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通用汽车公司收购费雪车身制造公司p

合集下载

国际公司金融习题答案--第七章

国际公司金融习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

汇率变化一定会产生营运风险吗?营运风险度量的是未曾预料到的汇率变动引起国际公司未来营运现金流量变化,从而导致公司净现值的改变。

如果是可预期的汇率变化则不会产生营运风险,因为公司管理层已充分考虑到可预期的汇率变化对公司未来的生产经营和市场价值的影响,公司编制的预算财务报表已经反映出了预期的汇率变化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2。

营运风险的决定因素主要有哪些?(1)当地市场结构。

若国际公司在当地面临来自当地公司的竞争,则汇率变化会带来营运风险,若国际公司没有来自当地的竞争压力,而仅面临来自与自己同一个国家的公司的竞争,则汇率变化不会带来营运风险。

(2)调整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能力.在给定的市场结构下,公司面临的营运风险取决于汇率变化时公司保持稳定现金流的能力。

(3)实际汇率变化的影响。

汇率的变化并不一定总是影响公司的竞争地位,当名义汇率变化恰好被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所抵消时,汇率变化就不会带来营运风险.而当实际汇率发生变化时,营运风险将产生.3。

福特公司在墨西哥有一家销售公司,该公司从美国进口福特汽车,在墨西哥市场进行销售,而且福特汽车在墨西哥市场是富有需求弹性的。

如果美元相对于墨西哥比索升值,则:(1)如果墨西哥汽车市场主要由墨西哥国内汽车厂商所控制,则美元升值对福特在墨西哥公司的影响如何?(2)如果墨西哥汽车市场主要由来自美国如福特、通用等汽车厂商所控制,则美元升值对福特墨西哥销售公司影响如何?(1)当需求量变动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当美元升值时,该公司的进口成本增加,若相应地提高销售价格,则销量大幅度下降。

而其竞争对手墨西哥的汽车公司则不受影响。

此时,福特公司将面临营运风险,竞争力减弱。

(2)若福特汽车在墨西哥没有来自当地的竞争,仅面临其他美国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则福特的利润并不会减少,母公司也不会遭受营运风险。

因为其他美国公司在墨西哥的汽车同样受到美元升值的影响,市场份额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企业与市场的逻辑关系

企业与市场的逻辑关系

关于企业性质的新思路南开大学经济学系99级基地班乔晓楠摘要:本文以认清企业的性质为目标,意在提出一条合理的分析企业性质的思路。

论文首先比较新古典学派与新制度学派的企业理论,从中得出研究企业时应持有的企业与市场的逻辑关系。

然后以马克思的理论为主,并结合各家观点来分析企业的发展过程。

在论述企业的双重发展时,本文还特别指明了科斯的“交易成本”的适用范围,即垄断资本主义的企业联合行为,同时对应着威廉姆森对交易成本的分类,提出对企业内部组织成本的分类。

最后通过前面的分析发现企业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中显现出的特征,从而认清企业的性质、内化功能,并在与市场的比较中得出包括配置资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这三种作用。

关键词:分工交易成本内部组织内化功能一、企业与市场的逻辑关系众所周知: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市场是企业的存在环境,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密不可分。

因此,十分必要先搞清楚在研究企业时应选择的正确的企业与市场的逻辑关系。

我们先对新古典学派与新制度学派的企业理论进行一下比较:(一)新古典学派的企业理论新古典学派赋予企业以“经济人”的含义,使得厂商在经济活动中具有完全的理性,并掌握完全的信息,不断追求利润最大化。

从边际学派到马歇尔,他们对厂商的研究都以上述假定为前提条件,探寻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如何确定其价格与产量。

新古典学派的厂商理论用生产函数和投入成本构造模型,并且使厂商的实际行为以边际原理为准则, 以此来决定企业的最优生产选择如何随着投入和产出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进而获得短期的最大利润。

尤其是马歇尔区分了短期与长期的概念,由于规模效益的作用,企业短期内报酬递减,长期则可能报酬递增。

他认为:如果报酬递增(规模报酬)是内在于厂商的,竞争就不存在了。

一条倾斜的竞争性供给曲线只能是由于厂商的外部经济而来(内在于该行业,但是他也考虑过行业的外部经济并可能是唯一的内在于整个经济的)。

他还提出了一个正式的垄断模型,它的一些特性需要进行解释,厂商的需求曲线与“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重合,在这一点上,不存在寡头的相互作用。

科斯《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相关理论评述-经济思想史论文-经济学论文

科斯《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相关理论评述-经济思想史论文-经济学论文

科斯《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相关理论评述-经济思想史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引言:科斯经济思想的前因后果一次本科毕业实习引起的经济学变革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科斯教授分别在20 世纪三十年代和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与《社会成本问题》这两篇鸿文中引入了交易成本概念,这不但改变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而且促成了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产生。

事实上,科斯发现企业的本质是1932 年底的事情。

在1931 年,正在念本科三年级的科斯已经提前修满了毕业所需的全部学分,并在产业组织学大师普兰特的推荐下,获得了英国伦敦经济学院颁发的Ernest Cassel 爵士访问学者奖学金,赴美参观学习。

在美国期间,科斯实地调研了福特、费雪和通用等汽车企业,发现通用的汽车的车身框架是从斯密斯车身生产企业手中购买的,而且后者高度自动化设计的大部分装置都是为通用的汽车特别准备的。

同时,通用又收购了专门从事车身生产的费雪企业。

于是,科斯就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交易在市场中完成,为什么有些交易又通过垂直一体化的方式在企业内实现?带着这个问题,科斯又去芝加哥大学旁听了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奈特教授关于社会经济组织的课程。

就是在这样的实践与理论的启发下,科斯在1932 年给布莱克教授的书信中已经初步形成解释上述问题的答案,并在经历五年的反复修改后最终在1937 年发表了一篇名为《企业的性质》的文章。

但是,该文在发表后并没有得到经济学界的重视,直至他发表《社会成本问题》后,人们才开始回头重读《企业的性质》。

因为科斯在1959 年发表的《联邦通讯委员会》,引起了整个芝加哥学派的强烈,大家一致认为科斯的结论与当时占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完全不一样甚至相反。

为此,科斯应《法律经济学杂志》主编戴德维特教授的邀请在1960 年发表一篇名为《社会成本问题》的长文回应芝加哥学派的质疑。

但问题是,该文不但没有平息这场激烈的争论,反而激起了整个经济学界对科斯论文的关注。

关于通用与费雪纵向一体化案例的进一步思考

关于通用与费雪纵向一体化案例的进一步思考

关于通用与费雪纵向一体化案例的进一步思考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企业专用性投资的增加会增加敲竹杠的有关市场交易成本,进而增加纵向一体化的可能性.而研究纵向一体化,最为经典的莫过于通用汽车公司兼并费雪车身公司这一案例了.为了便于分析,在这里将这个过程简单回顾一下.1919年,通用汽车公司与费雪公司签订了为期十年的提供封闭型车身的协议.协议规定通用汽车公司所需的所有封闭型车身必须在费雪公司购买,供货价格为成本加上17.6%的盈利〔成本中不包括投资的资本利息〕,同时,给通用汽车公司车身的价格变化幅度不能超过费雪公司给其他汽车制造商同类车身价格的变化幅度,也不能超过除费雪公司以外的其他公司生产同类车身的市场平均价格.这种合同安排的主要宗旨在于鼓励费雪车身公司专用性投资,同时防X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但是,不幸的是,这种情况还是发生了.由于价格的变化主要来自于成本,因而费雪公司采用高度劳动密集型技术,同时拒绝将车身生产工厂建立在毗邻通用汽车公司的装配工厂附近,这种安排对于费雪公司是有利的,因为车身价格等于公司的可变成本加17.6%的利润率,即费雪公司的劳动力和运输成本上加上17.6%的利润率.最后,通用公司忍无可忍,购买了费雪公司的剩余股票,并于1962年最终吞并了费雪公司.可以说,在兼并前后,契约数量的变化并不大,显然,签约成本并不是主要的交易成本组成部分.而通用汽车之所以要兼并费雪车身公司,显然兼并对它是有利可图的;而对于费雪车身公司,如果保持独立能获得更大的收益,那么它也是不会接受兼并的,因此可以认定费雪公司至少没有从这次兼并中蒙受损失.没有证据表明通用汽车的管理水平显著高于费雪车身公司,二者的人力资本也同样是由企业家指挥.给定签约成本基本不变,生产率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兼并又得以实施,那么兼并的收益从什么地方来呢?兼并所产生的收益又如何分配呢?对此,克莱因的回答是:源于契约所诱发的与敲竹杠有关的成本.由于专用性投资可能诱发敲竹杠,通过纵向一体化改变了企业组织资产的所有权,创造了一定程度的灵活性,从而避免了不完全合约下敲竹杠的可能,避免了不完全合约下谈判和再谈判过程中产生的租金耗散,进而显著地节约了交易成本.同时,通过纵向一体化,人力资本的敲竹杠问题也能得以解决.因为纵向一体化不但令费雪兄弟成为通用公司的雇员,而且将费雪车身的全部雇员收归旗下.通过获取费雪公司的组织所有权,包括该组织中全部写作生产工人的劳动合同以及如何制造车身的全部知识,通用公司从购买车身转变为制造车身.因为从拥有企业的一系列相互依赖的劳动合同以及具体化在组织中的雇员团队的企业专用知识的意义而言,企业的所有者才能够拥有该企业的人力资本.……经过这样的权力转移后,不再发生敲竹杠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作为经济主体的雇员数目庞大,以至于难以达成共谋,不可能所有雇员同时开小差或者离职,因而大型团队组织中纵向一体化意味着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十分接近于实物资本.这个洞见无疑是深刻的,但是,从个体主义的角度出发,那么具体是谁在实施敲竹杠呢?企业的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种法律虚构,是一系列契约的连接,企业本身是没有思想和动机的,那么如果存在敲竹杠动机或者行为,在这个案例中,到底是谁在敲竹杠呢?这是克莱因所没有回答的问题.另外,给定人力资本只存在于其载体这一事实,纵向一体化解决人力资本专用性的判断是严谨的吗?企业无非是一个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之间的合约,而拥有这些资本的显然就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因此,真正可能敲竹杠的可能是人力资本所有者或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在这个案例中,被认为敲竹杠的主要是费雪公司,因此我们将注意力聚焦在费雪公司的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首先分析纵向一体化后人力资本敲竹杠的问题.由于通用性人力资本的特性,因此其市场价值是相对固定的,兼并前后应该不影响通用性人力资本的报酬,因此我们着重分析专用性人力资本.如果某一特定的专用性人力资本在兼并前付出一定量的劳动,并且得到与之相当的报酬,在兼并后,可能发生两种情况.其一是报酬降低,由于专用性人力资本只有在与特定的交易对象交易时,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种专用性人力资本在其他地方将会急剧贬值,因此可以认定通用汽车有这种冲动降低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报酬.但是,由于人力资本的主动性特征,并且专用性人力资本具有不可替代的特征,在降低报酬之后,专用性人力资本完全可以用偷懒来对抗通用汽车公司的敲竹杠,从而迫使公司提高支付.从另外一个角度,如果通用汽车公司可以对费雪车身公司的具有专用性人力资本的雇员实施敲竹杠策略,那么费雪公司独立的时候仍然也可以实施类似策略,因此通用公司在兼并后对拥有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实施不同于费雪公司的敲竹杠策略是行不通的〔由于材料有限,我们无法得知费雪车身公司独立的时候公司是否对员工实施敲竹杠,况且费雪公司对员工实施敲竹杠并不是通用公司所关心的,所以这不是通用公司兼并费雪车身公司的重要原因〕.其二是要求提高报酬,这种情况仍然很难发生,因为索要过高的报酬可能遭致公司弃用,从而使得专用性人力资本毫无价值,因此专用性人力资本将抑制自己索要高价的冲动,选择继续与新公司合作.也就是说,在兼并前后,费雪车身公司的雇员的行为和报酬将会大致保持不变.另外,通用汽车为了维持员工队伍的稳定,一如大多数兼并案例所表现的那样,可能会对其中拥有专用性人力资本的重要成员增加报酬.因此,人力资本敲竹杠问题并不是通用公司兼并费雪公司的主要原因,如果人力资本有敲竹杠的嫌疑,那么兼并前后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改善,如果能改善的话,那么费雪公司在独立的时候就解决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通用公司在解决人力资本敲竹杠的问题上比费雪公司高出一筹.另外,克莱因所谓的大型团队组织中纵向一体化意味着人力资本接近于非人力资本的判断也稍嫌武断.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性迥异,才导致对二者的治理方式截然不同.在这个案例中,除了费雪兄弟以外的其他雇员,只要他们在兼并前后的劳动强度和报酬大致不变,受谁指挥都是没有关系的;同时,这些雇员在长期合作中获得的专用性知识,也只有在被兼并后的这个公司才能得以发挥,而只有专用性人力资本有了用武之地,才能创造效益并获得收益,这才是费雪公司的大部分雇员仍然选择继续留下的最根本的原因.然后分析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既然兼并前后人力资本所有者报酬保持基本不变,那么,兼并之前的敲竹杠行为所带来的收益只能归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所有.的确,在保证了雇员的合约支付之后,任何从对手那里敲竹杠得到的收益都将归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所有.也就是说,真正对通用公司实施敲竹杠的是费雪车身公司的非人力资本所有者.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纵向一体化只是解决了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可能产生的敲竹杠的问题.对于人力资本,由于人力资本只存在于载体中〔我们暂时搁置人力资本的所有权问题〕,无法通过纵向一体化进入企业,简单的纵向一体化也无法解决人力资本敲竹杠的问题.或者说如果只是纵向一体化,而没有其他针对人力资本的特别的治理措施,人力资本的敲竹杠问题将无法得到改善〔至于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治理机制,将另外行文讨论〕.同时,由于在企业已经存在的情况下,非人力资本作为一种被动性资产,无法创造价值,只有与具有主动性的人力资本结合起来,才能创造价值,而现代企业理论虽然也认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将其放到应有的高度,在分析企业时,仍然以非人力资本为主体,由于这种认知角度的误差,使得我们对企业的认识缺乏更深刻的把握.实践中,以非人力资本为主体来认知企业的这种是而是非的理论也误导了公众的视线,从而使得企业的运营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率.。

《企业管理学》案例库

《企业管理学》案例库

《企业管理学》案例库第一章案例:通用汽车公司:险遭灭顶之灾1908年9月16日,作为当时最大的汽车公司别克公司经理的杜兰特(William C.Turant)创建了通用汽车公司。

杜兰特奉行广泛收购、急速扩张的战略,充分利用证券来大大加速生产与资本集中的过程。

在公司成立后仅仅两年时间,他用“股票换股票”的手段,就控制了包括11个汽车制造公司的20余个汽车零件和附属品的制造企业。

然而,杜兰特并未在公司的组织架构上进行相应的大幅度组建与调整。

相反,除别克、凯迪莱克等少数公司外,大多数被吸收的企业仍然保持着以前的法人身份,分散经营各自的业务。

就此而言,当时的通用汽车公司只是一个“大拼盘”而已由于过急不适当的大规模扩大,又因为公司的不景气和资金周转不灵,通用汽车公司终于陷入了无力支付债务的困境,并于1910年10月被以波士顿李.希金森公司的J.J.斯特劳为团长所组成的银行辛迪加接管。

杜兰特虽然仍是通用公司的大股东和董事,但仅此而已,他实际上已被迫退出公司的经营。

接管通用汽车公司的银行辛加迪废止了杜兰特的盲目扩张战略,对公司进行了彻底的整顿。

他们在底特律设立了掌握整个管理机构的公司总部,并增设了材料部、会计部、生产部等三个部门以辅助总部。

为促进所属公司之间的协调与联合,又设立了由各子公司经理组成的干部联络会等。

遗憾的是,由于各子公司认为这些常设部门只会损害他们的独立性,出于各自的利益而不予协作,有时甚至加以对抗,使得银行辛加迪的整顿未能取得明显效果。

具有戏剧意味的是,到1915年9月16日,也就是通用汽车公司创建七周年的纪念日那天,被逐五年的杜兰特竟又在董事会会议上以足够多数的股票重新控制了通用汽车公司,并于1916年6月1 日正式恢复了总经理职务。

事实上,杜兰特从不甘心从通用汽车公司退出,而是积极谋划着东山再起。

1913年初,他设立了拥有6500万美元的持股公司——纽约雪佛兰汽车公司,并乘美国经济全面好转之际使雪佛兰公司获得飞跃的发展,杜兰特进一步以皮埃尔.杜邦等人的财务支持为背景,利用通用汽车公司普通股东们五年未获分红的不满情绪,最终实现了其夺回通用汽车公司领导权的目的。

解读 《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 脱水精华版

解读 《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 脱水精华版

解读《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脱水精华版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斯隆在通用歧视的职业历程,在斯隆领导通用汽车的20多年里通用超越了福特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斯隆因此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

彼得德鲁克曾深入斯隆时代的通用汽车进行调研,并将研究结果写成公司的概念一书,由此开创了管理学这门新的学科。

可以说,正是斯隆的管理实践开启了现代管理学。

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这本书由斯隆亲自撰写1964年一出版就立即成为了畅销书比尔盖茨说,这本书是他所读过的最好的商业著作。

商业周刊则把它放在绝对必读书架,第一名财富杂志也把它列为CEO必读书。

下面我分两部分,为你解读这本书的内容。

第一部分先来讲讲斯隆这个人的特点和风格,第二部分重点说说斯隆在通用汽车做了哪些重要的事。

先来说,第一部分。

1875年斯隆出生在美国,一个商人家庭,20岁时,从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专业毕业。

这个成长背景给了他商人的基因和理工科的头脑,23岁的时候她在父亲的资助下花了5000美元买了一家严重亏损濒临倒闭的小公司海厄特滚珠轴承公司自己当老板。

不到半年,他就让这家企业扭亏为盈,因为斯隆发现这家企业创始人忽视的一个市场刚刚起步,但前景可观的汽车市场。

原本的海鸥特轴承是为起重机等设备设计的并不适合汽车,但斯隆加以改良,设计出适用于汽车的新型滚珠轴承,他主动与各个汽车厂家联系,包括给亨利,福特写信,寻求合作。

在斯隆的努力下海厄特成为很多汽车企业的供应商,这让斯隆走进了汽车行业。

上世纪初汽车行业起步不久,技术革新很快斯隆担心海厄特轴承作为配角可能会被取代,于是他把公司卖给了一家新的汽车零件集团由于它是海厄特唯一的老板转手之后成为那个集团的最大股东。

之后,这个集团又转卖给通用斯隆,于是成为了通用的股东和高管。

斯隆1918年进入通用做运营副总裁1923年起担任通用的首席执行官一直到1946年退休,在这段时间里,他还先后兼任了公司的总裁和董事会主席。

德鲁克说,真正的斯隆是一个爱恨分明,做起事来专心致志兴趣广泛,而且极其有趣的人,但这些特质在本书中毫无痕迹,我们通过这本书看到的只是作为专业经理人的四龙。

再论通用-费雪购并案

再论通用-费雪购并案

界 理 论 证 明 : 用 兼 并 费 雪 的 原 因在 于高 昂 的 测 度 成 本 、 加 的 交 易 频 率 以 及 通 用 汽 车 生 产 车 体 的企 业 能 力 的 缺 通 增 乏 , 资 产 专 用 性 并 不 是 导 致 兼 并 的 主要 原 因 。 而
[ 键词]交 易费用 } 业能力 ; 关 企 企业 边界 [ 中圈分类号]F 7 20 [ 文献标 识码] A :
协 调 生产 和存 货 , 证 通用有 足 够 的车身 供应 , 保 同时
最 大 限度 利 用 费 雪 兄 弟 的管 理 才 能 ; 斯 ( o s , 科 C ae 1 8 , 0 0 0 6 不 仅 否 定 KC 的 研 究 结 论 , 9 8 2 0 ,2 0 ) A 甚 至 认 为 K A 是 在虚 构一 个 “ 未 发 生 的 寓言 ” 印 C 从 以 证 事先 设想 好 的理 论 结 论 , 因为 科 斯 认 为 两 家公 司 在 11 9 9年签 订 的协 议 已经 有 效解 决 了 “ 竹 杠 ” 敲 问
第2 6卷 第 6 期
Vo .2 o 6 1 6N .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学

21 0 1年 1 2月
De . e 2O1 1
J u n l fHu e ie st f T c n lg o r a b iUn v r i o e h oo y o y
Ab t a t s r c :Th e g ra d a q iii n o h e m r e n c u sto ft e GM — i h rBo y wa h x m p e ct d wi e y i h F s e d s t e e a l ie d l n t e e p r n e s u y o h im h o i s Th h o y o h im o n a i s b s d o h n e r t n x e i c t d f t e fr t e re . e e t e r ft e f r b u d re a e n t ei t g a i o o h r n a to o ta d t e f m a a i te x l i e h tt e me g r a d a q iii n wa u ft e t a s c i n c s n h i c p b l is e p a n d t a h r e n c u sto s d e r i t h x e sv a u e e t c s 。t e i c e sn r n a t n f e u n y a d t e GM a k e s o t e e p n i e me s r m n o t h n r a i g ta s c i r q e c n h o Slc n s o h a a i t op o u e t e c rb d ft e c p b l y t r d c h a o y,b tn tt e a s t s e i c t . i u o h s e p cf i i y Ke wo d :t a s c i n c s ;f m a a i t s im o n a i s y r s r n a to o t i r c p b l i ;fr b u d re ie

经济学经典案例与案例研究

经济学经典案例与案例研究

经济学经典案例与案例研究—-“通用收购费雪”案例的研究述评系部:信息工程学院学号: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教师指导姓名:杨青最终评定成绩:2015年6月案例研究(casestudy)是种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这种方法适合对现实中某一复杂和具体的问题进行深入和全面的考察。

通过案例研究, 人们可以对某些现象、事物进行描述和探索。

案例研究还使人们能建立新的理论, 或者对现存的理论进行检验、发展或修改。

案例研究是找到对现存问题解决方法的一个重要途径。

正是因为如此, 众多经济学论文中都充斥着生动的案例故事,以证明或支持某些经济学观点或理论。

甚至还有一些经典的案例在学术讨论中被屡屡引用, 引发不同学派的经济学家进行反复的阐释和辩论, 也启发了很多学者对案例研究方法的深入探讨。

本文即是对“费雪车体”这一经典案例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 再现了围绕这一案例所展开的精彩的争论过程,以期能给予我们有关案例研究方法的启迪,激发我们对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一、通用收购费雪车体的经典案例通用汽车公司(以下简称通用)是19 世纪初期由威廉·杜兰特(WilliamC。

Durant)创办的汽车制造公司(今日仍是全球著名的汽车制造业巨头), 费雪车体公司(以下简称费雪车体)是19世纪初期由费雪六兄弟创办的汽车车体制造公司,是当时车体行业中最大的企业。

1917年通用与费雪车体签了一份合约, 即通用将以成本加17.6%的价格购买费雪车体的全部产品。

但战后的生产扩张计划使通用确信,确保对最大和最关键的供应商———费雪车体的控制权乃绝对必要.因此, 1919年通用与费雪签订了一份10年期的供应合同,主要内容是:(1)费雪车体的核准普通股本, 在原先20万股的基础上增加到50万股.通用将以每股92美元的价格购买其中的30 万股.(2)考虑到费雪兄弟既有的能力, 通用汽车继续让费雪车体生产封闭车体。

1917年的价格协议继续有效。

通用汽车付给费雪车体的价格将基于不同档次的产品, 但费雪车体的平均净利润率依然维持在17。

通用汽车公司收购费雪车身公司的案例(doc 11页)

通用汽车公司收购费雪车身公司的案例(doc 11页)

通用汽车公司收购费雪车身公司的案例(doc 11页)通用汽车公司收购费雪车身制造公司的案例分析罗纳尔多H. 科斯*一、流行观点关于导致费雪车身制造公司被通用汽车公司收购事件的流行观点认为,曾与通用签订向其提供车身的十年有效期合同的费雪公司通过采用低效率的生产安排(这种安排通过高于成本定价使得费雪公司利润增加)、并拒绝将其工厂迁至通用公司的装配工厂附近等方式而向通用汽车公司索要高价(hold up)。

如此让通用公司“忍无可忍”的局面最终导致了通用公司收购费雪的结局。

这个一致同意的观点源于大家都普遍接受一个的理由。

这个理由曾在由Benjamin Klein、Robert G. Crawford及Armen A. Alchian合著的一篇文章中谈到过,并在Klein的随后几篇文章中得以详细阐述。

1最终,费雪-通用收购案例*在1997年召开的新制度经济学国际学会的一次会议上,我宣称我认为人们通常接受的对于通用收购费雪事件的原因分析是错误的,为此我还专门写了一篇论文。

这使得我才知道Robert Freeland也已经写过一篇关于通用收购费雪案例的论文了。

Freeland讨论的范围比我要广。

我仅仅局限于讨论为什么费雪在被收购之前就向通用索要高价。

如果在我们的论文中有什么重叠的地方,则说明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

这个方法对于由Ramon Casadesus-Masanell和Daniel F. Spulber单独写就的论文来说同样适用,他们在论文中详细分析了通用汽车公司与费雪车身制造公司之间的关系。

约过程(“Vertical Integration, Appropriable Rents, and the Competitive contracting Process”),《法律与经济》,1978,No.21,p.297;Benjamin Klein,作为组织所有权的纵向专业化(Vertical Integration as Organizational Process):再论费雪—通用间的关系,《法律、经济和组织》,1988,No.4,p.199,并再版于:企业的性质:起源、演变和发展,编辑:Oliver E. Williamson和Sidney G. Winter(1993年);Benjamin Klein,无理要价缘何发生:契约关系的自我强制范围(The Self-Enforcing Range of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s),《经济调查》,1996,No.34,p.444;Benjamin Klein,无理要价问题,《经济和法律方面的新帕尔格雷夫词典》,置迁至邻近通用。

供应链治理理论研究_概念_内涵与规范性分析框架_李维安

供应链治理理论研究_概念_内涵与规范性分析框架_李维安

这 是 交 易成 本 经 济 学 中的 一 个 经典 案例。 最初 的
基础上 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由此产生了供应链 行为 汽车车身是借鉴马车车身生产的技术, 是开放性的、 以
目标上的冲突。 其次, 成员之间的相互独 立产生了信息 木 材为主要原 料 的车身。 到 1919 年 流行 趋 势 开始 转向
越 来越高、 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时尚化等。 任 何 对供应链治理内涵界定得不清晰。 此外, 虽然现有研究
一家企业都不可能具备它所需要的全部资源, 企业的资 已 经识 别出了一些治理要素, 但由于 缺 乏一个系统的分
源配置并非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一个将内外部资源统 析框架,致使这些治理要素同特定产出之间的关系研究
经济的全 球化, 企 业面临的外部 环 境 发 生了重 大 变化, 同于治理结构,[3,4] 还有的学者单纯使用关系、信任、规
如市场竞争加剧、 产品寿 命周期越 来越短、 品种数目越 范等治理机制来描述供应链治理。[5,6] 其次, 各 个要素
来越多、 消费者对交货期的要求及 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 之间的关系如何, 在现有论 述中也莫衷一是, 这 根源于
应链成员进行监督和控制, 使得 参与者处于被机会主义 身的能力投资, 承诺了从费雪处 采购所有封闭车身的排
行 为损害、 掠 夺 的风 险之下。
他性 条 款, 然而 这一 排 他性 交 易条 款 却 使 得费 雪公司有
决策者的有限理性也是导致不完全契约, 从而引发 更大的动机采取机会主义行为。 随着市场对于通用汽车
回顾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有关供应链治理问题 密的关系,因此,21 世纪的竞争已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
的研究, 探索构筑包括供应链治理边 界、 治理 机制、 治 理目标和治理结构的供应链治理体系框架。 在 对供应链

案例 通用汽车公司收购费雪车身制造公司p

案例 通用汽车公司收购费雪车身制造公司p

通用汽车公司收购费雪车身制造公司的案例分析罗纳尔多H. 科斯*一、流行观点关于导致费雪车身制造公司被通用汽车公司收购事件的流行观点认为,曾与通用签订向其提供车身的十年有效期合同的费雪公司通过采用低效率的生产安排(这种安排通过高于成本定价使得费雪公司利润增加)、并拒绝将其工厂迁至通用公司的装配工厂附近等方式而向通用汽车公司索要高价(hold up)。

如此让通用公司“忍无可忍”的局面最终导致了通用公司收购费雪的结局。

这个一致同意的观点源于大家都普遍接受一个的理由。

这个理由曾在由Benjamin Klein、Robert G. Crawford及Armen A. Alchian合著的一篇文章中谈到过,并在Klein的随后几篇文章中得以详细阐述。

1最终,费雪-通用收购案例一直被作为索高价问题的标准范例在无数篇文章和书中引用。

2正如Klein所说,这个案例“也许是在有关由于特殊投资(specific investments)存在而产生无理要价问题方面的经济学著作中被最广泛讨论”的案例。

3Joel Trachtmanzai 在谈及机会主义行为时,也提到了“关于费雪和通用公司的这个经典案例”。

4最近一本由Keith J. crocker和Scott E. Masten合著的书中详尽的阐述了经济学家们一致达成的共识:通用汽车公司和费雪车身制造公司起初一致同意签订了一项关于汽车金属车身生意的十年有效期合同。

然而,在合同有效期的前些年份中,市场对汽车的需求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增长。

致使双方在对超过合同份额之外的销售量的定价问题产生了摩擦,并使得费雪公司拒绝将其生产装置迁至邻近通用。

最终双方形势变得忍无可忍,终于在1926年,通用汽车公司收购了费雪。

5我认为上述对于导致通用收购费雪事件的流行分析是完全错误的。

根本就没有什么索要高价。

形势也从来没有变得“忍无可忍”。

二、美国之行1931年,我被伦敦大学授予Ernest Cassel爵士访问学者奖学金。

通用案例分析

通用案例分析
2019/5/12
2019/5/12
子公司战略分析
On Star提高通用汽车公司竞争力,带动通用汽 车服务拓展与业绩增长。
On Star使通用汽车公司的社会形象增强。 On Star系统专利技术革新使通用汽车获得新的
利润增长点,也加速了品牌的自主创新。
2019/5/12
通用汽车发展战略分析
20194/5/12
2019/5/12
通用汽车发展战略
跨国并购 合资公司 新建子公司
2019/5/12
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是指一 国企业(又称并购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 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又称被并购 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使运营活动的股份收买 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 或完全的控制行为。
2019102620191026通用汽车发展战略跨国并购合资公司新建子公司20191026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是指一国企业又称并购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又称被并购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使运营活动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
2019/5/12
跨国并购战略分析
扩大欧洲市场 锐意创新的技术 安全性
2019/5/12
合资又称合营,简称 JV(joint venture),一 般定义为由两家公司共同投入资本成立,分别拥 有部分股权,并共同分享利润、支出、风险、及 对该公司的控制权。
2019/5/12
上汽与通用的合作,一直是国内汽车业界跨国合 作的经典案例之一:上海通用汽车自1999年正 式批量投产以来,销量增长22倍,到2009年 11月底总销量超过299万辆;

企业一体化、专业化和多元化

企业一体化、专业化和多元化

格力空调专业化
成立于1991年的珠海格力电气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 研发、生产、销 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 201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35.17亿元,连续12年上榜美国《财 富》杂志“中国上市公司100强”。 格力董事长董明珠表示:格力将会坚定不移地在制冷领域发 展下去,制冷领域即专业化中的多元化,行业不仅包括家用 空调,也包括中央空调、食品运输、医疗机构温控、船舶空 调、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等; 她还表示海尔已经在冰箱市场取得了明显的优势地位,格力 如果不能保证在一段时间内将冰箱做到最后,就不会进入冰 箱市场与其竞争。
潜在负面效应
1.产品单一,易受市 场波动影响 2.丧失了很多市场商 机 3.交易费用的增加
典型企业
专业 化
1.格力空调 2.宝洁公司 3.BP公司
多元 化
企业在原主导 产业范围以外 的领域从事生 产经营活动。
1.战略性行业转移或 者战术性发展 2.范围经济 3.分散风险 4.追求增长
1.削弱原有产业 2.受市场整体风险影 响大 3.行业进入或者退出 风险 4.内部经营管理整合 风险
目录
1、绪论 2、一体化介绍 3、多元化和专业化 4、总结
4.总结
理论来源于实践的观察 企业家的力量和重要性
谢谢
典型案例
1.费雪-通用汽 车案例 2.中粮集团“ 全产业链” 3.钢铁企业收 购海外矿山 1.优酷和土豆合 并 2.时代华纳与 美国在线 3.美国铁路兼 并
纵向 一体 化
横向 一体 化
与同行业企业进行 联合的一种战略, 实质是资本在同一 产业和部门内的集 中
1.减少竞争对手 2.规模经济,降 低成本 3.资源和能力互 补 4.较短时间扩张 生产能力

纵向一体化的福利比较

纵向一体化的福利比较

D1
p1
B
G c q3 MR3
MC3=c D2
合并后,利润,消费者剩余,以及社会总福利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合并前 利润 消费者剩余 社会总福利
合并后
增量
案例:通用汽车公司兼并费雪 车身公司
• 1919年,通用汽车公司与费雪公司签订了为期十年的提供封闭型车 身的协议。协议规定通用汽车公司所需的所有封闭型车身必须在费 雪公司购买,供货价格为成本加上17.6%的盈利(成本中不包括投 资的资本利息),由于价格的变化主要来自于成本,因而费雪公司 采用高度劳动密集型技术,同时拒绝将车身生产工厂建立在毗邻通 用汽车公司的装配工厂附近,这种安排对于费雪公司是有利的,因 为车身价格等于公司的可变成本加17.6%的利润率,即费雪公司的 劳动力和运输成本上加上17.6%的利润率。最后,通用公司忍无可 忍,购买了费雪公司的剩余股票,并于1962年最终吞并了费雪公司。 • 而通用汽车之所以要兼并费雪车身公司,显然兼并对它是有利可图 的;而对于费雪车身公司,如果保持独立能获得更大的收益,那么 它也是不会接受兼并的,因此可以认定费雪公司至少没有从这次兼 并中蒙受损失。
上面讲到的一个市场中厂商1和厂 商2的双重加成定价,接下来假设 两家厂商合并,组建了厂商3,厂 商3独家垄断生产和销售
p D1 p2 p1R2 q3
MC1=c D2
MR1
q1=q2
如图为市场上厂商3垄断时的单一定价示意图,厂商3面对的市场需求曲线仍 然是D1D2,边际收益MR3=MR2,边际成本仍为c。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 MR3=c,产量q3,定价p1。
纵向一体化的福利比 较
纵向一体化是指处于纵向关系的两家以上厂商发生合并,沿 产业链占据若干环节的业务布局。包括向前一体化,向后一 体化。前向一体化是厂商获得其下游厂商的所有权或控制权, 如钢铁厂商自己轧制各种型材并将型材制成各种不同的最终 产品。后向一体化是厂商获得上游厂商的所有权或控制权, 如钢铁公司自己拥有矿山和炼焦设施

资产专用性_敲竹杠和纵向一体化_对费雪_通用汽车案例的全面考察

资产专用性_敲竹杠和纵向一体化_对费雪_通用汽车案例的全面考察
$*& 又过了 /) 多 为科斯过于简单地看待市场缔约过程, 以及过于狭隘地看待与此过程有关的交易费用。 $%& $"& $#& 《 年, 法和经济学学报》 三篇文章认为, 所谓费雪采取 ())) 年专号上出现了三篇独立的批评文章。
无效率的生产方式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费雪也向其他客户供货,并且费雪的很多工厂是通用建 造和拥有的,提高成本对它无益;通用收购费雪是出于协调或使用费雪兄弟的人力资本,与敲竹杠无
$#& 。 而当初那篇经典论文的主要作者克莱因则认为费雪 ! 通用案例的事实与当初论文所描述 上是错的” $’& 的“ 完全一致” 。())’ 年, 科斯以 *’ 岁的高龄再次撰文, 总结性地讨论了费雪—通用案例的真实性, 同 $+& 时还批评了当前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些误区。
因为上述批评, 致使闻名遐迩的费雪 ! 通用案例陷入扑朔迷离之中。人们关心的问题是: 第一, 费 雪 ! 通用案例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第二, 与此相关, 支撑这一案例的理论是对的还是错的?上述问题 之所以重要, 首先是因为它们涉及一个重要的企业理论问题, 即资产专用性是否会导致敲竹杠。第三, 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看,我们显然不应把一个错误的案例写进教科书,并且作为一个重要理论的典型 代表。第四, 这一案例的真实性折射的恐怕不是单纯的治学态度问题, 而是经济学家们的研究方法甚至 经历了 /**) 年代的辉煌之后, 我们确实有必要反思 ,-. 未来的研 信仰的差异。在新制度经济学 ( ,-.) 究思路。
7,8 用次数为 **-@ 性近年来却遭到了很多学者的质疑。,@@@ 年, 法和经济学 学报》 以专号的形式, 刊登了针对这一案例的三篇批评文章以及克莱因本人的一篇回应文章。其中一篇 他毫不客气地指出该案例是“ 完全错误的描述” 。 批评文章是 *++*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撰写的,

总结中国社会制度的演变

总结中国社会制度的演变

中国社会制度的演变20 年月日A4打印/ 可编辑第一章现代产权经济学与产权残缺理论本章对产权经济学的文献作了某些评价,探讨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系中产权残缺问题,以及产权残缺理论对于我们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的作用。

这篇文章最初是作者在1989年春天访问北京、上海、温州以及其他几个中国城市期间,为中国的学生、学者以及致力于产权理论的研究人员和产权理论的实践者而作的介绍性文章。

此后,该文被作者写进自己的博士论文,并且在热心于产权理论和中国经济改革的人们中广为流传。

文章首先概述了一个产权分析法的简单的框架,然后将产权经济学的某些文献引入这个框架之中来理解产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尽管这一框架与大多数研究市场经济中产权的经典文献是一致的,但它更偏重于研究从计划向市场转轨的经济体系。

在这个框架中作者发展出转轨经济的产权残缺理论,指出,转轨经济中的许多产权是残缺的(truncated),即控制权和收益权分离并分配给不同群体。

残缺的产权结构导致了转轨经济中的许多次优行为(second-best behaviors)。

作为例证,作者还简要地考察了产权残缺对中国企业的行为影响。

尽管在最近几十年之中,产权分析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对它的介绍仍然难以普及到教科书的程度。

对此,有人认为:科斯、艾智仁、德姆塞茨所创立的产权学派仍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但是,我在本文中认为,虽然在这一领域中的文献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如果将产权学派与其相关的各种学派相比;就可以发现,它们的相似点多于不同点。

在本文中,我勾画了一个产权经济学的简单的框架,其中包括了产权经济学的某些重要的以及有操作性的理论。

这一框架会有助于我们将产权经济理论运用于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实践之上。

同时,这个框架对于学生和改革的实践者理解和掌握产权经济学文献及其基本理论,并且用这些理论来研究和实施有关的政策设计,均是有所帮助的。

与埃格松(Eggertsson,1990)对产权文献所作的广泛的评论不同,在文章中,我对产权经济学文献进行高度选择,并在一个简单的产权分析方法框架基础之上,对厂商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不完全合同理论作一些评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用汽车公司收购费雪车身制造公司的案例分析罗纳尔多 H. 科斯一、流行观点关于导致费雪车身制造公司被通用汽车公司收购事件的流行观点认为,曾与通用签订向其提供车身的十年有效期合同的费雪公司通过采用低效率的生产安排(这种安排通过高于成本定价使得费雪公司利润增加)、并拒绝将其工厂迁至通用公司的装配工厂附近等方式而向通用汽车公司索要高价(hold up)。

如此让通用公司“忍无可忍”的局面最终导致了通用公司收购费雪的结局。

这个一致同意的观点源于大家都普遍接受一个的理由。

这个理由曾在由Benjamin Klein、Robert G. Crawford及Armen A. Alchian合着的一篇文章中谈到过,并在Klein的随后几篇文章中得以详细阐述。

1最终,费雪-通用收购案例一直被?在1997年召开的新制度经济学国际学会的一次会议上,我宣称我认为人们通常接受的对于通用收购费雪事件的原因分析是错误的,为此我还专门写了一篇论文。

这使得我才知道Robert Freeland也已经写过一篇关于通用收购费雪案例的论文了。

Freeland讨论的范围比我要广。

我仅仅局限于讨论为什么费雪在被收购之前就向通用索要高价。

如果在我们的论文中有什么重叠的地方,则说明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

这个方法对于由Ramon Casadesus-Masanell和Daniel F. Spulber单独写就的论文来说同样适用,他们在论文中详细分析了通用汽车公司与费雪车身制造公司之间的关系。

1见Benjamin Klein, Robert G. Crawford, Armen A. Alchian,纵向专业化,适当租金,以及竞争的订约过程(“Vertical Integration, Appropriable Rents, and the Competitive contracting Process”),《法律与经济》,1978,,;Benjamin Klein,作为组作为索高价问题的标准范例在无数篇文章和书中引用。

2正如Klein所说,这个案例“也许是在有关由于特殊投资(specific investments)存在而产生无理要价问题方面的经济学着作中被最广泛讨论”的案例。

3 Joel Trachtmanzai 在谈及机会主义行为时,也提到了“关于费雪和通用公司的这个经典案例”。

4最近一本由Keith J. crocker和Scott E. Masten合着的书中详尽的阐述了经济学家们一致达成的共识:通用汽车公司和费雪车身制造公司起初一致同意签订了一项关于汽车金属车身生意的十年有效期合同。

然而,在合同有效期的前些年份中,市场对汽车的需求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增长。

致使双方在对超过合同份额之外的销售量的定价问题产生了摩擦,并使得费雪公司拒绝将其生产装置迁至邻近通用。

最终双方形势变得忍无可忍,终于在1926年,通用汽织所有权的纵向专业化 (Vertical Integration as Organizational Process):再论费雪—通用间的关系,《法律、经济和组织》,1988,,,并再版于:企业的性质:起源、演变和发展,编辑:Oliver E. Williamson和Sidney G. Winter(1993年);Benjamin Klein,无理要价缘何发生:契约关系的自我强制范围(The Self-Enforcing Range of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s),《经济调查》,1996,,;Benjamin Klein,无理要价问题,《经济和法律方面的新帕尔格雷夫词典》,编辑:Peter K. Newman,1998,,。

2对于使用费雪—通用案例作为无理要价问题实例的书,见Jean Tirole,工业组织理论,1997,;Dennis W. Carlton and Jeffrey M. Perloff,现代工业组织,1994,;Oliver E. Williamson,资本经济制度,1985,;Martin Richetts,企业经济学,1994,。

3见Klein,无理要价问题,op. cit., p. 2414’l L. and Bus. 17(1996-7), , 521.车公司收购了费雪。

5我认为上述对于导致通用收购费雪事件的流行分析是完全错误的。

根本就没有什么索要高价。

形势也从来没有变得“忍无可忍”。

二、美国之行1931年,我被伦敦大学授予Ernest Cassel爵士访问学者奖学金。

我于是决定在1931到1932年间去美国,研究在工业中我所称的“横向和纵向联合”问题。

让我选择这个课题的动机在于我们似乎没有什么理论能解释为什么生产有各种不同的组织方式。

于是我着手去寻找这个理论。

虽然我去了一些大学,但我主要还是考察了一些商业和工厂,以寻找我那问题的答案。

6首先,我考虑了资产特性在产生纵向专业化(vertical integration)中所可能起的作用。

在我给一位朋友Ronald Fowler的一封信(1932年3月24日)中,我写到:设想一种特殊产品的生产需要一台巨大的资本设备。

而这个设备又是如此的专业化以致于仅仅能够用来生产一种与之相关的特殊产品,否则就需耗费巨大的成本来加以改造。

于是这个只为一个客户生产产品的公司将会发现自己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风险——那个客户5见Keith J. Crocker and Scott E. Masten,再议规则和受限的契约,为研究公共效益规则的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讲义(Lessons from Transaction-Cost Economics for Public Utility Regulations),《控制经济学》,1996,9,, 25.6若要全面了解我的美国之行,请参见我的论文:R. H. Coase,公司的本质:起源、内涵、影响,J. L. Econ. and (1988), , 并再版于Williamson and Winter (eds), op. cit. (note1)。

当后文谈及这些论文时,仅限于该书。

可能将其需求转向其他生产商,或者他还可能行使他的垄断权力来压低价格——而该机械却没有其他供给价。

(the machinery has no supply price)于是这个风险的存在必然意味着偿付给这项资产的利息率(the rate of interest)定会高得多。

现在,假若这个客户公司决定自己来生产这种产品,风险将不复存在,而资本成本的差额将正好抵消在实际操作中的相对无效率。

(?)7然后我去了芝加哥并和Jacob Viner一同讨论了如上的分析,他认为很有道理。

但是在此期间我还和商人们一起探讨过,他们却并不以为然。

正如我在给Fowler的一封信(1932年5月7日)中所说:我对为那些需要巨大资本设备生产的产品而签订的契约的形式进行过思考,结果是契约性的安排能避免这种风险。

如此,这种产品的客户商可以自己购买那种特殊的设备,即使这种设备被安放在其他公司的厂房里。

还有其他一些契约性的装置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解决这个困难。

8令人遗憾的是,我没有在信中说出这些其他装置是什么。

我与商人们的讨论甚至让我对资产特性在产生纵向专业化中的实际重要性产生了怀疑。

当我到底特律访问福特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时,我的看法是资产特性本身在纵向专业化中通常并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底特律,我拜访了福特公司和他的一个供应厂商;我记得好像是Kelsey-Hayes轮胎厂。

在福特,我会见了采购部的一个人(我想大概是负责人),并与他“讨论了诸如承办供7 Coase, op. cit. (note 6), p. 438 Ibid., p. 45应、采购进度表等有关问题,讨论持续了大概一个半小时。

”9我还拜访了通用公司。

遗憾的是我除了去拜访一下之外没有与福勒(Fowler)讨论什么。

我印象中他们说收购费雪公司的原因是为了让车身制造厂与通用公司的装配厂离得近些。

“但是这种情形也往往有可能导致整合(integration),而通用公司对费雪的收购则也许正好是个例子。

”10当我的论文被刊登在《法律、经济和组织》杂志上时,我惊奇的发现一篇由Klein写的回应我的观点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依赖于他所声称的在费雪—通用案例中发生的一切。

我将在后文中讨论Klein的观点。

但是现在我要发表一个意见。

他所说的“科斯声称在他写这篇经典的论文之前他就明确地把机会主义行为看作纵向专业化的动机,尤其是当这种机会主义行为运用在通用—费雪案例中时。

并且他明确地抵制这种行为(it?)。

11这番论述并没有准确的表述我的观点。

也许是我的写作中一些大意的说法导致了他的误解。

在我拜访通用公司之前我就明确地考虑了资产特性的问题。

当我通过与商人们探讨,发现通过契约性安排通常可以很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例如对冲模的购买———通用案例的情形确如Klein所述,但那仍然只是例外。

然而,自从有了我的论文的发表和Klein 的评论,我开始对发现在费雪—通用案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而感兴趣。

很明显Klein的评论是令人误解的,于是我决定做更深入的调查来发现到底发生了什么。

1996年,在助研Richard Brooks的帮助下,我开始收集导致通用收购费雪事件的各种信息。

而Klein、9 Ibid., p. 4410 Ibid., p. 4611 Klein,纵向专业化,in Williamson and Winter (eds), op. cit. (note1),Crawford和Alchian却提供了关于这个事件的另外一种不同的看法。

三、费雪车身制造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能想到的(in mind)所有汽车的特殊需要而设计生产的。

虽然在那个时代大部分的汽车都是敞篷式的,但是费雪兄弟意识到将会有对封闭式车身的需求。

于是在1910年他们为卡迪拉克汽车公司生产了150个封闭式车身。

同年,他们又成立了费雪封闭式车身制造有限公司,并于1912年在加拿大创建费雪车身分公司。

1916年,三个公司合并组成费雪车身制造有限公司。

12这是当时工业界最大的车身制造商。

13它为所有汽车制造商:卡迪拉克、别克、哈得孙、Chalmers, Studebaker, Chandler, Cleveland(雪佛兰),当然还有福特制造车身。

14考虑到其中两个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福特和通用会制造他们自己的车身,因此费雪只能向其他几个制造商提供车身。

费雪兄弟考虑进军汽车行业,于是他们在1913和1914年间成立了Hinckley汽车公司。

他们设计出一种新的发动机,但为了掩饰他们的真正意图他们制造了一种货车发动机,日后这种发动机在一战中被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