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教案范本 勾股定理教案教学方法优秀7篇
勾股定理教案范本勾股定理教案教学方法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勾股定理教案范本勾股定理教案教学方法优秀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_模板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_模板《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嘴角上翘一、教材分析勾股定理历史悠久,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结论,称为”几何学的基石”,在数学学习中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平面几何有关度量的最基本定理,它从边的角度进一步刻画了直角三角形的特征,学习勾股定理是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直角三角形的需要,也是后续有关几何度量运算和代数学习的必要基础。
因而勾股定理具有学科的基础性和广泛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知识;也经历过利用图形面积来探求数学公式过程。
如探求乘法公式、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等。
本节课在学生这些原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探求直角三角形的又一重要性质——勾股定理。
让学生的知识形成知识链,使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和发展。
但是这个年龄的孩子的思维偏重于直观。
而勾股定理的探究方法虽然很多,但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如果直接让探究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学生大多会思考三边之间的一次关系,而较难想到三边之间的平方关系,可能会陷入较长时间的困惑,而且没有教师的指引可能最终都不能走到正确道路上来,为此,从特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入手,提出问题,课堂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引导学生从具体到一般,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亲历定理的产生和验证过程,作为以后相关知识的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让学生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究过程,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亲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解决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让学生经历实践操作、计算分析、拼图实验的过程,在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让各类型的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发挥自己特长,通过解决问题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老师的介绍,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3、能说出勾股定理,并能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四、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和简单的应用五、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六、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教师点拨七、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八、教学准备:已剪好的若干个边长为整数的直角三角形、方格纸、几何画板课件九、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发现问题老师:同学们,我们在七年级已经学习过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知识,我们也了解了一些特殊的三角形,你知道的特殊的三角形有哪些?对于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你知道些什么?直角三角形呢?边与边的关系呢?(课件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两人交流讨论,再由代表公布。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教学策略选
教学策略选择传统文化融合的设计
择与设计
例如:
内容:2002 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
投影显示本届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
会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图形,
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
联系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索勾股定理.(板书
课题)
预设学生活动: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爱国热情.
设计意图:紧扣课题,自然引入,同时渗透爱国主
义教育.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勾股定理;第三环节: 教学过程
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
布置作业.
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在探索勾股
定理的整个过程中,本节课始终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和与 课例研究综
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经历小组协作与讨论,进一步发展
合作交流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并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
知识。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
学习兴趣;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亲自动手对勾股定理进
行探索与验证,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和推
同伴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教师只在学 述
生遇到困难时,进行引导或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来突破难
点.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数学
教学课例名
《探索勾股定理》
称
本课的学习内容:勾股定理是揭示三角形三条边数
量关系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也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一节第1课时的内容,勾股定理是几何中极重要的一个定理, 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美妙关系,将数与形密切联系起来,在数学的发展和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本节是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延续,同时也是学生认识无理数、学习三角函数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承前启后的紧密相关性和连续性.此外,历史上勾股定理的发现反映了人类的杰出智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和人文价值.本节课内容渗透了数形结合、转化、从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方法,教材中关于勾股定理的多种验证及勾股定理的推广等,都可供学生探究与挖掘,是渗透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极好素材.(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所教学生是沈阳市博才中学八年级四班学生,学生数学基础较好,思维活跃,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能力较强;学生对多媒体大屏幕环境下的课堂环境非常熟悉,对数学上常用的几何画板比较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并且已经对图形的探索、验证有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因此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学习会有较浓厚的兴趣.(三)教学环境分析选择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使用相关的教学软件:FLASH、几何画板等来完成各种图形的制作.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掌握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2.学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用面积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及简单应用.(二)教学难点通过计算面积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及简单应用.四、教法与学法分析(一)教法分析我采用探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安排了两探究活动,通过方格纸为学生设计一个合适的学习铺垫,通过观察、计算、多媒体辅助演示,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达到知识的顺利迁移和综合内化.(二)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五、教学过程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本节课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力求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究新知----验证结论得到定理----回归生活应用新知----感悟收获巩固拓展---归纳总结布置作业”至此,使各个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步得到落实.(五)感悟收获巩固拓展1.如图,受台风麦莎影响,一棵树在离地面4米处断裂,树的顶部落在离树跟底部3米处,这棵树折断前有多高?2.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支红莲,高出水面1尺红莲被风一吹,花朵刚好与水面平齐,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是2尺问这里水深是多少?讲练结合法为了检验学生是否完成了学习目标,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给出以上两题进一步体会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渗透了方程思想.设计意图这两题立足于巩固,着眼于发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图片演示,立体直观.(六)归纳总结布置作业归纳总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2.运用“勾股定理”应注意什么问题?3.你还有什么疑惑或没有弄懂的地方?作业1.探索勾股定理还有那学方法?2.查找有关勾股定理相关的历史知识.送给同学们一副对联(flash).设计意图反思总结、布置作业学生们对本节课的知识认真的加以梳理,并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内化知识,培养能力.与情境引入交相呼应,也为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 .视频对联4米3米六、教学过程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2.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始终把学生的探索与验证活动放在首位,整个教学过程我采用动画、几何画板、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适时呈现问题情境,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直观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在创设一种学生乐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最终实现知识的建构.七、板书设计。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7《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7《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探索勾股定理》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7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勾股定理的证明,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勾股定理,并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证明勾股定理的深层次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让学生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2.小组合作法:在探索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勾股定理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准备:每人一份勾股定理的证明材料,一份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勾股定理的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勾股定理的意义和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尝试自己证明勾股定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呈现的证明过程,自己动手操作,尝试证明勾股定理。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和步骤,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利用实例,讲解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八年级数学上册《探索勾股定理》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如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勾股定理的故事,以及我国古代对勾股定理的研究成果,引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好奇心。
2.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直角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吗?”让学生回忆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教师提出问题:“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与直角边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特殊的数量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与直角边的关系,并提出勾股定理的猜想。
2.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勾股定理,强调数学逻辑性和严谨性。
-首先,验证直角边长度为1的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度是否满足勾股定理;
4.多元评价:采用口头提问、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数学知识的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学会倾听、交流、分享;
4.使学生认识到勾股定理在数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数学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价值。
此外,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勾股定理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灵活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容易忽略细节,导致计算错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这些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动机,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勾股定理的探究过程中。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3.1探索勾股定理(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鲁教版七年级上册3.1《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学习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面学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作了铺垫,为以后学习“四边形”和“解直角三角形”奠定基础.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一般三角形的学习,初步掌握了三角形三边长的关系以及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之间的关系,但是学生在用割补法求图形面积方面还接触不多,证明也仅仅停留在比较简单的全等三角形的层面上。
因此,本节课为了降低难度,并不涉及勾股定理的验证过程。
素养目标:1.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了解我国勾股定理发展史,培养推理意识、主动探究习惯;2.掌握勾股定理,并能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3.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发展几何直观、模型观念.教学重点:掌握勾股定理,并能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难点: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设计意图】通过一段北斗导航系统的引入,一方面令学生感知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通过将复杂模型简化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引入课题,向学生灌输一种模型意识.真实情境的创设能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二新课讲解(一)溯源求本【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令学生感知勾股定理在中国的发展史,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后面培养其爱国奠定基础.(二)探究求真【初识】1.在方格纸上分别画出直角边为以下数值的直角三角形并度量斜边长.(1)3cm和4cm (2)6cm和8cm(3)1cm和3cm【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设置两道整数边长的作图令学生先猜想出结论,再通过一道不能精确度量的作图能学生的思想引起冲突,进而思考原因是测量有误差,从而引出用图形-面积法探究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生惑】独立思考1分钟后,小组合作交流3分钟,并解决下列问题: 1..________,____,===C B A S S S 2.表示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 3.描述Rt △ DEF 三边的关系.【设计意图】令学生小组合作正方形面积的求法,从而引出网格中常用割补法求图形的面积. 【又惑】任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否都满足上面的猜想呢? 【验证】【终获】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_________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 用a ,b 和c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长,那么 . 符号语言:(三) 应用 求实例1求下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例2在Rt △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1)a =6,b =8,求c . (2)b =40,c =41, 求a . (四) 变式 求深在Rt △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1.若a =3,b =4,则c =______. 2.若c =5,b =4,则a =______.变式一:a :b =3:4,c =25,则a =_____,b =_____.变式二:其中两边长为3、4,则第三边的平方为_____.【设计意图】习题设计既有对勾股定理公式的直接应用,又有变式练习提升学生能力,其中变式二着重向学生灌输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abcac ba中国的“青朱出入图”青出青入朱入朱出青入青出cb青方朱方a225400A 81225B(五) 小结 求远【设计意图】从大单元角度令学生对直角三角形有整体认知,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优秀3篇)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优秀3篇)《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具体要求: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勾股定理的应用过程,熟练掌握其应用方法,明确应用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通过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难点: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设计一、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已知两边求第三边)1.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1cm,2cm,则斜边长为_____________。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4,则另一条边长是______________。
3.三角形ABC中,AB=10,AC=一qi,BC边上的高线AD=8,求BC的长?知识点2:利用方程求线段长1、如图,公路上A,B两点相距25km,C,D为两村庄,DA⊥AB于A,CB⊥AB于B,已知DA=壹五km,CB=10km,现在要在公路AB上建一车站E,(1)使得C,D两村到E站的距离相等,E站建在离A站多少km处?(2)DE与CE的位置关系(3)使得C,D两村到E站的距离最短,E站建在离A站多少km处?利用方程解决翻折问题2、如图,用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进行折纸,已知该纸片宽AB为8cm,长BC为10cm.当折叠时,顶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AE).想一想,此时EC有多长?3、在矩形纸片ABCD中,AD=4cm,AB=10cm,按图所示方式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求DE的长。
4.如图,将一个边长分别为4、8的矩形形纸片ABCD折叠,使C点与A点重合,则EF 的长是多少?5、折叠矩形ABCD的一边AD,折痕为AE,且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以B点为原点,BC为x轴,BA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求点F和点E坐标。
6、边长为8和4的矩形OABC的两边分别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和y轴上,若沿对角线AC折叠后,点B落在第四象限B1处,设B1C交x轴于点D,求(1)三角形ADC的面积,(2)点B1的坐标,(3)AB1所在的直线解析式。
《探索勾股定理》优秀教学设计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2、学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用面积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及简单应用.难点:通过计算面积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及简单应用.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白板、自制教学道具五、教学过程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本节课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力求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究新知----验证结论得到定理----典例讲解理解定理----达标检测加深认识---归纳总结布(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结合视频中毕达哥拉斯发现勾股定理的小故事,具体实践毕达哥拉斯是如何发现勾股定理的请同学们观察方格纸上的三个直角三角形,分别计算出出三个正方形的面积。
教师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观察图形,巧算面积,探索结论。
发现这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如何。
这一过程给学生以充足的探索时间,并由学生总结出用割、补等方法验证结论。
学生讲解后教师用多媒体演示进一步给予指导和肯定学生观察图片通过数格子法得出结论,并动手画图通过“切”、“割”法验证结论.探究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多媒体展台直观、省时、高效,增强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同时锻炼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为勾股定理的出现提供了方向,进而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发现——验证——猜想”的数学过程。
(三)验证结论得到定理利用课前准备的几何道具,利用图形的拼接,证明勾股定理方法一:利用“赵爽弦图”来证明方法二:利用“总统证法”来证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转化为正方形的面积,并请证明成功的小组代表上台来展示整个证明的过程。
12 探索勾股定理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
第一章勾股定理1.探索勾股定理(第2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验证,并能应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在上节课对具体的直角三角形探索发现了勾股定理的基础上,经历勾股定理的验证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3.在勾股定理的验证活动中,培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增强爱国情感,并通过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用面积法验证勾股定理,应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复习设疑,激趣引入内容:教师提出问题:(1)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请一名学生回答)(2)上节课我们仅仅是通过测量和数格子,对具体的直角三角形探索发现了勾股定理,对一般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是否成立呢?这需要进一步验证,如何验证勾股定理呢?事实上,现在已经有几百种勾股定理的验证方法,这节课我们也将去验证勾股定理.第二环节:小组活动,拼图验证.内容:活动仁教师导入,小组拼图.教师:今天我们将研究利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请你利用自己准备的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出一个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请每位同学用 2 分钟时间独立拼图,然后再4人小组讨论.)活动2:层层设问,完成验证一.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得到两个图形:/■、i f//i /■/ /£*fU//bi、、(、7c/h\/\/图1 图2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问:(1)如图1你能表示大正方形的面积吗?能用两种方法吗?(学生先独立思考,再4人小组交流);(2)你能由此得到勾股定理吗?为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 (a+b) 2=4X - ab+cl 并得到a2 +b2—c2 )2从而利用图1验证了勾股定理.活动3 :自主探究,完成验证二.教师小结:我们利用拼图的方法,将形的问题与数的问题结合起来,联系整式运算的有关知识,从理论上验证了勾股定理,你还能利用图2验证勾股定理吗?(学生先独立探究,再小组交流,最后请一个小组同学上台讲解验证方法二) 第三环节延伸拓展,能力提升1•议一议:观察下图,用数格子的方法判断图中三角形的三边长是否满足a2+b2=c1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20cm ,且两直角边长度比为3:4,求两直角边的长。
1.1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三边关系并提出猜想:a 2+ b2=c2教师引导学生对我们的猜想进行验证,所以给定了几组以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用我们的猜想计算斜边c的长度。
再次引导学生用工具画出满足上图给定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并用刻度尺测量出斜边的长度,检验和公式算出的数值是否一致从而提出猜想。
猜想公式后尝试应用公式计算,求出斜边的长度作图满足条件的直角三角形,并进行测量,发现测量出的斜边和用公式计算出的斜边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保持一致。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作图——测量——猜想——作图——测量——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
并且,作图和测量是数学操作中的两项基本技能,在此环节中得以多次训练,教学结构完整而统一。
同时,也引导传授学生遇到陌生的问题时,要先进行尝试,再大胆猜想,最后进行验证的数学学习思路。
本环节运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让学生感受数学探究的方法与乐趣。
环节三.严谨证明,欣赏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使用赵爽弦图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并强调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同时,展示第二十四届数学家大会的会徽,再次渗透数学文化。
教师继续带领大家欣赏刘徽的“青朱出入图”、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中的证明,和达芬奇的证明。
并在课件中展示相应的人物简历、文化科普,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补充数学文化知识。
学生活动:利用“赵爽弦图”尝试证明勾股定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定理的证明。
欣赏其他名人的证法,感受数形结合之美。
体会“算两次”和割补法在勾股定理证明中的妙用。
思考讨论是否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激发数学思教师继续带领学生欣赏其他美妙的证法,并且告诉学生勾股定理有500多种证明方法,是证法最多的定理之一,从而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想要去查找或探索其他证明方法。
考和潜能设计意图: 通过严谨的数学证明教导学生“先猜后证”是数学之道,一个定理的提出除了猜想和尝试外,还需要逻辑严谨的数学证明.定理的证明可以使本节课的思路更加严谨和清晰。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竞存中学数学组甄伟伟【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的探索及简单应用,勾股定理是几何中的重要定理之一,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通过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可以加深对直角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很大程度上影响后续课时的学习。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动手实践能力,并且对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因而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操作、观察、猜想、验证的过程,掌握勾股定理,并加以应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测量数格子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掌握勾股定理,并能简单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操作、观察、猜想、发现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和归纳概括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历积极交流讨论,探索勾股定理的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探索和理解。
【教学难点】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如何计算具体图形的面积,以及勾股定理的简单运用。
【课时划分】本课共两课时,本设计为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三、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1--2页内容,注意;1.任意画两个直角三角形,通过测量发现三边的平方存在怎样的关系.2.数图1-2和图1-3中的格子数(即面积)发现具有什么关系.3.熟记勾股定理的内容.(六分钟后检测)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五、检测与指导问题一:在纸上画若干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测量它们的三条边,看看三边长的平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展示)师:基于测量值的计算,肯定有些误差,因此,我们需借助格子图进一步验证。
问题二:出示图1-2,你能发现下面图中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边所做的正方形面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兵教兵,学生展示讲解)①直接数出正方形内部所包含的完整小方格的个数,而将不足一个方格的部分都算半个(结果也恰好相等,这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并进一步追问其中的道理,使得学生明确这个方法的缺陷,甚至使学生可能对这个方法进行完善,并得到方法②);②将不足一个方格的部分进行适当的拼凑,以拼凑出若干个完整的小方格;③将斜边上的正方形划分为若干个边长都是整数的直角三角形,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出其面积;④在斜边上的正方形的各边上补一个直角三角形,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7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1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7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探索勾股定理》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2.7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授课的。
教材通过探究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并证明勾股定理。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数学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对勾股定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在证明勾股定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勾股定理的定义和意义。
2.学会用几何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证明勾股定理。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证明过程。
3.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角三角形、尺子、橡皮擦。
2.课件:勾股定理的相关图片、证明过程的动画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直角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勾股定理吗?你们能用几何方法证明勾股定理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尝试用几何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证明过程,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勾股定理还有什么其他证明方法吗?你们能找出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吗?”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探索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
探索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2、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用面积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数学方法,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2、让学生体验自己努力得到结论的成就感,体验数学充满了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之美,探究之趣。
教学重点:探索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探究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一只可爱的小鸟从一棵8米高的大树上飞到了离这颗大树8米远的高2米的树上,你知道它飞行了多远吗?设计意图:从学生最亲近的大自然引入问题,引起学生兴趣,产生质疑:该怎样计算呢?教师接着抛出话题:在我们学习本节课后,同学们就能找到方法了,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勾股定理(板书课题)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勾股定理1.探究活动一多媒体显示如下地板砖示意图,引导学生从面积角度观察图形:问:你能发现各图中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何关系吗?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发现:结论1: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意图:从观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地板砖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对特殊情形的探究得到结论1,为探究活动二作铺垫.2.探究活动二由结论1我们自然会想到: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有该性质呢?(1)观察下面两幅图:(2(3你又是怎样得到正方形C 的面积的?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可能会做出多种方法,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预设学生的方法可能有:方法一:如图1,将正方形C 分割为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13132214=+⨯⨯⨯=C S .方法二:如图2,在正方形C 外补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形成大正方形,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133221452=⨯⨯⨯-=C S .方法三:如图3,正方形C 中除去中间5个小正方形外,将周围部分适当拼接可成为正方形,如图3中两块红色(或两块绿色)部分可拼成一个小正方形,按此拼法,13542=+⨯=C S .(4)分析填表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归纳出:结论2 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意图:探究活动二意在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探讨、归纳进一步发现一般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正方形A 与正方形B 的面积学生用数格子的方法很容易得到,但由于正方形C 的面积计算是一个难点,为此设计了一个小组交流.3.议一议(1)若直角三角形的边长a ,b ,c ,你能用它们来表示上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吗?(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吗?(3)分别以5厘米、12厘米为直角边作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2中发现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意图:让学生在结论2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到勾股定理.结论: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a ,b ,c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222c b a =+. (板书) 教师讲述:1、勾股定理是我国最早发现的,中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勾股定理”因此而得名.(在西方文献中又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2、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投影显示本届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设计意图: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爱国热情.第三环节:学以致用回扣引入问题,教师询问:哪位同学能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引导先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板演解题过程。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鲁教版七年级上册)济宁学院附属中学李涛一、教学目标设计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一课时,课题是《探索勾股定理》,基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定理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及存在条件;2.介绍勾股定理的几个著名证法及相关史料;3.使学生能对勾股定理进行简单计算和实际应用。
数学思想: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问题解决:1. 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2. 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的结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勾股定理产生、证明及其历史背景的学习,了解我们祖先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时间:45分钟三、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独立的思考问题,但要能发现自然界中的规律还是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教班级是七年级五班学生,他们学习热情高,兴趣浓厚,善于思考问题,并且特别喜欢数学课。
所以学生能与教师积极配合,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成功地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它揭示了一个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
本课是探索勾股定理,是在方格纸上通过计算面积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的活动,使学生充分经历观察、归纳、猜想的过程,从而得出勾股定理,本节也着重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为目的。
五、教学过程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勾股定理;第三环节: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第四环节:课堂练习。
第五个环节:课堂小结。
第六个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内容:今年济宁争创全国文明城,展示宣传幻灯片,市民的创城行动。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1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勾股定理,培养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2.学生通过实际测量、计算,验证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3.教师给出勾股定理的数学表达式:a² + b² = c²,并解释其含义。
4.教师讲解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如欧几里得的证明方法、我国古代数学家的证明方法等。
讲授新知环节旨在让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基本概念,理解其数学表达和证明过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c.三边长分别为9cm、12cm、15cm。
2.提高题: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13cm,一条直角边长为5cm,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x和y(x < y),且满足x² + y² = 41,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
3.拓展题:
(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将两直角边的长度分别增加1,斜边的长度会增加多少?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培养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其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1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及点评(获奖版)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及点评(获奖版)第十一届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与培训活动探索勾股定理(第1课时)一、教材内容和内容分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XXX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一节的内容,主要研究勾股定理的探究、证明及简单应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勾股定理的内容是: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把有一个角是直角这个形的特征转化成数量关系,搭建起了几何图形和数量关系之间的一座桥梁,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它也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勾股定理启发了人类对数学的深入思考,促成了三角学、解析几何学的建立,对数学进一步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因此,可以这样说,勾股定理是数学发展的重要根基之一。
它不仅被认为是平面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也被认为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
教学重点:探究并证明勾股定理二、教学目标和目标解析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初步掌握勾股定理,进一步了解等面积法的应用;2.通过不同证明方法的探究,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3.借助勾股定理丰富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学生通过分析以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归纳并合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勾股定理的结论。
通过割补法构造图形验证勾股定理,从而理解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
达成目标2:以赵爽弦图和青朱出入图为载体,了解勾股定理各种证明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实质都是运用等面积法加以证明。
使学生感受多角度分析问题,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同时,在图形的性质转化成数量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达成目标3:通过了解勾股定理发展史,感受勾股定理所蕴含的厚重文化。
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数学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起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因为勾股定理反映的内容图形直观,甚至被XXX建议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课标解读:2011 年《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 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性质之后提出来的另一条性质. 它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勾通了形与数的联系,是后面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重要依据;勾股定理在生产与生活中应用广泛;再者,中国古代学者对勾股定理的研究有很多重要成就,对勾股定理的证明采用了很多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因此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非常重要的定理.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对于勾股定理的得出,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观察的基础上,大胆地猜想数学结论. 但对用割补法和面积法计算、验证几何命题还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需加强学生动口、动手、合作交流等能力,加强学生对猜想、归纳、推理、转化等数学思想的理解.教学目标:1.在经历勾股定理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自身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用心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充分发挥自主探索精神,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讨论,与他人分工、团结、合作.2.掌握勾股定理,了解利用拼图勾股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 通过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勾股定理的应用价值,增强自信心,产生学习数学的更大兴趣.3.在阅读参考资料的过程中,了解了古今中外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慢慢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感受数学文化.教学重点: 勾股定理的探索及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勾股定理的证明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采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学法指导:采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评价设计:1-2号学生回答问题奖励组内1颗星,3-4号学号学生回答问题奖励组内2颗星,5-6号学生回答问题奖励组内3颗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小组,力口2颗星,一般问题加1颗星•前三名为明星小组,每组前三名为明星组员•教学程序: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如图:这是某学校平面图的一部分,A处是教学楼,B处是学生食堂,从教学楼到食堂有一条路ACB但一些不守纪律的同学经常从在教学楼与食堂之间一块长80米、宽60米的长方形草坪上抄近路,结果草坪被踏出了一条斜路,你怎么看待这些同学的行为?你认为走斜路比直路能少走多少米?A --------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那么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它又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问题呢?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如何求第三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索的问题----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构造现有知识不足以解决的问题,形成知识冲突,让学生感受到探索本节知识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借助这个情境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品德《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要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作为学习的背景等.好奇心、求知欲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原动力.在教学中选择联系学生生活的、学生关注的、感兴趣的素材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环节二:合作探究,发现新知活动一地砖里的秘密在2500年前,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已经对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有了明确的结论并给予了证明,相传他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发现竟然是从地砖中得到的,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回到2500年前,体验一下毕达哥拉斯的经历:【设计意图:通过讲述故事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通过故事也使学生明白:科学家的伟大成就多数都是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现象中发现和研究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应该学会观察、思考,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1问题1、地砖是由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的,每个直角三角形都相邻三个正方形,这三个正方形面积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问题2、如果用直角三角形三边长来分别表示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又将反映三边怎样的数量关系?A+ B= C 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设计意图:对地砖中图形的探索,培养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生活中现象的能力,将面积关系转化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数量关系,让学生体验“面积法”在几何证明中的作用,为探索一般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提供了方法线索.1活动二探究猜想验证1.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满足上述关系,那么一般直角三角形呢?下面我们借助网格进行探索(每个小格代表一个单位面积)D E问题1. 请分别求出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几个单位面积问题2. 你能发现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间有怎样的关系吗?问题3. 由此你能发现直角边长为3 和4 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究,共同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全班集体交流,后多媒体展示.用数学语言表述你的猜想: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设计意图:由等腰三角形到一般直角三角形,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在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毕达哥拉斯的面积法,也再次位猜想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不仅如此,正方形C 面积的计算方法已经体现了“割”和“补” “拼”的思想,这位下一步应用面积仅行一般化证明做好了铺垫.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通过探究活动来培养顽强刻苦、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引领学生运用特殊和一般.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 的对立统一、茅盾转化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深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 】2. 动手实践:(1 )画图:每个小组 1号、3号同学画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6cm 和8cm 的直角三角形,2号、4号同学画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5cm 和12cm 的直角三角形,.( 2)测量:请用刻度尺量出斜边的长( 3)计算验证:三边长度是否满足上述关系 . 综合上述结果,你能用文字语言叙述这一结论吗? 屏幕展示: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 这一活动学生先独立画图验证探究得到的结论,然后同桌交流,组长评阅 .【设计意图:《标准》把“双基”变为“四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就是新增的内容之一, 本环节使学生有了参与数学活动的经历, 并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情绪体 验和观念意识 . 】3. 几何画板验证: 是不是所有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都等于斜边的平方,请看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改变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观察三边是否满足上述数量关系 长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a 、b 、c 之间会满足怎样的关系呢?【设计意图: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一规律的一般化 .】刚才我们利用几何画板进一步验证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但是我们知道任何定 理都必须通过严格的逻辑推理论证才能成为我们证明的依据,我们能从理论上进一步来证明 这一猜想的正确性吗?其实这一结论是可以证明的,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勾股定理的证明颇感兴趣,古往今来,下至平民百姓,上至帝王总统,都曾经探讨和研究过它的证明 •有资料表明,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有 500多余种,仅我国清末数学家华衡芳就提供了二十多种精彩的证法•今 天我们也来证明一下怎么样?4. 拼图验证:(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你们手中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试着动手拼一拼,证一证, 看看能不能得到一个以斜边 C 为边长的正方形图案•或者能不能得到一个以 a + b 为边长的正 方形图案•(2)你能用两种方法表示大正方形的面积吗?你能用它说明勾股定理吗?4 -ab (b a)22化简得:a2+b2=c22 2 2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b=c.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图形语言:在"ABC中,/ C=90b2【设计意图:学生用直角三角形模具完成拼图,老师巧妙的设置开放性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设计才能,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体会应用图形“格补拼接” 面积不变的特点来验证直角三角形三边数量关系的猜想,培养学生由数到形的数学思想及转化的能力;在实验拼图探究的过程中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合情推理能力;通过探索活动学生可以从中领悟出“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想知道勾股定理的由来吗?请看知识链接:【知识链接】在西方,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发现了这一关系,因此在国外人们通常称“毕达哥拉斯”定理•毕达哥拉斯发现了这个定理后,即斩了百头牛作庆祝,因此又称“百牛定理”,法国、比利时人又称这个定理为“驴桥定理”•但是他们发现的时间比我国晚500多年,我国是最早发现这一几何宝藏的国家•在我国古代,人们把弯曲成直角的手臂的上半部分称为勾,下半部分称为股,我国古代学者把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根据《周髀算经》记载,西周开国时期(公元前1000多年)有个叫商高的人对周公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端连接得一直角三角形•如果勾是3,股是4,那么弦是5,人们就把这个发现称为勾股定理,在中国,又称“商高定理”,可见我国古代人民对人类的杰出贡献•【设计意图:勾股定理的由来与发展,使学生开阔眼界,产生学好新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动力•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增加了课堂的愉悦气氛.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感受我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长大后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雄心壮志.】同学们刚刚亲身经历了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且了解了勾股定理的由来,其实很多科学家的伟大成就都是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现象中发现和研究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用心观察,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某一伟大成就的发现者勾股定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几何学中的明珠,请看知识链接【知识链接】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赵爽也是用这个图形来证明的,所以这幅图又被称为赵爽弦图;我们再看,这是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现场,此次大会的会徽就是用赵爽弦图为基础设计的,我们知道国际数学家大会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科学学术会议,被“奥运会”,这么高层次的大会,选择这个图案作为会徽,你决得有什么寓意呢?勾股定理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它是用代数思想解决几何问题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是数形结合的纽带之一•在古今中外的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科学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价值•请看下面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世界上有外星人吗?现在世界上的许多科学家正在试探着寻找“外星人”,人们为了取得与外星人的联系,想了很多方法早在1820年,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就曾提出就曾提出,可在西伯利亚的森林里伐出一片直角三角形的空地,然后在这片空地里种上麦子,以三角形的三条边为边种上三片正方形的松树林,如果有外星人路过地球附近,看到这个巨大的数学图形,便会知道:这个星球上有智慧生命•我国数学家华罗庚也曾突出:若要沟通两个不同星球的信息交往,最好利用太空船戴上这个图形,并发射到太空中去•假如我们一旦和外星人见面,该使用什么语言呢?使用“符号语言”与外星人联系是最经济和最有效的•华罗庚认为,我们可以用两个图形作为与外星人交谈的媒介,一个是“数”,一个是“数形关系”,也就是勾股定理•因为这种自然图形所具备的“数形关系”在整个宇宙中是普遍的•前面我们亲自探索并验证了勾股定理,了解了勾股定理的由来和发展及价值,那么我们能够灵活运用它来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吗?环节三:应用迁移,内化知识:A组1.做一做P 的面积= AB= BC= AC=2、如图以正方形G的一边为斜边,向外作直角三角形,再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边向外做正方形E和F,再以两个正方形的边为斜边继续向外作直角三角形,再以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为斜边分别向外做四个正方形 A B、C、D,其中最大的正方形A的边长为7cm则正方形A、B C、D的面积之和是多少_49 _________________ cm2拓展: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继续画下去,那么最末端的分支上的所有小正方形的和会是多少?3.自主完成例题例1:在厶ABC中,/ C=90° ,如果c=10, a=6,求b的长【设计意图:①练习题由浅入深,前面两组难度值不大,可以让大部分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体现了方程思想及面积法解题的思想•】B组.如图:这是某学校平面图的一部分,A处是教学楼,B处是学生食堂,从教学楼到食堂有一条路ACB但一些不守纪律的同学经常从在教学楼与食堂之间一块长80米、宽60米的长方形草坪上抄近路,结果草坪被踏出了一条斜路,你怎么看待这些同学的行为?你认为【设计意图:同时通过利用勾股定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环节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①我学会了那些知识?②我掌握了哪些方法?③我获得了哪些思想?④我收获到哪些经验?还有哪些困惑?【设计意图:能够清晰的表达出来的,才是学生真正拥有的,课堂小结,采用自由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整理一节课的收获. 使他们能够善于表达、用心倾听、相互分享. 通过不同层面的广泛交流,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养成反思的习惯.全员参与,体现集体的智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会做人.】环节五:盘点收获检测新知受台风麦莎影响,一棵树在离地面4 米处断裂,树的顶部落在离树跟底部3米处,这棵树折断前有多高?【设计意图:达标检测时对学生的一种评价和激励措施,所以题目难度适宜,面向绝大多数同学. 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环节六:推荐作业分层落实1.必做题:27页习题2.1. 第1, 3 题,用第2幅拼图验证勾股定理.2. 阅读课本36 页“课题学习”了解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法或利用网络搜集其他更多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及有关知识.(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完成)【设计意图:针对学生认知的差异设计了有层次的作业题,必做题体现了对新课标下“学友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要的数学”的落实,选做题体现了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网上搜索,给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和思维空间和平台. 】板书设计:勾股定理在"ABC中,/ C=90b【设计意图:用简洁规范的字体进行板书,给学生以严谨治学的态度,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分析、认真书写的习惯;用彩笔对重点知识进行标记.引起学生重视,达到强调的目的,同时给学生以美的感觉,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尊重生命,静待花开---------- 《探索勾股定理》教后反思文登二中徐方圆一、尊重学生的“生命”,再现知识的生成过程,静待花开绽放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经历了定理的发现、猜测、验证、证明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计算、画直角三角形、几何画板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拼图、证明的过程,多角度感悟勾股定理,从而达到对定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了数学问题的发现到定理证明的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发现、猜测、验证、特殊到一般推理证明的过程,达到问题的解决,弓I导学生多角度验证勾股定理.二、课堂中让学生感受灿烂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课堂中设计了3处阅读材料:西方国家与我国古时《周脾算经》的比较,让学生感受我国文明的古老,从赵爽验证勾股定理的命名,到今天数学学会会徽的选用都渗透着我国文化的古老,召引着新生的奋斗、努力、进取, 材料三的“数形结合”与外星人的交流,无不渗透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