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教学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报告材料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暨市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结题研究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学校课程”的概念,在2001年6月7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校本课程从此走入我们的视野,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管理者的责任。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项课程革新任务,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具有以下五点意义:(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创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是市政府向全体市民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
我校与东湖风景区近邻。
东湖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楚文化的特色和现代科技文明风韵,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研究天地。
因此以东湖风景区为依托研究开发与实施我校特色校本课程,对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市政府工作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素质教育,规教学容,严格课程管理,将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是《义务教育法》对中小学办学行为和育人方向总的规要求。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校本课程以学校教师资源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重点的兴趣校本课程初具雏形。
整合学校与地域教育资源,规开发与实施行为,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摆在了我们面前。
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对规办学行为,创建以东湖文化为载体的教育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教学项目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项目实践已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开展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项目实践”活动。
本项目旨在通过实践探索,构建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项目目标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2.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
4. 丰富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三、项目内容1. 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2. 课程改革:结合核心素养要求,优化课程设置,开发特色课程。
3. 教学模式创新: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教学评价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5. 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整合校内外资源,丰富教育教学资源。
四、项目实施1. 教师培训(1)开展新教师岗前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2)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开展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 课程改革(1)根据核心素养要求,优化课程设置,开发特色课程。
(2)组织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
(3)开展课程实施情况调研,及时调整课程设置。
3. 教学模式创新(1)开展教学观摩活动,推广优秀教学模式。
(2)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比赛,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3)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
4. 教学评价改革(1)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2)开展教学评价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评价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5. 教育教学资源建设(1)整合校内外资源,丰富教育教学资源。
教育研究课题报告(通用11篇)
教育研究课题报告教育研究课题报告(通用11篇)在当下社会,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研究课题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研究课题报告篇1一、本课题的意义和价值1.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及价值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国学就具备这种独一無二的特质。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
而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国学经典中就蕴藏着中华五千年全部文明和智慧的精髓,作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基础,它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客观环境,维系着中华文化之根。
20xx年3月26日,教育部下发《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文件,此时距中华民国总长蔡元培先生全面引进西方教育体系102年,距陈独秀先生开启新文化运动99年,中国教育在经历了百年学习西方之路后,终于回头重新审视和学习自己的传统了,传统文化教育将成为学校教育的必不可少的部分。
此时,如何建设一种适应当代学校、简单易行、切实有效的国学教育,就成为当务之急。
而学校的国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属于国民基本教育。
国民基本教育就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接受的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部分,其主体应在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中完成。
古人说:“童蒙养正”,就是这个道理。
只有在童蒙时期,形成“做好人”的习惯,把自私的心、自私的行为改变过来,从原人变成好人,才能激发其善性的本能。
而如何养?怎么养?就是本课题需要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的研究。
2.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及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如今,随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重新被人们认识,国学教育也随之广泛开展。
但是,针对幼儿国学教育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幼儿国学教育”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仅有18篇论文,最早发表论文的时间为20xx年。
2024年教育教学研究计划课题研究报告
标题:《2024年教育教学研究计划课题研究报告》引言:在教育领域,持续的研究和创新对于推动教学质量提升和应对不断变化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为2024年的教育教学研究计划提供一个全面的指导框架,重点关注课题的选择、研究的设计、实施和评估。
一、课题选择与聚焦在制定研究计划时,应首先确定关键的教育教学问题。
2024年的研究课题可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整合与教育创新:探索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创新教学模式以提高学习效果。
2.个性化学习与适应性教学:研究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以及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来优化教学策略。
3.终身学习与持续专业发展:探讨教师如何在职业生涯中持续提升专业能力,以及如何构建终身学习支持系统。
4.跨学科学习与综合素养:研究如何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
5.教育公平与多元化:分析如何确保教育资源公平分配,满足不同背景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如何促进多元化教育。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研究设计应确保方法的严谨性和结果的有效性。
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混合方法研究等。
在2024年的研究中,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行动研究:通过在教育实践中实施变革并不断反思调整,以改善教学效果。
2.案例研究:深入分析特定教育情境,以获取详细、丰富的信息。
3.调查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以了解广泛的教育现象。
4.实验研究:在控制条件下进行实验,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实施与管理研究计划的实施需要有效的项目管理。
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素:1.时间表与里程碑:制定详细的时间表,确保研究进度按时完成。
2.资源分配: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研究顺利进行。
3.合作伙伴关系:与学校、教育机构或研究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研究。
4.数据收集与分析:使用合适的数据收集工具和分析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评估与反馈研究计划的评估是确保研究质量的重要环节。
研究报告及阶段性成果【精选资料】
小学小班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
一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逐步推向深入,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从某种程度上说,以前的“大班化”、“一统式”教育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现代社会发展呼唤多才多艺、富有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可以这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孕育了“小班化教学”。
二是符合家长需要和生源逐年递减的实际情况。
近年来,我乡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大大提高了广大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人民群众在不断提高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对子女教育要求也有了更加强烈的反应,人们进一步提高了对教育的要求。
而我校每年新生人数逐年减少,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和校舍条件相对宽裕,提高每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的比将可能变成现实。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小班化教学”的实验研究,可以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的教育资源,探索一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小班化教育教学已是世界性的教育发展趋势。
从世界上来看,欧美等一些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普遍应用这一模式。
我们的周边国家,无论是经济相对发达国家或落后国家,基本上是实行小班化教育教学,像我们这样大的班额几乎是没有的。
从我们国内来看,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深圳等省市从1996年前后已开始进行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实验研究。
从我们省来看,石家庄、廊坊、邯郸等,也早已进行了小班化教育教学实验。
十五期间,教体局教育教研中心组织了5所小学,参加了“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课题实验,对提高小学素质教育,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合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积累了进一步研究实验的一手资料。
﹙三﹚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与研究价值。
我校已经实施了多年的小班化教学,如何让我校“小班化”课堂教学达到高效,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抓手,找准一个着力点、一个突破口,经研究,决定将着眼于“小班化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研究”,争取经过一个阶段研究,使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评价观等方面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甚至高效地互动、合作,发展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学教师教学实践与研究报告
中学教师教学实践与研究报告敬爱的领导、老师们:
我是某某中学某某班的班主任某某老师。
本次报告将就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研究和心得进行总结和汇报。
一、教学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针对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如社区义工、科技竞赛等,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我也倡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差异化教学。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研究
在教学研究方面,我不断追求创新和突破,尝试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我定期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案,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同时,我也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和分享。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碰撞,不断拓展自己的教学视野,开阔教学思路,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三、教学心得
在进行教学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教学事业的重要性和使命感。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未来栋梁的责任和使命,我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不断学习和进步,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教育教学事业添砖加瓦。
四、结语
希望通过本次报告,能够向领导和老师们展示我在教学实践和研究方面的成果和收获,也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指导和支持,共同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谢谢!。
教学课题结题研究报告6篇
教学课题结题研究报告6篇教学课题结题研究报告精选篇1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理化生组在实施“三环式”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本阶段中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的能力。
通过半学期的时间活动。
我们理化生组已经初有成效,现在就本学期得到的新的总结如下:一、学生主动探究教材发现新知学生在根据自学提纲的要求下,能主动的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对一些简单的定义公式单位原理等能够从教科书中查找出来应企鹅及时做好笔记。
在学习课本中的新知识的同时发现很多新的问题。
如:物理课,根据生活用电一节,学生知道在家庭电路中火线带电,零线不带电,可是小鸟落在上边为什么安然无恙?这是教材中没有的。
但是很多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
这说明学生在阅读教材的时候,并不是一味的朗读,而是真正参与到新知识的拓展中,并尝试去独立解决这些问题,体会了成功的感觉。
二、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讨论合作探究最关键的是学生的合作过程,我们理化生组的各位老师,在时间过程中采用一种国通的方法,就是学生完成自学提纲的问题后并不是学生提问,而是让学生提问,并且在提问时可以吧问题展开。
如在化学课上学习电解水知识时,有雪同学就问道为什么是在电极的正极是氧气,负极是氢气?这个问题学生都没有解答出来,学生也没有急着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在这期间老师只做了一点点拨让学生考虑试着结合物理知识解决,这样一来,学生在很短时间用最简单语言得到了正确答案。
这样一来不仅能让学生动脑提出问题,小徐讨论解决问题,而且能把理化生知识有机结合,综合应用。
三、充分发挥实验功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实验是学好理化生的基础,只依靠老师凭空讲解及空洞又没有说服力,也不便于学生的理解。
所以我们理化生组的老师充分发展我校一起装备齐全的优势,大量使用实验教学。
教学中,简单安全的演示实验尽量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解。
分组实验中全部安排学生进入实验室,在教师讲解指导下自由实验,进行一些探究实验。
教师教学研究报告
教师教学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和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及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比较研究,旨在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参考方案。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具体方法。
然后,通过观察教室教学活动和实地访谈教师,深入了解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思考过程。
三、研究结果根据研究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教师以启发式教学方法为主,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和激发学生思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2.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信息来源。
4.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个性化教学策略,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
5. 教师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通过鼓励合作学习和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四、研究结论和启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动机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我们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2. 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和信息来源。
3. 个性化教学是重要的教学策略之一,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学习计划。
4. 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和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总结起来,本研究为教师提供了一些在教学中改进的方向和策略,希望能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机有所帮助。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为教师提供更具体、更精准的指导。
教研课题研究报告
教研课题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探究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实践,通过对现代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分析,寻找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
二、研究内容本次研究着重分析以下内容:1.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研究中我们着重分析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方法。
1.1. 教师培训通过参加各类教师培训,教师能够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并且学习到现代的教学方法。
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非常有帮助。
1.2. 教学经验交流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通过和其他教师的交流,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技巧和经验,对教育教学有更深刻的了解。
2. 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的设定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如何设计合理、贴近学生的教学内容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2.1. 引入互动元素当今的学生已经习惯与各种媒体互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互动元素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
2.2. 提高课程实践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以知识的灌输为主,而缺乏实践环节。
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更好地巩固学习效果。
3. 教学评估方法对于教学的评估,目前常用的评估方式比较单一,无法充分反映出教学质量的准确程度。
有必要探索新的教学评估方法。
3.1. 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特点,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并且实现教学的差异化。
3.2.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方面,可以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实现教学效果的精准评估。
三、研究结论通过对现代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引入互动元素和提高课程实践性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加精准地评估教学效果。
四、研究启示本次研究向我们展示了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通用15篇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通用15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篇1一.问题的提出在英语教学改革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不仅可充分发挥再现性的特点,而且能够增强英语教学的直观性,使知识信息通过各种视听手段,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获得一种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受,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但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同样不能忽视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不能改变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已逐渐被英语教师广泛地应用。
勿庸置疑,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
实践证明,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产生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二.课题的界定与特点1.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兴趣既易激发但又消失得快的特点,为保持其学习兴趣的持续性,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牛津小学英语4AUnit3《Apurse》,我运用课件设计了一段动画小故事,钱包可以说话,有三个小朋友帮助它找小主人,因为孩子的注意力不宜长时间集中,但却容易被形象生动的画面所吸引,使原本生硬的单词很生动的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学起来倍感亲切,兴趣盎然。
2.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只能通过教师自己朗读或通过磁带的录音来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
这种教学方式较单一,不形象,而且受教师个人素质的影响。
运用多媒体教学后,学生通过观看专门为课程设计的教学情景时,既可接受标准的读音训练,又能感知对话情境,通过反复看、听、读、说,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
课题报告教学实践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
本文以某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为例,对教学实践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案例背景某小学语文教师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李老师开展了一项以“提升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为主题的课题研究。
三、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分析(1)学生阅读理解现状通过对学生阅读理解现状的调查,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以下问题:①阅读速度慢,阅读效率低;②阅读过程中缺乏目的性,不能抓住文章主旨;③阅读理解能力差,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深;④阅读习惯不好,不善于做笔记、总结。
(2)教学现状分析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①教学方法单一,以讲授为主,忽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②阅读教学缺乏针对性,忽视学生个体差异;③评价方式单一,仅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案例实施过程(1)改进教学方法①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游戏等;②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③开展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阅读竞赛等,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
(2)改进评价方式①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如阅读速度、阅读习惯等;②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过程;③建立阅读档案,记录学生阅读情况,为教师提供教学依据。
3. 案例效果分析(1)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通过实施课题研究,学生在阅读速度、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2)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对阅读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3)学校阅读氛围浓厚学校通过举办阅读活动,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提高了全校师生的阅读兴趣。
四、结论本案例通过分析某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提升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报告一、引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具体课题名称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背景(一)教育改革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二)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国内外学者对具体课题名称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在研究内容、方法和结论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和不足。
本研究旨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该课题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一)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具体课题名称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分析其对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实践依据和理论支持。
(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本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具体课题名称的相关理论,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2、实践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研究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选取具体学校名称的具体年级和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共具体人数名学生。
(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具体课题名称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方面的现状和需求。
3、实验研究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实施具体课题名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对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4、访谈法对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具体课题名称的看法和建议,为研究提供更多的实证依据。
五、研究过程(一)研究准备阶段1、查阅相关文献,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案。
教学实践研究结题报告(3篇)
第1篇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学实践研究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课题旨在通过教学实践研究,探索适合我国教育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1. 研究目的(1)探索适合我国教育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研究内容(1)教学实践研究的方法和策略(2)教学实践研究的具体案例(3)教学实践研究的效果评价三、研究方法与步骤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教学实践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行动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总结教学实践研究的经验和方法。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实践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4)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和学生对于教学实践研究的看法和建议。
2. 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确定研究课题,查阅相关文献,制定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开展教学实践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
(3)总结阶段:对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1. 教学实践研究的方法和策略(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案例分析法、项目教学法等,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2. 教学实践研究的具体案例(1)案例一:某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案例二:某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施》课题结题报告[修改版]
第一篇:《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施》课题结题报告《学案导学制教学模式在我校的实践与研究》————《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施》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进入21世界,我国的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理念、新思想、新发展的氛围正在形成。
新时期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无疑是中国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
课堂教学是新时期学校实现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重要舞台,也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和进步的源泉。
我们不仅仅是注重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更要把理论知识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探索有效教育与教学的最佳方案,来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
把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理性地分析课堂教学的新变化,构建真实的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原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的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实施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
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天的成长和明天的可持续发展,它在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长期以来,国内很多中小学在课堂有效教学方面虽进行了不断的实践探索与研究,但较多学校对教师的“课堂有效教学”仍比较缺乏长效的管理与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很少去反思哪些教学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
同时一方面又由于部分教师自身专业素养较低,教学中缺乏对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变化和提炼,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发展;当前仍有不少教师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新课程的理念,甚至片面地认为:课堂上基础知识越少讲或不讲、设计的探究问题越多、课堂上越热闹、运用的教学于段越多、提供的资料素材越丰富,也就越是新课程下的教学。
也使得相当数量的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
因此,必须自始至终把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作为中小学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3.1对教师效能的研究主要受到两种理论的影响,一种是罗特(Rotter)的控制点理论,另一种是班杜拉(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
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报告模板
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报告模板引言教师教育教学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国家未来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提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该领域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为改进教师培养以及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教师培养的现状与挑战现阶段,教师培养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教师培养的方法和内容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多元化的教学需求。
其次,教师培养过程中缺乏与实际教学环境的紧密结合,培养出的教师往往难以适应现代学生的需要。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师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师德师风和教育理念的培养。
二、教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
教师的核心素质包括学科知识的掌握、教学能力以及人际沟通等方面。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我们需要构建完善的教师培养体系,注重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的培养。
三、课程建设与改革课程建设是教师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现阶段,我们需要注重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教学设计能力,推动课程建设的深化和改革。
在课程设计时,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和兴趣,设计出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课程内容,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估与提高教学评估是教师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对教师教学过程的全面评估,可以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发展需求,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
同时,教学评估也能够帮助学校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五、教师专业发展与学习社区教师专业发展和学习社区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
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个体发展和院校组织的培训等内容,通过提供多元化的培养渠道和资源,为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学习社区是教师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认同和经验分享。
六、教育科研与创新教育科研和创新是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向。
通过开展科研项目,教师能够不断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
创新是培养教师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通过激励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可以不断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
因此,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课题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研究目的1、探索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语文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本课题研究有助于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2、实践意义通过本课题研究,可以改进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1、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化与创新对传统的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进行优化,使其更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2、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与实践研究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现代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教材资源的整合与拓展对现行语文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整合相关教学内容,拓展教材的外延。
2、课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挖掘和利用丰富的课外资源,如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网络资源等,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三)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研究1、评价指标的构建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2、评价方式的创新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一)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热门5篇)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热门5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热门)精选篇1一、精心组织,扎实安排当研究课题申报后,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做到研究课题、人员、奖惩三落实。
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
课题研讨共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1.课题研究准备筹划阶段(__年12月——__年1月)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搜集有关文献,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目标、途径、方法,撰写实验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实施试验阶段(__年2月——__年12月)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指定的课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通过组织对有关文献的学习,撰写论文,交流心得、反思,开展教学设计,不断完善和创新在抓好典型引路的基础上,探索出阅读教学的个性教学特点和规律。
3.课题研究完善总结阶段(__年1月——__年3月)通过在第二阶段的教学时间上,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反思,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整理档案,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接受上级验收评估。
二、认真探讨,抓好落实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紧密围绕“教学反思与教育智慧生成的关系”这一主课题,广泛探索适应于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学方法,认真做到了五个坚持: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每个课题组成员坚持每周搜集资料,强化语文知识积累教学理论指导;二是坚持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找规律;三是坚持每学期写好一篇相关小论文或教学反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创特色;四是在学生学习效果上求论证;五是课题成员坚持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提升自我。
我们通过文献学习、课堂实践、调查反思,总结提高的课研思路,组织看优质课例光碟,进行优质课堂技能竞赛撰写的论文反思等有效研究,使课题研究内容得到了全面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实现,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学反思的习惯。
学校的每一位任课教师每周都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发现教育智慧,并运用教育智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我校的教师逐渐走上了专业发展的道路。
2.教育智慧不断生成。
教学课题研究报告5篇
教学课题研究报告5篇教学课题研究报告精选篇1我校在信息技术建设和教育科研上有着一定的基础,尤其在“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实践研究上取得一定的成效。
自从承担本课题以来,课题组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认真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理论水平;立足课堂、坚持研究、提升教学质量;强化管理、总结经验、扩大研究成果。
学校对该课题研究予以高度重视,把该课题研究作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措施;作为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构筑科研优势的途径;加强了课题组管理,为课题组创造了良好的研究条件,提供必需的研究保障,使该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的目标。
本课题于20__年6月向济宁市教科室申请立项,并制定了研究方案,20__年7月举行了开题会并开始研究,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一、课题的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方式,并不断完善教学目标,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互动、交往的教学过程,形成自主、探索、发现的教学方式,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训练学生正确运用数学工具去思维、去创新的习惯,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个人生存需要的人才。
本课题中的“自主创新学习方式”,就是要有创意、要出新,克服原来教学方式的弊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实践的场所;把注入式教学改变为启发式教学,使数学教学真正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祖国语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人文精神。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世界继新技术革命以后,又掀起了一场以加速社会信息化为宗旨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浪潮。
信息正以其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社会空间和观念。
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对原有知识的不满和对新思想、新理论的渴望,教育作为人类获取知识的手段怎样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课题实验课研究报告
课题实验课研究报告篇一:课题实验课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研究报告《Topic 1 Can you dance? Section A》课题实验课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研究报告老街基学校孙基瀚《Topic 1 Can you dance? Section A》课题实验课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研究报告尚志市老街基学校孙基瀚一、自然情况摘要 1、课题总名称《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尚志市“十二五”规划课题)2、课题简介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
而当前我校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的受累,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老街基学校在课改的浪潮中从没停止前行的脚步,瞄准名校教学经验,依靠教师求发展,力争从应试教育的弊端中破茧而出。
教育实践表明,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效率高低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XX年我校立项了《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研究》,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高效课堂特点研究”、第二阶段“高效课堂策略研究”、第三阶段“新课改下学习小组建设与作用发挥研究”、第四阶段“四研”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第五阶段以打造各学科典型课例为重点探究常态课和网络环境下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目前试验资料已整理完成结题报告已经上交到市课题规划领导小组,进入课题验收阶段。
3、研究者在本课题中的角色孙基瀚是英语学科教研成员,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承担七年级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
负责制定英语学科科研组子课题研究方案,并带领英语学科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参与学校组织的课题研究活动。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借鉴已有的经验,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主要特点,不断的探索摸索制定适合我们的教学设计,有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并完成英语学科科研组阶段报告和英语学科高效课堂教学建构研究结题报告。
二、本次试验研究目标通过研究,促使教师深入分析反思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借鉴已有的经验,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主要特点、基本模块和基本环节,努力构建英语学科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效率的质的提高,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以解决当前课堂效益较低的实际问题,并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教研课题研究及应用情况报告
03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他们在各类竞赛 和评比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学术影响与社会效益
发表的学术论文在国际和国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提升了我国教育研 究的国际地位。
研究成果被多个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采纳和应用,推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 和发展。
教研课题研究及应用情况报 告
汇报人:XX 2024-01-27
目 录
• 引言 • 教研课题概述 • 教研课题实施过程 • 教研课题成果展示 • 教研课题应用情况分析 • 教研课题未来展望
01
引言
报告目的和背景
报告目的
本报告旨在介绍教研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并分析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和效 果,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研究深度不够
部分教研课题的研究深度不够,未能充分挖掘和解决问题,需要进 一步加强研究力度,提高研究质量和水平。
06
教研课题未来展望
发展趋势预测
1 2 3
多元化教学方法
未来教学方法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包括在线教学 、混合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以满足不同学生 的需求。
个性化学习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教育将 更加注重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 供定制化的教学方案。
教育实践问题
针对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策略。
课题研究目标
理论创新
通过深入研究,提出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模 式或方法。
实践指导
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指导,提高 教育质量和效益。
政策建议
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教学教育目标,改进教法、学法”课题研究报告文章来源:南京市教学研究室点击数:3546 更新时间:2004-5-5 13:57:32作者:钱瑞云南京市教学研究室钱瑞云“实施教学教育目标,改进教法、学法”课题(简称“目标”课题)确立于1999年元月,同年6月被批难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
1999年下半年,教育部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加大了课程、教材开发的力度。
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关注发展”“关注过程”,为全市大面积实施新课程标准做好“过渡”和“准备”,我们于1999年11月,确立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优化过程,指导学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研究课题(简称“优化”课题),并向中国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进行申报,得到批准。
这样我们就把“实施教学教育目标,改进教法、学法”课题研究赋予了新的内涵,将两个课题相互融合,同时研究,并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了“目标”课题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课题研究的确立是教育、教学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
“实施教学教育目标,改进教法、学法”课题是以往课题研究的继续发展。
1980年至1986年,我们研究初中生学习物理的规律、结合我市教学实际编制初中物理教学基本要求,研究改革初中物理重、难点的教法、学法,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分化“‘掉队”现象得到有效地控制;1986年至1998年,我们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编制和实施教学目标(目标包括“双基”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部分)的研究、教材改革及试验的研究、探索性实验教学研究、初中物理与小学自然衔接的研究和中考命题改革的研究。
20多年的教学研究实践,使我们深深认识到:(1)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如下页左图所示。
(2)教学过程是“教”和“学”不可分割的过程。
教师研究教材教法的同时,必须研究学情、学法。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明确“目标”,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面对挑战,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和与它配套的新教材,有了根本的变革:(1)课程和教学的出发点不局限于学科范围,而是立足于“以人(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以使学生“会学习”“会探索”“能创新”“能实践”,提高科学素质为目的。
物理课程标准不仅有知识、技能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也提出了相应要求。
(2)物理课程“内容”标准不仅注意物理知识、技能,而且把科学探究渗透在教材和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应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了解科学、技术、社会。
这就意味着除了物理教材外,社会、生活、技术、信息、网络都可以成为学习的资源。
(3)教学“时空”的延伸和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既教学的“时空”不限于课内,还可以向课前、课后、课外延伸;学习方式不只限于课堂上师生间的单向传输,还可拓展到学生间的互动和多渠道的多向传输。
(4)构件新的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结合。
课程标准、学习资源、教法学法、多元化评价间的关系如上页右图。
应该看到,经过多年的教改实践,我市初中物理教学取得了一些成果和进步。
但是面临社会上升学压力、就业压力,物理教学中“应试”的痕迹仍较深,“重讲授轻引导”“重知识轻应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较为普遍。
教学中教师常常习惯于“灌输”“传授”,对学生总是“不放心”习惯于“抱着走”;学生常常习惯于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对教师有所“依赖”习惯于“跟着转”。
显然,这种状况,与新课程、新教材关注“发展”、关注“过程”的变革,相距甚远。
为了适应变革,为全市大面积实施新课程标准做好“过渡”和“准备”,我们对“目标”课题研究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将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物理教学,改革教法、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下功夫。
二、研究目的通过把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物理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活动,让学生不仅能理解物理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而且能体会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探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素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从而学会学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受到钥新的启发,吸纳新知识,更新教学观,适应新课程的变革。
此外,通过有目的地把课题研究与市、区(县)、校的物理教学研究结合起来,定期开设研究课、交流展示研究成果,积累教改经验,及时把点上的研究和面上的推广结合起来,就能直接促进我市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我市物理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素质的提高,从而为全市大面积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做好“过渡”和“淮备”。
三、研究内容改进教法、学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物理的“自主性”“探究性”。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己探究发现、自己搜集处理信息、直接体验学习过程的一种学习方式。
“研究性”“自主性”是这种学习方式的基本特点。
将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平时的物理教学,直接影响学习过程的优化和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建构,有利于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体验到知识的价值,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素质的提高。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一是以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切入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切合教学实际,选择不同课型的教学课题,研究把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物理新授课、实验课、复习课、综合实践展示课的基本做法;二是研究把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物理教学中,教师如何转变观念,改进教法,当好组织者、引导者;三是把研究性学习融入平时教学中,在改革教法、学法的同时改革评价方法。
四、研究阶段及其任务1、组建队伍,初步实践研究(1999年1月—2000年3月)(1)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如建构主义理论)、修订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的思想,有关教学改革实践的论文材料,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研究目的。
(2)构建研究框架,组建课题研究队伍。
发动物理教学骨干、物理教研员自愿申报于课题,确定子课题负责人及成员,制订相应的子课题计划。
在此基础上确定总课题成员名单。
“实施”课题由9个子课题99名成员组成,分布在全市的十五个区(县)。
(3)开设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习题课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进行课题的实践研究,并对全市公开展示,以激发大家对课题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关注。
2、实施计划,进一步实践研究(2000年4月——2001年4月)(1)定期召开于课题负责人、课题研究骨干会议,及时学习有关基础教育改革的文件,体会“物理科学”课程标准精神;及时总结交流各于课题研究情况;及时落实总课题研究计划。
(2)民主推荐,成立评委会。
民主评议各子课题研究情况,评议确定课题研究积极分子和课题研究先进集体。
(3)开设全市性大型讲座,由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研究积极分子向来自各区(县)的物理教师汇报初步成果,进行阶段性总结、交流。
(4)继续推广前期研究成果,拓展课题研究范围,着重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平时新授课、实验课、复习课、习题课进行深入研究。
3、分析研究,适时总结(2001年5月—2002年6月)(1)收集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资料,整理教师的论文、教案、学生活动案例、照片、录像、光盘等。
统计有关数据,做好专辑的选编工作。
(2)结合子课题的结题活动,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研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组织各子课题交流、汇报成果的活动(包括研究成果的汇报课、研讨会、请专家现场指导……等),为总课题研究结题时的专家鉴定做好准备。
五、主要研究成果1、初步探索了将研究牲学习活动与物理教学相互交融的基本方式。
两年多来,我们在15个区(县)的52所中学,分别由93位老师围绕“液化”“生活中的光现象”‘密度的应用”“测密度实验设计”“老虎钳上的物理”“生活中的电路与设计“探究影响电热的因素“家庭电路与灯具的配置“测家用电器的功率”“用电器节能调查”……等60个教学课题,引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不同课型的改革、研究,开设了106节全市性研究课,初中物理教师参加听课、研讨的达l1400人次,初步探索了将研究性学习活动与物理教学相互交融的基本方式。
(1)将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物理新授课的基本方式在将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蒸发”“液化”“光的反射”“照相机”“大气压”“直流电动机”“家庭电路”……等新授课的研究实践中,总结出“提出问题—收集资科探索实验—展示交流分轿讨论—归纳总结反馈评价”的教学方式,即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问题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可以是教师提出),在课前自己观察现象,或阅读自学,或访问查询、收集资料,或探索实验,进行研究;课内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让学生充分展示、交流、讨论。
这样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边总结、边反馈、边评价的过程,这种方式无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学会学习。
(2) 将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物理实验探究课的基本方式在将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研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研究影响电热因素”“测定人体最大功率”“多种方法测密度”“多种方法测电阻”等涉及实验探究课的研究实践中,总结出“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器材、设计方案)一实验探索一分析验证一交流评价”的教学方式,即在课上教师精心组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大胆猜想(假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选择器材,进行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对猜想(假设)进行验证、评论,在教师的组织下,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3) 将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物理复习课的基本方式在热现象、光现象、密度、压强、简单机械、电功率…等单元或章节结束后,教师列出提纲或若干小课题(如:“观察生活中的一个光现象并加以研究、解释”“寻找生活中的一个杠杆说明它的构造、工作原理”“观察生活中的一个电路并模拟它的设计”…等),供学生选择,课后,学生自己复习总结单元(或章节)知识结构、自己寻找知识应用实例,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观察到的有关现象,或自己编题,或自己设计能说明有关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实验等。
课前,教师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并做到心中有数。
复习课上,教师精心组织,引导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复习研究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议、置疑,教师在关键处点拨,或拓展、提高。
学生在运用知识的思维碰撞中,不断进发出创新的火花。
这样,我们在复习课的改革研究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将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物理复习课的教学方式:“选择课题自主复习—寻找实例(包括解释现象、设计实验、自编习题) 自主研究—成果展示相互交流—总结图纳相互评价”(4) 将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综合实践研究成果展示课的方式在“家庭生活中灯具的选择及安装”“家用电器节能问题与方法”“显微镜、望远镜的应用一‘学校学生视力状况及防治”等综合实践研究活动的研究中,我们总结出上好成果展示课的“四步”,即“精心选题—制定计划—组织实施—交流评价”;进行课外实践活动的主要方法:咨询法、调查法、查阅资料法、实验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