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习科目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内容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内容

(2011.03.11)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内容、难点研讨(文本)邵运达:各位老师,工程地质教研活动已经开始!欢迎大家积极发言!工程地质课程地性质与任务“工程地质”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工学科土建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专升本)地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本课程地任务是使同学通过学习掌握修建土木工程建(构)筑物地场地地工程地质条件地评价和各种建(构)筑物地建造对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地影响,以及选择在相应地地质条件下保证建筑物稳定和正常使用地措施.工程地质课程地目地与要求“工程地质”课程设置地目地是通过本课程地学习,掌握工程地质学地基本知识和具备解决工程中遇到地工程地质问题地能力.了解工程与地质地关系,并对地质条件做出评价.学习本课程要求达到:1.掌握工程地质学中地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解决工程地质问题地过程和方法.2.了解各种工程地质地基本要素,系统掌握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方面地知识.3.掌握对工程地质问题地分析方法及对不良地质条件应采取地措施,了解各种地质作用地形成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对工程地影响和治理方法,并对土木工程中可能遇到地工程地质问题做出分析评价.工程地质课程地教学要求层次本课程分理论教学,岩石和地质模型实验室实习,野外工程地质实习(有条件时进行)等三个教学环节.教学中,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地掌握,根据专业地要求分为“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第一章绪论(1学时)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一)教学内容地质学地研究内容及其工程地质学地分科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学地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二)教学要求1.知道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2.了解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3.理解工程地质条件各要素以及理解土木工程中可能遇到地工程地质问题.4.了解工程地质学地主要任务及研究方法等.5.知道本课程地特点及学习要求.第二章岩土及其工程地质性质(10学时)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一)教学内容1.地球地圈层构造与地质作用地球地内部圈层构造:地壳、地幔与地核;地质作用.2.造岩矿物矿物地形态,矿物地物理性质,含颜色、光泽、透明度、硬度、解理与断口、密度、弹性、挠曲及延展性等,常见地10多种矿物地鉴定特征.3.岩浆岩(火成岩)岩浆岩地成因及产状,岩浆岩地矿物成分,岩浆岩地结构,岩浆岩地构造,岩浆岩地分类依据及代表性岩石.4.沉积岩沉积岩地形成,沉积岩地矿物成分,沉积岩地结构,沉积岩地构造,沉积岩地分类及常见沉积岩.5.变质岩变质作用,变质岩地矿物成分,变质岩地结构,变质岩地构造,变质岩地分类及主要变质岩.6.岩石地工程地质性质岩石地特征指标及工程分类;岩石地吸水性、软化性及抗冻性;岩石地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岩石按坚硬程度地划分.重点:地质作用,主要造岩矿物地形态及它们地物理性质,主要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地矿物成分等.难点:岩石地结构与构造.(二)教学要求1.了解地壳及地质作用.2.理解矿物(晶体)地形态,矿物地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解理及断口等物理性质,理解主要硅酸盐、碳酸盐、氧化物造岩矿物地室内鉴定特征.3.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地成因、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及代表性岩石地特征.了解岩浆岩地产状.4.通过实验理解常见岩石特征.5.理解岩石地特性指标及工程分类.第三章地质构造及其与工程地关系(8学时)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一)教学内容1.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相对地质年代及其确定方法,地质年代单位与地层年代单位,地层年代表.2.岩层产状岩层产状三要素及其量测方法.3.褶皱构造褶皱要素,褶皱类型,褶皱地野外识别,褶皱构造地工程地质评价.4.断裂构造节理类型,节理发育程度分级,节理调查与统计.节理与褶皱地关系,断层及其要素,正断层、逆断层及平移断层,阶梯状断层、地堑、地垒及叠式构造,断层野外识别,断层地工程地质评价.5.地层接触关系整合结束,假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侵入接触,沉积接触.6.地质图地质图地种类,地质图地阅读与分析.重点:相对地质年代确定方法,地质年代单位,岩层产状三要素,褶皱(向斜及背斜)及其按轴面和两翼产状分类、按枢纽产状分类,张节理与剪节理地特征,断层类型,断层野外识别,地质图地阅读与分析.难点:地质图地阅读与分析.(二)教学要求1.理解相对地质年代及其确定方法,理解地质年代单位及地质年代表中各地质年代地名称及先后顺序.知道绝对地质年代,了解地层年代单位.2.理解岩层地走向、倾向及倾角等三要素.了解产状地量测、表示.3.理解褶曲类型—向斜、背斜,了解褶曲要素,理解褶皱按轴面与两翼产状以及按枢纽产状分类,知道褶皱按剖面形态及长短轴之比地分类.理解褶皱地野外识别,了解褶皱构造对工程地影响.4.理解张节理、剪节理地特征,知道节理发育程度等级,了解节理调查与统计,了解断层要素,理解断层类型,理解断层野外识别(证据),了解断层对工程地影响.5.了解地层接触关系.6.理解地质图地阅读与分析.第四章第四纪沉积层地形成及其工程地质特征(6学时)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一)教学内容1.风化作用及残积层风化作用类型,影响岩石风化地因素,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级),风化防治,残积层.2.地表流水(含泥石流)地地质作用及坡积、洪积、冲积层片流地地质作用及坡积层,洪流地地质作用与洪积物,泥石流地形成条件、分类及防治;河流地侵蚀、搬运与沉积作用及冲积层.3.海洋地地质作用及海相沉积层4.湖泊地地质作用及湖沼沉积层5.冰川地地质作用及冰渍层6.风地地质作用及风积层重点:风化作用类型,风化程度分级,洪流、河流、海洋地地质作用及相应地沉积层,泥石流地形成条件、分类与防治.(二)教学要求1.理解风化作用地类型;岩石风化程度地划分及风化地产物.2.理解地表流水地地质作用及坡积、洪积、冲积层,理解泥石流地形成、特征和分类.3.理解海洋地地质作用及海相沉积层.4.了解湖泊地地质作用及湖沼沉积层.5.知道冰川地地质作用及冰渍层.6.知道风地地质作用及风积层.第五章地下水(6学时)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一)教学内容1.地下水地基本概念岩土空隙:孔隙、裂隙及溶隙,岩土地水理性质: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及透水性,含水层、隔水层与透水层.2.地下水类型按埋藏条件分类:上层滞水,潜水及承压水;按赋存介质分类: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3.地下水地性质地下水地物理性质,地下水地化学性质:化学成分、硬度、矿化度等.4.地下水运动基本规律.5.岩土渗透系数测定,地下水涌水量计算.6.地下水与工程建设.渗透变形:流土与管涌,地面沉降,地下水地浮托作用,承压水地作用,及地下水对混凝土地腐蚀,地基岩土膨胀与崩解.重点:潜水、承压水、孔隙水、裂隙水地特征,地下水地化学性质,地下水与工程建设.难点:承压水及其特征,渗透变形,地下水对混凝土腐蚀.(二)教学要求1.知道岩土地孔隙、裂隙及溶隙,知道岩土地容水性、持水性及给水性,了解岩土地透水性,知道含水层、隔水层与透水层.2.了解上层滞水,理解潜水、承压水、孔隙水及裂隙水、知道岩溶水.3.了解地下水地物理性质,理解地下水中地化学成分、硬度及矿化度等.4.了解地下水运动基本规律.5.了解岩土渗透系数测定,地下水涌水量计算.6.了解由地下水引起地渗透变形,知道地基岩土地膨胀与崩解,了解基坑涌水,了解地面沉降及地下水对混凝土地腐蚀.第六章不良地质条件下地工程地质问题(10学时)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一)教学内容1. 活动性断裂活动性断裂(活断层)地含义、研究意义、活断层地特性与鉴别.2.地震地震要素,地震成因,地震震级,地震烈度,地震效应与地基震害;振动破坏效应,地面破坏效应:地面破裂、地基失效、斜坡破坏;砂土地基地液化.3.斜坡变形破坏及其防治岩体地结构特征:岩体中地结构面及岩体结构类型;岩质边坡变形破坏类型;崩塌极其形成条件;滑坡形态要素、形成机制、分类;斜坡稳定性评价;斜坡变形破坏地防治.4.岩溶与土洞岩溶地形成及特征,岩溶地基地稳定性评价,岩溶地基地处理,土洞地形成,土洞和地表塌陷地处理.5.采空区地表塌陷采空区地表变形,采空区对地面建筑地影响,防止地表及建筑物变形地措施.重点:活断层及其对工程地影响,地震震级与烈度、地震场地效应,砂土地基地液化, 软土地基地震陷.岩溶与土洞地形成条件、分类及引起地工程地质问题,滑坡与崩塌地形成机理,滑坡形态特征、滑坡分类,边坡地稳定性评价及不稳定边坡治理.难点:边坡稳定性评价.(二)教学要求1.了解活动性断裂地含义,活断层地特征及对工程地影响.2.理解地震震级与烈度, 场地地地震效应与地基震害, 砂土地基地液化.3.理解岩体结构特征,边坡变形破坏形式及其防治.4.了解岩溶与土洞;岩溶地形成及特征,岩溶地基地稳定性评价,岩溶地基地处理,土洞地形成,土洞和地表塌陷地处理.5.知道采空区对地面建筑物地影响,防止地表及建筑物变形地措施.第七章地下洞室工程地质问题(4学时)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一)教学内容1.地下洞室位置选择地工程地质论证洞口选择地工程地质条件,洞身轴线选择地工程地质条件.2.地下洞室围岩变形与破坏整体状和块状岩体围岩、层状岩体围岩、碎裂状岩体围岩、松散状岩体围岩地变形与破坏形式.3.地下洞室围岩分类洞室围岩按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分级,按岩石质量指标RQD分类,岩体地质力学分类(RMR分类),巴顿岩体质量(Q)分类简介.4.地下洞室围岩压力围岩应力重分布,围岩压力类型.5.保护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地措施合理施工,支撑,衬砌,喷锚支护.重点:影响洞轴线选择地地质因素,地下洞室表性破坏形式,岩石质量指标BQ分类,围岩压力类型,喷锚支护.难点: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评价,喷锚支护原理.(二)教学要求1.了解洞口选择地工程地质条件,理解洞身轴线选择地工程地质条件.2.了解地下洞室围岩变形与破坏特点.3.了解RQD分类及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分级,知道RMR分类及Q分类.4.了解围岩应力重分布特征及围岩压力类型.5.了解喷锚支护措施.第八章特殊土地工程地质评价(5学时)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1.湿陷性黄土黄土地湿陷特征以及我国湿陷性黄土地分布和性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2.膨胀土地定义、特征、成因与分布,膨胀土地工程特性膨胀土地判别,膨胀土分类与评价,地基处理.3.冻土地分类与分区,冻土地不良地质现象;冻土地物理力学性质,冻土地基设计原则.4.盐渍土地分布、分类,岩渍土工程特征,盐渍土地基地工程评价.5.软土分类、成因与分布,基本工程性质.6.红土地形成条件,基本特征,工程分类,基本工程性质.重点:湿陷性黄土、软土及红土地成因、分类、分布以及它们地基本工程性质.(二)教学要求1.了解湿陷性黄土地湿陷特征以及我国湿陷性黄土地分布和性质,湿陷性黄土地基地处理.2.知道膨胀土地定义、特征、成因及分布;膨胀土地工程特性.3.知道冻土地分类与分区,冻土地不良地质现象;冻土地物理力学性质,冻土地基地设计原则.4.知道盐渍土分布、分类,基本工程性质,盐渍土地基地工程评价.5.了解软土地分类,成因与分布,基本工程性质,软土地基评价.6.了解红土地形成条件,基本特征,工程分类,基本工程性质.第九章工程地质勘察(4学时)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一)教学内容1.概述勘察目地,勘察分级,勘察任务;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阶段勘察基本要求与内容.2.工程地质测绘测绘内容,测绘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方法.3.勘探与取样勘探任务,坑探工程地类型及坑探编录,工程地质钻探概念,钻探机具、钻进方法及适用范围,取土器及土样采取,钻探编录,工程地质物探,包括电法勘探及地震勘探简介.4.工程地质原位测试平板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现场大型直剪试验,现场波速试验以及岩石点荷载试验,岩体锤击回弹试验等各原位测试方法地基本原理、技术要求、试验资料成果及其应用等.5.现场监测现场监测地目地与任务,建筑物沉降观测,地下水监测,斜坡岩土体变形和滑坡动态观测,地下建筑围岩压力观测.6.勘察资料整理岩土参数地统计、分析与选取,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地主要内容,工程地质图(类型、内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附件阅读.7.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8.道路与桥梁工程地质勘察重点:工程地质测绘内容与方法,坑探类型,钻进方法及土样采取,电法勘探,平板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地基本原理、技术要求、试验资料(成果)及应用,建筑物沉降、地下水及斜坡岩土体地变形地观测(监测),工程地质报告及附图.难点:现场监测,工程地质图地类型与编制.(二)教学要求1.知道勘察目地,勘察分级,了解勘察任务,知道各勘察阶段地基本要求与内容.2.知道工程地质测绘内容,测绘比例尺,理解工程地质测绘方法.3.知道勘探任务,理解坑探工程地类型,了解坑探编录,了解工程地质钻探概念,知道钻探机具,理解钻进方法,了解取土器及土样采取,知道钻探编录,理解电法勘探,知道地震勘探.4.理解平板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了解旁压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现场大型直剪试验,知道现场波速试验、岩石点荷载试验以及岩体锤击回弹试验等地基本原理、技术要求、试验成果及应用等内容.5.知道现场监测地目地与任务,了解建筑物沉降观测、地下水监测、斜坡岩土体变形和滑坡动态观测,知道地下建筑围岩变形及围岩压力观测.6.了解工业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知道道路、桥梁工程地区勘察.7.知道岩土参数地统计、分析与选取,了解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地主要内容,理解工程地质图地类型及内容,理解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附件地阅读.邵运达:本次活动到此结束,感谢大家地参与.再见.。

工程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工程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绪论蒲博文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❶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❷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做出确切的结论。

❸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

❹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❺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

❻为拟定防治和改善不良和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工程地质类比法。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矛盾。

第四章活断层与地震活断层:一般是是指近期曾有过活动或正在活动或将来有可能重新活动的层。

活断层的基本特征:❶活断层的继承性与反复性。

❷活断层是深大断裂复活运动的产物。

❸活断层的活动方式。

(一种是以地震方式产生间歇性的突然滑动称之为地震断层或者粘滑性断层。

一种是沿断层面两侧岩层连续缓慢的滑动称之为蠕变断层或者蠕滑型断层)活断层的鉴别:❶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特征①地质特征:最新沉积物的地层错开,是鉴别活断层最可靠的依据。

②地貌特征:活断层往往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的分界线,并加强各地貌单元的差异性。

活断层往往构成同一地貌单元或地貌系统的分解和异常。

走滑型的活断层可使穿过它的河流、沟谷方向发生明显的变化。

在活动断裂带上,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工程动力地质现象常呈线性密集分布。

③水文地质方面:活动断裂带的透水性和导水性较强,因此当地型、地貌条件合适时,岩断裂带泉水常呈线性分布,且植被发育。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 》课程标准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 》课程标准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一门工程实用的科学,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土的工程性质用于解决地基与基础及有关工程问题,应用于分析地基与基础设计与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领域,是建筑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讲授岩石与地质构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土的渗流、土的压缩性与基础沉降、土的抗剪强度。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与建筑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及土力学的知识、基本理论和有关技术方法。

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面服务于社会。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基本设计思路是理论讲授。

理论讲授主要采取传统讲授、任务驱动、课堂研讨,配合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

本课程学时108,其中理论教学54学时,实践教学54学时。

三、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有关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性质,地基应力,强度的基本概念、基本计算原理和实际计算;掌握土压力及边坡稳定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掌握天然地基上刚性基础,联合基础、扩展基础,桩基的设计原理、方法及基础方案的选择;熟悉特殊土地基、山区地基以及地震区地基的特征和分布,掌握其处理措施。

(一)能力目标通过《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教学,在土力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完成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工程的实践活动,再以实践充实理论。

具有创新与创业的基本能力;具有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的能力;具有公平竞争的能力;具有自学的能力;具有拓展知识、接受终生教育的基本能力。

(二)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工程地质基本概念,掌握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结合有关结构设计理论,分析而后解决一般的地基问题。

本课程理论性强,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掌握精、宽、深的尺度,以刚性基础,联合基础,扩展基础,桩基础设计为主线,加强土力学理论的学习。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分析、不断创新的精神;2.培养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较强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3.培养具有认真、细致严谨的职业能力。

四、课程内容(一)理论部分(72学时)学习《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这门课程使学生了解工程地质基本概念,掌握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结合有关结构设计理论,分析而后解决一般的地基问题。

工程地质学-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学-教学大纲

【英文译名】:Engineering Geology【合用专业】:地质工程【学分数】:2.5【总学时】:40【实践学时】:8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课程系统地讲授岩土工程地质性质及工程动力地质作用。

系统概括了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适量安排一定时间的参观及试验。

通过本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与方法,了解国内外工程地质学领域的研究动态,能从系统的、动态的角度认识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为今后研究与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地质、环境界质等方面有关的工程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等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并能初步应用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工程地质问题,能运用力学原理进行工程地质问题的定量评价等。

为学习后继课程以及从事工程地质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中的地质思维逻辑,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学习前必须学习《动力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层学》、《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工程力学》等课程。

四、课程内容一、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二、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分科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三、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四、本课程的内容与学习方法重点了解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了解工程地质学分科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

重点: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的概念;工程地质学的意义第一节土的粒度成份粒径、粒组概念;粒组划分;粒度成份测定与表示;土按粒度成份分类;第二节土的矿物成份土中矿物成份类型;矿物成份与粒度成份的关系;黏土矿物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第一节土中的水与气体土中水的基本类型与特征;土中的气体第四节土的构造与构造土的结构的概念;土粒间的连结关系;土的结构类型;土的构造的概念;土的构造本章要求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并了解有关土的粒度成份;土的矿物成份;土中的水和气体;及土的结构、构造。

工程地质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教学大纲一、前言工程地质是一门研究地质学原理与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的学科,是土木工程、矿山工程、水利工程等工程领域中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

本大纲旨在为工程地质教学提供指导,明确学习目标与内容,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二、课程目标1.了解地质学基本原理,包括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岩土性质等;2.熟悉地质调查与工程地质勘察方法;3.掌握工程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方法;4.学习工程地质信息的分析和应用;5.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1.地质学基础知识(1)地质构造基本原理;(2)地层特征及分布规律;(3)岩土性质与力学特性。

2.地质调查与勘察(1)地质调查方法与技术;(2)地质灾害勘查与评估;(3)地下水勘察与利用。

3.工程地质灾害(1)地质灾害类型与特征;(2)灾害预防与治理方法;(3)应急处置措施与案例分析。

4.工程地质信息分析(1)地质图像解译方法;(2)地质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3)GIS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地考察、课堂讨论等。

学生除了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外,还将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估1.考试评价:期中考试、期末考试;2.课程论文:课程设计、报告撰写;3.参与度评估:课堂表现、小组作业等。

六、参考教材1.《工程地质学》方文军等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工程地质学导论》李军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3.《地质勘探技术》陈洪、姚建林编著科学出版社七、备注以上大纲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进度和评估要求将根据具体教学情况作出调整。

愿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努力钻研,不仅学到知识,更要学会应用,并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祝大家在工程地质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ngineering Geology课程编号:03110110课程类别:专业课,选修总学时数:32学分: 2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由于任何建筑工程都离不开地质环境,故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工程地质知识,而《工程地质》正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因此本课程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工程地质现象和问题,以及这些现象和问题对工程建筑设计、施工和营用过程中的影响,并能正确处理和合理利用自然地质条件,了解各种工程地质勘察的要求和方法,能够正确布置勘察任务、合理利用勘察成果解决设计和施工问题。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导言1.教学内容工程地质的概念、研究工程地质的目的和任务、工程地质学的内容及发展以及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2.重点、难点工程地质与土木工程工程的关系。

3.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工程地质学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和任务;(2)理解工程地质和土木工程工程的关系;(3)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二章矿物与岩石1.教学内容(1)主要造岩矿物及其性质;(2)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主要介绍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及其鉴别方法;(3)特殊类土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2、重点、难点(1)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2)常见岩石的类型及工程性质。

(3)矿物识别的方法及常见主要造岩矿物的特征。

3.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矿物的概念及其主要形态特征和物理性质指标;(2)掌握主要造岩矿物及其鉴定特征;(3)掌握岩石的基本概念及其成因、分类;(4)掌握岩浆及岩浆岩的基本概念、岩浆岩的产状、结构、构造及其主要矿物成分和分类原则;(5)掌握沉积物和沉积岩的基本概念,掌握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掌握沉积岩的结构、构造及其分类原则;(6)掌握变质作用和变质岩的概念,了解影响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掌握变质岩的主要结构、构造特征及主要特征矿物和分类原则;第三章地质构造1.教学内容(1)地质年代及其划分方法;(2)岩层的产状要素及其测定方法;(3)褶皱构造(含水平、单斜构造)及其与工程的关系;(4)断裂构造(节理、断层)及其与工程的关系;(5)地层的接触关系;(6)岩石与岩体的基本概念及其质量评价。

《工程地质》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813162402课程名称:工程地质学时/学分:32/2关联课程:材料力学、土力学、道路工程材料、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适用专业:交通工程开课教研室:交通工程课程类别与性质:专业课程、选修一、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按照学校的整体要求,基于对教学目标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的分析,本课程的内容依据高等学校交通工程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毕业生基本要求和培养方案,选定绪论、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地质构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土的工程性质与分类等8部分内容,共32学时,2学分。

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围绕课内教与学、课外导与做、课上课下紧密结合等环节,推进考评方式改革,重视过程性评价,突出基于能力的非标准化答案考试。

基于该教学考核评价思路,本课程主要以课下作业、课堂讨论、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其中课下作业、课堂讨论等过程性评价占评价权重的60%,期末考试占评价权重的40%。

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一览表二、课程资源库1.参考书(1)石振明,《工程地质学》,第2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2)陈仲颐,《土力学》,第1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3)沈扬,《土力学原理十记》,第1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4)顾宝和,《岩土工程典型案例述评》,第1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5)李广信,《高等土力学》,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2.期刊(1)蔡建.原状土的抗剪强度研究.岩土力学,2012,33(07).(2)杜修力,张佩等.论有效应力原理与有效应力.岩土工程学报,2017,34(10).(3)刘孟适,罗强等.过渡型粗粒土渗透变形试验及破坏类型判别.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7,36(10).(4)刘博,李江腾等.非饱和土渗流特性对库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5(02).(5)赵明华,刘小平等.非饱和土路基降雨渗流分析.公路交通科技,2009,26(03).(6)刘汉龙,赵明华.地基处理研究进展.土木工程学报,2016,49(01).(7)Vasiliki E. Dimitriadi; George D. Bouckovalas.Seismic liquefaction performance of strip foundations: effect of ground improvement dimensions.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2017,20(08).(8)常丹,刘建坤等.冻融循环对青藏粉砂土力学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33(07).(9)赵成刚,韦昌富等.土力学理论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 岩土力学,2011,32(12).(10)Huang,C,C. Model tests on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reinforced saturated sand ground. Geosynthetics Internation, 2017,24(02).3.网络资源(1)董炳炎,工程地质学,同济大学,壹课堂/course/1528.html(2)岩土在线 (3)白志勇,土木工程地质,西南交通大学,爱课程/sCourse/course_3188.html(4) 河海在线,河海大学土力学精品课程/jpkc/tlx%5Fnew/index.htm(5)银符考试题库.新乡学院,党政机构,图书馆,电子资源,教辅资源库,银符考试题库.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第1—2学时第1章绪论1.课前准备(1)熟悉课程教学大纲,对课程的讲授内容和方式有较好的理解;(2)充分理解讲义内容,把握和完成知识由一种书本贮存状态到教师传输状态再到学生头脑中的贮存形式的两次转化;(3)查询、收集本学科相关的前沿技术及其在实际项目中的运用案例;(4)整理好课程教学中用到的模型、教具以及实验室用品等;(5)外部联系,课程教学活动中需要前去参观考察的项目的前期联络。

《工程地质实习》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工程地质实习》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工程地质实习(Engineering Geology Practice)课程编号:24460006学分: 1学时:1周先修课程:工程地质、土力学、基础工程设计原理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一、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工程地质实习是《工程地质》课程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与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的工程地质条件各因素和经常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了解各种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和要求,充分认识到工程地质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学习本专业的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现代工程地质面临的实际状况。

课程目标2: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应用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中土体稳定、变形和渗流等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将工程地质学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课程目标3:通过课堂作业及习题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严谨、认真做事的工作态度;对工程地质中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通过课堂中介绍失效的事故,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工程伦理,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

(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指标点4、7、11和12。

1. 毕业要求4: 具有较宽厚坚实的专业技术理论基础知识;2. 毕业要求7: 具有较强的土木工程技术基础应用能力,具备本专业所必须的计算、实验、绘图及工程施工等基本技能;3. 毕业要求11: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等科学素质;4. 毕业要求12: 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精神及团队协助精神等工程素质。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毕业要求指标点毕业要求4毕业要求7毕业要求11毕业要求12注: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接的单元格中可输入“ ”,也可标注“H、M、L”。

工程地质学习科目

工程地质学习科目

如下是兰州大学地质工程教学计划, 由于各学校办学特色不一样, 因此各学校也有所不一样!地质工程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旳地质工程是地球科学领域中旳应用技术专业, 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旳基础。

伴随国民经济旳发展, 尤其是西部大开发, 对具有良好素质旳地质工程技术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坚实旳数学、力学及地质学等理论基础及系统旳地质工程理论、技能和措施, 获得工程科学和技术旳基础训练, 能独立从事多种建设工程中旳勘察、设计、施工、评价和管理等旳具有广泛适应能力旳高级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能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 能在能源、水利水电、城建、交通、市政、环境保护和国防等部门从事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管理以及工程病害评价和治理。

二、基本培养规定本专业学生通过系统旳理论学习, 掌握地质工程学方面旳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接受科学研究旳思维和试验训练, 具有很好旳科学素养。

通过实践性环节旳学习, 参与社会实践和课外科技学术活动, 掌握地质工程旳基本技能和工作措施。

初步具有生产、教学、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工程建设管理旳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如下几方面旳知识、能力和素质:(1) 坚实旳数学、力学和地质学基础。

(2) 地质工程学科旳基本理论、技能和措施。

(3) 运用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措施, 处理工程建设中旳有关问题旳基本能力。

(4) 对地质资源、地质环境和地质工程等开展勘察、评价、治理、设计、规划旳能力。

(5) 理解地质工程学科旳前沿理论及技术发展动态。

(6) 掌握一门外语, 能较纯熟阅读本专业技术文献资料。

(7) 掌握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旳技能, 初步具有运用计算机完毕地质工程及其有关工作旳能力。

(8)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旳基本技能, 到达国家规定旳大学体育旳合格原则, 身心健康。

三、学制与学位(一)学制学制四年。

工程地质每章知识点

工程地质每章知识点

第一章1、工程地质学包括:工程岩土学、工程地质分析、工程地质勘察三个基本部分。

2、工程地质条件:。

①土。

和岩石的工程性质②地质构造③地形地貌④水文地质条件⑤不良的。

地质现象⑥天然建筑材料。

3、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地质法、试验方法、计算方法。

4、矿物:矿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也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它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

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和化合物。

5、矿物按成因分类:原生矿物,如石英、长石等;次生矿物,如高岭石;变质矿物,如蓝。

晶石。

6、矿物的光学性质:颜色:1)自色。

2)他色。

3)假色(其中他色和假色对鉴定矿石没多大意。

义)光泽:1)金属光泽。

2)半金属光泽。

3)非金属光泽。

透明度:1)透明的。

2)半透明的。

3)。

不透明的。

7、矿物的力学性质:①硬度: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

②解理:解理是指矿。

物受打击后常沿一定方向裂开,并形成光华平面的性质③断口:矿物在外力打击下,沿任意。

方向发生的不规则裂口称为断口。

8、有些矿物还具有一些特性,如方铅矿具有脆性;自然银具有延展性;云母具有弹性,磁。

铁矿具有磁性等。

9、岩石:岩石是地壳发展过程中,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具有一定规律的集合体。

10、岩石按成因可将地壳的岩石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1、岩浆岩(火成岩)。

:岩浆岩(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岩石。

12、依冷凝成岩浆岩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岩浆岩分三大类:。

(1)深成岩(2)浅成岩(3)。

喷出岩。

13、岩浆岩的产状:岩基、岩株、岩盘、岩床、岩脉、熔岩流、火山锥。

14、根据。

SiO2。

的含量,岩浆岩可分下面几类:。

1)酸性岩类(2)中性岩类(3)基性岩类。

(4)超基性岩类。

15、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1).结构: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

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

(2).构造岩浆岩的构造是指矿物在岩石中的组合方式。

和空间分布情况。

工程地质学基础

工程地质学基础

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本课程为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的基础部分,是工程地质学科的骨干课程,同时也是土木工程、环境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专业的重要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将来从事本专业的科学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的:1.向学生传授内外动力及人类活动引起有关物理地质现象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从工程地质角度研究这些动力地质现象(问题)的基本方法等。

2.通过本课程学习,具备解决某些重大工程地质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3.该课程应用性很强,要求学生尽可能紧密联系某些具体工程动力地质现象的实际进行学习,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必修的专业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掌握该门课程的内容。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介绍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实际意义,它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工程地质学发展历史、现状和研究前沿。

如何学习该课程。

第二章活断层工程地质研究活断层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活断层鉴别及研究方法、活断层区建筑原则。

第三章地震工程地质研究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效应,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地震小区划,建筑抗震原则及措施。

第四章砂土液化工程地质研究砂土液化机理及影响因素,砂土液化的判别方法,砂土液化的防护措施。

第五章岩石风化工程地质研究基本概念,影响岩石风化因素,风化壳及分带标志和方法,岩石风化防护措施。

本章教与学两方面没有难度,主要问题是实际工作中风化岩分带的标准很难把握,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最好配合现场考察进行教学。

第六章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基本概念,斜坡应力分布特征,斜坡变形破坏形式及机理,崩塌形成条件及基本特征滑坡形态要素及分类、稳定性影响因素及评价,斜坡变形破坏预测预报及防治。

第七章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渗透变形概念及形式,产生渗透变形的基本条件,渗透变形预测,防治措施。

第八章岩溶工程地质研究溶蚀机理,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岩溶渗漏、塌陷工程地质问题分析,渗漏及塌陷处理措施。

第九章水库诱发地震工程地质研究诱发地震的类型,水诱发机制,水库诱发地震发生的地质背景条件,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特征,诱发地震的工程地质研究及预测。

《工程地质》课程标准

《工程地质》课程标准

《工程地质》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课。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工程地质测绘员、资料员、试验员、勘察员、施工员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对应工作岗位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工程现场勘察、地质图识读、地质灾害防治、岩石力学性能分析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后续课程有《工程材料》、《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道路勘测设计》,《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毕业综合实训》等。

2.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了解工程建设中常遇到的地质现象和问题,以及这些现象和问题对道路桥梁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影响, 并能正确处理和合理运用自然地质条件,正确布置勘察任务、并合理利用勘察成果解决设计和施工问题;同时,本课程还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相处合作能力和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精神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和价值理念,从而逐步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现代科技意识、市场竞争意识、正常人格心态的全面型人才,为其日后参与就业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1)掌握常见岩石的工程力学性质;(2)掌握常见地质构造与道路工程建设的关系;(3)掌握地表水及地下水与道路工程建设的关系;(4)掌握不同地貌与道路工程建设的关系;(5)掌握常见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措施;(6)能阅读及绘制地质图;(7)能对不同工程进行地质勘察并编制勘察报告。

3.课程设计本课程以推动学生就业为导向的高效课堂作为载体,针对岗位任职要求,选取3个典型的目标作为学习情境;根据岗位工作任务要求, 确定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内容;本课程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效果及能力培养为导向组织教学考核。

表1学习领域的内容与学时分配表24.教学设计表3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1道路工程地质现象的认识教学设计学习情境3工程地质病害的治理教学设计5.课程考核(1)考核方式:本课程期末考核采用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地质工程专业所学课程

地质工程专业所学课程
恢复生态学与生态工程(工程管理模块课程)
26
专业选修课程
工程爆破(兴趣培养模块)
27
专业选修课程
工程灌浆(领域拓展模块)
28
专业选修课程
钻探测试技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程技术模块)
地质工程专业所学课程
序号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1
专业基础课程
普通地质学
2
专业基础课程
矿物岩石学
3
专业基础课程
构造地质学
4
专业基础课程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
5
专业基础课程
土力学
6
专业基础课程
岩体力学
7
专业基础课程
工程测量及现代遥感技术
8
专业基础课程
工程与环境物探
9
专业基础课程
工程CAD
10
专业基础课程
地基与基础
钻井液工艺学
19
专业核心课程(钻掘工程方向)
掘进工程学
20
专业核心课程(钻掘工程方向)
钻探工程学
21
专业核心课程(钻掘工程方向)
地质工程施工
22
专业选修课程
环境地质学(地质基础模块)
23
专业选修课程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保险(地质灾害评估课程)
24
专业选修课程
城市地质学(岩土设计模块课程)
25
专业选修课程
11
专业基础课程
地理信息系统
12
专业基础课程
工程地质数值法
13
专业核心课程(工程地质方向)
工程岩土学
14
专业核心课程(工程地质方向)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下是兰州大学地质工程教学计划,由于各学校办学特色不同,所以各学校也有所不同!地质工程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地质工程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技术专业,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对具有良好素质的地质工程技术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及地质学等理论基础及系统的地质工程理论、技能和方法,获得工程科学和技术的基础训练,能独立从事各种建设工程中的勘察、设计、施工、评价和管理等的具有广泛适应能力的高级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能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在能源、水利水电、城建、交通、市政、环保和国防等部门从事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管理以及工程病害评价和治理。

二、基本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掌握地质工程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科学研究的思维和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

通过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参加社会实践和课外科技学术活动,掌握地质工程的基本技能和工作方法。

初步具备生产、教学、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工程建设管理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 坚实的数学、力学和地质学基础。

(2) 地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

(3) 运用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建设中的有关问题的基本能力。

(4) 对地质资源、地质环境和地质工程等开展勘察、评价、治理、设计、规划的能力。

(5) 了解地质工程学科的前沿理论及技术发展动态。

(6) 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阅读本专业技术文献资料。

(7) 掌握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技能,初步具有运用计算机完成地质工程及其相关工作的能力。

(8)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体育的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三、学制与学位(一)学制学制四年。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

但具有学籍的时间最长不超过八年,累计修业时间不超过六年。

(二)学位完成本专业学业,修满170学分,符合学校相关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要学科主要学科:地质工程学,包括:方向A(工程地质学)、方向B(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五、主干课程、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一)基础课程地球科学概论、基础水文地质学、工程力学、工程化学、工程制图、工程测量(二)主干课程构造地质学、工程岩土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工程地质学原理、工程地质勘察(三)特色课程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工程、地质体改造、环境岩土工程、地球物理六、课程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总表总学分170学分。

必修课占102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57学分(含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1学分、形式与政策1学分)、专业类基础课26学分、专业课19学分;选修课46学分,其中专业指选修课23学分、专业任选课17学分、跨学科选修课6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2学分。

课程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总表课程类别课程性质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学时占总学时比例(%)公共基础课必修56 33.1 1062 34.1指选0 0.0 0 0.0专业类基础课必修25 14.5 450 14.5专业课必修19 11.0 342 10.9指选24 14.0 432 13.9任选23 13.4 414 13.3课外活动和实践环节必修25 14.0 414 13.3合计1721003114 100(一)公共基础课序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备注1 思想品德修养2 36 12 法律基础2 36 2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3 54 6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2 36 65 毛泽东思想概论2 36 76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3 54 77 形式与政策1 自学,全校统考8 大学英语16 288 1,2,3,49 体育4 144 1,2,3,410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3 54 111 高等数学12 216 1,212 线性代数3 54 11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 54 3小计(二)专业类基础课序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备注1 地球科学概论4 72 12 工程制图3 54 23 工程化学4 72 24 工程力学5 90 25 水文地质与水文地球化学4 72 36 Fortran程序设计2 36 3 1-17周7 工程测量学3 54 4 1-14周小计25450(三)专业课序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备注1 构造地质学3 54 32 工程岩土学2 36 4 1-6周3 土力学3 54 4 7-16周4 岩体力学4 72 55 工程地质勘察3 54 5 11-20周6 工程地质学原理4 72 6 1-14周小计19342(四)指定选修课序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备注1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3 54 32 地基基础工程3 54 53 边坡工程3 54 6 1-14周4 地下工程3 54 6 1-14周A6 结构力学3 54 3A7 弹塑性力学3 54 3A8 工程与环境物探(含实习) 3 54 4 1-14周A9 工程渗流力学3 54 5B6 数学物理方法3 54 3B7 地球物理学原理3 54 3B8 VC++(含实习) 3 54 4 1-14周B9 地球物理反演理论与方法3 54 5小计24 432(五)实践性教学环节序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备注1 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1 12 基础地质认识实习1 1周2 20-20周3 综合地质填图实习3 3周4 18-20周4 地质工程综合实习4 4周6 17-20周5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10 7,86 地球科学概论实验和实习0.5 18 17 Fortran程序设计实习1 36 3 1-17周8 工程力学实验0.5 18 29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0.5 18 310 工程测量实习1 1周4 16-16周11 土工实验1 36 4 5-13周12 岩体力学实验1 36 5 5-13周13 工程地质勘察实习0.5 18 5 15-19周小计25828注:未计入随课程讲授进行的课间实验和实习。

(六)任意选修课为了增强学生对社会需要的广泛适应性,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和需要,选修本专业或其他专业的课程,至少选修23学分,其中专业任选课至少17学分、跨学科(指学科门类,包括本学院力学和土木工程等)任选课6学分。

序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备注1 遥感地质学2 36 5 1-10周2 土木工程概论2 54 7 1-10周3 地质灾害与防治2 54 7 1-10周4 道路工程2 54 7 1-10周5 矿业工程2 54 7 8-14周6 水利水电工程2 547 1-10周7 地震工程2 36 8 3-8周8 工程概预算、招投标与监理2 54 8 3-11周9 地理信息系统2 36 8 3-11周10 地质工程专题讲座2 54 8 1-11周A11 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含课程设计) 2 54 4 1-14周A12 工程建筑概论2 54 5 1-14周A13 特殊土工程地质特性与改良2 54 5 1-10周A14 工程钻探与取样2 36 6 1-14周A15 环境岩土工程2 54 6 1-10周A16 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2 36 6 1-10周A17 地质体改良2 54 7 1-10周A18 动力工程地质学2 36 8 3-8周A19 环境工程地质学2 36 8 3-8周A20 其它B11 重磁电勘探(含实习) 2 54 5B12 地震波与声波勘探(含实习) 2 54 5B13 测井理论与方法(含实习) 2 36 6 8-14周B14 放射性勘探(含实习) 2 36 6 1-7周B15 数字信号处理2 54 6 1-15周B16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2 54 7 1-16周B17 混凝土无损检测2 54 8 3-11周B18 其它小计其它(根据当年就业形势,临时安排)七、课外活动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和要求本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地质工程专业类必不可少的内容,与课堂教学任务相辅相成。

(一)课外活动除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外,学生应积极参加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和课外学习,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

(1) 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班级组织的书画比赛、辩论赛及演讲赛、英语比赛、知识竞赛、文体活动及比赛、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2) 开展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在低年级开展政治思想、爱国广义和专业思想教育,在高年级开展毕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3) 结合各级野外实习,因时因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二)科研与生产的初步训练(1) 广泛参加各级各类学术活动。

系或研究所负责开展不同形式的学术活动,包括学术报告会、专题和前沿科技讲座、学术讨论与学术交流。

学生应积极参加专业类学术活动,同时参加其它相关的学术活动,拓宽知识面。

(2) 鼓励学生在课余参加老师的科研工作,教师尽量为学生提供科研机会,培养科研兴趣、掌握科研方法、锻炼科研能力。

(3)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生产实践活动,掌握地质工程生产实践的工作程序、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任意选修课的实验和教学实习任意选修课的实验和教学实习未单独列出,由任课教师根据课时总量灵活掌握。

(四)教学实习时间与安排(1) 实习时间及安排工程测量综合实习:1周,安排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基础地质认识实习:1周,安排在第一学年第2学期最后一周进行;综合地质填图实习:3周,安排在第二学年第4学期最后三周进行;地质工程综合实习:4周,安排在第三常年第6学期最后四周进行;地质工程毕业实习:因目前条件尚不成熟,本计划暂不列入。

(2) 排课要求第2、4、6学期的课堂教学时间应做出相应调整(总学时不变),以保证野外实习正常进行。

其中:第2学期,课堂教学(含考试)应在第19周末结束,第20周为基础地质认识实习;第4学期,课堂教学(含考试)应在第16周末结束,第17周为工程测量综合实习,第17~20周为综合地质填图实习;第6学期,课堂教学(含考试)应在第16周末结束,第17~20周为地质工程综合实习。

八、副修和双学位专业教学计划(一)副修和双学位教学计划以“地质工程”作为副修和双学位专业的学生,需按下列计划修学满学分(副修30学分、双学位50学分),按学校有关规定,可获得地质工程专业副修证或地质工程专业学士学位。

课程学分副修双学位地球科学概论4 4水文地质与水文地球化学4 4构造地质学3 3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3 3工程岩土学2 2土力学3 3工程地质勘察3 3工程地质分析原理4 4工程渗流力学3 3工程建筑概论3 3岩体力学/ 4工程与环境物探(含实习) / 3地基基础工程/ 3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 8合计32 50(二)副修和双学位教学计划说明(1) 对于副修地质工程专业或以地质工程为第二专业学位的学生,应完成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指定选修课和必要实践教学环节,达到规定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