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第12课《谈中国诗》精品 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课文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课文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5](https://img.taocdn.com/s3/m/4e6254f40740be1e640e9a5c.png)
人教版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精讲钱钟书是20世纪我国最杰出的学者之一。
他不仅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及西班牙文、拉丁文,而且对西方古典的和现代的文学、哲学、心理学以及各种新兴的人文学科,都有很高的造诣和透辟的理解。
钱先生还是幽默大师,其隽思妙语,常常令人捧腹。
一位听到过他演讲的德国教授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连说“他是我生平仅见学养深厚的知识分子〞。
1945年12月6日,钱先生面对一群客居上海的美国人,畅谈中外诗歌。
?谈中国诗?就是钱先生根据这次演讲的英文稿节译而成的,节译稿约5000字,入选课本时编者又作了删节。
一、积累·整合1.补充注释比拟文学:一种跨文化与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它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中人与人通过文学进行沟通的种种历史、现状和可能。
它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并希望相互怀有真诚的尊重和宽容。
轻鸢剪掠: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
文中说中国诗跟西洋诗相比显得简短轻灵。
诗心:文中指诗歌表达的内容,跟“诗体〞〔诗歌的艺术形式〕相对。
尖刻斩截:文中指锋利深刻干脆利落。
逗:文中是表现、呈现的意思。
穷边涯际:文中指语言文字的边际、深处。
穷,尽头。
遥思远怅:怅惘地远望。
怅,“望其还而未至为恨也〞〔?说文解字?段玉裁注〕。
吞言咽理: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语和道理的情形。
咽,吞咽。
深挚于涕泣和叹息:深切诚挚到流泪叹息〔的程度〕。
拔木转石:使树木连根拔起,使大石头转动,形容威力大。
浪漫主义:作为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现实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
古典主义:欧洲文艺复兴后产生的一种崇尚理性和自然的文艺思潮。
它的代表人物在创作实践和文艺理论上,把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文艺视为必须仿效的崇高典范,从中吸取题材、情节、形象和创作经验,并赋予它们新的历史内容。
2.结构主旨第一局部:说明“谈中国诗〞的根本“立场〞--比拟文学的立场,即在中外诗歌的比拟中,介绍“中国诗的一般印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精品课件 (53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精品课件 (53张)](https://img.taocdn.com/s3/m/f45815ea5901020206409c66.png)
《围城》的妙喻
4、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 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 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 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应 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 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 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精品课 件 (53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精品课 件 (53张)
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 “无垠”。根据文意解释“易尽”和 “无垠”的含义。
短小的篇幅
悠远的意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精品课 件 (53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精品课 件 (53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精品课 件 (53张)
人53张)
思考2:作者在“谈中国诗的特点”时,主要采
用了怎样的论说方法?请举例。
一、诗的发展
早
对比
外国诗:史诗-戏剧诗-抒情诗 中国诗:史诗(无)-抒情诗-戏剧诗
衰
流
中国诗:史诗(无)-抒情诗-戏剧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精品课 件 (53张)
第一部分: “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 发生这个问题”,“这个问题” 指的是什么问题?
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
归纳概括出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因为他没有比较文学的立场,就不能有居高临 远的观点,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精品课 件 (53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件 (28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件 (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afa07732cc58bd63086bd4c.png)
5. 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 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 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 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 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 (3)博喻手法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 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抒写了因理想不能 实现而郁郁不得志的“闲愁”同时也生动、准确 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
拓展延伸: 比喻说理
1 、比喻论证法。比喻论证是一种用 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 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
• 2 、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的 修辞方法。被比方的事物叫 “ 本 体 ” ,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 “ 喻 体 ” ,联系二者的词语叫 “ 喻词 ” (像、是、如等)。
第二,征古今引中外,有较强的知识性。 作者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引用的古今中外的大量文史资料 ,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俄罗斯、捷克乃 至印度等国的资料;涉及的范围包括 文学、哲学、历史学、艺 术等。引用中国的文史资料,从古到今。这样的文章,让读者在 接受作者观点同时获得丰富的文史知识。
“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
——贺铸《青玉案》 提• 问,:请学生就博喻的手法,角度,效果进行诗歌鉴赏 • 答、(1)作者用博喻的手法来表现“闲愁”之多
、乱、缠绵不断,十分生动。词中他把抽象的闲 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
学年高中语文 3.12谈中国诗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学年高中语文 3.12谈中国诗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https://img.taocdn.com/s3/m/0dba81f076a20029bd642d58.png)
《谈中国诗》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诗的特征。
本文主要内容是谈中国诗的特征;全篇结构表现为“总—分—总”式,主体结构则为并列式;主要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和例证法。
(课文内容)2、学会对比论证。
(写作能力)3、理解文中重要词句。
(应试阅读)【教学重点】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2.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深刻的语言内涵。
【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拓展思维。
【教学方法】自读、研讨法。
【课时安排】2课时(也可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读诗的感受、对诗的印象、对诗人的评价等均可作为导入的素材。
2、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
他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
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
为此,他既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也恰切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
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
钱著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对于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
本文就是这样的作品。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二、钱钟书夫妇简介:(《优秀教案》P64—65有详细介绍)(一)钱钟书(1910.11.21-1998.12.19),现代著名学者、作家。
字默存,号槐聚。
江苏无锡人。
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仁中学。
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
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
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
高中语文 3.10《谈中国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3.10《谈中国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https://img.taocdn.com/s3/m/959cad7aaaea998fcc220e9c.png)
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
2.妨碍 妨害 ①基因技术的发展有可能影响水中有机物污染处
理技术的深化,可以通过对水中生物基因的检测,寻 例 找更为有效的药剂对妨害人体健康和有着潜在危险的有 句 机物质进行无害化的改变。
②目前,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妨碍了我国精神资本与文化资本的积累。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的能力。A项,tán/dàn,yè/yàn,nàn;B项,xiān/xiǎn, bó,xié/yè;C项,dù/duó,zhǎnɡ/chánɡ,jiě/xiè;D 项,cēn/shēn,mǐ,xù/chù。
答案: C
二、认准字形 biàn辨别
新课博览
“诗”这种文化产品在中国艺术中占有特殊地位。从 春秋的“诗经”到战国的“楚辞”,再到汉魏的“乐府”, 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 曲”,诗的形式虽然千变万化,但始终占 据着中国艺术的主导地位,并渗透到以后 出现的其他艺术形式之中:不仅戏曲“以 诗为词”,小说“有诗为证”,而且书法也要写诗,绘画 也要题诗。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真正含意,是
者有关中国诗的观点。 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渊博的学识及深刻的洞察力,
激发自己的求学欲望,培养并提高热爱中国文化的思想意识。
新课全景预览
面落实
0
课
文本全程解析
课堂名师点拨·思与用
谈 中
写法全新借鉴
国
阅读全优选粹
诗
课后知能提升·练与悟
训练全程跟踪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生于江苏无 锡,19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1932年在清华结识杨绛先生,次 年毕业,赴上海光华大学执教。1935年,与杨绛先生完婚,然后 同赴英伦留学。两年以后,获博士学位。之后随杨绛先生赴法国巴 简 黎大学从事研究。1938年,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 介 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被 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校。抗战结束后,任上海暨南大学 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1949 年,回到清华任教,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先生受到冲击, 被派往河南“五七干校”。1982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特 邀顾问;1998年在北京逝世。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 精品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b3b51520763231126edb11a6.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厘清文艺学论文的特点,把握文艺学论文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明确文艺学论文在第五册教材中所承担的学习任务,是实施教学之前的蓄势。
心中有教材,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就会沿着教材铺展开来的脉络,水到渠成。
同时,要关注《谈中国诗》的文化特性,毕竟它是学者文化随笔中的经典,而且所谈论的对象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因此,抽离《谈中国诗》的文化内涵,教学注定会是一个干巴巴的过程。
借助于作者提供的文化解读之梯,升登中国文化的高处,在中外文化共同营造的场效应里,欣赏领悟《谈中国诗》的深度和温度,将是一个愉快的精神桑拿的过程。
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发生这个问题。
他能辨别,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
他要把每个诗人的特殊、个独的美一一分辨出来。
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
他会牢记诗人勃莱克的快语作概论就是傻瓜。
假如一位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要作概论,他至多就本国诗本身分成宗派或时期而说明彼此的特点。
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的观点。
因此,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意中就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
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
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
中国诗可不然。
中国投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所谓史诗头脑,中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
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
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
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
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
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ppt课件(全站)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ppt课件(全站)](https://img.taocdn.com/s3/m/3457b97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d.png)
面进行深入探讨,最后再总结全文。
03
主要内容
文章介绍了中国诗的特点,如篇幅短小、富于暗示、笔力清淡等;阐述
了中国诗的发展历程,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的演变;比较了中国诗与
西方诗歌的异同,突出了中国诗的独特魅力。
关键语句解读
“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这句话形象地 表达了中国诗篇幅短小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中国诗追求简洁、凝练的 审美倾向。
05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
比喻
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概念或情感具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 。例如,将中国诗比作“长河流水”,形象地表达了其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的 特点。
拟人
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情感或行为,使其更加生动形象。如将自然景 物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和情感,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文化自信。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 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版本及特点
注重基础性
教材所选诗歌篇目经典,注重 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突出文化性
教材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 承和弘扬,增强学生的文化自 觉和文化自信。
教材版本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强调鉴赏性
通过引导学生鉴赏诗歌,培养 其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03 文学常识拓展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
先秦时期
诗经、楚辞等原始诗歌形式出现,Leabharlann 定了中国 诗歌的基础。01
魏晋南北朝
文人诗的发展达到高峰,出现了曹植 、陶渊明等著名诗人。
03
宋代
宋词兴起,以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诗歌 与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结合更为紧密。
05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6d697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2.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谈中国诗》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的一篇课文,以下是该课文的原文及教案。
《谈中国诗》课文原文:中国诗自古以来就享有盛名,并对世界各国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既有豪放雄浑的作品,也有婉约细腻的作品。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一首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而晚唐诗人杜牧则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些诗句无论是从意境还是修辞手法上,都给人以深厚的艺术享受。
中国古代文人酷爱自然,他们喜欢描绘自然的景色,通过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运用山、河的景色来抒发自己的豪迈之情,展现了自然景色所具有的壮丽与伟大。
而晚唐诗人杜牧则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首诗中通过写冷月、画屏、流萤等具体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宁静与美的追求。
这些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起来,给人以思辨和感悟。
中国古代文人不仅注重自然写景,还注重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描述,表达出自己对人生、时代和社会的思考与感受。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到:“月明星稀乌鹊南,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已为佳人瘦,画楼西畔桂堂东。
”这些诗句通过对孤独、寂寞、凄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代浮躁、物欲横流的反思。
他们渴望那种宁静、和谐、美好的生活,并通过诗歌来呼唤与追求这种理想生活。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大胆豪放、婉约细腻的艺术表现方式,给人带来了深厚的艺术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情感与思想,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文情怀和审美追求。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世界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谈中国诗》课文教案:一、课文背景介绍:本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影响,并通过具体诗句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其深厚的艺术享受和思辨的空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件 (42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件 (4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300e6900508763230121210.png)
渔夫们的温顺的风帆, 靠了你的任性的保护, 在波涛之间勇敢地飞航; 但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 大群的船只就会覆亡。
我曾想永远地离开 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 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 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 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
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蕴很悠远,但 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
如何理解?
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 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 《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 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 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 本位文化的人。
本句隐讽那些不懂西方文化却装懂的 人。
原因:一是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二是中国古代诗人“对于叫 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
4.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中西诗不但内容相同,而且作风也往往暗合。
内容
中国诗和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
同
中国诗的具体特点
1. 篇幅短小; 2.富于暗示性; 3.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4.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致大海 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 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 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好像是朋友忧郁的怨诉, 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 我最后一次在倾听 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 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 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 还因为那个隐秘地愿望而苦恼心伤!
• 作业:
比较曹操的《观沧海》和普希金的《致大海》,写 一篇一二百字的作文,评说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的 异同。
第四部分(8段):作者通过比较 中西诗的异同,结论是什么? 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谈中国诗》--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谈中国诗》--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https://img.taocdn.com/s3/m/18df00e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5a.png)
• 慎重地开满了花
•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191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县。周岁抓周,抓 了一本书,父亲为他正式取名“钟书”。
1920年,入无锡东林小学。父亲为钱钟 书改字“默存”,要他少说话。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报考时,数学成 绩15分,因中英文成绩特优,被破格录取。
1935年,以第一名成绩赴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特 学院英文系留学。与翻译家、作家杨绛结婚,同船赴英。
这些比喻来自 生活,通俗易 懂,用来解释
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
抽象的道理,
对正能恋本像增,国诸加觉诗位诸得有在位甜更中对蜜深国本的的的国家领小的乡会住爱因,研使诗究诸有我位更们对深的本的诗国领准的会。让然人开读朗后之有感豁。
远征增添了甜蜜。
知识整理,课堂小结
席一 慕棵 容开
花 的 树
• 如何让你遇见我 •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思路结构,把握文章内容和观点。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感受钱钟书生动、 机智的语言。 3.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的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 学习作者对待中国诗歌以及对中国诗歌研究的 正确态度,反对诗歌研究中的本位思想。
自学指导一 4分钟
• 导学案 知背景 识作者 晓常识 • 疏通字词 略读课文 划分层次 概括大意
作用
我们不可轻信, 好比我们不上 “本店十大特色” 那种商业广告的 当一样。
每逢这类人讲到 中国文艺或思想 的特色等等,我 们不可轻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31e94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e7.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谈中国诗》的主要内容,分析作者对中国诗的独到见解。
2.领悟作者的比较方法,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评价文学作品。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中国古典诗词有什么了解?请举例说明。
2.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
3.课堂讲解(1)分析作者的观点(2)讲解比较分析方法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将中国诗与外国诗进行对比,以突出中国诗的独特魅力。
请同学们学习这种方法,并尝试运用到其他文学作品的分析中。
4.课堂讨论1.你最喜欢哪一句诗?为什么?2.你认为中国诗与其他国家的诗歌有哪些不同?(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中国诗的鉴赏文章。
四、课后作业1.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中国诗的鉴赏文章。
2.收集并整理一首你喜欢的中国古典诗词,分析其艺术特色。
五、教学反思1.对课文内容的讲解要深入浅出,避免过于复杂,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课堂讨论环节,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课后作业的布置要具有针对性,既要巩固课堂所学,又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对中国古典诗词有更深的认识,学会运用比较分析方法评价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教师:“同学们,作者提到的‘简洁、含蓄、韵味无穷’,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到对应的诗句来解释这三个特点吗?”学生:“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简洁明了,只用几个字就描绘了月光的皎洁。
”教师:“很好,那么含蓄又体现在哪里呢?”学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里并没有直接说出愁,但通过景物描写,我们能感受到诗人的愁绪。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5b54b23186bceb18e8bb06.png)
形象地进行中外诗歌风格的比较。说外国一些诗人的风格是 “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十分形象而准确。以 “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比喻中国诗歌中的豪放狂歌,既“新” 且“准”,妙趣横生中凸显出总体上“笔力清淡,词气安和”的 特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精品课 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精品课 件
重点点拨
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 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怀孕的静默”如何理解?
“怀孕的静默”喻中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状难 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真是有趣至 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精品课 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精品课 件
1)认识作者 2)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建筑的特征。 3)我们通过品读这篇小论文,研究透视其中一些关键语词所传递的 信息,感受到梁思成强烈的民族情怀和高尚的审美境界。
谢谢
自主学习反馈
读准字音: 轻鸢(yuān) 譬如(pì) 颦蹙(pín)(cù) 叫嚣(xiāo) 睿智(ruì) 梵文(fàn) 撩人(liáo )
自主学习反馈
文章思路:
根本立场:比较文学(1) 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2) 阐述中国诗的特点(3—7) 总说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8)
情境导入
B梵文(fán) 羡妒(xiàn) 单薄(báo) 轻鸢剪掠(yuān)
C犬吠(fèi) 叫嚣(xiāo) 逍遥(yáo) 一蹴而就(cù)
D颦蹙(pín) 洋溢(yì)
归宿(sù) 数见不鲜(shù)
【答案】C 【解析】A项“咽”应读“yàn”;B项“梵”应读“fàn”,“薄”应 读“bó”;D项“数”应读“shuò”。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件 (24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件 (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cb3ce311eb91a37f0115c4a.png)
说明不管是中国诗还是外国诗,首先它们是 诗。
作者以生动的比喻表达出对待“中国诗” 应有的态度,在幽默风趣中讽刺批判了那些 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 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 明魂确的:思“家家病居。”是在读本国诗,“出门”是 在读外国诗,“回家”是读完外国诗,又想 起了本国诗,这句话恰好说明读诗的整个过 程。
“思家病”比喻我们灵魂上对本国文化的 依恋 。
比喻手法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 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典雅富有文采。
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怀孕的静默。
明确:“静默”即看似平淡,“怀 孕的静默”则是平淡中有着丰富的 内涵,比喻中国诗富有暗示性。 这个比喻诙谐幽默,增添了文字的 趣味性。
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 丝网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 ,而中国诗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
并且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只有这样才 全面科学。
独立思考1:阅读第一自然段,作者谈
中国诗的立场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明确: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
• 独立思考2:细读课文第二段,说出中国诗的
发展规律。用原文语句回答。
明确:先有抒情诗,后有戏剧诗,
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 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 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合作探究1 精读段落,筛选信息。
课文把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进行了 比较,清晰地阐明了中国诗的特征。精读 课文第3-7段,圈划出关键句,并从中概括 出中国诗的特点,分条表述。
合作探究2 品读妙句,体会含义。
课文用了许多精妙的比喻来佐证论点, 显出作者特有的幽默和睿智。从下列句子 中选取你最喜爱的一句,细细品味划线处 的比喻,说说它们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40d74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1.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诗经》的采风之作,到楚辞的浪漫情怀,再到唐诗宋词的辉煌,每一首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谈中国诗》这篇课文,领略中国诗歌的魅力。
一、课文原文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中国诗和西洋诗在形式上、内容上虽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但亦有不少相同之处。
例如诗歌的凝练、意象的创造、情感的表达等方面,中国诗与西洋诗都有其独特之处。
中国诗一般篇幅短小,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
诗人常常借助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手法,将情感融入其中,形成意象丰富的诗歌。
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简洁的语句,却传达出深深的思乡之情。
中国诗歌还注重韵律和节奏。
诗人通过押韵、对仗等手法,使诗歌更加和谐悦耳,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通过对仗工整的句式,展现出春日的生机勃勃。
此外,中国诗歌还常常借助典故、寓言等手法,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出诗人对自由、淡泊的追求。
总的来说,中国诗歌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追求。
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谈中国诗》一文,了解中国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魅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中国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魅力,理解课文中的意象、情感、韵律等方面的内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诗歌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中国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其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同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初步感受中国诗歌的魅力。
优质课学年人教版必修五 12《谈中国诗》课件(共59张PPT)
![优质课学年人教版必修五 12《谈中国诗》课件(共5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cbc41ff9b89680203d82538.png)
第二部分(第2段),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 展特点及其规律。
抒情诗——戏剧诗,没有史诗。是早熟的, 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 楼阁。
第三部分(第3至7段),阐述中国诗的特点。
3.中国诗的特点之一:篇幅短小
4、5.中国诗的特点之二:富于暗示性 6.中国诗的特点之三: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7.特点之四: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你喜欢读诗吗?“诗”(湿)其实 是“干”的,是凝练的。读它就像吃 压缩饼干,非要用水融一融才能吃得 下去,这 “水”就是你的思想感情, 你的直接经历或间接经历,你的思考, 你的品味。 那么西方国家的诗是否也像压缩 饼干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钱钟书先 生是怎样来看中国诗和西方诗的。
谈中国诗
钱钟书
《刮痧》
第四部分(第8段),总说中国诗没有特别“中
国”的地方。
作者认为,像各国人都是人一样, 中国诗和西洋诗都是诗,共同点多于 不同点。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 西洋诗里有“中国的”成分。在中国 诗里是零碎的,薄弱的,到西洋诗里 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一样。因 此,“读外国诗每有他乡忽遇故知的
谈中国诗的立场是比较文学
中西方园林建筑差异:
中国较为强调曲线与含蓄美,即“寓
言假物,不取直白”。园林的布局、 立意、选景等,皆强调虚实结合,文 质相辅。或追求自然情致,或钟情田 园山水,或曲意寄情托志。工于“借 景”以达到含蓄、奥妙,姿态横生; 巧用“曲线”以使自然、环境、园林 在个性与整体上互为协调、适宁和恬、 相得益彰而宛若天开。 “西方则以平直、外露、规模宏大、 气势磅礴为美,比如开阔平坦的大草 坪、巨大的露天运动场、雄伟壮丽的
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 化事物时,不拒绝任何一种理 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 威。他毕生致力于促使中国文 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 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 为此,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 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 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钱著对于推 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对于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 术,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 本文就是这样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
第二(3)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
配适“诗心”的需要。
第三(4-5)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第四(6)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第五(7)中国诗的内容和西洋诗无甚差
异.
ppt课件
ppt课件
为了让大家充分的和形象的了解中国诗的特点,作 者除了充分的运用对比这种写作手法之外,还充分 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那么在说明了中国诗特 点的各自然段中,有那些比喻句,这些比喻句分别说 明了什么?
他已经在苦恼里长眠。 紧随着他,另一个天才 象风暴之间驰过我们面前, 啊,我们心灵的另一个主宰。
他去了,使自由在悲泣中! 他把自己的桂 冠留给世上。
喧腾吧,为险恶的天时而汹涌, 噢,大海!他曾经为你歌唱。
他是由你的精气塑成的, 海啊,他是你的形象的反映; 他象你似的深沉、有力、阴郁, 他也倔强得和你一样。
aercmantic 飘飘然的样子
ppt课件
作业:课后练习三
致大海/普希金 再见吧,自由的原素! 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 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 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 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 最后一次了,我听着你的 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
我全心渴望的国度啊,大海! 多么常常地,在你的岸上 我静静地,迷惘地徘徊, 苦思着我那珍爱的愿望。
ppt课件
第二自然段:1.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就是早衰.(中国 的抒情诗来是早,去的也快)
2.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 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陵云 的空中楼阁.) 第三自然段:……(由学生回答)
ppt课件
虽然文章比较浅显易懂,但毕竟文章的语言充满智 慧,有些语言有待我们在课下进一步探索,在些,仅 举两例,让大家充分感受钱钟书先生的语言的魅力.
谈中国诗
钱钟书
ppt课件
作者简介:
钱钟书先生,字默存,文艺评 论家,文学家.
本文是1945年12月6日作者 在上海对美国人做的演讲,文 中有”贵国”一词,指的就是 美国.原文是英文,后作者翻译 成中文.
ppt课件
著作书目
《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1941; 《人.兽.鬼》(短篇小说集)1946;
ppt课件
1.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 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 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 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没有根
基,旨在批评; 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一
的思想方法。所渭的“聪明”不过是自欺欺人。“流毒无穷地
聪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一一错误的东
西长期得不到批评、抵制,反倒堂而皇之地沿传下去,贻害无
穷。
ppt课件
2.中国诗人狂起来时只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境, 我造过aercmantic一个英文字来指示这种心 理. aerc 前缀 飞行 Man 男人 Tic 后缀
ppt课件
板书
ppt课件
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这样的建筑物
就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作者以此作喻,批评中国的艺
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往往脱离客观实际,没有坚
实的基础,其结果必定影响艺术的健康、稳定地发展。 这
个批评是相当尖锐的,比喻中透出了强烈的讽刺意味。句中
“聪明”一词是反语,是没有掌握艺术创作规律只凭臆断从事
世界空虚了……哦,海洋, 现在你还能把我带到哪里? 到处,人们的命运都是一样: 哪里有幸福,必有教育 或暴君看守得非常严密。
再见吧,大海!你壮观的美色 将永远不会被我遗忘; 我将久久地,久久地听着 你在黄昏时分的轰响。
心里充满了你,我将要把 你的山岩,你的海湾, 你的光和影,你的浪花的喋喋, 带到森林,带到寂静的荒原。
能够显示第一自然段给我们交代了作者论诗的基本立场 的一句话是哪一句?如何理解这句话? 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 要想回答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必须要采用比较的方 法.后文作者为了回答中国诗的特点,就充分运用了比 较的方法.
ppt课件
中国诗的特征。
第一(2)中国抒情诗出现最早,(发展规
律)所以中国诗早熟,但是也早衰.(发展
《围城》(长篇小说)1947;
《谈艺录》(诗话)1948,; 《管锥篇》(1-4册,文论)1979; 《七缀集》(文论集)1985 。
ppt课件
思路和结构: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 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第三部分(自“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 妙”至“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 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 了”),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 第四部分(自“所以,你们讲,中国诗……”至 “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觉得甜蜜的家乡困 远征增添了甜蜜”),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说明论诗不应该采取“本位主义”,应该通过比较 的方式才能够更深刻的感ppt课受件 本国的诗歌.
你在期待,呼唤……我却被缚住, 我的心徒然想要挣脱开, 是更强烈的感情把我迷住, 于是我在岸边留下来……
有什么可顾惜的?而今哪里 能使我奔上坦荡的途径? 在你的荒凉中,只有一件东西 也许还激动我的心灵。
一面峭壁,一座光荣的坟墓…… 那里,种种伟大的回忆 已在寒冷的梦里沉没, 啊,是拿破仑熄灭在那里。
啊,我多么爱听你的回声, 那喑哑的声音,那深渊之歌, 我爱听你黄昏时分的幽静, 和你任性的脾气的发作!
渔人的渺小的帆凭着 你的喜怒无常的保护 在两齿之间大胆地滑过, 但你若汹涌起来,无法克服, 成群的渔船就会覆没。
直到现在,我还不能离开 这令我厌烦的凝固的石岸, 我还没有热烈地拥抱你,大海! 也没有让我的诗情的波澜 随着你的山脊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