》子路第十三
14《论语》宪问第十四
15《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16《论语》季氏第十六
17《论语》阳货第十七
18《论语》微子第十八
19《论语》子张第十九
20《论语》尧曰第二十(完)
《论语》全文诵读视频。
论语12则初中课文
论语12则初中课文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需要不断地练习,这样才能掌握知识,感到愉悦。
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先准备好适当的工具和条件。
3.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遇到不礼貌的行为,要坚决抵制,不要看、听、说或做。
4.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能结交远方的朋友,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做出对自己不愿意接受的行为,也不要对他人做出这样的行为。
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不可以只停留在表面,要深入思考;思考也不能脱离实践。
7.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要有求知欲,勇于提出问题,向高手请教。
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坦诚正直,小人卑鄙小气,常常怀有愧疚之心。
9.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让自己的成长和成就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进步。
10.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诚实宽容,谦虚好学,是君子的品质。
11. 子曰:“不善始者不善终。
”:开始做得不好,最终也做不好。
12. 子曰:“天生德于予,后天则失之。
”:每个人都有天生的品德,但如果不受后天的磨砺,这些品德也会失去。
初中《论语》选读教材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1课《论语》六则(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的生平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古代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生活在当时的文化中心——鲁国,受到了周礼的熏陶。
他很早就立志学习古代文化,从中寻找治国育人的道理。
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到二十岁左右,孔子做过两次小官。
三十岁时,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开始了他此后从未间断的教育生涯。
大约从四十岁到五十岁时,孔子“退而修《诗》、《书》、《礼》、《乐》”,整理、研讨古代文化典籍。
从五十岁到五十四岁,孔子可谓官运亨通,一路升迁,做到了大司寇。
后因与鲁国执政大夫季桓子矛盾激化而下野。
从五十五岁开始,孔子率领弟子周游列国,到过卫、曹、宋、陈、蔡、郑、楚等国,前后经历十四年,六十八岁时回到鲁国,以整理文献教授学生为业,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五经”乃有定本。
七十三岁时,孔子年老体衰,“寝疾,七日而殁”。
《论语》和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是研究孔子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最基本、最可靠的资料。
全书搜集材料509条,其中涉及教育的言行371条,内有孔子的教育言行333条。
在《论语》中,孔子对教育对象、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和师生关系等都有论述。
关于《论语》《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孔子的言论、事迹和一些孔子的弟子的言行而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各版本《论语》汇编
一、长春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论语》九则
1.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为政》
2.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里仁》
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里仁》
5.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6.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里仁》
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里仁》
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述而》
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二、北师大版《孔孟论学》八年级上
1. 学而知习之,不亦说乎?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则大事不成。
8.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三、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论语》六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欲,不逾矩。
四、鄂教版七年级下《论语》八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4.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五、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上《先秦诸子论学》八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4.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六、长春版七年级上《论语》八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4.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七、人教版《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八、浙教版《论语》六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九、冀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
灵公》
十、各版本综合后的句子共有25句。
1.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治长》
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6.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论语·子张》
7.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9.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
10.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
1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
1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1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论语·述而》
1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论语·里仁》
1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16.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1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1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20.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2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2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2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2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