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介绍
美学原理是研究美的本质、起源、功能和价值的哲学分支。
它涉及到人类对美的感知、创造和欣赏,以及美在艺术、文化和社会中的作用。
美学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一个复杂而难以捉摸的概念,因为它涉及到主观和客观的因素。
从客观角度来看,美是一种形式或结构,具有和谐、平衡和秩序等特点。
从主观角度来看,美是一种情感体验,与个体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因此,美的本质既包括客观的形式特征,也包括主观的情感反应。
2.美的起源:关于美的起源,有多种理论解释。
一种观点认为,美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模仿和再现,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另一种观点认为,美是人类心灵的表现,源于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美是人类文化的创造,源于人类对艺术和审美的独特理解和实践。
3.美的功能:美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认知功能、情感功能、道德功能和社会功能。
认知功能是指美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功能是指美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反应,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道德功能是指美可以传递道德价值,引导人们追求美好品质和行为。
社会功能是指美可以促进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4.美的价值:美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审美价值,即美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二是实用价值,即美在生活、艺术和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贡献。
审美价值体现了美的超越性和普遍性,使人们能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实用价值体现了美的实用性和创造性,使人们能够通过美的创造和应用来改善生活、发展文明和推动科技进步。
5.美的鉴赏:美的鉴赏是指人们对美的感知、评价和欣赏的过程。
美的鉴赏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包括对美的敏感度、辨别力和创造力等。
此外,美的鉴赏还受到个体差异、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美的鉴赏是一个动态的、多元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来提高和完善。
6.美的类型:美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自然美、人造美、形式美、内容美、抽象美、具象美等。
美学原理完整版
美学原理完整版名词解释1、美学: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
2、美学研究的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3、Aesthetiea:是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的书名译音,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学,即美学。
4、审美意识:人类的审美活动并不是无意识的本能活动,而是由自觉的意识所支配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
即使在最原始的审美活动中,原始人类同样是受到某种特定的意识支配才进行这些活动的。
这种特定的意识就是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
还没上升到理论形态。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当人类开始把自己与自然区别开来,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物体,并在自己的创造物中直观自身,看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的时候,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就形成了。
5、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审美意识的不断发展的结果,是能够深刻地解释审美现象的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美学思想是具有某种理论之后对审美现象的思考,是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之一,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6、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本能欲望受到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喜剧性具有一种释放性的作用,让欣赏者发泄它们,使它们浮动在意识之中,得到满足。
满足方式有三上,一是巧智,专在技巧或字面上取巧,以求得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
二是想象。
三是幽默,是感情消耗的节省。
7、审美态度:是一种宁静的、适宜于接纳对象外观的心理状态,使主体关注于对象的形式与结构。
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超越自我和实际功利而达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静观。
其存在于审美活动中的,不同于实践、理智、道德的一种态度。
美学原理的认识
美学原理的认识美学原理是研究美的本质、美的产生和美的表现的学科。
在认识美学原理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美学的基本概念的认识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美可以是艺术作品的美,也可以是自然界的美。
在美学中,美的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美是指所有的能引起人类美感的事物,狭义上的美是指那些拥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事物。
美学强调审美经验的主体性,即个体在不同时间、不同背景下所感受到的美会存在差异。
二、对美的产生的认识美的产生涉及了许多因素,其中包括作品或对象本身的特征,以及观赏者的主观认识。
美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 物质的美:美的产生需要良好的感官刺激,例如典雅的音乐旋律、动人的色彩搭配等。
2. 形式的美:作品或对象的形式要具有对称美、比例美、节奏美等特征,才能增加审美价值。
3. 内在的美:作品或对象的主题、情感、理念等内在因素对于增强作品的美的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
4. 文化的美:作品或对象所反映出来的文化背景及其所表达的文化特征也是影响美的产生的重要因素。
5. 个体的主观感受:个体的主观感受也是影响美的产生的重要因素。
三、对美的表现的认识美的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视觉艺术、音乐艺术、文学艺术、戏剧艺术等。
不同的艺术形式具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特点,在欣赏时需要针对特定的艺术形式进行鉴赏和评价。
1. 视觉艺术:视觉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悟,观者通过欣赏作品来领略艺术的魅力。
2. 音乐艺术:音乐艺术主要包括器乐、声乐、交响乐等,音乐家通过各种乐器来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悟,观者可以通过听音乐来体验音乐所带来的美感。
3. 文学艺术:文学艺术主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家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悟,读者通过阅读作品来感受其中蕴含的美感。
4. 戏剧艺术:戏剧艺术主要包括话剧、歌剧、舞剧等,演员通过表演来传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悟,观众通过观看演出来领略其中所蕴含的美感。
美学原理
名词解释部分1、美感: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关照、欣赏的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引起的满足感、愉悦感和幸福感,外物的形式契合了内心的结构所产生的和谐感,暂时摆脱了物质束缚后精神上的自由感。
这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所获得的最高享受,也是人类心灵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2、距离说:在我与物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以审美的态度来观赏外物,这时就产生了美。
代表人是英国的爱德华。
布洛。
3、移情:所谓移情,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将自己的知觉、情感外射到外界的事物上,设身处地的把原来无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他也有了感知和情感,从而构成了物我同一,甚至物我两忘的境界。
移情说作为一种正式的审美经验理论形成于19世纪的德国,其代表人物是利普斯。
4、美的规律: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所谓“美的规律”是指事物之所以具有美的特征,之所以成为美的对象的规律。
美的规律实际上就是美的事物的本质,或者说是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本质。
意思是说任何事物,凡是符合美的规律就是美的不符合就是不美的,换言之,凡是美的事物就是符合美的规律,反之就不符合美的规律。
5、崇高:是审美范畴的一种,又称壮美。
它主要指(1)、崇高的对象通过感性形态体现出粗犷博大的形式,或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或雄伟的气势等;(2)、让人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引起敬仰和赞叹的情怀;(3)、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6、悲剧:也可称之为悲或悲剧性,不同于作为戏剧种类之一的悲剧,它比后者的含义更为广泛,它还包括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和其他艺术种类中的悲剧(2分)。
究其实质来说,所谓悲剧是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信号,是社会生活中新旧力量矛盾冲突的必然产物。
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式,是一种崇高的美。
7、净化:就是通过艺术作品,舒缓、疏通和宣泄过分强烈的情绪,恢复和保持心理平衡,从而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快感,即美感。
8、自然美:所谓自然美,就是指客观世界中自然物的美,产生和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美,即自然事物、自然景观及其关系所呈现出来的美。
美学原理深度完整版
美学原理深度完整版美学原理新新编——挂科难系列彬哥荣誉出品LESSON 11.什么是美感答案1.⼈类社会⽣活中出现了美,并相应的产⽣了⼈对美的主观反映,即美感。
学姐答案:美感是⼈对⾃⾝本质⼒量的直观。
百度答案: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2.关于美学之⽗鲍姆嘉通。
提出并建⽴了“美学”这⼀特殊的哲学学科,将美学定位为“感性认识的科学”,因此被誉为“美学之⽗”。
其主要观点:⑴美学即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学科。
⑵美的本质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3. 西⽅美学从形⽽上到形⽽下的标志(彬哥说:“形⽽上者谓之道,形⽽下者谓之器”。
形⽽上就是抽象的思维活动。
形⽽下就是具体的可触摸的器物。
)马克思的实践观点的提出。
肯定了客观现实的存在和社会⽣活的本质是实践,⽽不是什么精神。
4. 美感的差异性与共性差异性:P320 ⼀、美感的时代差异性。
⼆、美感的名族差异性。
三、美感的阶级差异性。
形成原因:⼀、个性特征与先天因素。
⼆、个性特征与社会⽂化因素。
三、个性特征与个体的⼼境。
先天因素-⽓质:多⾎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神经系统类型:艺术型,思维型,中间型共性:与个性相对。
不想多说了5. 美感的⼼理因素美感⼼理活动的因素: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想象、情感、理解。
相互关系:互相渗透、互相推动、互相作⽤,互相转化,能动的综合统⼀。
6. 审美的⼼理特征审美的感知觉、情感、想象、领悟。
7. 美感的想象P291 不知道怎么写。
8.西⽅现代审美流派移情说、直觉说、⼼理分析学派、格式塔⼼理学、⼼理距离说9美学的历史美学作为独⽴的学科是从德国⼗⼋世纪的鲍姆嘉登开始的,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诞⽣和现代西⽅美学的崛起,标志着美学在西⽅进⼊了⼀个新的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旧美学的解体过程中,各种现代美学流派所做的⼯作,主要是为⾃⼰寻找重建美学体系的新的理论⽀点。
10美学的研究任务⼀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
美学原理概念
美学原理概念
一、Introduction
美学原理概念是从中国古典哲学中获得的,它重视审美行为的道德起源和认识,重视客观的审美价值标准和人们审美行为的自然规律。
美学原理概念把美视为衡量客观世界秩序的一种人类的思考行为,美学的核心是它的原理。
二、理论基础
美学原理概念的基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和合思想”,它是从认
识论和审美论的角度出发,从伦理学的视角研究审美的本质。
它的原理包括“和合”、“调和”、“美学”及“自然”。
它认为,美受到七种
要素的共同影响:基准、形式、节奏、逻辑性、反常、趣味和统一性。
三、实践应用
美学原理概念有很多实践应用。
如:在室内装饰中,可以借鉴“和合”的思想来营造舒适美观的家居空间;在摄影中,可以从构图、色彩等方面来考虑摄影者的审美感受;在建筑设计中,可以结合“和合”原理,考虑结构、配色、气氛等多种因素,设计出适应环境的合理建筑。
四、结论
美学原理概念是从中国古典哲学中提取出来的,由“和合”、“调和”、“美学”和“自然”四个原理组成,在审美的方面,它能够给我们提供一种契合精神、有序的审美行为表达方式,以及以人为本的审美价值观念,它对室内装饰、摄影、建筑设计等的实践应用都有着重
要的指导作用。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一、名词解释美学:美学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归纳起来,美学有以下定义: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美学是艺术哲学;美学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科学;美学是关于对美学词汇进行语言分析的科学;美学是关于审美价值的科学。
优美:亦称“秀美”。
美学范畴之一。
与“崇高”相对。
指事物呈现出婉约柔和、纤巧雅致的特性,以此唤起人们亲切、愉悦、平和、自由的审美感受。
崇高:是一个与优美相对的美学范畴,崇高是以人力反抗自然、以人性反抗兽性、在挑战拼搏抗争中获得的精神愉悦,是实践主体的巨大精神力量的表征。
丑:事物的否定性审美价值。
违反社会目的是丑在内容方面的特征,与伦理学领域中的否定性道德价值“恶”相联系;背离客观规律是丑在形式方面的特征,与认识领域中的否定性认识价值“误”相联系。
丑所引起的审美经验是一种否定性情感,它使主体产生痛苦、压抑、惊骇、厌恶等。
荒诞:荒诞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是西方现代社会与现代文化的产物。
荒诞是人异化和局限性的表现,也是现象和本质分裂,动机与结果的背离,往往以非理性和异化形态表现出来,现实中的荒诞是审美活动范畴中荒诞的根源,荒诞审美形态是对现实中荒诞人生时间以审美的方式进行反思和批判。
荒诞是对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审美感悟。
二、简答1、美是什么?(优缺)美的定义众说纷纭,但概括归纳起来不外五个方面:(一)美在客观说。
这种理论最初注重美的自然属性的研究,发现了有关和谐、比例、对称、多样统一等美的外观形式法则。
后来侧重于社会美的研究,对美与生活的关系等问题有精辟的论述。
代表人物有狄德罗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
(二)美在主观说。
认为美是人的意识、情感活动的产物或外射表现,这种理论在审美意识、审美心理、审美感情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代表人物有休谟、康德、柯罗齐等。
(三)主、客观关系说。
认为美既不在客观,也不在主观,而在二者的结合中。
但在论说中有倾向于客观的,也有倾向于主观的。
美学原理pdf
美学原理是关于美的概念、美的性质和美的评价的理论探讨。
它是研究艺术、审美和美感的学科,包含了一系列核心原理。
下面是一些主要的美学原理:
1.客观性与主观性:美学认为,美并非完全主观的感受,而是具有一定客观标准的。
虽然每个人对美的理解有所不同,但还是可以找到一些普遍共识的美的特征。
2.真实与表现:美学强调艺术作品要真实地表达人类的情感、思想和社会现实。
艺术家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技巧,试图将内心的情感和外在世界的真相传达给观众。
3.比例与秩序:美学指出,人们对于比例和秩序的感知有着天然的好感。
艺术作品在构图、配色和形态上的协调与平衡,有助于产生美的感受。
4.独创与创新:美学鼓励艺术家发挥创造力,突破传统框架,表达个人独特的想法和审美观。
创新是美学发展的动力,同时也能带来新的美的体验。
5.情感与共鸣:美学认为,艺术作品通过触发观众的情感和共鸣,才能产生真正的美感。
情感的表达和共鸣的产生,需要艺术家的深入观察和感悟,以及观众的开放心态和感受能力。
6.价值与意义:美学认为,在美的背后,往往蕴含着一种价值观和意义。
艺术作品能够启发人们思考生活、人性和社会问题,引导人们感悟美的深层含义。
这些美学原理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价艺术作品以及美的体验。
以这些原则为指导,人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美,并从中获得精神享受和启发。
美学原理是什么
美学原理是什么
美学原理是研究美感和审美经验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
它关注美的本质、美的产生和美的评价等问题,旨在探讨美的特点和美的规则。
美学原理基于人们对于美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规律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客观性原则:美学原理认为美不仅仅是主观感受,也有客观性。
美学家研究了各种艺术形式和自然界中的美的规律,探索美的普遍特征。
2. 协调与对比原则:美学原理认为美的表现和欣赏需要一种协调和对比的手法。
通过色彩、形状、音乐的变化组合等手段,艺术家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美的效果。
3. 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美学原理强调美的创作既需要理性的思考,也需要感性的表达。
美学家认为,艺术家应该既注重技巧和知识的积累,又要有真诚和情感的表达。
4. 象征性和意义的传递:美学原理认为艺术作品不仅仅是表面的表现,还包含了一定的象征性和意义。
艺术家通过符号、隐喻等手法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触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5. 美的吸引力和共鸣:美学原理认为美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和共鸣力,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情感共鸣。
艺术家通过精心的表达和设计,创造出具有共同情感和价值观的美的形象。
总之,美学原理是研究美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通过研究艺术的特点和规则,探索人们对于美的感知和评价的基本原理。
它旨在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同时也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些创作的指导和参考。
美学原理讲义大全
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琴诗》
• 4、客观性与社会性旳统一说 • 李泽厚
• 美是“人旳本质力量旳对象化”,是“自 由旳形式”
第四讲 美旳本质旳初步探索
• 一、美旳本质和人旳本质、生活旳本质旳 关系
• “自由自觉旳活动恰恰就是人旳类旳特 征。”
•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 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觉得美也。” • “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
其用。”
• (二)结合艺术来研究美 • 1、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 •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
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 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空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 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
• ④ 方式 • 美旳东西产生快感是必然旳。
• 但凡不凭概念而被以为必然产生快感 旳对象就是美旳。
• 4、黑格尔
• 美旳根源在于理念、绝对精神,而感性内 容旳实在是由理性生发出来旳,是作为理 念旳客观性相。
• 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旳统一,在 这统一中,感性形式隶属于理性内容,是 理性内容旳显现。
• 第四种:美学研究审美心理学。(立普斯、 布洛)
• 我国有关美学旳研究主要涉及下列几种方面 旳内容:
• 第一,美旳问题。
• 第二,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
• 第三,艺术问题。
• 五、美学与其他学科旳关系 • (一) 美学与哲学旳关系 • (二)美学与心理学旳关系 • (三)美学与伦理学旳关系 • (四)美学与文艺学旳关系
美学原理是什么
美学原理是什么美学原理是关于美的原理和规律的研究,它涉及到人类对美的认知、欣赏和创造等方面。
美学原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涉及到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而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那么,美学原理究竟是什么呢?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美学原理进行探讨。
首先,美学原理是对美的认知和评价的规律的研究。
美是一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感受,是一种审美情感的体现。
美学原理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界的景色、人体、动物,以及人类创造的文学、艺术、建筑等。
美学原理通过对美的认知和评价的规律进行研究,揭示了美的本质和特点,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
其次,美学原理是对美的创造和表现的规律的研究。
美学原理不仅关注人们对美的认知和评价,还关注人们对美的创造和表现。
美学原理研究的内容包括美的表现形式、美的创作方法、美的表现手段等。
通过对美的创造和表现的规律进行研究,美学原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美的产生和表现过程,促进美的创作和表现的发展。
再次,美学原理是对美的价值和作用的规律的研究。
美学原理不仅关注美的认知和评价,还关注美的价值和作用。
美学原理研究的内容包括美的价值取向、美的作用影响等。
通过对美的价值和作用的规律进行研究,美学原理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美的重要性和作用,促进美的价值和作用的实现和发挥。
最后,美学原理是对美的历史和发展的规律的研究。
美学原理不仅关注美的认知和评价,还关注美的创造和表现,以及美的价值和作用。
美学原理研究的内容包括美的历史渊源、美的发展演变等。
通过对美的历史和发展的规律进行研究,美学原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美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促进美的传承和发展。
综上所述,美学原理是对美的认知和评价的规律、对美的创造和表现的规律、对美的价值和作用的规律、以及对美的历史和发展的规律的研究。
美学原理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促进美的创作和表现的发展,实现美的价值和作用,传承和发展美的历史和文化。
因此,美学原理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美学原理
绪论1、美学学科的名称,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的,但不能说,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鲍姆加通开始的。
2、中国美学的历史有三个黄金时代:(一)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代表人物:@ 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
①,道,气,象。
审美客体并不是孤立的有限的象,象必须体现道,体现气,才能成为审美对象。
②,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原则,以虚带实,以实带虚。
③,味,是审美享受,提倡“恬淡为上,胜而不美”,“无味也是一种美,是最高的味—平淡”。
妙,是老子第一次提出,体现道的无规定性无限性的一面。
④,涤除玄鉴说,把观照作为认识的最高目的,要求人们排除主观欲念和主观成见,保持内心的虚静。
@ 孔子开创了儒家美学的传统。
①,提出了艺术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②,“兴、观、群、怨”说,核心是和谐。
③,“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对自然美的欣赏可以作为人的一种道德的象征。
@ 《易传》是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儒家经典。
@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家美学的传统。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①,崇尚三玄:《老子》《庄子》《易》②,不再强调艺术的政教实用功能,开始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
③,美学范畴:风骨,隐秀,神思。
代表人物:唐代思想家柳宗元提出“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三)清代前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
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时期。
代表人物:①,王夫之②,叶燮《原诗》石涛《画语录》3、中国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一)近代: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
其中在学术上成就最大的是王国维。
蔡元培大力提倡美育和艺术教育。
(二)现代:朱光潜和宗白华、丰子恺。
朱光潜对西方美学和中国美学都有精深的研究,代表著作《谈美》《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西方美学史》。
宗白华美学思想的立足点是中国哲学。
(三)当代:两次美学热潮。
第一次,就是50年代到60年代出现的一场美学大讨论。
第二次美学热潮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
美学原理
一、填空1.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美学之父”是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
3.黑格尔认为,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
4.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对现实美、生活美的研究。
5.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
6.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的一篇系统地论美的著作,用的是对话的形式。
7.荷迦兹著有《美的分析》,提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
8.墨子在《墨子》中提出“万民之利”才是美的标准。
9.孟子在《孟子·尽心》中提出“充实之谓美”。
10.各种理想的形成都是根源于实践,而政治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更为直接。
11.形式美的主要法则有:单纯齐一,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
12.调和与对比反映了矛盾的两种状态。
调和是在差异中趋向于“同”(一致),对比是在差异中倾向于“异”(对立)。
13.构成节奏有两个重要关系:一是时间关系,指运动过程;一是力的关系,指强弱的变化。
14.和谐是多样统一。
15.传神在艺术中主要是指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也包括为花鸟鱼虫传神。
16.亚里士多德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取的方式不同”,在《诗学》中认为摹仿现实的艺术分为史诗、悲剧、喜剧。
17.克罗齐根本否认艺术的分类,认为一切艺术都是“直觉表现”,都是心灵创造的同一事实,并没有审美上的界限。
18.工艺品的美,就在于以实用造型、色彩和线条来表现或烘托出一定的情绪、气氛、格调、趣味。
19.文学的美是借助语言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或意境,深刻反映生活或丰富的情感。
20.优美的特点,即“和谐”,指美处于矛盾的相对统一和平衡状态。
21.朗加纳斯从修辞学的角度,在《论崇高》中最早使用“崇高”这一范畴。
22.博克认为人的所有情感可以归结为两大类,这就是自我保全和相互交往。
23.黑格尔从矛盾冲突出发来研究悲剧,认为悲剧不是个人的偶然的原因造成的,悲剧的根源和基础是两种实体性伦理力量的冲突。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整理人:刘博1.美学的研究对象:美的问题,审美经验、审美意识问题,艺术问题2.美学学科的确立:1735年鲍姆嘉通发表《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1750年他正式出版《美学》第一卷,标志着美学学科的正式确立3.古代美学思想的出现与文艺关系密切。
中国:《乐记》:和而不同顾恺之:绘画以形写神西方:最初的美学思想散见于《文艺对话集》(柏拉图)、《诗学》、《修辞学》(亚里士多德)4.美是一种感受性很强的体验,离开人的感性体验,它就不存在了。
如:动物不能感受到美人在心情好的时候和心情差的时候,对美的感受截然不同。
5.美学学科的发展现状年轻化:古老的学问,年轻的学科。
(作为独立的学科在近代才正式确立)多元化:流派纷呈,没有建立完整统一的体系6.自然美(1)自然美客观自然界中自然物的美(2)自然美产生于“自然的人化”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对自然的支配、改造,并使之为“我”所用的关系。
【1】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之前,自然对人类“为我所用”的关系并不存在。
【2】人类诞生之初,“为我所用”的关系也并为形成,那时候,人是自然界的奴隶。
【3】通过劳动实践活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逐渐产生了日益密切、广泛的关系。
原来与人类无关或对人类有害的自然物,转而成为与人类有关或对人类有益的了。
自然变成了“为我所用”的自然,打上了人的本质力量的烙印,具备了能使人从中观照自我力量的审美特点。
(3)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到自然物上的社会实践,是构成自然美的决定因素,而自然物自身的某些属性,如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以及结构形式的属性等,构成自然事物美的物质条件。
(4)“自然的人化”的形式与自然美的形态1、“自然的人化”,指经过人类实践,自然与人的关系发生了整体性的根本变化:它对人有害的内容已消失,以其感性形式吸引人。
2、“自然的人化”存在三种基本形式:A 自然物打上了人类实践活动的烙印,使人们得以从中直观自身。
B自然物作为人类可亲的生活环境而具有“人化”的意义,从而获得审美价值。
美学原理如何理解人的美
美学原理如何理解人的美
对于人的美,美学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 形体美- 人体的整体形体比例匀称、线条流畅美观,体现了形体的和谐之美。
2. 表情美- 面部五官的特征组合,以及面部表情的变化,反映内心思想情感,体现精神之美。
3. temperament美- 个性、气质、风度等内在品质的吸引力,体现人的整体气质之美。
4. 智能美- 智力、才华、学识令人赏识、仰慕。
体现智力之美。
5. 道德美德美- 具备道德规范、价值理想和高尚情操,体现人的道德之美。
6. 生活艺术美- 生活方式、言谈举止所展现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感染力。
7. 劳动美- 劳动过程中体现的积极向上精神面貌。
8. 人的美是内外兼备的统一体,需要从整体上把握人的全面发展。
综合来看,人的美是形体、精神、智力、品质的和谐统一。
美学原理
第一章美学的基本概念:1 、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学科名称的,是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登。
2 、1735年,鲍姆嘉登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3 、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正式以“埃斯特惕卡”这个术语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
从而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学》一书的书名音译为“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就是“感性学”的意思。
)4 、鲍姆嘉登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从不同的学科加以研究,研究知,即理性认识的学科是逻辑学;研究意志的学科是伦理学;而情,即对所谓“混乱的”感性认识加以研究,并最终用“埃斯物惕卡”来命名这门学科,即今天人们所说的美学。
5 、美学的学科性质:⑴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许多人文学科有着多方面的联系。
它包括哲学、文艺学、心理学、论理学等等。
⑵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⑶美学要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论态度为前提,因此,美学从根本上畜产品久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人的审美价值态度是什么:是一个人对审美价值认为的理性认识)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阶段:6 、美学的诞生:1750年(单选)7 、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再由美学思想发展为独立的美学学科。
(多选)8 、原始审美意识的标志:能制造工具,使用工具。
如:许家窑人的石球(单选)人与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能否制造工具。
原始人利用现成的石块加以砍削凿磨,由此产生一种惊奇感和喜悦感,这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
9 、审美意识的形成:早在无文字可考的远古时代,人类就已有了审美意识。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例如:石器的造型;审美对象从动物扩展到植物(彩陶上的纹饰显现及岩壁上的绘画显现)。
人的美属于什么美学原理
人的美属于什么美学原理
1. 人的外表美常被认为符合对称、比例、和谐的原则,这源自古希腊美学中的“金分割比例”思想。
2. 从表现主义美学看,人的内心世界、情感体验也是美的重要来源,外在形式美仅是一种表达。
3. 现代功能主义美学强调功能性、合目的性也是美的标准,人的行为能力也可体现一种美。
4. 后现代主义美学否定任何绝对的、固定的美标准,认为美是时代与文化的产物,意义不是固有的。
5. 东方美学中,人的美常与自然相符合,体现天人合一的境界,或成就一种高远的精神气韵。
6. 对人的美的判断需要综合多角度审美理想,不能局限在某一美学范式。
7. 美不仅在外形,更在人的内心、品性和生活状态,需要整体审视。
希望这些初步概括对您有所帮助。
人的美是一个值得持续探讨的深刻话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
评定工业产品艺术造型的美与不美,不能只看外表形象是
否好看,还应该认识其造型的形、色、质以及修饰手段、布
局方法、表面工艺等是否充分和完美地体现产品功能特点。
只有内在质量和外表形象完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符合功 能要求、技术要求、艺术原则时,这样的产品造型才是能给 人以真正美感的艺术造型,才是真正的造型。
均方根比例(平方根矩形法)
1
1 1 1 5 4 1 3 2
1
1 2 3 4
中间值比例
d c a b b
c
d
二、美学原理——对比与协调
1、对比与协调的关系
对比是强调两者之间的差异、突出各自的特点。 协调是缩小这种差异,强调相互的内在联系,借助相互之间
的共性以求得和协。
对比与协调是造型设计中最常用的手法,通过强调各种因素
呆扳、单调的感觉,缺乏趣味。因此,设计者应遵循统一与
变化的法则,创造出更具有特性的平衡状态产品。
对称的形式是一种很普遍的形式美
对称实际上是属于统一的一种形式,在工业产品的造型
中也多采用对称的手法,一般用在那些在动态中需要保
持平衡的产品,如汽车、火车、飞机等的正面造型、给 人动中求静的感觉,又使人增加心理上的安全感。
4、色的对比
局部点缀: 通常起点缀作用的是标志、商标、产品名称等,这样产 生的对比效果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商标、品名上,达到
设计师预想的效果。
“材质”的对比: 天然与人造、规则与不规则、纹理与没纹理、光泽与没 光泽、软与硬、细腻与粗矿等。
5、协调
协调也只存在于同一性质的因素之间,把同性质或相似 的东西并列在一起,给人以柔和、协调的感觉。它与对比相
3、统一与变化的关系
统一使人感到畅快、单纯,称之为统一美。但是,过分的统 一则显得刻板、单调和乏味,只有统一而无变化,这一种美
感就不能持久。
变化是刺激的源泉,能打破单调、乏味、刻板的过分统一, 产生心理刺激而唤起兴趣,但是这一刺激必须有一定的限制, 否则会导致混乱、繁杂,引起精神上的骚动而产生疲劳。 统一与变化都存在着一个度的问题。过分的统一或过多的变
一、概述
如何才能设计出美的产品,是否有些法则可以遵循,这 是人们长期以来所探讨的。有一种主张认为:设计是一种 创造,就不应该守着一些条条框框。不可否认,设计的确 是一种创造行为,但要创造出协调优美的产品,其产品形
态必须满足基本的美学原理,即美学法则。
二、美学原理——统一与变化 1、概述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辨证法最基本的规律,同样是指导一
切艺术表现形式的最基本的规律。统一与变化,就是对立统一
规律在工业设计造型中的应用,是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美学原理 的最基本法则。
2、统一与变化的关系之一
工业产品是由点、线、面三维虚和实空间、颜色和质 感元素有机地组合成的一个整体。 统一是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点或共有特性; 变化是寻找各部分之间的差距区别; 没有变化则单调乏味,不显丰富和缺少生命力; 没有统一,产品造型将杂乱无章,缺乏和协及秩序。
美学原理 (形式美法则)
一、概述
二、美学原理
(一)统一与变化 (二)对称与平衡
(三)比例与尺度
(四)对比与协调 (五)节奏与韵律
一、概述
美是一种内在的知觉,是一种情感,它存在于知觉中,通
过快乐的对象化而建立起来,与对象紧密联系着而产生愉 快,它与对象的特征和结构不可分割,这些结构、特征所 建立的知觉凝集成为对象的一种性质,人们就称为“美”。
化都会削弱形式美感。变化应该从统一中产生,必须受规律
的支配,要做到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
3、统一与变化的关系
统一与变化都存在着一个度的问题。过分的统一或过多
的变化都会削弱形式美感。变化应该从统一中产生,必须 受规律的支配,要做到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
统一与变化在不同的场合,侧重面应有所不同。在同样
在产品造型设计中,充分应用形体的厚薄、大小、高低、
材料的光滑程度、色彩的亮度等造型元素,使产品的客观本
身体现出各种韵律,加深人们的印象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舒
适的美感。
二、美学原理——比例与尺度
2、尺度的含义
尺度是结构、功能与人的器官和使用要求所形成的尺寸
大小。简单地说,尺度指的是产品与人两者之间的比例
关系。
二、美学原理——比例与尺度
3、尺度和比例的关系
在产品设计中,首先要考虑解决的是尺度,在这个限制条 件下,才能进一步考虑比例关系。如果只有各部分之间好 的比例,而没有合理的尺度,那是不符合基本要求的。所 以比例与尺度应互相依存,结合在一起体现在产品造型设 计中,不能截然分开。
二、美学原理——节奏与韵律 1、概述
节奏是一种条理性、重复性、连续性的艺术形式的表现。
韵律是节奏内涵的深化,是在艺术内容上倾注节奏的感 情因素。韵律美是一种有规律的重复、有组织的变化的美的 形式。 它的审美意义,在于给人带来心理上的愉快。人是以感觉 器官和运动器官来感受审美对象的,如果审美对象所表现的 节奏能符合人生理的自然节奏,人就感到和协、愉悦。所以 节奏和韵律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 自然界中的许多事物的现象,往往由于有规律的重复出现或 有条理的秩序变化而激发人们的美感。山峦的起伏、东梅的 花瓣、六边性为单元的蜂巢等都是范例。
2、节奏与韵律美存在的形式
要素连续性排列
渐变性:连续重复的要素按一定规律逐渐变化
渐变性规律设 计
起伏性:保持连结变化的要素时起时伏、具有波浪状的韵律特征。
交错性:连续重复的要素相互交织穿插,产生时隐是现的韵律美。
起 伏性规律设计
交错性规律设计
3、节奏与韵律的关系
无变化的连续韵律能产生静止感,渐变韵律能产生运动 感。但当渐变韵律对称分布时,就失去运动感而产生静止感。 没有重复,就没有节奏,也就失去了产生韵律的先决条 件;而只有重复,没有规律性的变化,也就不可能产生韵律 的情趣。
二、美学原理——比例与尺度
4、比例的确定
一般先从整体大的比例关系上 推敲,当大的比例关系基本确定之 后,在推敲细部及局部的比例,最 常 用 的 几 种 比 例 关 系
黄金比例
整数比例
均方根比例 中间值比例
后协调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使
细部与整体完善地统一起来。
黄金分割比例
1 。 618
边长比例为1:1。618的长方
的差异,达到造型丰富、有层次变化的统一效果。
2、对比
对比形式只存在于同一性质的因素 之间。如体量的 大小,形状的方圆,线条的曲直,色彩冷暖、明暗、进 退,材质的轻重、粗细、优劣等。不同性质的因素之间 不存在对比关系,如色彩与形状。
对比的目的是为了强调差别,没有对比,不成艺术。
3、对比的形式
形的对比: 线形对比、面的对比、虚实对比、方向对比。 色的对比: 某种颜色与中性色对比、灰色系列对比、局部点缀、、 “材质”的对比。
的前提下求取变化,这是大统一中的小变化;在变化的
前提下追求统一,这是大变化中的小统一。
二、美学原理——对称与平衡
பைடு நூலகம்
1、对称
对称问题的提出: 人们观看杂技演员走钢丝时,在他稍稍失去平衡的一刻,人 们会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生怕他掉下来,这种感觉是人体
自身维持平衡的一种。同样当人们看到一种平衡的构图时,
会通过自动的类比,体验到这种不平衡,正是由于这个缘故, 人们才需要平衡的构图。
对称的形式是一种很普遍的形式美
在产品设计中,对称的形式是一种很普遍的形式美。它能获
得良好的视觉平衡,形成美的秩序,给人以静态美、条理美, 使人产生庄重、严肃、大方与完美的感觉。人体外形上是对 称形式的典范,天安门城楼、西安城墙和城门楼、中山装都 是对称形式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的实例。但对称又易给人以
物体的引力(重量)。比如,大的形比小的形具有更大的量
感,纯度高的色比纯度低的色具有更大的量感,明度低的色 比明度高的色具有更大的量感。
采用平衡造型形式,可使产品
形态在支点两侧构成各种形式的
对比,如大与小、重与轻、浓与 平衡造型形式的对比 淡、疏与密等。这是一种能产生 静中有动(或动中有静)的条理 美、动态美的造型形式,它既有
2、统一与变化的关系之二
任何一件工业产品的完美造型,都应做到既在整体上协 调统一,又有多样的或独特的变化; 在统一之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求得统一,这是进行产品 造型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 在形式美的诸多法则中,统一与变化规律是它们的集中 与概括。这些法则,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统一与变化这一 基本规律。
生动、活泼、轻快、灵巧的特点,
又具有稳定、安宁、秩序的感觉。
用水平深色线加强稳定感
平衡的各种形式:
等量不等形的平衡
等形等量的平衡(对 称)
不等形不等量的平衡
二、美学原理——比例与尺度
1、比例的含义
形体的比例是一种以数理逻辑为基础的表现形式。它表现为 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以及整体或局部自身的长、宽、高 的尺寸关系。用适当的数比关系可表现现代科学技术的美, 这种抽象的艺术形式是造型艺术中的主导元素之一。
1 1 2 3 4
整数比在现代工业产品的造型中用得越来越多,这种比例明快 而匀整,工艺性好。采用不同的比例给人的感觉不同:1:1给 人朴素、客观的感觉,但它偏于静止而不活泼;1:2给人文静、
高尚的感觉。若比值太小,如1:100、1:20的长方形,也很
难显示整数比的美感来,因为人的视觉已难于分辨出它属于整 数比的形了。
2、平衡
平衡是以支点为重点,保持异形双方力的平衡的一种形式。 这是自然界里静止的物体都必须遵循的一条力学原则。而产 品造型的平衡形式,主要是由各种造型要素构成的量感,通 过支点表示出来的秩序和均衡。
这里所指的量感,是视觉对于各种造型要素(如形、色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