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四 世界的物质性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的物质性

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的物质性
(2)这些事物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地存在着,从哲 学上说,那就是它们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3.(教材 P30)(1)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
(2)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 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 提示:教材设置这一栏目,旨在引导我们探究人类社会的 物质性。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
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
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
分。
(2)“上帝创世说”是不存在的。
2.物质 (1)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 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渐变热使局部熔融并超过铁的熔点,原始地球中的金属铁、镍 及硫化铁熔化,并因密度大流向地球的中心部位,从而形成液 态铁质地核。同时,地球的平均温度进一步上升,引起地球内 部大部分物质熔融,比母质轻的熔融物质向上浮动,把热带到
地表,经冷却后又向下沉没。这种对流作用控制下的物质移动
使原始地球产生全球性的分异,演化成分层的地球,即中心为 铁质地核,表层为低熔点的较轻物质组成的最原始的陆核,陆 核进一步增生、扩大形成地壳。地核与地壳之间为地幔。分异 作用是地球内部最重要的作用,它导致了地壳及大陆的形成,
们都是物质关系,具有物质性。人们既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
也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
1.(教材 P28)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联系你所知道的 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 的。
提示:天地万物不是上帝创造的。用现代科学的方法通过
对古老岩石的测定,人们得知地球已存在约 46 亿年了,它是由 原始的太阳星云分馏、坍缩、凝聚而形成的。 首先是星子聚集成行星胎,然后再增生而形成原始地球。 原始地球所获得的星子是比较冷的,通过冲击效应、压缩效应

高中政治必修4 学习笔记 第一单元 第二课 课时1 世界的物质性

高中政治必修4 学习笔记 第一单元 第二课 课时1 世界的物质性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标要求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表达无神论立场;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课时1世界的物质性学习目标 1.理解哲学的物质概念,区分哲学的物质概念和具体的物质形态。

2.从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以及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三个角度,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3.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立场。

一、哲学上物质的概念1.含义:物质是__________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___________。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

议一议: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是一回事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________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____________中的一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____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______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________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2)从构成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________________,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____________。

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

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人 类社会的产生看)
(1)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
(2)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人类的进化史: 古猿 猿人 智人 现代人
(1)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2)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3)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物质有可知性,能 被人们所认识(与不 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的区别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 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 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 现象。 区别 客观实在: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 存在着,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的共同特性的 抽象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讲它是第一性的东西, 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 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 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 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唯物论认为
对 立
唯心论认为
世 界 的 本 质 是 什 么
是物质的
对 立
是意识的,或 者是由神仙上 帝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和科学材料为基 础,科学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在自 然观上它明确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宏 观 领 域
宇宙空间到处是物质世界, 没有上帝居住的天堂。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原理,还有以 下几种相同的说法: ①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世界统一于物质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原理 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要求我们: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世界的物质性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世界的物质性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1世 界的物 质性( 共29张P 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1世 界的物 质性( 共29张P PT)
物质的概念
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线
具有客观性,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
1、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 地存在着 2、从物质世界万事万物中抽象和概 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1世 界的物 质性( 共29张P PT)
沙发桌椅、黑板是物质吗?
它们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属于物质范畴,是一种物质现象。如 果将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就会陷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1世 界的物 质性( 共29张P PT)
1 【易错点提示2】 ②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P18
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认识)
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 线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 特性,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1世 界的物 质性( 共29张P 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1世 界的物 质性( 共29张P PT)
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两
系 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
具体的关系,但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
世界中的一部分。
P17
※自然界是客观的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 提,人们在利用、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尊重、保护 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真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4.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4.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3.总结报告: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练习:
1.选择题:设计一些关于物质概念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选择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简答题:让学生回答一些简答题,如“请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分析题: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他们对哲学基础知识已有一定了解,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在探讨世界的物质性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物质概念的理解较为抽象,难以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在分析具体问题时,容易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难以做到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1.提问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我们身边的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物质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表现形式?”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概念和作用。
2.实物展示: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手机、书本、水杯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物质的概念。
3.设计一份关于“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物质的表现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4.围绕“如何运用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形成一份小组讨论报告。报告应包括讨论过程、主要观点、结论等内容。
5.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2章第1节 世界的物质性 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2章第1节 世界的物质性 教学设计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物质性。

(2)了解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产生重要作用。

(3)了解人脑的出现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生理基础。

(4)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定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立场。

【科学精神】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公共参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指导实践活动。

1.教学重点:理解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物质性。

2.教学难点: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一)引入新课世界的本质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为什么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为什么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如何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定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立场,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我们学习世界的物质性。

(二)讲授新课世界的物质性(板书)一.自然界的物质性(板书)阅读与思考列宁说,承认物质世界的先在性,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性。

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

人类生活的地球,早在46亿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但长期没有生物,没有人类,因而也就没有人的意识。

只是到了距今大约300万年前,地球上才出现了人类。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宇宙间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神或上帝,更不存在神或上帝创造世界的活动。

阅读与思考《周易》认为,阴阳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尚书》提出“五行”说,把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元素作为“天所以命万物”的根本。

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的物质性

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的物质性
B、原子、电子等物质形态 C、物质现象的总和 D、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人脑基本路线电磁场 思想观念国家辩证唯物主义
A C
B A
D
➢ 宇宙间各个天体的 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
美丽的家园——地球
科学材料说明,每一天体都是按照自然界 固有的规律而形成的,有自己的起源与变 化过程各个天体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 组成部分.
——马克思
人们改造自然 物来看,自然物 人工化的基础和 前提,则是客观 存在的自然物其 属性与规律
正确处理人与自 然的关系,首先 承认自然界的物 质性,认识和利 用自然规律,为 人类造福。否则 人类就会受到自 然界的惩罚。






思考: 这些人造物的出现,能否说明世间万
物是人创造出来的呢?
思考: 这些人造物的出现,能否说明世间万
哲学
马克思 主义哲学
一般到个别
辩证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4、5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6 (唯物)辩证法7、8、9、10
历史唯 物主义
社会历史观 价值观人生观
整体与部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物质的概念
(二)世界是物质的
自然界 人类社会
看得见摸得着的桌椅与看不见又真实存在 的磁场,超声波,红外线有什么共性?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世界的物质统 一性原理)
1.(2008四川卷30)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随着 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 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 其数量已达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 意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的物质性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的物质性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物质性
哲学中世界划分为哪几部分?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有关世界的起源有哪些说法?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起初神创造天地。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上帝第一天造出了白天和 黑夜,第二天造出了空气 河水,第三天造出了各种 各样的植物,第四天造出 了日月星辰,第五天造出 了各种动物,第六天造出 了地上的各种生物和人。 天地万物都造齐了, 第七天就被定为休息日。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所有制 客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 观
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分配方式
1958年9月1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徐水人民公社颂》,当时的报 纸上还说,农村的墙壁上到处贴满了宣传画:玉米长到月亮上,惊扰了 寂寞的嫦娥小姐;水稻亩产万斤的卫星腾空而起,连太阳也黯然失色; 棉花堆成的高山耸入云端,山顶的娃娃笑哈哈地遥指珠穆朗玛峰。有人 还编了顺口溜:“一颗芝麻光溜溜,榨成香油发了愁,全国人民吃不完, 只好倒到河里头。一只南瓜如地球,结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放到大西洋, 世界又多了一个洲。”
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社会生活各方面发展都受某种客观规律的支配。
价值 价格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 展的产物 2、从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 的物质体系
地理环境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 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
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因素 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 生产方式 社会的物质性。
(三)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 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思想政治哲学必修四

思想政治哲学必修四

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一)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错误倾向】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2、意识具有能动性作用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亦然。

【方法论】要求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前提下,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性作用、自觉树立正确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1)反对否认意识能动性作用的形而上学;(2)反对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观点。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既要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正确意识的反作用。

【错误倾向】反对机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

4、物质与运动【原理内容】(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史物质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史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错误倾向】要坚持辩证法的运动观,反对形而上学的静止观,要坚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反对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5、运动和静止【原理内容】区别: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无疑相对于某一参照物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联系: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绝对运动是包含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包含绝对运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错误倾向】反对支撑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辩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1单元-第2课-第1节-世界的物质性-讲义知识梳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1单元-第2课-第1节-世界的物质性-讲义知识梳理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1世界的物质性[课标要求]阐释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表达无神论立场。

[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树立辩证唯物的物质观,明确意识的起源,反对上帝创世说。

2.科学精神:正确分析物质的概念,运用物质决定意识的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

探究点一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物质概念①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②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试判断: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提示×。

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是对世界上的一切物质形态的抽象和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其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从其构成来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试判断: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所以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提示×。

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客观规律的支配。

人的主观意志决定不了社会发展的方向,改变不了由客观规律所支配的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议题:为什么天地自然、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小区垃圾分类了,公厕变漂亮了,明显感觉蓝天白云的日子比过去多了,环境改善实实在在看得见。

”这是西安高新区居民的切实体会。

2019年,高新区通过不断改善空气质量、生态环境、黑臭水体整治、“散乱污”治理等工作,叫响做实“生态环境就是最大的民生、最大的招商资源、最大的政绩”,着力打造“绿色高新、花园高新、生态高新”,为打造生态环境首善区,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绿色成绩单。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 4.1世界的物质性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 4.1世界的物质性

C、手推磨代表的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力, 蒸汽磨代表的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D、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 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据 此回答3~4题。
3.这里的“客观实在”(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

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4.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
①人 脑
②基本路线
③生产关系 ④思想观念
⑤国 家 ⑥辩证唯物主义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类 灵长类
哺乳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 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 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2、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 组成部分.
宇宙间不存在诸神创造世 界的活动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 “火”是万物的本原
古希腊泰勒斯: “水”是万物之原。
柳宗元“元气” 才是唯一的存在。
他们对物质的理解有何局限性? 这些观点属于什么哲学派别?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
物质体系
构成 基本 要素
人口因素
客观的、
自然地理环境 物质的
为什么?
生产方式
劳动者 生产力 劳动工具
劳动对象
客观的, 物质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地位和关系 产品分配方式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 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 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内容上是客观的)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 定性的作用。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

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第一框基础知识

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第一框基础知识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前提)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3.意识的本质: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课件:世界的物质性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课件:世界的物质性
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上帝悖论”。
人教版高 二政治 必修四 课件: 世界的 物质性 (共35 张PPT)
人教版高 二政治 必修四 课件: 世界的 物质性 (共35 张PPT)
太空中看到的地球
课堂探究:联系你所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 说明为什么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人教版高 二政治 必修四 课件: 世界的 物质性 (共35 张PPT)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 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 实在。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以往哲学物质观的结晶,是科学的。
一、什么是物质?
生活现象观察:
看得见摸得着的桌椅与看不见又真实存在的 磁场、超声波、红外线,有什么共性?
无论我们看见看不见、摸着摸不着,喜欢不喜欢, 它们都是一种物质现象,都客观的存在着。都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本框知识结构
一、什么是物质?


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的 物质的定义
区分: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

性 二、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性的?
本框知识结构 (续)
二、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性的?
自然界 的物质性
人类产生前,自然界存在和发展 是客观的,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 利用自然 和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改造自然
一、什么是物质? 1. 正确理解“客观实在”
一、什么是物质?
2. 区分:自然科学中的物质与哲学中的物质
区别:哲学上物质概念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具有 哲学上物质共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 个别特性,是可以被改造的,有生有灭。
联系: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 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只能存在于具体的 物质形态中,并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性 (共24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性 (共24张PPT)
我们说电荷、磁场、紫外线等属于物质的范畴,但是能 不能说它们就是物质呢?为什么?
结论3:物质不等于具体的物质形态、自然科学中的物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
①具体物质是物质的具体表现,有二 者共性,亦有自己个性。 ②具体物质的形态是具体、多变、有 生有灭。 ③不能用具体物质形态代替物质而看 不到世界的物质性。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①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喜不 ①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
喜欢、知不知道、承不承认, 认识而言的,它既可以指
它都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实实在 物质的具体形态,也可以
区 在的存在着。
指____________
别 ②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 ②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
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
存在的东西除了包括物质
C.学习计划 D.电、磁场 E.动植物、细菌、病毒
ADEF
F. 物 质 资 料 生 产 方 式
判断依据不在于它是否有形,只要它具有“客观实在性”就属于物质范畴。
思考:
人类出现后创造了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 西,例如转基因食品、高速公路、桥梁、码 头……这是否意味着自然界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呢?
①人有意识地制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 西,只是改变了自然界物质存在的具体形 态。由一种物质的东西变成另一种物质的 东西,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 观真实地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它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共性。
桌子、阳光、空气等有形的东西就是物质?
结论1:桌子等有形的东西只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一,是属于物质 范畴,是一种物质现象。
电荷、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这些我们看不见摸不着 的东西,是否属于物质范畴?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内容: 物质的概念:a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唯一特性)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a 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b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从产生上看,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c 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内容是客观的.方法论: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a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唯物的自然观)b 承认社会的物质性,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唯物的历史观)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内容: 运动的概念运动是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二者关系是不可分割的a 物质离不开运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 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方法论: 承认物质是运动的,运动的主体是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物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内容: 运动的含义和特点运动是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它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含义:a 事物在他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b 物体相对于某一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任何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特点:他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方法论: 即承认运动的绝对性,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是相对主义的诡辩论.)4.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5+6)5.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内容: 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 a 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要做到根据规律办事.一旦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b 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c 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6.意识的本质(尊重客观规律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重点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b 意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意识内容.从生理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是人脑特有的,不是大脑的机能,也不能说是电脑的机能)从内容上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本质)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不能说是正确反映)7.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7+8)8.物质决定意识内容: 物质是本原(第一性)意识是派生(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9.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内容: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a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会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b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不仅能反映当前对象,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世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a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能指导人有效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发展;错误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发展.b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上进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方法论: a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 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c 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10.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精神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11.实践的含义: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主体是人(听课是实践)a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b 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他可以按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实践的特点: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形式: a改造世界的生产实践b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b 变革社会的实践c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c 科学实验活动1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1+12)1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内容: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通过直接实践或间接经验.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 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c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存在变为现实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事物.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方法论: 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14.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内容: a 正确认识(真理)科学理论可以对实践起推动促进作用.b 错误意识(谬误)对实践起阻碍破坏作用.方法论: 发挥真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15.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内容: a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 真理是客观的(最基本属性):真理的内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c 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d 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只是照搬过去的事实,或者超越历史条件,不切实际的运用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方法论:承认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16.认识的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内容: a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b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c 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前进发展.方法论: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的追求和使命.。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2章第1节 世界的物质性 课件 (共30张)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2章第1节 世界的物质性 课件 (共30张)
4.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1)意识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它既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形式,也包 括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形式。 (2)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它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你看到了什么? ?
小结: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 ①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物质性, 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 ③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因此,人的意识也具有物质性。 ④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因此,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声波 射线
…………
具体的“物质”形态 (具体、个别、个性)
思考:如何区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特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区别 存在
抽象的、永恒的、
具体的、多变的、
状态
不生不灭的
有生有灭
联系
➢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 ➢ 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象。 ➢ 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具体
方法论: 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持科学无神论立场,
反对一切有神论。
课堂小结
物质的含义
世界的 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人的思维是物质的
产生 存在 发展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3.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4.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意识进化的四种形态
第一阶段:无生命 第二阶段:低等生物 第三阶段:动物

政治必修4人教版教案:世界的物质性

政治必修4人教版教案:世界的物质性

【教学设计】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一、教材分析《世界的物质性》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4课第1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物质的含义和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自然界的物质性(2)物质的含义(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理解:(1)世界的物质性(2)自然界是物质的,不是上帝和神创造的(3)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4)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5)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分析:(1)联系当前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2)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用课本知识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难点: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四、学情分析本框题的内容是唯物论的第一框题,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预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全班分为四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社会的产生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劳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动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 有人类社会
2、从存在上看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因为:
历史条件,是客观的
D、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与修改,发展速度的确定与
调整,必须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和经济
规律来进行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上帝创世说
盘古开天
女娲造人
宇宙大爆炸理论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 组成部分。
自然界先于人的意识产生,产生后也不受人的意识 所支配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 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从古到今,唯物主义对物质范畴的 理解,经历了从朴素到科学、从片 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
C 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这说明( )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C、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D、生产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
4、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必须实现以家庭承包 经营为基础的经营机制,这一事实说明( ) 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 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小结:
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 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世界是物质的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世界是物质 的世界,世 界的真正统 一性就在于 它的物质性
物质的含义
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它都 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意志 为转移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 反映 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有可知性 能被人们所认识
具体的物质形态与哲学上物质概念的关系
两者是个性与共性、个别 和一般 、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区别:哲学上物质概念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既不能创造,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不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而是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每代人都是受动地来到这个客观的物质体 系中,无时无处不受它的制约。
3、从发展上看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客观 的有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三、人的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把万物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把物质与物质的 具体形态混为一谈。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就是原子。
列宁的物质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 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 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 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 反映。”
——列宁 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 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C、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D、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
5、(不定项)根据我国今年经济发展形势,全国人大
一次会议把经济增长速度确定为7%,这表明( )
A、人们可以随意地选择生产力 B、人们能够随心所欲地发展生产力
CD
C、生产力的发展只能依据已形成的经济基础和其他
1、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是指
A、物质的多种形态
D
B、原子、电子等物质形态
C、物质现象的总和
D、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2、人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这
种创造活动的基础是( )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A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条件
D、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3、我国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 层经营机制,并不是由人随意规定的,而是我国农村
也不能消灭。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具有哲学上物质共性(客观实在 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可以被改造的,有生有灭。
联系: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
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只能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并通过具体 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上看
人类社会的产生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